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技術整合」新聞搜尋結果, 共 207 篇 ,以下為 1 - 24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川普關稅政策升溫 台灣面臨雙重挑戰 台經社提出短中長期因應對策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釋出重啟高額「對等關稅」訊號,矛頭不僅對準中國,也可能波及包括台灣在內的多個主要貿易夥伴。面對潛在的全球關稅升溫風險,台灣作為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及全球科技供應鏈關鍵一環,恐將承受出口衝擊與供應鏈重組的雙重壓力。 針對此一局勢,台灣經濟研究社(台經社)彙整國際觀察,分析川普關稅政策對全球、美國與台灣的可能影響,並提出我國應對策略與產業轉型建議。 全球貿易再起風波 關稅平均可能上調至20% 川普再度主張對與美國存在逆差的國家施加「對等關稅」,除中國外,歐盟、加拿大、墨西哥甚至台灣皆可能被納入清單。若落實,全球關稅平均稅率恐上調至20%,對汽車、鋼鐵、AI、半導體等產業影響尤鉅。 專家指出,全球若進一步走向貿易保護主義,不僅將引發貿易報復與摩擦升溫,也將擾動全球供應鏈配置與生產成本結構,增加通膨壓力。 台灣:出口競爭力下滑、供應鏈轉移壓力升高 台經社指出,台灣與美中經貿高度連動,若被納入關稅課徵對象,不僅科技業成本壓力增大,更可能加速全球客戶轉向替代來源,危及台灣出口表現。 在美中科技對峙背景下,台灣亦需強化半導體、自動化、電動車、AI 應用等關鍵領域的自主研發與供應鏈掌握力,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並保持國際技術領先優勢。 台經社提出三階段對策 強化經濟韌性與技術自主 台經社建議,台灣應從短、中、長期三面向,強化產業韌性、穩定供應鏈與培養技術實力,以因應國際不確定局勢。 短期:產業補助、供應鏈彈性與人才引進 設立節能與自動化升級補助,提升企業競爭力 引進外籍專才與青年技術人才,緩解高齡化衝擊 協助企業進行供應鏈轉移與分散布局 中期:能源轉型、AI與高科技聚落建設 推動分散式再生能源與儲能系統,強化供電穩定性 建立國家級創新基地,促進半導體、AI、大數據技術整合 鼓勵產學合作與國際技術轉移 長期:優化創新投資環境、深化國際合作 推動法規鬆綁與產業協同政策,創造友善投資條件 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如CPTPP),分散出口風險 建構智慧綠能基礎設施,打造具永續性的產業環境 專家建議:提早規劃、以變應變 台經社總結指出,台灣在美中貿易與科技角力的夾縫中,須加快推動關鍵技術自主與能源安全,並建構更具彈性與創新力的產業結構。唯有從政策面與產業面雙軌並進,方能有效對抗國際變局帶來的中長期挑戰。 全文請詳台灣經濟研究社網頁: https://www.bioeconomy.tw/news-44/ 資料來源:整理自 New York Post、Barron’s、Investopedia、PWC、《天下雜誌》與台經社彙整資料(截至 2025 年 4 月)。

文章來源 : 台經社Bioeconomy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252 加入收藏 :
升級版TigerGPT登陸香港:正式接入DeepSeek,開啟智能分析新時代

