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關閉
芥菜種會北區習藝所將於4月正式開幕,這裡不僅是一間餐廳與學習場域,更是一個為社區經濟需要者與中高齡族群打造的就業與成長平台。延續創辦人孫理蓮女士於1950年代於花蓮設立習藝所,為原民提供免費技職教育的初衷,北區習藝所將透過技能培力與「以工帶振」模式,幫助更多社區經濟需要者習得一技之長,提升自立能力,翻轉生活困境。 同時,北區習藝所也為中高齡與退休族群提供發揮專長的機會。邀請擁有手作技能的退休人士擔任「共學師」,透過勞動市場的再參與,拓展個人價值;培訓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擔任「銀領導師」,傳承技藝,發揮「銀」響力。除此之外,習藝所亦提供餐點製作、咖啡沖煮等技能培訓,協助中高齡者學習新技能,拓展職涯可能性,實現第三人生自我價值。 4月起,北區習藝所開幕,推出精彩課程 結合共學師與銀領導師的專業,推出多樣的手作與成長課程,從烘焙、紙藝、粉彩、拼布、編織等DIY課程,到知性成長講座,讓你我在下班後,透過手作學習來喘息,釋放壓力,享受身心靈的充實與療癒。 誠摯邀請您在下班或週末,到北區習藝所舒壓學習,探索自我,用一堂課程療癒身心,也帶給受助者溫暖與支持。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lz0V4q 習藝所位置:新北市三重區重新路五段609巷10-3號1樓(三重湯城園區) 聯絡電話:(02)7730-3877
因應高齡化社會需要,芥菜種會花蓮習藝所以創造工作機會為目標,協助「壯世代」、也就是中高齡者,轉業或培養第二就業專長,去年開辦了太魯閣族的「藤編」及「織布」課程,讓學員可以從生活、生計到生命的三生一體當中,開創職涯新春,也能從文化維繫中,找到生命與部落連結的價值。花蓮習藝所即日起至2月23日在園區內的「夢想50+COFFEE」,舉辦「2024原生藤織~原民傳統藤編織布師生聯展」,過年期間也開放參觀。 芥菜種會花蓮習藝所督導林威廉表示,秉持過去花蓮習藝所提供原住民青年學習一技之長的理念,去年開始將目標鎖定失業、轉業的中高齡者,在就業市場的弱勢族群,學習新技藝,成就職涯發展新規劃。去年邀請藤編老師都姆恩.馬邵及編織老師陳素徽,分別開辦了基礎藤編及初階織布、進階織布種子教師培訓班,去年底結訓後,特別與兩位講師一起籌劃除展現研習成果,也開放參觀民眾藉此認識、典藏太魯閣族的傳統工藝。 都姆恩.馬邵是少數的女性藤編工藝師,也是花蓮縣政府出版第一代原藝百工入選者,她說要在36小時內讓學員認識基礎藤編並完成作品並不容易,但學員為認識文化工藝,並習得工藝技巧成為未來謀生技藝,經常熬夜編織、甚至半夜打電話向老師請益編織過程所遇瓶頸,學員才能在短時間藉助模型完成黃藤編成的「獵物背籠」,而且是成熟的作品。 織布老師陳素徽則說,此次課程以培訓織布種子教師為主,除基礎織布技巧,也讓學員認識織紋、學習織紋,從而創作織紋,因為織布是太魯閣族在傳統上婦女必須學習的技藝,參與織娘們也因對傳統織布產生熱情,期許找回媽媽、祖母的手作技藝。陳素徽說,其中一位六十多歲的學員,甚至立志要找回家族的織紋,並將織紋傳承給下一代,因此種子教師參與進階班時,更多時間是織紋創作討論,找到屬於自己的織紋。 林威廉表示,有幾位學員因家中經濟的困難,將桌上型傳統織布機商借回家,在家生產製作,再透過芥菜種會供需服務中的「習得號」獲得收入,有了收入就能轉為購買織布機的經費。