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福州」新聞搜尋結果, 共 52 篇 ,以下為 25 - 48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畢馬威預計:2024年利率高企將持續推動銀行業收益

業界應優先提升營運效率及風險管理 待增長恢復時把握機遇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4年1月29日 - 畢馬威最新報告指出,2024年對銀行業而言將是充滿挑戰的一年,業界需要準備應對一系列宏觀經濟不利因素,集中精力提高營運效率並管理風險,以便在2025年恢復增長時獲得回報。 畢馬威最新《2024香港銀行業展望》報告剖析了畢馬威專家對香港經濟前景的見解和預測,以及銀行業未來一年的關鍵業務主題,包括為應對氣候風險的準備工作,如何配合稅收以及最新的監管發展。 畢馬威預計,由於經濟情緒仍然低迷,銀行業面臨的挑戰將持續到2024年,並可能導致貸款增長放緩,而金融活動減少亦將影響銀行通過手續費和佣金所賺取的收入。 由於在2024年第三季度前降息的可能性不大,將為銀行業帶來利息收入,支撐全年收益。儘管信貸損失已成一大趨勢,但預計2024年許多銀行將會調整帳目結構,為未來發展做好準備。 畢馬威中國銀行業及資本市場香港主管合夥人宋家寧表示:「2023年銀行業和香港整體經濟都喜憂參半。展望2024年,全球各國的選舉結果或會為經濟前景添上不明朗因素。不過考慮到息口下降、通脹緩和,以及有利營商的宏觀經濟前景,我們依然保持謹慎樂觀。香港應該繼續重新定義並加強在『兩制』下的自身價值,不僅要成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更同時扮演連接世界各地的超級樞紐。」 畢馬威中國香港金融服務業、銀行業高級合夥人馬紹輝(Paul McSheaffrey)表示:「儘管未來一年香港銀行業未必會出現顯著增長,但瞬息萬變的市場中仍有機遇。在香港以外,許多地區的通脹可令環球經濟更趨穩定。鑑於2024年經營環境預計將持續充滿挑戰,銀行業界應優先提升營運效率和風險管理,以待在2025年恢復增長時把握回報。」 未來一年,銀行業應確保能夠應對來自各方面的潛在風險,並緊貼香港與中國內地不斷變化的監管環境。與此同時,銀行應繼續積極尋找增長機會,例如大灣區的新興機遇。 管理新興風險至關重要 企業信貸環境在2024年將繼續面臨嚴峻挑戰,企業貸款質量和規模雙雙受壓,預計來自非內地房產領域的減值損失將有所上升,因此許多銀行正在檢視和評估其壓力測試和預警機制是否充足。畢馬威建議,銀行宜將更多前瞻性指標納入預警機制,從而確保機制全面及有效。 應對氣候風險的問題上,合作是解決之道。銀行業應積極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共享關鍵數據,並共建行業標準,從而共同面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挑戰,同時充分地利用綠色融資。 業務策略須強調合規性 中國政府定期發布關於跨境數據傳輸的法規,可見數據連接在網絡時代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建立數據流程架構相當繁複,需要適當的技術基礎設施支持,包括跨境數據清單和全面安全框架。展望2024年,銀行業在制定業務策略時,應優先考慮建設跨境數據流程架構。 為降低金融穩定風險,監管機構需要高質量的數據來有效評估系統性風險、進行市場監測以及促進偵測及去除漏洞。畢馬威預計,銀行業在2024年應以細緻數據匯報(Granular Data Reporting,簡稱GDR)為優先重任,加緊建立高效、靈活且具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 跨境連接刺激市場活動 雖然目前銀行業普遍面臨挑戰,但同時亦不乏增長機會。受惠於人口和經濟不斷增長,大灣區提供獨特的私人銀行和財富管理機會。我們留意到金融服務領域繼續進行併購交易,預計財富管理和私人銀行領域的交易將會繼續增加。畢馬威預計,銀行業未來將透過「跨境理財通2.0」來增強數碼能力,確保客戶從理解至投資財富管理產品的過程中獲得無縫服務體驗。 Hashtag: #畢馬威中國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關於畢馬威中國畢馬威中國在三十一個城市設有辦事機構,合夥人及員工超過15,000名,分佈在北京、長春、長沙、成都、重慶、大連、東莞、佛山、福州、廣州、海口、杭州、合肥、濟南、南京、南通、寧波、青島、上海、瀋陽、深圳、蘇州、太原、天津、武漢、無錫、廈門、西安、鄭州、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在這些辦事機構緊密合作下,畢馬威中國能夠高效和迅速地調動各方面的資源,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畢馬威是一個由獨立的專業成員所組成的全球性組織,提供審計、稅務和諮詢等專業服務。