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訊Technology

目前科技新訊文章數, 共 637 篇 ,以下為 553 - 576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HEPA空氣濾網是什麼?原理漢挑選原則為何?

空氣濾網在無塵室中更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按過濾效率由低至高分為許多種類,其中以HEPA等級的空氣濾網最常使用。本文將詳細介紹 HEPA濾網的定義、用途以及更換頻率等資訊。   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中文稱為「高效率空氣微粒子過濾網」,對直徑為 0.3 微米(頭髮直徑的 1/200)以上的微粒去除效率可達到 99.97% 以上,是煙霧、灰塵以及細菌、病毒等污染物最有效的過濾媒介。 HEPA濾網的運作原理是透過風扇將空氣引入機體,利用濾網的纖維吸附微粒、過濾分子,最後排出潔淨的空氣,被許多人稱為「無塵室的心臟」。 HEPA濾網的材質大致上可分為化學纖維與玻璃纖維,這些纖維組成層層細密且不規則的過濾網,藉此截斷不同大小的空氣微粒。一般而言,HEPA濾網越厚、濾網折數越深,表示過濾的效果越好。   一般來說,過濾效能越高的濾網,風阻也會相應增加,進而影響通風設備的性能。像是吸塵器的主要功能訴求是「強大的吸力」,雖然使用較高等級的 HEPA濾網能夠提高過濾效能,卻可能導致吸力減弱的情況。因此,在選擇 HEPA濾網等級時,應綜合考慮現有設備、使用情境與需求,不必一味追求最高等級,找到適合自身狀況的濾網等級才是重點。假如不知如何挑選或找不到適合的濾網,歡迎與宇漢團隊聯繫,我們可以客製化最適合您的HEPA濾網解決方案!   另外請注意,HEPA濾網是不能水洗的喔! 如果要長期使用與維護濾網的效能,最佳的方式是定期更換HEPA濾網。在購買濾網時,會標明濾網的「初期壓損」,通常建議在風阻達到濾網「初期壓損的2~3倍」時更換濾網,當然,各行業需要根據自身需求進行判斷和調整。   最後,雖然HEPA濾網可以過濾灰塵、花粉、毛髮、絨毛、塵蟎、煙霧、異味、黴菌孢子、香菸、細菌和過敏原等。但無法過濾極為微小的病毒。因此,若有殺菌需求,則需要選擇配備臭氧殺菌等的空氣清淨機,方能達到殺菌效果。 若想了解更多HEPA濾網詳細資訊請見:HEPA濾網是什麼?HEPA等級、材質、原理和ULPA的差別一次了解!

文章來源 : 深耕整合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5678 加入收藏 :
助企業提煉資料價值 炬識科技推出全新資料品質產品 Athemaster DQSentry

