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大陸港澳China Business

目前大陸港澳文章數, 共 7098 篇 ,以下為 169 - 192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歪果仁」的榆林年》之歌舞飛揚榆林春

中國榆林2025年3月24日 /美通社/ -- 榆林傳媒中心報道:   《「歪果仁」的榆林年》之歌舞飛揚榆林春 正月十四,榆林陝北民歌博物館迎來一行國際訪客,民歌手王志行以專即興獻唱揭開文化之旅。陝北民歌,曲調高亢、韻味悠長,世代在這片黃土地上傳唱。從勞動號子到情歌對唱,從婚喪嫁娶到節慶祭祀,陝北民歌是這裡人們情感的真實寫照。2006年,陝北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外國友人在聽完歌曲後表示:「這首歌展現了中國之美,我雖然聽不懂但是能感受到所有的感情。」 在榆林市民間藝術研究院,全國秧歌展演排練正酣。源自明清的陝北大秧歌是農民在農閒時期的娛樂活動,它融合了舞蹈、戲曲表演與民俗祭祀等多種藝術形式,盡顯黃土高原的樂觀與豁達精神面貌。2008年陝北秧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25年的榆林元宵節,不僅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秧歌隊伍,更迎來了來自保加利亞、泰國、韓國、俄羅斯的民間藝術團隊。這場東西方文化的交融,讓古老的陝北秧歌煥發出新的生機。外國友人評價:「我真的很喜歡他們的表演和舞蹈方式,非常驚艷。中國春節的集體歡慶打破了西方家庭式過節模式。」通過參與秧歌巡遊,外國友人不僅領略到非遺魅力,更理解文化傳承的深層意義,「表演者眼裡的文化自信,讓我們看到五千年文明。我很尊重並熱愛這種文化」。 從民歌博物館的聲景到街頭秧歌的沉浸體驗,榆林用非遺藝術為海內外友人搭建起跨文化橋樑。這些躍動的音符與舞步,既是最生動的新春禮物,更是世界讀懂黃土文化的密碼,正在為陝北非遺注入新時代活力。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635 加入收藏 :
長安汽車以「北斗天樞2.0」計畫及智能駕駛技術引領歐洲智能綠色出行新未來

慕尼黑2025年3月24日 /美通社/ -- 作為一家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長安汽車(「長安」或「公司」)於3月21日在德國舉行新聞發佈會,宣佈推出其新能源與智能技術的最新成果。作為「北斗天樞2.0」計畫的一部分,長安在智能駕駛、智能網聯和智能交互三大關鍵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加速了智能出行解決方案的發展。旨在滿足歐洲市場對綠色出行日益增長的需求,為未來可持續出行提供高效、低碳、智能的解決方案。 自2018年「北斗天樞1.0」計畫啟動以來,長安汽車始終以「引領智駕新紀元」為願景,在智能汽車領域持續創新,取得了多項突破性進展。,例如自2020年起所有新車型實現100%聯網、在所有新產品中集成駕駛輔助系統,並成為L3級自動駕駛技術的行業先鋒,且已在中國獲得了相關認證。此外,長安還推出了語音智能控制功能,小安智能語音助手服務使用者達468萬。 如今,在北斗天樞計畫2.0的引領下,長安汽車正推動智能駕駛、智能網聯和智能交互領域的突破,塑造未來智能出行的新格局。公司致力於打造「貼心、懂你的AI 數智新汽車」——這不僅是一個願景,更是未來的行動藍圖。我們的目標是通過自主創新與協同發展的雙輪驅動戰略,推動新時代智能汽車的普及與大眾化。為實現這一目標,長安汽車正在實施四大智能化升級,提供高效、低碳、智能的出行解決方案,以滿足歐洲市場日益增長的綠色出行需求。 自2025年起,長安汽車將停止開發非智能新產品,進一步堅定公司智能化轉型的決心。同時,公司正在加大技術研發投入,以推動下一代電池技術的進步。長安汽車最新研發的全固態電池已在中國完成開發與測試,其能量密度高達400 Wh/kg,滿電續航里程超過1500公里。基於中國測試資料,通過AI驅動的遠端診斷技術,安全性提升了70%,這些努力都是為了消除液態電池的相關風險。全固態電池的原型樣件將於今年年底亮相,計畫於2026年完成裝車驗證,並於2027年實現量產。此外,長安還開發了領先的中央環網架構——SDA,該技術已實現量產並應用于長安E07車型。 長安汽車擁有一支由來自30多個國家的13,000名專家組成的全球研發團隊,致力於將尖端技術融入其車型中,為全球市場提供智能且可持續的出行解決方案。在本次活動中,長安深藍S07首次在歐洲亮相,展示了旨在提升舒適性、安全性和便利性的先進功能。該車型配備15.6英寸可調節觸控式螢幕,支援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並搭載增強現實抬頭顯示系統(AR-HUD)。