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關閉
在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影響力會客室》節目中,本集邀請到加拿大GIC商人銀行董事總經理顏志行(James Yen)分享其橫跨創業、投資、公益與生命歷程的精彩故事,從一連串失敗與逆境中,提煉出屬於自己的「影響力投資哲學」。 ▲加拿大GIC商人銀行董事總經理顏志行(圖左),與節目主持人黃至堯博士(圖右)分享他的「人生失敗學」。(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 顏志行過去曾成功代理日本汽車零件品牌、開拓電視購物通路、進軍東南亞LED路燈市場,甚至與中國綠能企業合作投資風力發電,儘管多次遭逢產業變局、政策風險與天災突襲,卻始終從容以對。他笑稱:「我成功不是因為特別聰明,而是因為失敗夠多。」 節目中,顏志行更進一步介紹「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ment)概念。他指出,早在15年前國際市場即已風行,強調在獲取合理報酬之餘,也創造正向社會價值。 在談到「影響力投資」的實務案例時,顏志行特別分享了一個來自韓國的成功故事。當地企業普遍實施「非自願退休」制度,許多上班族在50歲左右即被企業辭退,然而韓國的退休金制度又規定需年滿65歲才可領取,導致大批中年族群面臨經濟與職涯的雙重困境。 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一位30出頭的韓國創業者發起一項創新的人力資源服務方案,專為這群50歲上下的中年求職者量身打造再就業支持平台。顏志行團隊看準其社會價值與潛力,投入影響力投資資金與資源,最終該公司成功被韓國一家上市企業收購,並擴展業務至高齡長照科技,進一步解決另一波即將來臨的人口老化問題。 「這不只是財務上的成功,更是對社會問題的有效回應。」顏志行表示,這樣的投資方式,正是影響力投資的核心精神──在創造收益的同時,也創造改變。 除商業經歷外,顏志行也分享自己於三年前被診斷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後的人生轉折。對於一名當時僅45歲的企業家來說,這個消息無疑是一記震撼彈。他坦言,初期難以接受這個現實,並試圖找出疾病的成因,但後來他意識到,與其沉溺於恐懼,不如調整生活方式。 他坦言,這場病讓他學會放慢腳步、重視睡眠與飲食,並在身體與心理健康中重新校準人生方向。「我開始學會向不對的人事物說『不』,把時間留給重要的人和重要的價值。」 此外,他積極參與公益行動,協助創辦禮恩康復育成協會,幫助有酒精成癮困擾的人重新回歸生活。他也呼籲:「影響力的實踐,不只存在於資本市場,更存在於每個願意付出關懷的人心中。」 對於年輕人如何投入投資或創業領域,顏志行建議從「人生董事會」開始建立。他提倡每個人在人生中都應建立由財務、健康、關係等不同面向導師所組成的顧問團,「投資自己,是最值得的開始。」 ▲GIC商人銀行總經理顏志行(圖左)與主持人黃至堯博士(圖右)節目後合影,並預告下一集要聊聊「人生董事會」。(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 節目主持人同時也為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黃至堯博士表示,本次節目不僅讓聽眾聽見一位投資人的生命厚度,更呼應基金會推動未來人才與永續教育的使命,「我們希望年輕人不只是學會如何賺錢,更懂得如何活出價值,發揮影響力。」
