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關閉
長庚大學工業設計學系4月24日上午於校內活動中心三樓舉辦2024畢業專題校內成果展開幕式,同學們針對永續發展、科技應用、健康福祉、社會與文化等不同面向的問題,進行深度的探索。同時應用AI、AR在內的前曕科技整合設計,將焦點從使用者擴展到產業與社會,甚至是永續發展的層面,以提升設計的影響力,展現系統化設計思考能力。 陳文誌系主任表示,今年畢業學生的展覽以「重影」為主題,意指影子本體外模糊不清、捉摸不定的部分,藉此闡述新世代設計的特質,在多變且模糊的狀態下,重新對焦、重新審視,作品探討議題豐富多元。 張語如(圖右)、高允萱(圖左)同學希望為孩童提供與自然互動的新體驗。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重視生態與永續發展的議題,陳主任指出,設計所面對的問題已愈來愈複雜,同時呈現多元發展的趨勢。為了讓學生可以迎向未來快速發展且多變的社會,此次展覽作品的設計主題,除了關注產品的使用者之外,也連結到全球的各類事件與永續發展議題。 本次展覽共計有30位學生參展,工設系指導同學們以設計思考 (Design Thinking) 及生態系統 (Eco System) 的思維進行問題的探索與解析,提出創新的解決策略與方案。部份學生的作品除了實體產品的設計外,也加入服務或流程的連結,提出一個整合性設計的系統化解決方案。 鍾雨錡、蘇泳晴、梁芷嫙同學(由左至右)為租屋族打造「永續祭祀套組」。 在這些作品中,蘇泳晴、鍾雨錡、梁芷嫙同學以「租屋族永續祭祀套組」,入圍「2024金點新秀年度最佳設計獎」、循環設計類「金點新秀贊助特別獎」、「金點新秀贊助特別獎」等3個獎項。作品使用電子紙銀幕、燈光效果,增強科技祭拜儀式感;同時,透過手機App連結廟宇功能,提升傳統信仰體驗,並利用農民曆提醒祭祀時間,方便搬家收納攜帶,讓租屋族及行動不便信徒在家就能貼近宗教信仰,尋求心靈平靜。 梁琪(圖右)、梁晴玫(圖左)同學以回收玻璃為主體,設計「城市中途」候車站。 梁琪、梁晴玫同學則以「城市中途」候車站,入圍第10屆新一代設計產學合作「體驗生活組」, 作品融合永續發展的理念,以回收玻璃為主體,配合燈光呈現不同的城市風景;並結合節能科技資訊顯示和APP,為候車乘客提供便捷、舒適的出行體驗。 此外,Biosphere透過系統化方式整合動、植物園,配合探索設備與APP功能,讓孩童透過五感與環境互動,提升其對自然生態的感知與認同。「月來月愛你」則是一款參拜月老的體驗組,結合線上APP與線下實體籤筒、紅線手鍊配件等互動方式,融合月老傳統的愛情祝福與現代戀愛需求。TraceBack是 AR樂齡運動輔助設備套組,以擴增實境遊戲引導長者訓練和增進運動持續性,可精準偵測動作的準確度,創造居家樂齡沉浸式運動體驗。 鍾佳霖(圖左)、 羅郁婷(圖右)結合線上、線下虛實體驗,設計參拜月老體驗組。 同時另有針對災難與戰爭議題的設計,如SUPorter為一款專為山難迅速救援所設計的輕量化全域擔架;Pluviam淨水車則是為大量基礎供水設施被毀的烏克蘭平原地區設計,以越野工程車與配套的供水/淨水系統,旨在為缺乏基礎設施的偏遠地區人民、戰區難民提供臨時性的生活用水支持。 陳主任指出,長庚大學擁有豐沛的學習資源,工設系結合學校的發展方向,教導學生應用AI與數位科技進行跨領域的學習,同時運用設計思考與生態系統的思考模式,除訓練學生的基礎設計專業知能外,也培養學生跨領思考與生態系統整合的能力。同學們將四年所學呈現在畢業作品上,校內展將持續至4月28日,每天上午10時至下午5時在學生活動中心三樓展出;5月24日至27日則將移至南港展覽館2館「新一代設計展」參展,歡迎大家踴躍前往參觀。
