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亞生物發佈2024年度業績:業績大幅回暖步入新階段,AI引領藥物研發新時代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業績亮點:
收入達人民幣1,986.7百萬元
毛利達人民幣687.4百萬元
淨利潤爲人民幣222.0百萬元,同比大幅扭虧爲盈
經調整後Non-IFRS淨利潤爲人民幣314.6百萬元 同比增長近50.6%
上海2025年3月27日 /美通社/ -- 2025年3月27日,維亞生物科技控股集團(1873.HK)公佈,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12個月(報告期),集團實現收入人民幣1,986.7百萬元,實現毛利人民幣687.4百萬元,實現淨利潤人民幣222.0百萬元,相較於去年同期淨虧損人民幣99.8百萬元大幅扭虧爲盈,主要得益於因可轉債的全額償還而帶來相關財務調整項的消除;經調整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Non-IFRS)淨利潤由去年同期人民幣208.8百萬元提升至人民幣314.6百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近50.6%,主要歸因於CRO業務於本年度下半年恢復增長、營運效率提升令經營利潤率提升以及本集團於本年度內收到里程碑付款確認投資收益。
此外,集團控股子公司維亞上海已於2024年9月27日成功改制爲股份有限公司,目前集團持有相當其全部已發行股本的約72.9%。報告期內,集團管理層和集團的戰略投資人以充分互信展開多項合作,充分發揮戰略投資人在全球視野、資本市場和戰略資源方面的優勢,賦能集團在公司治理、業務運營、投融資及戰略規劃方面的持續提升。
CRO收入增速下半年顯著改善,未來有望持續回暖
2024年,公司CRO業務收入由去年同期人民幣844.9百萬元下降至人民幣810.9百萬元,降幅約爲4.0%;對應經調整毛利由去年同期人民幣363.8百萬元下降至人民幣357.1百萬元,降幅約爲1.9%。2024年CRO的收入較往年有所下降,主要歸因於2023年全球生物醫藥投融資承壓對2024上半年創新藥研發投入所造成的短期影響。但隨著2024年以來全球生物醫藥投融資的逐步回升,公司2024下半年CRO收入相較於去年同期及2024上半年均已實現了同比、環比正增長。此外,目前CRO在手訂單金額已實現同比正增長,且每月新簽訂單金額仍維持在較高水平,這將推動公司CRO收入在2025年進一步保持回暖的趨勢。與此同時,公司亦通過一系列提升運營效率的有效舉措,將CRO的盈利水平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上。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計CRO客戶數量增加至1,568家,包括全球前十大製藥公司(根據2024年報總營收計),前十大客戶收入佔比24.4%。CRO業務客戶分佈地區多元化,來自海外地區收入佔比約達87.3%,來自中國內地客戶收入佔比約爲12.7%。
公司累計向客戶交付超過82,716例蛋白結構,其中2024年新增交付約17,681例蛋白結構。研究累計超過2,098個獨立藥物靶標,其中2024年新增交付112個。目前,公司在蛋白結構解析領域仍然保持全世界範圍內行業龍頭的地位。2024年,同步輻射光源使用情况達1,867小時,爲公司與全球13家同步輻射光源中心保持長期合作,可確保全年無間斷的收集數據。
在市場推廣和商業拓展方面,一方面,公司會通過生物、化學的協同發展以獲取一體化服務的訂單;另一方面,公司會不斷加强綫上數字營銷和綫下BD的充分融合,並同步推動全球BD團隊的擴張。報告期內,維亞集團不僅加强了對歐洲市場的佈局,同時成立了美國波士頓分公司。這標誌著公司全球化佈局邁入新的里程碑,同時也將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國際合作網絡。除此之外,公司亦重視AI對藥物研發的重要作用,立足於提升效率及成功率的基礎之上,通過乾濕實驗結合的方式,拉動新項目數量及規模的不斷增長。值得一提的是,截止2024年底,AIDD已累計參與項目數達157個,採購CADD/AIDD的累計客戶數爲51家,AI參與賦能的項目實現收入逾千萬美元,並已在某些細分領域達成整套AI發現解决方案的知名合作。
CDMO新商業化項目上市在即,CMC業務的優化與調整已基本完成
集團致力於打造全球創新藥從研發到生産一站式服務平台,通過實現對浙江朗華製藥有限公司(朗華製藥)的全資收購,以完善生産端的佈局。報告期內,一方面,不斷推進對CDMO的産能建設以爲未來商業化階段的新分子做準備;另一方面,完成了對CMC業務的優化與調整。