安全性方面,360度全景攝像頭、行車記錄儀和透明底盤功能進一步提升了駕駛體驗,而智能手勢識別和可定制的場景模式則提供了自然流暢的交互體驗。 隨著長安汽車以智能技術全面進入歐洲市場,公司將繼續推動低碳可持續出行,以科技創新引領未來出行方式,並為歐洲使用者提供高效、智能的綠色出行解決方案。 關於長安汽車 長安汽車是一家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擁有一支由來自31個國家的915名專家組成的國際化設計團隊。旗下品牌包括 長安、深藍、阿維塔,以及合資品牌長安福特、長安馬自達、JMC。公司產品矩陣涵蓋乘用車、皮卡及輕型商用車,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持續推動可持續出行的發展,致力於成為全球領先的汽車品牌。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533 加入收藏 :
Supermicro擴大企業級AI產品組合,推出超過百款GPU最佳化系統,支援即將發布的NVIDIA RTX PRO 6000 Blackwell伺服器版和NVIDIA H200 NVL平台

Supermicro PCIe GPU系統產品陣容升級,具有廣泛多元機型,可透過擴充機組以滿足最嚴苛的資料中心需求。從搭載最高10個雙倍寬度GPU的機型,到低功耗智慧邊緣系統,這些產品陣容提供最大化靈活性和最佳化設計,支援企業級AI LLM推論工作負載 加州聖荷西2025年3月24日 /美通社/ -- Supermicro, Inc.(NASDAQ:SMCI)作為AI/ML、高效能運算、雲端、儲存和5G/邊緣領域的全方位IT解決方案供應商,宣布推出一系列工作負載最佳化GPU伺服器和工作站,可支援全新NVIDIA RTX PROTM 6000 Blackwell伺服器版GPU。Supermicro具廣泛機型的伺服器系列專為NVIDIA Blackwell PCIe GPU最佳化,助力更多企業透過加速型運算支援LLM推論與微調、代理式AI、視覺化、圖形和渲染,以及虛擬化等應用。Supermicro多款GPU最佳化系統經NVIDIA認證,確保對NVIDIA AI Enterprise的支援與相容,可簡化製造生產類AI的開發和部署流程。 Supermicro總裁暨執行長梁見後表示:「Supermicro憑藉多元應用最佳化GPU伺服器產品組合領先業界,並能以極短交貨時間實現各類企業環境的部署。而我們產品對NVIDIA RTX PRO 6000 Blackwell伺服器版GPU的支援,提供了全新境界的效能和靈活性,助力客戶部署最新加速運算技術,並涵蓋從資料中心到智慧邊緣應用等多種領域。Supermicro豐富的PCIe GPU最佳化產品系列也支援NVIDIA H200 NVL GPU的2路及4路 NVIDIA NVLink™配置,能使當今最先進AI模型的推論效能最大化,並可為高效能運算工作負載進行加速。」 欲瞭解更多資訊,請瀏覽:https://www.supermicro.com/en/accelerators/nvidia/pcie-gpu。 NVIDIA RTX PRO 6000 Blackwell伺服器版是一款通用型GPU,針對AI和圖形工作負載效能最佳化。相較於前一代的NVIDIA L40S,此GPU效能得到大幅強化,包括更快的GDDR7記憶體與2倍記憶體容量,並具有PCIe 5.0介面,可使GPU與CPU間的通訊更快速。同時,NVIDIA RTX PRO 6000 Blackwell伺服器版也具備全新多執行個體 GPU(MIG)性能,可將單一GPU資源分享給最多4個完全隔離的執行個體。此外,Supermicro的GPU最佳化系統可支援NVIDIA SuperNIC,例如NVIDIA BlueField®-3和NVIDIA ConnectX®-8,可透過NVIDIA Quantum InfiniBand和NVIDIA Spectrum Ethernet實現最佳基礎架構擴充及GPU叢集效能。 NVIDIA企業平台副總裁Bob Pette表示:「NVIDIA RTX PRO 6000 Blackwell伺服器版是專為AI和視覺運算打造的終極資料中心GPU,可為最嚴苛的工作負載提供空前加速效能。NVIDIA RTX PRO 6000 Blackwell伺服器版進一步擴大了Supermicro 的豐富NVIDIA加速型系統陣容,可為幾乎所有類型的AI開發和推論工作負載進行加速。」 除了企業級NVIDIA RTX PRO 6000 Blackwell伺服器版,精選的Supermicro工作站也將支援全新NVIDIA RTX PRO 6000 Blackwell工作站版和NVIDIA RTX PRO 6000 Blackwell Max-Q工作站版,而這些最強大的專業級GPU適用於AI處理與開發、3D渲染、媒體和內容創作等工作負載。 