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關閉
台語原創戲劇《拜六禮拜》,自播出以來廣受觀眾好評,以多線敘事描繪現代家庭中親情、愛情與自我選擇的交織,在每個週末帶來溫柔卻深刻的情感共鳴。由多麼文創製作有限公司製作,公視台語台與華視共同出品。 本劇攜手生活風格品牌「hoi! 好好生活」展開跨界合作,從空間設計到生活美學,共同打造出一個兼具真實與細膩的戲劇場景。這次合作不只是品牌支援,更是一場關於「家的樣貌與意義」的對話。 ▲《拜六禮拜》攜手「hoi! 好好生活」用戲劇與生活對話 共築家的風景。(圖/多麼文創提供) 劇中空間設計與角色心境緊密呼應,呈現出生活的多面向。 例如主角瑞秋所居住的房子,是前夫留下的舊宅。她獨居多年,性格堅定、獨立,在整潔乾淨的空間中,仍保有對好好生活的熱情與柔軟。設計上以柔和淡色系為主體,再以溫暖色調的家具點綴,不僅展現她對生活的細緻用心,也暗喻心中尚存的熱情與對愛情的渴望。家中擺設井然有序,綠色植物隨處可見——那些她一手照顧的綠意,是孤單中的陪伴,也是心靈的療癒。 ▲主角瑞秋所居住的房子,展現堅定、獨立,在空間中保有對好好生活的熱情與柔軟。(圖/多麼文創提供) 而曉健的房間,則是由父母早年為他規劃的空間,在他從大學返家後便一直「妥協」住著,設計上保留國高中時期的風格與佈局,反映出角色對現狀的接受與遲疑,也象徵他尚未完全步入成熟、尚未真正面對「自己生活」的樣貌。 ▲曉健的房間設計上反映出角色對現狀的接受與遲疑,尚未真正面對「自己生活」的樣貌。(圖/多麼文創提供) 透過「hoi! 好好生活」的專業選品與空間美學支持,劇組不僅實現了角色心理與空間環境的連結,更展現品牌所倡導的生活理念——「陪伴每個家庭,一步一步實現家的輪廓」,以最適合現代小宅的家具配置與多樣風格設計,營造溫馨舒服的居家氛圍。」。劇組表示:「家的風格,就是人內心的投影。我們很重視每一個畫面、每一張椅子與燈光所傳遞的情感,而 hoi! 好好生活的家具與家飾用品,正好補足了我們想說的話。」 《拜六禮拜》透過與「hoi 好好生活」的深度合作,不只是建構出角色的「家」,更以戲劇為橋樑,與觀眾一起學習生活、練習感受,陪伴每個人實現屬於家的理想輪廓。「hoi 好好生活」x《拜六禮拜》戲劇與生活跨界合作,讓家亮起來,官網連結:https://pse.is/7s4qbv。
本文由OPEN編輯部撰寫 設計概念 設計團隊觀察都市居者對「鬆弛」與「美感」的期待,以灰階藝術塗料相偕溫潤的木質紋理,交織出一間簡約低調、卻極具設計感的美髮沙龍。內部乾淨俐落的線條,搭配挑高開闊無壓的氛圍,讓入店顧客在服務過程中,不僅僅是外在的改變,也讓內心在這片沉靜灰韻與溫潤堆疊的空間中,逐步獲得沉澱與釋放。 日工設計 設計總監 王紹峰 以挑高牆面連貫的雙層空間、搭配轉角玻璃窗,留予光線自由淌入的透光區,而隨日夜流動的光影也和戶外窗景連結互動,展現建築結構的通透美感,同時保持二樓的隱密舒適,滿足沙龍空間私密與開放的雙重需求。於此,每一處工作場域,皆契合顧客與設計師的人體工學,在細節中無聲展現空間的優雅與秩序,除提升設計師施作效率,也讓賓客感受井然有序的貼心設計。 設計手法 簡約不失溫潤 盡展品牌獨到性 呼應品牌簡約又富設計感的商空調性,以及業主俐落直爽的性格,此案選用灰白主調搭配橡木、柚木紋的暖色軟裝,營造理性與感性兼容的視覺畫面。牆面施作的藝術塗料帶有清水模質感,不僅為環保建材,更額外施以防污保護膜,提升表層耐用性與清潔效率。美觀而實用的設計美學,形塑出開放精美的時尚場域,進而吸引周邊上班族群停留消費,實現設計與日常連結的初衷。 機能動線兼備 巧心勾勒細節 天花板採裸露設計保留原有管線,搭配可靈活調整的軌道燈,讓整體照明可隨營運需求自由調整,同時降低日後維修成本。原始多邊形格局經過規劃,不僅擴展二樓夾層的使用範圍,亦於每席座位旁預留工作車停放處,提升服務效率與舒適度。洗頭區透過架高地坪重新梳理管線,並設置半高隔牆維護顧客隱私;設計師站立區則刻意降低,順應人體工學減輕久站對身體的負擔,讓工作流程更加輕鬆順暢。 