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經濟」新聞搜尋結果, 共 7542 篇 ,以下為 25 - 48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VT Markets 發佈獨家分析:中美貿易戰升級 香港經濟何去何從

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5年2月17日 - 2025年,隨著特朗普重返白宮,中美貿易戰的陰影再度籠罩全球市場。作為國際金融及貿易中心,香港能否在這場博弈中保持穩定,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VT Markets 分析團隊深入剖析最新貿易政策對香港經濟的潛在影響,並探討未來可能的應對策略。 回顧2018年貿易戰,香港憑藉"獨立關稅區"身份,在一定程度上避開了美方關稅。然而,2020年7月,特朗普政府終止了這一特殊待遇。如今,"特朗普2.0"版本的關稅政策正式落地,美方調整關稅標準,以商品產地作為主要考量,意味著即使通過香港轉口,只要商品在中國製造,同樣需繳納額外關稅。此舉無疑將對香港貿易帶來新的衝擊。VT Markets 認為,這一政策變化不僅影響香港對美出口,更可能對整體貿易格局產生連鎖反應。 經濟衝擊:貿易往來受限 香港難以獨善其身 從資料來看,香港對美出口額已顯著下降。2018年香港對美出口達3568億港元,而2024年則降至2955億港元,占整體出口的比例僅為6.5%。VT Markets 指出,雖然表面上看短期影響有限,但由於內地是香港最重要的交易夥伴,全球貿易壁壘的升級可能進一步削弱香港在區域供應鏈中的關鍵角色。此外,內地經濟環境的變化,亦為香港未來的經濟前景增添更多不確定性。 1. CPI增長疲弱 經濟通縮壓力加大 過去兩年,中國受房地產市場低迷拖累,面臨較大的通縮壓力,CPI增長持續低於1%。通縮往往意味著經濟增長放緩,企業及消費者信心不足,導致支出和投資減少,從而令經濟活動進一步降溫。 2. 高收入階層消費疲軟 影響市場活力 2024年資料顯示,中國國內收入排名前20%的群體,其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僅3.9%,為近10年來最低水準。與此同時,北京及上海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11月分別同比下降14.1%及13.5%,顯示消費需求明顯萎縮。 儘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將"大力提振消費"列為2025年首要任務,期望通過政策刺激擴大內需,但具體成效仍待觀察。如果內地消費及投資需求持續低迷,香港的轉口貿易及出口業務所受影響或遠超加征關稅帶來的直接衝擊,經濟增長壓力亦將進一步加劇。 政治影響:投資信心受挫 香港國際地位或受挑戰 除經濟層面的衝擊外,美國取消香港特殊貿易待遇已成既定事實,可能進一步影響外資企業對香港金融中心地位的信心。投資信心的下降或將導致資金外流風險加劇,影響本地金融市場的穩定性。 更值得關注的是,若美方持續強化關稅及貿易壁壘,其他國家或地區是否會效仿,對香港實施更嚴格的貿易限制,亦是市場需要密切關注的議題。 展望2025:香港如何應對新一輪全球風暴 面對外部貿易環境惡化及內部經濟放緩的雙重挑戰,香港需要在國際經濟變局中尋找突破口。如何增強本地經濟韌性、吸引國際資本、深化區域合作,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議題。 VT Markets 分析認為,在全球貿易規則重塑、供應鏈佈局調整的背景下,香港應積極推動產業升級、強化區域合作,並優化營商環境,以確保其作為國際金融及貿易中心的核心競爭力。 Hashtag: #VTMarkets #差價合約 #CFDs經紀商 #特朗普 #關稅 #中美貿易戰 #香港關稅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89310903/admin/feed/posts/https://www.facebook.com/VTMarketsCNhttps://www.instagram.com/vtmarkets/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

文章來源 : Media OutReach Limit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344 加入收藏 :
新加坡Tolaram集團迎來IFC重點投資 助力尼日利亞產業與經濟多元化