支援新型GPU的Supermicro系統產品系列如下: NVIDIA RTX PRO 6000 Blackwell伺服器版 5U PCIe GPU — 具高靈活度及散熱設計最佳化架構,可於單一氣冷式機箱內支援最高10顆GPU。此系列系統具有雙路CPU和PCIe 5.0擴充,可實現高速連接。適用的工作負載包括AI推論與微調、3D 渲染、數位分身、科學模擬和雲端遊戲。 NVIDIA MGX™ — 此GPU最佳化系統是基於NVIDIA模組化參考設計,可在2U機型內搭載最高4顆GPU或在4U機型內搭載8顆GPU,適用於工業自動化、科學建模、高效能運算和AI推論等應用。 3U邊緣最佳化PCIe GPU — 具有緊湊機體外型,適用於邊緣資料中心部署,每系統最高支援8個雙倍寬度GPU或19個單寬GPU。適用的工作負載包括電子設計自動化(EDA)、科學建模和邊緣AI推論。 SuperBlade® — 具備密度最佳化的高能效多節點架構,可實現最大機架密度,並能讓每機架容納最高120個GPU。 機架式工作站 — 以機架式機型提供工作站效能與靈活性,具有高密度和高安全性,可滿足組織對集中化資源運用的需求。 NVIDIA RTX PRO 6000 Blackwell工作站版和NVIDIA RTX PRO 6000 Blackwell Max-Q工作站版 直立式工作站 — 一系列桌上和桌下機型,專為AI、3D媒體和模擬應用所設計,是AI開發者、創意工作室、教育機構、外地辦事處和實驗室的理想選擇。 Supermicro GPU for Enterprise AI 支援H200/H100 NVL、L40S、L4等其他市場上現有的GPU: 4U GPU最佳化 — 最高可搭載10個雙倍寬度GPU,並可搭配單根(Single Root)和雙根(Dual Root)組態配置。而直立式的GPU伺服器則可支援最高4個雙倍寬度GPU。 1U和2U MGX™ — 此緊湊型GPU最佳化系統是基於NVIDIA模組化參考設計,可支援最高4個雙倍寬度GPU。 1U和2U機架式平台 — 包括具備旗艦級效能的Hyper和Hyper-E,以及針對雲端資料中心最佳化的CloudDC,可支援最高4個雙倍寬度GPU或8個單寬GPU。 多處理器 — 具有4和8插槽架構,可最大化記憶體和I/O密度,並能在2U機箱內支援最高2個雙倍寬度GPU,以及在6U機箱內支援最高12個雙倍寬度GPU。 邊緣系統 — 緊湊式箱型電腦(Box PC),可支援1個雙倍寬度GPU或2個單寬GPU。 關於Super Micro Computer, Inc. Supermicro(納斯達克股票代碼:SMCI)為應用最佳化全方位IT解決方案的全球領導者。Supermicro的成立據點及營運中心位於美國加州聖荷西,致力為企業、雲端、AI和5G電信/邊緣IT基礎架構提供領先市場的創新技術。我們是全方位IT解決方案製造商,提供伺服器、AI、儲存、物聯網、交換器系統、軟體及支援服務。Supermicro的主機板、電源和機箱設計專業進一步推動了我們的發展與產品生產,為全球客戶實現了從雲端到邊緣的下一代創新。我們的產品皆由企業內部團隊設計及製造(在美國、亞洲及荷蘭),透過全球化營運實現極佳的規模與效率,並藉營運最佳化降低總體擁有成本(TCO),以及經由綠色運算技術減少環境衝擊。屢獲殊榮的Server Building Block Solutions®產品組合,讓客戶可以自由選擇這些具高度彈性、可重複使用且極為多元的建構式組合系統,我們支援各種外形尺寸、處理器、記憶體、GPU、儲存、網路、電源和散熱解決方案(空調、自然氣冷或液冷),因此能為客戶的工作負載與應用提供最佳的效能。 Supermicro、Server Building Block Solutions和We Keep IT Green皆為Super Micro Computer, Inc. 的商標和/或註冊商標。 所有其他品牌、名稱和商標皆為其各自所有者之財產。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563 加入收藏 :
「Live Local+ @CCF 2025:正向教育研討會」 於數碼港圓滿舉行

數碼港、庫瓦及團結香港基金攜手推動正向教育與可持續發展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5年3月24日 - 數碼港、Negawatt Utility Limited(庫瓦)及團結香港基金欣然宣布,「Live Local+ @CCF 2025:正向教育研討會」已於 2025 年 3 月 22 日在數碼港商場全天候廣場成功舉行。此活動為「Live Local+ 」計劃的啟動儀式,獲得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香港校董學會、聯合國全球領導力與 ESG 發展中心及18 區家長教師會聯會出席支持,旨在通過正向教育及可持續發展,促進香港學生、家長及教育工作者的身心健康與實踐綠色生活。 