畢馬威國際有限公司(「畢馬威國際」)的成員所以畢馬威為品牌開展業務運營,並提供專業服務。「畢馬威」可以指畢馬威全球性組織內的獨立成員所,也可以指一家或多家畢馬威成員所。 畢馬威成員所遍佈全球143個國家及地區,擁有超過265,000名專業人員。各成員所均為各自獨立的法律主體,其對自身描述亦是如此。各畢馬威成員所獨立承擔自身義務與責任。 畢馬威國際有限公司是一家英國私營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畢馬威國際及其關聯實體不提供任何客戶服務。 1992年,畢馬威在中國內地成為首家獲準中外合作開業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2012年8月1日,畢馬威成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中首家從中外合作制轉為特殊普通合夥的事務所。畢馬威香港的成立更早在1945年。率先打入市場的先機以及對質量的不懈追求,使我們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中國多家知名企業長期聘請畢馬威提供廣泛領域的專業服務(包括審計、稅務和諮詢),也反映了畢馬威的領導地位。 有關畢馬威結構的詳細信息,請瀏覽 home.kpmg/governance.

文章來源 : Media OutReach Limit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517 加入收藏 :
达势股份 - 達美樂中國10 家新店創下全球銷售新紀錄

香港2024年1月25日 /美通社/ -- 达势股份有限公司(達美樂中國)(「达势股份」或「公司」)(1405.HK) 在2023 年 12 月期間入駐8 座新城市,所開設的 10 家新店,在首月取得非凡業績,創下了達美樂全球首30日的銷售新紀錄。达势股份是達美樂比薩在中國大陸、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和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獨家總特許經營商。  达势股份最近的擴張是其在中國不斷拓展業務的重要里程碑。這10家大陸新店分別位於唐山、西安、廈門、福州、長沙、南通、揚州、合肥等,均躋身首月銷售全球排行榜前十五位。 其中西安、長沙、廈門和合肥四家分別代表華北、華西、華南、華東四個地區的新店紛紛打破此前由达势股份青島首店保持的達美樂全球首月銷售記錄,現位列全球排行榜第一至四名。此外,12月新進駐的8座城市中新開的另6家店也取得了驕人排名,進一步加強达势股份在中國市場的知名度。 憑藉這些創紀錄的成就,达势股份目前佔據了達美樂全球門店首月銷售額的前十七名,並在前二十名中佔據十八個席位,證實了公司在向中國客戶提供高品質比薩和卓越服務方面的非凡成長和成功。  达势股份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CEO)王怡女士對公司最近取得的成就感到非常振奮,她表示:「在新年伊始,我們很高興地宣佈公司新開業門店取得了巨大成功。 打破全球銷售記錄離不開團隊的奉獻精神和辛勤工作,以及消費者的大力支援。 达势股份始終致力於提供美味、物有所值的比薩,並利用我們在配送和技術方面的專業知識來提升整體消費體驗。 达势股份的快速增長和市場認知度證明,中國比薩市場存在巨大機遇和尚未開發的潛力。 」 關於达势股份 达势股份是達美樂比薩在中國大陸、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和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獨家總特許經營商。 達美樂比薩是全球馳名的消費品牌,是2022年全球零售額第一的比薩公司。 在經驗豐富、高瞻遠矚的管理層的領導下,达势股份通過持續開發本土化特色的比薩為主的功能表,加之專業、領先的外送業務,以及科技賦能、可拓展、可複製的門店經濟模式,形成市場領先的差異化優勢。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达势股份在中國大陸29個城市直營768家門店。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2023年3月報告,按照2022年財報收入計,达势股份是中國前五大比薩品牌中增長最快的公司,並位居中國第三大比薩品牌。 更多資訊請訪問:www.dpcdash.com  聯絡資訊 媒體聯絡: 达势股份媒體關係團隊: ICR, LLC dpcdashPR@icrinc.com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935 加入收藏 :
达势股份在中國持續擴張業務,入駐8座新城市,新開設10家門店