長庚大學資訊管理系12月8日舉辦畢業成果展,今年以「Game On」為主題,象徵學生將專題視為挑戰關卡的遊戲過程,共23組作品涵蓋「醫療照護」、「資訊安全與財務管理」及「數位生活」等三大主軸,不僅迎合科技智慧化趨勢,符合產業數位轉型的積極發展,同學們更藉由宛如「成年禮」的畢展,證明自己對未來職涯已做好充分準備。 長庚大學資管系「PySenior」作品透過遊戲提高復健的趣味性。 畢展會場設置於國際會議廳前廣場,除了系上邀約的貴賓、評審與師生外,也吸引許多教職員生停下腳步參觀。廖耕億系主任表示,學生們在兩個學期的努力之下,激發年輕的創意構想,展現對社會的關懷與熱情,齊心協力共同解決各種難題,完成了創新的專題作品或專題論文,並以此凸顯所具備的專業素養,有自信成為具有潛力的資管人才。 在這當中,林靖恒、朱哲立、許馨方、李柏潁、林冠霆、游立越同學在萬書言老師指導下,完成「Fitup 你的居家健身教練」,並獲得第28屆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資訊應用組一」第一名的佳績。有感於國人十大死因之中有8項和肥胖相關,因此同學開發了這套即時運動分析與回饋系統,可以打破時間和地點限制、省下昂貴教練費用,同時掌握並調整個人健身進度。 長庚大學資管系「Fitup 你的居家健身教練」在全國資訊競賽中榮獲第一名。 學生團隊解釋,此系統結合了先進的深度學習以及網際網路前後端技術與平台框架,可即時偵測使用者的3D運動儀態進行分析,比對預先建立可擴增的29組健身模型,不只包含詳盡的動作介紹,更視覺化相關資訊,姿勢錯誤時標示位置並以語音提醒。使用者可依喜好自訂健身菜單,透過長條圖、折線圖、雷達圖呈現各部位肌群的訓練表現,作為後續修正依據,建立持續且正確的健身習慣。 長庚大學資管系「VR傷口照護訓練系統」提供互動式傷口照護和相關健康教育。 除此之外,每組專題所關懷的重點或是想解決的問題皆各具特色,像是呼應永續議題的「綠色美麥行程安排系統」,提供旅客更環保的旅遊資訊,減少汙染生態環境污染;「VR傷口照護訓練系統」則是為大眾提供互動式傷口照護和健康教育,進而有效率地處理傷口並且預防惡化與感染;「PySenior」作品關心銀髮族健康議題,透過遊戲設計提高復健的趣味性。另外有多組作品觸及人工智慧應用,以及著重在解決資訊安全議題,蘊含關懷社會、解決問題的熱誠。 長庚大學資管系同學經由畢業專題的「成年禮」展現專業能力。
長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攜手人工智慧(AI)學士學位學程,12月5日在校內舉辦聯合畢業專題展,26組作品齊亮相,展現數位智能生活應用的多元樣貌。開幕典禮邀請到台灣微軟技術中心副總經理兼首席技術架構師蔡景鷹副總演講,深入介紹了微軟在生成式AI領域的最新發展。多組學生專題獲得全國競賽獎項,充分證明了其作品的完整性和實際應用價值,值得高度讚揚。 長庚大學資工系的「智慧型感覺統合能力評量系統」在全國資訊競賽中榮獲第一名的佳績。 資工系主任陳仁暉表示,學生們在不斷的嘗試中學會從失敗中找到解決之道,展現出卓越的創新和研發實力。在18組作品中,已經有7組獲得全國競賽的認可,實屬不易。與此同時,AI學士學位學程今年邁入首屆畢業生,學程主任張賢宗欣喜分享,8組作品都是學生們辛勤一年半心血結晶,其中3組在展出前已經贏得多項全國競賽獎項,顯示出學生們不僅擁有AI專業知識,更具有跨領域實作能力的創新思維。 