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台經社」新聞搜尋結果, 共 25 篇 ,以下為 1 - 24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FDA開放非動物試驗新政策上路 台經社解析五大藥物審查變革與效益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於2025年4月10日正式宣布藥物審查流程重大改革,首度允許以非動物實驗取代部分傳統動物試驗,只要能充分證明預測準確性。此舉被視為全球藥物研發與審查制度邁入新里程碑。台經社針對FDA採用創新審查方法及流程以及五大政策效益進行分析。 FDA 推動以下三大類創新方法作為傳統動物試驗的替代方案: (一) 人工智慧與電腦模擬 (AI & Computational Modeling):利用AI模型預測藥物與人體細胞、器官甚至整體代謝系統的交互作用;可模擬不同劑量、族群(如老人、孕婦)與基因差異情境;應用於藥物吸收、代謝、毒性(ADMET)分析。 (二) 人體器官模型 (Organ-on-a-Chip) 與微生理系統 (MPS):是以人體細胞構建的微型器官模型,例如「肝臟晶片」、「肺臟晶片」;可在晶片中模擬人體器官的血液流動、呼吸運動或神經反應;有助於了解藥物對特定器官(如心臟、腎臟)的毒性影響。 (三) 真實世界臨床數據 (Real-World Evidence, RWE):利用來自醫院、保險公司、穿戴裝置等系統的臨床數據,觀察藥物在實際使用者身上的表現;包含療效、風險、副作用、用藥習慣等資訊。 FDA 採用創新審查方法及流程以及五大政策效益: (一) 提高藥物安全性與準確性:傳統動物反應常與人體不同,例如老鼠可耐受的劑量可能對人有毒;新方法(如Organ-on-a-Chip)模擬的是「人類」器官,能更準確預測人體反應;降低因動物試驗誤判而通過高風險藥物的風險。 (二) 加快審查與上市速度:AI模擬和數據分析無需實驗動物繁殖與長期觀察,速度快數倍;更快進入臨床試驗或審核階段,縮短整體開發週期;例如,一項新藥過去可能需8~10年上市,未來可望縮短至5~7年。 (三) 降低藥物研發成本:動物飼養、管理與實驗非常昂貴且繁瑣;採用晶片與模擬可節省數百萬美元的前期試驗費用;減少失敗成本,提高整體研發效率。 (四) 減少動物犧牲與倫理爭議:每年全球約有數百萬隻動物因藥物研發而犧牲(如小鼠、猴子);新政策符合動物權利倡議與社會對「3R原則」(減量、取代、優化)的期待。 (五) 提供民眾更安全、更平價的藥物:藥品價格部分來自研發失敗率與動物實驗高成本;成本降低、失敗率下降,有助於壓低藥價;更安全的前期預測手段,能避免藥物上市後需召回或導致嚴重副作用。 FDA 的這項政策改革,標誌著全球藥物審查制度進入「去動物試驗」時代。透過AI、人體模型與臨床數據三管齊下,不僅提升藥物開發效率與精確度,也展現美國在生醫科技與人道科學上的領導地位。台經社認為這項政策將有助於全球藥品安全標準的升級,建議台灣與其他國家未來參考此模式,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加速藥物審查與創新。 更多內容請詳台經社網頁: https://www.bioeconomy.tw/bio-6/ 關鍵詞:台經社, 生醫評價, FDA, AI, Organ-on-a-Chip, Real-World Evidence

文章來源 : 台經社Bioeconomy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181 加入收藏 :
台經社分析 川普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 (OBBB)》