香港2023年12月27日 /美通社/ -- 达势股份有限公司(「达势股份」或「公司」)(1405.HK) 宣布在過去的一周里入駐8座新城市,盛大開設10家新店。达势股份是達美樂比薩在中國大陸、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和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獨家總特許經營商。  此次戰略擴張是公司發展重要里程碑,標誌著公司將其美味的產品帶給中國內地城市唐山、西安、廈門、福州、長沙、南通、揚州和合肥的新顧客。所有新門店均在12月23日到24日之間隆重開業。  值得關注的是,在福州和南通兩地,达势股份均開設兩家新門店。2023年,达势股份已累計為新老顧客開設175家新店。截至12月26日,公司直營店共761家,遍佈中國大陸29個城市。  达势股份以通過線上渠道為中國消費者提供以美味、物有所值的披薩為核心,並藉助科技增強配送。此次入駐新城與公司重心相一致。  新店開業前,达势股份門店已經佔據達美樂全球首月最佳開業銷售額的前十位中九席。新店繼續打破銷售記錄。西安和長沙新開門店已經打破中國門店單日銷售額記錄,其他新店也表現強勁。 达势股份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CEO)王怡女士表示:「我們為新店的開業以及达势股份擴張到八座新城市感到非常高興。這次的擴張對公司來說是令人振奮的里程碑,我們將卓越的食品和服務帶到了新的社區。顧客們對於我們的食品和品牌所展現的激情和熱愛,使我們深感振奮。我對辛勤工作的員工們深表感激,他們為新店開業付出了巨大努力,為我們親愛的顧客提供美味的食物和優質的服務。达势股份在中國的擴張走在正確的軌道上,我們將持續加強在菜單和科技方面的開發能力。」 關於达势股份 达势股份是達美樂比薩在中國大陸、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和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獨家總特許經營商。達美樂比薩是全球馳名的消費品牌,是2022年全球零售額第一的比薩公司。在經驗豐富、高瞻遠矚的管理層的領導下,达势股份通過持續開發本土化特色的比薩為主的菜單,加之專業、領先的外送業務,以及科技賦能、可拓展、可複製的門店經濟模式,形成市場領先的差異化優勢。 截至2023年12月26日,达势股份在中國大陸29個城市直營761家門店。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2023年3月報告,按照2022年財報收入計,达势股份是中國前五大比薩品牌中增長最快的公司,並位居中國第三大比薩品牌。  更多資訊請訪問:www.dpcdash.com 聯絡資訊 媒體聯絡:达势股份媒體關係團隊:ICR, LLCdpcdashPR@icrinc.com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485 加入收藏 :
阮在泉州台商投資區: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記者林子霞台北報導】近日,我們探訪了正在建設中的泉州台商投資區,這裏爲何能吸引衆多台胞台企紛紛前來落戶?帶著這份好奇,讓我們一起揭開答案。 首先,優越的區位優勢帶動了産業發展。泉州台商投資區地處泉州市中心城區的東部,與泉州行政中心隔江相望,是泉州環灣城市的核心區域。借助自然資源豐富、坐擁山、江、湖、海、島等優勢,該區將打造綠色山岸線、最美海岸線、海絲文脈線“三線”的城市肌底。 其次,泉州台商投資區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産業優勢。該區瞄準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兩大主攻方向,大力發展生物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智能製造、文旅等産業,並規劃了5大連片産業園區。同時,依托國家級台商投資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四個國字號招牌,該區吸引了衆多台資企業入駐。 在福建泉州的凹凸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台二代”王楚翹表示,公司計劃將新廠搬遷至泉州台商投資區。他表示,泉州台商投資區的産業集聚效應和相關部門的高度支持和高效的辦事能力,讓他對未來充滿信心。 此外,該區的交通網絡也日趨完善,位于福廈高鐵線的中心位置,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福州、廈門、泉州“一小時經濟圈”的中點,有著“四通八達”的區域交通網絡。區內十條主幹道寬敞便捷,周邊15分鍾都市生活圈內布局5座橋梁、3個高速互通口、1個高鐵泉州東站。 除了交通優勢,該區還出台了一攬子的優惠政策,扶持高端商務經濟、推動民營經濟創新發展、引進人才等方面予以最大支持。在扶持高端商務經濟方面,對新引進的高端商務經濟企業,自遷入該區起5年內,最高按企業年度繳納入庫的地方貢獻額的80%給予獎勵。這無疑是對企業發展的巨大鼓勵。 此外,該區還重視人才引進和培養。