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產學新訊Academic

目前產學新訊文章數, 共 141 篇 ,以下為 97 - 120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賀!明志科技大學電機系碩士一年級 李東諺同學榮獲台灣電力公司獎學金

恭賀明志科技大學電機系碩士一年級李東諺同學榮獲台電獎學金並錄取台電電綜所。李東諺同學是今年全台灣唯一考取台電獎學金(電驛類)之私立學校碩士生,未來於該校研究所畢業,進入台灣電力公司電力綜合研究所實習後,將成為分類級工程師。 東諺同學分享學弟妹時表示:「台電獎學金是一份由台電招募正在就讀大學或碩博士的學生,除了提供學費補助外,並且畢業後直接進入台電工作之就業保障,也因此在台灣眾多大專校院之中競爭十分激烈。非常感謝我的恩師電機系王勝寬老師從我大學到現在就讀研究所手把手的指導,大學時期擔任我的專題指導老師,並帶領我參加盛群盃比賽,獲得傑出獎項並申請專利,這項成就除了培養自己的自信心外,在台電獎學金的筆試、備審資料及面試三個評分階段中,在書審成績有很大的加分作用。在放榜時,看到自己從眾多的國立大學學生中,錄取台電綜合研究所,真的是有金榜題名的感覺。」 明志科大電機系王勝寬主任表示:「台電獎學金申請需經台電公司筆試及口試甄選,今年榜單公告,除了一位是明志科技大學學生外,其他錄取生皆是國立大學學生。李東諺同學優秀的表現,在競爭激烈的考生之中脫穎而出,除了自我肯定,更為校爭光。」 註:台灣電力公司大學及研究所獎學金甄選-公告錄取人員名單及分發單位,連結網址: https://scholarship.taipower.com.tw/PDF/111/11102-%E9%9B%BB%E9%A9%9B.pdf (明志科技大學電機系網址:https://ee.mcut.edu.tw/p/406-1040-58085,r156.php?Lang=zh-tw)

文章來源 : 明志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6229 加入收藏 :
聖約翰科大與印尼UNISMA大學、Sahid 集團簽署MOU 開啟台印交流

印尼教育參訪團一行11人日前造訪聖約翰科技大學,除參觀校內上海聖約翰大學校史典藏暨研究中心(約史中心)之外,印尼UNISMA大學(UNIVERSITAS ISLAM MALANG)及Sahid 集團基金會(SAHID GROUP FOUNDATION)並與聖約翰科大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雙方針對交換學生、教師學術研究交流及工程人才培育…等事項,攜手合作,並將合作開發的技術商業化。除推動學校邁向國際化之外,也希望創造互惠互利的三贏局面,幫助台印學生順利達成「入學即就業」的目標。 促成本次台印交流的印尼系統集成商Emliku執行長Fred Kuo指出,伊斯蘭教瑪瑯大學(UNISMA)是印尼最大伊斯蘭組織-伊斯蘭教士覺醒會(Nahdlatul Ulama,簡稱NU聯盟)所創立的大學,設有醫學院、農業學院、法學院、畜牧學院、工程學院、教師教育科學學院和經濟學院,學生約有20,000人,是印尼最好的回教大學。Sahid Group則是印尼最大的旅館企業集團,總部位於雅加達,其地位與台灣的圓山飯店相似,都是舉辦國宴的地方。除了酒店事業外,也跨足媒體、醫療保健、紡織、房地產和教育行業,集團約有11所大學與技術學院。 張文宇校長表示,此次分別與UNISMA大學及Sahid 集團簽定MOU,合作事項包括:教師與教學資源共享、學生互訪與交換及產學案合作等三大面向,尤其聚焦於工程管理,因為對於台灣與印尼來說,工程管理是未來很重要的發展領域。而因應印尼教育參訪團的到訪,學校也邀請合作的廠商,包括:亞翔工程及樺漢科技等貴賓參與,希望能擴大產學合作範圍。而締約後,學校能與印尼大學發展學術來往及建教合作,堪稱是聖約翰科大國際化的重要指標,期盼學校的永續發展及國際化能順利開展及推動。 董事會曾鴻鍊董事則向印尼教育參訪團指出,聖約翰科大是全台唯一由校友董事所組成的董事會,承襲上海聖約翰大學百年歷史的優良校風,董事會一心為學校奉獻。最可貴的是,學校與董事會、校友總會緊密結合,從學生入學開始,就提供各項資源,在4年間幫助學生完成生涯規劃,讓學生可以一畢業即就業。尤其校友企業不僅在東南亞具有影響力,亦遍布全世界,積極提攜學弟妹,是一股強大的支持力量。此次締結盟約之後,台印學生可以學涯、職涯無縫接軌,將是三贏局面。 印尼教育參訪團除與聖約翰科大締結盟約,開啟台印交流序幕之外,也參觀該校約史中心。該中心佔地約100坪,館藏內容為上海聖約翰大學教育圈裡的人、事、物過程,包括:歷史發展、學生組織、教學模式、校園建築及巨擘校友…等。參訪團成員對於上海聖約翰大學百年歷史傳承及各領域表現傑出的校友感到欽佩,紛紛在中心的黑板上留下簽名,記錄台印參訪交流的歷史時刻。