家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方奕展先生、數碼港智慧生活組總監蔡偉傑先生、團結香港基金副研 究總監郭凱傑先生、庫瓦有限公司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林忠澤先生及一眾嘉賓及十八區家校委員 會代表同為「Live Local+ 」主持啟動禮。 「Live Local+ 」計劃配合教育局「4Rs 精神健康約章」及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準則,運用尖端數碼科技與數據推動幸福學理念(Eudaim onic Happ iness),促進正向家庭關係以支持學業發展,並在校外環境培育日常可持續行為。該計劃首年目標為免費支援 50 間學校轉型,並計劃於三年內擴展至 300 間學校。本次研討會吸引了超過 80 位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業界領袖及社區持份者參與,共同探討正向教育與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方向。 數碼港智慧生活組總監蔡偉傑先生(左一) 、庫瓦有限公司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林忠澤先生(右一)與 4 一眾星級講者合照,包括: 五屆奧運香港游泳運動員代表歐鎧淳小姐(右二)、香港女子游泳運動 員代表鄭莉梅小姐(左二)、莫沛嘉小姐(右三) 、陳芷菁小姐(左三) 。 活動亮點 活動於上午 11:00 至下午 2:00 舉行,呈獻多個精彩環節: 開幕致辭: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 方奕展先生 致開幕辭,聯同數碼港智能生活總監 蔡立基先生、團結香港基金副研究總監 郭偉强先生、聯合國全球領導力與 ESG發展中心香港董事莊寧先生,以及庫瓦及 ZERO2 行政總裁兼創始人 林忠澤先生 分享對正向教育及 ESG 的見解,強調其對香港教育及可持續發展的正面影響。 啟動儀式:活動舉行了隆重的啟動儀式,由主持人帶領倒數,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香港校董學會、聯合國全球領導力與 ESG 發展中心、18 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以及一眾星級講者共同登台,正式啟動「Live Local+ 」計劃,象徵教育與可持續發展的新篇章。 星級講者分享:多位星級講者為與會者帶來啟發: 歐鎧淳小姐 - 五屆香港奧運游泳運動員,分享其抗逆力及成長經歷。 鄭莉梅小姐 - 三屆香港奧運游泳運動員,探討放鬆對身心平衡的重要性。 莫沛嘉小姐 - 藝術與禮儀專家,講解關係在正向教育中的角色。 陳芷菁小姐 - 成人與兒童綜合睡眠治療師,強調休息對心理健康的重要價值。 社會企業及香港品牌分享:來自香港社會企業及香港品牌的代表,包括 Hello Cocoa、Broken Fingers、滿櫃膳糧、Re Pillow Co. 、細味公平及 Superwrap,分享其在可持續發展及社區賦能方面的貢獻,展示 ESG 倡議的實際影響。 數碼港、庫瓦及團結香港基金的協同效應 是次活動充分體現了數碼港、庫瓦及團結香港基金三方在各自專業領域發揮的協同效應:數碼港作為香港數碼科技旗艦及創業培育基地,匯聚超過 2,000 間社群企業,通過支持智慧生活及可持續發展的創新科技方案,推動綠色經濟及智慧城市發展;庫瓦通過其 ZERO2 應用程式,協助學校及參與者記錄及量化 ESG 行為,特別針對學校持份者(包括學生、家長及教育工作者)在正向教育方面的參與度進行數據化評估,促進綠色生活及正向教肓的發展,助學生實現全人發展的目標;團結香港基金則通過政策研究及文化推廣,為香港教育及可持續發展提供新視野。三方攜手合作,共同為香港打造一個更具正向教育及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家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方奕展先生表示:「家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一直致力於推動家校攜手合作,促進正向教育與學生品德培育。『Live Local+ 』計劃通過科技與教育的結合,為家長、學校及學生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平台。早前的疫情改變了家庭與學校的溝通模式,突顯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同時,現今學生多通過手機及社交平台與外界聯繫,家長未必能完全了解孩子的需要,因此正向教育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顯得尤為重要,為孩子提供正確的價值觀引導。