在這次聯合畢展中,由資工系的粘儆夫老師指導,學生張筠婷、劉振宇、趙文瑞、林佳緯合作完成的專題「自動化量子啟發式退火計算器」,得到了工學院許炳堅院長的大力支持,並與仁寶電腦公司攜手參與由數位發展部主辦的「2023 AI+新銳選拔賽」,以卓越的創新技術成功通過決選,贏得了40萬元的獎金。該專題的技術成就也已經投稿至2024年的IEEE ISOCC頂級學術研討會,並獲得了接受。 長庚大學資工系張筠婷同學向貴賓介紹「自動化量子啟發式退火計算器」。 此外,有6組作品在2023年的「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中獲得了8個獎項。AI學士學位學程的吳冠諭、趙君熙、盧于璇和洪詩晴同學,在資工系的張哲維教授指導下,以「智慧廁所─AI偵測結合自動通報系統」獲得了「友達AIoT智慧場域與ESG應用卓越組」的冠軍和「資訊應用組八」的佳作,同時在「第七屆創創AIoT競賽」中摘得了「永續科技組」的第一名榮譽。 AI學士學位學程「智慧廁所─AI偵測結合自動通報系統」獲得多項全國競賽第一名的殊榮。 該系統運用感測晶片和AI技術,即時偵測包括廁所異味、菸味、衛生紙量、燈光異常、積水和使用時間等是否異常,透過Line通報提高維護效能,提升使用者體驗、增強管理效率、改善公共衛生,是智慧城市建設不可或缺的一環。 資工系的楊登翔、吳家典、林靖詞、林灝暉同學,在謝萬雲老師與早療所程欣儀老師的指導下,所開發的「智慧型感覺統合能力評量系統」榮獲「資訊應用組五」的第一名。這項系統結合數位感測地墊與同學們設計的遊戲,評估受試者的平衡力、記憶力、反應力,透過系統產生的量表、雷達圖與專家建議,評估人員能夠了解受試者感統能力的不足,進而設計其適合的訓練課程。不僅能有效應用在特教族群或學齡兒童潛能開發,也可協助銀髮族相關的復健訓練研究。 除此之外,AI學士學位學程的廖采葳、劉愷澂、林力、杜云驊同學在大三時以「洗衣小秘書─智能洗衣機狀態偵測系統」榮獲了2022年大專資訊創新競賽「資訊應用組十」的第二名。該團隊在趙一平老師的指導下,透過偵測並收集洗衣機在注水、洗衣、脫水等6個不同階段運作時的震動訊號,運用邊緣運算和人工智慧進行自動洗衣分類,讓使用者能夠遠端查詢機臺狀態,並在洗衣流程結束後接收通知訊息。目前,該專題成果已經成功申請到台灣發明專利。 長庚大學資工系、AI學士學位學程聯合畢展,湯明哲校長(左五)與貴賓、師長於開幕式合影。 聯合畢業專題展的作品應用多元,包括協助知識共享與團隊合作的手寫筆記軟體;相中寵物商機,為毛小孩健康把關的智能項圈;拓展小農銷售管道的APP;讓人感受到溫暖與關懷的聊天機器人系統等。此外,還有許多組開發關懷幼童、銀髮族及特定族群健康、運動相關的小幫手或是分析系統,吸引了眾多教職員工和學生駐足參觀。 長庚大學資工系、AI學士學位學程聯合畢展,作品豐富多元。
長庚大學工業設計學系112級「第28屆畢業專題」校內成果展本週登場,4月19日上午舉辦開幕式,今年以「隱現」為主題,將隱藏於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線條拆解後重新組合,如同造型也是由各種線條所構成,共展出 37件作品,涵蓋交通工具、媒體傳達、生活傢俱、醫療、服務及循環設計等等,新世代的創意呈現出美好未來想像,非常吸睛。 長庚大學工業設計系校內畢展,作品多元吸引許多教職員生參觀。 本次校內展位於學生活動中心3樓,自4月17日起至4月23日展出,為期7天。湯明哲校長致詞時指出,人工智慧(AI)的崛起,進步快速,對各行各業都帶來巨大影響。