香港2025年3月31日 /美通社/ -- 全球領先科技券商老虎國際(NASDAQ:TIGR)宣佈,旗下Tiger Trade平台的一站式智能分析助手TigerGPT現已全面升級,正式接入DeepSeek-R1大型語言模型。升級版TigerGPT已完成證監會的審視,並於2025年3月26日正式向香港用戶開放無限次免費使用。 此次升級加入了基於DeepSeek線上問答功能,反映了老虎國際在AI+投資領域的創新實踐,致力為香港投資者帶來更智能、更高效的分析體驗,以在瞬息萬變的全球市場中把握投資機遇。 以DeepSeek提升用家的智能分析體驗 自推出以來,TigerGPT憑藉強大的AI技術和老虎國際龐大的金融數據資源,為投資者提供高效、精準的市場剖析支援。如今,在DeepSeek-R1模型的加持下,TigerGPT的邏輯推理能力實現突破性升級,結合進一步擴展與優化的數據庫,讓香港投資者能夠從港股、美股乃至全球市場,全面掌握投資脈動,精準捕捉潛力機會,顯著提升決策效率。 升級版TigerGPT強化兩大核心能力,全面提升香港投資者的智能分析體驗: 深度邏輯推演:憑藉DeepSeek-R1強大的思維鏈推理能力,TigerGPT可針對熱門個股進行多步驟邏輯推理,包括從異動解讀、基本面分析,全面拆解複雜的投資問題。例如,當用戶查詢個股異動時,TigerGPT能迅速整合「行情資料-個股資訊-技術走勢-市場輿情」等多維度資訊,提供清晰的推理邏輯與透明的分析依據;同時還能根據搜索結果主動優化關鍵字並請求更多相關數據,確保分析結果的全面性,協助投資者更精準地判斷市場狀況。 金融數據整合:TigerGPT深度融合老虎國際龐大的金融數據庫,從海量財經資訊、產品數據和分析報告中精準提取關鍵內容,協助投資者在一個平台上全面掌握市場動態。無論是市場快訊,還是最新研究報告,投資者均可透過TigerGPT高效查閱,大幅提升分析效率,確保每一筆投資皆建立於堅實可靠的數據基礎之上。 老虎國際創始人兼CEO巫天華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投資者對市場資訊的敏銳度及專業性要求一向極高。我們將DeepSeek的領先技術整合至TigerGPT,全面強化其邏輯分析與推理能力,以便投資者能夠更精準解析市場變化,並發掘潛在機會。結合老虎國際獨有的金融數據支援,無論是新手投資者還是專業機構用戶,都能透過TigerGPT獲得具深度而實用的分析洞察,在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作出更明智的決策,實現長期穩健的投資價值。」 科技賦能投資 積累用戶信賴 升級版TigerGPT現將免費開放予香港用戶無限次使用。老虎國際作為一家積極應用大型語言模型的美港股互聯網券商平台,始終高度重視AI與金融領域的創新融合,不斷探索AI在投資服務中的應用,持續優化用戶在平台的數字化體驗。 自2023年上線以來,TigerGPT已融合全球頂尖AI技術與最新金融數據,並在一年多時間內累積全球11.2萬名用戶,累計完成超過117萬次互動,每週平均互動數突破1.8萬次*,成為眾多用戶信賴的智能分析工具。 未來,老虎國際將持續精進AI分析能力,計劃推出AI Agent專家級分析助手,探索更多AI技術在投資場景的應用,為投資者打造更智能化、個性化的專業財富管理服務體驗。 註:TigerGPT為Tiger Trade用戶提供人機互動式金融資訊,並不構成對任何金融產品的招攬、推薦、建議或邀約。投資涉及風險,請在投資前仔細考慮閣下的投資目標及風險承受能力,並諮詢獨立第三方的專業意見。 *來自內部統計資料 關於老虎證券(香港) 老虎證券(香港)環球有限公司(中央編號:BMU940)持有香港證監會第 一、二、四、五、九類牌照。2022年11月30日起,香港客戶可透過 Tiger Trade 應用程式交易港股、窩輪、牛熊證、美股及美股碎股、ETF等全球主要市場的金融産品,一站式解决投資需求。未來,我們將不斷擴充交易市場和種類,更好地服務香港投資者。  關於老虎國際 老虎國際(納斯達克股票代碼:TIGR)成立於 2014 年,為一家專注發展全球投資科技的新一代頂尖科技券商。 成立以來,我們致力提供卓越的用戶體驗,用心為客戶帶來高效智能的金融服務。透過提供優質證券經紀服務、股權激勵計劃 (ESOP) 管理、投資銀行服務、財富管理、投資者社交平台,以及投資者教育等多元化産品,致力於成為全球一流的科技券商。 我們同時致力突破金融科技研發水平。結合金融領域的優良傳統及科技專才的創新思維,老虎國際的自研技術架構支援多貨幣、跨市場、跨産品交易,提供可靠、安全、可擴展而低延時的金融服務,讓更多人能享受投資的樂趣。 