尼日利亞拉各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5 年 2 月 12 日 -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 Tolaram 集團,作為拉各斯自由區的擁有者與營運方,宣布國際金融公司 (IFC) 將投入高達 5000 萬美元的股權投資,以支持拉各斯自由區建設,加速當地經濟發展。 該項投資專注於解決尼日利亞的重要基礎建設,致力提升國際競爭力,並加速 860 公頃拉各斯自由區的首階段拓展,涵蓋土地開發、產業設施與物流網絡建設等重點領域。拉各斯自由區與萊基 (Lekki) 深水港直接整合,能夠提供高效且一體化的產業生態系統,便利進出口作業,並將尼日利亞定位為全球價值鏈的重要參與者。 預計這項投資將針對基礎設施瓶頸進行突破並提升連通性,開創新的商業機會,強化尼日利亞作為區域經濟中樞的地位,並為國家的長期繁榮做出貢獻。 Tolaram 金融科技與基礎設施部總經理 Navin Nahata 表示:「Tolaram 集團在尼日利亞有著悠久的經營歷史,並致力釋放該國的經濟潛力。透過對拉各斯自由區的重要投資,我們不僅能夠解決基礎建設的挑戰,同時也為本地和國際企業打造一個有利的發展環境。」 拉各斯自由區公司總裁兼執行長 Adesuwa Ladoja 表示:「IFC 的支持,是對拉各斯自由區邁向世界級產業樞紐的重要肯定。這項投資讓我們得以擴展現有基礎設施、吸引更多國內外企業進駐、推動永續發展,並創造尼日利亞的經濟機會。拉各斯自由區與萊基深水港的整合,將促進尼日利亞商業運營的便利性,並支援聯邦政府的經濟多元化及基礎設施的發展目標。我們期待透過與 IFC 的變革性合作,推動成長並帶來深遠的積極影響。」 拉各斯自由區現已成為眾多製造品牌的集結地,進駐企業包括 Kellogg's、Dano Milk、Colgate、BASF、ADM 及 Tata International,同時也擁有尼日利亞最深、技術最先進的萊基港。 隨著拉各斯自由區全面啟用,預計將創造三萬個直接、間接及誘發性的工作機會,為尼日利亞經濟帶來長期助益。尼日利亞經濟預計在 2026 年實現 3.7% 的成長,該類戰略性投資將是確保其持續成長,同時增強經濟韌性的重要關鍵。 IFC 中非及英語西非區域總監 Dahlia Khalifa 指出:「本次投資充分體現 IFC 致力於推動尼日利亞的包容性經濟增長,以及永續發展的決心與承諾。拉各斯自由區正處於成為產業轉型關鍵樞紐的關鍵時刻,將通過創造大量就業機會,進一步增強該國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我們很高興能夠攜手拉各斯自由區,共同打造關鍵基礎設施,吸引全球與本地企業進駐,幫助尼日利亞充分發揮其經濟潛力。」 該項對拉各斯自由區的投資也體現了 IFC 對永續發展的承諾,特別關注於綠色基礎設施建設。預計約15%的投資額將專項用於氣候相關措施,包括通過「卓越效能設計」(EDGE) 認證的建築,以及具有氣候韌性的基礎設施。 該筆投資與尼日利亞正在推動的經濟改革高度契合,同時亦符合 IFC 的宏觀戰略目標,其中包括世界銀行集團《2021-2025 尼日利亞國家夥伴關係框架》,以及《2015 年氣候行動計劃》。Hashtag: #Tolaram #LagosFreeZone #LekkiPort #IFC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關於TolaramTolaram是一家總部設於新加坡的家族企業,專注於新興市場投資與品牌建設,推動經濟成長。自1948年創立以來,Tolaram 已從一家零售商店擴展為橫跨歐、亞、非洲的多元化全球企業,業務涵蓋消費品、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和工業領域。 Tolaram 憑藉其消費品業務在非洲市場取得了舉足輕重的地位。透過與 Indofood、Arla Foods、Kellanova、Colgate-Palmolive 及 Diageo 等國際知名企業的深度合作,生產與分銷多元化產品,躋身為非洲最具規模的消費品企業之一。同時,Tolaram 擁有並管理尼日利亞首個全資私營自由貿易區,並設有深水港口。 在全球業務布局方面,Tolaram 於印尼經營數位銀行及保險科技業務,並在愛沙尼亞設有一座綜合型造紙工廠。

文章來源 : Media OutReach Limit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671 加入收藏 :
川普貿易戰的經濟影響評估

美國川普總統於2025年2月1日簽署三項行政命令,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25%的關稅,同時加徵中國10%的關稅,雖然川普後來決定暫緩加、墨兩國的關稅一個月。中國亦宣布對價值約212億美元的美國出口產品分別徵收10%和15%的報復性關稅,自2月10日起生效。 川普總統宣稱要在第二任期內徵收各種新關稅,從普遍基準關稅到特定國家關稅。根據稅務基金會估計,原訂2025年2月4日生效的對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的關稅將使2025年至2034年間經濟產出減少0.4%,稅收增加1.1兆美元,相當於2025年每個美國家庭的平均稅收增加超過800美元。 川普第一屆政府在2018年和2019年對價值約3,800億美元的數千種產品徵收關稅,對美國人徵收近800億美元的新稅,這是美國幾十年來最大的增稅之一。後續拜登政府保留川普政府的大部分關稅,並於2024年5月宣布對包括半導體和電動車在內的180億美元中國商品額外加徵關稅,額外增稅36億美元。根據稅務基金會估計,川普-拜登加徵的關稅將使長期GDP減少0.2%,資本存量減少0.1%,就業機會減少142,000個全職工作。 根據稅務基金會估計,目前實施的貿易戰政策總共徵收790億美元的關稅,790億美元的關稅金額相當於美國家庭平均每年增稅625美元。而根據實際稅收數據,貿易戰關稅直接使每個美國家庭每年平均稅收增加200至300美元。但是這兩項估計尚未考慮關稅造成的產出損失、收入下降以及消費者選擇的不利影響。川普和拜登的關稅提高物價,減少產出和就業,對美國經濟產生(淨)負面影響。 以上依據稅務基金會(Tax Foundation)於2025年2月10日所發布之研究成果「2025年川普關稅的經濟影響評估」,請詳台灣經濟研究社 : https://www.bioeconomy.tw/esg-14/   關鍵詞:台經社、貿易戰、關稅、經濟影響評估

