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科大」新聞搜尋結果, 共 541 篇 ,以下為 313 - 336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中華醫事科大 美國發明展 傳金牌捷報

「2022美國科學暨發明展」於8月19日至8月21日在美國舉行, 主辦單位徵選422件來自24個國家的設計品和發明品,這是為世界尖端人才和頂尖項目建構的國際交流平台,並同時為世界各地的發明家,創造具有前景的商業機會。   世界發明智慧財產聯盟總會及台灣發明商品促進協會,聯合組織台灣41件創新發明品參加「2022美國科學暨發明展」。其中,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由黃義良副教授領軍的發明團隊,包含王怡又副教授及許雁婷、史葳、梁瑗凌等3位學生所組成, 參賽作品「好孕托-創新之孕婦托腹帶」獲得一面金牌的好成績。   黃義良副教授表示, 本產品是一款專為孕期設計的多功能托腹帶。與市售產品最大不同之處在於:1.具有兩條過肩交叉的扣帶,加強托腹功能,2.不僅能用在行走,還能用在坐著的時候。   黃義良進一步指出, 本產品設計了兩款可替換的扣帶,分別為掛鉤式及快速扣帶。第一款掛鉤式的扣帶,適用於日常生活中的各類椅子上,不管是高椅背或是低椅背都能使用,這款掛鉤式扣帶能使媽咪坐著時,減少媽咪們肚子的負擔,把重量分散至椅背上。此款設計最主要是為了減輕孕肚帶給媽咪們的不適感,當媽咪們在用餐或坐著時,讓身體的上半部處於在一個較舒適的姿勢,同時也達到了替媽咪們托起沉重肚子的效果。   王怡又副教授補充說明, 第二款快速扣帶,可用於媽咪行走的同時達到托腹的效果,利用肩背的力量,分擔腰部及恥骨的負擔。兩款扣帶可以快速更換,且具有調節長度、可自由調整鬆緊度來貼合身型、由下往上托腹媽咪的肚子,擁有高度實用的功能。更重要的是, 產品材質採用透氣式的布料,讓媽咪們使用更加安全與舒適。目前申請專利當中,並與廠商洽談技術轉移.      

文章來源 : 台灣發明商品促進協會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0855 加入收藏 :
我們這一家 聖約翰科大兒童夏令營歡樂登場

為讓淡水與三芝地區的國小學童在暑假期間擁有健康、舒適及快樂的學習機會,聖約翰科技大學舉辦「2022小小探險家兒童夏令營」,以「我的這一家」為主題,透過實作體驗及參訪臺灣科學教育館等方式,讓小朋友的學習場域除了學校以外,還能實際觀察、體驗,將日常所學加以深化,創造美好的暑期學習經驗。 學務處課外活動暨服務學習中心陳彥澄主任指出,為結合數位科技提升家長參與度,本次同時運用Facebook設置活動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JU.Explorer ),由服務員擔任每日小編,以採訪報導的方式,每天將活動紀錄搭配照片進行分享。藉由這樣的規劃,承辦單位能立即收到家長的訊息以及回饋,在營隊過程,不僅能及時收到意見反映而能立即補強、改進,並且也能獲得家長們的肯定及鼓勵。 張文宇代理校長出席開學典禮表示,兒童營隊活動主要是由活動帶動教學,由教學帶動成長,由成長帶動茁壯。小朋友在這兩週經過一連串的活動學習,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相信這個活動營隊能讓小朋友擁有滿滿的收穫。 「我希望將營隊活動設計結合樂齡系的專業知識,運用於未來的工作上。」連續擔任兩年服務員的程于庭同學說,因為疫情的關係,2021年暫停辦理一次。今年是第2次參加兒童夏令營擔任服務員,對於營隊活動的辦理有一定的瞭解,但每年參加的小朋友不盡相同,對待小朋友的方法也不一樣,均需要從中調整適應。期望能從營隊活動中精進自己的能力,學習課程的教案設計以及與不同年齡層的相處方式。並希望將前一次的營隊經驗傳承給學弟妹,讓兒童夏令營能夠持續辦理。 負責手作DIY課程的樂齡系林于雯同學說,有原住民身分的她,思考如何將原住民文化結合課程,讓小朋友認識原住民文化。經過團隊共同討論後,決定運用原住民最厲害的手工藝製作,透過原住民琉璃珠手環製作,讓小朋友能夠快速且簡易的認識,引起小朋友對於原住民文化的好奇,學習面對不同文化應抱持著「尊重、友善、包容」的態度。 參與家長在聯絡簿中表示,孩子們都期待參加夏令營,每天都非常的高興,也認識很多朋友,並肯定營隊因應疫情的應變措施及調整方式。許多小朋友在營隊接近尾聲時,紛紛表示自己還想參加下一梯或明年的兒童營,他們在這短短的兩週學習到了許多學校課程學不到的知識,充實了他們的暑期生活。