朗華製藥2024年全年收入總計人民幣1,175.7百萬元,經調整毛利總計人民幣344.5百萬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朗華製藥累計服務客戶達897家,前十大客戶收入佔比66.8%,前十大客戶留存率100%。目前,朗華製藥CDMO業務除了現有商業化項目能保持自然增長以外,另有兩個重要的新商業化項目已處於工藝性能確認(PPQ)階段,預計分別在2025年、2026年將實現商業化上市,這將成爲未來CDMO業務新的增長驅動力。産能建設方面,目前可使用的總産能爲860立方米,且計劃於2024年至2025年之間新建400立方米的産能以服務於新分子的商業化生産。未來,隨著新産品的落地和儲備産能的釋放,這將爲公司收入的增長提供充足保障。朗華製藥在質量管理上繼續秉承客戶至上、法規符合性優先原則,加强與優質客戶的合作,不斷完善與提升質量體系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報告期內,再次通過WHO和FDA的現場檢查,這充分說明朗華的質量體系進一步與國際體系標準的良好接軌,可以保障爲國際一流的醫藥企業提供優質、安全和可靠的CDMO服務。
此外,2024年集團亦對CMC業務進行了業務結構的調整,更爲聚焦合成與分析業務,不斷加强對海外客戶的BD,通過降本增效及客戶結構優化的方式以推動盈利水平的不斷提升。CMC從成立至今,已完成及正在推進的新藥項目數爲255個,研發人員數量達到105人,實現收入近人民幣43.0百萬元。集團導流的項目推進順利,已有一項管綫進入臨床三期且進展迅速,顯示集團一體化戰略的成功。未來,集團會進一步加强對高質量CMC項目的BD及導流,在充分挖潛內部項目資源及降本增效的基礎之上,以推動CMC業務收入的增長及盈利能力的改善。
多家孵化公司已實現部分退出,持續兌現投資收益以增厚集團利潤
報告期內,公司通過實現了對多家孵化公司(Focus-X、Saverna、Dogma、Riparian、DTX和Nerio)的部分退出,成功兌現了相應的投資收益,累計獲得近人民幣162.5百萬元回款。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共累計投資孵化93家初創公司。投資孵化企業主要來自於美國、加拿大、歐洲以及中國,其中67.7%來自北美地區,25.8%來自中國。
2024年全年,公司已孵化的初創公司當中已有11家完成或者接近完成新一輪融資,融資總額約292.7百萬美元。各孵化公司研發進展順利,累計在研管綫總數近227條,其中186條管綫處於臨床前階段,41條管綫已經處於臨床階段。目前,孵化項目已有15家公司實現全部或部分退出。此外,還存在數個有潛在退出可能性的項目,預計在未來3年內將迎來退出高峰期。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維亞的投資孵化企業當中已佈局了例如:Haya、Mediar、Nerio、Full-Life、Absci、Dogma、Arthrosi、Basking、Cybrexa和FuseBio等一系列優質資産。未來,隨著孵化企業的順利發展、持續融資及退出,前期的投資將逐漸進入收穫期並爲集團持續帶來現金回報及投資收益。
技術亮點及研發突破
維亞經過多年積累和發展的人工智能技術正在賦能整個藥物發現平台,目前的AI能力已經覆蓋FIC藥物發現的全工作流程,並通過端到端的能力整合逐步改變藥物發現的邏輯範式,圍繞新靶點(New Target)、新機理(Novel MOA)及新藥物類型(New Modality)開發出維亞獨具特色AI能力,推動公司的一站式原創新藥物研發服務平台從「AI輔助」向「AI驅動」發展。
- 新靶點研究
已向客戶交付了一系列在PDB蛋白結構數據庫未有報道的靶標蛋白結構。
- 新機理研究
包括變構機理、靶點選擇性、構象選擇性。綜合性藥物發現技術如DEL、ASMS、Intact-MS、SPR、NMR、晶體浸泡、虛擬篩選、膜蛋白技術、噬菌體展示、HTS等;各種實驗驗證技術如蛋白質晶體結構、冷凍電鏡結構、HDX-MS、Bioassay等。公司亦能提供藥物化學、計算化學及藥理學和藥物代謝服務。
- 新藥物類型
已搭建XDC大平台、多肽技術平台、PROTAC/分子膠、抗體/大分子研發技術平台等。
- XDC大平台:已成功將大分子藥物/抗體平台、多肽平台及小分子藥物平台整合成覆蓋多領域的XDC大平台,能覆蓋不同的偶聯分子模式如:ADC、RDC、AOC、APC、DAC等。並且,已實現了XDC技術與AIDD/CADD技術、DEL技術的深度融合。