他期勉同學畢業後持續學習,目前AI主要仍是收集網路既有的資料,人類擁有的創意與原創性更顯可貴,所以大家要能懂得運用生成式AI,從事更好的創作,而非只是一般的設計。 陳文誌系主任表示,豐富多元、創新是工設系積極發展的目標,同學表現都很亮眼,甫公布入圍名單的「金點新秀設計獎」,今年系上就有6件作品入圍8個獎項。其中陳暐樺同學所創作的「竹世」,以竹與金屬結合展現的金工飾品就同時入圍3項。 陳暐樺同學所創作的「竹世」入圍三項金點新秀設計獎。 這屆設計主題跨越產品設計、醫療設計、跨領域設計與媒體傳達設計,並以基本的三角形、方形、圓形代表製作中3個重要的過程。三角形代表「發現新大陸」,如同產品初期發散、迸發靈感的時期;方形代表「地平說」,如同產品確定方向後,但還是有許多未知的時期;圓形代表「地圓說」,產品不斷迭代更新。同學們在過程中顯現內心所隱藏的特質,透過創作突破框架,到最終擁有一個最完整的型態。 在這些作品當中,「Boundoor」已入圍金點新秀設計獎「產學合作設計類」,是一款能夠促進家庭良善互動的創新產品,通過結合燈光效果與門的互動,將非語言的溝通可視化,鼓勵孩童自主表達心情,也提醒父母尊重孩童,並警示不良溝通,例如敲門過久未獲得回應,透過紅色燈號提醒。讓家庭成員更容易察覺並修正溝通時的正、負面行為,促進家庭中的良善互動。 湯明哲校長(右一)與陳培茹(左一)、謝予慈(左二)同學討論「Boundoor」作品。右二為陳文誌系主任。 設計者謝予慈和陳培茹同學表示,這是與兒福聯盟產學合作的設計,從相關調查資料得知,國小孩童與父母對於「尊重」的看法有差距,所以特別以此來設計。當父母需要進入孩子的空間時,Boundoor會提醒他們敲門以尊重孩童的隱私和感受,協助他們在溝通時表達自己的情感和狀態,從而建立互惠的家庭溝通模式,尊重每個家庭成員的表意權和心理界線,進一步鼓勵大家主動參與家庭對話。 另一件作品「 TRAILBLAZER」則是以KTR輕檔車為原型,肖秋子和蘇宥誠同學取其輕盈優雅的越野姿態,以及追求品味而非速度的精神,為野外生態攝影師打造專屬的越野機車。針對需要攜帶大量裝備、在極端地形和氣候下拍攝,與隱匿於自然中等需求,整合相機、軟材與車身為最大亮點設計,將提供攝影師提供全新的攝影體驗。這項作品已入圍德國紅點設計獎、光陽設計挑戰盃與金點新秀贊助特別獎。 湯明哲校長(左二)與沈明雄主任秘書(左一)聽取蘇宥誠(右二)和肖秋子(右一)同學介紹「TRAILBLAZER」作品。 工設系表示,學校投注豐沛資源,鼓勵同學挖掘多元領域與面向的議題,運用設計的美學與工學,從不同切入點來解決問題使。讓產品不僅止於有功能,更包含使用的創新性,帶來別具以往的使用體驗。「隱現」的意義就在於此,當思想萌生時尋找可靠的施力點,不得不在隱晦的過程中尋找理性和感性的秩序,直到所追求的結果達到平衡進而顯露,呈現於作品中。 長庚大學工業設計系校內畢展,作品多元吸引許多教職員生參觀。 今年校內展同樣邀請校外專家蒞校,讓同學透過面對面的交談及問答,將作品概念傳達給評審委員,並聽取建議。之後將於5月19日至21日移師至南港展覽館2館,參加「第42屆新一代設計展」,屆時歡迎大家踴躍前往參觀。