2025年5月22日,美國眾議院以215票對214票的微弱優勢通過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 (OBBB)》,這是川普政府以全面稅改、基礎設施建設、勞工及家庭支持、國安與執法強化為核心,建構「美國優先」的國家發展藍圖。法案預計創造超過700萬個工作機會、推動GDP短期成長5.2%,長期保持在3.5%,為美國家庭帶來超過1萬3千美元的年均實得收入,同時提升執法體系效能、產業與國際競爭力,預期將為美國經濟繁榮、社會安全及民眾福祉帶來重大及長遠影響。OBBB法案涵蓋稅收、社會、經濟、教育、能源、國安與執法多面向,台經社針對經濟影響、社會創新、國土安全、對美投資等進行分析。 OBBB擬正式實施2017年稅改方案,並新增對小企業、家庭與退休族群的稅收優惠;創立「川普帳戶」,為年輕人提供實質性的財務支持;對小費、加班費、汽車貸款利息等收入免稅,並提高標準扣除額與兒童稅收抵免;取消綠能補貼與碳排稅收優惠,並提高邊境與國防支出等。OBBB是一部政治性與經濟性兼具的重大法案,代表川普路線的再次強化。其以稅改為核心,試圖透過減稅與刺激投資推動經濟成長。然而,其對社會福利的削減與財政赤字擴張所帶來的長期風險不可忽視。 其中「川普帳戶 (Trump Account)」為OBBB中的一項創新政策,旨在為年輕人提供實質性的財務支持。凡2025年1月1日至2028年12月31日間在美國出生的嬰兒設立帳戶,政府一次性存入1,000美元,供其未來用於教育、職業訓練或首次購屋。 值得注意的是OBBB第899條款的實施針對被認定為「不公平稅收國家」的外國投資人,課徵高達20%的懲罰性所得稅。對於台灣投資人而言,將增加其在美國的投資成本與風險,應密切關注該條款的進展,並評估其對自身投資策略的影響。建議投資人與專業稅務顧問合作,重新檢視全球營運架構,考慮調整投資方式與地點,以降低潛在稅負與風險。台灣政府應加快與美國簽署全面性所得稅協定的進程,以保障台灣投資人在美國的合法權益,並促進雙邊經濟合作的穩定發展。 如想進一步了解川普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 (OBBB)》主要內容,請至台經社網站:https://www.bioeconomy.tw/esg-17/ 關鍵詞:台經社、川普、對美投資、稅、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OBBB

文章來源 : 台經社Bioeconomy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175 加入收藏 :
台經社預測 2025 台幣匯率走勢:呈現「前升後貶、波動加劇」

台經社根據《海湖莊園協議》與《重塑全球貿易體系使用指南》所揭示的川普政策主軸,美國未來發展將以「美元貶值、出口導向、產業重建」為核心,透過結合關稅、匯率與國安手段來重塑全球經貿秩序。這一戰略意圖不僅對國際美元走勢產生直接衝擊,更將對台幣兌美元匯率帶來深遠影響。 自川普總統發動關稅戰後,全球市場震盪與美元政策轉向,2025年台幣兌美元匯率走勢,呈現多重因素交織下的複雜變化。4月1日至5月26日央行台幣兌美元由33.196大幅升值至29.935,顯示台灣出口表現強勁與美元走弱的趨勢。顯示台灣出口表現強勁與美元走弱的趨勢。這段期間內,川普政府透過多邊與單邊關稅策略壓制進口,並於4月2日「解放日」宣布對全球進口徵收10%關稅、對中國課徵最高145%關稅,美元指數應聲下跌近4%。再加上5月25日延後對歐盟50%關稅的決策,市場預期美歐談判恐難短期達成協議,美元疲弱,台幣因而繼續升值。 根據《海湖莊園協議》與《指南》分析,川普經濟顧問團隊認為美元長期高估已削弱美國製造業競爭力。未來政策將以美元貶值為核心,採取動態路徑減輕市場恐慌,結合國安談判與金融政策,推動貿易條件對美國更公平。這意味著美元可能面臨長期壓力,而台幣將受此波動影響,出現短期升值後的調整走勢。 台經社預測未來至12月底,台幣兌美元將呈現三階段變化:首先,6月至7月初,受美歐談判進展與市場不安影響,匯率將在29.5至30.5間震盪,波動頻繁;其次,7月至9月,若談判破裂且歐盟關稅於7月9日生效,市場恐慌下美元持續走弱,台幣可能升值至29.0附近;最後,10月至12月,政治與經濟不確定性升高,避險需求可能支撐美元反彈,台幣匯率將回升至30.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海湖莊園協議核心主張透過美元貶值換取製造業復興與貿易平衡,但此舉將帶來通膨與資本外流壓力,可能迫使聯準會在通膨升溫下調整利率政策,進一步影響美元走勢與台幣匯率。此外,若中國與其他國家反制美國單邊關稅,匯率市場可能出現大幅波動,短期內台幣升值動能或減弱,長期則需觀察供應鏈重組及資金流向。 整體而言,台幣兌美元2025年全年走勢將呈現「前升後貶、波動加劇」格局。上半年台幣持續升值反映美元疲弱與貿易摩擦,但下半年美元政策調整與國際不確定性升溫,恐引發台幣回貶。台經社預估全年匯率區間為29.0至30.5,短期強勢後,年底前台幣恐回到30.0以上。對出口企業而言,應積極運用金融避險工具以對沖匯率波動,並密切關注美國經貿政策與全球市場走勢。 關鍵詞:  台經社, 匯率, 關稅

