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福州」新聞搜尋結果, 共 52 篇 ,以下為 1 - 24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五大洲海外僑胞共聚 第一屆中國僑智發展大會在福建福州開幕

福州2023年12月22日 /美通社/ -- 以下為來自Global Times的報道: 拳拳赤子心,悠悠家國情。我國有6000多萬海外僑胞在世界各地工作生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揮著重要作用。12月20日上午,由中國僑聯、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一屆中國僑智發展大會在福建福州開幕。 開幕式現場(人民網 黃東儀攝) 本次大會以「五洲聚『福』匯僑智,同心共圓中國夢」為主題,致力打造「溯源頭學思想、聚僑心凝共識、匯僑智助發展」的國家級平台,立足福建、服務全國、面向海外,邀請北京市、中國科學院、蘇州市為主賓機構,著力打造相關產業、人才政策措施的發布平台,僑界專業人才聯誼互動的交流平台,僑界學術與創新成果的展示平台,僑界人才項目資本的對接服務平台,發揮僑胞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共同擘畫未來發展藍圖。 開幕當天,共有來自五大洲37個國家和地區的千余名海內外嘉賓參會,其中包括僑界專家和技術人才、海外專業社團、僑商代表、重點科技社團、僑界青創代表和國內科技園區、企業界、科研院所、高端智庫等相關代表。 據悉,大會將持續至12月22日,期間將組織開展4項產業對接活動、2項科技競賽活動、4項專題論壇活動、1項展覽展示活動、3項配套活動及2項主賓推介等專場活動,聚焦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海洋經濟、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項目、人才資源在政府、企業、高校間有效對接。「僑智匯」系列活動邀請海內外科技精英人才開展競技比賽,發掘和培養國際化、高水平的技術技能人才。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454 加入收藏 :
畢馬威發佈第九期《香港就業市場展望》報告

機構應在優化經營管理與應對員工期望之間取得平衡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5年3月19日 - 畢馬威中國今日發佈第九期《香港就業市場展望》報告,深入剖析了香港就業市場的最新發展趨勢及其面臨的挑戰。此報告涵蓋:香港專業人員對整體員工人數的預期、薪酬展望及薪酬福利待遇分析、人才管理方面的最新趨勢、留住和吸引人才策略、企業的增長領域,以及多個行業的薪酬表。報告發現,香港就業市場展望趨於謹慎:2025年,儘管不確定性仍然存在,首席級高管層對人員招聘的預期較去年略為樂觀;與此同時,大多數行業對整體員工人數的預期與去年相比略有下降。 調查在2025年1月2日至14日期間進行,共有425名香港商界管理級和專業人員受訪,分享了他們對於香港及大灣區就業市場和職業發展機會的專業看法。受訪者來自各行各業,53%受訪者的任職機構總部設在香港;50%受訪者擔任領導層職位(其中,21%為首席級;29%為部門主管或同等級別)。今年,首次將調查範圍擴大至涵蓋新加坡,而相關的調查結果將另行發佈。 畢馬威中國稅務個人服務主管蕭維強表示:「商業需求與勞動力結構不斷變化,以及科技不斷進步,是推動香港就業市場發展的主要因素。對機構而言,一方面是優化業務運營,另一方面是應對員工不斷變化的期望,他們需要完美平衡兩者,才能獲得長期成功。」 本年調查報告發現,人才管理對香港機構的重要性在不斷增加,僱主越來越注重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報告的主要發現包括: 就業市場展望趨於謹慎:2025年,儘管首席級高管層(76%)對保持或增加整體員工人數的預期更為樂觀,但基於不確定性仍然潛在,僱主在充滿挑戰的市場環境中更加謹慎。 薪酬預期降低:所有受訪者中,有74%的人預期2025年會獲得加薪;而去年這一比例爲78%。 員工轉職呈下降趨勢:14%的受訪者在2024年轉職;2023年和2022年轉職的比例分別爲15%和23%。 員工越來越追求穩定性:39%的受訪者視"工作穩定性"為轉換新工作時, 除金錢以外的最重要考慮因素;2024年這一比例為31%。 