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經濟」新聞搜尋結果, 共 7542 篇 ,以下為 49 - 72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社聯與廠商會簽訂《「照護食」灣區標準合作備忘錄》 推動粵港澳三地照護食產業發展及開拓銀髮經濟商機

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4年11月21日 -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與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今日簽訂《「照護食」灣區標準合作備忘錄》,冀於人口高齡化下,透過粵港澳三地夥伴共同協作,積極推動社福界與商界參與制訂首個「照護食灣區標準」,銜接行業領域規則及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促進三地互聯互通及融合發展,共創銀髮經濟的商機。 「照護食」灣區標準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 簽署儀式假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行政總裁蔡海偉先生和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盧金榮博士,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先生、香港特別行政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博士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先生見證下,簽署合作備忘錄,寫下拓展粵港澳三地經濟融合和密切交流的重要里程。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盧金榮博士:「內地及香港正進入老齡化社會,不少新一代『老友記』具備良好經濟能力,並重視生活質素,對銀髮產品和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形成龐大商機。食品工業一直是香港優勢產業,深受大灣區消費者信賴,加上香港擁有成熟的檢測認證產業,我相信今次與社聯共同推動照護食灣區標準發展,可以協助本地食品製造業開發更多適老產品,進-步激活銀髮經濟潛力產業的發展。」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行政總裁蔡海偉先生:「社聯與港大及中大去年發表《照護食標準指引》,在香港獲得廣泛支持,商界、公營機構及社福機構均有採用。現在將相關標準推廣至粵港澳,有助促進三地適老食品標準應用的一體化和創新發展,當中包括各式食品、預製菜及助餐服務等,以品牌和標準培育高精尖產品和高品質服務式,造福兩地長者,提升生活質素,安享幸福晚年,為跨境養老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再者,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業務總監譚穎茜博士聯同粵港澳三地代表,對談推動 「照護食灣區標準」的機遇及挑戰,講者包括: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副會長駱百強先生、深圳研究協會會長楊國武先生、香港保良局助理社會服務總幹事(康復) 劉韻慧女士及文化村及迎進生活董事總經理羅凱寧女士。 Hashtag: #社聯https://www.jointcouncil.org.hk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及照護食計劃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為法定團體,於1947年成立,與機構會員共同信守社會的公義、公平,以社會福祉為依歸。社聯致力帶動一個具影響力、彼此合作,靈活創新的社會服務界,並透過跨界別協作,與各持份者同行共創。社聯現時有超過520個機構會員,其服務單位遍布全港,為市民提供優質社會服務。 社聯自2017年開始積極推動照護食發展,透過共創形式聯繫不同持份者,包括政府、專業界別、食物供應商、餐廳食肆、吞嚥困難人士及照顧者等,建構健全及可持續的照護食生態系統,並發表全港首份《照護食標準指引》。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及CMA檢定中心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創立於 1934 年,為本港最大及具代表性的商會之一。廠商會一直致力於推動香港工業與貿易發展、促進國際合作,並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廠商會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協助業界與時並進、抓緊商機。 CMA檢定中心由廠商會於1979年成立,為一所獲國際認可的第三方檢定機構,網絡遍布全球,為各類產品提供檢測、驗貨和認證服務。近年,中心積極推動科技商品化、中試轉化和綠色金融服務,並參與制定多種產品的「灣區標準」,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 : Media OutReach Limit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292 加入收藏 :
