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仁愛頤養社會福利基金會(下稱仁愛頤養基金會)發起「懷世代-青年公益行動計畫」第二屆活動正式開放徵件,號召懷世代青年實踐公益力,讓創新力量發揮在對的地方。起跑記者會上除仁愛頤養基金會執行長陳炳甫及擔任懷世代公益大使的陳建州出席之外,更跨界邀請眾多外部專家來擔任評審,其中包含:華科慈善基金會執行長林龍森、群眾募資平台Backer貝殼放大執行長林大涵、5% Design Action共同發起人暨品牌總監呂承慧等,集結各界專家之群眾力量,共同為社會公益盡一份心力。 仁愛頤養基金會執行長陳炳甫表示,去年成功募集近80所大專院校,超過一百件的公益計畫,最後評選出七件提案獲得贊助,雖然因疫情影響,最後仍有五組獲獎團隊獲得總計超過百萬元贊助,實際完成彩繪社區營造、環保杯循環租借、視障生旅行營隊、大稻埕棒球文化記憶重建與高中自學力培育巡迴活動。連續兩年擔任公益大使的陳建州也鼓勵大家想做公益隨時隨地都能開始,提案就有機會獲得實踐;貝殼放大執行長林大涵則肯定媒介公益平台的角色,讓想做事情的人獲得資源,讓貢獻資源的人也能做好監督;長期以設計概念進行社會企業經營的5% Design Action品牌總監呂承慧則分享創業十年的經驗,期望能將經驗傳承下去,讓青年人接棒社會關懷的責任。 為了落實執行,仁愛頤養基金會更將舉辦首屆獲獎團隊分享會以及邀請社會企業發起人暨品牌總監呂承慧進行工作坊,希望讓「懷世代-青年公益行動計畫」成為青年公益提案孵化平台,尤其每件通過初選的優秀提案也將透過網路,持續在平台上曝光,讓企業團體、公司行號、甚至個人,都能在平台上找到感興趣的計畫予以資助,同時也能支持年輕世代於公益議題上發揮一己之力。為鼓勵全國大專院校各科系所參加的公益計畫徵件活動,藉校園產學合作之方案實習,規劃出更具意義的公益行動,讓學生擁有更多實務經驗,「懷世代-青年公益行動計畫」亦前進各大校園舉辦說明會,期望能響應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USR)制度,與學界合作提供創新創意的公益平台,共築青年公益夢想,養成青年社會關懷力建立品牌,培養具關懷性格的世代。 隨著時代變遷,公益服務的範疇與形式也需要改變,基金會執行長陳炳甫說,基金會前身為民國50年登記專為孤兒安置及長者安養服務的「私立仁愛頤養園」,後因社會變遷轉型改立為「仁愛頤養社會福利基金會」,繼續致力於服務辦理老人安養與育幼社會福利事業,近年仁愛頤養基金會觀察到社會上有許多好的想法缺乏資源來被落實,而有些資源則缺乏好的想法來被運用,因此於去年開辦懷世代公益平台服務,並舉辦「懷世代-青年公益行動計畫」徵件,將青年公益創意提案與社會資源進行媒合,讓愛繼續源遠流長。 「懷世代青年公益行動計畫」不限族群與議題,不拘系所或社團為單位,亦可個人或團體組隊報名參加,甚至可結合校方課程方案實習內容進行提案,不僅提供補助金額讓年輕學子實踐公益力,更將入圍初選的學子的公益提案集結舉辦展覽,刺激公益思考激盪。評審團除由仁愛頤養社會福利基金會代表之外,亦將邀請社福專家與社會賢達共同進行,依創意構想(30%)、計畫可行及永續性(50%)、社會影響力(20%),進行評選。 「懷世代青年公益行動計畫」徵件時間自即日起至2022年5月23日止,第一階段由評審進行書面審查選出入圍30件參賽作品,即具公益提案聯展資格,可獲得參展補助金,並於官網進行網路人氣獎投票,得票數最高者,頒發壹萬元獎金;複選則選出十件佳作,各獲兩萬元企劃獎勵金與業師輔導補助金伍仟元;而獲得最終入選的獲選計畫(不限件數),最高可獲得參拾萬元的公益執行經費。
全球領先的創新辦公空間領導品牌雷格斯(www.Regus.com.tw)及其母集團IWG長期關注全球辦公空間市場,而在不久前公布的2022年《The Future of Work》白皮書中,更是列舉了10大辦公空間趨勢,從諸多面向進行闡述,描繪出接下來辦公空間的理想藍圖,供企業與員工做為參考。十大趨勢詳細內容如下: 企業更加重視員工福祉:員工的身心健康如今更受到企業關注,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的重點將包括如何提升員工福祉、改善溝通管道,以及避免工作倦怠等,成為以員工需求為出發點的「人際關懷」。 「靈活」的重要性日益漸增:根據先前IWG所做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七成受訪者表示偏好混合辦公模式,更勝傳統辦公模式,更有約七成的25至34歲受訪者表示彈性辦公模式已成為求職時的主要考慮項目之一。 跨越地域限制的人才招募:「混合辦公模式」讓人們得以在不同地點辦公,也同時讓企業能不受地理限制的尋覓合適人才。