台灣 Data & AI 系統整合與顧問服務領導品牌炬識科技(Athemaster)今(23)日宣布,推出全新資料品質產品「Athemaster DQSentry」,幫助企業掌控真實資料品質,將企業資料產製成具更高商業價值的企業專屬大型語言模型等資料產品,加速 AI 數位轉型進程。   資料品質產品 Athemaster DQSentry 提升資料產品的穩定性和價值  隨著 AI 蓬勃發展,資料的價值與運用日益受到重視。如何確保資料品質以提升效益並避免分析結果偏差,成為企業面臨的關鍵課題。鑑於高速增長的資料應用需求,炬識科技推出全新資料品質產品「Athemaster DQSentry」,助企業在開發資料產品的同時,有效管理資料品質驗證的相關程式、案例與驗證流程,以利企業能長期統一管理、重複使用及迭代資料,更能為後續維運與資料開發人員做為參考依據,提高資料產品的穩定性和價值及落實企業資料治理規範,從而近一步提升獲益潛力。   炬識科技執行長暨創辦人顏良修表示:「炬識科技不斷以資料即產品思維為企業客戶提供兼具技術與顧問的全方位服務。我們深信,資料產品和資料專案的成功與否,將有可能左右企業整體商業模式的進化,而資料品質更是其中關鍵。炬識科技本次推出「Athemaster DQSentry」正是期望能透過全新的資料品質產品與服務升級,協助企業透過資料提升產品與服務價值,推動商業成長動能。」   炬識科技全面強化資料服務 助企業加速導入 Data & AI 解決方案  透過 Athemaster DQSentry,企業得以將資料驗證流程提前至開發階段,有助建立客戶標準化的資料驗證流程,最大程度地降低產品上線後修正所需的成本和時間,也能避免企業 AI 產品的失準或效果不如預期,預計可為企業降低企業 40 至 50% 因資料標準不清而產生導致的額外成本。   顏良修指出:「AI 發展推動了企業對於資料價值的高度重視,Athemaster DQSentry 就如同企業擴展 AI 疆域的哨兵,為企業把關資料品質。炬識科技亦將持續結合系統整合商及顧問服務兩大專業優勢,及獨家『資料專案管理方法論』,協助客戶導入 Data & AI 解決方案,建立 AI 協同工作環境,實現轉型願景。」   炬識科技成立至今已完成超過 400 個以上資料專案,已成為眾多龍頭企業指定合作對象,地端大數據平台建置服務市佔率突破八成,2018 年起成為 Cloudera 亞太行銷戰略夥伴、2022 年榮獲微軟 Data Platform 金級合作夥伴認證。炬識科技將持續憑藉專業顧問團隊、多元專業背景及豐富實務經驗,協助企業客戶制定內外部資料服務發展策略,推動資料驅動思維。

文章來源 : 香港商霍夫曼公關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5088 加入收藏 :
CyberArk收購機器身分管理領導者Venafi

身分安全的全球領導者CyberArk(納斯達克代碼:CYBR)今日宣布已簽署最終協議,將從Thoma Bravo收購機器身分管理領導者Venafi。此項收購將結合Venafi頂尖的機器身分管理能力與CyberArk領先的身分安全能力,建立企業級端對端機器身分安全的統一平台。   數位轉型和持續的雲端遷移導致機器身分數量呈指數級增長,例如工作負載、程式碼、應用程式、物聯網設備和容器。機器數量的增長速度正在迅速超過人數的增長速度,每個人類身分對應超過40個機器身分,如果不加以保護,它們就會成為網路犯罪者利潤豐厚的獵場。這些機器身分必須被發現、管理、保護和自動化,以確保它們的連接和通訊安全。如果將憑證生命週期縮短(從398天到90天),並且還需為量子計算作好準備,這將使得情況變得更加複雜。   根據Forrester的報告1,「相較於人類身分,企業向來對於管理機器身分的興趣較低,部分原因是機器身分具有不同的需求和更複雜的生命周期挑戰。然而,包括設備和雲端工作負載等機器身分的指數級增長,已經引起了人們對改進機器身分管理的關注和急迫感,以減少因威脅面擴大所帶來的風險。機器身分的增長將超過人類身分,因此需要先進且自動化的方法來有效管理機器身分及相關風險。」   Venafi的憑證生命週期管理、公開金鑰基礎建設(PKI)、物聯網身分管理和程式碼加密簽章,結合CyberArk的秘密資訊管理功能,將使企業能夠防止機器身分的濫用和洩露,大幅提升安全性並避免代價高昂的停機事件。將機器身分安全的各種選項整合在一個解決方案中,無論部署為SaaS或混合模式,將能協助各種規模企業更快速地降低雲端環境的風險。   作為公開金鑰基礎建設(PKI)和憑證管理方面的創新領導者,並在現代雲端環境中擁有強大影響力的Venafi,提供了擴展CyberArk整體潛在市場(TAM)的互補解決方案,將市場規模擴大近100億美元,達到約600億美元。   CyberArk 執行長 Matt Cohen 表示:「這次收購對CyberArk來說是個重要的里程碑,使我們能夠進一步實現我們的願景,也就是透過適當的權限控制來保護每個人和機器身分的安全。透過與Venafi聯手,我們得以擴展我們在雲端優先、生成式AI、後量子世界中保護機器身分的能力。我們的技術整合、能力和專業知識將滿足全球企業的需求,並賦予資安長足夠的能力,來防禦那些利用人類和機器身分作為攻擊鏈一部分的複雜攻擊。Venafi擁有世界一流的人才,未來將共同實踐CyberArk以客戶為中心、以人為本的文化和安全第一的理念。我們非常高興能與Venafi團隊合作,抓住身分安全市場中巨大的成長機會。」   Thoma Bravo合夥人Chip Virnig表示:「我們很高興能與Venafi團隊合作,並運用我們的營運專業進一步鞏固了Venafi作為機器身分管理領導者的地位。在我們的投資期間,Venafi在SaaS服務有大幅度的成長,利潤增加,並成功創造了一流的SaaS服務,為持續創新奠定了基礎。我們相信CyberArk是Venafi的絕佳合作夥伴,這次策略性結合所創建的規模化端對端機器身分安全平台將為股東創造巨大價值。」     有關擬議收購的詳細訊息   CyberArk計劃以約15.4億美元的企業價值收購Venafi,這筆交易將以現金和CyberArk股票組成(約10億美元現金和約5.4億美元股票)。CyberArk和Venafi的董事會均已批准該交易。   該交易預計將在2024年下半年完成,具體取決於必要的監管批准、許可和其他慣例成交條件。其他細節包括:   l   Venafi預計將注入約1.5億美元的年度經常性收入(ARR)。 l   Venafi帶來了一個強大的商業模式,95%的收入為經常性收入,包括SaaS和定期的授權收入。 l   此交易預計將立即增加利潤率2,並透過交叉銷售、追加銷售和銷售區域擴展產生顯著的收入綜效。 l   Venafi帶來了保護機器身分的互補功能,並將總潛在市場(TAM)從500億美元擴展到600億美元。

