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NYSE:HPE)宣布HPE Aruba Networking Central新增以行為分析為基礎的網路偵測與回應(NDR)功能,擴展了Security-first, AI-powered技術的網路產品組合。此外,HPE Aruba Networking也強化其雲端通用的ZTNA解決方案,將應用範圍延伸至園區區域網路。這項全新的地端邊緣功能將原本為雲端定義的存取控制原則直接應用於園區和資料中心,無論使用者的位置或連線方式為何,都能提供卓越的使用者體驗和一致的安全原則執行。 新推出的NDR解決方案利用HPE Aruba Networking Central資料湖的遙測資料(Telemetry)來訓練和部署AI模型,可運用於物聯網應用環境,以監控和偵測扮演關鍵任務卻易受攻擊之IoT裝置上的異常活動。隨著IoT應用蓬勃發展,將為企業組織提供更大量資料以作為AI訓練和啟動生成式AI模型,也因此偵測網路流量模式、連線狀態或裝置動態變化的需求也更顯迫切,因為這些變化可能意味著設備已遭到入侵。 「企業已逐漸意識到,在資安解決方案上,網路中未受保護的IoT裝置是顯而易見的安全盲點。這些裝置可能被用於發動更大規模的網路攻擊,也是導致攻擊面不斷擴大的主要原因之一,」HPE Aruba Networking技術與安全長Jon Green表示。「此外,隨著資安團隊日益依賴網路來提供零信任安全解決方案,HPE Aruba Networking也提供了利用單一存取控制原則來管理地端或遠端應用資源的功能,協助客戶減少重複且可能造成混淆的控制。」 為加速對於威脅的回應,HPE Aruba Networking Central將攻擊檢測和新的安全原則建議相結合,攔截潛在攻擊來防禦威脅。為了確保這些建議不會影響網路運作,團隊可以在執行和回應工作流程前預覽其安全原則的變更。 「HPE Aruba Networking 的安全解決方案透過AI驅動,以行為分析為基礎的網路偵測與回應、通用的安全原則和邊緣到雲端的強制執行功能,能夠全面地保護使用者、設備和應用程式。隨著企業的AI資產逐漸成為攻擊目標,這是非常重要的考量。」Lopez Research的創辦人及企業分析師Maribel Lopez表示。 本次推出的新功能擴展了HPE Aruba Networking的網路安全產品組合。HPE Aruba Networking在今年五月的RSA大會上也發布了全新的安全解決方案,包括在HPE Aruba Networking Central中新增AI驅動的安全可視性和監控功能,以及首個SSE防火牆即服務。HPE Aruba Networking所發表的產品還獲CRN評比為「RSAC 2024大會最酷的網路安全產品(Coolest Cybersecurity Product)」之一。
隨著市場多樣化的生產需求,作為台灣經濟命脈的製造業正加速轉型,推動產業自動化並擴增產線的應用情境,而 AI 技術的落地應用更重塑智慧工廠的樣貌。為協助台灣產業開發智慧應用,協作型機器人領導廠商 Universal Robots(UR) 將於 8 月 21 日至 8 月 24 日參加 2024 年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南港展覽館一館 4 樓 L212),展出新世代協作型機器人 UR30、UR20 及 e 系列產品線,其中 UR30 為首度在台亮相,負重能力提高至 30 公斤,開創重載型堆棧及自走車搬運等應用的全新可能性。 根據 IndustryARC 報告指出,2030 年 AI 應用在協作型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達 165.6 億美元,協作型機器人透過 AI 擁有了感知能力,能更精確地處理複雜動作、移動物料,彈性適應多元產線。UR 協作型機器人與 AI 技術具高度相容性,透過由夾爪和機器人周邊配件組成的生態系統 UR+,企業可輕鬆取得滿足需求的應用套件,降低自動化門檻;目前 UR+ 生態系統已超過 500 種解決方案,而以 AI 技術為主的產品更急速增長,協助各領域及規模企業創造豐富的附加價值。 Universal Robots 將於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期間,展示多元的協作型機器人應用: Ÿ 自走車:具高負載特性的 UR30 整合 MiR250 自主導航,協助半導體產線上的探針卡與晶圓搬運,提升重型物品的往返效率;同時配備先進力覺感測器,可適用於多種脆弱、高單價等產品運輸情境。 Ÿ 堆棧:UR20 結合 Robotiq PE20 於產線後段協作裝箱,每分鐘可取放高達 13 次。