芥菜種會建立雙福助人網,落實「家庭共生」、「資源共好」,提供弱勢家庭生活照顧需求,並透過創造工作機會,穩定家庭生活,從扶助到扶立,讓受助家庭能夠站起來,成為共生共好的韌性社區。 這次的展覽定名為「原生藤織」,即在找到生活的文化,進一步成為維持生計的技藝,最後則圓滿自己的生命。超過百件的作品,除了呈現師生在傳統工藝的技術成果,參觀者也藉此認識太魯閣族的傳統工藝,開放民眾典藏,讓實用或具收藏價值的工藝品,提升及價值,展覽期間會不定期更新。花蓮習藝所位在花蓮縣新城鄉北埔村北埔路13號,週二全天與週日上午休館,過年期間則2月8-11日休館外,開放時間與平日相同,歡迎鄉親欣賞精美工藝作品之餘,也能在「夢想50+COFFEE」品嚐壯世代姐妹所烹煮的咖啡及點心。
基督教芥菜種會位在花蓮北埔的習藝所,一年四季敞開大門,與社區居民分享綠地藍天,園區更是培力長者、經濟困難者,創造工作機會的助人場域,藉由參與生產與服務的過程,賺得應有的薪資和尊重。農曆春節前推出「璀璨迎福-習得年節禮盒」,芥菜種會邀請社會大眾支持自立自助、共生共好的理念,透過一份禮盒傳遞雙份祝福,幫助需要者一起過好年。 花蓮習藝所於今年8月,推出「夢想50+COFFEE」的類職場空間,擔任服務的「社區銀賓員」年齡都超過65歲,他們透過服務與經濟自主,走出家門與人群互動,提升自我價值感的同時,還能延緩老化,減低長照與失智的風險。園區內的烘焙教室生產年節禮盒,為社區需要者創造工作機會,例如長者、單親或經濟困難的家庭,學習後投入生產線,緩解生活壓力。 59歲的阿蓮,是芥菜種會扶助隔代教養認養童家庭的受助者。今年9月,加入習藝所烘焙教室,與一群年紀相仿的夥伴學會製作糕餅,在教養孫子的重擔之餘,生活也變得豐富起來。阿蓮姊說,許多煩惱,因為與人群互動而得到抒發,現在她不但學習烘培,也在「夢想50+COFFEE」幫忙挑咖啡豆,「保有學習的心,能讓自己活得快樂又健康。」 習藝所延續早期為原住民族開辦免費護理班、保母班等技職教育,今年重啟原住民50+熟齡專技培力,開辦傳統藤編技藝、熟齡婦女傳統織布的課程,除了設計文創小物,也希望結合織布與藤編工藝,以創新的思維進行市場開發,為有經濟需要的原住民帶來收入。園區內興建中的「柴燒戶外廚房工作坊」,未來更是連結土地、人、飲食、文化的交流平台,技術培力、弱勢者就業機會的實踐之處。 基督教芥菜種會執行長李肇家表示,習藝所提供了工作機會,創造長者第三人生,是助人的場域,也是實踐夢想的基地;展望2024年,盼能提供一萬人次的工作機會,習藝所的模式也將複製到全台,希望倡議更多企業參與其中,讓共生共好的生活方式,助人的力量永續循環。「很多被感動的臉,是無法複製的,當長者有了笑容和成就感,家庭被照顧、被恢復就能發揮正面影響力,兒少在正向氣氛中成長,在友善的循環下,我們社會的韌性就增強了!」 農曆年節即將到來,習藝所也藉著「習得年節禮盒」,邀請社會大眾一起建立社區共生的助人網絡,響應公益行動,以助人方式傳遞愛。
今年春節,我想來點….「愛的禮盒」年節送禮,代表的除了感謝,更是祝福對方明年有好的開始。 習藝所是1963年孫理蓮宣教士在花蓮北埔,設立了一個讓弱勢的原住民青年,學習護理、褓姆、裁縫、園藝及木工等技能的場所,希望藉由一技之長的培養,讓他們有自力更生的能力來幫助家庭脫離貧窮。也因此,這裡便命名為「習藝所」。時至今日,習藝所仍然沿續著創辦人的理念,因應時代的變化與需要,讓習藝所內的千歲農場、烘焙場域,與承載著了長者夢想的夢想館,透過自然農法種植花草,挑選一粒咖啡豆開始,到沖泡一杯花草茶、製作出一杯拉花咖啡,並協助製作到從烤爐端出熱呼呼的手工餅乾,用一包茶、一塊餅乾、一杯咖啡,成就社區需要者的一份工作。 