在全球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企業的若想永續經營不僅仰賴資本與技術,更關鍵的是人才傳承。許多家族企業在傳承時只關注資產傳承,卻忽略了接班人的培育。近日,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影響力會客室」特邀中歐商學院最受歡迎的——王安智教授,深入探討企業傳承的挑戰、診斷與接班人計畫的關鍵策略,提供企業領導者一條清晰的傳承路徑。 家族企業在傳承過程中提前診斷接班人的適應能力,以制定策略規劃,是培育接班人很重要的一環。(圖/Canva) 企業傳承的盲點 主持人黃至堯博士提到:「多數家族企業談及傳承,大家最關心的都是資產如何分配、法律架構如何設計,然而傳承除了財富, 還包含了企業傳承與文化傳承。」這是許多企業忽略的盲點。 王安智教授在訪談中進一步指出:「華人社會常說『富不過三代』,但事實上,許多企業連二代都難以順利傳承,核心問題在於接班人是否擁有足夠的心理能量。」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顯示:一個人的心理能量(包括自信、韌性、抗壓能力等)對於未來的財富累積影響遠超學歷與背景。這項研究顯示,即使擁有雄厚資本,若接班人心理素質不足,企業仍可能無法成功傳承,甚至迅速衰退。 企業接班兩大關鍵指標 王教授提出了「滲透vs.融入」模型,幫助企業評估接班人的適應能力: 滲透程度(Penetration) 接班人自幼通過父輩對企業的認識與理解,包括經營模式、產業趨勢、內部文化等。例如,一位長年在海外留學、對家族企業運作不熟悉的二代,其滲透程度可能較低。 融入程度(Integration) 接班人能否適應企業環境,並獲得團隊認可。例如,一位剛進公司但無法與資深員工建立信任關係的二代,其融入程度可能較低。 這兩大指標,可以將接班人分類為四種類型: 高滲透、高融入:熟悉企業運作,並能夠順利接手管理權,成功機率最高。 高滲透、低融入:了解企業,但缺乏內部認可,需透過建立信任來逐步鞏固領導權。 低滲透、高融入:受員工歡迎,但對企業運作不熟悉,需加強企業知識與決策訓練。 低滲透、低融入:對企業陌生無法融入,接班風險極高,應考慮職業經理人模式。 王教授強調「診斷的目的不是篩選誰該接班,而是找到適合的策略,讓企業與接班人都有最好的發展」。 真實案例:從排斥到接班,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 訪談中,王教授分享了一個真實案例——二代在海外成功創業多年,因父親突發重病,不得不倉促回國接手公司。回來後,他發現企業老臣對他充滿懷疑,而他自身也對家族企業運作陌生,導致適應困難。 如果二代能更早進行滲透與融入診斷,可以有足夠時間做準備,而不是被動回國接班。(圖/Grok) 王教授分析,很多接班失敗,並非能力不足,而是缺乏心理建設、沒有做好團隊適應,甚至遇到內部排斥。」 企業如何建立接班計畫?五大步驟確保平穩傳承 企業的接班計畫應該是「分階段進行,而非一蹴而就」,並提供以下五個關鍵步驟: 1.早期滲透:讓二代透過實習、專案參與、董事會觀察,逐步認識企業運作。 2.建立融入機制:讓接班人參與公司文化活動,與資深員工建立信任關係。 3.評估與測試:透過領導力測驗、決策模擬,了解接班人的管理能力與決策風格。 4.分階段接班:讓接班人先管理小規模業務,逐步進入核心決策層。 5.職業經理人過渡:若接班人尚未準備,企業可考慮職業經理人,確保企業穩定運營。 「傳承不是臨時的決定,而是一場長期規劃」王教授總結。「企業應該將傳承視為一場管理升級與文化轉型,透過診斷、培養與策略規劃,讓企業持續發展。」 黃至堯博士(圖右)認為透過這樣的多角度診斷,家族企業可以及早發現潛在問題,從而及時調整策略。(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 黃至堯博士觀點:企業傳承需要系統化的管理 很多企業家在傳承時,往往只關注資產交接,卻忽略了真正的問題來自於人。無論是一二代,都需要一套科學的方法來診斷自身狀態,找到適合的接班策略。」 黃博士特別強調:「這不僅適用於家族企業,對於任何正在進行組織變革或高層接班的企業,診斷都能帶來極大的幫助。企業傳承不是突發事件,而是系統化的管理過程。」 中歐商學院的王安智教授(圖左)與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黃至堯博士(圖右)為企業傳承的長期成功,提供了有力的指導,並強調提前診斷與準備對確保企業永續發展的重要性。