AM Green Kakinada Cluster:全球首個零排放集群加入世界經濟論壇的 Transitioning Industrial Clusters 計劃

世界經濟論壇 (World Economic Forum, WEF) 的「Transitioning Industrial Clusters」計劃與 Accenture 和 EPRI 合作,旨在改善彼此合作,並在共建公司和公共機構之間建立共同願景,以推動經濟增長、就業和減少 CO2e 排放為目標。 AM Green Kakinada Cluster 將以零排放集群 (Zero Emission Cluster) 為起點,全球首個以 1MTPA 綠色合成氨氣生產為起點的集群,並繼續致力於綠色分子和綠色燃料的生產。 此集群的投資額超過 30 億美元,預計將創造超過 10,000 個直接和間接就業機會。 印度和日內瓦海德拉巴2024年11月19日 /美通社/ -- AM Green Kakinada Cluster 已加入世界經濟論壇 (WEF) 的 Transitioning Industrial Clusters 計劃,旨在改善合作,並在共建公司和公共機構之間建立共同願景,以推動經濟成長、就業和減少二氧化碳當量 (CO2e) 排放。 Ammonia Production Facility and Port Infrastructure on the East Coast of India AM Green Kakinada Cluster 加入 WEF 的 Transitioning Industrial Clusters 計劃,旨在傳達一個強烈的訊息,即以集體方式實現全球工業去碳化的重要性,並建立一個集成的綠色工業生態系統,使印度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成果達到最大化。 此集群的初期投資超過 30 億美元,預計將創造超過 10,000 個直接和間接就業機會,促進當地和全國經濟,同時支援建築、設備製造和住宅等產業。 AM Green 主席 Anil Chalamalasetty 先生在發布此公告時表示:「為實現全球能源轉型的新願景,目前需要規模化、快速化的全球去碳化解決方案。 我們相信這是個大好機會,也是我們過去多年來不懈努力的挑戰。」 「我們期待參與 WEF 計劃,並實現集群轉型目標 (Cluster Transition Goals)。Chalamalasetty 先生補充道:「此外,作為轉型產業集群倡議的成員,AM GreenKakinada 集群將致力於支持全球去碳化集群工作,並期待與論壇分享其知識和發展工作,並吸收其他論壇集群的最佳實踐。 」 「我們很高興歡迎 AM Green Kakinada Cluster 加入我們 25 個產業集群的全球網絡,這是印度能源轉型的重要步驟。憑藉安得拉邦 (Andhra Pradesh) 的可再生資源,Kakinada Cluster 有潛力在地區推動綠色氨氣和氫氣生產。「AM Green Kakinada 作為 Transitioning Industrial Clusters 社群的一員,將有機會分享見解,並為工業去碳化的集體進展作出貢獻。」世界經濟論壇執行委員會成員兼能源與材料中心主管 Roberto Bocca 先生如此說。 總值約 150 億美元的上游生態系統投資是 Kakinada Cluster 功能的一部分。 此外,2026 年集群開始營運時的預計排放量為 0Mt CO2e。 由一個 MTPA 綠色氨氣的生產能力開始,Kakinada Cluster 還將包括一個 2 GW 電解析器製造工廠和其他綠色分子生產設施,確保設備的供應鏈穩健。 此集群將由 24 小時無碳能源供電,通過泵儲存項目進行啟用,並提供集成式公用事業例如綠色蒸汽、淡化水和污水處理設施。 AM Green 旨在透過位於安德拉邦卡基納達的這個關鍵綠色工業集群 (Green Industrial Cluster) 提供全球工業脫碳解決方案,將印度定位為全球脫碳和能源轉型工作中的關鍵參與者。此集群將成為零排放設施,生產能源轉型必需的綠色分子,包括綠色氨、綠氫、可持續航空燃料、綠色乙烯等。 AM Green 正在開發世界上最大的綠色合成氨平台之一,到 2030 年實現每年 500 萬噸的產量,支援其在印度和 OECD 市場實現淨零目標的努力。 這產量將相當於約100萬噸(1 MTPA)的綠色氫氣,約佔印度根據國家綠色氫氣任務所設定的綠色氫氣生產目標的五分之一,以及歐洲綠色氫氣進口目標的10%。AM Green 正在開發其他綠色分子的生產能力,如綠色苛性蘇打、電子甲醇、烯烴和生物燃料,用於難消減行業的去碳化。 