許多企業目前也改採「軸輻式(hub and spoke)佈局」配置,意即將總部視為中心(Hub),並向外輻射、根據需求來設置辦公地點網絡(Spoke),使員工無需每天舟車勞頓,甚至能住在市郊區有效改善並取得生活與工作之間的平衡。 辦公場域變革帶動市郊再活化:當辦公地點不再侷限於市中心的總公司或大型辦公室,也意味著市郊區、非首都的大型中型城市對靈活辦公空間的需求正在上揚,而這也將帶動市郊區與其他城市的活絡。 以通勤時間換取生活品質改善:未來人們也將更貼近雷格斯先前所提出的「15分鐘生活圈」生活理念,節省下的通勤時間不僅環保,同時也意味著時間壓力的減輕,以及將部份決定權交還給員工。員工因此有更充足的睡眠,或更多與家人相處的時光,這些都有益員工的身心健康。 辦公空間功能與意義的「再設計」:「靈活辦公模式」並不意味著傳統辦公空間會消失,在未來,辦公室仍將繼續扮演團隊協作和交流的重要空間,但員工在此的體驗將更受重視。企業未來必須將心思擺在如何打造能激發團隊創造力、提高生產力、促進團隊合作,又能體現企業文化的辦公空間。 「線上協作」比重日益漸增:雲端科技的發展也是混合辦公模式成為主流趨勢的另一關鍵,因為科技的發展也意味著有更多生產力工具可供選擇及使用,協助企業與員工強化生產力與溝通效率。 企業成本能被更妥善配置:「混合辦公模式」對企業而言最重要的好處之一,就是替企業大幅節省辦公空間配置成本,舉凡辦公室的租金、水電費、行政人事、清潔等費用,也能避免大型會議空間因閒置而產生的成本。 環境永續發展意識抬頭:環保意識抬頭的今日,無論哪種規模或產業的企業都必須顧及環境的「永續發展」,而混合辦公模式讓員工省下通勤、減少污染,亦妥善運用了過往可能遭到閒置的空間。 「產值」比「出缺勤」更重要:「出缺勤」將不再是企業衡量員工績效的唯一指標。企業會更看重員工實際的產值,而不是員工是否從早上九點待到下午五點。對於企業而言,建立系統化衡量標準、為員工提供能啟發創意與團隊協作的工作場域,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關鍵。 雷格斯台灣區總經理江雲峰先生表示:「雷格斯身為全球領先創新辦公空間領導品牌,自成立至今,多年來持續致力於推動靈活辦公的理念與實踐。疫情爆發這三年來,許多企業體認到靈活辦公模式的必要性與可行性,但疫情所帶來的不便終將過去,而辦公模式的革新卻會被保留。我們也深信,當你我的生活回到正軌時,雷格斯遍佈全球據點網絡、替客戶量身打造的辦公模式、能靈活配置的租賃契約,必定能夠協助企業在未來的商業浪潮中拔得先機。」 ### 關於雷格斯台灣 雷格斯(Regus) 成立於 1989 年,是推動靈活辦公空間的先驅,致力於協助企業選擇最適合員工的工作模式,服務全球250 萬名上班族,其中包含許多成功企業家、創業家及跨國企業集團,雷格斯目前在全球擁有超過3,000個服務據點。雷格斯旨在提供明亮且能激發靈感的辦公空間,讓企業能更靈活地選擇工作地點、時間及模式,為企業提供一個不受風險影響或租約限制的環境,協助企業達到靈活成長。雷格斯目前在台灣共有11個據點,遍佈臺北及台中,並且仍持續拓展中。更多相關資訊請參閱雷格斯台灣官方網站、LinkedIn,以及Facebook,或是透過Line追蹤雷格斯台灣官方帳號(@regus_workspace)。 官方網站:https://www.regus.com.tw/ LinkedIn: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regus-taiwan/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Regus.TW/
「台北國際製鞋機械展(ShoeTech Taipei)」實體展預定於今(2022)年強勢回歸,9月27日至10月1日期間與「台北國際塑橡膠工業展(TaipeiPLAS)」於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聯合舉辦,完整展現台灣作為全球製鞋機與塑橡膠機械高階生產重鎮的強大實力。ShoeTech Taipei參展報名於4月6日正式啟動,敬請業者掌握疫後台灣第一檔製鞋機械專業展覽,踴躍報名! 歷經疫情衝擊及供應鏈失序,台灣憑藉成功防疫與持續推動數位轉型,製鞋機械產業在2021年翻轉逆境,2021年全年度台灣製鞋機械出口總額達到9,371萬美元,較2020年同期大幅成長23.19%,對印度及孟加拉兩地更是創下3位數114%、170%的成長幅度。主辦單位之一外貿協會表示,在疫後全球製造業重新布局、消費力道全面復甦的雙重拉力下,製鞋機械可望再創佳績,ShoeTech Taipei展覽平台要成為台灣製鞋機械產業搶攻全球商機的關鍵推手。 ShoeTech Taipei實體展展出內容將囊括全方位的製鞋機械設備及鞋材配件,包含鞋面加工及織造設備、上膠、鞋底射出成型機、結幫、後踵定型、壓底等自動化製鞋機械。