(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 結語:持續學習,掌握企業傳承的關鍵 這場深度訪談不僅為企業領袖提供了全新的傳承視角,也讓更多企業家意識到,成功的接班人計畫不只幫助企業避免風險,更能讓企業在變局中找到新的成長契機。 想了解更多企業傳承與接班策略?歡迎持續收聽《影響力會客室》Podcast,讓我們一起學習最前沿的管理思維,打造基業長青的企業!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日前公布了最新的《111年癌症登記報告》,乳癌位居十大癌症排名第三,僅次於肺癌和大腸癌。最新報告指出,相較於110年,新癌症發生人數增加了8531人,癌症時鐘加快了17秒,平均每4分2秒就有一人罹癌。 Podcast《影響力會客室》主持人黃至堯博士(圖右)專訪臺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曾令民(圖左),談論乳癌防治與職涯歷程分享。(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 深耕乳癌防治議題多年的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曾令民,這次特別來到「影響力教育基金會」Podcast節目《影響力會客室》,與節目主持人影響力基金會執行長/知名人力資源專家 黃至堯博士共同探討乳癌防治以及他的職場生涯管理、平衡之道,根據副院長的專業觀點,與聽眾分享他的職涯經歷與選擇策略。 乳癌高發病率的原因與預防策略衛福部《111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乳癌為前三名常見的癌症,更是女性十大癌症首位,發生人數17,366人,發生率約為92.0/100,000。現代職場競爭激烈,在高壓、長時間的工作環境中,女性面臨的挑戰尤其明顯。隨著女性在高層管理職位中的比例逐年增加,她們常常需要承受來自工作上的極大壓力。這種持續的壓力,對身心健康造成不小的負擔,且容易引發乳癌等與荷爾蒙變化相關的疾病。研究顯示,長時間的工作壓力、熬夜以及不規律的生活習慣,都是乳癌發生的風險因素之一。這也讓越來越多的女性高管面臨著健康上的挑戰。 乳房醫學權威曾令民指出,乳癌是全球女性健康的重大威脅。(圖/臺北榮民總醫院) 訪談中,曾令民指出,乳癌是全球女性健康的重大威脅。以台灣為例,每年新增的乳癌病例已超過16,000例,僅次於肺癌和大腸癌。他解釋,乳癌的形成是一個多因子結合的結果,包括飲食、環境、生活型態等因素。其中,生活壓力、飲酒、缺乏運動、高熱量飲食等現代生活習慣均是主要危險因子。 針對乳癌預防,他強調,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是降低乳癌風險最有效的方法。例如,保持規律運動、避免肥胖,並在職場與生活中減少壓力。此外,早期生育與哺乳行為被科學證實具有保護作用,能有效降低乳癌的發生概率。然而,儘管預防策略清晰明確,但在現實中實踐並不容易。他呼籲女性朋友重視乳癌篩檢,並在面對疾病時勇於接受完整治療。科學研究與醫療進步已讓乳癌從絕症,轉變為可治可控的慢性疾病,早診斷與規範治療是延長生命的重要關鍵。 職涯發展與健康管理的平衡 在醫療職涯中,廣結善緣與樂於助人是曾令民的重要價值。他指出,醫師在行醫過程中接觸到社會各階層的人,幫助因疾病而處於人生最脆弱時刻的病患,尤其乳癌患者往往承載著家庭的重責。例如,四五十歲的女性罹患乳癌,她可能是孩子的主要照護者,甚至是家庭的經濟支柱。因此,醫師的幫助不僅僅是治癒疾病,更是支撐一個家庭的未來。 作為一所歷史悠久的醫學中心,臺北榮總自創院以來便秉承「照顧榮民,造福社會」的使命,並在醫療技術和人文精神上不斷進步。曾令民談到,早期的榮民患者多數是單身,生活較為困難,但榮總始終以家人般的態度照顧他們,這份人文關懷深深影響了當時的他。曾令民表示,這種關懷至今仍是臺北榮總文化的核心。 如今,臺北榮總也致力於發展年輕人才,給予他們廣闊的發展空間。