AM Green Group 簡介 AM Green 由位於海德拉巴的 Greenko Group 創辦人 Anil Chalamalasetty 和 Mahesh Kolli 創立,是印度領先的能源轉換解決方案供應商之一。AM Green 憑藉在開拓新技術和新途徑方面的創業經驗,塑造能源的未來。我們的目標是成為全球最具成本競爭力的綠氫、綠氨及其他綠色分子生產商。在印度,AM Green 正在開發綠色分子(綠色氫氣、綠色氨氣、生物燃料、電子甲醇、可持續航空燃料以及各種下游高價值化學品),用於難以消減的產業的脫碳化。此公司還將與比利時的 John Cockerill 成立一間國際可再生能源和儲存業務以及一間生產電解器的合資公司。www.amgreen.com 關於世界經濟論壇的 Transitioning Industrial Clusters 計劃 此計劃旨在釋放工業集群的全面經濟、就業和能源潛力。此計劃採用融資、政策、技術和合作夥伴關係的結構化方法,並結合了來自承諾集群的最佳實踐,促進共同位置的公司和公共機構之間的合作和共同願景,以推動經濟增長、創造就業和減少二氧化碳。計劃於 2021 年 11 月在 COP26 舉行,共有 4 個工業集群,此後擴展至 4 大洲 12 個國家/地區的 25 個集群(21 個港口錨定),共 60 多個公營和私營持份者參與其中。https://initiatives.weforum.org/transitioning-industrial-clusters/clusters 聯絡方式 Suheil Imtiaz公共事務和戰略傳播AM Green+ 91 94401 59289suheil.m@amgreen.com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802 加入收藏 :
香港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商會啟航:開創低空經濟新時代

推動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的創新發展 助力香港及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4年11月18日 - 為響應香港政府對低空經濟的支持,AIR@InnoHK創新平台的一員,香港城市大學的智能多維數據分析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與豐展集團攜手成立了香港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商會。作為香港專注於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的商會,這一舉措標誌著本地低空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香港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商會是一個非牟利機構,旨在推動新興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技術的研究與發展,促進香港及粵港澳大灣區各行業的進步。為了推動低空經濟,商會亦致力於創新科技及其實際應用。 完善國際網絡 促進全球合作 香港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商會獲得了本地、中國內地及國際學術組織和各行各業專家的全力支持,專業涵蓋研究開發、技術諮詢及公共政策。商會專注於提升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技術、原始設備製造商(OEMs)和航空運營商的發展,致力於推動這一新興產業的成長。 香港城市大學作為全球發展最迅速的大學之一,積極展開與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相關的研究,涵蓋電動車、都市空中運輸、空間數據分析、優化、電信、視頻處理、圖形視覺化、數位對映、過程自動化、安全可靠性建模及人工智能等領域。 香港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商會與香港政府及相關部門緊密合作,共同推動低空經濟的研究開發及安全措施,同時深入了解市場對低空經濟及相關產業鏈的需求。 使命與願景 香港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商會的使命是通過共同的研究與發展倡議,推動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技術的進步。商會致力於創新、促進產業夥伴關係,打造一個安全有效的商業應用生態系統。通過與本地持份者、政府部門和學術團體的合作,商會希望滿足市場需求,推廣可持續的城市出行解決方案,為香港及大灣區的低空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香港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商會期待在香港建立一個針對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的國際樞紐,通過先進的研究及實際應用推動可持續發展和經濟增長。