作業員僅需預先設定外箱尺寸,即可自動生成擺放動作,輕巧尺寸對比工業型手臂,可省下 40% 的廠房面積,釋放更多廠內空間。 Ÿ 焊接:UR10e 搭配最新軟體 Motionplus 可多軸同動,保持工件維持在最佳焊接位置,完美適應大工件、小量多樣等作業需求,大幅提升作業效率與品質。 Ÿ AI 取料分檢:UR5e 搭配 Solomon 3D 相機、AccuPick 3D AI 軟體及氣動夾爪,免編程即可借助 AI 訓練辨識,快速導入於多樣物件、混料的應用場合。 Universal Robots 亞太區總裁蘇璧凱表示:「近年來,台灣製造業普遍面臨人力短缺和世代交替的挑戰,尤以仰賴經驗傳承的焊接應用更為艱鉅,UR 協作型機器人的優勢在於體積輕巧靈活且編程簡易,彈性部署的特性可有效釋放產線中的人力,讓原本就極為有限的人員從事更高價值的任務。同時,與人協作的特性亦大幅降低工廠的潛在職災風險,在兼顧環境安全和產線品質下,落實以人為本的永續製造。」 八月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期間,Universal Robots 於南港展覽館一館 4 樓展位 L212 展出新世代生力軍 UR30、UR20 以及 e 系列產品線,透過模擬協作型機器人在各種產線的應用情境,重新定義智慧工廠的樣貌,歡迎各界蒞臨參觀。 關於 Universal Robots Universal Robots 致力於透過其領先的機器人平台打造全新的生產方式。 自 2008 年推出世界上首台工業用協作型機器人(cobot)以來,UR 開發出包括 UR3e、UR5e、UR10e、UR16e 和 UR20 的一系列產品線,分別對應機器手臂的臂長和負載。每款產品皆支援 UR+ 生態系中的各式末端夾爪、軟體、配件和應用套件,賦予協作型機器人可在各產業中使用,並可彈性部署於不同作業中。 Universal Robots 隸屬於泰瑞達(Teradyne Inc.),總部位於丹麥奧登斯,子公司與區域據點遍布美國、德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英國、捷克、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俄羅斯、土耳其、中國大陸、印度、新加坡、日本、韓國、台灣與墨西哥。 Universal Robots 在全球已銷售超過 75,000 台協作型機器人。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隨著全球人口持續增加、往都市集中,加上新興科技及物聯網快速發展,智慧城市成為各國高度重視的發展項目,帶動光纖網路需求量及重要性逐年飆升,其中,網路連接的品質及穩定性對於智慧城市發展來說更是至關重要。中嘉寬頻長期以來為各領域企業客戶量身打造最合適且務實的高速寬頻企業專案,持續擴大網路建設佈署、提升網路品質,並採用PON技術電信等級網路架構、速率最高可達25G,透過多元化速率及服務組合,讓企業客戶能以低成本、高效率的寬頻網路服務,提升自身企業競爭力,深獲客戶信賴。 圖/中嘉寬頻攜手高雄市交通局建置的智慧停車格有崁入式、立柱式、高位攝影的車牌辨識方式,並於停車格上標示智慧字體和標誌 8日中嘉寬頻宣布迎來全新企業客戶夥伴,攜手高雄市交通局,投入智慧停車格擴建計畫,透過中嘉寬頻高速、穩定的光纖寬頻網路即時傳輸車位資訊,民眾只要利用「高雄市公有停車場服務資訊網」就能隨時查找停車空位及導航前往,不需要再花時間繞路找車位,不僅落實智慧停車管理,也減少繞路過程中造成的環境污染;同時,智慧開單系統會自動記錄停車時間及費用,降低開立實體停車繳費單的錯誤率,民眾也可使用行動支付繳費,避免忘記繳費而遭到開罰。目前高雄市智慧停車格有崁入式、立柱式、高位攝影的車牌辨識方式,並於停車格上標示智慧字體和標誌,設置地點以主要幹道及熱門景點周邊為優先。為鼓勵民眾使用行動支付繳納路邊停車費,除新用戶可享繳費6折優惠、老客戶享95折優惠外,凡使用行動支付繳費者還有機會抽到日本大阪來回機票、Apple iPad、統一超商商品卡、家樂福禮券及全聯禮券等多項好禮。 圖/中嘉寬頻攜手高雄市交通局建置的智慧停車格有崁入式、立柱式、高位攝影的車牌辨識方式,並於停車格上標示智慧字體和標誌 圖/中嘉寬頻攜手高雄交通局,投入智慧停車格擴建計畫,強攻智慧交通 近年來高雄市持續致力推動智慧城市、落實智慧治理施政願景有目共睹,根據2023年全台智慧城市建設調查中,高雄在智慧交通、智慧社區、智慧農業、智慧能源、智慧醫療、智慧治理等六個面向皆在領先群;未來再加上中嘉寬頻獲得全球網路測試分析機構今年6月首次針對家用固網寬頻進行實測、認證中嘉寬頻在「下載速度」與「穩定性」雙雙第一的網路品質真實力,將共同打造城市高效停車新時代!