按照不同人才層次,最高給予900萬元的工作生活補助,另外,在落戶條件、落戶獎勵、教育保障、購房補助等七大方面予以扶持,這無疑是對人才極大的吸引力。 總的來說,泉州台商投資區正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充分挖掘兩岸融合優勢,助力台胞台企追夢、築夢、圓夢。這座正在建設中的投資區,正以其獨特的優勢和優惠政策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台胞台企前來落戶,將會成爲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陣地。 https://youtu.be/MvSEXXqn67w?si=Yml8TO5wZ4Z4GrPR  

文章來源 : 守護台灣新聞網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291 加入收藏 :
COP28全球氣候峰會上畢馬威為積極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提升應對氣候變化能力獻言

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3 年 12 月 5 日 - 11月30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第28屆次締約方大會(COP28)於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迪拜開幕。據悉,大會將從11月30日開幕持續至12月12日最終談判,為期兩周。預計包括來自眾多國家的國家元首或總理、各國談判代表、活動人士、企業家、機構組織代表逾8萬人參加。各方在迪拜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當前氣候危機,共議全球環境氣候治理大計,前瞻能源轉型趨勢,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畢馬威中國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主管合夥人沈瑩和畢馬威中國環境、社會及治理諮詢服務合夥人朱雅儀受邀參加本屆峰會,深入參與、聆聽各項議題討論,並積極分享見解和解決方案。 COP28大會期間設立「世界氣候行動峰會」「健康/救濟、恢復與和平」「金融/貿易/性別平等/公信力」「能源、工業/公正轉型/原住民」「多層級行動、城市化與建築環境/交通」「青年、兒童、教育與技能」「自然、土地利用與海洋」「食物、農業與水」八個主題日將呈現各方關注的眾多議題。 作為氣候變化領域的領先服務機構,畢馬威以「衝破壁壘,創見不同」為參會主題,深度參與本屆COP28大會,攜手各界專業人士齊聚藍區(Blue Zone)和綠區(Green Zone)開展對話與討論,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與行動貢獻力量。 地球進入最熱一年 實現脫碳目標任重道遠 據了解,本屆大會是全球氣候治理的里程碑,UNFCCC於2023年9月8日發佈的全球盤點綜合報告(Global Stocktake)顯示,目前的減排承諾和努力還不足以應對氣候危機。就在11月17日,COP28大會開幕前,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監測到的數據顯示,當天全球地表平均溫度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2.06℃。這是全球升溫幅度首次超過2℃。 為實現《巴黎協定》目標,全球多國已經承諾到本世紀中葉將排放量減少到淨零。然而要使經濟體走上淨零排放的軌道,預計到2050年需要高達250萬億美元資金。如何縮小氣候融資缺口是關注重點:在COP28之前,各方包括中美兩國已形成共識到2030年底努力將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增至2022年底的3倍。然而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各國政府、多邊開發銀行和私營部門在未來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大幅度提升投融資力度,尤其是支持發展中的經濟體。 本屆大會首次對《巴黎協定》下的全球氣候行動進展進行了「全球盤點」,各締約方將基於全球盤點報告的成果探討如何進一步落實全球溫控1.5攝氏度目標,促進各締約方團結一致,採取聯合行動應對氣候危機。 大會期間,畢馬威在大會藍區可再生能源行動館(REA)舉辦「轉型金融作為支撐可靠轉型計劃的重要手段」圓桌論壇。在本次圓桌會議上,來自資產所有者、資產管理公司、銀行和標準制定者的參與者討論了他們如何考慮在組織內定義轉型「金融在部署轉型融資時如何為市場提振信心,以及如何評估轉型計劃在其活動中的可信度」等話題。 