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華園校園傳習交流來到今年最後一場的壓軸場次,選在11月13日於明志科大閃亮登場,世界歌仔戲第一名丑陳勝在老師與明華園當家小旦鄭雅升老師領銜,除傳習教學與示範技藝外,更帶領新生代強將共同演出,以「王老虎搶親」喜劇故事,吸引超過百名教職員生到場觀賞,與會者融入傳習活動,現場氣氛互動活絡,笑聲不斷,全無冷場,展現歌仔戲的無窮魅力。 明華園是臺灣最具知名度的歌仔戲劇團,陳勝在團長和鄭雅升老師於2003年創立「日字團」。第三代陳昭薇、知名丑角陳駿杰等人為班底,結合年輕新秀與新生代演員,積極進行薪傳教育及劇本創作,陳勝在老師表演藝術爐火純青,集編、導、演等能力於一身,獲獎無數,尤其擅長丑角表演。在過去,各種戲劇都以重視男女主角為主,陳勝在老師將丑角地位提高與旦角、生角並駕齊驅,讓丑角成為歌仔戲主角。屏東縣政府更公告陳勝在老師為歌仔戲保存者。 明志科大周金萬主秘親臨現場歡迎日字團,表達對歌仔戲文化的支持與熱愛。沈明得老師代表通識教育中心感謝明華園來到明志,吸引眾多教職員生前來參加,正念靜觀中心林立仁主任特地從校外公差趕回參與;雲林科技大學的鄭傑文老師也到場相挺。超過120餘位師生同仁共享盛會,沉浸在明華園技藝傳習氛圍中。 本年度明華園五場校園傳習活動,北部場只安排在明志科大演出,陳勝在老師所到之處皆引發校園師生關注與熱情參與,並透過校園傳習交流,讓更多年輕世代認識並喜愛臺灣最在地的歌仔戲,持續光大丑角技藝與歌仔戲精神。洽辦人明志科大通識中心葉衽榤老師表示,未來會持續深化傳統文化的教學推廣,展現明志科大師生兼具活力與動力的文化永續力。
記者 龔怡芳 / 採訪報導 由文化部指導、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主辦的「113年度螢火蟲電影院」,巡迴播放場次特地駛進花蓮最南端的鄉鎮-富里鄉。在周末夜晚,將文化藝術直接宅配到社區,特地選在竹田義民亭熱鬧展開,社區民眾齊聚一堂,共同回味舊時在廟口前看電影的樂趣。 活動開始前,富里鄉公所農觀課長葉佳棋、竹田村長陳勝駿、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研究發展組蘭美幸組長等特地前來參與電影院活動,與居民共同度歡樂周末夜晚。 螢火蟲電影院行之有年,旨為培養國片觀影人口及提升各地文化資源近用權,將優質國片推廣至花東縣鄉鎮偏鄉地區,提供當地民眾欣賞,體驗電影美學,並落實普及公民文化權及泥土化政策。近年來也逐漸看見成效。 活動當日,義民亭的廣場熙熙攘攘,家庭成員們聚在一起,歡笑著交換著對於電影的期待和感受。活動主題「電影回憶」特別吸引眾多長者的關注,他們帶著滿懷期待來到現場,準備一起感受電影帶來的美好回憶。 《本日公休》這部電影通過一個男士理髮店的故事,勾勒許多人生的哲理和情感。劇情中的細膩描寫和深刻思考讓觀眾們感慨萬千,特別是長者們更是深受其感動,劇情中的每一個場景都勾起他們心中的共鳴。 主持人陳蔡慶透過引導方式,帶領在座學員回到50-60年代,家庭電影院的場景,以及當時人與人之間緊密連結的情誼。電影畫面情節引起熱烈的話題,社區長者潘阿姨回應,以前剪頭髮就是固定理髮師,依次三代同剪的狀況是常見。 活動現場還設置有獎徵答和闖關活動等互動環節,讓參與者能夠更加融入活動中,增添不少樂趣。同時,政府部門也在現場宣導相關政策,提高大家對公共事務的關注度。 竹田社區是一個充滿著客家文化底蘊的地方,義民亭更是這個社區的文化象徵。感謝竹田村長陳勝駿活動前的宣傳協助,帶領社區民眾一同參與,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竹田社區的魅力,促進社區文化的發展和交流。
明志科技大學首次於校園舉辦境外生就業博覽會(2023 MCUT Job Fair for Overseas Students),提供應屆外籍學生找尋未來就業機會的管道。為明志科大推動SDGs8「合宜工作 經濟成長」之永續發展目標,提供當前產業對於境外人才需求。 明志科大研發處陳勝吉研發長表示,本次境外生企業徵才活動共邀請20家企業在校設攤,企業商家包括微星科技公司、欣興電子公司、全家便利商店及永豐餘公司等多家企業,提供就業職缺包括科技人員、技術工程師、客服人員及餐飲服務等各類型就業機會,職缺數總計超過600個就業機會,活動現場吸引許多位來自各個國家的外籍同學熱情參與求職活動。 明志科技大學國際處表示,目前校內外籍學生主要來自印尼、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泰國、巴基斯坦及衣索比亞等國家,透過此次活動協助企業延攬在台畢業之優秀外國專業人才,讓優秀國際人才能夠進得來、留得住,並與國內企業及人才相互激盪,讓外籍同學畢業後有機會留台發揮所長,以提升國內產業國際競爭力,為企業培養優秀境外人才。 活動現場馬來西亞籍及印尼籍學生說到,有這樣的機會可以與台灣企業主管面對面交流與對話,瞭解各產業人才需求及發展趨勢,讓自己能夠提早做準備,期望未來畢業能有留台就業的機會,作為自己努力的目標。而參與徵才企業也回饋若能爭取外籍同學畢業後順利留台服務,可以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與促進企業人才交流發展,創造彼此雙贏的局面。