目前,老虎國際旗艦交易平台 Tiger Trade 全球坐擁超過1,000萬用戶及超過200萬開戶客戶,並持有78個不同市場的牌照或許可。集團全球擁有超過1,000名員工,遍佈中國香港、新加坡、紐西蘭、美國、澳洲、中國內地等國家及地區。2019年,老虎國際以UP Fintech Holding Limited為名,於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為 TIGR。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80 加入收藏 :
筑波集團引領電池檢測技術革新 高階主管交流會圓滿落幕

(台灣新竹,2025年03月27日)—在電動車、AI資料中心與儲能電網等應用需求持續增長的背景下,電池品質的檢測與提升成為產業的核心課題。電池產業的主要挑戰之一是降低效能性或致災性的故障風險。效能性故障 (容量減少或充電變慢) 會影響使用者體驗,災難性故障 (熱失控或火災等) 會危及財產或生命安全。筑波集團於今日舉辦的高階主管交流會圓滿落幕,吸引產業專家與企業高層共襄盛舉,共同探討前瞻技術與市場趨勢,並展示其突破性的電池檢測技術。   電芯極片塗層對電池的性能和安全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製造過程中提早檢出塗層中的缺陷,以降低下游故障的風險。市場對更安全、高效的生產線上檢測方案需求日益殷切。筑波集團專注於太赫茲 (Terahertz) 電磁波技術的研究,成功推出全球唯一的非破壞、非接觸、無游離輻射的太赫茲電芯極片檢測機台 (BTS 3500),並已獲得國際電芯大廠的青睞與採用。該系統具備高速線上同時掃描測量單/ 雙面極片塗層各位置的厚度、密度、導電度及基重等參數的能力,由此分析極片的潛藏缺陷,也可回授協助優化製程,並提升電芯極片品質良率。   本次交流會由筑波公司許深福董事長引言,剖析市場趨勢與挑戰。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呂學隆資深產業分析師/ 經理分享2025年鋰離子電池製程技術的發展方向。隨後,筑波公司研發副總陳治誠博士介紹太赫茲非破壞性檢測技術應用於電芯極片檢測系統 BTS 3500 的突破與優勢。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邱昱誠 副教授/ 執行長帶來彈性自修復高分子於鋰電池應用。最後,筑波公司楊聯甫經理展示協作機器人 Universal Robots (UR) 與自主移動機器人Mobile Industrial Robots (MiR) 應用於電池製程的自動化解決方案。   活動兩大展示亮點:BTS 3500 電芯極片檢測系統與 UR/ MiR 協作解決方案,讓來賓親臨體驗這些前沿技術的強大功能。BTS 3500 獨特的非接觸、非破壞檢測方式,避免游離輻射風險,並提供高速、高精度的測量能力;UR/ MiR 協作自動化解決方案則展示智能工廠的未來可能。   本次活動展示最先進的檢測技術與自動化應用成果,更為產業夥伴提供一個深入交流與合作的平台。筑波集團將持續推動檢測技術的創新與智能製程的升級,攜手產業夥伴共創高效穩定的能源解決方案新未來。   聯絡筑波系統 筑波系統股份有限公司ACE Systemtek Co., Ltd 地址:新竹縣竹北市台元街28號2樓之2 電話:03-5500909 電子郵件: service@acessystek.com 網站:https://www.acesystek.com/web/index/index.jsp     關於筑波系統(ACE Systemtek Co., Ltd) 筑波系統股份有限公司(ACE Systemtek Co., Ltd.)的前身為筑波租賃股份有限公司,名稱變更旨在強調我們在系統整合解決方案領域的專業,業務範疇、聯絡方式及地址維持不變。