畢馬威中國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主管合夥人沈瑩表示:「COP28大會彙集了來自全球各地的政府代表、私營部門和民間社會的領導者,是評估實現《巴黎協定》目標進展與挑戰的重要平台。首次『全球盤點』將會是修正全球氣候行動路線的關鍵機會。如何以公正和可持續的方式加速能源轉型成為各方關注重點。認為需要統籌考慮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與能源安全,加大對於可再生能源和新興低碳技術的投資力度是關鍵。在氣候融資方面,如何『實現舊承諾以及制定融資新框架』將是另一個焦點。各界期待在COP28大會上看到全球採取實質性的聯合行動,共同推進淨零目標的實現。」 畢馬威氣候變化和脫碳全球主管合夥人、可再生能源全球合夥人Mike Hayes表示:「我們必須把創新、氣候解決方案和能源轉型放在所有氣候辯論的中心。眼下,世界還不具備實現淨零排放所需的所有技術能力。我們應當支持創新者,他們需要資金支持,需要市場機會,更需要與行業參與者的合作渠道。專注于創新,是我們在朝著實現淨零排放的未來邁出重要的一步。」 加速公正有序的能源轉型,降低總體能源需求 為抑制全球氣溫升高,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的簽約國,大部分制定了自身的減排目標。畢馬威在現場發佈的《2023淨零排放準備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全景呈現了全球氣候行動進程、變革與挑戰。報告指出,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的勢頭有所增強,例如一些排放大國提高了目標,氣候行動越來越多地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但進展仍然是漸進的,無法實現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在應對氣候危機的各個方面都需要更大的雄心和緊迫感。現在,企業、政府和社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堅定地關注和承諾實現其淨零排放的目標,以幫助應對氣候危機。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敦促各國領導人將可再生能源產能提高三倍,並逐步淘汰化石燃料。 在UNFCC發佈的《全球盤點技術報告》(Technical Report for Global)中也顯示世界並沒有「走上正軌」,無法將全球變暖限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5度左右的水平,全球氣溫將上升「地獄般的」3攝氏度。2023年熱浪、洪水和乾旱加劇,表明目前的碳減排政策力度不夠,迫切需要採取行動。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報告顯示,為了將升溫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到2030年必須減排220億噸二氧化碳,相當於五大排放國的排放量。 畢馬威中國環境、社會及治理諮詢服務合夥人朱雅儀表示:「畢馬威團隊正在與石油和天然氣以及其他能源公司開展重要的工作,以擴大可再生能源的規模,使能源供應多樣化,並通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來降低總體能源需求。這包括在氫能和碳捕集與封存方面的開創性工作,不僅為天然氣提供了更清潔的使用場景,也與淨零目標的情景兼容。」 在COP28大會「能源、工業/公正轉型/原住民」主題日,大會重點關注了橫跨整個能源和工業價值鏈的快速脫碳、就業增長、經濟機會以及公正轉型的杠杆與路徑,號召社會各界在發展經濟與增長就業的同時,全面考慮所有部門的公正轉型和社會經濟因素。同時,大會強調了原住民的知識、實踐和領導力在氣候行動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關鍵作用、呼籲以全面包容的方式推動公正轉型。為響應COP28大會主題,畢馬威在藍區舉辦了「解決能源轉型過程中社會層面的問題」和「解決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的障礙與挑戰」兩場主題活動,呼籲相關方在實現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的路徑上,共享解決方案與國際經驗,以公正和可持續的方式加速可再生能源部署。 畢馬威全球客戶與市場主管合夥人Regina Mayor表示:「行動與落實是本屆大會的一大亮點,通過全球眾多領導人的共同參與,越來越多的氣候承諾正在轉化為實際行動。研究顯示我們已經偏離《巴黎協定》設定的目標,所以我們必須採取更具雄心的行動減少碳排放以遏制全球變暖的趨勢。另外在面對氣候變化這一挑戰上,年輕一代需要在氣候對話中發出更多的聲音,在實現淨零目標的道路上,他們承擔著更多的期待、挑戰與責任。」 