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產學新訊Academic

目前產學新訊文章數, 共 257 篇 ,以下為 145 - 168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2024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 普高組優選受邀至國立高雄教育廣播電臺專訪

台南市私立瀛海高級中學(含附中) 薛龍 老師,指導莊杰叡、劉子琦、林箴寶、劉泓邑同學,參與2024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榮獲普高組優選,主題是「「過」度美白小偵探:平「釩」人也可以對抗黑魔法」,2024年9月21日受邀至國立高雄教育廣播電臺接受專訪,老師和學生們都非常的興奮和期待。 本探究作品自製過氧化氫檢測試紙以實際應用於食品檢測,並探討其偽陽性問題。衛福部公布的過氧化氫檢驗方法有三種,而本探究選擇使用五氧化二釩自製試紙,檢測食品中微量過氧化氫的殘留狀況。根據文獻,其原理是五價釩在較高濃度過氧化氫時,會因為勒沙特列原理平衡,向右形成黃色的雙過氧基氧釩錯合物。我們首先實測過氧化氫發現試紙偵測極限是16ppm,但在後續發現其他氧化物也會使試紙反應(偽陽性),此問題能透過分析吸收光譜解決,建立完善、靈敏、快速的檢測方法。 【圖二】普高組優選的隊伍接受國立高雄教育電台專訪現場 【圖三】普高組優選的隊伍接受國立高雄教育電台專訪現場 為提升國人對科學的興趣與推廣科學教育,此競賽由教育部國教署指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研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共同合辦的「2024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競賽著重於培養國小生、國中生、高中生、教師及師培生、大專院校學生及社會人士對科學探究的興趣。競賽攤位展示了多個生活化科普的實驗和互動活動,讓參觀者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與重要性。 今年已經邁入第11年,共有來自國內外1127隊伍報名,今年共有來自海內外1,069隊伍報名,包含大陸地區、澳門、越南及馬來西亞等地皆有作品參賽,已連續4年報名隊伍數超過千件,只有6%的團隊能夠進入決賽。   一個民間發起辦理的競賽可以持續超過十年實屬難能可貴,科學探究競賽大會為能推廣選手作品,已將歷屆作品放置於國網中心主機,累計有近萬件多媒體作品,可提供師生與社會人士學習,歡迎對科學有興趣的學子能持續關注競賽官網及大會精心製作的影片。  

文章來源 : 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9203 加入收藏 :
2024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 技高組佳作D0022受邀至國立高雄教育廣播電臺專訪

高雄市立中正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徐世函、柯人彰 老師,指導黃佩臻、林宥妤、林沛其同學,參與2024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榮獲技高組佳作,主題是「『鐵』定沒問題─探討強配位基、金屬離子對二氮菲定量亞鐵離子的影響」,受邀至國立高雄教育廣播電臺接受專訪,老師和學生們都非常的興奮和期待。 本主題研究的目的是探討EDTA和金屬離子對二氮菲定量亞鐵離子的影響。希望通過這項研究,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這兩種試劑在化學分析中的作用,並提供更準確的方法來定量亞鐵離子。 【圖二】技高組佳作的隊伍接受國立高雄教育電台專訪 為提升國人對科學的興趣與推廣科學教育,此競賽由教育部國教署指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研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共同合辦的「2024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競賽著重於培養國小生、國中生、高中生、教師及師培生、大專院校學生及社會人士對科學探究的興趣。競賽攤位展示了多個生活化科普的實驗和互動活動,讓參觀者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與重要性。 今年已經邁入第11年,共有來自國內外1127隊伍報名,今年共有來自海內外1,069隊伍報名,包含大陸地區、澳門、越南及馬來西亞等地皆有作品參賽,已連續4年報名隊伍數超過千件,只有6%的團隊能夠進入決賽。   一個民間發起辦理的競賽可以持續超過十年實屬難能可貴,科學探究競賽大會為能推廣選手作品,已將歷屆作品放置於國網中心主機,累計有近萬件多媒體作品,可提供師生與社會人士學習,歡迎對科學有興趣的學子能持續關注競賽官網及大會精心製作的影片。

文章來源 : 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8560 加入收藏 :
2024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 技高組佳作D0021受邀至國立高雄教育廣播電臺專訪