文章來源 : 聖約翰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5341 加入收藏 :
長庚追思大會 感念器捐者與大體老師大愛

長庚大學與長庚醫院3月26日舉辦「器官捐贈與大體老師追思大會」,由長庚大學湯明哲校長與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陳建宗院長共同主持,帶領師生及醫療團隊追思器官捐贈者與大體老師無私的大愛精神,並向家屬獻上最深重的敬意。會場放置長庚大學全體教職員工生所摺的千隻紙鶴,遙寄思念與感恩之情。 長庚追思大會緬懷捐贈者與大體老師無私的大愛精神。 長庚大學與長庚醫院過往在清明節前夕都會舉辦追思大會,感謝器官捐贈者與大體老師。過去三年因疫情緣故未能循往年大規模舉辦,今年因疫情趨緩,現場計有近千人參加,桃園市衛生局蘇柏文副局長及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柯彤文副執行長也應邀與會。湯明哲校長表示,今年追思大會緬懷62位器官捐贈者與12位大體老師,除了感念這74位來自各行各業及不同年齡層的大愛,也要感謝家屬成全親人遺愛人間的大願。讓徘徊於生死關頭的病患因而獲得重生機會,延續生命的精采;醫學院的學生們在大體老師的引導下學習知識與技能,促進醫學及醫術教育提升。捐贈者與家屬所傳達的無私大愛,都是師生學習的典範。 長庚大學邀請師生及與會家屬寫下祝福感謝的話語。 陳建宗院長表示,長庚體系全力推展器官捐贈及移植醫學的發展,迄今已協助超過2,000名有捐贈意願的病患完成器官捐贈心願。在過去一年內,長庚體系除幫助109名器官捐贈者完成心願,也完成246例大愛移植,協助等待移植的病人延續生命。 長庚大學校內設有遺愛人間紀念牆,家屬及受贈者獻花致意。 林口長庚醫院在全體醫療團隊的努力下,去年度不論在捐贈總人數,肺臟、肝臟移植數等都位居全國首位,對此院方萬分感謝捐贈家屬的大愛、以及移植受贈者們對生命的堅持,讓每一份愛都能順利延續下去,今日藉由追思會感謝每一位器官捐贈者與家屬。陳院長表示,未來長庚醫療團隊肩負著更大的責任與期許,繼續為器官捐贈與延續生命而努力。 長庚醫護人員及師生以深深一鞠躬向捐贈者家屬致意。 捐贈者之一的周奕翔是位熱愛動漫、喜愛音樂、年輕有朝氣的21歲大學生。周爸爸在年輕時就遭逢洗腎的辛苦,17年前有幸等候到大愛腎臟移植的機會,從此恢復健康。有感於捐贈者的大愛精神,周爸爸每年在清明前夕都會帶著奕翔一起參加長庚追思會,讓他從小就深刻感受捐贈者的大愛是多麼偉大,也知道受贈者能獲得重生有多得來不易,故等奕翔逐漸長大懂事後,也能認同器捐的精神。未料於今年年初遭遇意外,周爸爸知道社會上正有上萬人在等候器官移植,對於等候移植的煎熬他最能夠感同身受,即使失去愛子的心情十分沉痛,周爸爸仍忍痛為奕翔決定捐出器官,希望將奕翔對生命的熱情與朝氣能夠在有緣人的身上延續。 倪嘉元先生(圖左)代表受贈者獻花給捐贈者周奕翔先生的父親周竣源先生(圖右)。 因肝臟移植而獲新生的倪嘉元先生,今年代表受贈者們向器官捐贈者家屬表達衷心感謝。身為B型肝炎帶原患者的他,幾年前健康檢查時發現肝臟有4.7公分腫瘤,術後恢復良好。不料隔年腫瘤復發,摯愛的太太決定將自己的肝臟捐贈給他,沒想到倪先生卻發生超急性排斥,手術雖順利完成,但等待大愛移植卻成了他唯一的生存機會。經過兩天日夜倍受煎熬的等待,倪先生在最危急的時刻等到了大愛捐肝者。他表示,大愛捐贈者的愛是永恆的,接下這愛的接力棒後,他的新生命如不可思議般的重新開始,也將繼續接力活出更精采的人生。 醫學系學生羊珈伶代表醫學院受教學生,獻花給家屬。她說大體老師以己之身,為學生入門的知識奠定扎實基礎,令她感受到身為醫學生的重任,也期許自己每一次的上刀都能將解剖知識深切刻印在記憶中,並感謝每一位大體老師的奉獻及老師家屬們的支持。 長庚大學羊珈伶同學(圖右)代表受教學生獻花給李銘哲大體老師之女李怡禛女士(圖左)。 倪嘉元先生(圖左)代表受贈者獻花給捐贈者周奕翔先生的父親周竣源先生(圖右)。  