淨零轉型,平衡能源脫碳安全可持續 COP28舉辦是各國政府和各行業加快推進零排放議程的關鍵時刻,它將重排放行業和國家置於國際氣候討論的核心,讓人們關注到包括石油和天然氣在內的難以減排的行業在加速綠色能源轉型中必須發揮的作用。 畢馬威在提供領先綠色技術解決方案的建議上表示,可再生能源、氫能、碳捕獲、利用和儲存以及其他低碳技術,這些技術對實現淨零排放世界至關重要。然而能源轉型不會一蹴而就,畢馬威聯合能源研究所發佈的《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3》顯示,儘管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長創紀錄,但到2022年全球82%的能源仍來自化石燃料,與2021年相比沒有變化。 國際能源署的「淨零路線」指出,到2050年,超過五分之一的能源需求仍將來自化石燃料。對此,畢馬威認為,在向淨零轉型的過程中,必須確保獲得安全、負擔得起的能源。由於全球仍有數億人無法獲得可靠的能源供應,因此有必要保障「公正有序的能源轉型進程」,既能平衡脫碳、能源安全和可負擔性目標又能最大限度地為所有人,特別是社會中最脆弱的群體提供機會。 畢馬威與COP28的參會計劃與大會總體目標一致,旨在幫助能源行業、企業實現轉型,包括如何更快地擴大可再生能源規模、能源和氣候創新、淨零城市計劃以及氣候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等內容。 畢馬威還在COP28大會現場藍區可再生能源與能源效率館(RCREEE)與國際可持續基礎設施聯盟(ICSI)聯合舉辦「努力確保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的復原力」主題活動。本主題日上,畢馬威聯合ICSI專家就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和系統復原力的重要性開展了全面對話,充分探討了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在投融資和技術層面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在資產和系統層面的創新舉措。 據悉,畢馬威契合大會不同主題日,推出多場專題活動,包括「轉型金融作為支撐可靠轉型計劃的重要手段」「解決能源轉型過程中社會層面的問題」「解決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的障礙與挑戰」等活動;攜手行業領袖與各界專業人士推進「數字化轉型和去中心化的氣候數據基礎設施」專題活動。此外,還涉及「打破城市脫碳中的金融壁壘」「通過全系統方法和數字孿生技術支持城市發展中的政策決策、投資和公正轉型」等系列活動,涉及「青年、兒童、教育與技能」等主題的系列活動。 Hashtag: #畢馬威中國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關於畢馬威中國畢馬威中國在三十一個城市設有辦事機構,合夥人及員工超過15,000名,分佈在北京、長春、長沙、成都、重慶、大連、東莞、佛山、福州、廣州、海口、杭州、合肥、濟南、南京、南通、寧波、青島、上海、瀋陽、深圳、蘇州、太原、天津、武漢、無錫、廈門、西安、鄭州、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在這些辦事機構緊密合作下,畢馬威中國能夠高效和迅速地調動各方面的資源,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畢馬威是一個由獨立的專業成員所組成的全球性組織,提供審計、稅務和諮詢等專業服務。畢馬威國際有限公司(「畢馬威國際」)的成員所以畢馬威為品牌開展業務運營,並提供專業服務。「畢馬威」可以指畢馬威全球性組織內的獨立成員所,也可以指一家或多家畢馬威成員所。 畢馬威成員所遍佈全球143個國家及地區,擁有超過265,000名專業人員。各成員所均為各自獨立的法律主體,其對自身描述亦是如此。各畢馬威成員所獨立承擔自身義務與責任。 畢馬威國際有限公司是一家英國私營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畢馬威國際及其關聯實體不提供任何客戶服務。 1992年,畢馬威在中國內地成為首家獲準中外合作開業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2012年8月1日,畢馬威成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中首家從中外合作制轉為特殊普通合夥的事務所。畢馬威香港的成立更早在1945年。率先打入市場的先機以及對質量的不懈追求,使我們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中國多家知名企業長期聘請畢馬威提供廣泛領域的專業服務(包括審計、稅務和諮詢),也反映了畢馬威的領導地位。 有關畢馬威結構的詳細信息,請瀏覽 home.kpmg/governance.