由數位發展部指導,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與台灣微軟聯合舉辦的「DevDays Asia 2024 亞太技術年會」今(12)日盛大開幕。微軟在亞洲規模最大的旗艦級 AI 活動 DevDays Asia 邁入第九年,今年邀集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暨亞洲首席技術長 Mark Souza、微軟 SQL 產品與服務副總裁 Asad Khan、微軟產品總監 KB Badu-Antwi、微軟專案總監 Michael Bowman、微軟 Copilot 生態系資深總監 Dan Stevenson 等超過 20 位微軟重量級 AI 大神來台分享最新 AI 技術,活動報名人數突破 2,800 人。微軟也在會中宣布繼在去年提前完成 20 萬數位人才培育計畫後,過去一年再成功培育 5 萬名 AI 人才。隨著 GitHub Copilot 在全球突破 180 萬付費用戶、Copilot 在全球累積超過 7 萬組織訂閱,微軟更加碼宣布台灣前百大企業中,已有超過 7 成選擇微軟 AI 服務並已導入上線。微軟將持續推動產業智慧發展,賦能台灣 AI 競爭力。 數發部部長蒞臨現場,宣示爭取百億國發基金發展新創,並將攜手微軟推動 AI 產發展 數位發展部部長黃彥男親臨現場支持並強調:「很榮幸能參加今年邁入第九年的 DevDays Asia 2024 亞太技術年會,看見其成為數位開發者交流的重要平台,對台灣產業發展貢獻良多。數位發展部自成立來,一直致力於推動台灣數位經濟,近年也看見生成式 AI 和資安為產業帶來新機遇。近日爭取到國發基金百億元投資 AI 新創,需要微軟這樣的國際大廠持續支持,助力台灣新創躍升國際舞台,期待未來能繼續攜手微軟推動台灣數位經濟繁榮發展。」 台灣微軟與數位發展部持續攜手推動 AI 應用人才的培育,並透過各項計畫,藉 AI Day、AI Taiwan、AI+ 新銳選拔賽等合作,加速產業 AI 轉型。今年 DevDays Asia 亞太技術年會亦扮演關鍵角色,提供前瞻 AI 資源串連台灣南北,賦能台灣技術人才掌握 AI 趨勢脈動。 微軟深耕台灣在地化生成式 AI 應用,推動台灣 AI 生態系蓬勃發展 AI 技術是新一波關鍵典範轉移,今年亦是台灣邁入生成式 AI 發展的關鍵第二年。台灣微軟總經理卞志祥表示:「台灣 AI 發展已進入實用階段。在台灣的前一百大企業中,有超過 7 成選擇微軟 AI 服務並已導入上線,創造 AI 應用遍地開花。微軟提供從 AI 基礎建設、到技術平台,以至共榮生態系的高度整合,以及最堅強的團隊和經驗協助客戶導入,協助台灣產業在這波 AI 浪潮中創造出下一個十年的領先優勢。微軟秉持『Security above all else』理念,將持續藉國際資源與豐沛經驗,從資安、人才、產業各面向,推動台灣 AI 生態系蓬勃發展。」 微軟深耕 AI 數位人才,與產官學各界共同推動相關計畫。繼在去年提前完成 20 萬數位人才培育計畫,過去一年再成功培育 5 萬名 AI 人才,提升在地產業創新力與競爭力。GitHub Copilot 在全球已擁有 180 萬以上付費訂閱用戶,Copilot 也累積超過 77,000 個組織訂閱,皆顯示 AI 正重新建構企業與工作流程。微軟致力將生成式 AI 應用推展到台灣各個產業,目前已在台灣超過 20 個產業落地實際導入,真正實現生成式 AI 服務在地化。隨著 Copilot for Microsoft 365 已開放支援繁體中文,微軟將賦能在地產業共同迎戰新時代賽局。 DevDays Asia 三進南台灣,串聯台灣 8 個開發者社群、14 家合作夥伴 擘劃兆元數位經濟藍圖 一年一度賦能技術人才的 DevDays Asia 亞太技術年會今年以「啟.AI 跨躍時代,動.共拓創新佈局」為題,於 8 月 12 日(一)至 8 月 14 日(三)在台北華南國際會議中心率先登場,8 月 16 日(五)在高雄萬豪酒店接力舉行,已是連續第三年前進南台灣。微軟看好南台灣的厚實科技力,將活動議程、案例展示及多位總部技術專家移師高雄,與台灣政府攜手共建 AI 南北生態系。 