高雄市立中正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徐世函、柯人彰 老師,指導黃振宇、陳昱辰、洪冠華、黃昱翰同學,參與2024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榮獲技高組佳作,主題是「以回收材料製備環保止洩膠水」,受邀至國立高雄教育廣播電臺接受專訪,老師和學生們都非常的興奮和期待。 經分析了解生活周遭有非常多被丟棄的的高分子材料比如保特瓶、塑膠湯匙、保麗龍等,因此團隊找了PP、PS、PMMA 來進行實驗,研究上述塑膠產品的溶解度參數對照溶劑與溶解度參數找出數字相近的溶劑,分別為丙酮、二甲苯及氯仿。 本實驗利用田口法進行回收塑膠材料製備環保止洩膠的研究。可利用各 SN 比來進行探討各變數的變異值變異量。經實驗結果發現吸水性SN比差異最大,其次為固化效果,最後為止洩效果。綜合所有實驗SN比統計,最終可以得知在以30 mL氯仿作為溶劑,在40度的攪拌溫度下溶解 PS,可得變異量最小的環保止洩膠。 【圖二】技高組佳作的隊伍接受國立高雄教育電台專訪 為提升國人對科學的興趣與推廣科學教育,此競賽由教育部國教署指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研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共同合辦的「2024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競賽著重於培養國小生、國中生、高中生、教師及師培生、大專院校學生及社會人士對科學探究的興趣。競賽攤位展示了多個生活化科普的實驗和互動活動,讓參觀者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與重要性。 今年已經邁入第11年,共有來自國內外1127隊伍報名,今年共有來自海內外1,069隊伍報名,包含大陸地區、澳門、越南及馬來西亞等地皆有作品參賽,已連續4年報名隊伍數超過千件,只有6%的團隊能夠進入決賽。   一個民間發起辦理的競賽可以持續超過十年實屬難能可貴,科學探究競賽大會為能推廣選手作品,已將歷屆作品放置於國網中心主機,累計有近萬件多媒體作品,可提供師生與社會人士學習,歡迎對科學有興趣的學子能持續關注競賽官網及大會精心製作的影片。  

文章來源 : 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8595 加入收藏 :
2024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 技高組優選受邀至國立高雄教育廣播電臺專訪

高雄市立中正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張永翔、徐世函老師,指導邱乙恩、林侑臻、薛文清同學,參與2024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榮獲技高組優選,主題是「利用廢棄玻璃製作LTB透光環保磚(Light Transmitting Green Brick)」,受邀至國立高雄教育廣播電臺接受專訪,老師和學生們都非常的興奮和期待。 本研究將廢棄玻璃,搗碎為玻璃碎屑,以環氧樹脂作為黏結材料,製作直徑12mm透光玻璃管。再將「透光玻璃管」插入木製模型內,以75%「玻璃碎屑」取代河砂,作為黏結材料,製作為「透光環保磚」(Light Transmitting Green Brick)。 為提升國人對科學的興趣與推廣科學教育,此競賽由教育部國教署指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研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共同合辦的「2024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競賽著重於培養國小生、國中生、高中生、教師及師培生、大專院校學生及社會人士對科學探究的興趣。競賽攤位展示了多個生活化科普的實驗和互動活動,讓參觀者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與重要性。 今年已經邁入第11年,共有來自國內外1127隊伍報名,今年共有來自海內外1,069隊伍報名,包含大陸地區、澳門、越南及馬來西亞等地皆有作品參賽,已連續4年報名隊伍數超過千件,只有6%的團隊能夠進入決賽。   一個民間發起辦理的競賽可以持續超過十年實屬難能可貴,科學探究競賽大會為能推廣選手作品,已將歷屆作品放置於國網中心主機,累計有近萬件多媒體作品,可提供師生與社會人士學習,歡迎對科學有興趣的學子能持續關注競賽官網及大會精心製作的影片。

文章來源 : 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8382 加入收藏 :
2024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 技高組第三名受邀至國立高雄教育廣播電臺專訪