『Live Local+ 』實現了跨界協作,為香港教育生態系統注入新動力。」 數碼港智慧生活組總監蔡偉傑先生表示:「數碼港很高興在『Live Local+ @CCF 2025:正向教育研討會』同日舉辦招聘博覽會,兩者均與正向教育及人才培育息息相關。數碼港作為香港創科人才的搖籃,深知人才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以及未來人才應具備的素質與條件。『Live Local+ 』不僅為教育下一代提供了平台,更創造了家校各界協同合作的機會,通過互相幫助,為香港的人才寶庫奠定未來發展的基石。」 團結香港基金副研究總監郭凱傑先生表示:「教育、科技與人才三者密不可分,甚至是一體化的。『Live Local+ 』是一個難得的計劃,以數據驅動的教育平台實現雙向互動,讓各方共同推動正向教育。團結香港基金除了專注政策研究外,『Live Local+ 』更是一個實踐的機會,提供了極高的參考價值,展示如何身體力行地推動中國文化與正向教育的融合。我們期待未來繼續與合作夥伴攜手,為香港教育及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庫瓦及 ZERO2 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林忠澤先生表示:「目前,正向教育及其影響一般較難有效量化和記錄。『Live Local+ 』計劃通過 ZERO2 應用程式,作為一個科技平台,協助學生、教師及家長將正向教育及 ESG 行為數字化,通過多樣化的活動與任務,讓他們輕鬆記錄並量化其在校內外的正向價值及 ESG 的實際正面影響,幫助學生及家長實踐他們的學習成果,同時亦幫助學校建立並數字化其 ESG 及正向教育覆歷。『Live Local+ 』的核心理念在於創造幸福感、社會價值及身心健康,通過系統性、包容性和參與性的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及推動正向教育。」 展望未來 數碼港、庫瓦及團結香港基金將繼續緊密合作,通過「Live Local+ 」計劃提升社會對正向教育及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推進香港正向教育與科技融合,協助香港教育界及青少年為香港創建更美好的未來。 Hashtag: #CCF2025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Negawatt Utility Limited , ZERO2 庫瓦有限公司 庫瓦是一家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科技公司,專門從事ESG 與智慧生活·智慧城市解決方案,運用房地產科技推動業主和建築使用者的數字化轉型,實現可量化的 ESG 影響。為了擴大我們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影響力,我們在 2023 年推出了 B2B2C ESG 遊戲化應用程式 ZERO2 零活易,協助學校及企業數字化記錄與量化 ESG 行為,提升持份者參與度。ZERO2 已成功為 香港房屋協會、蘇黎世保險東亞銀行、星展銀行等機構提供 ESG 數字化及員工參與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ZERO2 支援學校與企業設計 客製化 ESG 任務,量化減碳行為並定期生成 ESG 數據報告,助力企業追蹤並展示其影響力。此外,ZERO2 亦透過 商戶折扣與獎賞機制,鼓勵個人用戶參與綠色消費與低碳行動,共同推動可持續發展。我們的努力獲得多方肯定,近期榮獲 2025 WISDP 世界可持續發展規劃者協會「優質教育創新與科技 - 傑出獎」,彰顯我們在ESG 教育與科技應用上的創新貢獻。 Cyberport 數碼港 數碼港為香港數碼科技旗艦及創業培育基地,匯聚超過 2,000 間社群企業,包括超過 900 間駐園區及接近 1,100 間非駐園區的初創企業和科技公司,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全資擁有的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管理。數碼港的願景是成為數碼科技樞紐,為香港締造嶄新經濟動力。數碼港透過培育科技人才、鼓勵年輕人創業、扶植初創企業,致力創造蓬勃的創科生態圈;藉著與本地及國際策略夥伴合作,促進科技產業發展;同時加快公私營機構採用數碼科技,推動新經濟與傳統經濟融合。 Our Hong Kong Foundation 團結香港基金團結香港基金是由全國政協前副主席兼香港特別行政區前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於 2014 年 11 月創立,並擔任榮譽主席的非政府、非牟利機構。基金會矢志匯聚新思維和新視野,在「一國兩制」的基礎上,為香港的繁榮安定與持續發展作出新的貢獻。基金會轄下有三個營運組織:公共政策研究院,進行政策研究和倡議,發揮智庫功能;中國文化研究院,弘揚中國文化,並細說當代中國發展;以及香港地方志中心,記錄社會變遷,梳理歷史脈絡,存史育人。