筑波系統(ACE Systemtek)涵蓋無線通訊、行動通訊、半導體、高速數位傳輸、光通訊等技術整合,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包括硬體設備儀器、客製化治具、相關配件/線材/接頭、隔離箱/隔離室建構、智能自動化工具(機械手臂、自走車)及客製化自動化產測軟體等。我們將更專注於提供完整的系統整合與高品質服務,提供靈活的設備租賃與購買方案,包括短期和長期租賃及分期付款選擇,旨在幫助客戶提升設備利用率、降低資本支出與風險。我們根據客戶需求,提供Anritsu、Advantest、Keysight、R&S及Tektronix等知名品牌的設備和整合服務,確保客戶獲得最佳測試解決方案。為了更好地提供在地化服務,已在中國蘇州、深圳及越南河內設立據點,實現快速的台灣租賃及中國、越南交貨服務,確保客戶能及時獲取所需設備。隨著科技的進步,筑波系統將持續致力於成為您最值得信賴的系統整合合作夥伴。

文章來源 : 筑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251 加入收藏 :
洛克威爾自動化運用 AI 創新重塑生產模式 引領工業自主化未來

2025 洛克威爾自動化大學開課,探索高效、安全、永續生產新解方   【台北訊,2025 年 3 月 27 日】全球工業自動化與數位轉型領導品牌洛克威爾自動化今(27)日舉辦「2025 洛克威爾自動化大學」研討會,由洛克威爾自動化亞太區總裁 Scott Wooldridge 帶領,以「AI 創新顛覆傳統製造」為題深入剖析全球產業趨勢,並匯集各領域的專家與合作夥伴,憑藉豐富的實戰經驗,共同探討 AI 時代下的製程優化及數位創新技術,攜手台灣產業率先布局工業自主化未來。   洛克威爾自動化亞太區總裁 Scott Wooldridge 表示:「AI 創新顛覆了傳統製造業的成長模式,當 AI 技術整合至現有工作流程中,深度應用於控制層並建立自主學習的環境,工業自動化將邁向自主化的未來。同時,機器人與軟體定義自動化將為製造產業提升創造力、生產力和價值,開啟全新的想像。」   洛克威爾自動化台灣區總經理譚世宏表示:「台灣產業普遍面臨人才不足、淨零轉型與全球供應鏈重組等問題,傳統製造業升級設備的需求殷切,以加速推進轉型進程,期望藉由洛克威爾自動化大學與在地企業深入交流,實現數位賦能和提升競爭力。」   2025 洛克威爾自動化大學齊聚智慧製造專家,三大主題全面展示多元解決方案如何助攻數位轉型: l   精準製程管理提升生產效能:數位基礎是邁向智慧化與自主化的首要目標,而洛克威爾自動化於變頻器、感測器、控制元件等組件層面即內建聯網功能,借助高相容性、模組化等特性,協助企業從關鍵硬體中部署數位功能,加速轉型基礎建置。近期,洛克威爾自動化與 NVIDIA 展開戰略合作,以數位分身技術打造物理仿真模擬工廠,實現工廠級別的虛擬控制測試,並幫助企業於部署前進行驗證,降低產線擴張或調整時的風險。 l   數據驅動強化營運與資安:在數位基礎建立後,前線人員採用 FactoryTalk Optix 人機介面,一站式收集、整合、可視化數據,並串接第三方應用程式實現深度分析,轉化洞察為行動;Plex 製造執行系統 SaaS(軟體即服務)則提供雲端原生的機台管理與製程追蹤,產線可更緊密地連結設備與供應鏈。當 OT 與 IT 連結程度提升,不能忽視建立安全的數位防線,洛克威爾自動化強調以 OT 資安解決方案強化架構,同時建立 OT/IT 端人員的資安意識,強化企業風險管理能力。 l   AI 創新推動高質量智造:AI 與邊緣運算協助產線進行維護,提供潛在故障風險及維修週期洞察,大幅降低潛在停機時間。同時,將 AI 導入至實際製程中,FactoryTalk Analytics VisionAI 以視覺 AI 進行品質管理,提升機器視覺於品質判別的準確率及效率。   前瞻技術和顧問輔導加值轉型量能,引領台灣產業持續升級 洛克威爾自動化長期推動產業升級,透過全球 OEM 技術顧問(GOTC)和 PartnerNetwork 服務,見證許多台灣企業邁向新工業模式,包含: l   智慧系統整合領導商廣運機械將 Emulate3D 數位分身技術應用於物流系統,在虛擬環境中的物流模擬、機械設計及產能驗證,優化建置成本及作業效率,高度的物理仿真並降低虛實差異,減少實際部署的落差。 