光影鋪敘層次 繽紛亮彩引路 店面轉角的大面玻璃窗營造明亮開闊的一樓,吸引來往路人駐足;二樓則保有適度私密性,專為熟客打造寧靜舒適的環境。上下樓層以一面挑高牆面貫穿銜接,加強建築結構承重之餘保留透光區域,使空間垂直延伸且豐富立體層次,並方便工作人員彼此照應。在灰白為主的基調中,墨綠色磁磚櫃檯作為視覺焦點,以鮮明的色彩引導動線,巧妙體現「顏色即引導」的設計巧思,活用辨識性與實用性的高度整合。 一樓──素雅通透 舒適有序 理髮廳標誌性的旋轉燈設置於一樓洗頭區外牆,不僅避免影響外部招牌的視覺設計,更成為室內別具巧思的造型亮點。墨綠色的磁磚櫃檯,以鮮明的色彩劃出清晰動線,亦與後方色調豐富的商品展示區相呼應,吧台則可遮擋部分員工休息區,維持整體空間的秩序與美感,也確保工作人員的隱私。 二樓──寧謐木調 沉心暖意 二樓專為熟客規劃一處能悠閒交流的靜謐角落,小巧的櫃體與寬敞的軟裝配置,營造VIP舒適與專屬的親密氛圍,閒暇時也可招待親友入座談天,享受自在放鬆的時光;從初次走入的驚豔,到每一次回訪的安心熟悉,皆映現設計師對細節的堅持與對使用者體驗的深度理解,使此處成為一段關於日常美學與情感記憶共構的空間旅程。 項目資訊 案名:Groovy hair Salon項目類型:商業空間項目地址:臺灣桃園設計團隊:日工設計項目坪數:25坪 OPEN Design動能開啟傳媒:https://www.openworld.tv/
【本文由OPEN編輯部撰寫】APDC亞太設計中心是室內設計聯合國組織IFI國際室內建築師設計師團體聯盟的全球成員,核心會員由活躍於大中華地區,乃至亞太地區的全球優秀建築師、室內設計師、產品設計師構成。而由該組織發起的APDC AWARDS,自2010年起每年舉行一次,今年已來到第15屆,是亞太地區最重要的獎項之一,曾與全球多個著名設計獎項,並就賽事獲獎作品相互輸送簽訂了友好合作協議。 跳脫制式工業語彙,以人為本、自然為景,於企業挹注溫潤靈光,簡兆芝室內設計 主持設計師 簡兆芝 藉由寬幅開窗引景入室,串聯南北日照、融合戶外綠意,緊接皮革、鍍鈦金屬與跳色軟裝鋪陳,形構一座兼具感性與理性的現代辦公空間《衍流萃息》,在靜謐之中綻放企業文化的深度與柔韌,最終奪下「Winner」獎項,開創未來商辦新典範! 獲獎作品《衍流萃息》 ▲ 接待大廳壁面裝飾易養護的永生苔蘚,不僅勾畫綠景綿延入室的效果,更以不凋的常綠代表企業永續繁榮。另一方面,設計師也藉皮革、鍍鈦金屬、跳色漆面等配置,增添場域現代時尚感,呈顯當代彈性化的辦公氛圍。 ▲ 弧形櫃台、地毯上企業識別色的圓形色塊,雙雙呼應銅錢意象及圓滿理念,大廳櫃後於窗畔兩側劃設階梯式等待區,結合戶外美景,成為適合員工歇息和公司舉辦大型活動、聚會的舒適空間。 ▲ 大會議室置入船型的會議桌,並於天花板做呼應造型,表現企業如船出港、乘風破浪航向國外的氣勢,周圍壁面則搭載三台螢幕,可同時和多國主管進行線上會議。 ▲ 員工餐廳藉木紋板材和圓形燈泡構築果樹的意象,象徵智慧開花結果之餘,令樹型虛化L型的銳利轉角,流動的線條也造就開闊、延展的視覺效果。 簡兆芝 主持設計師(建築師) 簡兆芝 / Kathy學歷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 設計組碩士 經歷皓宇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建築暨都市設計組-副理固特室內設計工程有限公司-專案設計師欣漢設計工程有限公司-主設計師實力文教機構 建築師班-講師台北科技大學 非學分班-兼任講師蘭陽技術學院-兼任講師西安賈孝遠建築師事務所-室內設計部經理大器設計-部門經理 公司宗旨簡兆芝室內裝修設計股份有限公司,嘗試探尋「人」與「空間」的融合及對話。「空間」是一個裝置的機構,這個機構含括了種種靜態與動態的行為,「設計」為了各種靜態及動態的行為,進行量身訂製規劃、配置,進而使其達到合理的安排及使用化,在這個過程中包含了區隔、動線、配置預算,以上這歸屬於機能性的部份,在設計上我們必需呈現生命力,更精準的是說讓它可以帶出其本質的靈魂,充滿其中。 