商會希望創造一個不僅推進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發展的繁榮社區,還能將這些創新從研究轉化為現實,改變城市中人員及商品的流動方式。 香港城市大學黃俊康數據工程教授 、智能多維數據分析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總監嚴洪教授表示:「香港擁有眾多國際頂尖的科研人才和完善的商業環境,使其成為低空經濟的最佳研究及發展地點。智能多維數據分析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專注於人工智能及數據分析的研究,有助促進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的發展。我期望看到香港城市大學的創新科技能夠實際應用於相關的產業,並培養我們的學生成為未來的行業領袖。」 香港城市大學協理學務副校長(數碼學習)、電機工程學系張澤松教授表示:「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是與全球接軌的交匯點。香港城市大學位於香港的中心地帶,致力推動創新研究及專業教育,培育人才推動低空經濟,提升香港於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前創科局副局長、Trio AI 行政總裁鍾偉强博士表示:「香港的科研能力高,為培育人才提供了豐厚的土壤,讓他們可以打開束縛,發揮潛能。深圳在無人機產業領先全球,為香港提供了借鑑。透過深、港兩地互相合作,各司其職,共同發展,必定能促進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 豐展集團主席吳建韶表示:「香港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商會希望建立一個國際樞紐去代表不同的相關組織、行業夥伴、學者、專家及全球的本地持份者。這個樞紐將展示最先進的技術及專業知識,並推動配合本地與大灣區標準的研究開發。透過促進研究開發轉化到實際應用,我們將創立針對商業化的價值鏈,讓持份者可以更了解本地及區域市場,從而建立一個更蓬勃發展的商業生態系統。」 Hashtag: #eVTOL #香港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商會 #低空經濟 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關於香港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商會我們是專注於新興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技術研究與開發的商會,致力於推動創新,促進產業夥伴關係,並建立一個蓬勃發展的生態系統。我們的目標是為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提供安全有效的商業化應用,從而促進香港及大灣區的商業發展。 我們與本地、中國內地及國際的學術機構、各行業專家和專業人士緊密合作,涵蓋研究開發、技術諮詢及公共政策等領域。此外,我們還與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的原始設備製造商(OEMs)和航空運營商合作,共同發展完善的生態系統,以支持行業的持續成長。

文章來源 : Media OutReach Limit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078 加入收藏 :
2024大灣區—東盟經濟合作(前海)論壇開幕

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4年11月15日 - 大灣區—東盟經濟合作(前海)論壇在深圳前海國際會議中心隆重開幕。 本次論壇以"科技引領·産業共贏"爲主題,議程包括開幕式,數字化轉型、跨境金融、跨境電商、國際商會會長、智庫合作5個分論壇,企業交流展以及産業合作對接會等,並配套開展深圳參訪、東盟美食文化周·匯聚前海等活動,將掀起新一輪經貿合作熱潮。 本次論壇由中國—東盟中心與深圳市政府聯合主辦,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深圳大學、廣東高科 技産業商會共同承辦。