l   包裝機領導品牌虹興機械導入 iTRAK 智慧追蹤系統、Optix 數據平台等軟硬體,建置智慧彈性間距橫式包裝機,扭轉傳統機型維護成本高昂、缺乏標準化數據、無法及時監測生產等痛點。     關於洛克威爾自動化 洛克威爾自動化公司(NYSE:ROK)為工業自動化與數位轉型的全球領導品牌。結合想像力和科技的潛力,開創人類無限可能,打造高生產力與加倍永續化的世界。洛克威爾自動化總部位於美國威斯康辛州密爾瓦基市,旗下約有 27,000 名員工,致力服務遍布超過 100 國的客戶(統計截至 2024 財年)。如欲暸解更多我們如何在各工業企業中實現企業聯網(The Connected Enterprise)的相關資訊,請造訪 www.rockwellautomation.com/zh-tw.html。

文章來源 : APEX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395 加入收藏 :
控創推出兩款孿生的混合運算架構單板電腦3.5"-SBC-RPL與3.5"-SBC-RPH

協助系統開發商打造各式性能與效能兼優的人工智慧邊緣運算系統 台北2025年3月27日 /美通社/ -- 全球智慧物聯網解決方案領導品牌控創(Kontron)隆重推出兩款型號分別為「3.5"-SBC-RPL」與「3.5"-SBC-RPH」的孿生混合運算架構3.5吋單板電腦,可協助系統開發商據以打造適合智慧製造、智慧醫療、智慧零售與智慧城市等相關應用所需之各種具有強大影像運算、即時處理以及/或人工智慧加速能力的緊湊型邊緣運算系統。 3.5"-SBC-RPL(上)、3.5"-SBC-RPH(下) 性能與效能兼優 3.5"-SBC-RPL與3.5"-SBC-RPH搭載混合式運算架構的第13代Intel® Core™ U系列與Intel® U系列(代號:Raptor Lake U)處理器,巧妙整合了高性能核心與高效能核心兩種不同的運算引擎,可以將工作分派到適合的核心,從而智慧管理與優化工作負載,讓高性能核心處理需要耗費大量運算資源的前景工作,而低功耗的背景工作則交由高效能核心處理。這種新型態的複合式運算設計可以提供更好的性能功耗比,進而讓系統開發商採用更小更薄的散熱方案,從而打造體積更小的系統。 兩種影音傳輸介面配置,賦與螢幕選擇彈性與多重螢幕應用的可能性 這兩款單板電腦的差異在於連接埠面上的影音傳輸介面的配置:3.5"-SBC-RPL有2個DisplayPort連接埠,方便多重螢幕的設定;而3.5"-SBC-RPH則分別配置1個DisplayPort連接埠與1個HDMI連接埠,提供不同類型螢幕連結的彈性,無需額外的轉接頭或轉接線。此外,由於處理器上整合了Intel® Iris® Xe Graphics顯示晶片,經由DisplayPort與HDMI連接埠能夠以每秒60幀的速度分別輸出8K與4K高解析度的畫面,呈現令人過目難忘的影像細膩感。 進階的智慧與即時效能 再者,Intel® Iris® Xe Graphics內建式顯示晶片最多搭載96個執行單元,可以進行高度平行影像資料處理,提供人工智慧工作負載所需的顯示晶片加速功能;處理器還整合了諸如Intel®深度學習加速技術、Intel®高斯和類神經加速器3.0等人工智慧加速功能,可以賦予3.5"-SBC-RPL與3.5"-SBC-RPH更具成本與能源效益的人工智慧運算能力。部份機種連接埠面上的2個2.5 GbE乙太網路連接埠支援時效性網路(Time-Sensitive Networking或縮寫為TSN)功能,可達到系統內以及乙太網路環境下各系統間時間誤差低於1微秒的即時性能。此外,板子還採用了其他新世代的介面,包括2個速度高達5200 MHz的DDR5 SO-DIMM記憶體插槽、4個傳輸速度規格為SuperSpeed+高達10 Gbps的USB 3.2 Gen 2連接埠,皆可達到系統內以及系統與週邊裝置間的低延遲傳輸效果。 更高的系統性能與功能擴展性 除了3個介面分別為Key B、Key E與Key M的M.2擴充槽,可提供SSD、WLAN、藍牙、WWAN等其他可能的應用擴充外,3.5"-SBC-RPL與3.5"-SBC-RPH還配備1個板對板連接器,可讓系統開發商視其規格與應用所需在上面疊加一張子卡,擴充額外的連接埠或其他功能。