高雄市立中正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徐世函 老師,指導劉家妤、王郁雯、吳翊愷、盧芃羲同學,參與2024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榮獲技高組第三名,主題是「沒「油」你不行-超級抗旱的台灣油芒」,受邀至國立高雄教育廣播電臺接受專訪,老師和學生們都非常的興奮和期待。 台灣油芒被視為「超級未來食物」,在極端氣候下耐乾旱、耐鹽,且不怕淹水。對於台灣而言,近幾年來面對多次的缺水事件,所以本研究要進一步研究台灣油芒的逆境能力,以及在未來的糧食危機中,找到一條生路。 而台灣油芒脯胺酸含量在土壤含水率20%時可達466 ppm,如此的保護機制可使水份大量保存於體內。在耐鹽鹼部分在鹽度17.5%(1/2海水)和8.75%(1/4海水)時,皆使體內脯胺酸大量產生避免水分因滲透壓流失,不過在17.5%時,植株有明顯萎靡乾枯現象,因此可知台灣油芒耐鹽鹼能力最高在鹽度8.75%左右。 由實驗發現台灣油芒在土壤含水率80%和60%時,可在顯微鏡觀察中清楚發現氣孔,而在40%和20%土壤含水率的觀測結果,已無法觀察出氣孔,因此可知氣孔調整也是台灣油芒抗旱機制之一。 【圖二】技高組第三名的隊伍接受國立高雄教育電台專訪 為提升國人對科學的興趣與推廣科學教育,此競賽由教育部國教署指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研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共同合辦的「2024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競賽著重於培養國小生、國中生、高中生、教師及師培生、大專院校學生及社會人士對科學探究的興趣。競賽攤位展示了多個生活化科普的實驗和互動活動,讓參觀者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與重要性。 今年已經邁入第11年,共有來自國內外1127隊伍報名,今年共有來自海內外1,069隊伍報名,包含大陸地區、澳門、越南及馬來西亞等地皆有作品參賽,已連續4年報名隊伍數超過千件,只有6%的團隊能夠進入決賽。   一個民間發起辦理的競賽可以持續超過十年實屬難能可貴,科學探究競賽大會為能推廣選手作品,已將歷屆作品放置於國網中心主機,累計有近萬件多媒體作品,可提供師生與社會人士學習,歡迎對科學有興趣的學子能持續關注競賽官網及大會精心製作的影片。

文章來源 : 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7714 加入收藏 :
2024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 技高組佳作D0004受邀至國立高雄教育廣播電臺專訪

國立旗山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許耕凡、黃安娜 老師,指導蔡珈玟、張菁芳、莊千佑、羅弘曆同學,參與2024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榮獲技高組佳作,主題是「擁抱環保新生活,利用玉米莖打造廢棄物再利用的奇蹟」,受邀至國立高雄教育廣播電臺接受專訪,老師和學生們都非常的興奮和期待。 玉米是全球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含有豐富營養成分,為數億人提供了主要的食物來源,玉米採收後其廢棄物占比高達整株的6成,其中玉米莖桿占了4成左右,玉米莖桿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纖維,本研究利用玉米莖桿壓榨出汁液中的天然糖與酵母菌種發酵成玉米莖桿酒,透過預實驗,將原始玉米莖桿汁糖度為10.4。Brix經加熱濃縮至酵母菌適合生長之糖度24。Brix,製成率為54.63%,玉米莖桿汁糖度30。Brix則會抑制酵母菌生長,後續實驗以玉米莖桿汁糖度24。Brix進行發酵,第7天進行補糖,補足酵母菌生長營養來源,經過2個月測得酒精約4%,顯示玉米莖桿汁可做為釀造酒之原料。 將菇包介質與不同比例玉米莖桿粉末(20%、30%、40%、50%)混合,觀察秀珍菇出菇狀況,以菇包菌絲平均發育高度來看,在第28天時,添加玉米莖桿40%及50%的秀珍菇菌絲生長高度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以走菌率來看添加30~50%玉米莖桿的菇包在第28天時其走菌率也達70%以上,以Lab值來探討可知玉米莖桿40%及50%之菇包因菌絲生長密而使顏色呈黃白色,綜合以上實驗顯示玉米莖桿亦可成為秀珍菇的栽培介質。 因此玉米莖桿廢棄物是具有開發潛力的,將農產廢棄物轉化為寶貴的資源,為環境保護出一份力。 為提升國人對科學的興趣與推廣科學教育,此競賽由教育部國教署指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研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共同合辦的「2024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競賽著重於培養國小生、國中生、高中生、教師及師培生、大專院校學生及社會人士對科學探究的興趣。競賽攤位展示了多個生活化科普的實驗和互動活動,讓參觀者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與重要性。 今年已經邁入第11年,共有來自國內外1127隊伍報名,今年共有來自海內外1,069隊伍報名,包含大陸地區、澳門、越南及馬來西亞等地皆有作品參賽,已連續4年報名隊伍數超過千件,只有6%的團隊能夠進入決賽。 一個民間發起辦理的競賽可以持續超過十年實屬難能可貴,科學探究競賽大會為能推廣選手作品,已將歷屆作品放置於國網中心主機,累計有近萬件多媒體作品,可提供師生與社會人士學習,歡迎對科學有興趣的學子能持續關注競賽官網及大會精心製作的影片。

文章來源 : 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7495 加入收藏 :
2025 年 3 月 23 日 (星期日) 農曆二月廿四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