文章來源 : 台經社Bioeconomy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047 加入收藏 :
Tech Mahindra 聯同《華爾街日報》旗下 Intelligence 部門於 2025 年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科技應用指數》報告

瑞士達沃斯2025年1月24日 /美通社/ -- 全球領先科技顧問及數碼解決方案供應商 Tech Mahindra(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TECHM),致力為各行各業的企業提供服務。該公司與《華爾街日報》旗下 Intelligence 部門攜手發布《科技應用指數》報告,深入剖析全球科技應用趨勢。報告於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由 Mahindra 集團行政總裁兼董事總經理 Anish Shah 博士、Tech Mahindra 行政總裁兼董事總經理 Mohit Joshi、《華爾街日報》執行副總裁兼首席營收總監 Josh Stinchcomb,以及 Tech Mahindra 首席市場推廣總監 Peeyush Dubey 聯合發布。 Tech Mahindra and Wall Street Journal Intelligence Launch ‘The Tech Adoption Index’ Report at WEF 2025 這份權威報告訪問了來自北美、歐洲、中東、非洲及亞洲 10 個國家,超過 1,000 位任職於年收入至少 5 億美元的企業之環球高層管理人員及行業領袖,汲取他們的真知灼見。 《華爾街日報》首席營收總監 Josh Stinchcomb 表示:「我們發現,最成功的企業必須在速度、規模及投資回報與無縫整合之間取得平衡。Tech Mahindra 在數碼轉型方面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對研究過程起了關鍵作用,並加深了我們對這些複雜挑戰的探索。」 《科技應用指數》的主要發現: 84% 的企業認為多元化的科技組合對業務成功至關重要 人工智能 (AI)、網絡安全及雲端運算成為推動企業增長的最關鍵技術 企業視 5G 及物聯網為主要推動力,但在應用和整合新興科技方面仍面臨挑戰 報告還提供了一個獨特的基準評估工具,存放於《華爾街日報》網站內的一個 Tech Mahindra 專頁。這個平台讓企業能夠根據行業標準,評估其科技組合的效能,從而制定更明智的決策。 Tech Mahindra 首席市場推廣總監 Peeyush Dubey 表示:「《科技應用指數》強調數碼成熟度不僅僅是追上科技步伐,它更是企業應變能力、前瞻視野和競爭優勢的關鍵指標。我們與《華爾街日報》Intelligence 部門的合作,彰顯了我們共同的願景和承諾,協助企業更清晰地了解自身的數碼化進程,從而制定更明智的決策,塑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科技應用指數》是 Tech Mahindra 與《華爾街日報》持續合作的一部分,旨在探討數碼基建部署的關鍵因素。報告將以白皮書形式發布,用戶可於《華爾街日報》及 Tech Mahindra 的專屬網頁上完成基準評估問卷後下載。 欲了解更多關於 Tech Mahindra 如何協助您實踐 Scale at Speed™ 策略的資訊,請瀏覽 https://www.techmahindra.com 社交媒體平台: Facebook、Twitter、LinkedIn、Youtube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467 加入收藏 :
近六成行政總裁對環球經濟前景保持樂觀,並計劃擴大人員編制及持續推動人工智能應用:普華永道《2025年全球行政總裁調查》

近六成行政總裁預期未來12個月環球經濟將實現增長,較去年的38%及前年的18%顯著上升 42%的行政總裁預計未來12個月將擴大人員編制,這一比例是預計裁員人數的兩倍以上。行政總裁更傾向認為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將帶動人員增長,而非裁減。 看到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有形影響:56%的行政總裁報告了效率提升,三分之一的行政總裁則分別見證了獲利(34%)和營收(32%)的增長 42%的行政總裁認為,如果不進行創新,他們的公司在未來十年內將無法繼續生存;同時,近四成的行政總裁表示,在過去五年中,他們已開始進軍新的領域。 