人才需求適應市場環境:97%的首席級與人力資源受訪者表示難以找到合適的人才,而53%的受訪者認為這些挑戰難以應付。 此外,報告探討了生成式人工智能(Gen AI)對香港就業市場的影響,超過一半的香港受訪者表示其任職機構在過去12個月有運用生成式人工智能。 最後,本年的報告還探討了大灣區發展給香港機構帶來的機遇;65%的受訪者表示,其所在機構在香港以外的其他大灣區城市已經設有業務,或計劃三年內開展業務。大灣區擁有大量合資格專業人員,香港機構正在加大利用此優勢:2025年,約半數(51%)的首席級與人力資源受訪者曾從內地招聘人才,28%的受訪者曾從海外招聘。 Hashtag: #KPMG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關於畢馬威畢馬威在中國三十一個城市設有辦事機構,合夥人及員工超過14,000名,分佈在北京、長春、長沙、成都、重慶、大連、東莞、佛山、福州、廣州、海口、杭州、合肥、濟南、南京、南通、寧波、青島、上海、瀋陽、深圳、蘇州、太原、天津、武漢、無錫、廈門、西安、鄭州、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畢馬威於1945年在香港開展業務。1992年,畢馬威在中國內地成為首家獲准中外合作開業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2012年,畢馬威成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中首家在中國內地從中外合作制轉為特殊普通合夥的事務所。 畢馬威是一個由獨立的專業成員所組成的全球組織,提供審計、稅務和諮詢等專業服務。畢馬威國際有限公司(「畢馬威國際」)的成員所以畢馬威為品牌開展業務運營,並提供專業服務。「畢馬威」可以指畢馬威全球組織內的獨立成員所,也可以指一家或多家畢馬威成員所。 畢馬威成員所遍佈全球142個國家及地區,擁有超過275,000名合夥人和員工。各成員所均為各自獨立的法律主體,其對自身描述亦是如此。各畢馬威成員所獨立承擔自身義務與責任。 植根香港八十載 2025年,畢馬威慶祝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八十周年。畢馬威自1945年起紮根香港,為首家在本港建立業務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八十年來一直與政府、監管機構及商界攜手合作,協助建設香港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商業及金融中心。憑藉這份合作無間的夥伴關係,畢馬威與客戶和本地社群建立了長久的互信基礎,成就畢馬威「80年的信任」的核心價值和周年誌慶主題。

文章來源 : Media OutReach Limit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798 加入收藏 :
畢馬威和香港信託人公會聯合發表的報告顯示香港信託行業處於增長的有利位置 新法規有助提升可信度及投資者信心

近期的監管變化提升了企業受託人的可信度,但也增加了複雜性和成本。 新的「積金易」平台將重塑香港的退休金制度,為退休金受託人帶來變革浪潮。 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5年3月18日 - 香港信託人公會和畢馬威的最新意見調查指出,信託行業從業員若能克服對合規成本上升和人才短缺帶來的挑戰,香港信託行業將展現出強勁增長。此增長源於更廣泛地接觸中國內地客戶、亞洲私人財富行業的發展以及業界可信度提升。 信託業在保障退休金計劃以及企業、慈善組織、私人和公共信託持有的資產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評估該行業的發展狀況,香港信託人公會和畢馬威邀請了政府官員、監管機構以及近30名信託業高層管理人員進行了訪談,同時對香港信託人公會會員機構進行了網上調查。 從2021年至2023年,香港信託市場規模增長了10%。 截至2023年底,信託持有的資產達到51,880億港元(6,670億美元)1,相比2021年雙方發佈上一份報告時為47,190億港元(6,060億美元)。 在考慮未來幾年最重要的增長動力時,24%的受訪者認為與中國內地和大灣區接軌的相關措施,例如「跨境理財通」是關鍵。此外,18%的受訪者選擇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為吸引資本和家族辦公室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CIES),亦有18%的受訪者選擇了與「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類似的措施,用於發展家族辦公室和慈善事業。 