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台經社」新聞搜尋結果, 共 42 篇 ,以下為 1 - 24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台經社舉辦「2024再生醫療高峰論壇」 探討細胞治療趨勢與挑戰

賴清德總統在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上提到國家級超級幹細胞庫,除了智慧醫療、精準醫療,再生醫療也是應該大力發展。由台灣經濟研究社主辦、芮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工商時報協辦之 「2024再生醫療高峰論壇」,於今(2024)年11月29日(五)下午以線上直播形式進行。再生醫療雙法甫於今(2024)年三讀通過,開啟再生醫療新里程,論壇邀請產官學研醫專家,針對細胞治療的趨勢與挑戰進行研討,期能促進國人健康福祉與產業健全發展。2024「再生醫療高峰論壇」由台經社孫智麗社長主持,邀請衛福部醫事司劉越萍司長進行貴賓致詞並演講「臺灣再生醫療挑戰與展望」,以政策趨勢揭開論壇序幕。上半場由產學研醫專家進行專題演講,包含台灣骨科研究學會理事長暨台灣細胞醫療協會常務理事張至宏分享「再生醫療與細胞治療」、亞東紀念醫院醫學研究部主任邱彥霖分享「精準健康管理與細胞治療趨勢」、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副所長呂瑞梅介紹「細胞生產自動化系統與細胞治療產業核心技術平台」、食品所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主任謝松源介紹「國家生物資源保存之重要性與細胞庫發展現況」、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暨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教授楊瀅臻談「健康細胞儲存與細胞治療應用」,以及由新北市防癌協會理事長林世強分享「從造血幹細胞移植談再生醫療發展之挑戰」。論壇下半場除了以上專題演講的產學研醫專家,也特別邀請何鈞軒皮膚科診所何鈞軒院長,共同參與「細胞治療趨勢與挑戰」綜合座談。 根據President research研究指出,2023年全球再生醫療市場規模約242億美元,推估到2033年將增加至1,540億美元以上,其中幹細胞治療,每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3.2%。台經社孫智麗社長表示,台灣政府與產學研醫界目前投注資源,希望能加速國內細胞治療產品的開發,積極整合高科技及資料庫應用,未來結合智慧醫療、精準醫療,實現我國「健康台灣」的目標,而在這個過程中,仍需提供經過科學驗證、且有品質的產品給民眾,因此台灣如何在法規的框架中提高細胞治療之品質與成效,有賴各界更多的對話及交流討論。「2024再生醫療高峰論壇」細胞治療趨勢與挑戰直播網址:https://www.youtube.com/live/I0jJCCcRJEA;論壇專題報導請詳:https://www.bioeconomy.tw/news-40/。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2024再生醫療高峰論壇~兼顧品質與法規 細胞治療發展新趨勢 https://www.ctee.com.tw/news/20241130700113-430504#台經社 #再生醫療 #細胞治療 #細胞儲存 #健康台灣

文章來源 : 台經社Bioeconomy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90 加入收藏 :
2024台灣仿生設計競賽 台經社「循環經濟獎」出爐

台灣經濟研究社社長孫智麗日前(9/20)受邀出席2024台灣仿生設計競賽頒獎典禮,頒發由台經社所設立之「循環經濟獎」,鼓勵青年師法自然、融入循環設計概念來解決問題,呼應台經社成立宗旨,以永續發展趨勢與政策研究為基礎、倡議永續創新的經濟模式。2024台灣仿生設計競賽主題為替台灣提出「極端氣候的仿生適應策略」,台經社「循環經濟獎」由朝陽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與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聯合團隊,以「竹止您撞柱」仿生交通警示柱獲得獎狀與獎學金1萬元。 近年因各種極端氣候造成的道路以及交通安全問題不勝枚舉。交通警示柱主要作用在於分隔交通車流以提高安全性,防止事故發生,同時保護區域內人員和設施。面對極端氣候的影響(如濃霧、豪大雨),使得用路人視線不清、降低其能見度而撞上交通警示柱。現今市面上的交通桿材質多為脆弱容易毀損,除無法阻擋車輛在撞擊時減少其衝擊力致使車輛嚴重毀損,駕駛人也可能受重傷,對向的駕駛或是行人,也可能被衝撞來的車輛所波及,歸咎其因,交通柱內部結構空心、外層薄,導致易毀損,除需不斷更換新柱,其廢棄物相對不環保。 團隊將仿生的重點放在交通警示柱的內部構造,以羅漢竹的空心管狀莖中維管束型態構造為改良的靈感,並師法竹子螺旋纏繞纖維,有效的透過厚薄的反向纏繞纖維得到強化,預期能使交通柱抗壓強度大、彈性好、具韌性,讓交通柱在被撞擊時因有韌性不易斷裂,減少汽機車的衝撞力,減少人員傷亡。此外,在製作的材料上,團隊欲使用相對環保、能循環利用的材質,比如以消費者使用過後回收再生的PCR再生塑膠,減少廢棄物、提高材料使用效率。 孫智麗社長認為,塑膠的使用在現今社會及經濟發展上有其必要性,青年透過師法自然來提升塑膠材料的使用效率,不但呼應國際循環經濟及資源循環趨勢,也累積以創新思考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值得鼓勵。極端氣候下,人類社會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全球不但提倡跨界,也鼓勵與自然合作來解決問題。台經社將持續推動理解自然、以生物為基的經濟模式。 更多關於台經社永續發展政策研究請參閱:https://www.bioeconomy.tw/esg/ 有關國際塑膠規範與減塑策略請參閱:https://www.bioeconomy.tw/news-29/  #台經社  #孫智麗  #循環經濟  #生物經濟  #永續發展