中國—東盟中心秘書長史忠俊、柬埔寨商務部國務秘書林宗穎、柬埔寨內閣辦公室技術顧問李偉光、泰國駐華大使韓燦才、東帝汶駐華大使羅瑞、菲律賓駐華大使館公使兼總領事李尚勇、新加坡駐廣州總領事羅德傑、老撾駐廣州總領事沙婉萍、印度尼西亞駐廣州總領事斌德加、馬來⻄亞駐廣州總領事蘇萊雅、越南駐廣州總領事阮越勇、泰國駐廣州代總領事常佩瑤、中國一東盟産業合作發展促進會主席、馬來⻄亞前交通運輸部部長丹斯裏廖中萊先生等東盟國家及國際組織貴賓,外交部亞洲司參贊、二級巡視員陳俊傑,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公署參贊秦宏,中聯部當研中心巡視員鐘偉雲,深圳市委常委、前海合作區黨工委書記、寶安區委書記王守睿,深圳市副市長羅晃浩,前海合作區黨工委副書記梁珂以及來自中國和東盟國家政府部門、商協會、智庫和企業 家代表共1000多人出席論壇開幕式及相關活動。 以論壇爲媒,大灣區與東盟經濟合作走深走實 深圳市副市長羅晃浩在歡迎辭中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和東盟地緣相近、人文相通,守望相助、 合作共贏,互爲最大貿易夥伴。開放塑造繁榮,合作共贏未來。今年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 定》(RCEP)實施的關鍵一年,深圳將始終秉承開放包容的態度,把加強雙方經貿合作作爲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與東盟合作邁向更高台階的重要突破口,持續加強與東盟各地區在科技創新、經貿投資、文化旅遊、人才培養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大力拓展數字經濟、新能源汽車、智慧城市等新興産業合作空間,共同爲打造更高質量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發展更加友好的中國-東盟全面戰 略夥伴關系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東盟中心秘書長史忠俊回顧了過去一年中國與東盟國家在經貿、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合 作成果,介紹了中國與東盟合作成就和寶貴經驗。展望未來,他表示將在夯實平台、聚焦産業、拓展合作等方面探索更多發展模式,持續推動雙方經濟合作走深走實。 柬埔寨商務部國務秘書林宗穎表示,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合作具有廣闊的前景和深遠的意義,希望雙方能夠攜手並進,共同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在主旨演講環節,來自泰國、東帝汶、柬埔寨、馬來⻄亞、菲律賓等政府領導分享了自己國家 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經驗做法,以及對與中國深化合作的期待和願景。東盟國家代表就各自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合作機遇與挑戰進行了深入剖析。他們紛紛表示,願與大灣區深化合作,共同構建更加緊密的經濟夥伴關系。這些演講不僅展現了東盟國家的獨特魅力,也爲與會者提供了寶貴的 思考和啓示。 發布重大成果及年度報告,現場集中簽約15個項目金額近300億元 在成果發布環節,主辦方發布了2023大灣區—東盟經濟合作(前海)論壇􏰀大成果以及2023年 大灣區—東盟經貿合作年度報告。這些成果和報告的發布,不僅展示了過去一年雙方合作的豐碩成 果,更爲未來的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持和政策導向。 據介紹,2023年7月29日-30日,2023大灣區-東盟經濟合作(前海)論壇在深圳前海成功舉 辦,並舉行了大灣區-東盟國際商會聯盟、中國-東盟智庫合作夥伴成立儀式,發布了《大灣區- 東盟經濟合作倡議》。多家灣區企業與東盟達成投資貿易合作協議,貿易合同金額121億元人⺠幣。 論壇被納入國務院批複的《前海規劃》,外交部將成立的大灣區-東盟國際商會聯盟和中國- 東盟智庫合作夥伴,寫入外交部2023年中方推進"五大家園"建設進展重大成果。論壇參與各方積極推動論壇中達成的貿易、投資項目落地,迄今爲止,推動貿易額超300億元人⺠幣,推動投資總額近 50億元。 目前,大灣區-東盟商會聯盟運營良好,參與各方舉辦各種考察、展覽、論壇共計50多次。各方合作有序,平台建設步伐加快,重大模式創新好戲連台,"灣區研發+東盟生産+全球銷售"模式逐 漸形成。 粵港澳大灣區與東盟相互投資和貿易熱情日益高漲,在隨後進行的2024年大灣區-東盟經貿合作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和東盟的企業、商會代表完成了15個項目的簽約,簽約金額共299.9億元人⺠幣,未來雙方合作將更加密切、交流更加廣泛。 啓動大灣區-東盟留學支持計劃,每年資助8名東盟學生來深讀研 開幕式現場還舉行了2024大灣區—東盟留學支持計劃啓動儀式。由前海倡議發起的大灣區-東 盟留學支持計劃,支持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發起設立"前海國際教育基金會",進一步增強前海在促 進國際交流中的作用,吸引更多海外傑出人才來深圳深造學習。從明年起,每年將資助不少於8名東 盟國家學生來深攻讀碩士學位。