文章來源 : 聖約翰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6874 加入收藏 :
明志科大永續報告書 通過SGS驗證 善盡社會責任

明志科技大學為持續落實推動綠色大學,展現學校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永續校園及校務治理等各方面的成果,於2022年著手永續報告書業已通過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GS Taiwan Ltd.)專業驗證,符合「AA1000當責性原則標準」及「全球永續性報告準則 (GRI Standards)」之雙重國際標準要求,實踐永續發展與持續精進的決心。 明志科大孟魁總務長表示,學校透過綠色大學推動委員會將永續概念融入校園各式活動及課程,並邀請師生及社區民眾透過參訪活動,提昇自我對環保意識的重視,如近期辦理二手市集活動中加強宣導資源回收再利用及廢棄物垃圾減量的重要課題,並進一步探討如何全面提昇校園資源回收量,落實垃圾減量工作;另外於各棟大樓屋頂設置太陽能板,推動再生能源使用,致力實現淨零排放目標。 劉祖華校長說道,為擴大學校研發能量,董事會於2020年通過投資近20億元建置一棟結合智能科技之研究大樓,以永續為基礎、節能為目標,計畫於完工後取得綠建築認證。未來除持續推動校園溫室氣體盤查、環境保護等永續校園各方面工作外,並將校務中長程發展計畫中各項行動方案連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以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明志科技大學總務處網址:https://ga.mcut.edu.tw/

文章來源 : 明志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0078 加入收藏 :
高苑科大「在地新住民說故事」 開胃「涼」方解鄉愁

     高苑科大圖書館與通識中心合辦「在地新住民說故事」系列活動,呈現大學USR計畫扎根在地的共融精神。透過「文化與影像」通識課程學生拜訪路竹新住民,紀錄每位新住民飄洋過海來台的心路歷程,於期末成果報告邀請蒞校分享從「異鄉人」變成了「在地人」、從「他們」變成「我們」文化與習俗適應。     首場邀請讓人印象深刻,由柏楊小說改拍成電影「異域」,訴說當時一批退守雲南的國民黨軍隊,被迫在泰北的金三角地區流亡,成為後代所說的「異域孤軍」。高雄路竹「泰京泰國料理」主廚張明雄老師正是泰北孤軍二代,父親在當地開辦華人學校傳授華文教育,自小在泰北清邁長大入泰國籍,精通泰文、中文。二十年前來到台灣工作,原本在營造廠上班,因為語言能力強,受到老闆賞識改當中泰翻譯,後來結識了台灣妻子,決定為了愛留在路竹。     明雄老師以自種的香料植物打拋葉、南薑、香茅、檸檬葉等,拿手私房菜與每個泰國家庭必備的缽,串聯他的逐鄉到築鄉的精采故事。曾經尋根祖籍中國雲南,融合泰國香料與台灣人養生飲食,呈現「泰京泰國料理」獨特的多元飲食特色。現場的手作涼拌體驗是選自高苑科大校園木瓜、山陀兒,調出有著辛、酸、鮮、甘多層次涼拌菜,讓參加的師生非常驚艷。很難想像校園的景觀植物,山陀兒是泰國人最愛的水果與平民料理。     圖書館採編組長蔡慧珍提到高苑科大圖書館價值是「多元文化、社區深耕」,藉由在地新住民創新生命力,強化師生與社區連結,實踐大學社會責任,創造在地多元文化發展價值,合作共榮。也藉由此次活動發現隱藏版美食就在你我身邊,不用買機票飛去泰國,在高雄路竹就可品嘗道地泰國好味道。  

文章來源 : 高苑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0778 加入收藏 :
「蕉」你來高苑科大 體驗東南亞植物趣