曾令民強調,在榮總工作,無需承受過多壓力,並且能專心發展自己在醫療領域的興趣和專長。臺北榮總致力於營造一個具有最佳合作精神和優秀專業團隊的工作環境,讓員工能夠發揮所長,實現自我價值。 在幫助病患的過程中得到的回饋,也讓曾令民更加堅信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他認為,透過團隊合作,理想才能實現,目標才能擴大。同時,他強調專業上需具備創新想法,並懷抱使命感與企圖心,這不僅能提升個人成就,也能贏得更多為社會服務的機會。 北榮外科舉辦定期培訓,讓學員現場體驗操作外科教學手術訓練模組。(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提供) 知名人力資源專家黃至堯博士(圖左)與臺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曾令民(圖右)共同呼籲,面對台灣醫療人力短缺的危機,期盼年輕學子能夠積極投入台灣醫療。(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 專注與學習:職涯成功的基石主持人黃至堯總結,在訪談中,曾令民展現了真正的領導力典範——他不是單純要求他人去完成任務,而是能將個人目標轉化為整個團隊的共同目標,並帶領團隊實現這些目標。這種以實際行動詮釋領導力的方式,不僅讓人深受啟發,更充分體現了他對團隊合作與使命感的高度重視。 最後,黃至堯也為聽眾總結了重點,點出曾令民的職涯歷程給予年輕人的三個重要學習。 第一點是專注。在現今流行多元斜槓的時代,曾令民的經驗告訴我們,只有將本業做到出類拔萃,才能真正開拓副業的成功可能性。他提醒大家,專業的深耕是所有成就的基礎。 第二點是持續學習。即便已經在醫療領域取得非凡成就,曾令民仍然謙虛地學習,不斷完善自己。他善於觀察並吸收他人優點,將學到的知識內化,並進一步應用到自己的專業實踐中,這份不懈學習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借鑒。 第三點是領導力的實踐。曾令民展示了如何將個人目標轉化為團隊目標,並帶領團隊攜手達成共同目標的能力。這種領導力不僅源自他對專業的熱忱,也來自他對團隊合作的重視。他的成功不僅是個人的榮耀,更是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 黃至堯表示,從曾令民的訪談中可以感受到領導力的最佳實踐,也看見了專注、學習與協作對於個人成長與職涯發展的深遠影響。 影響力教育基金會長期致力於推廣職涯教育,提供多元化的公益課程,包括人才培訓、職涯探索、職業體驗、邏輯思考訓練等,幫助更多人掌握成長的關鍵技能。影響力教育基金會相信,透過學習的力量,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改變人生,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面對產業變革與職場挑戰,擁有清晰的方向與實戰技能,能幫助年輕世代順利銜接學習與就業。影響力教育基金會長期推動職涯教育,幫助年輕人探索興趣、累積實力,找到未來方向。日前,基金會收到了一份特別的捐款——來自一位國小學生的心意。他將自己一年來省吃儉用存下的零用錢,全數捐出,這隻裝滿愛與善意的小豬撲滿,由母親代表捐贈給基金會。改變世界並不取決於資源的多寡,而在於願意伸出援手的心意。這筆捐款,不僅承載純真的善意,也傳遞出對未來的希望,讓基金會更堅定持續推動職涯教育的使命。 ▲一位國小學生將一年來存下的零用錢,由媽媽代表送出,支持職涯教育。影響力教育基金會透過四大核心計畫,幫助中學生、大學生與職場人士探索未來,強化競爭力,迎接未來挑戰。(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提供) 晨悅健檢連續三年捐款,助青年培力 除了這份來自孩子的無私捐款,企業界的長期支持亦為基金會的教育計畫注入穩定動能。台中晨悅診所與守葳美學自2023年起,每年捐款支持基金會,至今累計金額已超過三百萬,這份承諾與堅持,讓無數年輕學子找到更清晰的未來方向。