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科大」新聞搜尋結果, 共 540 篇 ,以下為 193 - 216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聖約翰科大舉辦虛實媒體暨社區文創聯展 活絡地方動能

為強化大學USR與區域城鄉發展的連結與合作,聖約翰科技大學結合在地團體及知名企業舉辦「虛實媒體暨社區文創聯展」,內容涵蓋「青銀電競虛實秀」、「社區傳愛-愛的傳承演唱會」、「YAMAHA行動機具特展」、「北海岸學校跨領域共創文藝展」及「北海岸聚落農產市集展」等5大項目主題,期盼具體實踐USR的理念,活絡地方成長動能,創造「生活共好」及「生命共榮」的願景。 與會貴賓淡水區公所巫宗仁區長表示,聖約翰科大是淡水5所大學之一,積極推動多項教育部USR計畫,尤其學校擁有老人照護及觀光休閒等科系,無論是對地方的服務或是與公所的合作,一直以來深獲各界肯定。此次盛大舉辦聯展活動,是唐校長帶領學校再創高峰的呈現。未來公所將與聖約翰一起努力,做好對社區的服務與地方的照顧。 主辦單位唐彥博校長指出,此次活動是他8月1日接任校長以來最盛大的一場活動,緣起教育部主導的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學校肩負服務社會及深耕在地的責任。他表示,學校朝向「綠能永續」、「智慧科技」及「健康樂活」三大願景發展,在董事會支持下,不但將於校園內建造200床長照機構,同時也將新設「智慧營建管理工程系」。未來淡水地區進入聖約翰就讀的學生都會以優惠方案回饋地方。其次,學校將規劃「綠色廊道」,讓有品牌、有特色的商品進駐展示。期盼在大家的共同支持下,再創聖約翰輝煌歷史。 在活動展演方面,「虛實媒體暨社區文創聯展」展出年輕人最感興趣的「青銀電競虛實秀」,聖約翰科大結合AI創新課程,與墨圖文策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打造一場虛實融合的體驗。內容包括:「Just Dance」體感遊戲、Switch 瑪莉歐派對小遊戲及虛擬角色體驗等,讓參與民眾了解到AI和虛擬人物的潛力。 「社區傳愛-愛的傳承演唱會」邀請曾入選美國密西根搖滾傳奇名人堂及榮獲美國底特律音樂終身成就獎的者 丁羅賓漢(P . Robin Dale)老師現場演唱,優美溫暖的歌聲療癒所有與會者的心靈。「北海岸學校跨領域共創文藝展」則結合應英系張台瓊老師、淡江高中、金山高中師生,以跨團隊、跨校串聯的教學,創作出本次參展的作品。參展作品開放標價購買,也是對創作師生最好的鼓勵。 至於婆婆媽媽最感興趣的「北海岸聚落農產市集展」,則是結合新生活社會福利發展促進會、石門嵩山社區發展協會、新北市石門風箏發展協會、梅婆手創工坊、牛埔有機農場、台灣大哥大、都市蚓農及AI人工智能-動態足底壓力量測等展出攤位,內容精彩豐富。現場更販售石門農會在地農產品、有機蔬菜等,吸引民眾購買。 值得一提的是,當天的「YAMAHA行動機具特展」設置愛車選美區、YAMAHA展示區及精品博覽區,從新車、精品套件、油品,甚至到實車展示一應俱全。更有來自全台各地的1000多台機車及將近1700名車友齊聚一堂,交流玩車經驗及文化。「勁戰」車友大會師,場面壯觀,盛況空前,除讓車友進一步認識各式各樣的精緻產品之外,也締造車友難得的玩車回憶。

文章來源 : 聖約翰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6257 加入收藏 :
聖約翰科大濯足禮  校長勉學生幹部成為「五心」人才