報告指出,近期的監管發展不斷增強公眾信心,並提高對投資者的保障,其中包括證監會新增設規管公眾基金存管人的第13類受規管活動(RA 13),以及香港金融管理局發布《監管政策手冊》TB-1單元。64%的受訪者表示,現有監管制度有利營商,而2021年有關的比例爲51%。 然而,儘管新法規有助改善營商環境,但在實施過程中也面臨挑戰。近三分之二的受訪者(64%)反映,過去12個月內其合規成本至少增加了5%至15%,部分原因是由於監管複雜性不斷增加。 吸引人才也被視爲行業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法律與合規」以及「信託管理」是目前人才短缺最嚴重的領域。 香港的信託和受託服務行業在香港成功發展成爲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過程中發揮着關鍵作用,涵蓋銀行、獨立信託公司、保險公司、私人銀行以及法律、稅務和會計服務供應商等界別的專業人士。信託業對於保護絕大多數香港人的財富至關重要,其中包括87%的勞動人口通過強積金2和職業退休計劃3持有資產。 在報告發布會上,香港信託人公會主席劉嘉時表示:「受託人在香港金融體系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特別是在強積金制度中,他們的重要性尤為明顯,這對於保障香港人的退休資產至關重要。2025年正值強積金成立25周年的里程碑,我們發布第四份信託行業報告恰逢其時,對於強積金制度的完善發展給予充份肯定。此外,最近過渡到新的『積金易』電子平台是提升基金透明度和以計劃成員為中心的一大進步。然而,這也同時為受託人帶來挑戰和機遇。」 畢馬威中國香港資產管理合夥人姚子洋表示:「退休基金仍然是信託中最大的資產類別,凸顯了受託人在保障香港退休儲蓄方面的重要性。過渡到『積金易』平台,雖然帶來挑戰,但也將促使信託行業探索新的差異化,加強治理,以更好地服務強積金成員。」 畢馬威中國香港區證券和資產管理主管合夥人徐明慧認為:「近期的監管發展提高了香港作為基金和信託中心的吸引力和可信度。然而,必須透過積極的人才招聘策略來配合強勁的增長。透過展示行業內多樣化且回報具吸引力的職業路徑,對於吸引新一代專業人才至關重要。」 劉嘉時進一步指出:「儘管合規、呈報和監管要求越來越嚴格,但這些新標準也有助於提高行業的公信力。香港正在爲迎接世界各地投資者做好各方面的準備。當前信託業需要加快步伐,攜手合作,積極主動地爲這些客戶提供服務,否則將可能錯失鞏固香港作為全球領先信託中心的機會。」 如需獲取完整報告,請瀏覽香港信託人公會網站或畢馬威網站。 [1] 證監會《2023年資產及財富管理活動調查》 [2] 強制性公積金 [3]《職業退休計劃條例》 Hashtag: #KPMG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關於香港信託人公會香港信託人公會有限公司成立於1991年,由信託及受託人服務從業員所組成,特別在立法及教育等領域代表香港信託行業。 公會是於香港註冊成立非牟利的有限擔保公司。 公會目前有超過220名企業會員和個人會員,代表數以千計的信託基金、退休金、私人銀行、資産服務、法律、會計及其他專業服務領域的從業員。 公會的使命及價值: 代表信託業界,推廣行業專業標準、企業管治和監管合規; 提升香港業內專業人士的地位以及行業在國際上的地位; 代表業界向政府、傳媒、本地和國際專業團體及公眾人士推廣香港作為國際信託和受託服務中心; 通過頒布適用於企業信託、退休金計劃、私人信託和慈善信託的《最佳行業準則指南》,提升業界質量標準; 通過對信託從業員認證和培訓計劃,提高信託行業從業人員的教育和知識水準; 及 致力於加強公眾對信託詐騙的教育。 關於畢馬威畢馬威在中國三十一個城市設有辦事機構,合夥人及員工超過14,000名,分佈在北京、長春、長沙、成都、重慶、大連、東莞、佛山、福州、廣州、海口、杭州、合肥、濟南、南京、南通、寧波、青島、上海、瀋陽、深圳、蘇州、太原、天津、武漢、無錫、廈門、西安、鄭州、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畢馬威於1945年在香港開展業務。1992年,畢馬威在中國內地成為首家獲准中外合作開業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2012年,畢馬威成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中首家在中國內地從中外合作制轉為特殊普通合夥的事務所。 