開發者是 AI 時代的關鍵造浪者,除了多堂 Hands on Lab 實戰工作坊課程,更攜手台灣數個重要開發者社群以及天瓏資訊圖書,擴大成為「開發者聚落」,本次特邀以女性為優先的 R 語言學習社群 R-Ladies Taipei,在深化創新應用的同時擁抱多元與包容。除日間豐富的大會議程,今年新增「Azure SQL 社群之夜」,讓開發者與來自美國微軟的大神級專家近距離交流。同時亦舉辦 GitHub Copilot 技術實作工作坊「百人 Coding 之夜」,深入淺出提供開發者高效率的 AI 實作體驗。 活動現場有包括元生互動科技、安然科技、宏碁雲架構服務、宏碁資訊服務、迪威智能、雲馥數位、奧榮科技、達易智造、碩網資訊、精誠軟體服務、遠傳電信、緯育、邁達特等 AI、雲端、商用程式等產業新創及技術專家,設置攤位展示解決方案。微軟將持續藉由各項計畫、攜手數發部助力在地產業與新創,促進台灣 AI 發展與數位韌性,擘劃兆元數位經濟藍圖。 更多精彩活動議程請參見活動網站:https://www.digitimes.com.tw/seminar/DevDaysAsia2024/ 關於微軟 微軟(納斯達克上市代碼︰MSFT)致力於發展 intelligent cloud 與 intelligent edge 時代的數位轉型,其使命是賦能地球上的每一個人和每一個組織,都能實現更多、成就非凡。
【2024年8月12日,台北】先進網路安全技術公司WithSecure™唯思安全(前身為F-Secure芬安全)近期發表了Luminen™(魯米尼)生成式AI網路安全功能,透過生成式AI簡化複雜的安全任務並提供大數據分析後的行動方案建議。Luminen™(魯米尼)將箝入唯思安全Elements Cloud(雲中控端點安全EDR)的平台,無需額外付費即可結合IT團隊的工作流程,對現今負荷重且人手不足的IT安全團隊及企業,輕鬆地增強IT安全措施的工作效能。 WithSecure™ Luminen™(魯米尼)使用先進的大型語言模型(LLM)的生成式AI,原生嵌入到 WithSecure™唯思安全Elements Cloud中,並藉由EDR內的Broad Context Detection™(寬泛內容偵測)功能,以本地語言解釋被偵測出來的安全事件,使IT及安全團隊更容易明白即時的安全狀態,增強IT的因應能力。Luminen™不僅以本地語言提供摘要報告,還會提供最適當的補救措施和如何改進的建議。讓IT安全團隊即使在充滿挑戰、資源有限的環境中也能有效管理及回應,確保管理員能夠做出快速且明智的決策。Luminen™使安全專家更輕鬆自信地應對網路安全的複雜環境。 唯思安全副總裁Leszek Tasiemski表示『作為網路安全技術領先的公司,WithSecure遵守全球最嚴格的隱私標準。Luminen™利用經過驗證的基礎模型,這些模型與模型不會互相關連,並在不使用客戶使用者提示資料情況下持續改進。每個GenAI模型專用於單一組織,消除了跨組織資料暴露的任何風險』。 總代理湛揚科技表示WithSecure™近十年持續創新研究AI技術,多種機器學習增強EDR的檢測和響應能力。WithSecure™最新出的Luminen™(魯米尼),可用於唯思安全Elements雲中控的EDR產品,是所有用戶選擇唯思安全端點安全的最佳時刻。歡迎企業客戶申請測試唯思安全,即刻加入Luminen™(魯米尼)的體驗行列!更多資訊請瀏覽湛揚官網 www.t-tech.com.tw 關於Withsecure唯思安全 WithSecure™(原名 F-Secure Business)成立於 1988 年並在納斯達克赫爾辛基OMX上市。是歐洲網路安全領導公司,受到全球IT服務供應商、MSSP 和企業的信賴,提供全方位的網路安全解決方案來保護中型企業客戶。WithSecure™致力於資料保護,隱私及資料主權和合規性。其核心產品是以Elements Cloud為基礎,無縫整合AI的技術、專家的經驗及安全服務,為企業客戶提供從端點和雲端保護、威脅偵測和回應以及風險管理等模組化的全系列產品。WithSecure™ 有超過35年的資安產業經驗,並秉承對合作夥伴共同成長的承諾,提供靈活的商業模式,確保在多變的網路安全市場中共同取得成功。2016年授權湛揚科技為台灣總代理。 關於T-tech 湛揚科技 湛揚科技成立於2005年,致力於『資料備份、端點防護及網路安全』解決方案,協同合作夥伴為企業提供新世代高性價比的資訊安全產品及專業服務為公司宗旨。湛揚科技為「唯思安全 WithSecure」與「芬-安全 FSecure」的台灣總代理。在未來新型網路技術及生成AI的數位轉型環境下,湛揚科技將持續研發企業所需的基礎資安服務,以專業代理『備份、防毒、雲安全』等新技術為發展目標,持續為企業及合作夥伴提供穩定堅固的安全解決方案及服務,並以『客戶滿意』『永續經營』為企業的使命及價值。