為了以最大熱情迎接新生入學,聖約翰科技大學每年在新生入校之前,都會徵選校內具有服務熱忱的學長姐,進行兩日的幹部訓練。結業式以「濯足禮」作為訓練的結束,以及下一階段服務的開始,8位學長姐彎腰屈膝為學生幹部洗腳,象徵謙卑服務精神的發揚與傳承。 校牧室吳興祥校牧指出,聖約翰科大重視傳承、以生命影響生命的精神,每年舉辦「濯足禮」,效法耶穌為門徒洗腳的謙卑服務精神。今年由台灣聖公會張員榮主教、唐彥博校長、校牧室吳興祥校牧、陳敏文輔導及校友總會賴俊年理事長、童志誠理事、黃淑華監事及紀嬡昀執行秘書等8位師長彎下腰、屈膝蹲著替學生幹部們洗腳。藉此勉勵同學以謙卑和感恩的心來帶領新生,並將約翰人「以生命影響生命」的精神傳承下去。而服務同學們也從校友學長姐手中接下輔導幹部聘書,接受服務新生的任務。 唐彥博校長肯定「濯足禮」重視服務、手心向下的精神。他勉勵參與「濯足禮」的幹部同學,要以為你們洗腳的傑出學長姐為榜樣,定下人生階段性的目標,期許同學能在學校定心。他也勉勵學生幹部要成為擁有感恩之心、學習之心、自信之心、關懷之心及回饋之心的「五心」人才,不只在學業上努力,也要精進品格,一起打造聖約翰美好的未來! 今年的幹部訓練,主要是由課外服學職涯組負責培訓內容,讓幹部們更熟悉新生定向營流程,也培養幹部們之間的默契。校牧室帶領幹部們進行「摸卡牌」及「神奇的棍子」體驗教育。在體驗教育過程中,發現我們常在生活中面對溝通的困難,因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生活與成長背景不盡相同。透過體驗教育鼓勵同學勇敢溝通與表達,藉由「核對」來確認彼此的溝通內容及想法是否一致。在團隊中建立默契,也強調團隊在完成一件事的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關係十分重要,要珍惜每次合作共事的機會。 吳興祥校牧說,學校各處室與輔導幹部們都同心協力完成定向營訓練,以最好的狀態來迎接新生。唯有同心、真心的彼此扶持,用心實踐,走向有需要的地方,才能真實實踐學校「德以輔才,學以致用」的校訓,成為德才兼備的約翰人。

文章來源 : 聖約翰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6174 加入收藏 :
明志科大鼓勵學生創新實務研究  材料系學生榮獲國科會研究創作獎

明志科技大學再度取得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大專學生研究計畫佳績,112年共獲37項補助研究計畫案件,其補助案件數自108年28%躍升至今年的43%,高於全國平均,按人均件數傲視群倫,居全國科技大學之冠,展現學校在科研領域的強大實力。 國科會大專學生研究計畫,旨在提早培育儲備基礎科學、應用科學、人文社會科學之優秀研究人才,鼓勵公私立大專校院學生執行研究計畫,俾儘早接受研究訓練,從體驗研究活動中學習研究方法,並加強自我之實驗、實作能力。計畫申請過程需要教授指導學生提交研究計畫,經過專家根據研究的學術價值、創新性和可行性進行審查評選是否獲得資金支持。計畫全數經費以補助學生為主,獲得資助的學生將有機會提早跟隨指導教授進行專題研究,為未來的學術或職業生涯奠定基礎。 大專學生研究計畫執行期滿後,須提交研究成果報告,並經審查評定為優良而有創意者,頒發研究創作獎,每年僅有200名,111年度大專學生研究計畫共3,507件。近期公布「111年度大專學生研究創作獎」,明志科大環資學院材料工程系林孟芳老師指導李家賢同學以「海洋植物發電計畫」獲獎,研究內容將海洋植物融入摩擦奈米發電機中,有效的收集生物機械能,此創新研究計畫,勢將成為新興綠色能源另一重要發展。獲獎學生除由國科會頒發獎狀及獎金2萬元外,指導教授亦獲頒獎牌一座。 明志科大校長劉祖華表示,明志科技大學擁有卓越的十大校級研究中心和學術環境,為學子們提供了實踐學術夢想的理想平台。未來,學校將繼續為師生提供各項學術、產業和研究的支持,相信這些優秀的學生將在他們的研究過程中持續耕耘,為學術界的進步和社會的永續發展作出卓越貢獻。