畢馬威是一個由獨立的專業成員所組成的全球組織,提供審計、稅務和諮詢等專業服務。畢馬威國際有限公司(「畢馬威國際」)的成員所以畢馬威為品牌開展業務運營,並提供專業服務。「畢馬威」可以指畢馬威全球組織內的獨立成員所,也可以指一家或多家畢馬威成員所。 畢馬威成員所遍佈全球142個國家及地區,擁有超過275,000名合夥人和員工。各成員所均為各自獨立的法律主體,其對自身描述亦是如此。各畢馬威成員所獨立承擔自身義務與責任。 植根香港八十載 2025年,畢馬威慶祝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八十周年。畢馬威自1945年起紮根香港,為首家在本港建立業務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八十年來一直與政府、監管機構及商界攜手合作,協助建設香港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商業及金融中心。憑藉這份合作無間的夥伴關係,畢馬威與客戶和本地社群建立了長久的互信基礎,成就畢馬威「80年的信任」的核心價值和周年誌慶主題。

文章來源 : Media OutReach Limit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702 加入收藏 :
港府儲備仍穩健 畢馬威倡擴資管和創新產業促經濟增長

穩健應對挑戰 人工智能與北部都會區成亮點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5年2月28日 - 畢馬威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財政預算案》(「預算案」)表示歡迎,認為其在平衡社會各界需求與經濟發展目標之間展現出深思熟慮的策略。預算案聚焦人工智能、基建投資及創新產業等關鍵領域,為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新機遇,並進一步鞏固其國際競爭力。 香港特區政府修訂2024/25年度預算,預計綜合赤字為872億元;截至2025年3月底,香港的財政儲備預計為6,473億港元,與畢馬威預測的897億港元及6,450億港元相近,財政儲備依然相對穩健。2025/26年度的預計GDP增長率已修訂為2%至3%,低於前一年預測的3.2%。畢馬威認為,目前的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以及利率下降速度低於預期,導致了這一修訂,建議政府投入更多資源於資產管理和創新等增長型產業,旨在促進香港經濟增長,並惠及市民。 畢馬威中國香港區稅務服務主管合夥人譚培立(John Timpany)表示:「香港特區政府在預算案中,明確將人工智能(AI)定位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核心,並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其發展,充分展現了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雄心。我們樂見政府善用『一國兩制』的優勢,積極打造香港成為AI產業國際交流的樞紐,並以數碼港AI超算中心、微電子研發院及即將成立的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等項目,強化科研與產業應用結合。這不僅為本地科技企業提供發展機遇,亦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這不僅為本地科技企業創造機遇,亦助力傳統產業升級,縮窄與其他領先司法管轄區的差距。」 畢馬威中國稅務合夥人何家輝表示:「為確保策略性基建工程項目按時推展,畢馬威認為,港府適度增加發債以支持擴大基建發展規劃屬明智之舉。我們亦支持政府將發債所得資金用於基建投資,而非支付政府經常性開支。在新發債計劃下,政府債務與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仍維持在較低水平。在嚴守資金使用用途及借款上限的紀律下,預料不會影響香港的信貸評級。我們建議政府繼續積極尋求減低工程開支的方案,例如善用創新科技及推動公私營合作等,以達致雙管齊下的效果。」 畢馬威中國稅務合夥人梁愛麗表示:「我們樂見港府提出擴大家族辦公室稅務優惠下合資格投資類型的建議。