文章來源 : 台經社Bioeconomy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6214 加入收藏 :
台經社 永續農業與作物健康管理

為推廣氣候變遷下的作物健康管理、促進生物多樣性,及因應消費者所關心的食品安全,台經社孫智麗社長與台茂林冬霧董事長、中興大學鄭政峯教授、黃振文教授、黃姿碧教授、及屏科大、宜蘭大學農業學者專家等,日前(8/9)去苗栗縣卓蘭鎮「鄉野觀光農園」,考察應用奈米鈣於甘露梨的生產管理及成果。噴灑奈米鈣可促進甘露梨健康生長以提高果實品質與產量,還可強化甘露梨耐病蟲害、減少農藥使用;而用於甘露梨生產資材回收循環使用、剩餘資源化加值再利用。 中興大學鄭政峯教授指出,應用新農法推動作物健康管理:(一)重建土壤中微生物生長環境,正確有效地從葉面施加營養元素,來促進植株健康生長。(二)植物健康管理,除解決食安及農業環境污染外,亦能提供足夠量且高品質農產品,達成永續環境目標。(三)透過空中噴灑,以奈米鈣替代展著劑,能適用於森林林木的健康管理,降低病蟲害與提高碳匯能力,也能促進生物多樣性。(四)健康的土壤種出健康的植株,提供健康安全的食物,讓人類也能健康,達到全球人類永續目標。 資料來源: 中興大學名譽教授鄭政峯「永續作物管理」https://www2.nchu.edu.tw/news-detail/id/55638   「寶島甘露梨」品種權爭訟結果 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118269   國際植物新品種權 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103766/amp  

文章來源 : 台經社Bioeconomy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9891 加入收藏 :
台經社孫智麗談國際塑膠規範與減塑策略

   台經社社長孫智麗於日前(6/21)出席由工業技術研究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舉辦之「化學品CBAM影響產業暨生質永續法規標章交流研討會」,分享國際間的塑膠規範與減塑策略,並與現場學者專家、業界人士交流台灣產業因應對策。     全球目前每年約生產4.3億噸塑膠,根據麥肯錫報告,包裝使用的塑膠有95%在使用一次後就被丟棄,對經濟造成的損失高達1,200億美元,而且有32%的塑膠包裝並未進入回收系統,形成所謂的塑膠污染。塑膠包裝使用後的廢棄處理成本,加上生產過程中與溫室氣體排放相關的成本,保守估計每年高達400億美元。依照目前發展趨勢,如不採取行動,到 2040年全球塑膠污染可能會增加2倍。為達成「60X40全球減塑」目標,聯合國2024年底即將定案《全球塑膠公約》(Global Plastic Treaty),這首部具國際法律效力的公約,希望透過消除塑膠汙染、防止海廢、建立循環體系,於2040年減少塑膠產量60%。      歐盟(EU)是國際間最具減塑雄心的區域,現有措施大致可分為四大類,包含徵收塑膠和塑膠包裝稅(PPT)、針對一次性塑膠(SUP)的監管禁令和標章要求、訂定廢棄物處理系統的延伸生產者責任(EPR)費用和許可證要求、開徵亂丟垃圾稅用於支付清理垃圾的費用等。國際間,除了政府組織或環保團體,特別是企業也形成相關倡議、遊說或行動聯盟。      國際間出現將碳交易制度的概念應用於塑膠汙染上,稱為「塑膠抵銷權」交易。例如美國新創公司 rePurpose、從非營利組織衍生成立的塑膠信用交易所(PCX),透過制定塑膠廢棄物處理與管理原則,並為塑膠垃圾回收處理與再利用進行貨幣化,將其轉換成企業可買賣的塑膠信用。其他減塑策略還包括「減少、重複使用和替代」、「開發生物基和替代原料」、「回收與循環利用」等。     孫智麗社長總結,塑膠的使用在現今社會及經濟發展上有其必要性,全球要消除的是塑膠汙染、並非塑膠的應用,因此加強對塑膠整體生命週期的管理非常重要。對產業而言,台灣在全球供應鏈體系,多為品牌大廠之原料供應商或代工廠,未來全球塑膠公約通過,品牌大廠配合國際規範進行塑膠管理或減塑策略勢必影響供應鏈,企業應留意相關政策法規趨勢、配合品牌商對產品生產及包裝之要求。儘管減塑策略可能提高生產成本(還包括標章及認驗證),但是符合環保的產品有助於品牌與公司價值的建立,可獲得消費者與投資人的支持。更多關於「國際塑膠規範與減塑行動」的資訊請至台經社永續發展政策研究中心 https://www.bioeconomy.tw/esg/ 。  #台經社  # 孫智麗  #塑膠稅  #永續發展