文章來源 : 長庚大學秘書室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0157 加入收藏 :
聖約翰科大與ESG永續發展協會簽署MOU 提供產業升級服務

因應國際2050淨零排放趨勢,國內企業導入ESG刻不容緩。為推動 ESG 普及化,聖約翰科技大學與ESG永續發展協會簽署產學服務合作備忘錄(MOU),雙方針對校園ESG人才培訓及兩岸校友企業服務等事項,攜手合作,期盼培育更多教職員及學生通過ESG相關國際證照、成為ESG產業人才,提供兩岸校友企業ESG產業升級服務。 ESG永續發展協會章鈿秘書長指出,ESG(Environmental 環境、Social 社會、Governance 公司治理),是目前最夯的話題,從淨零排碳到人權議題,在2021年歐盟CBAM草案公告後,即將實施碳邊境稅制度,凡是要將產品販售到歐洲的公司都會受到影響,經濟部推估至少有19萬家企業。因此企業導入ESG刻不容緩,沒有做ESG的公司只能等著被淘汰。 章鈿秘書長表示,新原料、新製程及新工法的導入是ESG產業升級的重要關鍵。他建議聖約翰科大可以從設立ESG永續發展中心開始做起,該協會可以就「ESG 輔導與培訓」、「碳足跡、碳盤查」、「永續報告書撰寫指導」及「協助兩岸校友企業ESG產業升級」等面向,提供專業指導與協助。透過培訓更多ESG人才,帶動企業永續發展,形成產業永續競爭力。 「期許聖約翰科大成為企業永續發展與創新的典範。」章鈿秘書長說,ESG永續發展中心成立後,透過學校各項資源、師資、學生、輔導、訓練與整合,可以打造學校特色亮點,引領成為永續發展智慧校園;也能夠鏈結永續相關產業及公協會、法人單位及地方政府,拓展學校永續能量;此外,透過與產業ESG產學合作,不但能引進最新永續技術資源,縮短產學落差,最重要的是共同推動大學、中小學永續扎根計畫,除了培養教師第二專長之外,也讓更多學生對於永續議題有更清楚的認識,並能在畢業之前就取得碳盤查執照,以利就業。 ESG永續發展協會張清芳理事長提到,2022年蔡總統已宣布政府對ESG的政策與聯合國同步,且已完成ESG的立法。該會希望與學校合作後,一起推動ESG人才培訓計畫,如果師生都能具備ESG相關證照,不但有利就業,對落實台灣的ESG政策也有正面加分效果。 張文宇校長表示很開心能跟ESG永續發展協會簽署MOU,展開具體合作事項,特別是簽約後,雙方在USR、產學合作及創新育成等部分,有更多的合作機會。他認為歐盟的淨零排放已經是一種發展趨勢,期盼雙方的具體合作,能為學校帶動新氣象。

文章來源 : 聖約翰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5924 加入收藏 :
聖約翰科大舉辦超融合雲平台講座 介紹堆疊公司最新技術