這一計劃的實施,將爲雙方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培養 更多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人才。 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鄭永年發表了主題演講。他以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見解,剖析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與東盟國家合作的機遇與挑戰,爲與會者提供了寶貴的思考和啓示。他認爲,粵港澳大灣區與東盟國家應攜手共進,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 分論壇及東盟美食文化周接續登場 企業交流展將相伴活動的全程,吸引了衆多參會者的目光。這裏匯聚了來自大灣區與東盟國家的衆多知名企業,展示了他們在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綠色能源等領域的最新成果,爲參會者提供 了一個交流與合作的高端平台。 參會者們紛紛表示,這次論壇不僅爲他們提供了一個深入瞭解中國與東盟國家合作現狀與前景的平台,更爲他們拓展國際合作視野、尋找合作夥伴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隨著開幕式的圓滿落幕,2024大灣區—東盟經濟合作(前海)論壇正式拉開了帷幕。接下來將圍繞數字經濟、跨境金融、國際貿易等多個議題舉辦分論壇。 其中,中國—東盟智庫合作論壇將匯聚衆多頂尖的專家學者,從中國與東盟全面戰略夥伴關系 的理論內涵、決策基礎等維度進行交流,碰撞思想的火花;大灣區—東盟數字化轉型論壇將聚焦當下熱門的數字化浪潮,探討如何在數字時代推動大灣區與東盟各國實現産業升級與創新發展;大灣 區—東盟跨境電商專題論壇將爲跨境電商領域的從業者們搭建一個廣闊的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挖掘 跨境電商的巨大潛力。 此外,論壇期間還將開展深圳前海合作區及其優秀園區和龍頭企業參訪、東盟美食文化周之旅以及高交會觀展等活動,爲與會者帶來多元的交流體驗。 Hashtag: #東盟經濟合作 #前海 #東盟 #深圳 #粤港澳大湾區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

文章來源 : Media OutReach Limit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833 加入收藏 :
優織隆榮獲THE GREEN BOOK「綠色解方」大獎 創新農廢再生引領低碳循環經濟

在2024年11月14日至15日於台北松山文創園區舉行的THE GREEN BOOK首屆雙年峰會暨頒布典禮中,優織隆 (UKL) 榮獲「綠色解方」大獎。該獎項表彰了優織隆利用台灣鳳梨葉纖維進行低碳循環經濟的創新成果,並肯定其在農廢再生與資源循環領域的卓越貢獻。此次獲獎不僅彰顯優織隆對永續發展的承諾,更突顯台灣在全球綠色創新中的重要地位,成為大會的一大亮點。 THE GREEN BOOK峰會:全球綠色行動平台 THE GREEN BOOK雙年峰將成為國際間重要的綠色平台,匯集產業領袖、政府代表及創新者,共同推動全球環保與綠色轉型。在此次大會的「Green Cycle Bank循環經濟論壇」上,優織隆執行副總謝煥麒分享了公司在農廢再生方面的成就與創新,展示如何將鳳梨葉等農業廢料轉化為紡織品,開創出具市場價值的綠色產品,吸引了國內外綠色產業的高度關注。 THE GREEN BOOK首屆雙年峰會在台北舉行,這次展覽也採用ECOJOY生產的循環扭蛋殼再生板材作為相關塑料展品,展現各地的專家匯聚一堂的成果,共同推動綠色轉型與環境保護。圖/優織隆提供 鳳梨葉再生:從農廢到紡織的永續轉化 優織隆致力於資源循環,透過技術創新將台灣每年數百噸的鳳梨葉廢料轉化為紡織用纖維,應用於時尚產業,不僅有效減少農業廢棄物,也展現出農業與紡織業的環保聯結。於Green Cycle Bank循環經濟論壇中,優織隆執行副總謝煥麒 (Gary Hsieh) 強調,這項農廢循環技術不僅大幅降低碳排放,更賦予地方資源新價值。優織隆的鳳梨葉纖維產品成為論壇焦點,象徵永續農業與低碳製造的深度融合,為循環經濟的未來開創了更多可能。 優織隆創新利用鳳梨葉,從廢料轉化為高品質纖維紗線,開創農業廢棄物的再生新機會,實現永續紡織的綠色轉型。圖/優織隆提供 展望未來:引領永續時尚 優織隆未來將持續投入綠色創新,並致力於將更多台灣本土農業廢棄物轉化為高價值紡織原料,推動全球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參與THE GREEN BOOK雙年峰會,優織隆進一步強化了其在永續時尚中的領導地位,也同步規劃於 2025年至日本大阪的世界博覽會與 COP30 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 中可以提出屬於台灣價值的轉型案例,致力於成為台灣乃至全球在綠色創新與低碳經濟方面的典範。 關於優織隆 (UKL) 優織隆是一家致力於資源循環和永續發展的台灣企業,以創新技術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環保紡織纖維,並應用於各類綠色產品之中。優織隆始終堅持以科技驅動永續經濟,並與當地農民和國際夥伴合作,實現資源循環與環境保護的雙贏目標。 優織隆致力於循環經濟和永續發展,成為資源循環和綠色創新的領導者。圖/優織隆提供  