與氣候相關的投資比其他投資更有可能帶來營收增長,增長的機會是減少營收的六倍 瑞士達沃斯2025年1月21日 /美通社/ -- 根據普華永道(PwC)今日於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發佈的第28屆《全球行政總裁年報調查》,近六成的行政總裁預期未來12個月環球經濟將實現增長。   該報告對來自109個國家和地區的4,701名行政總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42%的行政總裁預計未來12個月將增加5%以上的人員編制,這一比例是預計裁減人員(17%)的兩倍以上,且較去年的39%有所上升。在規模較小的公司(年營收低於1億美元)中,這一比例最高,達48%;在科技(61%)、地產(61%)、私募股權(52%)以及製藥和生命科學(51%)行業中也有所上升。 儘管一眾行政總裁對環球經濟持樂觀態度,但宏觀經濟波動(29%)和通脹(27%)仍然是全球行政總裁所指出的未來一年最大的風險,且不同地區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地緣政治衝突被視為中東(41%)以及中東歐(34%)地區最大的風險。在西歐地區,網絡風險(27%)略高於技術工人短缺(25%)和通脹(24%)成為主要關注事項,而宏觀經濟波動則以29%位居首位。在非洲,通脹是最大的關注事項(39%),而北美和亞太地區則優先關注的風險大致與全球平均水平相符。 普華永道(PwC)環球主席Mohamed Kande表示: 「今年的行政總裁調查結果揭示了鮮明的對比——環球商業領袖對未來一年持樂觀態度,但同時也深知他們必須重新構思如何創造、交付和捕捉價值。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等新興技術、地緣政治的變遷以及氣候轉型正徹底改變經濟運作的方式。新的商業生態系統正在形成,並轉變公司競爭與創造價值的方式。為了茁壯成長,商業領袖必須立即採取行動,並在策略上做出大膽的決策——從人力、業務足跡到供應鏈,直至重塑商業模式。」 重塑創新的迫切性 與過去兩年一致,十分之一的行政總裁(42%)認為,如果公司繼續沿著當前的道路發展,未來十年內將無法生存。在那些預計如果不進行重大變革將無法生存的行政總裁中,42%認為法規環境的變化對其經濟生存能力的影響最大。 然而,行政總裁正在採取行動——在所有行業中,近三分之二(63%)的行政總裁在過去五年中已經採取至少一項重大行動,改變公司創造、交付和捕捉價值的方式。那些在過去五年中進行更多重塑創新行動的行政總裁,在過去12個月內報告了較高的利潤率。 隨著公司尋求重塑其商業模式,近四成(38%)表示在過去五年中已經開始進軍至少一個新領域,其中約三分之一(34%)指出,這一新領域已佔公司營收的20%以上。 然而,重塑創新的步伐緩慢,且絕大多數公司缺乏靈活性。當談到在項目和業務單位之間調配預算和人員時,約一半的行政總裁告訴我們,他們每年調配的財務和人力資源不到10%。超過三分之二的行政總裁調配的資源不到20%。平均而言,過去五年中,只有7%的營收來自於全新獨立的業務。 行政總裁對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潛力持樂觀態度,但他們並未看到更強勁的成果。 行政總裁並未報告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帶來顯著的影響。超過一半(56%)的行政總裁報告稱,在過去12個月中,他們看到員工時間效率的提升,約三分之一的行政總裁(32%)則見證了營收的增長。 然而,表現略低於去年所預期的水平。在2024年,46%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預期將看到盈利改善。一年後,當我們詢問是否看到了這些增長時,只有34%的人表示他們確實看到了增長。對人工智能的信任仍然是更廣泛採用的障礙。只有三分之一的行政總裁表示他們對將這項技術嵌入公司核心流程中抱有高度信任。 儘管如此,對於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對盈利影響的樂觀情緒較去年略有上升——49%的行政總裁預期在未來12個月內會有所增長。大約一半(47%)的行政總裁預計在未來三年內將人工智能(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整合進他們的技術平台,41%計劃將其整合到核心業務流程中,30%則計劃開發新的產品和服務。 儘管目前仍處於早期階段,但我們的數據顯示,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並未普遍造成全球經濟中的就業機會減少。更多的行政總裁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增加了員工人數,而非減少(17%對13%)。 普華永道(PwC)環球及美國商業科技與創新主管(CTIO)Matt Wood表示: 「今年的調查顯示,企業對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有了更成熟的看法。一眾行政總裁深信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擁有釋放新機會的力量,事實上,他們比去年更加樂觀。與此同時,他們也更清楚需要面對的挑戰,以實現這些價值。他們已經意識到建立信任在設計人工智能系統時的重要性,並且目前將重點放在將其整合到核心業務流程中。