我們建議政府將數字資產和藝術品納入其中,這與家族辦公室通常進行的投資類型相符,因此能吸引更多家族辦公室在香港開展資產管理業務。這也將創造就業機會並帶動其他專業服務需求。此外,港府正在與17個司法管轄區進行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的談判,支持香港納稅人在這些地區進行投資,同時以8.25%的優惠稅率吸引大宗商品貿易在香港進行,上述種種措施將為本港市場注入活力,提升流動性,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 畢馬威中國香港區政府及公共事務主管合夥人李智深表示:「我們對政府優先投入資源推動北部都會區表示支持。政府在該區推動創科、高端專業服務和現代物流、專上教育以及推動文化體育旅遊等重點產業投資,顯示出項目多元化的發展藍圖。同時,古洞北/粉嶺北等項目的加速推進,以及北環線和港深西部鐵路等交通基建的落實,將提升區內連接性,為商業及創科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我們相信,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將為香港經濟注入新活力,並為市民創造更優質的生活與事業前景。」 就培育和引進人才,畢馬威歡迎政府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並且很高興得知該計劃已累計接獲超過880宗申請,預計帶來超過260億元的投資。建議政府可考慮將住宅物業的價格門檻從目前的5,000萬港元降低至3,000萬港元,旨在吸引更多新人才投資香港的房地產市場,我們相信這一門檻不會影響一般市民的住房需求。政府也可以考慮縮短申請人獲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的時間。 在財政緊張下,政府嚴控開支增長,財政司司長宣布公務員編制在2026/27及2027/28年度每年分別減2%,預計至2027年4月1日將削減約一萬個職位;以及提出在2025/26年度,所有行政、立法、司法機關及區議會全體人員一致凍薪。畢馬威認為,削減職位和凍薪是為了向公眾發出一個信號,表明政府正在密切關注其開支,正如納稅人在財政赤字時期所期望的一樣。這是香港政府展示其對公共資金審慎管理承諾的一項措施。 面對財赤以及人口老化趨勢,畢馬威同意政府採取現有建議方案優化「二元優惠計劃」,包括維持60歲以上長者可使用此優惠,但每月改為最多240程,另外車資10港元或以上改為全額車費的兩折。以上建議能為長者的出門需要以及善用資源取得平衡,繼續支持銀髮經濟發展,同時鼓勵用家更精明使用資助。再者,設置上限將會讓政府更準確估算未來相關開支。 Hashtag: #KPMG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關於畢馬威畢馬威在中國三十一個城市設有辦事機構,合夥人及員工超過14,000名,分佈在北京、長春、長沙、成都、重慶、大連、東莞、佛山、福州、廣州、海口、杭州、合肥、濟南、南京、南通、寧波、青島、上海、瀋陽、深圳、蘇州、太原、天津、武漢、無錫、廈門、西安、鄭州、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畢馬威於1945年在香港開展業務。1992年,畢馬威在中國內地成為首家獲准中外合作開業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2012年,畢馬威成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中首家在中國內地從中外合作制轉為特殊普通合夥的事務所。 畢馬威是一個由獨立的專業成員所組成的全球組織,提供審計、稅務和諮詢等專業服務。畢馬威國際有限公司(「畢馬威國際」)的成員所以畢馬威為品牌開展業務運營,並提供專業服務。「畢馬威」可以指畢馬威全球組織內的獨立成員所,也可以指一家或多家畢馬威成員所。 畢馬威成員所遍佈全球142個國家及地區,擁有超過275,000名專業人員合夥人和員工。各成員所均為各自獨立的法律主體,其對自身描述亦是如此。各畢馬威成員所獨立承擔自身義務與責任。 植根香港八十載2025年,畢馬威慶祝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八十周年。畢馬威自1945年起紮根香港,為首家在本港建立業務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八十年來一直與政府、監管機構及商界攜手合作,協助建設香港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商業及金融中心。憑藉這份合作無間的夥伴關係,畢馬威與客戶和本地社群建立了長久的互信基礎,成就畢馬威「80年的信任」的核心價值和周年誌慶主題。

