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關閉
臺師大技高端華語教師研習營啟動 打造僑生友善華語教學環境 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及協助海外僑胞回國就學,僑務委員會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攜手合作,舉辦技高端華語教師研習營。此次研習營旨在協助產學攜手合作僑生專班技高端承辦學校教師提升華語教學能力,幫助教師在輔導僑生國文學習時,更加有效率地提升僑生的華語能力。 僑委會僑教處副處長陳柏琴表示,招收僑生回國就讀是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的重要一環,而在場的教師皆是該政策推動過程中的重要角色。她指出,僑生的學習需求與本國籍學生大不相同,通常僑生的聽、說能力較佳,但讀、寫能力相對薄弱,近年甚至出現部分僑生為零起點的情況。本次研習營的課程設計正是針對這些挑戰,提供教師更有效的教學策略,幫助僑生提升華文程度,讓教師在教學上更加得心應手。她也特別感謝師大精心籌辦此次研習,安排豐富且實用的課程。 臺師大進修推廣學院院長胡衍南則指出,師大長期深耕國文教育,因此非常了解國文教師在教學上的挑戰。他提到,自己過去20多年來作為國文系教授,經常告訴學生:「教外國人中文並不難,關鍵在於打好自己的專業基礎。」但在擔任進修推廣學院院長的四年間,他對華語教學有了新的體會。 他坦言,即使有豐富的國文教學經驗,面對華語教學時仍需摸索,往往只能以最基礎的方式教外國人中文。看到此次計劃後,他感到十分興奮,認為師大有責任協助教師精進華語教學能力,進一步推廣華語教育。 臺師大作為國內華語教學領域的先驅,本次為期兩天的研習營邀請了多位專業講師,課程內容豐富多元,涵蓋實用教學技巧與理論。臺師大期望未來能持續開設更多類似課程,為全國教師提供進一步的支持,提升我國華語教學整體水平。
聖約翰科技大學學務處舉辦「境外生九份文化學習體驗」活動,學生透過實地參訪與互動學習,深入認識台灣的歷史與文化。不但促進境外學生對台灣多元文化的理解與融入,更豐富其學習與生活體驗。同學們都覺得活動有趣且讓人印象深刻。 課外服學職涯組陳登騏組長指出,活動首站安排於九份老街,學生沿街參觀,體驗九份山城特有的歷史氛圍。不但品嚐芋圓等台灣傳統小吃,也造訪懷舊茶館,體會台灣飲食文化與空間設計的結合。參訪金瓜石黃金博物館,透過專業導覽,瞭解日治時期採礦設施與礦業技術的歷史背景。在淘金互動課程中,學生親身體驗採礦作業的挑戰,並深入認識礦業對地方經濟發展的影響。 「在畢業前夕,參加此次活動讓我瞭解九份作為台灣金礦區的歷史意義。」境外生國際聯誼社林紫琪社長說,九份礦業展現台灣在礦業發展上的輝煌時期,突顯當時技術與人文的結合。金瓜石黃金博物館的金塊展示,讓她大開眼界,而礦工們的辛勤付出與智慧解決技術難題的歷史故事,更讓她深感欽佩。 電機工程系印尼生夏德娜提到,在博物館參觀過程中,她看到一塊純黃金石頭,對其巨大的規模感到震撼。她表示,這次活動讓她學到黃金開採與文化的知識,也對自然資源如何影響社會經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博物館裡的展示再現歷史場景,讓她彷彿回到過去,見證了黃金開採的繁榮時代,這種體驗非常珍貴,成為她難忘的回憶。 電機工程系印尼生陸家納說,九份老街充滿懷舊氣息,街道兩旁的商店展售各式創意商品與傳統工藝品,琳瑯滿目的商店與豐富的小吃選擇,讓他印象深刻。他品嚐起司棒與泡芙等當地特色小吃,口味獨特。街上懸掛的紅色燈籠,與老街的石板路相互映襯,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這樣的場景讓他有種穿越時空的感覺,非常有趣且令人難忘。
2024全國大觀盃觀光設計競賽全國總決賽圓滿落幕,由中華優質旅遊發展協會與台北城市科技大學共同協辦的本次比賽,吸引全台210支隊伍、逾700位選手激烈競技。東南科技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學生憑藉精湛創意,在伴手禮設計組奪得金、銀雙獎,作品《海魚香酥》與《燈塔女王》讓台灣海岸的自然美景透過設計深入人心,展現出設計與地方文化的完美結合。 全國大觀盃觀光設計競賽以「挖掘台灣更多值得推廣的旅遊景點與文化價值」為目標,參賽者需結合創意設計製作導覽解說影片與觀光伴手禮,為國內外旅遊業界提供推廣素材。本次比賽以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北海岸及觀音山、參山三大國家風景區為主題,參賽者在設計作品中融合當地人文風情與自然景觀,展現台灣豐富的文化故事。 東南科技大學數媒系三年級學生張家馨、黃敏熏、柯承武以新北市三芝淺水灣為靈感,創作出兼具文化與美學的伴手禮《海魚香酥》,在激烈競爭中奪下金獎。