呼應最新智慧機械、新世代材料及循環經濟等產業趨勢,本屆ShoeTech Taipei也將呈現台灣製鞋機械業者在國際市場上獲得高口碑的自動化生產技術,及因應淨零碳排發展的永續生產解決方案,讓世界看到台灣業者如何致力扭轉製鞋倚賴人工且不環保的刻板印象。 有關ShoeTech Taipei最新展覽訊息及完整參展辦法,請至官網 www.shoetech.com.tw 查詢及追蹤社群粉絲頁。 新聞資料聯絡人: 外貿協會展覽處 陳柏慧專員 02-2725-5200 分機 2618 cph@taitra.org.tw 本案聯絡主管: 外貿協會展覽業務處 黃馥玲副處長 02-2725-5200 分機 2302 christie@taitra.org.tw
阿聯酋迪拜 - Media OutReach - 2022年4月6日 - 作為全球增速最快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之一,Bybit 正式 與 MetaTrader 4 (MT4) 進行深度融合 。MT4 是外匯和差價合約 (CFD) 交易的黃金標準。MT4 可提供先進的技術分析、靈活的交易系統與算法交易工具,備受個人交易者的青睞。 MT4 與 Bybit 融合後 的功能 由 MetaQuotes 開發, 面向 所有 Bybit 用戶 開放 使用。 在 MT4 功能上線後,Bybit 用戶可全天候交易 USDT 永續合約,成為低價差與高流動性的受益者。用戶還可以使用專家顧問系統,無縫集成支援 MT4 的其他供應商提供的交易腳本,實現自動交易。 MetaTrader 4 (MT4) 的功能 本次 融合 將為 Bybit 用戶提供業界領先的交易和分析技術,助其輕鬆實現交易策略。使用 MT4 的 Bybit 用戶將以訂單 簿 和清算價格完成交易,Bybit 優異的流動性與低滑點更是讓點對點 (P2P) 交易錦上添花。 MT4 還提供技術指標和算法交易工具,可自動對其他用戶的交易跟單,成為用戶交易旅程中的指路明燈。此外,MT4 還 為用戶提供自定義佈局、直觀介面和互動式圖表,便於規劃和管理交易。 先進 的 交易功能讓世界級流動性與可靠性錦上添花 憑藉出色的流動性,Bybit 成為牛市中的明星交易所,穩定實用,值得信賴。Bybit 全年的正常運作率高達 99.99%,從未出現超負荷或停機狀況,一直是主流交易平台中的佼佼者。 對於資產交易平台而言,流動性堪稱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Bybit 的衍生品交易平台擁有頂尖流動性與最小價差,即使市場大幅波動,也能保證交易者獲得最優報價,最終順利成交。 Bybit 優質 的個人投資產品與 客戶支援服務 降低了加密貨幣交易準入門檻,讓全球新客戶都能暢享迅捷的加密貨幣交易。 融合 MT4 後,這款 綜合性交易平台將透過 更 便捷的介面與 更 強大的功能為交易者提供支援。 「作為最先進便捷的交易解決方案之一,MT4 將成為優化交易體驗的利器,」Bybit 聯合創始人兼 CEO Ben Zhou 表示。「 融合 MT4 將使我們的產品與服務更上一層樓,用戶也會成為受益者,與我們共同迎接數字資產新時代。」 關於 Bybit Bybit 成立於 2018 年 3 月,為加密貨幣交易者提供迅捷的匹配引擎、優質客戶服務與多語言社區支持。我們致力於為全球個人與機構客戶提供創新的線上現貨與衍生品交易服務、挖礦與質押產品、NFT 市場以及 API 支援,立志成為最值得信賴的新興數字資產交易所。Bybit 是 F1 車隊甲骨文紅牛的首席合作夥伴,也是 NAVI、Astralis、Alliance、Virtus.pro 等電競戰隊以及德甲豪門多特蒙德與日本足球俱樂部福岡黃蜂的贊助商。 欲瞭解詳情,敬請訪問: https://www.bybit.com/ 欲瞭解最新動態,敬請透過 Bybit 的以下社交媒體平台關注我們: https://discord.com/invite/bybit https://www.facebook.com/Bybit https://www.instagram.com/bybit_official/ 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bybitexchange/ https://www.reddit.com/r/Bybit/ https://t.me/BybitEnglish https://www.tiktok.com/@bybit_official https://twitter.com/Bybit_Official https://www.youtube.com/c/Bybit The issuer is solely responsible for the content of this announcement.