文章來源 : Media OutReach Limit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196 加入收藏 :
畢馬威在香港慶祝「80年的信任」里程碑

畢馬威正籌備一系列年度活動,與客戶、前同事、商界和社會各界 共同慶祝這個意義非凡的2025年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5年2月4日 - 畢馬威將於2025年慶祝在香港成立80周年,這標誌著畢馬威80年來對香港發展成爲領先的商業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堅定承諾。 畢馬威自1945年在香港成立,從最初由C. Bernard Brown和John Hunt領導的小團隊,發展成為香港商界的重要支柱,並對社會作出了重大貢獻。今年,畢馬威將舉辦一系列活動,聚集我們的客戶、前同事、員工和嘉賓,共同慶祝畢馬威的「香港故事」並展望未來。 80年的信任 我們將以「80年的信任」為主題慶祝這一里程碑。這口號不僅回顧了我們的成就,也提醒著我們未來繼續肩負的重任。 畢馬威亞太區及中國主席陶匡淳表示:「畢馬威在香港從規模較小的企業發展起來。我們有幸能夠與廣大朋友和客戶一起成長,成就彼此,為香港的發展出一分力。我們熱切期待在2025年與我們的持份者一起慶祝這一卓越歷程。」 畢馬威香港區首席合夥人及中國副主席張頴嫻表示:「自1945年在香港開業以來,畢馬威取得了重大發展,但我們對贏得客戶和社會大眾信任的初心保持不變。因此,我們的慶祝活動將以信任為主題,這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追求卓越,與客戶、合作夥伴和社會各界攜手合作,爲香港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Hashtag: #KPMG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關於畢馬威畢馬威在中國三十一個城市設有辦事機構,合夥人及員工超過14,000名,分佈在北京、長春、長沙、成都、重慶、大連、東莞、佛山、福州、廣州、海口、杭州、合肥、濟南、南京、南通、寧波、青島、上海、瀋陽、深圳、蘇州、太原、天津、武漢、無錫、廈門、西安、鄭州、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畢馬威於1945年在香港開展業務。1992年,畢馬威在中國內地成為首家獲准中外合作開業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2012年,畢馬威成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中首家在中國內地從中外合作制轉為特殊普通合夥的事務所。 畢馬威是一個由獨立的專業成員所組成的全球組織,提供審計、稅務和諮詢等專業服務。畢馬威國際有限公司(「畢馬威國際」)的成員所以畢馬威為品牌開展業務運營,並提供專業服務。「畢馬威」可以指畢馬威全球組織內的獨立成員所,也可以指一家或多家畢馬威成員所。 畢馬威成員所遍佈全球142個國家及地區,擁有超過275,000名專業人員。各成員所均為各自獨立的法律主體,其對自身描述亦是如此。各畢馬威成員所獨立承擔自身義務與責任。 植根香港八十載 2025年,畢馬威慶祝在香港成立八十周年。畢馬威自1945年起紮根香港,為首家在本港建立業務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八十年來一直與政府、監管機構及商界攜手合作,協助建設香港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商業及金融中心。憑藉這份合作無間的夥伴關係,畢馬威與客戶和本地社群建立了長久的互信基礎,成就畢馬威「80年的信任」的核心價值和周年誌慶主題。

文章來源 : Media OutReach Limit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068 加入收藏 :
2025 年 4 月 7 日 (星期一) 農曆三月初十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