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耐隆纖維」新聞搜尋結果, 共 6 篇 ,以下為 1 - 6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遮光隔熱涼感耐隆纖維,擁抱涼爽夏日新選擇

在這個炎熱的夏季「遮光隔熱涼感耐隆纖維」能夠有效應對夏日的曬黑和高溫問題,帶來全新的舒適體驗。 「遮光隔熱涼感耐隆纖維」具有極高的遮光性能,其紫外線防護係數(UPF)達到50+,屬於A級防護,有效阻擋了大部分紫外線的侵害。這意味著使用者在戶外活動時,不僅可以享受陽光帶來的樂趣,還能遠離紫外線的危害,保護皮膚健康。 該材料的隔熱性能同樣令人印象深刻,近紅外光反射率超過80%,有效隔絕了太陽熱源的直接影響,使得穿戴者在高溫炎熱的環境下仍能保持涼爽舒適。這不僅適合日常生活中的外出活動,更適合喜歡運動和戶外遊憩的人們。更讓人驚喜的是它的降溫效果,根據測試數據顯示,這種新型纖維材料能夠使人體感受到顯著的溫度降低,平均約降溫3度以上。這種親膚的涼感效果,讓使用者在炎熱夏季中能夠更加輕鬆自在地享受戶外生活。 「遮光隔熱涼感耐隆纖維的問世,不僅在技術上有所突破,更是對夏季服裝功能性的重要革新。結合了遮光、隔熱和降溫功能,使得消費者在選擇衣物時能夠更加關注健康和舒適。」綜上所述,「遮光隔熱涼感耐隆纖維」不僅滿足了現代消費者對於衣物功能性的需求,更是開創了一個新的市場範疇。隨著夏季天氣逐漸升溫,這種能夠有效抵擋紫外線、隔絕太陽熱源並降低體感溫度的新型纖維材料,正成為消費者購買衣物時的首選之一。 然而,儘管如此,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消費者對健康和舒適的日益關注,「遮光隔熱涼感耐隆纖維」這一類新型功能性材料勢必會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消費者可以期待,隨著這些創新材料的普及,夏日的舒適生活將更加輕鬆自在。 「遮光隔熱涼感耐隆纖維」不僅是一種紡織材料的創新,更是對消費者生活質量提升的實質貢獻。它不僅結合了科技和實用性,還為夏日的戶外活動帶來了新的選擇,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章來源 :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6291 加入收藏 :
紡織綜合所於「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展示環保與數位創新技術,推動紡織產業升級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IE)於10月17-19日假台北世貿1館舉辦,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解密科技寶藏」專區於首(17)日盛大開展,紡織綜合所於專區展示了四項具高階、環保及數位創新研發成果,包括榮獲2023年全球百大科技獎(R&D 100 Awards)的「80℉恆溫超細纖維皮革」、環保回收技術「聚酯與棉混紡織高效分離資源化技術」、智能紡織產品「AquaBreath®感濕變形耐隆纖維」,以及榮獲2023年美國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金獎的「Digifab AI智慧模擬布料平台」。 首先,在溫度調節技術方面,「80℉恆溫超細纖維皮革」結合了「水性恆溫微膠囊雙層包覆」與「超細纖維直紡皮革」兩項專業技術,能長時間維持約27℃的舒適感,具備卓越的溫度控制功能。該產品使用水性材料製成,顯著減少生產過程中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排放,符合環保與永續的理念,適用於居家、娛樂及汽車內裝等多個領域。 在環保回收技術方面,針對市場上多數紡織品由聚酯與棉混紡製成且回收難度高的問題,紡織綜合所展示的「聚酯與棉混紡織高效分離資源化技術」能在常溫常壓下高效分離混紡材質,降低能耗達60%,且回收率高達99%以上。此技術不僅能有效回收混紡材料,還能將回收的聚酯再利用於新產品的製造,減少廢棄物並促進資源循環,為環保領域作出顯著貢獻。 在智能纖維創新方面,「AquaBreath®」感濕變形耐隆纖維具備吸濕伸長與乾燥回縮功能,能隨著穿著者的流汗狀態自動調節透氣性。