文章來源 : 明志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5837 加入收藏 :
永續生態從『蚓』開始 聖約翰科大攜手都市蚓農推廣廚餘循環養耕

「廚餘循環養耕」是國際公認的再生農法,是一種土壤復育解決之道。為維護永續生態,聖約翰科技大學在新科傑出校友、台達電資深經理游承諭的捐款支持下,與都市蚓農企業社三方簽署產學合作合約書,將以桃園龍潭的都市蚓農農場及聖約翰科大靜波湖週遭做為「廚餘循環養耕農法」的執行場域,共同推廣智慧循環農業教育計畫,培訓初階及進階志工,實踐「生活共好、生命共榮」的大學社會責任。 唐彥博校長指出,「綠能」、「智慧」及「健康」是聖約翰科大三大特色,包括以農業為首的「智慧控制」。非常感謝傑出校友游承諭學長率先捐贈50萬元,幫助母校落實永續生態校園的理念,建立特色。未來與都市蚓農密切合作,除於靜波湖畔建置實習農場之外,更共同招募學員學習「廚餘循環養耕農法」,推展學校的USR與永續經營策略。 新科傑出校友游承諭說,世界知名的公司已經看到未來10-20年間最重要的是水資源、土壤優化及空氣淨化的議題。他很高興能在上帝美好的安排及馬偕醫學院張南驥教授的引薦下,促成這項合作案。尤其張員榮主教曾提議讓靜波湖成為恢復伊甸園環境專案試驗的生態系統,他希望透過飼養蚯蚓、養雞等方式進行廚餘循環養耕農法,逐步恢復土壤的生態及淨水功能,讓失衡的土壤回到伊甸園的生機豐盛,也讓靈性結合教育,使母校成為能夠涵養學生身心靈的環境。  「永續的根本是循環再利用。」都市蚓農企業社創辦人李朝安表示,「廚餘循環養耕農法」透過「都蚓箱」的蚯蚓,將家裡的廚餘轉換成土壤的肥料,不但讓廚餘變成好土,家裡的蚊子蒼蠅變少,還能淨化空氣;就算養了400隻雞,也不會產生臭味。他認為廚餘如果能在源頭(家庭)處理好,可以減輕環境的負擔,更能幫助空氣中大量碳回歸土壤,減少碳排放。 「永續生態,從『蚓』開始。」 都市蚓農企業社共同創辦人林琬曼說,都市蚓農成立的核心目的是推廣「廚餘循環養耕農法」,因此三方締約後,將招募30名學員(含10名進階學員)學習本農法、完成相關培訓教材。除了在靜波湖畔建置「廚餘循環養耕設備」之外,也會辦理30小時的培訓課程,完成培訓者發給培訓證書,並舉辦成果展。期盼號召更多有意願投入永續生活的夥伴,一起推廣永續環境與健康飲食觀念,實踐「生活共好、生命共榮」的大學社會責任。

文章來源 : 聖約翰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0765 加入收藏 :
2023年明志科大中華語言文化研習營 分享文化心、連結世界情