晨悅合夥人林世其表示:「我們深信,企業的社會責任不僅是創造經濟價值,更應該投入教育與人才培育,讓年輕世代有機會發揮潛能。我們希望,這些捐款能成為助力,讓更多年輕人踏上適合自己的職涯道路。」 ▲影響力教育基金會致贈感謝狀,感謝台中晨悅診所與守葳美學長期支持職涯教育。晨悅診所與守葳美學攜手「影響力講堂」邀請頂尖職場專家分享必勝心法,幫助年輕人提升競爭力。講師陣容包括理財專家盧燕俐、KPMG數位長賴偉晏,以及知名主持人兼格林文化發行人郝廣才等大咖,透過跨界學習拓展職場視野。(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提供) 影響力四大計畫,推動職涯教育 影響力教育基金會長期投入職涯教育,並將善款主要運用於四大核心計畫,包括: 影響力講堂:自2019年起,邀請各界成功人士擔任演講者,分享他們的職場經歷,為職場新鮮人提供寶貴的職場新思路,少走一些彎路。 職涯領航員:與104人力銀行合作開辦「求職特攻班」,培養求職技能、職場倫理與實戰能力,優秀學員還可獲得實習面試機會;自2021年起,與人資小週末合作推出「Career For Taiwan為你職引」計畫,邀請上百位專業顧問提供30歲以下青年一對一職涯輔導,幫助他們清晰規劃未來。 學涯領航員:自2021年起,與新北市教育局、高雄教育局辦理職業探索夏令營,透過實作體驗,幫助國高中生認識自己的天賦、探索不同的可能性。 影響力工作坊:開設線上與實體課程,並透過Podcast節目《影響力會客室》,協助青年提升職場競爭力,應對各種挑戰。學習不只是個人成長,更能支持基金會投入更多公益行動,擴大影響力。 ▲「學涯領航員」助青少年提前探索職涯,邀請多元職人講師,讓中學生透過實作體驗多元職業。圖中課程包含咖啡師、心理治療師、會計師及AI機器人應用,幫助學生發掘興趣、拓展未來選擇。往年報名即秒殺,今年暑假即將開課,名額有限,請鎖定影響力教育基金會粉專。(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提供) 讓每一份捐款,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4年台灣公益捐款總額已突破60億元,其中以兒童、身心障礙與急難救助為主要捐款對象,而職涯教育、學術研究等領域的捐款相對較少。面對此趨勢,影響力教育基金會持續努力,透過各界的支持,推動年輕世代的職涯教育,為台灣培育更多優秀人才。 ▲「影響力工作坊」開設線上與實體課程,涵蓋AI簡報快製、職場政治學、面試技巧等職場關鍵技能,幫助職場人士提升競爭力。學習不只是個人成長,更能支持基金會推動公益計畫,擴大社會影響力。(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提供) 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黃至堯博士表示:「每一筆捐款,都是對未來的承諾。我們將確保資源投入最需要的地方,幫助更多年輕人找到方向,並為台灣的職涯教育帶來長遠影響。」 無論是來自個人或企業的捐款,皆代表著社會對於未來的期許與承諾。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將妥善運用每一分善意,確保幫助年輕人獲得更多成長與機會,讓職涯教育的影響力擴展到更多角落。 ▲知名職涯專家同時也是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黃至堯博士,曾在文化、海洋、朝陽等多所大學開學與畢業典禮上,勉勵學子勇敢迎戰未來。同時主持Podcast節目《影響力會客室》,與頂尖職場專家對談,傳授職涯成長心法。(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提供)
影響力會客室
請先登入後才能發佈新聞。
還不是會員嗎?立即 加入台灣產經新聞網會員 ,使用免費新聞發佈服務。 (服務項目) (投稿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