當流汗時,纖維延展增加透氣性;當身體乾燥時,纖維回縮恢復舒適感。此技術適合運動及戶外服飾,並採用單一材質結構,便於回收,順應當前環保趨勢,並榮獲2023年iF Design Award設計大獎。 在數位化方面,與立肯公司合作開發「Digifab AI智慧模擬布料平台」,運用AI技術,大幅縮短紡織樣品的開發時間,從原本的37天縮減至27小時。該平台透過「觸感數據化」技術提升虛擬布料的視覺真實度,準確率達90%,同時減少實體樣品的使用及來回寄送成本,推動紡織產業的數位化升級。 紡織綜合所在科技專案的支持下,持續致力於開發符合產業需求的高功能與高品質紡織品,這些創新技術不僅提升了台灣紡織業的市場競爭力,也促進了環保與永續發展。未來,紡織綜合所將持續推動技術創新,協助產業升級,並保持國際競爭優勢。

文章來源 : 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383 加入收藏 :
紡織所攜手台化、巧良、東肯 捐贈MIT高機能棒球衣襪予郭泓志運動發展協會

台灣民眾對於棒球的熱愛,可從今年亞洲錦標賽12月份在台灣開打中見到,棒球在台灣的歷史已超過百年,從日治時代發展至今,成為我國的主流運動。台灣棒球的奇蹟源於1968年,當時台東縣紅葉國小的「紅葉少棒隊」與日本和歌山少棒明星隊比賽並以7:0獲勝。此後,「金龍少棒」進軍美國威廉波特世界少棒聯盟賽,嘉義七虎隊在1970年成為台灣少棒賽的代表隊以及「巨人少棒隊」在1971年贏得台灣的第二座少棒冠軍。台灣棒球由少棒開始逐步發展至青少棒與成棒,發展於1989年,台灣成立了中華職業棒球聯盟,並在隔年舉辦了第一場職棒比賽,使棒球成為台灣的國球。我國棒球選手大都是從少棒階段開始培養,紡織綜合所為讓偏鄉國小的少棒隊能有舒適的訓練服裝,運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專計畫所研發具有涼與快乾的智能紡織材料AquaBreath會呼吸的耐隆纖維以及具安全與無異味的Protimo長效抗菌消臭耐隆纖維,與台灣化學纖維合作進行量化生產,再由巧良製成350套訓練服和壓力腿套,再加上東肯製作的550雙棒球襪,於12月15日捐贈予曾叱咋大聯盟的台灣球星郭泓志所創辦「郭泓志運動發展協會」,以期透過該協會將MIT高機能紡織品提供給偏鄉國小的少棒球隊,讓小球員們能穿上舒適的球衣及健康的襪子,提升球員們的訓練,以培育未來的國家棒球球員,讓台灣棒球在全球發揚光大。 紡織綜合所所長李貴琪表示,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的支持下,過去二年將所研發的成果結合國內紡織業者共同開發出MIT機能性紡織品,捐贈給國內公益團體。在去年(2022),運用經濟部科專研發成果「高牢度原液染色螢光纖維」,與國內紡織上、中、下游業者製作了5,000件高見度兒童螢光警示背心捐贈予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透過基金會,將背心提供給國內的幼兒園,以提高孩子在道路行走的安全性。今年度則是捐贈高機能球衣、壓力腿套和棒球襪予郭泓志運動發展協會,以可提供給偏鄉國小的少棒隊使用,讓小球員們能夠擁有優良的訓練資源,在培育國家優秀棒球選手盡一份力。紡織綜合所期以捐贈方式,能為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提供一個安全和良好的成長環境,盡一份社會責任。 「郭泓志運動發展協會」創辦的理念是透過教育與關懷,讓偏鄉地區相對欠缺資源的少棒學童,能獲得正確棒球觀念與鼓舞,協會創辦人郭泓志對於紡織綜合所今(15)聯合台灣化學纖維、巧良和東肯等三家企業,贊助MIT優質運動球衣、球褲和襪子給少棒球員表達感謝之意,相信當小朋友穿上這些服裝時,會更加努力訓練,投打出亮麗成績! 新聞聯絡人:紡織綜合所 林煒翔 先生;電話:0933-874956

文章來源 :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026 加入收藏 :
經濟部於2023台北紡織展出34項前瞻紡織技術 攜手福懋推動全球最透氣的防水外套