文章來源 : 台經社Bioeconomy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497 加入收藏 :
台經社孫智麗談國際藍金 推動海洋能發展

第二屆海洋能產業發展論壇於日前 (4/18) 由台灣海洋能發展協會倡議與主辦,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工業技術研究院、GESA 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以及台灣經濟研究社協辦。台經社孫智麗社長於「推動資金引導,串聯產業發展」綜合座談中以「國際藍金 推動海洋能政策」為題進行分享,接續與台灣海洋能發展協會莊閔傑理事長、藍濤亞洲有限公司黃齊元總裁、畢馬威財務諮詢股份有限公司陳文正董事總經理、華陽創投王韋中董事長等業界專家進行座談。 國際能源總署海洋能源系統 (IEA-OES) 合作計畫訂出 2050 年全球海洋能裝機容量達到 300GW 的目標,預計創造 68 萬個就業機會、附加價值毛額 (GVA) 貢獻 3,400 億美元,並減少超過 5 億噸碳排放,於此推進海洋能市場發展。根據 IEA-OES 2023 年度報告,2022 年全球潮汐能和波浪能市場規模為 4.78 億美元,預計到 2031 年產值達 100 億美元,年複合年成長率 (CAGR) 為 43%。而我國根據經濟部去 (112) 年核定之臺灣 2050 淨零轉型「前瞻能源」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在海洋能方面,規劃目標於 2030 年完成設置百 kW~MW 級示範發電機組、2035 年設置 1~10MW 商業運轉發電機組。 孫智麗社長於座談總結,因應氣候變遷及國際減碳政策趨勢,基於能源安全,需要發展多元化的再生能源,以分散能源供給的風險。台灣四周環海是海洋國家,政府在2050 淨零轉型「前瞻能源」關鍵戰略行動計畫中,雖將海洋能源列入再生能源發展項目之一,目前已有業者、研究機構與國營公司投入岸基式/離岸式波浪能、溫差能、洋流能等發展,然因技術開發成本高、且投資回報不確定性高,我國需要訂定更積極的海洋能累積裝置容量發展目標 (例如 2030 年達到 10MW、2050 年達到 10GW)、跨部會政策引導以及公私部門的資金支持。在 ESG 浪潮下,政府與投資人、企業合作推動海洋能科技與產業化發展,達成 2050 淨零發展目標。 更多關於以海洋能為例之國際藍色金融工具介紹,請詳台經社永續發展政策研究中心 https://www.bioeconomy.tw/esg/

文章來源 : 台經社Bioeconomy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7265 加入收藏 :
台經社孫智麗談生技護國群山 創造大健康產業價值

台經社孫智麗社長日前(3/29)應「工商時報2024生技暨健康發展高峰論壇」邀請擔任主持人,於會中針對生技業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以及大健康產業發展與業界專家進行研討。全球後疫情時代、面臨醫藥品短缺情形,生物製藥、標靶藥物、細胞療法等都需要委託CDMO進行臨床試驗規劃執行與試量產開發,CDMO在生物醫藥發展上扮演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當全球矚目台灣半導體產業有護國神山台積電,台灣半導體代工生產的營運模式具有強大的國際競爭力,那台灣CDMO生醫業能否參與全球生技醫藥生態系成為關鍵供應者?就特定治療領域的利基藥品,台灣生醫業應有機會建立代工的模式。孫社長認為台灣必須有生產品質良好穩定的藥廠,接受國際大廠委託加入生產代工的行列。基於醫藥品的複雜性呈現少量多樣化,台灣醫藥業可能呈現的是「護國群山」樣貌! 為完善醫藥供應體系,我國政府目前推動CDMO產業政策,籌設「臺灣生物醫藥製造公司(TBMC)」,擬以台積電模式推廣全球生技產業。論壇中從樂迦再生的CDMO營運模式,台灣業者可成為國際醫藥大廠在臨床試驗開發或量產製造階段的關鍵角色。從龍騰生技的遠距精準檢測產品,在產品開發、生產、行銷方面,都有結合產官學研醫共同合作的空間。台灣智能漢方的居家檢測及健康管理系統,看到跨界推動大健康生態體系的未來! 孫智麗社長總結,在全球醫藥供應生態系,醫藥品上市審查必須符合國際規範、與國際接軌!而大健康產業是未來發展的藍海,在中醫藥或健康管理的產品上市法規,應以輔導我國業者開發生產符合國人需求的產品,在政府政策加持、產業資金挹注、人才培育及跨界交流下,共同促進我國大健康產業發展,在全球醫藥供應生態系創造新價值! 更多關於CDMO全球產業趨勢與台灣廠商現況,請至台經社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 https://www.bioeconomy.tw/bio/ 或選取檔案:  https://reurl.cc/Vzakd5    #孫智麗  #台經社  #生技  #大健康 #CDMO

文章來源 : 台經社Bioeconomy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8101 加入收藏 :
2024 年 12 月 7 日 (星期六) 農曆十一月初七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