《海魚香酥》作品包裝以彎月形沙灘、亮白沙岸和綠藻覆蓋的藻礁地形為視覺主題,細膩描繪北台灣海岸的壯麗景致。學生共同分享,在設計過程,他們把對土地的熱愛融入作品之中,並希望讓更多人發現台灣的獨特之美。 另一組奪得銀獎作品《燈塔女王》,由學生呂宜庭、李宜玟、徐勝煌、江智誠則以新北市野柳地標「女王頭」為靈感,所設計出手工餅乾伴手禮《燈塔女王》。作品以燈塔形象與北海岸自然景觀相結合,將野柳的壯麗岩石地貌融入包裝設計,評審一致讚賞其創意與文化價值。 在比賽中奪得佳績,都來自於東南科技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在課程中融入對地方文化與永續發展的重視。指導老師張美春教授表示,課程設計強調合作實作與創意激發,讓學生在競賽中展現專業技術的同時,也實現設計與土地的對話。學生們可以學習專業,更從中找到熱愛設計的方向與人生目標。 獲獎的同學生動情地表示:「台灣是我們的家園,我們希望透過作品讓世界看見這片土地的美好。」而比賽主辦單位則期許參賽作品能推動旅遊業與設計產業的產學結合,為地方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而2024全國大觀盃觀光設計競賽為年輕設計學生提供發揮創意的舞台,也透過一件件用心設計的作品,傳遞自身對土地的深情厚愛,這是一場文化與自然的交融,也為推動台灣觀光與地方文化的發展貢獻一股充滿溫度的力量。
【記者林子霞台北報導】開平餐飲學校今年與韓國國際廚藝學校締結為姐妹校,延續兩校的合作規劃,開平餐飲國際部(IBP)在新學期積極與韓國師生展開系列交流課程,並由學生籌畫韓國主題的國際週活動,從與韓國姊妹校同學交流進行田調到學習如何設計遊程,以及自歷史、飲食出發的主題規劃,當日學生展現跨文化交流的豐碩成果。策展期間,學校特別邀請專精韓國社會學及韓食文化研究的何撒娜教授,不僅為學生舉辦多元文化識讀與對話講座,還親自審閱企劃書,確保展覽內容的專業性與準確度。活動當日,何教授參觀展覽後對學生的創意與執行力讚不絕口,直言其策展水準媲美大學生。 開平餐飲國際週是國際部行之有年的特色專案課程,過往已辦理過荷蘭、波多黎各、馬來西亞的主題活動,每年特別選定主題國家進行交流,從文化討論、展區設計、美食分享進行密集的課程安排,是與他國保持高互動性的深度國際教育課程。今年與韓國學校成為姐妹校後,韓方師生於暑假期間來台,雙方透過分享天氣、人口與文化等國家特色,以及節慶小吃與慶祝方式,為此次國際週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在交流中,學生觀察到兩國間有許多相似節日,但慶祝方式卻各具特色,於是學生進一步透過微縮模型與生動解說設計了「韓趣探索」展區,以創意方式將兩國文化源流比對呈現給觀展者,成為此次國際週一大看點。 此外,學生本著餐飲專業深入探究韓食文化背後的歷史與哲學,從引起全球熱潮的《黑白大廚》獲得靈感,因節目中提及文化認同時常提到韓式拌飯,故以此為研究重點,聚焦韓式拌飯中的五行飲食哲學,發現其理念與中華飲食智慧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透過這次研究,學生不僅加深對韓國文化的認識,也從飲食角度重新審視自身文化的價值。值得一提的是,在「韓你做拌」展區,學生讓參展者親手體驗拌飯製作,卻因用筷子代替湯匙遭提醒不符韓國禮俗,讓學生反思文化交流中的細節意義,成為一次深具教育價值的經驗。 「韓潮之夜」則是此次國際週的壓軸活動,舞台上,學生以雙人脫口秀形式串連韓流文化從起源至今的發展,結合經典歌曲、服裝走秀與舞蹈表演,點燃全場熱情。無論年齡層,參展者皆隨著節奏拍手哼唱,充分感受到韓國流行文化的全球影響力。這股文化軟實力,不僅塑造了韓國的國家形象,也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文化產業對國際關係的重要性。而整體活動的成功,離不開學生們的全心投入與專業表現。觀展的何撒娜教授表示,學生策展創新活潑已具備大學生水準。這份肯定不僅彰顯了開平餐飲國際部在跨文化教育上的努力,也展現了台灣高中生在全球化時代的學習潛力與國際視野。 順性發展的教學環境中,培養出能獨立思考、找到自己未來方向的孩子,關於學校辦學內容,詳情可見官網:http://www.kpvs.tp.edu.tw/或電02-2755-6939分機341楊小姐。 圖說:開平餐飲國際部學生辦理韓國國際週,展現與韓國國際廚藝學校師生交流成果。(開平餐飲學校提供)
