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產學新訊Academic

目前產學新訊文章數, 共 257 篇 ,以下為 169 - 192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明志科技大學赴新加坡醫療器材展 創新儀器海外輸出

明志科技大學首次參與亞洲規模最大的醫療器材展(Medical Fair Asia),於9月11日至13日在新加坡濱海灣金沙會展中心(Marina Bay Sands)盛大展出。此展每兩年舉辦一次,涵蓋醫療保健、長照護理、診斷及藥品領域的企業商貿展覽。明志科技大學此次由電漿與薄膜科技中心李志偉主任及張麗君教授團隊所研發的寵物電漿活膚儀 (Plasma Pets Derma Care System)作為參展技術,該技術擘劃寵物皮膚護理的新時代。 隨著寵物數量的增加以及寵物主人對寵物健康的關注提升,市場對高效、安全、便捷的皮膚護理產品需求不斷增長。寵物電漿活膚儀設計上利用電離空氣產生的臭氧及過氧亞硝酸鹽,具備高效殺菌功能。可激活細胞內NF-κB和Nrf2信號傳導途徑,促進抗氧化基因的活性,提升細胞防禦能力,加快傷口癒合速度並淡化疤痕,有效消毒並修復寵物皮膚的傷口,降低黴菌感染風險,能有效解決寵物皮膚問題並提升健康指標,滿足主人對寵物專業護理的高標準需求。該儀器體積輕巧,方便攜帶,具有極大的市場潛力和長期發展前景。 展場吸引多達60國以上的經銷代表、醫療院所及政府單位等領域專家齊聚,包含日本、土耳其、韓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其中不乏相關產業代表積極向明志科大洽談進一步合作。例如新加坡庭步蘇科技創新姜晶首席執行官及米飛生醫曾義翔董事長皆表達合作意願,願意提供通路商資源,並探討合作市場商業模式。另外,駐新加坡台北代表處的童振源代表也蒞臨攤位,關心並交流相關技術。 明志科技大學在創新技術領域擁有深厚實力,加上產學合作發展中心科研平台積極於國際展場上曝光,媒合校內老師共同對接國際廠商,在國際展場上展出最新成果,拓展國際鏈結,促進全球合作、國際技術轉移和產業合作機會,將研發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歡迎有興趣者向該校產學合作發展中心洽詢。

文章來源 : 明志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7785 加入收藏 :
2024明志科大學生赴美實習一年 開拓國際視野 培育產業菁英

明志科技大學的「工讀實習」,自1963年創校以來,為鼓勵學生們培養實務經驗,增加學生畢業即就業的職場力,規定所有學生必須以大三一整個學年的時間參與企業工讀實習。今年9月初共有21位學生飛往美國進行為期一年的海外實習。 教育部補助學海築夢計畫,由主持人馮奎智產學發展中心主任帶領學生前往位於美國的Inteplast Group、Formosa Plastics Corpora-tion ,Texas及Nan Ya Plastics Corporation,USA等企業實習,實習合作機構並提供每月約1,680美元(約台幣53,760元)的優渥薪資,安排學生從事與其專業相關的實習工作,讓學生在實際的工作環境中學習如何應對挑戰、解決問題。同時,安排學生參與當地文化交流活動,讓學生能夠更深入了解美國的企業文化及運作模式,並培養跨文化溝通能力。 明志科技大學在疫情過後2022年恢復與Formosa Plastics Corpora-tion海外實習合作,更首次開拓與Nan Ya Plastics Corporation的實習合作機會,此次帶隊的馮奎智主任表示明志科大提供的海外實習計畫,讓在學的大三學生有機會透過海外實習去體驗當地生活,讓求學期間增加不同的生活歷練,對未來生涯規畫的想法也有所助益,該海外實習計畫不僅讓明志科大的學生的人生體驗變得豐富,更開啟學生與眾不同的國際視野,例如合作企業會協助安排Home爸與Home媽接待並關心學生的適應情況,也會在周末或重要的節日帶領大家體驗當地的節日與文化,透過良好的社區資源來協助學生們適應美國當地的生活。馮主任此行亦拜會中華民國駐休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教育組楊淑雅組長,感謝楊組長及辦事處持續對明志科大赴美實習同學的關懷與照顧,並支持明志科大推動學生赴美實習課程。 明志科技大學表示,參與此次海外實習的學生對即將展開的美國之行充滿期待。學生們在國門桃園機場離境前也感謝學校的用心安排,有機會出國到海外企業體驗並在實習中學以致用,是一段值得期待的旅程,並期許自己在實習期間能夠表現優異,不負眾望。未來,明志科技大學將持續深化與國際企業的合作,為更多學生創造出國實習的機會,打造與國際接軌的實務學習平台,進一步鞏固學生在全球化職場中的競爭優勢。