而我們的習得年節禮盒,從烘焙、製作到包裝,皆由在地經濟困難的長者製作!這些產品不僅是可見的商品,背後更代表著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的願景。在這裡,有需要的人可以學習技能,並通過一技之長賺取薪資,實現自立自助,未來也可以成為助人者,成就善的循環。盼望透過一包茶、一塊餅乾、一杯咖啡,代表著一份對學習的支持和一個工作機會, 您的購買,將助他們培養維生的一技之長,更多了一份收入,讓每次送禮,成為回饋社會、翻轉生命的永續循環! 邀請你與妳,我們共同以購買給力,成就社區需要者的一份工作。 【習得年節禮盒】 以新包裝與您見面,希望透過手繪的方式,帶給大家更為溫暖的氛圍。運用習藝所最美的教堂為設計主軸,刻畫出清晨、正午與黃昏三個不同景緻風貌,象徵習藝所在不同時分,為愛發聲,訴說著無時無刻在習藝所不斷發生的愛的故事,為愛創造更多豐盛,盼望用一份禮盒,讓您甜在嘴裡,幸福滿溢在心裡! 習得年節禮盒熱銷中:立即訂購 相關活動請連結 花蓮習藝所官網 一份禮盒,無限心意為祝福加點愛,與長者共創新春祝福,讓溫暖,延續整個春季!
芥菜種會「習得中秋米月餅禮盒」 預購開跑 口感視覺再升級 成為送禮傳愛的最佳信差 隨著臺灣疫情逐漸趨緩,大家也開始恢復正常生活,對於即將迎來團圓的中秋節,基督教芥菜種會特別搶先推出【習得中秋米月餅禮盒】限時早享優惠預購方案,禮盒以全新視覺設計,蘊藏著各種問候與祝福,將成為送禮傳愛的最佳信差。現在立刻預購,特定商品於8月10日前完成付款並取貨,即可享每盒最低399元的超早優惠價。 全新設計的【習得中秋米月餅禮盒】來自於基督教芥菜種會習藝所,創立於2012年「Seed習得品牌」,SEED中譯種子,中文諧音「習得」,取的是種子意象,承襲習藝所近六十多年來堅持培力、助人的初衷。今年中秋禮盒用色各有涵義,金紅色包裝的「習得豐華禮盒」代表豐盛與感恩,側邊寫著「願你們平安(Peace Be With You)」祝福語;湖水綠的「習得秋韻禮盒」、「習得米月餅系列禮盒」,象徵平安與生命更新,封套上則印著「平安.喜樂.豐盛(Peace.Joy.Abundance)」的信息,讓中秋送禮的同時,成為團圓佳節最好的祝福。今年也有愛心認購「愛心米月餅小禮盒」,讓這份美好滋味,傳遞弱勢家庭的手中。 嚴選臺灣在地好米與天然食材製作的【習得中秋米月餅禮盒】,相較於一般市售的麵粉更容易消化吸收,不致於在體內囤積造成脹氣;米穀粉的吸油性低、保水力強等特點,降低麵粉容易產生的油膩感,吃起來對身體較無負擔,還多了細緻綿密口感,是習得米月餅重要特色。有回購客表示,「習得月餅讓她感受到芥菜種會的用心,因此願意成為捐款人,讓愛循環」。此外,米食可以提高農民的經濟收益,對於促進農村經濟、維持稻田生態等永續環境發展,均有相當大的助益。 芥菜種會是臺灣第一個立案的社福機構,由孫理蓮宣教士創辦,今年成立滿70周年,致力於社區弱勢家庭兒童認養、青少年就業培力、食物銀行等公益服務。近年來,培力花蓮習藝所做為原住民技職培力場域,結合青銀共創與多元族群就業的手作烘焙廚房,研製推廣「習得中秋米月餅禮盒」,即日起推出早享預購優惠,提供社會大眾認購,全數盈餘將投入芥菜種會各項公益服務,讓社會良善力量得以循環不息。 詳請可上活動網頁查詢:https://reurl.cc/b2Z20l
習藝所
請先登入後才能發佈新聞。
還不是會員嗎?立即 加入台灣產經新聞網會員 ,使用免費新聞發佈服務。 (服務項目) (投稿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