教育部委託台灣評鑑協會進行111學年度技專校院實習課程績效評量,評量結果於今年6月出爐,明志科大再度獲評為直接通過,此次共20間大專校院接受實習評鑑,僅5校直接通過,明志科大實習評鑑成績優於多所國立科技大學,彰顯明志科大辦理實習課程之成效獲得委員一致肯定。 教育部自110學年度開始,辦理為期四年的全國技專校院「實習課程績效評量作業」,以瞭解各校推動辦理實習課程情形,確保學校實習機制健全發展,評量結果共分為「通過」、「有條件通過」及「未通過」三種等級。111學年度評鑑委員於實習評鑑報告中對明志科大辦理學生校外實習課程相關措施給予肯定,認同學校實施校外實習制度將近60年歷史,訂定辦理實習課程相關辦法及作業要點完備,執行校外實習課程運作順暢,且學校自109學年度起推動企業公費生制度,協助實習學生於實習結束與企業對接,讓學生畢業即就業,無縫接軌,並推動學生於實習期間進行實習產學問題導向式專題研究計畫(PBL),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更貼近產業的專業實務技術,更合乎技職教育的務實致用精神,值得推廣到全國科技校院。 明志科大研發長陳勝吉表示,學校實施大學部全體學生於大三赴企業工讀實習一整年之三明治教育制度,並自2006年起更進一步推動海外工讀實務實習,至今已有608位學生參與安排,實習地點包括美國、中國、馬來西亞、越南、瑞士及芬蘭等地區;2022年揮別全球疫情後,學校恢復安排並有14位學生赴美國德州地區Inteplast公司實習,期間學校又派輔導老師赴美國實地訪視,掌握學生海外實習狀況。此外,教育部推動實習專案辦公室在明志科大設立迄今長達14年,將明志推動實習課程之相關作業表單及經驗提供全國技專校院交流學習。工讀實習課程之推動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SDGs)及技職教育政策綱領之目標,未來學校將持續加強實務連結及產學合作,讓學生工讀實務實習課程得以永續發展。 明志科大實習學生於實習結束後返校參加全校實習成果競賽獲獎學生合影 明志科大實習學生實習期間執行產學問題導向式專題研究計畫(PBL)後參與校外競賽獲獎 明志科大實習輔導老師實地訪視詢問學生實習適應狀況
明志科技大學於最新發布的2023年THE泰晤士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中表現出色。在全球總排名中名列第401-600名,台灣總計有47所大學院校獲納入全球總排名。明志科大以全國排名第14名,全國科大第4名、私立科大第1名,僅次於屏科大、雲科大及北科大,與台科大、中興大學及台師大並列同等級。這是對明志科大在教學、研究和社會貢獻方面的有更具體的國際性指標。 明志科大校長劉祖華表示,《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的「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Impact Rankings)是全球唯一以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依據評估大學的排名。2023年評比結果顯示,明志科大在SDG 8(體面工作和經濟增長)和SDG 11(永續城鄉)兩個面向名列全球101-200名,而在SDG 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則名列全球201-300名,顯示明志科大對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有些項目是相當具有競爭力。 SDG 8明志實習制度助力 學生翻轉人生 研發長陳勝吉說,學生在校期間,與各產業機構合作推動學生於大三赴企業工讀實務實習一年,培養學生勤勞樸實習性、動手體驗與解決實務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具備以負責的態度面對職場生涯及突破自我的使命感與企圖心。實習學生表現優異,超過三成以上的實習學生獲得實習機構主管推薦,且實習合作機構對學生整體表現符合公司需求的比例高達88%。不少學生畢業後願意回到原先的實習合作機構任職,甚至與全球500大企業和半導體行業的知名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更進一步推動企業公費實習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大學部畢業後一年就業率超過九成,實現畢業即就業的目標。 