設計理念順應空間場域的自然特性、使用者的活動狀況、構造方式而決定其空間設計定位;希望從其空間視覺上表現出內外張力的互動,及空間質量與色彩的平衡,將空間呈現出互相交錯及延伸之特性;可融合出使用者與其空間之個人化獨特空間氛圍, 希望揚棄僵化的空間區分之邊際線,運用簡潔創新的手法,來定義空間本身的生命力,脫繭出傳統空間界線定義的束縛;不遵守傳統對稱設計的手法,端視使用者需求及平衡設計之手法來呈現空間效果。 獲獎經歷2025中國 金外灘《衍流萃息》- 最佳辦公空間獎 金獎美國 French Design Awards《璞玉天成》- Gold馬來西亞 My Favourite 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弈夢紅樓餐廳》- 商業空間類 Winner馬來西亞 My Favourite 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衍流萃息》- 商業空間類 Winner 2024英國 London International Creative Competition《柔曦映弧》-Honorable Mention美國 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弈夢紅樓餐廳》-Honorable Mention台灣 華人金創獎《柔漫蘊生》- 特別議題類 金獎台灣 華人金創獎《弈夢紅樓餐廳》- 餐飲空間類 銅獎英國 Outstanding Property Award London《柔曦映弧》Winner英國 Outstanding Property Award London《衍流萃息》Winner美國 Muse Design Awards《弈夢紅樓餐廳》- Gold美國 Muse Design Awards《柔曦映弧》- Silver中國 金外灘《和光潤月》- 最佳餐飲空間獎 入圍獎法國 DNA Paris Design Awards《和光潤月》Winner中國 地建師設計大獎《和光潤月》- 優秀獎美國 Titan Property Awards《柔漫蘊生》- Gold美國 Titan Property Awards《和光潤月》- Gold美國 Muse Design Awards《柔漫蘊生》- Gold美國 Muse Design Awards《和光潤月》- Gold 2023美國《Interior Design》中文版 - 2022-2023年度封面人物美國 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和光潤月》-Honorable Mention英國 Outstanding Property Award London《和光潤月》Winner英國 Outstanding Property Award London《柔漫蘊生》Winner中國 APDC 亞太室內設計精英邀請賽《璞石琢輝》Winner中國 APDC 亞太室內設計精英邀請賽《和光潤月》Winner 2022德國 iF設計大獎《煦光蘊玉》- iF Award新加坡 SIDA《璞石琢輝》- 銀獎美國 Muse Design Awards《璞石琢輝》- Gold美國 Muse Design Awards《漫饗和食》- Silver英國 Outstanding Property Award London《琢白》Winner美國 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漫饗和食》-Honorable Mention法國 Novum《煦光蘊玉》- Silver Winner 2021台灣 華人金創獎《煦光蘊玉》- 醫療院所類 銀獎美國 Muse Design