文章來源 : 台經社Bioeconomy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593 加入收藏 :
台經社剖析 川普重塑國際金融與貿易體系之戰略思維

掌握川普重塑國際金融與貿易體系之戰略思維,台經社整理Nordea (2025.3) 《海湖莊園協議 (Mar-a-Lago Accord) 》以及Hudson Bay Capital (2024.11) 《重塑全球貿易體系使用指南 (A User's Guide to Restructuring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 摘錄政策重點如下。 《重塑全球貿易體系使用指南》報告是川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Stephen Miran 於2024年11月擔任Hudson Bay Capital策略師時所提出,探討美國可能採取的貿易與貨幣政策工具,尤其是在川普總統可能的第二任期中重塑國際貿易秩序的構想。 該報告認為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導致長期被高估,使美國進口便宜、出口受阻,損害製造業及國內就業。基於現行國際貿易與金融體系的支持已嚴重削弱美國產業競爭力,該報告提出政策改革的目標是「讓貿易條件對美國更公平」,同時維持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美國將拒絕再單獨承擔全球儲備資產與軍事安全成本,必須採取改革行動。未來政策會將貿易政策、國防安全經費與金融制度「打包」為整體,進行重構與再協商。 該報告可說是川普總統在競選中主張對中國課徵”對等關稅”、對全球其他國家課徵”基礎關稅”、並將「國安」納入貿易政策考量之理論基礎及戰略架構。川普政府將嘗試讓盟友分擔美元作為儲備貨幣與軍事安全提供者所帶來的財政負擔,預期川普偏好以單邊措施搭配談判槓桿,結合金融政策、外交協調與漸進性市場操作,以達成讓他國貨幣升值、改善美國貿易條件、強化本土產業之目標。 該報告認為若政策設計得當,使用「可預期的動態路徑」減輕市場恐慌(如逐月調整關稅),聯動國安與貿易談判以提高談判籌碼,強化供應鏈自主性,優先保護半導體、藥品、軍工等戰略產業,則依據2018–19年美中貿易戰結果以及對於企業調整供應鏈策略快速之假設下,該報告預期金融市場不會出現劇烈混亂、或震盪後可望回穩。 《海湖莊園協議 (Mar-a-Lago Accord) 》是由美國貨幣市場奇才、前瑞士信貸策略師Zoltan Poszar於 2024 年 6 月提出構想,美國可以迫使各國接受美元貶值以及降低美國國債利率,以獲得繼續受美國軍事安全保護傘的防護。Nordea認為《海湖莊園協議》主張讓美元貶值,改善美國出口競爭力,但也可能引發資本外流和通膨壓力。但是基於全球貨幣政策協調困難,短期內可能面臨市場不確定性、波動大,但期望長期能有助於達成美國製造業復興和貿易平衡之目標。 關於Nordea《海湖莊園協議 》以及Hudson Bay Capital 《重塑全球貿易體系使用指南》之內容請詳台經社網址 https://www.bioeconomy.tw/esg/。 關鍵詞:台經社、川普、貿易、關稅、金融、匯率

文章來源 : 台經社Bioeconomy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924 加入收藏 :
川普關稅政策升溫 台灣面臨雙重挑戰 台經社提出短中長期因應對策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釋出重啟高額「對等關稅」訊號,矛頭不僅對準中國,也可能波及包括台灣在內的多個主要貿易夥伴。面對潛在的全球關稅升溫風險,台灣作為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及全球科技供應鏈關鍵一環,恐將承受出口衝擊與供應鏈重組的雙重壓力。 針對此一局勢,台灣經濟研究社(台經社)彙整國際觀察,分析川普關稅政策對全球、美國與台灣的可能影響,並提出我國應對策略與產業轉型建議。 全球貿易再起風波 關稅平均可能上調至20% 川普再度主張對與美國存在逆差的國家施加「對等關稅」,除中國外,歐盟、加拿大、墨西哥甚至台灣皆可能被納入清單。若落實,全球關稅平均稅率恐上調至20%,對汽車、鋼鐵、AI、半導體等產業影響尤鉅。 專家指出,全球若進一步走向貿易保護主義,不僅將引發貿易報復與摩擦升溫,也將擾動全球供應鏈配置與生產成本結構,增加通膨壓力。 台灣:出口競爭力下滑、供應鏈轉移壓力升高 台經社指出,台灣與美中經貿高度連動,若被納入關稅課徵對象,不僅科技業成本壓力增大,更可能加速全球客戶轉向替代來源,危及台灣出口表現。 在美中科技對峙背景下,台灣亦需強化半導體、自動化、電動車、AI 應用等關鍵領域的自主研發與供應鏈掌握力,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並保持國際技術領先優勢。 台經社提出三階段對策 強化經濟韌性與技術自主 台經社建議,台灣應從短、中、長期三面向,強化產業韌性、穩定供應鏈與培養技術實力,以因應國際不確定局勢。 短期:產業補助、供應鏈彈性與人才引進 設立節能與自動化升級補助,提升企業競爭力 引進外籍專才與青年技術人才,緩解高齡化衝擊 協助企業進行供應鏈轉移與分散布局 中期:能源轉型、AI與高科技聚落建設 推動分散式再生能源與儲能系統,強化供電穩定性 建立國家級創新基地,促進半導體、AI、大數據技術整合 鼓勵產學合作與國際技術轉移 長期:優化創新投資環境、深化國際合作 推動法規鬆綁與產業協同政策,創造友善投資條件 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如CPTPP),分散出口風險 建構智慧綠能基礎設施,打造具永續性的產業環境 專家建議:提早規劃、以變應變 台經社總結指出,台灣在美中貿易與科技角力的夾縫中,須加快推動關鍵技術自主與能源安全,並建構更具彈性與創新力的產業結構。唯有從政策面與產業面雙軌並進,方能有效對抗國際變局帶來的中長期挑戰。 全文請詳台灣經濟研究社網頁: https://www.bioeconomy.tw/news-44/ 資料來源:整理自 New York Post、Barron’s、Investopedia、PWC、《天下雜誌》與台經社彙整資料(截至 2025 年 4 月)。