文章來源 : 明志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7112 加入收藏 :
一米菜園栽種作物 聖約翰科大婦女大學實現都市農夫夢

聖約翰科技大學與都市蚓農合作新北市社會局婦女大學課程,邀請林琬曼博士前來授課,教導學員如何運用「廚餘養耕循環農法」,建立家中的一米菜園,計有15位學員完成課程結業。學員們表示透過課程瞭解土壤、空氣及水對種植作物的重要性,希望學校能再開設進階課程,增加耕種的實作時數,讓實作與理論能併行。 計畫主持人申玉微學務長指出,「廚餘養耕循環農法」是一種利用廚餘進行有機肥料製作並應用於農耕的可持續農業方法。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減少廚餘垃圾的產生,還能提高土壤肥力,促進農作物生長。有鑑於現代人追求健康養生的生活,想要吃得健康,自家栽種不但可以安心取得食材,還能就地處理廚餘,促進居家環境健康,可說是最好的預防醫學方式。 以四口之家為例,除了安心取得食材,食物支出最多可減少60%,也能夠減少蚊蠅出現的機率。對於閒賦在家的婦女而言,更能彈性就業或創業,增加收入,可說是一舉數得。 林琬曼博士在課程中介紹「廚餘養耕循環農法」的理論、發展歷程與環境永續之間的關聯性。她表示,台灣目前都市人口比例遠高於鄉村,在都市發展此一農法,對於健康促進和環境永續有著重要的義意。因此她以都市蚓農所研發的「蚯蚓堆肥箱」,教導學員收集家中廚餘,讓廚餘經過分類和發酵處理之後,利用蚯蚓堆肥技術將廚餘轉化為肥料。這些有機肥料應用於一米菜園,有效促進土壤健康和農作物生長。 居家一米菜園班在聖約翰科大校園內進行「廚餘養耕循環農法」實作課程,種植出豐碩的作物成果。學員們表示,這門課程讓她們學習到如何利用居家的廚餘來耕種小型菜園的作物,深感受益良多。原來蚯蚓還可以吃廚餘,產出更好的堆肥幫助土地。如果將土地養好,這樣無論是種菜或是施肥,種植作物就很容易成功。廚餘的運用能友善環境,也能照顧自己的健康,希望學校多開設實作課程,讓她們能在家裡的陽台或頂樓開闢一米菜園,實現都市農夫夢。

文章來源 : 聖約翰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6842 加入收藏 :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勇奪美國創新發明展雙料大獎,環境監視系統技壓全球!

(TIPPA特派員-美國連線報導)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的發明團隊在2024美國創新發明展中大放異彩,詹子奇副教授兼主任秘書領軍的發明團隊所研發的「環境監視系統」不僅榮獲金牌,更獲得加拿大特別獎的殊榮。這項成果展現了團隊在創新技術領域的卓越實力與不懈努力。 台灣發明商品促進協會會長施養隆表示,此次參賽的環境監視系統,由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的詹子奇副教授擔任指導老師與專利發明人,他在指導過程中展現了高度的專業精神和極大的耐心,帶領學生團隊一步步完成了從概念構想到技術實現的每個環節。詹老師多年來在研究和教學上深耕,致力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務操作經驗,此次能在國際舞台上獲得如此佳績,與他不懈的付出密不可分。   詹子奇副教授指出,環境監視系統旨在透過多個感測器和伺服端,實現對監控區域內的異常狀況進行精確定位。該系統的創新之處在於能夠整合多個感測數據,迅速識別異常並生成位置資訊,為工業環境的安全監控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此專利技術也可以廣泛應用在無人機、移動載具、工具機與智慧機械的監控應用。   參賽團隊由多位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的研究生組成,包括林欣賢、呂恒瑜、宋啟航、劉浩佑及國際生烏瑪爾(UMAR FAROOQ)。每位成員都在詹子奇副教授的指導下,積極參與系統設計與優化,展現了優秀的團隊合作精神與技術能力。   此次參加2024美國創新發明展,不僅為團隊贏得了國際榮譽,更為台灣的創新實力在國際舞台上打響了知名度。詹子奇副教授表示,此次獲獎非常感謝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世界發明智慧財產聯盟總會與台灣發明商品促進協會提供的資源與支持,未來將繼續引導學生們挑戰更高的創新目標,為台灣在全球發明競賽中奠定更多的成功基石。  