文章來源 : APR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5118 加入收藏 :
AMD Radeon Anti-Lag 2技術更新為《絕對武力2》提供支援,讓遊戲發揮更勝以往的低延遲與瞬時反應表現

AMD宣布AMD Radeon™ Anti-Lag 2技術預覽版本現為《絕對武力2》提供支援,其為先前AMD Radeon Anti-Lag+的更新版本。   Radeon Anti-Lag 2重新設計成直接整合在遊戲中的技術,一改過去整合在驅動軟體的版本。AMD與Valve密切合作,將Radeon Anti-Lag 2直接整合在《絕對武力2(CS2)》,透過遊戲更新即可體驗技術預覽版本。   Radeon Anti-Lag技術旨在降低從點擊到回應的延遲,帶來更流暢且反應更即時的遊戲效果。Radeon Anti-Lag 2將Anti-Lag推升到更高境界,直接在遊戲程式碼中最佳化幀定位(frame alignment)與CPU定位(CPU pacing),超越傳統驅動軟體內解決方案的功能。Radeon Anti-Lag 2特色功能包括: ·         大幅降低延遲:在搭載Radeon RX 7000系列顯示卡與Ryzen 8000 G系列處理器的系統使用Radeon Anti-Lag 2,可達到平均37%的延遲降低。 ·         無與倫比的瞬時反應:相較基於驅動軟體的原始Anti-Lag,Radeon Anti-Lag 2提供95%的的延遲降低。 ·         安心無慮的遊戲體驗:Anti-Lag 2作為整合在遊戲中的技術,能與合作夥伴的遊戲無縫協作,確保遊戲體驗無比流暢。   隨著Radeon Anti-Lag 2技術預覽版本的發布,AMD將透過GPUOpen.com為遊戲開發商釋出Radeon Anti-Lag 2軟體開發套件,玩家可期待在更多遊戲中使用Radeon Anti-Lag 2。   欲了解更多關於Radeon Anti-Lag 2的資訊,請參閱AMD部落格文章。欲在《絕對武力2》中使用Radeon Anti-Lag 2,請至此連結下載技術預覽版本驅動軟體。Radeon Anti-Lag 2相容於Radeon獨立顯示卡與顯示核心上的AMD RDNA及更新架構。

文章來源 : 世紀奧美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5271 加入收藏 :
AMD擴展EPYC CPU產品陣容 為中小企業挹注更高效能與價值