SDG 11藍染文化復興、傳承與推廣 明志科大經營管理系陳昭蓉教授指出,長期與三角湧文化協進會及在地工藝師密切合作,以設計思考和商業創新模式為基礎,推動三峽地區藍染文化的復興、傳承和推廣。藉由工作坊和邀請在地工藝師、文化協進會會員與居民參與;從理解當地資源、場域條件和居民需求,並深入了解三峽藍染文化和藝術魅力;透過設計思考探索如何來創造和傳遞社會價值。最終透過師生、工藝師、協會會員和居民的協作,激發出更多創意。以地方創生為基礎,建立可持續經營模式,推動社會創新、文化創新,促進地方產業發展並創造就業機會。 SDG 9亮點故事:高能量密度與高安全性全固態鋰電池 明志科大綠色能源電池研究中心楊純誠主任提到,研究中心成功開發了全固態軟包型NCM811/HSE/Li鋰電池,並在鋰金屬負極和正極電極表面進行改質,同時藉由特殊的電解質膜結構,增強機械強度、提高鋰離子傳導性、降低界面阻抗和抑制鋰枝晶的沉積。這種全固態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已達到每公斤300Wh,超過目前最佳液態鋰離子電池50%能量。這項技術已經申請了7項多國發明專利,並與多家知名企業展開技術轉移合作,這項技術還可以擴展應用於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的鋰空氣電池和鋰硫電池,並在超級電容器、可撓式微型電池和鋰離子電容器等領域得到應用,將方便未來依賴隨身物品用電的需求。 明志科大副校長馬成珉也是永續長表示,在SDG 8、SDG 11和SDG 9三個領域中明志科大的卓越表現不僅在全球排名中有所體現,更在國內大學中脫穎而出。未來將繼續致力於推動永續發展目標,在學術研究、教育培訓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為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做出更大的貢獻。 印尼技職校院協會校長訪問團參訪管設學院,課程中納入設計思考及跨領域學習值得 明志科技大學在2023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中名列401-600名
明志科技大學透過高教深耕第一期計畫進行師徒制的實務教學規劃,讓大一新生在入學的同時不會無所適從,並可快速獲得專業師資的協助與輔導,從而找到學習方向。明志科大將藉由師徒制2.0計畫嘗試以更積極的模式培育適才適所並深具技術能力的技職人才。 明志科大在111學年度大學日間部註冊率為99.6%,榮登私立科大第一,排名更優於許多國立學校。每一年有將近100位大一新生加入研究中心的師徒制高教深耕補助計畫,透過雙師制度(導師及師徒制輔導老師),每位輔導教師個別指導2-3名學生小班菁英實務教學,負責傳授專業實務知識,讓學生實際了解學校設備與儀器使用,提早了解自身興趣,學習實務技能。以機械系郭啟全主任來說,利用智慧醫療中心訓練學生使用3D列印設備,搭配不同線材建構之零件進行磨耗試驗,從原理介紹、物件設計製作、設備技術操作及機械性質測試…等,所指導的學生更是以所製作之射出成型模具,榮獲2022年全國技專校院學生實務專題製作競賽機械與動力機械群第二名。 陳勝吉研發長也是材料系教授,則運用電漿與薄膜研究中心的儀器設備,以師徒制帶領並輔導學生考取研究中心儀器操作執照。學生透過師徒制的輔導考取執照後,未來可獨立操作儀器,順利銜接大二之後的專題研究課程,未來不管升學或就業都大大加分。 綠色能源電池研究中心在推動師徒制上,以「定期性實驗操作」與「定期性進度討論會議」方式進行,該中心以楊純誠教授、壽雅史教授、杜鶴芸教授、洪太峰教授為核心擔任輔導老師,與每組學生定期進行實驗操作,以及每週一次研究進度討論會議,藉由儀器操作與研究數據分析的相互驗證,用以培養學生具有專業技能及務實致用的能力。 再者,環境永續與人類健康研究中心則有陳慶隆教授、劉禎淑教授、崔砢教授為輔導老師,導入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SDGs以環境監測領域帶領學生進行室內、外環境大氣中塑膠微粒種類與濃度分佈情形之研究,並指導學生進行土壤地下水污染整治技術應用,提升學生團隊合作與獨立思考的能力。 另外,生化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鄭有為教授引導學生了解石墨烯複合材料抗菌的基本知識,而黃錦鴻教授則以光催化概論、光觸媒製備及其應用於模擬含抗生素醫療廢水的降解三個階段,讓學生具有實務製備與分析能力及數據整理與報告表達能力。 明志科技大學透過高教深耕計畫補助師徒制師生傳承,全面優化技職學生的實務技能成效斐然,並深獲學生與家長的肯定。
陳勝在
請先登入後才能發佈新聞。
還不是會員嗎?立即 加入台灣產經新聞網會員 ,使用免費新聞發佈服務。 (服務項目) (投稿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