日本通運公司(總裁為Mitsuru Saito,以下簡稱日本通運)與NEC集團(總裁暨執行長(代表董事)為Takayuki Morita,以下簡稱NEC)於2021年簽訂商業合作協議,將透過數位轉型(DX)共創價值。 身為社會基礎設施的一份子,日本通運利用世界級的物流網路、長年累積的物流知識,以及完善的運輸工具來維持供應鏈的可靠性。 NEC則以「價值鏈創新:企業與產業的數位轉型」概念為基礎,運用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機器人控制與其他尖端數位技術協助客戶進行數位轉型(DX)。 這兩家公司在2013年締結商業聯盟,以強化全球物流服務。自此開始,他們便透過合資公司Nittsu NEC Logistics共同改善物流的精細度與效率。 近年來,由於生育率降低、人口縮減、工作型態改變、供應鏈複雜化與數位化崛起,物流產業的缺工問題日趨嚴重。就環保而言,降低碳排放已成為重要的社會議題,企業也經常被號召響應日本與其他國家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的目標,共同打造脫碳社會。 人們對物流精細度的要求與日俱增,為了滿足此需求,日本通運與NEC在2020年10月已展開探索性的價值共創專案,並於2021年簽訂商業合作協議,希望結合日本通運的全球物流網與物流知識,以及NEC頂尖的AI與IoT等數位技術和整合能力來開創新業務,進而解決社會問題,並在打造永續發展的社會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計畫 在透過DX共創價值的過程中,雙方公司將(1)使用IoT技術,在短期內建造更高效率、更省人力的自動倉儲,同時,(2)在中長期合作中運用數位技術探索與開創新業務。 ① 短期任務 其中一個短期任務是利用IoT技術迅速且持續收集倉儲內人員與物件的移動資訊,再使用AI技術即時分析資料,將員工的專業知識與策略知識數位化。這個方法能最大化倉儲效率、解決缺工問題,並營造讓員工安全且安心工作的環境。 未來,雙方公司將致力解決所有運輸站、配送站與其他物流設施的安全問題,並最佳化人員配置。他們將優先鎖定電機與電子產業,再逐步擴大至半導體與汽車供應鏈。 ② 中長期任務 在中長期合作方面,雙方公司將探索如何打造讓人們遠距提供支援的社會。他們期望在人力不足的地方導入AI技術與遠端控制機器人,例如勞動力日益衰減的產業、工作環境惡劣的地點、危險地區以及位於地球另一端的設施等處。 雙方公司將先在日本通運的倉儲設施實行此措施。利用遠端控制技術管理倉儲運作,並訓練可操作機器人的人員以及提供操作課程來累積知識,讓社會發展跨越世代、國家與產業鴻溝。 此外,他們也將致力實現永續發展的社會。除了將物流過程中的碳排放視覺化與降低碳排量,雙方還將擴大至合作夥伴與客戶供應鏈的碳排放,以降低社會發展對環境的衝擊。 在邁向創立100週年之際,日本通運訂定了「透過創新創造新價值」的長期願景。藉由這項新的合作計畫,日本通運希望建立與提升物流設施的數位化能力,並開創具成長力的新事業,幫助供應鏈全面數位轉型。以集團身份解決社會問題也有助於日本通運協助社會達成永續發展的目標。 NEC的「NEC 2030VISION」提倡「與地球和平共生,守護未來」,以及「塑造新產業與工作模式,打造永續發展的社會」。藉由這次合作,NEC希望在「價值鏈創新:企業與產業數位轉型」的概念下擴展其解決方案,讓物品與流程的連結跳脫各別產業的框架,並發展可創造新價值的數位創新,同時透過這些活動幫助NEC集團的供應鏈升級。 *** 關於NEC集團 NEC集團是IT與網路科技整合的全球領導企業,並以「Orchestrating a brighter world」為品牌宣言。NEC在安心、安全、公平與效率這些社會價值上建構永續發展的環境,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充分發揮潛能,進而幫助企業與社區順應快速變遷的社會與市場。如需了解更多NEC的資訊,請造訪http://www.nec.com。
永續
Z Flip4預購
請先登入後才能發佈新聞。
還不是會員嗎?立即 加入台灣產經新聞網會員 ,使用免費新聞發佈服務。 (服務項目) (投稿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