AMD EPYC 4004系列處理器為各大伺服器供應商的入門級系統設計提供更廣泛的支援   台北—2024年5月22日—AMD(NASDAQ: AMD)宣布推出AMD EPYC™ 4004系列處理器,補充現有AMD EPYC伺服器CPU產品陣容,全新的成本最佳化處理器為中小企業與IT托管服務供應商提供企業級功能與領先的效能。   AMD EPYC 4004系列CPU憑藉高效率“Zen 4”架構,為注重價格的買家提供企業級效能、可靠度、可擴展性以及現代化安全功能。相較Intel® Xeon® E-2488 CPU,搭載單個AMD EPYC 4564P CPU的伺服器提供1.8倍的每元CPU效能(performance per CPU dollar)提升註1。   AMD企業與HPC事業群全球副總裁John Morris表示,許多中小企業長久以來不得不在IT解決方案上需要做出妥協,因其無法使用滿足所需的硬體。AMD EPYC 4004系列處理器基於為全球要求最嚴苛資料中心所搭載的技術,以最佳化的購買成本助力中小企業獲得更好的業務成果。   成長型企業可信賴的選擇 AMD EPYC 4004系列處理器採用單插槽封裝,可提供強大的通用型運算能力,在系統成本和其他基礎架構限制極為關鍵的情況下,實現高效能機架規模(rack scale)、多節點以及直立式組態(tower configurations)。   聯想副總裁暨伺服器、儲存與軟體定義解決方案總經理Kamran Amini表示,在我們持續的合作中,聯想很高興看到AMD推出全新EPYC 4004 CPU,這有助於掌握新的市場機會。擴展後的AMD EPYC處理器藍圖憑藉價格實惠且效能卓越的全新處理器,滿足更廣泛的特定細分市場需求。隨著AMD EPYC 4004系列CPU的推出,AMD正協助滿足各類伺服器客戶的需求,為成長型企業提供具性價比的價值,同時打造可靠且安全的基礎架構效率。   OVHcloud產品暨技術長Yaniv Fdida表示,我們很高興為裸機(Bare Metal)產品陣容新增另一款搭載AMD EPYC的解決方案。我們與AMD有著效率和永續發展等共同價值觀,我們相信即將推出的AMD EPYC 4004 CPU解決方案將為資料中心提供靈活度。我們的客戶將能運用全新處理器強大的運算效能與能源效率,同時受益於我們的Trusted Cloud解決方案以及性價比。   美超微(Supermicro)行銷與網路安全資深副總裁Michael McNerney表示,美超微的3U MicroCloud多節點伺服器和1U與2U主流伺服器系列採用AMD EPYC 4004系列CPU,其工作負載效能為尋求性價比與易於部署解決方案的客戶帶來更高價值。我們正攜手協助追求最佳化託管、內容供應與雲端工作負載等的企業擴展服務。   搭載AMD EPYC 4004 CPU的伺服器在效能、可擴展性以及經濟性之間實現了極具吸引力的平衡。AMD EPYC 4004系列CPU支援各類可廣泛部署的企業解決方案,並獲得安圖斯科技(Altos)、永擎電子(ASRock Rack)、技嘉、聯想、微星、新蛋(Newegg)、OVHcloud、美超微和泰安電腦(TYAN)等各大合作夥伴的支持。   AMD EPYC 4004系列處理器產品陣容 型號 Zen 4核心數 L3快取 (MB) TDP 基礎頻率 最大提升頻率註2 售價(1KU) EPYC 4564P 16 64 170瓦 4.5 GHz 5.7 GHz 699美元 EPYC 4464P 12 64 65瓦 3.7 GHz 5.4 GHz 429美元 EPYC 4364P 8 32 105瓦 4.5 GHz 5.4 GHz 399美元 EPYC 4344P 8 32 65瓦 3.8 GHz 5.3 GHz 329美元 EPYC 4244P 6 32 65瓦 3.8 GHz 5.1 GHz 229美元 EPYC 4124P 4 16 65瓦 3.8 GHz 5.1 GHz 149美元 EPYC 4584PX 16 128 120瓦 4.2 GHz 5.7 GHz 699美元 EPYC 4484PX 12 128 120瓦 4.4 GHz 5.6 GHz 599美元   相關資源 ·         更多關於:AMD EPYC 4004系列處理器 ·         更多關於:AMD EPYC處理器 ·         X:於@AMD追蹤AMD新訊 ·         LinkedIn:於AMD LinkedIn追蹤AMD新訊   關於AMD 50多年來,AMD(NASDAQ:AMD)推動創新高效能運算、繪圖及視覺技術。全球數十億的消費者、世界500強企業以及尖端科學研究機構皆仰賴AMD的技術來改善生活、工作及娛樂。AMD員工致力於研發領先的高效能與自行調適產品,不斷突破技術的極限。欲瞭解AMD如何成就今天,啟發未來,請瀏覽AMD網站、部落格、LinkedIn及X。   ©2024年,AMD公司版權所有。AMD、AMD箭頭、EPYC及上述名稱的組合是AMD公司的商標。