   隨著植物走入我們的生活日常,每個國家衍生出獨特的神話故事與傳說。農曆七月中元節,高苑科大圖書館從香蕉樹出發,探討台灣與東南亞國家共有的植物鬼故事、飲食文化與生活習俗。很高興邀請台南市新向陽協會理事長,潘羽姍老師蒞校講座。潘羽姍老師是越南新住民,擅長將在越南生活經驗融入多元文化推廣。本次活動是以「植物與人」為核心,透過植物為主軸的跨領域視角,開展關於植物的跨文化、信仰習俗與傳說,進而達到文化融合與包容的目的。     當天的主題是香蕉,羽姍老師提到越南也過中元節,鬼月要忌吃香蕉避免招來厄運。此習俗與台灣中元普渡忌拜香蕉,諧音有「招你來」的諧音,恐怕會招來很多好兄弟的習俗類似。但是整株香蕉在日常生活運用很廣,例如香蕉葉可以用來包裹食材,香蕉花、果實還可以入菜,這些飲食文化在東南亞各國非常普遍。參加的印尼新住民也分享當地舉行婚禮儀式,禮棚需要用一對香蕉樹,象徵茂盛的香蕉樹代表夫妻建立世代子孫綿延的家庭。另外菲律賓新住民提到民族服裝,是以香蕉纖維作為布料,代表國家特色。每年泰國水燈節以天然環保的香蕉葉製作,推廣節慶觀光很有環保概念。     圖資中心陳采玉主任提到在臺灣這個多元民族與多元價值建構的島上,南洋味一直沒有缺席。藉由食材與植物的認識與接納,才能成就文化融合的優勢。例如手作體驗越式涼拌香蕉花的調味方式,串聯起東南亞新住民彼此飲食文化的跨國交流。高苑科大善盡大學對社會責任的關懷與使命,投入能量關懷社區與新住民族群。每學期與新住民文化講師設計主題,辦理多元文化交流活動,期以達成族群文化相互了解與接納。  

文章來源 : 高苑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8422 加入收藏 :
明志科大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勇奪 全國2022台灣企業倫理創意短片競賽第二名

明志科大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大三時開設「企業倫理」課程旨在建立學生對於企業倫理的基本概念,透過教師講授、課堂討論、個案分析、專題演講、遠距桌遊、與成果發表等方式,讓學生針對企業倫理的議題進行思考,藉由反思與內化,使學生能體會並活用企業倫理的相關知識,並將倫理的精神落實於未來的生活或工作中。由該校工管系游淑萍教授指導吳祐寧等學生參加了2022台灣企業倫理創意短片競賽共有40組團隊參加初賽,初賽共選出8組進入選賽,選出前三名及佳作,最後獲得第二名的殊榮。 吳祐寧等學生的影片是以「研發倫理」為主題,描述科技的進步,研發技術須不斷地創新,公司才能有競爭優勢並產生更多的利潤,因此創新變成現代公司不可少之元素,然而創新主要來自於員工智慧資本,員工若在研發過程被挖腳或是將關鍵的元素或是知識賣給競爭對手將是公司很大的損失,近年來這類的新聞或是公司與員工的訴訟亦是層出不窮,本團隊將研發人員追求個人利益極大化而犧牲公司的利益為出發點,探討人性與利益的糾葛。而影片內容講述了某工程師為了負擔兒子龐大的醫療費用,選擇了高風險的手段,不惜賭上了人生的前途,竊取原公司的商業機密,獲取高額的報酬,因為這番行為,導致公司內部更是人心惶惶,後續也破壞公司對外的形象。故事主角原以為遠走高飛後甚麼事都沒有,無奈命運的捉弄兒子長大成人也依然從事研發工作,然他的構思卻被他人竊取,讓他傷心欲絕,父子抱頭痛哭,故事主角終感受到當年自己錯誤的行為卻報應到自己兒子身上,一轉念他決定投入社會公益彌補自己過去錯誤的行為。評審給予本組很高的肯定,腳本起承轉合運用及配音與動畫設計都有精心規劃。 吳祐寧等學生表示很感謝評審老師給我們的高度支持與肯定,也很感謝主辦方國立中正大學管理學院企業倫理中心,以及其他協辦的單位,讓我們有這個舞台可以展現霹靂兔團隊的作品,用動畫呈現的手法,有別於以往的真人拍攝,來吸引觀眾的目光,讓大家來重視研發倫理這項議題。從剛開始的議題發想,到劇本的討論,動畫的製作,配音和音效的插入,跟字幕的編排,都是隊員們沒日沒夜辛苦出來的成果。最終獲得第二名真的得來不易。 明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培養的學子,希望他們對於企業倫理可以更加認識,對往後進入職場能夠對智慧財產權、資安問題等問題更能有所警戒。 明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網址:https://iem.mcut.edu.tw/

文章來源 : 明志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2964 加入收藏 :
2025 年 4 月 14 日 (星期一) 農曆三月十七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