控創提供多款名為「3.5"-eIO」系列的適用現成子卡,可協助開發商縮短從設計到上市的時間,同時減少他們開發的成本。此外,板子支援可配置的熱設計功耗設定功能,最低可下調至12瓦,最高可上調至28瓦,可以讓系統開發商根據他們所採用的散熱技術和目標應用領域,更有彈性地設計他們的系統產品。 更強固、更安全,可適應多種應用條件並抵禦網路功擊 3.5"-SBC-RPL與3.5"-SBC-RPH根據不同的處理器配置與工作溫度範圍提供商業級與工業級兩種版本,此外,除了單相12 V直流電輸入外,還有支援寬工作電壓範圍的版本,最低DC 9 V起,最高可達36 V,可適應電源不穩定、隨機電壓突波或支援不同應用所需的電壓要求。系統開發商還可以採用較可靠的SSD儲存裝置來提升系統耐撞、耐震的能力。板子上還整合了一顆獨立的TPM 2.0安全晶片,相較於韌體型的TPM,可提供一種更加安全的硬體層級的機制來管理用戶身份驗證、網路存取與資料保護。 更多關於3.5"-SBC-RPL與3.5"-SBC-RPH的詳情請參考:https://www.kontron.com/en/products/3.5--sbc-rpl/p182552與https://www.kontron.com/en/products/3.5--sbc-rph/p187032 關於控創 控創引領物聯網與工業4.0技術市場,推出涵蓋硬體、軟體與服務的各種安全先進解決方案,藉以加快客戶產品上市時間、降低整體擁有成本、同時提供長期供貨承諾,鞏固其在智慧技術整合方面作為一個可信賴夥伴的角色。更多資訊,請參考控創官網www.kontron.com、電洽+886-(0)2-2799-2789或email至SalesAsia@kontron.com。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04 加入收藏 :
Gene Solutions 引領癌症早篩新篇章,推出亞洲首個經臨床驗證多癌血液檢測

新加坡2025年3月26日 /美通社/ -- 亞洲領先的生物技術公司 Gene Solutions 宣佈在癌症早篩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該公司創新的 SPOT-MAS 檢測技術成為亞洲首個完成大規模前瞻性隊列驗證的多癌篩查血液檢測,研究結果已發表於《BMC Medicine》期刊。這一里程碑標誌著無創早期檢測技術在推動大規模人群應用方面的重大突破。 Gene Solutions 引領癌症早篩新篇章,推出亞洲首個經臨床驗證多癌血液檢測 應對關鍵醫療需求 乳腺癌、結直腸癌等常見癌症若能早期發現,其生存率可超過90%(1)。然而,在亞洲中低收入國家中超過 70% 的癌症患者被確診時已處於晚期(2)。傳統的影像學篩查存在諸多局限性,包括侵入性強、可及性低以及單器官系統檢測方法導致的高累積假陽性率(3)。 SPOT-MAS 通過提供可靠、無創的多癌血液檢測技術,致力於解決癌症早期發現難題。該技術整合了下一代測序(NGS)技術和人工智能算法,能夠檢測癌細胞釋放到血液中的循環腫瘤DNA(ctDNA)。 在2018至2021年間,SPOT-MAS 完成了實驗室技術建立和分析驗證。從2022至2024年,SPOT-MAS 檢測技術完成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 K-DETEK 臨床試驗。這是亞洲首個也是規模最大的前瞻性隊列癌症篩查研究,共有9,057名無症狀人群參與並接受了12個月的隨訪。經排除特定干擾因素後,最終分析了9,024名參與者的數據,其中 42.27% 因吸煙、飲酒和肝炎病毒感染等因素被歸類為高風險人群。 全球第三個、亞洲首個大規模前瞻性隊列臨床驗證的多癌種早期檢測(MCED) 美國已有兩項 MCED 檢測產品完成前瞻性驗證,但 K-DETEK 臨床試驗旨在專門為亞洲人群提供了臨床數據支撐。