商傳媒|綜合報導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電動車(EV)和自動駕駛技術正迅速發展,成為汽車行業的主要焦點。也是許多車主現下選車的疑惑,到底台灣法規是否跟得上國際自駕的法規,還有民眾舊房子如何解決充電問題,民眾更期望的是,台灣是先進的科技島,那政府的法規呢? 電動車的發展速度令人驚嘆,特別是在環保意識提升和技術進步的推動下。隨著電池技術的改進,電動車的續航里程逐漸增加,充電時間縮短,成本下降,使其對消費者越來越具吸引力。政府政策的支持,如減稅和補貼,也進一步推動了電動車的普及。電動車相較於傳統汽油車具有諸多優勢,最明顯的是減少碳排放,這對於應對全球氣候變遷至關重要。此外,電動車的運行成本相對較低,維護簡單,因為它們沒有複雜的內燃機系統。 儘管電動車的市場份額在不斷增加,傳統汽油車仍在全球範圍內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發展中國家,由於基礎設施和經濟條件的限制,汽油車在短期內仍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然而,隨著環保法規的收緊,汽油車製造商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需要改進燃油效率並減少排放。 未來,汽油車可能會逐步退出市場,但這個過程將是一個漸進的變化。混合動力車型作為過渡產品,可能會在這個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自動駕駛技術是汽車行業的一場革命。該項技術利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感測器融合技術,使車輛能夠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自主駕駛。自動駕駛汽車的推廣有望大幅減少交通事故,因為大部分事故都是由人為錯誤引起的。 然而,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仍面臨許多挑戰,如台灣法規的完善、技術的安全性和道德問題等。此外,自動駕駛車輛與傳統車輛共存的過渡期也需要考慮,這涉及交通基礎設施的更新和社會接受度的提升。 在未來,電動車和自動駕駛技術將成為汽車行業的主要發展方向。許多電動車製造商已經開始將自動駕駛技術整合到他們的車型中,這種趨勢可能會加速傳統汽油車的淘汰。隨著技術的成熟,完全自動駕駛的電動車或許將成為主要交通工具,徹底改變我們的出行方式。 展望未來,電動車和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將引領汽車行業的轉型,創造一個更加環保、高效和安全的交通系統。然而,這一過程需要克服諸多挑戰,包括技術問題、政策支持和社會接受度的提升。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將看到電動車和自動駕駛技術如何塑造未來的交通格局。期望朝野能一致面對能源、電動車、晶片等問題,希望政治人物也能借鑒當年李國鼎先生的遠見,最少看到30、50、100年的未來,才不會辜負人民的期待。
請先登入後才能發佈新聞。
還不是會員嗎?立即 加入台灣產經新聞網會員 ,使用免費新聞發佈服務。 (服務項目) (投稿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