文章來源 : Media OutReach Limit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016 加入收藏 :
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開幕 畢馬威為全球氣候治理和行動貢獻力量

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3年12月4日 - 11月30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第28屆次締約方大會(COP28)于阿聯酋迪拜正式拉開帷幕。大會宣佈了從11月30日到12月12日為期兩周的主題計劃,包括世界氣候行動峰會、能源/工業和公正轉型、自然/土地利用和海洋等八大主題日,並設有技術與創新、包容性、一線社區和金融四個跨領域主題。為期兩周的大會吸引了超7萬人參加,包括全球領導人、談判代表、金融機構、非政府組織、行業領袖和企業代表等,成為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氣候大會。本屆大會是全球氣候治理的里程碑,將首次對《巴黎協定》下的全球氣候行動進展進行「全球盤點」,以瞭解全球氣候行動進展,持續推動各國提升氣候行動力度。 畢馬威以「衝破壁壘,創見不同」為參會主題,深度參與本屆COP28大會,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與行動貢獻力量。畢馬威將在12月2日至10日期間,在藍區(Blue Zone)和綠區(Green Zone)舉行超過15場精彩活動,聚焦能源轉型、可再生能源部署、能源和數字化創新、淨零城市計劃、自然和生物多樣性等重點議題。畢馬威中國氣候與可持續發展主管合夥人沈瑩和環境、社會及治理(ESG)諮詢服務合夥人朱雅儀受邀參加本屆大會。 畢馬威中國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主管合夥人沈瑩在迪拜大會開幕式現場連線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在線直播採訪時表示:「COP28大會彙集了來自全球各地的政府代表、私營部門和民間社會的領導者,是評估實現《巴黎協定》目標進展與挑戰的重要平台。首次『全球盤點』將會是修正全球氣候行動路線的關鍵機會。如何以公正和可持續的方式加速能源轉型成為各方關注重點。畢馬威認為需要統籌考慮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與能源安全,加大對於可再生能源和新興低碳技術的投資力度是關鍵。在氣候融資方面,如何『實現舊承諾以及制定融資新框架』將是另一個焦點。各界期待在COP28大會上看到全球採取實質性的聯合行動,共同推進淨零目標的實現。」 全球氣候影響正在加速演進 當前,全球氣候變暖正在加速演進,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現頻發、強發、廣發的特徵,嚴重影響全球經濟社會和自然生態環境。世界氣象組織於11月30日發佈報告指出,2023年打破了多項氣候記錄,全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升溫。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出席氣候大會的各國代表幫助世界避免「氣候崩潰」。 COP28大會手握「全球氣候治理成績單」 根據UNFCCC於今年9月8日發佈的全球盤點綜合報告,目前全球的減排承諾和努力還遠遠不足以應對氣候危機。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預計升溫幅度為2.4-2.6攝氏度,仍遠超「控溫在2攝氏度、並努力控溫在1.5攝氏度之內」這一全球目標。畢馬威在《2023淨零排放準備報告》中也發表了同樣的觀點:雖然全球實現淨零目標的勢頭有所增強,氣候行動也正越來越多地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但進展速度仍不足以實現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因此,本次「全球盤點」將充分瞭解各國溫室氣體減排差距和資金缺口,氣候適應能力差距和做出支持、低碳技術進展等的重要安排。 減少氣候融資缺口將成為關注焦點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佈的《2023年排放差距報告》顯示,全球範圍內,10%最高收入人口的排放量占近一半(48%),其中三分之二生活在發達國家;50%的社會底層人口僅占總排放量的12%。發達國家需要集體兌現為發展中國家在2025年前每年動員1000億美元作為氣候資金支持,以及將氣候適應資金翻倍的承諾。大會開幕日上,一項重要成果是大會通過了「損失和損害」基金決議草案,同時獲得了發達國家超過4億美元的承諾資金,以幫助極易受到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的發展中國家。 