Awards《舞花綻藝》- Gold美國 Muse Design Awards《煦光蘊玉》- Gold英國 Outstanding Property Award London《舞花綻藝》《煦光蘊玉》- Winner美國 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煦光蘊玉》-Honorable Mention法國 Novum Design Award《舞花綻藝》- Silver Winner杜拜 DUBAI Competition 國際專業室內設計大賽《煦光蘊玉》- 商業空間 銅獎中國 APDC 亞太室內設計菁英邀請賽《煦光蘊玉》- 商業空間類 大獎中國 APDC 亞太室內設計菁英邀請賽《酌藝》- 佳作獎中國 金堂獎《煦光蘊玉》- 年度傑出公共空間中國 地產設計大獎《墨藝藏金》- 優秀獎中國 第八屆中國國際城市設計週 - 2020年度設計行業 菁英人物 2020德國 German Design Award《Deloitte Taiwan》- Winner美國 MUSE Design Awards《墨藝藏金》- Gold美國 MUSE Design Awards《磐石雅居》- Gold法國 Novum Design Award《磐石雅居》- Silver Winner杜拜 DUBAI Competition 國際專業室內設計大賽《墨藝藏金》- 住宅空間類 銅獎英國 Outstanding Property Award London《墨藝藏金》- Winner美國《Interior Design》中文版 - 2020-2021年度封面人物中國 地產設計大獎《Deloitte Taiwan》- 優秀獎中國 金外灘《Deloitte Taiwan》- 優秀獎中國 APDC 亞太室內設計菁英邀請賽《墨藝藏金》- 佳作獎中國 Design Focus 國際空間設計大獎 - 年度設計行業菁英人物 2019義大利 A' Design Award and Competition《Deloitte Taiwan》- Silver美國 MUSE Design Awards《幽岸岩光》- Gold英國 Outstanding Property Award London《Deloitte Taiwan》- Winner英國 Outstanding Property Award London《幽岸岩光》Winner美國 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幽岸岩光》-Honorable Mention杜拜 DUBAI Competition 國際專業室內設計大賽《Deloitte Taiwan》- 辦公空間類 銀獎杜拜 DUBAI Competition 國際專業室內設計大賽《幽岸岩光》- 住宅空間類 銀獎美國《interior Design》中文版 - 1989-2019 全國百名優秀室內建築師中國 M+高端室內設計大賽《幽岸岩光》- 年度影響力TOP100中國 APDC 亞太室內設計菁英邀請賽《Deloitte Taiwan》- 大獎中國 APDC 亞太室內設計菁英邀請賽《幽岸岩光》- 榮譽提名獎台灣 華人金創獎《Deloitte Taiwan》- 優良作品 OPEN Design動能開啟傳媒:https://www.openworld.tv/
【本文由OPEN編輯部撰寫】 斜面天花輕柔低垂,如溫暖臂彎將歸家的疲憊輕撫,自然光穿透落地窗灑入室內,為空間披上一層溫柔的薄紗。黑色線條俐落地串聯起白色天壁與溫潤木質,將現代機能巧妙隱匿其中,與美學在一線之間達成默契,賦予頂部輕盈而精緻的存在感。場域中央,卡其色沙發慵懶舒展,依偎深木色圓錐茶几,底下米色編織地毯柔軟鋪陳,與微水泥中島的灰色理性形成精妙對比,溫潤、俐落在此找到最恰如其分的平衡點。 八寶空間美學 巧妙運用高低錯落的天花板設計,將結構限制轉化為視覺亮點,且拆除隔間後的開闊視野,讓每個生活場景都能自然銜接,創造更多相聚時刻——孩子的笑聲在空間中自由流轉,父母的關愛目光隨時相伴。