文章來源 : Media OutReach Limit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712 加入收藏 :
香港社會企業挑戰賽2024-25圓滿舉行

助年青人實現創業夢想 推動社企可持續發展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5年3月24日 - 《香港社會企業挑戰賽(HKSEC)2024-25》總決賽暨頒獎典禮已於3月15日假香港海事博物館圓滿舉行。踏入第18屆,HKSEC一直致力鼓勵及支持年青人運用創新商業模式解決社會問題,實踐創業夢想。本年度比賽反應尤其熱烈,吸引逾580位年青人踴躍組隊參加,合共提交超過130個社企計劃,創下近年新高。 HKSEC Grand Finals 2024-25 比賽結果已於當日頒獎典禮上公布。本年度兩支冠軍隊伍分別為Food With Benefits Limited及JAPJAP,每隊可獲得港幣30萬元啟動獎金;亞軍則由Body Nova及Do Did Dust Food奪得,每隊可獲得港幣15萬元啟動獎金。Body Nova更憑其卓越表現,同時榮獲「最佳演說獎」。 此外,Do Did Dust Food獲選為本年度Youth Co:Lab香港代表隊伍,將代表香港參加即將於亞太區舉辦的Youth Co:Lab Summit 2025;而JAPJAP及RiceFort亦同時奪得「知識產權社會大使獎」,將獲贊助以觀察隊伍身份出席Youth Co:Lab Summit 2025,擴闊國際視野,促進跨界交流。 本屆比賽主題為「跨越界限.自創可能」,旨在鼓勵年青人突破自我,敢於創新。為配合主題,HKSEC增設「最創新意念獎」,並由RiceFort憑著其創新理念與獨特技術勇奪殊榮。 香港社會企業挑戰賽項目總監鄺鈺茜女士表示:「在充滿挑戰的時刻,更需要我們攜手同行。我們衷心感謝社會各界一直以來的鼎力支持,讓HKSEC能夠成為年青人發揮創意、實踐理想的重要平台,推動更多具影響力的社企誕生,一起推動可持續發展。」 恭喜各得獎隊伍,亦感謝所有參賽隊伍的努力。HKSEC將繼續推動並培育以年青人主導的社會企業,敬請密切留意HKSEC網站及社交媒體以獲取最新資訊。 Hashtag: #HKSEC #SocialInnovation #SocialEnterprise #Startup #ESGhttp://www.hksec.hk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香港社會企業挑戰賽 (HKSEC)始於2007年,《香港社會企業挑戰賽》為香港首個跨院校社企創業比賽。透過一系列的社會企業家講座、創意與創業技巧工作坊、及計劃書撰寫訓練,鼓勵年青人將商業營運融入社會所需,研創社企新一面,並旨在加速年青人主導的社會企業成長。

文章來源 : Media OutReach Limit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692 加入收藏 :
第十二屆微電影「創+作」支援計劃(音樂篇)頒獎典禮暨精選作品放映

《泥鯭的》成大贏家奪四項大獎 mue、歌莉雅、泥鯭@RubberBand、黃妍分膺男、女主角金獎 香港2025年3月24日 /美通社/ -- 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創產業發展處資助,香港互動市務商會舉辦的第十二屆微電影「創+作」支援計劃 (音樂篇)  (下稱「創+作」) ,日前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演講廳2舉行頒獎典禮暨精選作品放映。頒獎典禮上除了頒發27個獎項予第十二屆支援計劃下的得獎者外,亦即場放映今屆精選作品。 「創+作」自2013年推出以來,一直以來有賴不同合作夥伴的大力支援,及各製作團隊的出色表現,第十二屆「創+作」共有31 部作品參與競逐初創企業組及專業組各大獎項,參賽作品均展現了高超的專業水準以及卓越的創意和技術,獲得了評審團的高度評價。今屆初創企業組「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金獎,是由陳芷君執導、何佩主演的《刺⿃》奪得; 而賴永昌執導、泥鯭@RubberBand主演的《泥鯭的》則贏得專業組「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金獎。與此同時,mue、歌莉雅、泥鯭@RubberBand、黃妍分別於初創企業組及專業組贏得最佳男主角及最佳女主角金獎。  