快速尋求公正有序的能源轉型 能源轉型不可能一蹴而就。畢馬威中國近日發佈了《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3》中文編譯版,報告顯示儘管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增長創下新記錄,但2022年仍有82%的全球能源供應來自化石燃料,與2021年大體持平。地緣政治衝突以及由此引發的「生活成本危機」再次強調了向淨零排放轉型需要建立在一個負擔得起、安全可靠和可持續的能源體系之上的必要性。由於世界各地仍有數億人無法獲得可靠的能源供應,我們必須以全面包容的方式確保這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公正的轉型機會」。 畢馬威致力於成為氣候變化領域全球領導者 作為一家全球領先的服務機構,畢馬威以身作則,致力於實現自身的淨零排放,並設定了科學碳目標(SBTi),在2030年前將我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半。同時,畢馬威致力於成為氣候變化領域全球領導者,積極支持客戶能源轉型和加快氣候行動,我們的團隊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各種能源轉型的建議,包括設定脫碳目標和規劃減碳路徑、提供低碳技術解決方案、瞭解氣候政策和激勵措施等,以推動《巴黎協定》目標實現。 畢馬威中國環境、社會及治理(ESG)主管合夥人林偉表示:「氣候變化是一項全球性挑戰,為確保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各國必須加大減排力度。COP28將各國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議題,是一場具有深遠意義的氣候盛會。我相信此次會議將成為國際社會共同努力的見證,全球在保護自然環境、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共識和合作將進一步深化。保護地球環境、促進實現淨零目標是我們的共同責任。畢馬威也將深度參與到本次大會中,攜手客戶與合作夥伴推動氣候對話。願COP28取得圓滿成功,為全球氣候治理注入新的動力和希望。」 Hashtag: #畢馬威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關於畢馬威中國畢馬威中國在三十一個城市設有辦事機構,合夥人及員工超過15,000名,分佈在北京、長春、長沙、成都、重慶、大連、東莞、佛山、福州、廣州、海口、杭州、合肥、濟南、南京、南通、寧波、青島、上海、瀋陽、深圳、蘇州、太原、天津、武漢、無錫、廈門、西安、鄭州、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在這些辦事機構緊密合作下,畢馬威中國能夠高效和迅速地調動各方面的資源,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畢馬威是一個由獨立的專業成員所組成的全球性組織,提供審計、稅務和諮詢等專業服務。畢馬威國際有限公司(「畢馬威國際」)的成員所以畢馬威為品牌開展業務運營,並提供專業服務。「畢馬威」可以指畢馬威全球性組織內的獨立成員所,也可以指一家或多家畢馬威成員所。 畢馬威成員所遍佈全球143個國家及地區,擁有超過265,000名專業人員。各成員所均為各自獨立的法律主體,其對自身描述亦是如此。各畢馬威成員所獨立承擔自身義務與責任。 畢馬威國際有限公司是一家英國私營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畢馬威國際及其關聯實體不提供任何客戶服務。 1992年,畢馬威在中國內地成為首家獲準中外合作開業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2012年8月1日,畢馬威成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中首家從中外合作制轉為特殊普通合夥的事務所。畢馬威香港的成立更早在1945年。率先打入市場的先機以及對質量的不懈追求,使我們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中國多家知名企業長期聘請畢馬威提供廣泛領域的專業服務(包括審計、稅務和諮詢),也反映了畢馬威的領導地位。 有關畢馬威結構的詳細信息,請瀏覽 home.kpmg/governance.

文章來源 : Media OutReach Limit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848 加入收藏 :
2025 年 4 月 13 日 (星期日) 農曆三月十六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