長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1月4日辦理畢 業專題成果展,在校內國際會議廳前廣場進行。本屆看點十足,17件作品中,已經有4件提早「穿金戴銀」,分別奪下全國競賽第1名、第2名與優勝的殊榮。同學們發揮資訊人才的長處,不僅克服難關實現創新創意,並且展現解決技術難點的能力,研發能量備受肯定。 資工系陳仁暉主任表示,專題展是同學們自我檢驗學習成果的機會,同時是培養優秀工程師課程中重要的一環。今年各組作品皆是具備創意的專題主題,人工智慧(AI)無所不在,涵蓋擴增實境(AR)、生活、醫學或健康管理輔助等應用。每件作品都記錄著同學們的成長,也蘊含著年輕學子希望解決社會難題與回饋社會的心。 由雷倬昀、莊淙賢、許珈綺、余若慈所組成的團隊,專題主題為「一里眼:列車前導軌道異物偵測警示邊緣運算系統」,在趙一平老師指導下,在「2022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中抱走3個獎項,分別是「耐能邊緣運算AI運用組」第一名、最受歡迎獎及「資訊應用組九」佳作。 長庚大學資工系莊淙賢、余若慈、許珈綺、雷倬昀(由左至右)畢業專題在全國競賽中獲得3個獎項肯定。 學生團隊表示,台鐵事故造成許多悲劇,也讓大家意識「防異物入侵軌道警示監測系統」的重要性。因此,他們設計一套系統使用AI、邊緣運算等技術,行駛於列車前方的前導車,透過車上的攝影機持續拍攝前方軌道影像後,可自動辨識軌道上有無異物入侵,希望避免2021年太魯閣號事件的遺憾重演。 另一方面,李春良老師指導吳紹齊、李彥廷、劉俊懌、張睿同學的專題「目不轉睛」,也獲得同一大專資訊競賽「資訊應用組六」第二名的佳績。這項作品希望幫助有閱讀障礙的學生改善症狀,尤其針對會不經意跳行、無法專注或快速閱讀文章等問題。配合近年電子書興起的趨勢,該系統主要要用在平板上。這是透過鏡頭辨識人的眼睛視線位置,根據視線對文章做醒目提示,提升使用者的專注度。 同時該系統還能為文章做斷詞分析,若有較難的詞彙可以點擊產生圖片,輔助使用者理解詞與文章。學生團隊認為,隨著5G技術與AR眼鏡的發展,未來該系統極具可擴充性,屆時有望跳脫平板運用,只要是文字都能有很好的閱讀輔助。 另一組獲得「資訊應用組七」第二名佳績的作品,是謝萬雲老師指導李宥睿、陳星潔、陳杰、毛聖淇同學的「應用AI及AR於行動輔具之操作系統」。希望讓行動不便的使用者可以平穩地在道路上行駛,並且即時獲得路況相關訊息,提高安全度。學生團隊指出,AR的興起讓人們能更加快速獲取資訊,但是在輔具上卻乏相關應用,若能再結合AI,可望有更大的突破發展。 長庚大學謝萬雲老師(左一)指導學生團隊將AI及AR應用於行動輔具,在全國競賽中獲獎。 尤其目前自動駕駛技術日漸成熟,但市場上相關技術尚未針對行動不便的使用者與行動輔具考量。因此,他們希望導入AI及AR,讓使用者能獲得即時路況資訊,並提供判斷有無障礙物、路況辨識與穩定循跡、半自動彎道控制等智能化行車控制。 長庚大學資工系舉辦畢展,同學們向評審與參觀師生介紹作品。 除此之外,由魏志達老師、吳齊人老師指導,葉丙俊、陳昱齊、吳沛聲、鄭家竣同學所研發的「勞立視」,可以讓使用者在感到眼睛疲勞時,透過手機APP檢測做視覺疲勞程度並記錄下來。學生團隊表示,「勞立視」有專業醫師與教授共同研發的眼部醫療專利,相較於目前其他APP更具優勢與特色。 同時,利用波紋檢測與數據分析來評估,可靠性高,而且只需要有智慧型手機就能操作,非常方便。這項為眼睛健康把關的創意作品,參加111年度「金牌創業家」全國性創新創業競賽,也獲得評審肯定,拿下「文化創意教育服務組」優勝。 長庚大學資工系舉辦畢展,同學們向評審與參觀師生介紹作品。