經濟部今(17)日於我國國際紡織界的盛會「2023台北紡織展(Taipei Innovative Textile Application Show)」科專成果主題館展示紡織所、紡拓會及工研院等三大法人共計34項前瞻紡織科技。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全球最輕薄柔軟的奈米纖維透氣防水膜- iS MORE®,透過特殊的奈米纖維化技術,把高級戶外服裝最常用的材料,做成如蜘蛛網結構般的奈米纖維膜,不僅具有優質的防水性,最大的特點是透氣性比市面上標竿產品提升2~3倍,成功解決防水布料無法同時兼具優異的防水性與透氣性之難題,且重量減輕至少一半以上,使戶外防水外套更輕薄透氣,加上製造過程使用的是無毒環保的醇類溶劑,與現有使用含氟的防水透氣材料相比,更環保且對人體健康更無危害。這項技術將與國內機能性布料大廠且為國際品牌(如:Nike, adidas, The North Face 、patagonia等)供應者-福懋公司,共同推動全球最透氣的防水外套,以搶攻全球戶外服飾市場。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邱求慧司長表示,根據IMARC Group預測,2027年全球運動、戶外與休閒服飾市場規模將達到2,314億美元,並且在2022年至2027年期間的年複合成長率增長率(CAGR)將達到4.70%。台灣紡織產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國際機能性布料的70%來自台灣,反映出臺灣在全球機能性紡織品卓越實力。為確保臺灣紡織產業優勢,經濟部產業技術司透過法人研發及補助業者,發展高門檻複合機能新纖維材料與紡織品,以開拓創新技術與國際市場。此外,近年來紡織創新研發科技屢獲國際獎項的肯定,也顯示出臺灣紡織產業的堅強實力,如連續在2021及2022年榮獲美國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與愛迪生發明獎(Edison Awards)的「紗線型RFID標籤」,以及今年(2023)甫獲得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的「80℉恆溫微膠囊超細纖維皮革」,由此可見,傳統產業也可藉由突破性的創新研發,在國際舞台上綻放光芒。    紡織所所長李貴琪表示,該所以「產業技術領航,創造台灣國際競爭力」為研發目標。近年來,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的支持下,致力於紡織創新前瞻技術研發,包括纖維紗線、織物面料、產品應用、設備與資訊系統、檢測驗證和知識服務等製程領域。這些努力不僅年年榮獲國際大獎的肯定,更重要的是,積極透過技術移轉、輔導和服務,協助台灣紡織相關業者建立核心的關鍵技術,以維持國際競爭力。     紡拓會秘書長黃偉基表示,受到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的支持,投入紡織品精緻縫製與貼合技術的研發,並建立多項專利技術,積極推動產業化應用。特別是在全球永續發展趨勢下,協助華培、七松、緻尚、永迦、百和等業者建立相關技術實力,並透過上游、中游、下游產業鏈的協同合作,連接南亞、新光和縫紉機械業者,以推動功能性紡織服飾的「永續全循環產業生態系」,期許未來能大幅度提升紡織終端產品的附加價值與應用。     工研院材化所所長李宗銘表示,聚酯是全球紡織業最關鍵的纖維材料,約佔市場規模的2/3。為協助國內紡織業發展最清潔的廢衣物資源循環再利用技術,其透過高效的解聚和再結晶純化技術,結合物料循環和製程整合設計,成功研發出高純度、低色度的再生聚酯材料-聚合級對苯二甲酸雙羥乙酯技術。在減碳效益方面,再生聚酯材料的碳排放量相對於傳統石化聚酯新料降低約30%;與傳統紡織品焚燒處理的碳排放量相比,減碳效益最高可達60%,期許能成為台灣紡織業綠色創新材料的解決方案。     今年「科技專案成果主題館」尚有多項獨步全球之科技,例如與台化合作的「AquaBreath®涼感排汗衣」,使用的是全球首創以單一材質製成的智能纖維,具有卓越吸濕排汗性能,比一般排汗衣的透氣效果提高20%;與華培公司合作的「TEXBONDER®彈性聚酯熱熔膠材」,採用獨特的〝以貼代縫〞方法,解決服裝縫製或貼合產生的品質與舒適性問題;與韋僑、路得、中冠合作的全球首款「紗線型RFID標籤」,具隱藏性高、耐水洗、耐酸鹼、耐高溫等特性,可提供透明履歷和追蹤,提升管理效率和可追溯性;「化學回收-纖維至纖維循環技術」採用100%再生聚酯化學回收技術,以生產高純度、低色度的聚酯再生高分子材料。多項技術均已與國內業者合作,進行產業化生產與應用。