「創+作」昂然踏入第十二屆,為隆重其事,大會特別邀請到香港特別行政區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 劉震先生, JP 擔任主禮嘉賓,聯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創產業發展處文創產業助理專員曹黎淑霞女士、香港互動市務商會會長 方保僑先生及IFPI國際唱片業協會(香港會)總裁 馮添枝先生,BBS等嘉賓出席,與一眾參與今屆「創+作」的本地廣告製作公司、導演、本地人氣歌手及組合親身出席頒獎典禮, 見證各獎項得主的誕生。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先生在頒獎典禮上致辭時,恭賀各得獎製作團隊,同時亦祝賀香港互動市務商會再一次成功舉辦「創+作」。 香港互動市務商會會長方保僑先生先生致辭時感謝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創產業發展處全力支持及資助「創+作」,透過這項業界盛事培養更多本地的導演和編劇人才,亦為歌手提供參與幕前演出機會。 初創企業組 《刺鳥》以出色攝影技術贏得初創組「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金獎 由森霖映像製作、陳芷君執導,何佩主演的《刺⿃》在初創企業組奪得「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金獎及「最佳微電影攝影獎」。評審讚賞作品節奏整體自然流暢,角色關係深刻而不矯揉造作。攝影指導譚樂謙亦能夠掌握演員的呼吸,讓觀眾能夠透過鏡頭,感受到作品充分展現的豐富情感,此技巧可謂高且少見,值得一奪攝影獎項。 mue演技自然流露 憑藉《Hear I Stay》摘下「最佳微電影男主角」金獎 「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銀獎則由Adtitude Creative製作,吳思穎執導,mue主演的《Hear I Stay》奪得,評審認為故事概念新穎而不俗套,此為較少從傳統故事中所看到,角色關係設計亦能夠充分表達角色內心世界。評審欣賞男主角mue為角色所下的功夫,認為他的演出自然不做作,表現恰到好處,演技優秀。mue 亦憑藉是次演出奪得初創企業組「最佳微電影男主角」金獎。 《文字調查所》以新穎主題勇奪三個獎項與《柴灣電影會》雙雙摘下「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銅獎 今屆初創企業組有兩套作品同時被評為「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銅獎,其中由Woodenswing Production製作,楊早苗執導,張崇德主演的《文字調查所》奪得「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銅獎外,亦獲得初創企業組另外兩個獎項,包括「最佳微電影男主角」銀獎、以及「最佳微電影美術指導獎」。評審認為戲中概念有趣,角色之間的溝通設定亦頗為新穎。而張崇德的角色揉合作家與父親的雙重身分,他的演出恰如其分,充分展現出角色勢利感覺。而美術指導黃希晴亦巧妙控制顏色美學,電影全片色調一致之餘,亦精準拿捏戲中科幻與現實之間的平衡。 而「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銅獎另一得主,則由有文有路製作,丁健峰執導,CHARMING WAY主演的《柴灣電影會》奪得,評審欣賞電影主題扣緊香港本土情懷,與時代背景掛鉤的同時,能讓觀眾能夠感受濃厚人情味,有所共鳴。 歌莉雅憑藉出色演技獲評審高度嘉許 摘下「最佳微電影女主角」金獎 今屆初創企業組「最佳微電影女主角」金獎由優本製作室有限公司製作,劉詠敏執導,《天生是女人》的歌莉雅奪得。多位評審指出該戲中角色情緒難度高,而她成功呈現女司機與母親身分之間的失衡狀態,卻又從中保持理智的感覺,演出能夠展現角色的蛻變之餘,亦成功觸動觀眾情緒,評審亦特別提及是次作品能夠展現她歷年來的進步,值得嘉許。《天生是女人》同時獲得觀眾的喜愛,成為初創企業組的「最受歡迎微電影獎」得主。 銀獎得主則由廖嘉敏奪得,評審認為她在Kangaroll Creative製作,林祖兒執導的《指南出沒注意》中跳出固有形象,演出淘氣調皮角色,表現生動有趣。帶有跳脫玩味的故事情節亦令《指南出沒注意》奪得「最佳微電影編劇獎」。 至於「最佳微電影女主角」銅獎得主則由唐浩嘉奪得,評審認為在游目映畫製作,唐浩賢執導的《風和日麗》中,她的角色切換自如,演出能夠讓觀眾清楚看見母親與女兒之間的分別,令人印象深刻。 初創企業組「最佳微電影男主角」銅獎由謝高晉憑藉群菁有限公司製作,張浩霆執導的《方法演技》奪得,評審認為他為演出拋棄包袱,喜感自然流露。 