長庚大學資訊管理系12月9日舉辦畢業成果展,22組作品涵蓋「醫療科技」、「照護科技」、「資安與數據創新」及「商務應用」等四大領域,其中「假面騎『識』Deepfake換臉即時檢測」、「GPBAP-政府採購數據分析平台」兩組作品更已獲得全國競賽獎項肯定。同學們熱情發揮創意,運用所學專業實作的創客精神,充分呈現今年「Creative Lab」的主題。 廖耕億系主任表示,畢業成果展是資管系每名學生必經的「成年禮」,大家在一整年的團隊合作之下,完成了創新的專題作品或專題論文,並以此向外宣告已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素養,有自信成為具有潛力的資管人才。今年的作品凸顯出資管系著重人工智慧與數據應用,皆具特色,學生也在師長鼓勵下發揮創新創業精神,針對醫療照護、電子商務或資訊安全等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本次活動於國際會議廳前廣場登場,除了貴賓、評審與系上師生外,也吸引許多教職員生參觀。在這當中,朱哲弘、劉沛和、高語澤、鄭博允、邢育銓同學有感於隨著深度換臉技術蓬勃發展,肉眼已難以辨別圖像及影像的真實性,影響民眾個人資訊安全,因而在陳宜惠老師指導下開發「假面騎『識』Deepfake換臉即時檢測」,在「2022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拿下資安組第二名與最佳人氣獎兩項獎項。 「假面騎『識』Deepfake換臉即時檢測」學生團隊,已在全國競賽中榮獲佳績。 團隊成員指出,他們設計的網站能夠辨識圖像和影像真偽,可判斷各類影像真偽,杜絕詐騙行為,作品兼具實用度與方便性。對於圖像或影像身分有疑慮的使用者,可透過網站判讀來防止有心人士的欺騙。除了圖像與影像外,也能上傳如YouTube等影音播放平台上的影片,或是線上會議、交友軟體的即時視訊。 另一組由陳霈琪、張瀞予、高子喬、潘心語同學作品所開發的「GPBAP-政府採購數據分析平台」,在廖耕億主任指導下,於「2022全國大專校院智慧創新暨跨域整合創作競賽」拿下「電商與金融科技組」佳作。團隊成員發現,廠商使用政府電子採購網時,明明已經做足投標準備,但仍無法從制式化的查詢結果分析競爭態勢,或是預測競爭廠商的出價,市場競爭資訊不足,很難做出最佳決策,因此仍常錯失機會。 廖耕億主任(圖中)指導學生開發「GPBAP-政府採購數據分析平台」,並獲得全國競賽獎項肯定。 雖然政府採購網有豐富的招標與競標紀錄,但僅能視為競標原始資料,缺乏深度分析的功能,才會無法有效解決上述提到之問題。因此,他們希望透過打造出獨具特色的廠商績效分析平台,提供廠商勝率比較分析、標案預測分析,有效輔助招標公務機關、合作廠商、員工與投資大眾進行關鍵決策。 除此之外,各組的專題主題也都蘊含關懷社會、解決問題的熱誠,像是「長照E 點靈」、「喚我守護你─陪伴機器人」、「智慧嬰兒照護+」等,為長輩、嬰兒打造的照護平台,以及為早餐店設計的LINE 機器人APP,協助收單、點單與客服。也有希望在臨床醫療上盡一份心力,在人工智慧輔助下,開發相關系統平台,協助醫護人員收集資訊並輔助判斷。 長庚大學資管系同學向評審、師長介紹畢業專題成果。 長庚大學資管系同學向評審、師長介紹畢業專題成果。 另一方面,長庚大學管理學院當天也同時舉辦「創客與跨領域創新競賽」,這是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之創客團隊自主學習」的創新教學計畫,讓學生組成跨領域團隊,進行產品或服務系統的創新設計與開發。今年有9組進入決選,參與的團隊成員不只有管院的學生,還有來自校內醫學院、工學院及智慧運算學院的同學,第一名團隊可獲得2萬元的獎金。
畢展
請先登入後才能發佈新聞。
還不是會員嗎?立即 加入台灣產經新聞網會員 ,使用免費新聞發佈服務。 (服務項目) (投稿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