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專成果專館自即日起至10月19日下午五點於臺北世貿南港展覽館一館四樓N102攤位盛大展出,歡迎各界蒞臨參觀!     發言人:經濟部產業技術司 周崇斌副司長 聯絡電話:02-23212200#8121 電子郵件信箱:cbjou@moea.gov.tw   業務聯絡人:經濟部產業技術司 李芳蘭科長 聯絡電話:02-23212200#8181 電子郵件信箱:fllee@moea.gov.tw   媒體聯絡窗口:經濟部產業技術司 紀懿珊研究員 聯絡電話:02-23212200#8155、0910-660322 電子郵件信箱:yschi@moea.gov.tw   紡織所 尚曼華 02-22670321#6003;mhsheng.0805@ttri.org.tw   紡拓會 鄭偉霖 02-23417251#2964;jim@textiles.org.tw   工研院材化所 姜淑婷 03-5732704;ritachiang@itri.org.tw   附件:經濟部產業技術司 科專成果專館-亮點展示技術如下: 1.【紡織所】感濕變形纖維AquaBreath®-創造專屬於您的『呼吸』 紡織所開發出具有『吸濕伸長、乾燥回縮』特性的AquaBreath®特殊機能纖維,是全球首創單一材質感濕變形耐隆纖維,纖維吸濕伸長率達到10%、為一般耐隆的2倍、織物透氣量則可達到20%、是一般耐隆的5倍;已與國內纖維大廠建立共同開發模式與產業鏈,透過各式商品上市,賦予紡織品在不同濕度下,產生透氣及『看得見』外觀變化,就像是穿上一件「會呼吸的衣服」,保有穿著涼感、快乾及舒適特性!   2.【紡織所】耐隆防水透氣奈米纖維膜iS MORE®-創造戶外服裝革命性舒適體驗 為協助業者發展含氟化物的替代產品,並尋求與服裝布料同材質的膜材,紡織所積極投入耐隆系奈米纖維膜,開發出世界上最輕薄、柔軟,也是世界第一款以耐隆為原料的防水透氣膜材,賦予防水布料前所未有的極致透氣性能,使戶外服裝更輕、更薄、更舒適,徹底顛覆市場對戶外機能服裝厚重且悶熱的既有印象。已技轉國內業者規劃投資設立新事業部門,建立國內第一套奈米纖維膜之量化新創產線!   3.【紡織所】紗線型RFID-一片變一條,紡織品無所遁形 紡織所開發的RFID紗線,具有細薄、柔軟、易隱藏等特性,可織入紡織品,並通過紡織領域5大耐久性測試:耐水洗、耐酸、耐鹼、耐高溫和耐輾壓,感測距離可達2米以上,為高溫、高濕紡織製程供應鏈自動識別管理,提供一個最佳解決方案;與高科技業合作建構世界第一條紗線化高性能RFID標籤生產線,並供給無塵衣水洗業者打造全球第一座無塵衣洗滌智慧工廠。未來,可隱藏在消費者的服裝中,可對廢棄衣物流向進行追踪、識別和分類,實現紡織品循環再利用的新藍海!   4.【紡拓會】紡織品精緻縫製技術TEXBONDER®-縫跡好品質、複合精緻貼 紡拓會開發出TEXBONDER® 熱熔膠材,以創新紡織和永續時尚為核心價值,「以貼代縫」的魔鬼藏在細節正在改變成衣服飾產業。過去,紡織業常使用PU系熱熔膠進行無縫貼合,易導致產品黃變、裂解,且耐久性差。TEXBONDER™ 技術具有獨特的「以貼代縫」優勢,是全球首創的彈性聚酯熱熔膠材料,不僅提高無縫貼合產品耐用性的高附加價值,且與聚酯布料同材質,有助於實現全衣回收循環利用,解決在產品生命週期結束後只能掩埋或焚毀的問題,為環保和創新做出關鍵貢獻,打造全衣回收、淨零減碳、精緻工藝的全新紡織成衣無縫貼合製程,推動源頭設計和同質易回用的理念,建立永續全循環產業生態系,創造可持續的時尚世界。   5.【工研院】聚酯化學回收應用技術-廢棄再生、循環未來 工研院開發廢聚酯纖維化學回收技術,以國際”纖維到纖維”的封閉循環發展趨勢為研發核心概念,透過創新觸媒與製程技術開發順利克服廢織物染料與雜質所造成的再生原料品質問題。所發展的化學回收技術可產製高純度、低色度的聚酯單體(BHET),將可直接導入現有聚酯生產程序,所得的100%再生聚酯應用特性能與石化新料相近,提供一廢聚酯織物高值循環利用的解決方案,解決織物生命週期結束後僅能丟棄的困境。未來預計透過國內聚酯及紡織產業鏈的合作與鏈結,引領國內開創再生循環聚酯與永續服飾新市場。

文章來源 :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5598 加入收藏 :
2025 年 4 月 14 日 (星期一) 農曆三月十七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