大地色調的溫潤基底上,材質的細膩變化訴說著不同的故事:木質的溫暖包容、微水泥的沉穩內斂、織物的柔軟親切,自然質樸與都會洗練相融,構築層次豐富、動靜皆宜的無壓美學。 玄關——斜率迎賓 溫柔過渡 輕踏入室,斜面天花以優雅弧度劃破平淡,與後方開闊客廳形成層次遞進的視覺韻律。玄關處的灰色地坪與室內淺木色地面形成對比,在足下延展出明確的空間界定,引領歸者於此褪下塵埃,步入家的溫暖懷抱。左側柔光壁燈輕柔綻放,與四周溫潤木質相互呼應,營造出卸下疲憊的靜謐角落;對向洞洞板以其靈活多變的收納姿態,將物件化為動態的居家藝術展示,在重組與調整間展現日常的多樣可能。隱藏式儲藏門片悄然融入同色系牆面,弱化實體門扉存在感,使收納機能與空間美學達到平衡,在簡約的畫面連貫中保持整潔有序。 客餐廳——光影流轉 質感並置 客廳中央,卡其色L型布藝沙發以其飽滿柔軟的姿態靜臥一隅,米色編織地毯於其下鋪展開來,織就一方溫柔的憩息之地。沙發後方上側嵌入轉角型玻璃,讓書房與客廳的視線自由穿透,光線在兩者間流動遊走,保留的側牆與下方矮牆則維持著恰到好處的隱私感,在開放與私密之間取得巧妙平衡。 餐廚區微水泥質感的中島取代傳統餐桌,其獨特的肌理與灰色系櫥櫃相映成趣,冷調石材又與客廳的暖調布面展開微妙對話,在材質的碰撞中達至意外的和諧;這種看似矛盾的組合,反而賦予環境更豐富的表情——既有現代都會的俐落幹練,又不失家的溫度親切。當大面落地窗引入的自然光影,木元素的溫潤、織物的柔和與石材的清爽,在日光流轉中不斷變換風貌,晨昏更迭之間,空間彷彿擁有呼吸的節奏,交織成獨有的生活景致。 主臥、更衣室——恬靜私密 雅致收納 推開臥房門扉,純白與木質在此相遇,輕柔包覆整個空間。窗邊百葉簾片細膩篩濾著日光,將光影切割成一道道平行的韻律,輕柔地鋪陳在素淨的床褥與地板上,為靜謐的私密場域增添幾許生動。床頭後方木色床頭櫃與純白儲物櫃體融為一體,線條流暢如行雲流水,既保持視覺的簡潔純粹,也滿足日常收納的豐富需求。睡眠區與更衣室之間,精巧的對開鋁框門作為空間轉折,開合之間盡顯生活的彈性與從容。 在這處以斜率為名的居所裡,每一個設計細節都指向同一個答案——關於生活本該有的模樣。八寶空間美學 將年輕夫妻對未來的憧憬化作真實可觸的日常風景,讓機能與美感在此相遇,理性與感性達成共識。從晨曦初照到夜幕低垂,這個家始終以最溫柔的姿態擁抱居者的每一刻時光,成為他們在城市喧囂中最安心的歸屬,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無壓天地。 資料來源|OPEN Design動能開啟傳媒 https://www.openworld.tv/
台灣尤努斯基金會係2006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暨孟加拉臨時政府暨台灣尤努斯基金會首席顧問—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所授權成立,致力於推廣「零淨碳排放、零貧窮、零失業」三零願景,2025年6月13日假信義婦女支持培力中心舉辦「樂齡創業家競賽總決賽」,攜手財團法人感恩聖仁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打造一場屬於樂齡、單親家長、身心障礙者與新住民的圓夢舞台,此次競賽不僅是一場創業比賽,更是一場人生故事的交匯,見證基金會的賦能培力如何翻轉這些族群的生命,激勵前行。 樂齡創業家競賽乃延伸於台灣尤努斯基金會開辦的「格萊珉學校」,盼以更大規模鼓勵與培力全台的微型創業家,近百位報名最終淬鍊出18位參賽者踏上總決賽之路,場上不乏動人的生命故事。原本個性羞澀、有心理議題的單親家長小綺,參與基金會辦理格萊珉學校與各項培力後,逐步開放心胸,開始販售療癒產品,首次登台發表創業構想,展現嶄新自我。帶著兩位孩子北上參賽的小佳,離婚後一度陷入低潮,卻透過手作產品創業找回自信與生活的熱情,用堅毅行動照亮孩子的成長路,也重拾了笑容開展新人生。 