2023明志科大中華語言文化研習營於暑假開辦,為期10天,總共有來自7國15所姊妹校共38名同學參加,國籍包括了印度、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南韓及西班牙等,多元的課程安排,除了華語口說的學習之外,也加入學校系所的專業實驗課程,以及體驗台灣特色文化的交流參訪活動,學員們帶著知性及感恩的心滿載而歸。學員Andrew表示,「我們現在已經是一家人了,期待明年的相見。」 明志科技大學國際長李潔嵐表示,為深化與姊妹校之間之交流,同時樹立明志在國際化的品牌形象,疫情後終於在2023年暑期成功辦理中華語言文化研習營。活動中,也讓明志科大學生擔任營隊學伴,向營隊海外學員介紹明志系所特色及分享台灣在地文化,促進跨國人脈與累積團隊合作經驗,也徹底實踐了在地國際化之理念。 營隊活動內容涵蓋了華文課程、學校系所參訪與校外文化體驗活動。營隊姊妹校學員在華文課程中除了語言學習外、也認識台灣文化與風俗習慣,讓學員接地氣體驗台灣文化之美。此外,安排學員參觀學校系所及研究中心並參與各單位設計的學習活動,如參加電機系機械手臂程式設計課程、體驗機械系遙控電動車實作活動及視傳系3D眼鏡實境體驗等。藉由各系所參訪了解到明志科大在各領域的研究方向及成果,未來有機會加入明志這個大家庭行列。 營隊活動假日行程中,安排學員體驗台灣各地文化,如至石碇參與傳統手作麵線體驗、十分老街放天燈及宜蘭傳藝中心了解台灣特有的傳統工藝文化,還參加宜蘭童玩節。不僅讓學員對台灣傳統與現代文化建立有更深刻認知,同時也藉由活動增進彼此間之交流與了解。 活動最後一天在歡送晚會上,營隊學員紛紛表達對明志科大的感謝,並彼此互道珍重,希望未來能再次相聚。其中來自西班牙學員Alfredo說道「此次很榮幸能參與明志科大文化營,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也很感謝明志在地學伴,讓這群外地朋友更深入認識台灣文化。」明志科大的學伴炳廷也說「歡送並不是結束,而是為了下次見面做準備」。這段期間,部份學伴也計畫未來前往營隊學員所屬國家之姊妹校,進行短期研習、交換學習或修讀雙聯學位,延續並深化彼此在這次營隊中建立之珍貴情誼。 學校表示,受到疫情的影響,歷經長時間的蟄伏及期盼,明志科大對國際交流的熱忱與執著未曾間斷,未來將繼續投入更多的資源與努力,推動國際合作,為學生提供更豐富多元之國際交流機會,讓明志科大的國際品牌形象在全球日趨耀眼。  

文章來源 : 明志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496 加入收藏 :
明志科大前進越南 點亮河內工業設備展創新之光

2023越南國際工業製造技術設備展於8月9日至11日在河內展出,為期三天匯集了來自20幾個國家的200多個機械、設備及技術品牌參展,超過10,000家製造及供應鏈廠商到場參觀,這是東南亞最專業且最完整的工業展,明志科技大學與T5GIP科研產業化平台的聯盟夥伴台灣師範大學集結二校在機械工業領域的研究成果,也一起前進參加展出。 越南的工業領域近年來一直在快速擴張,更加迅速地成為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角色。而台灣自1993年政府推動南向政策以來,與越南之間的交流也加速進展。明志科大配合政府政策,除了積極向越南當地招生及進行國際學術交流之外,也參與該國重要商展。本次明志科大參展商品化產品,分別由機械系游孟潔老師創業團隊開發的粉粒辨識系統,以PVC粉為例,導入AI技術將大量的粉粒物料按照品質和大小進行分類,並進行溯源管理,將協助設備預知保養與優化製程,吸引台灣在越南塑膠粉體廠商前來洽談合作案。 另外,電漿薄膜研究中心李志偉老師團隊則發表氮化鋁鉻塗層微鑽技術及成果,利用高功率脈衝磁控濺射技術,在微型鑽頭表面進行奈米複合氮化鋁鉻薄膜塗層技術,大大降低生產成本,成功吸引CB-CERATIZIT Group 針對鍍膜技術進行了解,並討論未來合作的可能性;還有聯盟夥伴台師大的衍生新創公司-沛德永續科技則透過先進的光學與AI技術,打造出定量分析舊衣/混紡中不同成份纖維的設備與智聯網履歷,完成全球紡織產業循環經濟的建置。 明志科大表示,持續投入技術深耕,今年度加入以台大為首的T5GIP 科研產業化平台,透過平台與跨校資源推動國際合作,本次組隊前往河內展出兩項技術,期待透過國際型展覽加深國際深化交流機會,將校內技術推向國際平台進而促成國際合作,此行有助越南的產業提高競爭力及創造附加價值之外,也能讓學校充沛的研發能量有所展現。

文章來源 : 明志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1406 加入收藏 :
2025 年 4 月 2 日 (星期三) 農曆三月初五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