聖約翰科技大學商管學院舉辦「2024智慧商業與管理學術研討會」,研討會主題涵蓋智慧商業資訊與相關議題、創新與創業管理、校務研究、教學實踐、教育創新及教學個案等相關議題。特邀請台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郭重顯教授以「智慧機器人研發與應用」為題進行專題演講,與會者均覺得收穫豐碩。 何副校長開幕致詞時表示,隨著時代的快速變遷與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工智慧(AI)技術的蓬勃發展,也為智慧商業的創新帶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大會主任委員商管學院張銘崑院長說,這次很榮幸邀請台灣大學機械系郭重顯教授蒞校專題演講,郭教授從事人工智慧(AI)的研究與技術已20多年,在2013世界人形機器人(RoboCup 2013 Netherlands)競賽獲得冠軍,今年在國科會支援下發表台灣學術界第一隻智慧機器狗,今日的演講將以他在台大的研究成果分享與會人員,寄望收穫豐富。 郭重顯教授應邀分享其在自主與軟式機器人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與實際應用,從結合機器視覺的機器手臂產業應用、物件辨識技術,到模擬人類動作的機器手臂應用與機器人畫家創作,郭教授以生動的案例和精闢的分析,展示人工智慧如何融入機器人技術,顯著提升其靈活性與應用範圍。他特別強調,深度學習與影像辨識技術的結合,為機器手臂自動物件夾取與人形機器人步態偵測等領域帶來突破性進展。 郭教授還分享其團隊開發的「機器狗」項目,包括針對居家環境設計的寵物型機器狗與專注工業巡檢的工作型機器狗,這些機器狗不僅配備光達SLAM自主導航與軀體平衡控制功能,還結合即時訊息回報系統,展示其應用於智慧巡檢與物品遞送的可能性。 此外,郭教授亦介紹機器人步態學習與動作分類的創新技術,包括基於圖形卷積網路(GCN)與時間卷積網路(TCN)的雙流架構,為骨架動作辨識提供更精準的解決方案。郭教授強調,這些技術不僅應用於機器人動作的仿效,更可延伸至未來人機協作中的技能學習與動作優化。精闢的資訊分享,引發與會者熱烈討論。 本次研討會共收錄35篇論文(校內:12篇;校外:23篇),全文收錄於論文集(ISBN:978-986-6765-53-7)。研討會分為口頭論文發表及論文海報展示,參與成員包括來自越南在台的研究生、俄羅斯、馬來西亞及印尼的留學生,猶如小型的國際研討會。校內教師口頭發表的論文以及校外多篇智慧商業的論文值得參考,是聖約翰舉辦研討會的重要貢獻。
在東南科技大學產業經營管理研究所的熱情邀請下,家登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邱銘乾董事長,以豐富的人生故事和創業心路歷程,為師生們帶來一場觸動心靈的分享講座。學生們被邱董事長的真摯分享深深吸引,滿懷敬佩與感動。 邱董事長的故事是一曲關於堅韌與希望的生命頌歌。他自幼經歷家庭因礦難遭遇的悲痛,卻在逆境中立志翻轉人生。從技職體系學習與成長起步,憑藉堅持不懈的學習精神和專業技術,逐步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創業之初的挑戰、與台積電合作的美好機緣,以及從製造單一光罩盒到提供完整整合方案的突破,成為家登精密躋身業界翹楚的關鍵。 邱董事長坦言:「苦難,是化了妝的祝福。」以此勉勵學生們:千萬不要害怕挑戰,也不要自我設限,唯有勇於跨出第一步,才能看見人生更多可能。雖然年輕時期曾認為「讀書無用」,但他後來深刻體會到學習的重要。在職場中持續進修,工作繁忙之餘完成博士學位,並積極參與各領域企業家培訓課程,透過不斷充實專業知識與拓展人脈,為事業注入更多能量。他強調,學歷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以自身博士養成經歷為例,他分享碩博士教育是學歷的追求,更是培養邏輯思維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 邱董事長特別提醒學生,要將學習視為終身的習慣,並積極與同儕建立連結,累積人脈資源,激發對未來的憧憬。在講座尾聲,學生踴躍提問,與邱董事長進行深度交流。一位學生激動地表示:「邱董事長的分享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目標,更清楚應該努力的方向。學習是知識的累積,更是磨練解決問題能力和邏輯思維的過程。未來,我也要持續挑戰自己。」 東南科技大學產業經營管理研究所林秋堂所長表示:「這場產業分享講座激發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追求熱情,更幫助學生在職涯規劃上找到方向,堪稱一堂生動的職場預備課。東南科技大學以其優質教學與實務導向著稱,致力於培養兼具創新思維與市場敏銳度的專業人才。透過業界領袖親臨分享,學生得以接觸真實的產業案例,從中汲取實用經驗,為未來職涯發展鋪設堅實基礎。」
請先登入後才能發佈新聞。
還不是會員嗎?立即 加入台灣產經新聞網會員 ,使用免費新聞發佈服務。 (服務項目) (投稿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