活動由三位評審專業點評,包括天使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汪君珆、創識智庫國際有限公司執行長陳政廷、淡江大學管理科學學系助理教授曾紫嵐,共同見證社會創業者的熱情與實力。台灣尤努斯基金會也特別感謝創業計畫培訓講師國立勤益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系主任同時為尤努斯社會企業中心主任鄧美貞、東吳大學尤努斯社會企業中心執行長王祥鑫,口語表達培訓講師彭瑞蘭。 台灣尤努斯基金會執行長王絹閔開幕致詞中提及:「尤努斯教授已84歲,依然持續推動格萊珉模式與社會型企業,創業不分年齡,鼓勵所有樂齡創業者保持創新進取的心,堅持學習、不懼改變。」基金會董事長蔡慧玲致詞表示:「我們積極串聯公私部門夥伴關係,協助中高齡與弱勢族群創業。本次特別感謝財團法人感恩聖仁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支持,讓創業課程與競賽能順利舉辦,創造許多良善社會影響力。」 台灣尤努斯基金會將持續關注並深耕於中高齡與弱勢創業族群,盼以善的力量促成更多的感動故事繼續發生。台灣尤努斯基金會董事長蔡慧玲、執行長王絹閔誠摯邀請企業、組織與社會大眾一同捐款支持,為樂齡與弱勢創業者打造更堅實的創業環境,讓社會創新的力量不間斷。更多詳情與捐款資訊請洽台灣尤努斯基金會官網 https://www.yunustw.org/
【本文由OPEN編輯部撰寫】 「生活之餘,讓設計點綴心情;設計之餘,為空間增添溫度。」 憑藉深厚的業界經驗,之餘設計團隊在商業空間領域精耕細作,透過對機電、消防、建築法規的全面掌握,以及與資深工班長期培養的默契,成功建立起獨到的一站式服務體系。他們深信商辦設計的核心價值,是如何於緊迫工期內,精準解決企業面臨的種種挑戰,這份務實專業的經營態度,讓團隊得以持續深化與各大企業的合作關係,在商辦設計市場中奠定領導品牌地位! 專業累積 造就信賴基石 設計團隊能夠獲得上市公司與知名企業的長期信賴,絕非僅憑設計美感即可達成,究其根源,是因李總監帶領之餘以「從容餘韻、細膩溫度」的品牌精神,在複雜的商辦設計中開創出獨特的服務模式,因而深獲各大商空業主高度認同。 「辦公室與住家或店面裝潢的最大差異,在於必須容納數十甚至上百人的工作需求,這涉及大量的政府法規檢討。」之餘團隊直言,許多委託方初次接觸辦公室裝修時,往往低估機電、空調、消防等基礎工程的複雜度,而之餘設計的價值便是能在前期精準評估上述隱性成本,避免客戶後續面臨預算超支或法規不符的窘境。 (圖)之餘設計作品《點子膠囊》 這種專業優勢的建立,來自規劃人員對每個細節的深入理解。無論高架地板的配線劃設、防火閘門的設計融入,或是不同國家企業文化的空間需求差異,每個看似瑣碎的環節都是專業的體現。「我們公司人員的專業執照相當完整,從室內裝修到勞工安全、防火管理,都是為了確保能提供客戶全方位的服務。」正因為有這些紮實的基礎,團隊才能在緊迫的工期內,交付既符合法規又滿足業主所需的優質商辦空間。 前瞻思維 速度品質雙贏 除了內部人員的高度專業性,之餘設計也發展出一套獨特的高效作業模式,以因應製作商空的時間壓力。「我們的施工單位都是長期配合的夥伴,他們熟悉我們的設計風格,了解每一細節該如何處理。」不同於住家裝修常見的工班輪替等待,專案小組採用全工班同步進場的策略,要求配合廠商在專案期間全力支援,讓各工種施作時無縫銜接,大幅縮短工期卻不犧牲作品品質。 (圖)之餘設計作品《synergy》 講究效率外,之餘設計也不忘與時俱進。在智能化方面,他們深知商業空間與住宅的需求差異。「辦公室的智能系統不是要有Google或Apple管家,而是如何在容納100人的空間中,有效控管所有設備。」之餘團隊解釋,商辦的智能化重點落在集中管理——何時開關空調避免整夜運轉、如何設定照明時程節省能源、怎樣精算電力輸出避免超載。