儘管全球對MCED測試寄予厚望,但最大挑戰之一是從算法模型建立階段對照試驗向真實世界隊列研究階段臨床實踐過渡時保持一致的高性能。 SPOT-MAS 檢測成功應對了這一挑戰,各項驗證研究階段中展現一致的性能表現,包括發表於《eLife》上的入組 2,288 人的病例對照研究、發表於《BMC Medicine》的入組 9,024 人的 K-DETEK 臨床試驗研究,以及發表於 ESMO 腫瘤學年鑒的覆蓋東南亞六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10,577 例測試的真實世界經驗報告(4,5,6)。此外,該技術還突顯了檢測結腸癌前病變的能力,為早期干預和主動預防結直腸癌創造了機會。 試驗數據亮點(5,7): 高靈敏度和特異性: SPOT-MAS 檢測對癌症病變的總體靈敏度達 70.8%,如結合消化道癌前病變評估後靈敏度達 78.1%,同時對各類癌症的特異性高達 99.7%。 卓越的預測價值: 臨床試驗顯示對癌症病例的陽性預測值為 39.53%,如結合癌症和癌前病變後的陽性預測值達 58.1%。基於算法和機器學習模型的組織溯源,對癌症病變的準確率為 52.9% ,結合癌前病變後的準確率可達 84.0%。陰性預測值高達99.92%,確保準確篩查的同時最大限度減少不必要的後續檢查。 「SPOT-MAS 是亞洲首個提供癌症篩查真實世界臨床證據的 MCED 檢測,為區域特定人群提供了必要的驗證數據支撐,並有效證明該檢測的臨床實用性。我們相信,這一重要里程碑將極大促進與區域醫療專家的合作討論,推動該檢測技術納入常規醫療篩查項目。」Gene Solutions 腫瘤醫學總監 MD. PhD. Nguyen Duy Sinh 表示。 創新的多組學與人工智能整合 與大多數聚焦於循環腫瘤DNA(ctDNA)單一生物標誌物的 MCED 測試不同,SPOT-MAS 採用創新的多組學分析方法,整合 ctDNA 的遺傳、片段組學和表觀遺傳學等多重特徵分析。這一綜合策略極大提升了泛癌覆蓋類型及真實世界臨床應用中的準確率。 檢測技術背後的生物信息學家利用人工智能(AI)分析這些海量的多重特徵數據。通過開發多維度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神經網絡模型,他們持續使用來自健康個體和癌症患者的標記數據進行深度訓練。這種多模態 AI 技術能進一步提高檢測靈敏度,準確識別腫瘤組織溯源,並為多組學分析方法優化綜合成本效益。 戰略發展與合作創新 檢測在識別缺乏標準篩查方案的致命性癌症方面表現卓越,包括胃癌、肝膽道系統癌症、卵巢癌、胰腺癌、食管癌、子宮內膜癌以及頭頸部癌症。同時,它也有效補足現有乳腺癌、結直腸癌和肺癌篩查策略的不足。憑借此次成功臨床驗證,Gene Solutions 已積極推進 SPOT-MAS 檢測技術納入常規臨床實踐。公司正與多家頂級醫院、監管機構和研究機構開展深度合作,擴大該技術在公立和私立醫療部門的可及性和推廣應用。 正如最近接受 GenomeWeb (8) 採訪時,Gene Solutions 研發負責人 Tran Le Son 博士描繪了該項技術的未來發展規劃: 持續進行和規劃中的深度研究:Gene Solutions 正在開展並規劃多項延續性研究,包括一項類似 K-DETEK 但聚焦於有癌症疑似症狀個體的多中心驗證研究。「在這項研究中,我們旨在驗證該檢測技術在高風險診斷人群中的有效性。我們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研究並提交論文初稿,」Tran 博士介紹道。  SPOT-MAS 肺癌和 SPOT-MAS 結直腸癌檢測:另一項計劃在新加坡進行的多中心驗證研究將評估 SPOT-MAS 肺癌檢測分別在篩查和診斷人群中檢測肺癌的有效性。與 SPOT-MAS 泛癌早期檢測技術類似,這些單一癌症檢測整合分析循環腫瘤DNA(ctDNA)的遺傳、片段組學和表觀遺傳學等多重特徵,但特別聚焦於優化識別肺癌或結直腸癌的特異性信號。單一癌症檢測方法有望在特定情況下提供顯著的篩查性能優勢。