文章來源 : 台經社Bioeconomy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383 加入收藏 :
台經社舉辦「2024再生醫療高峰論壇」 探討細胞治療趨勢與挑戰

賴清德總統在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上提到國家級超級幹細胞庫,除了智慧醫療、精準醫療,再生醫療也是應該大力發展。由台灣經濟研究社主辦、芮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工商時報協辦之 「2024再生醫療高峰論壇」,於今(2024)年11月29日(五)下午以線上直播形式進行。再生醫療雙法甫於今(2024)年三讀通過,開啟再生醫療新里程,論壇邀請產官學研醫專家,針對細胞治療的趨勢與挑戰進行研討,期能促進國人健康福祉與產業健全發展。2024「再生醫療高峰論壇」由台經社孫智麗社長主持,邀請衛福部醫事司劉越萍司長進行貴賓致詞並演講「臺灣再生醫療挑戰與展望」,以政策趨勢揭開論壇序幕。上半場由產學研醫專家進行專題演講,包含台灣骨科研究學會理事長暨台灣細胞醫療協會常務理事張至宏分享「再生醫療與細胞治療」、亞東紀念醫院醫學研究部主任邱彥霖分享「精準健康管理與細胞治療趨勢」、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副所長呂瑞梅介紹「細胞生產自動化系統與細胞治療產業核心技術平台」、食品所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主任謝松源介紹「國家生物資源保存之重要性與細胞庫發展現況」、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暨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教授楊瀅臻談「健康細胞儲存與細胞治療應用」,以及由新北市防癌協會理事長林世強分享「從造血幹細胞移植談再生醫療發展之挑戰」。論壇下半場除了以上專題演講的產學研醫專家,也特別邀請何鈞軒皮膚科診所何鈞軒院長,共同參與「細胞治療趨勢與挑戰」綜合座談。 根據President research研究指出,2023年全球再生醫療市場規模約242億美元,推估到2033年將增加至1,540億美元以上,其中幹細胞治療,每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3.2%。台經社孫智麗社長表示,台灣政府與產學研醫界目前投注資源,希望能加速國內細胞治療產品的開發,積極整合高科技及資料庫應用,未來結合智慧醫療、精準醫療,實現我國「健康台灣」的目標,而在這個過程中,仍需提供經過科學驗證、且有品質的產品給民眾,因此台灣如何在法規的框架中提高細胞治療之品質與成效,有賴各界更多的對話及交流討論。「2024再生醫療高峰論壇」細胞治療趨勢與挑戰直播網址:https://www.youtube.com/live/I0jJCCcRJEA;論壇專題報導請詳:https://www.bioeconomy.tw/news-40/。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2024再生醫療高峰論壇~兼顧品質與法規 細胞治療發展新趨勢 https://www.ctee.com.tw/news/20241130700113-430504#台經社 #再生醫療 #細胞治療 #細胞儲存 #健康台灣

文章來源 : 台經社Bioeconomy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140 加入收藏 :
2025 年 6 月 25 日 (星期三) 農曆六月初一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