對他們而言,同樣重要的是,他們也看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在透過新產品和服務創造增長、以新方式創造價值的潛力。」 氣候投資正見成效 隨著氣候轉型持續影響企業,一眾行政總裁積極採取行動。當我們詢問一眾行政總裁評估過去五年氣候相關投資的財務影響時,我們發現這些舉措導致收入增加的可能性是減少收入的六倍(33%對5%)。此外,近三分之二的行政總裁報告指出,氣候相關投資要麼降低了成本,要麼對成本沒有顯著影響。 然而,在啟動氣候相關投資方面仍然存在挑戰:進行此類投資的行政總裁指出,監管複雜性是限制公司啟動這些投資的主要因素(24%),其次是投資回報較低(18%)或缺乏來自管理層或董事會的支持(6%)。 普華永道(PwC)全球商業總監Carol Stubbings表示: 「三十多年來的數碼化進程已經開始打破原本不可逾越的行業邊界,同時,氣候轉型、人工智能以及其他重大趨勢的綜合作用將加速這一重組過程。這項調查顯示,商業領袖正在以樂觀的態度面對未來,同時也具備現實的認知,認為企業若要在未來繁榮,就必須從根本上重新發明創造價值的方式。」 編輯須知 關於第28屆年度普華永道(PwC)全球行政總裁調查 普華永道(PwC)於2024年10月1日至11月8日間,對來自109個國家和地區的4,701位行政總裁進行了調查。全球和區域數據根據各國名義GDP的比例進行加權。行業和國家層級的數據是基於4,701位行政總裁的完整樣本中的未加權數據。完整的調查結果可以在pwc.com/ceosurvey上查閱。 普華永道(PwC)簡介 普華永道(PwC)的使命是建立社會信任並解決重要問題。我們是覆蓋149個國家/地區、擁有超過37萬名員工的企業網絡,致力於提供優質的審保、顧問及稅務服務。了解更多並告訴我們您的想法,請瀏覽www.pwc.com。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069 加入收藏 :
生產力局「智瞻2025」聚焦經濟新路向 引領香港可持續發展

重量級嘉賓探討港新質生產力2025發展新機遇 全方位支援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5年1月16日 - 踏入2025年,全球經濟格局重塑,創新科技正重新定義產業發展。行政長官李家超亦表示將繼續發揮「改革求變,守正創新」精神,提升香港特區內聯外通優勢,發展新質生產力。以此為契機,香港迎來了以創新科技發展新質生產力、引領未來經濟的關鍵攻堅期。生產力局的年度旗艦盛事「智瞻2025」論壇今天在生產力大樓舉行,以「新質生產力:引領香港經濟未來」為主題,邀請到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教授發表主題演講,並匯聚逾 400 位來自科技、金融、製造業等領域的業界代表出席。同場亦舉辦「智瞻領袖論壇」,深入探討香港如何把握新質生產力創新機遇,引領香港經濟可持續發展。 多位主禮嘉賓、嘉賓講者、支持機構、及生產力局管理層和理事會成員攜手為「智瞻 2025」論壇揭開序幕。 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議員表示,新質生產力是引領香港經濟未來的關鍵,香港特區政府正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戰略,發揮香港的基礎研發能力和國際化優勢,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孕育新興產業,推動傳統產業升級轉型。生產力局將配合特區政府施政方針,推出「新質生產力服務平台」等措施,協助業界特別是中小企把握新機遇,提升競爭力,配合國家高質量發展。 陳祖恒議員續指,「智瞻2025」邀請了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教授作主題演講,從「新結構經濟學」角度分析香港的產業優勢和發展機遇,探討香港如何在新形勢下提升「新質生產力」。此外,論壇亦邀請了多位業界領袖,共同探討香港如何利用創新科技,在新型工業化、中小企出海、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發揮獨特優勢。生產力局期望透過是次論壇,協助業界把握創新先機,攜手建設更美好的香港。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教授從「新結構經濟學」的視角,深入分析了香港在新質生產力發展中的獨特優勢。作為首位出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的發展中國家學者,林教授指出,新質生產力源於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其核心是「高科技、高質量、高效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既需要發展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以及培育量子計算機、可控核聚变等未來產業,也需要利用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等手段来提升傳統產業。 