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仿生科技新創加速器「希望之光」啟動徵件 助力台灣團隊邁向國際
全球仿生科技產業發展迅速,台灣新創團隊正加速進軍國際。由全球仿生總會(Biomimicry Global Network)創辦的「希望之光加速器」(Ray of Hope Accelerator),將於美國時間 2025 年 3 月 3 日啟動徵件,4 月 25 日截止申請,鼓勵以科學為驅動、受自然策略啟發,並能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新創企業參與。
為推動台灣新創公司進入這項全球唯一的仿生科技加速計畫,台灣仿生科技發展協會與台灣經濟研究社(台經社)於 2 月 25 日在台北市舉辦「仿生科技新創工作坊」,幫助台灣團隊掌握仿生設計思維,加速融入國際競爭。
「希望之光加速器」:專為仿生科技新創量身打造
「希望之光加速器」每年支持 10 家具有高影響力的新創公司,涵蓋從種子前階段至 A 輪融資階段,入選企業來自全球 15 個國家,橫跨化學與材料、製造、再生能源、食品農業、生物科技、氣候科技等多元產業。
入選企業將獲得:
- 1.5 萬美元非稀釋資本
- 價值超過 5 萬美元的知識服務與產業資源
- 六個月線上加速課程與專業輔導
- 「沉浸自然」實地工作坊與美國氣候週論壇參與機會
- 國際曝光、潛在企業與投資人媒合
自 2020 年以來,「希望之光加速器」已協助近 50 家新創公司,其投資組合企業已獲得超過 1.25 億美元的產業投資,成為仿生科技領域的重要推動平台。
全球仿生科技應用蓬勃發展 台灣新創迎來契機
2024 年「希望之光加速器」入選企業展現仿生科技的多樣應用,包括:
- Gel Matter:模仿蝸牛黏液開發新型水凝膠,應用於皮膚護理、藥物傳輸與過濾技術。
- SanaHeal:受藤壺與蜘蛛網結構啟發,開發可在潮濕環境下使用的生物醫療黏合劑。
- ReefCycle:運用生物礦化技術,以植物酵素生產環保生物水泥。
- Scentian Bio:模擬昆蟲嗅覺的感測器平台,可精準測量食品、健康與環境監測相關化學成分。
這些案例顯示仿生科技在醫療、生物材料、永續建築與環境監測等領域的廣泛應用,亦為台灣新創團隊提供參考與發展機會。
台灣新創挑戰全球徵件 掌握仿生科技趨勢
本次台北舉辦的「仿生科技新創工作坊」,透過實務分享與設計思維導入,幫助台灣新創團隊掌握仿生科技創業的核心要素,強化競爭力。工作坊導入仿生設計思維(Biomimicry Thinking),讓參與團隊能夠以科學驗證的仿生策略發展創新解決方案,並提升國際徵件競爭力。
台灣仿生科技發展協會表示,隨著永續發展與科技創新的結合趨勢加速,仿生科技產業的潛力將持續提升。此次加速器徵件是台灣新創進軍全球市場的重要機會,期望有更多具創新思維的團隊參與。
更多資訊請參閱官方網站:台灣仿生科技發展協會 (https://www.biomimicrytaiwan.com/)
以上新聞投稿內容由 台經社Bioeconomy 全權自負責任,若有涉及任何違反法令、違反本網站會員條款、有侵害第三人權益之虞,將一概由 台經社Bioeconomy 承擔法律及損害賠償之責任,與台灣產經新聞網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