例如,當強烈懷疑特定癌症時,專為該癌症量身定制的檢測可以更具成本效益並提供卓越的性能表現,比普通篩查手段實現更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  生物制藥領域合作:「展望未來,我們渴望與生物製藥公司開展更多合作。」Tran博士表示。Gene Solutions 計劃利用其獨有人工智能分析平台,基於亞洲為中心的基因組數據優勢為個性化癌症治療和腫瘤疫苗揭示更高效的生物標誌物和治療靶點。 About Gene Solutions Gene Solutions 是亞洲領先的生物技術公司,專注於利用先進的人工智能和 ctDNA 技術開發創新的癌症檢測解決方案。該公司與東南亞超過 4500 家醫院和診所合作,擁有約 250 名生物學專家和技術人員,員工總數超過700 名。Gene Solutions 發表了超過 50 篇同行評審的出版物,並在該地區開展了超過 50 項多中心研究。該公司因其專有研究以及在新加坡和越南獲得 CAP 認證的實驗室而受到認可,將多組學與人工智能驅動的方法相結合,致力於轉變癌症護理模式。 References:(1) Statistics adapted from 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s (ACS) publication, Cancer Facts & Figures 2022 and Cancer Facts & Figures 2021; the ACS website; and 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Cancer Research website.(2) Sankaranarayanan, R., Ramadas, K., Qiao, Y., 2014. Managing the changing burden of cancer in Asia. BMC Med 12, 3.(3) Imai, M., Nakamura, Y., & Yoshino, T. (2025). Transforming cancer screening: the potential of multi-cancer early detection (MCED)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4) Le Son Tran et al (2023) Multimodal analysis of methylomics and fragmentomics in plasma cell-free DNA for multi-cancer early detection and localization eLife 12:RP89083.(5) Nguyen, L. H. D., et al. (2025). Prospective validation study: a non-invasive circulating tumor DNA-based assay for simultaneous early detection of multiple cancers in asymptomatic adults. BMC Medicine, 23(1).(6) Annals of Oncology (2024) 35 (suppl_4): S1679-S1697.(7) Carbonell, Chantelle, et al. Cancer Control 31 (2024).(8) Genomeweb.com Gene Solutions Looks to Expand MCED Test Market After Strong Validation Data (19 Feb 2025).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96 加入收藏 :
2025 年 4 月 7 日 (星期一) 農曆三月初十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