文章來源 : 台灣發明商品促進協會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8534 加入收藏 :
2024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 國中組第三名受邀至國立教育廣播電臺總臺專訪

新北市私立金陵女中(含附中) 陳襄銘 老師,指導林姿云、張軒萍、鄭歆聆同學,參與2024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榮獲國中組第三名,主題是「「塑」說你的辛「酸」」,受邀至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台北總臺接受專訪,老師和學生們都非常的興奮和期待。 此得獎組別在探討常用的聚乳酸的分解以及可能的回收再利用方式,期待可以達到減少其他類塑膠的使用。 為提升國人對科學的興趣與推廣科學教育,此競賽由教育部國教署指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研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共同合辦的「2024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競賽著重於培養國小生、國中生、高中生、教師及師培生、大專院校學生及社會人士對科學探究的興趣。競賽攤位展示了多個生活化科普的實驗和互動活動,讓參觀者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與重要性。 今年已經邁入第11年,共有來自國內外1127隊伍報名,今年共有來自海內外1,069隊伍報名,包含大陸地區、澳門、越南及馬來西亞等地皆有作品參賽,已連續4年報名隊伍數超過千件,只有6%的團隊能夠進入決賽。   一個民間發起辦理的競賽可以持續超過十年實屬難能可貴,科學探究競賽大會為能推廣選手作品,已將歷屆作品放置於國網中心主機,累計有近萬件多媒體作品,可提供師生與社會人士學習,歡迎對科學有興趣的學子能持續關注競賽官網及大會精心製作的影片。

文章來源 : 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7683 加入收藏 :
2024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 國小組第一名受邀至國立教育廣播電臺總臺專訪

台北市中山區長安國小 薛永華老師,指導盧宜青、黃于玹、陳資涵同學,參與2024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榮獲國小組第一名,主題是「龜龜的綠色憂傷」,今天受邀至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台北總臺接受專訪,老師和學生們都非常的興奮和期待。 澤龜的飼養需要光照來促進龜甲的生長與汰換,但是卻也造成底砂增生藻類,影響缸內的水質與衛生,綠綠一片的環境,大大影響觀賞性、也讓澤龜染上綠色色素。同時清洗非常費工夫,為了解決這惱人問題,團隊們展開了研究的歷程。 為提升國人對科學的興趣與推廣科學教育,此競賽由教育部國教署指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研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共同合辦的「2024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競賽著重於培養國小生、國中生、高中生、教師及師培生、大專院校學生及社會人士對科學探究的興趣。競賽攤位展示了多個生活化科普的實驗和互動活動,讓參觀者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與重要性。 今年已經邁入第11年,共有來自國內外1127隊伍報名,今年共有來自海內外1,069隊伍報名,包含大陸地區、澳門、越南及馬來西亞等地皆有作品參賽,已連續4年報名隊伍數超過千件,只有6%的團隊能夠進入決賽。 一個民間發起辦理的競賽可以持續超過十年實屬難能可貴,科學探究競賽大會為能推廣選手作品,已將歷屆作品放置於國網中心主機,累計有近萬件多媒體作品,可提供師生與社會人士學習,歡迎對科學有興趣的學子能持續關注競賽官網及大會精心製作的影片。

文章來源 : 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7663 加入收藏 :
2025 年 3 月 23 日 (星期日) 農曆二月廿四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