文章來源 : 世紀奧美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5184 加入收藏 :
AMD Instinct MI300X加速器為Microsoft Azure OpenAI服務工作負載與全新Azure ND MI300X V5虛擬機器挹注效能

全新Azure ND MI300X V5執行個體現已全面上線,Hugging Face為首位客戶   微軟採用搭載AMD Instinct MI300X與ROCm軟體的虛擬機器為GPT工作負載帶來領先性價比   台北—2024年5月22日—AMD(NASDAQ: AMD)在微軟開發者大會(Microsoft Build)為微軟客戶與開發人員展示其最新端對端運算與軟體功能。透過運用AMD Instinct™ MI300X加速器、ROCm™開放軟體、Ryzen™ AI處理器與軟體以及Alveo™ MA35D媒體加速器等AMD解決方案,微軟為眾多市場的人工智慧(AI)部署提供強大的工具套組。全新Microsoft Azure ND MI300X虛擬機器(VM)現已全面上線,協助Hugging Face等客戶為其要求最嚴苛的AI工作負載挹注優異效能與效率。   AMD總裁Victor Peng表示,AMD Instinct MI300X與ROCm軟體堆疊助力執行Azure OpenAI Chat GPT 3.5與4版本服務,處理許多全球要求最嚴苛的AI工作負載。在Azure全新VM全面上線後,AI客戶可更廣泛的透過MI300X為AI應用帶來高效能與高效率的解決方案。   微軟技術長暨AI執行副總裁Kevin Scott表示,微軟與AMD在多種運算平台上有長久的合作歷史,從最初的PC、為Xbox開發的客製化晶片、HPC一直到現今的AI。在不久之前,我們察覺到將強大運算硬體結合所需的系統與軟體最佳化的必要性,如此才能提供令人讚嘆的AI效能與價值。我們與AMD合作,運用ROCm與MI300X協助微軟AI客戶與開發人員為最先進與運算密集型前沿模型取得出色的性價比成果。我們致力與AMD合作,持續推動AI進程。   微軟力推AI Azure ND MI300x v5 VM系列先前在2023年11月發布預覽版本,現已在加拿大中部地區(Canada Central region)上線,供客戶執行其AI工作負載。這些VM以領先業界的效能帶來令人印象深刻的HBM儲存容量與記憶體頻寬,讓客戶在GPU記憶體中安裝更大模型和/或減少使用GPU,最終有助於節省功耗與、成本並加速解決方案進程。   這些VM與在其中提供支援的ROCm™軟體也用於Azure AI生產力工作負載,包括讓客戶能使用GPT-3.5與GPT-4模型的Azure OpenAI服務。藉由AMD Instinct MI300X以及成熟且就緒的ROCm開放軟體堆疊,微軟得以在GPT推論工作負載上達成領先性價比。   除了Azure AI生產力工作負載外,Hugging Face為首波採用這些VM的客戶之一。Hugging Face僅花一個月就將其模型遷移到ND MI300X VM上,使其模型達到令人驚豔的效能與性價比。ND MI300X VM客戶能基於此將Hugging Face模型遷移到VM,輕鬆且高效地組建與部署自然語言處理(NLP)應用。   Hugging Face推廣長Julien Simon表示,微軟、AMD與Hugging Face在ROCm開放軟體產業體系上的深度合作,將讓Hugging Face使用者無須改寫程式碼就能運用搭載AMD Instinct GPU的Azure來運行數十萬種Hugging Face Hub提供的AI模型,Azure客戶將能更輕鬆地透過開放模型與開放資源來打造AI。   