為增進教職員同仁對超融合雲平台最新技術的認識,聖約翰科技大學研究發展處邀請堆疊(Bigstack)聯合創辦人郭晉愷董事,以「Bigstack Cube OS」為題進行演講。堆疊公司希望與聖約翰科大產學合作,就校方教學需求及校友企業服務等,提供最新的超融合基礎架構(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縮寫爲HCI),幫助企業提升營運效能、降低成本。 何副校長指出,堆疊公司是一間成立於2018年的新創公司,核心成員是由一群在世界頂級資訊大公司歴練10餘年的優秀軟體工程師所組成,提供簡單易於維運的IT架構軟體產品,協助客戶打造私有雲平台與邊緣運算環境。學校希望引進業界最新技術,讓教職員及學生了解不同領域發展的可能性。 堆疊聯合創辦人郭晉愷董事表示,一般企業的IT機房多為傳統三層式架構,無論企業規模大小,IT機房都是由個別獨立的運算器、儲存裝置、網路硬體設備組成,且皆採用三層式架構,硬體成本較高,且需耗費人力維護。而超融合架構只需要使用X86伺服器,透過雲端整合技術,就能以垂直或水平方向擴充架構,不需架設專用網路,可以減少資金支出,後續也可以直接增加容量,不用再增加硬體配置,更不會造成系統中斷。藉由超融合架構,能夠幫助企業有效降低營運成本。 郭晉愷董事以該公司為台灣知名頂大及知名紡織廠所提供的最佳解決方案為例,超融合基礎架構提供持續及暫時的虛擬桌面,可以快速讓教職員生透過網路存取資料,資料不落地,安全性能得到全面的提升,就算負載超量,也能正常運作,CMP讓使用者的操作更加便利。而知名紡織廠更在使用這項最新技術之後,機台稼動率提升12%、生產良率提升20%,預期3年後,膜品銷售的生產效益將成長達50%。 郭晉愷董事說,超融合基礎架構技術在國外發展已有10年時間,國內較少公司推廣,雖然軟體創業非常辛苦,但該公司營運第2年就已獲利。他認為超融合雲平台技術管理上簡單方便、硬體成本與佔用空間少,加上靈活的擴充能力,很適合發展中的中小型企業。若有適當機會,他很樂意向聖約翰科大的校友企業說明介紹。 「擁有這個技術,起薪至少7萬起跳」,郭晉愷董事表示,雖然軟體技術不容易學習,但如果具備這項技術,業界起薪至少7萬起跳;資深的軟體工程師更有15至18萬元的薪資基本行情。他希望能與聖約翰科大合作,開設相關課程,幫助學生在畢業之前就能學會此項技術,增加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文章來源 : 聖約翰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6755 加入收藏 :
明志科大工業人工智慧學士學位學程 創新AI行動雲端教室

放眼全球人工智慧人才須求突破性成長,明志科技大學「工業人工智慧學士學位學程」,為讓青年學子的學習不受空間及時間限制,首創提供新生一人一台微軟surface pro 8平板電腦,可隨時隨地連線至該學程AI運算機房進行程式運算。 2022年隨著AI繪圖機器人、AI聊天機器人帶起的一波熱潮,民眾對於「人工智慧」的應用越來越有感。其實在化工、機械、半導體、電腦組件等科技、工業領域,研發上都早已急於與人工智慧做結合,為此明志科技大學於2019年成立人工智慧暨資料科學研究中心,承接人工智慧相關產學合作案,並於111學年成立「工業人工智慧學士學位學程」,旨在教導人工智慧(AI),並致力與跨領域產業(X)做結合,培育AI+X跨領域人才,學生畢業後即有多條明確發展之產業可選擇,並於大一下開始製作專題,學習解決學用落差的問題。 考量科技發展的速度及Covid-19疫情衝擊實體授課等因素,由明志人工智慧教師團隊操刀,斥資千萬打造之學生行動運算設備,將AI運算機房資源透過雲端分享到同學手中的微軟surface pro 8平板電腦上,課堂實作、專題競賽、研究到自主練習,可隨時在任何教室、宿舍做程式運算,等同於有自己的「自主學習雲端教室」,使得學習更加彈性,進而提升未來競爭力。 明志科大AI運算機房目前建置NVIDIA DGX-1三台(各含8 NVIDIA Tesla V100八片)、DELL R740九台(各含NVIDIA Tesla V100三片)、DELL R750二台(各含NVIDIA Tesla A100三片)、TYAN Thunder HX FT77D-B7109一台(含GeForce RTX2080Ti八片)、WinFast GS1020S六十台(各含GeForce RTX2080一片),另有AI電腦實驗室、AI戰情室各一間,搭配前端同學一人一台微軟surface pro 8平板電腦,給學生最有力的運算後盾,全力培育更多AI菁英。

文章來源 : 明志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5883 加入收藏 :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