- 多肽技術平台:在多肽發現端,開發了基於AI的全新多肽生成方法以及將DEL/噬菌體展示篩選數據與AI分析能力結合的多肽篩選策略,通過多角度的多肽研發技術,綜合提高客戶多肽研發的成功率。同時,公司也能够提供各種多肽的合成、生物檢測及PK研究等一站式多肽研發及部分生産服務。
- PROTAC/分子膠研發技術平台:PROTAC/分子膠相關服務約佔CRO總收入的10.75%,已累計研究E3連接酶50多個,交付PROTAC三元複合物150多個。
- 抗體/大分子研發技術平台:結合AIDD/CADD技術,成功完成了多個高難度抗體親和力改造項目和專利突破項目。此外,通過拓展和改進雙特異抗體設計平台、高通量抗體快速表達平台、mRNA免疫、基因槍免疫等技術進一步完善了抗體研發平台。
- AI賦能SBDD一站式原創新藥物研發服務平台
公司AIDD及CADD平台具備自研算法及平台建設的能力、擁有研發多種藥物形態的經驗、並且充分發揮了維亞基於結構的藥物研發優勢,在上海超算集群的算力支持下,能够對早期藥物研發的各個環節進行全面賦能。在此基礎之上,維亞正在從以計算方法爲各個藥物研發階段賦能爲主的階段邁向以AI驅動藥物設計,改變藥物設計範式的新階段。
人員及設施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集團員工總人數爲2,063人,CRO研發人員數量達到1,121人,朗華製藥總人數爲711人。公司已經建設了完善的辦公和實驗場地,産能擴張以滿足公司高速發展的業務需求,包括:
- 上海周浦集團總部,總面積約40,000平方米。
- 上海法拉第路投資孵化中心實際可使用面積約7,576平方米,其中包含實驗室面積5,552平方米。
- 成都園區的建築面積約爲64,564平方米,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有12,210平方米物業部分正式投入使用,其中包含實驗室面積10,800平方米。
- 蘇州園區總建築面積約爲7,545平方米,其中實驗室面積近5,305平方米。
- 嘉興園區建築面積約爲6,362平方米,其中實驗室面積近5,335平方米。
- 上海超算中心已於2021年投入使用,目前能够支持計算化學(CADD)計算、人工智能(AIDD)相關計算以及晶體組和冷凍電鏡組的運算等。
- 浙江台州工廠的建築面積約爲35,168平方米,台州研發中心面積約爲2,500平方米。寧波研發中心面積約爲1,300平方米,寧波辦公樓面積約爲1,500平方米。
維亞生物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毛晨博士:「公司憑藉在基於結構的藥物研發(SBDD)領域的獨特優勢,提升生物和化學業務之間的導流效應,持續加强一站式原創新藥物研發平台和生産服務平台的建設,深化CRO與CDMO業務間的協同性,提升前端項目業務能力建設,促使漏斗效應進一步顯現,加速爲後端業務導流,積極構建面向全球生物醫藥創新者的開放式合作平台和共贏生態圈。」
關於維亞生物
維亞生物(01873. HK)成立於2008年,向全球創新藥研發企業提供從早期基於結構的藥物研發到商業化藥物生産的一站式綜合服務。憑藉在基於結構的藥物研發(SBDD)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我們向全球合作夥伴提供新藥研究階段的CRO服務,搭建了X射綫蛋白晶體技術、冷凍電鏡技術(Cryo-EM)、DNA編碼化合物庫技術(DEL)、親和力質譜篩選技術(ASMS)、表面等離子共振技術(SPR)、氫氘交換質譜技術(HDX-MS)、AIDD/CADD等多個先進技術平台,並有資深藥物化學家與藥物發現生物專家領軍的團隊提供藥物設計、藥物化學(H2L,LO)、化合物合成、化學分析及純化、公斤級放大及多肽合成及相應的生物活性測試服務。通過子公司朗華製藥,我們提供從臨床前開發到商業化生産的一站式CMC/CDMO解决方案。同時,我們專注於發現、投資高潛力生物醫藥初創公司,以獨創的技術服務換取股權(EFS)的商業模式,解决未滿足的臨床需求。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維亞生物已累計爲全球2,465家生物科技及製藥客戶提供藥物研發及生産服務,共計投資孵化93家生物醫藥初創企業。未來,公司將持續增强技術壁壘、提升研發與生産服務能力,爲全球更多的初創新藥公司及中大型藥企提供優質的多元化服務,助益全球病患。
以上新聞投稿內容由 PR Newswire 美通社 全權自負責任,若有涉及任何違反法令、違反本網站會員條款、有侵害第三人權益之虞,將一概由 PR Newswire 美通社 承擔法律及損害賠償之責任,與台灣產經新聞網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