「這需要的是對整體營運效率的宏觀思考,而非單純追求科技感。」 導入先進技術與系統的同時,營運團隊也深知,再好的設計理念都需要精湛的施工技術來實現,為此持續優化管理流程,不斷擴充施工人手,「然而培養商辦規模的工班並不容易,很多習慣住宅裝修的工班,平時可能只需處理十幾組線路,所以面對辦公室動輒兩三百組的大型水電工程時,這些工班常會卻步,擔心一個案子做虧就損失慘重。」因此,他們特別重視與有規模廠商的長期合作,確保每一專案都能如期如質完成。 溝通協作 締造完美交付 在技術與施工層面的專業之外,溝通協作亦是專案成功的關鍵要素。「許多客戶在初期規劃時,常會希望在100坪的空間容納100個工位,但這在實務上幾乎不可能實現。」面對這種情況,專案小組會以過往經驗為基礎,耐心引導客戶了解各項隱性成本,「我們會明確向客戶說明,機電、消防等基礎工程通常會占總預算的三分之一到一半,避免後續產生認知落差。」 (圖)之餘設計作品《東昇空調總部》 之餘團隊特別強調,溝通的關鍵在於專業與坦誠。「當我們確信自己的專業判斷是正確的,就必須坦誠地向客戶說明某些構想在實務上無法執行。」他們舉例說明,「曾有客戶希望將整層辦公室設計成開放式空間,拆除所有防火門。但根據消防法規,超過一定樓層的辦公空間必須設置防火區劃。我們不僅要解釋法規限制,更要提供替代方案——如何在符合法規的前提下,透過材質選擇和動線規劃,創造出客戶期望的開放感。」這種時候,之餘展現的不只是對法規的了解,更是如何在限制中找到創意解決方案的專業能力。 彈性規劃 實現預算效益 基於務實的溝通基礎,之餘設計進一步將專業判斷運用在預算規劃上。「重要的是讓客戶理解,我們的目標不是非要用最高規格的設備材料,而是將預算投入在最關鍵的項目上。」比如基礎的法規要求絕不能省,但若預算有限,可以先選擇基礎配置,待營運穩定後再進行升級;辦公家具也是同樣的概念,可隨公司成長逐步汰換基本的款式。 這種彈性的預算配置策略,來自團隊對各大樓裝修規範的熟悉、對材料性價比的精準判斷,以及對後續維護成本的全盤考量。正是這樣的專業整合能力,讓之餘設計能在有限預算下創造最大價值,成為團隊的核心競爭力。 (圖)之餘設計作品《之餘國際室內設計 仁愛辦公室》 「許多新材料雖視覺效果出眾,但是否適合商業空間使用又是另一個考量。」他們提到,團隊會持續測試評估各種新材料,僅將真正實用耐久的選項推薦給客戶。「以盤多磨地坪為例,在住宅空間或許是理想選擇,若用於辦公室這種高使用頻率的環境下,兩三年就可能出現裂痕。我們會據實告知客戶這些潛在風險,協助他們做出最適合的選擇。」 儘管辦公室設計是團隊的核心專業,但之餘設計從不自我設限。「我們在商辦領域累積的法規知識和安全規範經驗,其實是很寶貴的資產。」之餘團隊分享,近期承接的麵包店、醫美診所、連鎖藥局等專案,都講究嚴謹的消防規劃和機電配置,且隨著各行業對安全規範的要求日益提升,團隊所磨練出的專業能力,更成為品牌跨足其他領域的優勢。 由商空連鎖據點到公司高端會議空間,自傳統產業至新創企業,都見證著團隊對品質的堅持。之餘設計團隊以紮實的專業知識、豐富的實戰經驗,在商業空間領域開創新局;其不僅要成為「台北辦公室設計第一品牌」,更期許將這份對安全與效率的高標準堅持,擴展到更多元的商業空間設計中,為台灣商業環境創造更安全、更優質的使用體驗! 「詳盡理解顧客所需,藉由深耕業界的淵博經驗,規劃舒適空間,兼備實用機能,跳脫既定框架,打造百變商空,形塑美好愜意的生活場域,構築屬於業主的夢想天地。」 欲見更多之餘設計作品,請至:https://www.openworld.tv/designer/in/aid/4694.html#pageStart OPEN Design動能開啟傳媒:https://www.openworld.tv/
A12 藝術空間
請先登入後才能發佈新聞。
還不是會員嗎?立即 加入台灣產經新聞網會員 ,使用免費新聞發佈服務。 (服務項目) (投稿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