林毅夫教授進一步指出,香港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應採取「先立後破,因地制宜」的發展策略。這一策略的實施有賴於香港的獨特優勢,包括世界級的教育資源和豐富的人才儲備,以及與內地龐大製造業生態系統的緊密聯繫,這些都使其在科研成果轉化和傳統產業升級方面獨具優勢。同時,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擁有完善的創科生態系統,並扮演著連接中外市場的橋樑角色,這將助力香港在智能製造、綠色金融等領域取得突破,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把握機遇。 智瞻領袖論壇聚焦創新發展 下半場的「智瞻領袖論壇」由資深傳媒人黃永博士主持,圍繞「新質生產力如何引領香港經濟步上新台階」展開討論。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副會長黃家和教授指出,為提升香港工商界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重視,廠商會一直鼓勵中小企積極把握科技及數碼轉型機遇,主動「求變、應變、改變」,並實踐ESG理念,從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優勢,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周治平先生在論壇上分享了工總與生產力局合作推動環保科技創新項目的成功經驗,並表示工總將繼續致力聯繫業界,透過交流活動和政策倡議,助力香港企業把握「一帶一路」和綠色經濟機遇,引領業界邁向高質量發展。中國銀行(香港)可持續發展策略總監、發展規劃部副總經理兼中國銀行香港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瞿亢博士表示,綠色金融是創造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動力。全球綠色投資需求旺盛,香港應把握東盟及「一帶一路」的機遇,憑藉穩健的金融體系和領先的綠色債券市場,可望吸引大量綠色投資,從而培育新質生產力。 生產力局與業界並肩同行 作為創新科技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推動者,生產力局將繼續以先進技術賦能企業,把握新質生產力機遇。作為香港首間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局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共同確定的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籌建機構,生產力局將協助業界開發創新潛力,並創造、保護、管理和商品化其知識產權,強化香港作為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的地位。生產力局積極賦能中小企出海發展,提供全面支援,包括政府資助計劃諮詢、遙距工廠管理、自動化、ESG諮詢、綠色方案、技術培訓等,協助企業拓展東盟及其他「一帶一路」市場。 在新發展格局下,生產力局將繼續與業界並肩同行,和「政、產、學、研、投」各界協作,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和先進製造技術落地,助力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推動新質生產力和新型工業化,攜手業界實現「齊改革、同發展、惠民生、建未來」的願景,建設更加美好的香港。 Hashtag: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是於1967年成立的法定機構,致力以世界級的先進技術和創新服務,驅動香港企業提升卓越生產力。生產力局作為全國最具規模,以市場為導向的領先科技與綜合製造服務的國際新型研發機構,以創新科技推動香港及大灣區新型工業化,成就新質生產力發展,全面促進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及智慧城市;並提供全方位的創新方案,以提升企業生產力和業務效率、減省營運成本,令企業在本地和海外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生產力局積極與本地工商界及世界級研發機構合作,開發應用技術方案,為產業創優增值。透過產品創新和技術轉移,成功讓研發成果商品化,製造商機。多年來,生產力局的世界級研發成果獲得廣泛肯定,屢獲本地及海外獎項殊榮。 生產力局亦致力為中小企和初創企業提供即時和適切的支援,並提供各類未來技能發展課程,讓企業及學界掌握最新數碼及STEM技術,以加強人才培訓,提升香港競爭力。如欲瞭解更多詳情,請瀏覽生產力局網頁:www.hkpc.org。

文章來源 : Media OutReach Limit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129 加入收藏 :
2025 年 4 月 16 日 (星期三) 農曆三月十九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