文章來源 : 行銷人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022 加入收藏 :
商業和金融界呼籲政府釋放對低碳產品的需求,並加速價值達10億美元的工業項目,以推動綠色經濟增長

由40多位全球商界領袖和700多家金融機構支持的「工業轉型加速器」(ITA)發出公開信,呼籲各國政府透過政策措施來刺激綠色產品需求。 由於需求不確定且缺乏激勵措施,工業減碳的進展停滯不前。生產商與消費者陷入僵局,因為高碳產品的價格更低,對減碳產品的需求有限。 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計劃中的大型綠色工業設施數量整體增長,但自四月以來,僅有八個項目成功獲得融資。 阿塞拜疆巴庫2024年11月14日 /美通社/ -- 在一封公開信中,超過40位商業和金融領袖,以及代表超過1,000家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聯盟,呼籲各國政府緊急採取行動,推動對綠色材料、化學品和燃料的需求,以加速全球高排放行業[1]的去碳化進程。他們強調政府政策在激勵需求、支持低碳轉型中的關鍵作用。此舉可釋放高達1兆美元[2]的投資,並促成500多個綠色工業設施在2030年前動工。這將使鋁、建材、化工、鋼鐵、航空及航運等高排放行業達成減排目標,並協助在未來十年內與1.5°C升溫路徑保持一致。  New MPP Global Projects Tracker data shows the green industrial pipeline is growing and planned projects represent an investment opportunity of $1 trillion 來自ITA和Mission Possible Partnership(MPP)的最新數據顯示,工業專案的管道正在日益增長。然而,少於20%的專案已投入營運或具備開始建設所需的資金和批准。自2024年4月以來,全球僅有八個設施達成最終投資決策(FID),而561個已宣佈但尚未確定的專案中,300個已等待至少兩年。如果以目前的進度繼續,全球的設施建設將需要大約35年才能完成足夠數量的專案[3]。 為了實現與1.5°C目標相符的軌跡,所有計劃中的項目必須在未來兩年內獲得資金支持並開始建設[4]。 由於缺乏相應政策,綠色產品的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激發,這使得企業和金融機構無法獲得所需的確定性來進行長期投資。因此,許多項目正處於停滯狀態。由於更便宜且碳排放較高的替代品仍然可得,且缺乏足夠的激勵措施來促使選擇更清潔的選項,買家無法承諾大規模的長期購買協議。 由ITA領導,並獲得格拉斯哥金融聯盟(The Glasgow Finance Alliance for Net Zero,簡稱「GFANZ」)支持,來自50多個國家/地區的聯盟在公開信中呼籲各國政府採取政策措施。 支持全球碳定價和燃料標準措施 設立並執行強制性配額,強制使用低碳及近零碳燃料和產品 設立強制性目標,要求公共採購中使用低碳及近零碳材料 設定嚴格且逐步收緊的全生命週期碳排放限額 實施機制,便於彌合綠色商品與潛在買家之間價格差距 與此公開信一同,ITA發佈了《綠色需求政策手冊》(Green Demand Policy Playbook),該手冊闡述了各國政府可採取的基於證據的政策措施,旨在提高對低碳及近零碳材料、化學品和燃料的需求,從而釋放供應。 [1] 鋁、水泥、化學品、鋼鐵、航空和航運[2] 總投資額(全球及區域)的數據是根據MPP全球專案追蹤器(MPP Global Projects Tracker)所識別的項目數量計算的,該追蹤器利用綜合數據來描繪向符合零碳目標的項目投資進展,並結合公開可用的投資數據及見解,估算出綠色工業項目達成最終投資決策所需的投資金額。來源包括:MPP、RMI、Systemiq和BNEF。[3] 以每6個月7個項目的進度來計算,552個項目需要約40年((552/7)/2)[4] 該追蹤器將實際投資進度與MPP 2030年管道目標進行比較,這些目標代表了到2030年實現碳排放減少所需的約70%的減排量,並確保各行業在其碳預算範圍內,並朝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目標。剩餘的30%可透過能源和材料效率實現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951 加入收藏 :
2025 年 4 月 16 日 (星期三) 農曆三月十九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