專業組 《泥鯭的》整體表現出色 勇奪四項大獎 成爲專業組大贏家泥鯭@RubberBand 演技入型入格 獲「最佳微電影男主角」金獎 由未完待續製作,賴永昌執導,泥鯭@RubberBand主演的《泥鯭的》在今屆專業組別收穫豐碩,一共奪得四項大獎,其中包括「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金獎。評審高度評價電影的人物設定連貫,故事完整且生動有趣,亦讓歌手能夠有充分的發揮空間。評審認為電影故事結構十分完整,人物成長曲線突出,每個角色設計上亦頗為獨立,令人印象深刻,亦為本片編劇賴永昌、許一雄帶來「最佳微電影編劇獎」。泥鯭@RubberBand於電影中完美呈現一位中年的士司機,角色入型入格,是次演出讓他獲得「最佳微電影男主角」金獎,實至名歸。該作品亦同時獲觀眾投選為專業組「最受歡迎微電影獎」得主。 《夜光》獲頒三個獎項DEZ 余宗遙 摘下「最佳微電影男主角獎」銅獎 「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銀獎則由LA VENE STUDIO LTD製作,蘇明、吳宇峰執導,DEZ 余宗遙主演的《夜光》奪得。評審認為電影情節交代完整,節奏緊湊,能夠充分展現邊緣世界的感覺,而將性格分成多人的設定亦頗為有趣。而DEZ 余宗遙的演出驚艷,處理角色時能夠擺脫自身形象,演活男生失落的味道,讓他摘下「最佳微電影男主角獎」銅獎。評審認為攝影指導吳宇峰精準捕捉電影內社區的氣氛,優秀地呈現香港晚上的氛圍,評審亦尤其欣賞他對於室內外環境轉換的攝影技巧,讓他獲得「最佳微電影攝影獎」。 黃妍憑藉《加班》中多層次演技 收穫「最佳微電影女主角獎」金獎 專業組「最佳微電影女主角獎」金獎由黃妍奪得。評審認為她於生活媒體有限公司(本地薑)製作,周祉君、黎芷雯執導的《加班》中,以獨腳戲主導,演出自然不著痕跡之餘,亦帶有豐富層次,營造出角色加班中快樂與孤獨的感覺。評審亦讚賞電影透過地道的網絡語言,以跳舞等形式呈現辦公室政治,舒適地表達出有趣概念,電影角色處理亦細緻立體,讓《加班》同時獲得「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銅獎。 由靈魂製作工作室製作,徐希晴執導,冼樂欣主演的《不要辜負來世間一趟》則獲得「最佳微電影美術指導獎」。評審認為美術指導賴藝庭的環境處理非常細緻且具多元化,天堂與人間的場景處理亦富實在感,值得獎項認可。電影中角色作為對上帝有疑問的天使,設定非常獨特,而冼樂欣的演出亦具有舞台感,為她帶來「最佳微電影女主角獎」銀獎。 「最佳微電影男主角獎」銀獎則由Blaster奪得。評審認為於雲開映像製作,何只執導的《綁架新星》中,眾人演出頗有玩味,所呈現的化學作用亦有驚喜,其中以群戲襯托其他角色時亦非常有趣。 施匡翹則憑藉浮浪製作製作,吳松芳執導的《路頭遠》獲得「最佳微電影女主角獎」銅獎。評審認為她在電影中的角色頗具挑戰性,而她的演出投入,且能表現到女兒對父親愧疚的內心掙扎。 關於第十二屆微電影「創+作」支援計劃(音樂篇) 第十二屆支援計劃共設有兩個組別。資助組別一(初創企業組)共有 21 隊團隊參與,各由一間成立時間不多於六年的本地新成立廣告製作企業、一名擁有不多於六年導演經驗的本地導演,及由支援計劃經抽籤配對的一名/隊本地歌手/組合/樂隊組成,每隊可獲最高港幣 130,000 元的資助,以製作一部片長四至八分鐘的原創微電影作品。而資助組別二(專業組)有十隊團隊參與,各由一間本地小型廣告企業、一名本地導演及一名/隊本地歌手/組合自行組隊組成,每隊可獲最高港幣 240,000 元的資助,以製作一部片長12至16分鐘的原創微電影作品。參與的歌手/組合除了須為所屬創作團隊的微電影作品提供歌曲之外,亦須參與有關微電影的演出,以增加其演出機會及曝光率。 所有參與的製作團隊均會獲安排參加由專家導師指導的微電影製作培訓課程,全方位的培訓內容涵蓋編劇、導演、製作及後期製作等範疇,務求令每部在支援計劃下所製作的微電影更精益求精。除了提供全方位的培訓外,支援計劃更會在不同宣傳渠道上向業界及公眾推廣今屆的31部原創微電影作品,包括香港國際影視展2025、本地電視台、社交平台,以及支援計劃網站等,讓來自世界各界的影視娛樂公司認識香港製作的微電影。當中表現傑出的作品或創作團隊,更有機會獲推薦參加與微電影或短片相關的國際比賽,以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曝光率,藉此為團隊增加更多工作機會。 查閱 第十二屆微電影「創+作」支援計劃(音樂篇)  資料:https://www.hkmfa.hk/  主辦機構:                香港互動市務商會 主要贊助機構: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創產業發展處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31 加入收藏 :
2025 年 3 月 30 日 (星期日) 農曆三月初二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