此外,開發人員現能在配備AMD Ryzen AI的PC上運用AMD Ryzen AI軟體來最佳化與部署AI推論註1。Ryzen AI軟體讓應用能在AMD XDNA™架構打造的神經網路處理單元(NPU)上運行,此NPU為首款內建於Windows x86處理器的專屬AI處理晶片註2。僅在CPU或GPU上執行AI模型會很快耗盡電池電力,而在配備Ryzen AI的筆電上,AI模型可交由嵌入式NPU來操作,從而騰出CPU與GPU資源來執行其他運算任務。這大幅增加電池續航力,讓開發人員在設備端執行大型語言模型(LLM)的AI工作負載,並在本地端高效地同步執行各種應用。   推動視訊服務與企業運算 微軟選用AMD Alveo™ MA35D媒體加速器執行Microsoft Teams、SharePoint video等即時視訊工作負載。Alveo MA35D為支援大規模即時互動串流服務量身打造,將協助微軟透過影片轉碼、解碼、編碼以及自行調適位元速率(adaptive bitrate,ABR)串流等串流影片處理工作負載,確保高品質視訊體驗。憑藉配備第4代AMD EPYC™處理器並結合Alveo MA35D加速器的伺服器,微軟正著手: ·         彙整伺服器與雲端基礎架構的能力 - 運用Alveo MA35D的高通道密度、能源效率以及超低延遲影片處理功能,微軟能大幅降低所需伺服器的數量,以支援高容量即時互動串流應用。 ·         令人印象深刻的效能 - Alveo MA35D結合基於ASIC的影片處理單元,支援AV1壓縮標準以及AI影片畫質最佳化,協助確保流暢與無縫的視訊體驗。 ·         符合未來需求的AV1技術 - 藉由提供升級管道支援AV1等全新標準,Alveo MA35D為微軟提供理想解決方案,能持續調適來因應不斷演進的影片處理需求。   第4代AMD EPYC™處理器現已廣泛用在Azure的通用型、記憶體密集型、運算最佳化型與加速運算型VM。這些VM展現AMD EPYC處理器在雲端的成長與需求,在Azure除為通用型與記憶體密集型VM提供高達20%的效能提升以及更好的性價比,也為運算最佳化型VM帶來相較配備前一代AMD EPYC處理器的VM高達2倍的CPU效能提升。現開放預覽的Dalsv6、Dasv6、Easv6、Falsv6與Famsv6 VM系列將在未來數月全面上線。   相關資源 ·         更多關於:AMD與微軟的合作 ·         更多關於:微軟部落格與新聞中心 ·         LinkedIn:於AMD LinkedIn追蹤AMD新訊 ·         X:於@AMD追蹤AMD新訊   關於AMD 50多年來,AMD(NASDAQ:AMD)推動創新高效能運算、繪圖及視覺技術。全球數十億的消費者、世界500強企業以及尖端科學研究機構皆仰賴AMD的技術來改善生活、工作及娛樂。AMD員工致力於研發領先的高效能與自行調適產品,不斷突破技術的極限。欲瞭解AMD如何成就今天,啟發未來,請瀏覽AMD網站、部落格、LinkedIn及X。   ©2024年,AMD公司版權所有。AMD、Alveo、AMD Instinct、AMD XDNA、EPYC、ROCm、Ryzen及上述名稱的組合是AMD公司的商標。其他產品名稱只為提供資訊為目的,也可能是各自所有者的商標。本文提及的資訊僅為提供訊息之用,日後可能有所異動,恕不另行通知。

文章來源 : 世紀奧美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5107 加入收藏 :
2025 年 4 月 9 日 (星期三) 農曆三月十二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