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 - EQS Newswire - 2024年10月23日 - 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日前在北京落下帷幕。本屆論壇年會以「信任和信心-共商金融開放合作 共享經濟穩定發展」為主題,匯集全球3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500多位嘉賓。在其中一場「金融科技彌合數字鴻溝」的平行論壇上,第十四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尹艷林、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長曾志誠、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姜廣智、螞蟻集團總裁韓歆毅和澳門通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兼總經理孫豪等,探討了相關創新實踐,並提出了建議。嘉賓認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這"五篇大文章",要充分發揮金融科技的作用,讓科技的力量更好助力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惠及更多群體和企業。 澳門通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兼總經理孫豪,分享了透過金融科技促進澳門智慧城市未來的探索實踐。孫豪表示:「如今,澳門特區政府積極推動「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其中現代金融是多元化發展框架下的重點產業之一,迎來黃金發展機會。澳門通積極響應澳門特區政府號召,透過數字化產品、技術和數據能力,為消費者和商家提供便利生活與普惠金融服務,並促進智慧城市的數字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 澳門通致力於打造開放的一站式數字生活與金融服務平台,透過科技創新引領澳門移動支付,打通生活消費服務場景。現今MPay不僅是澳門居民廣泛使用的支付平台,更發展成為涵蓋零售、餐飲、文化、休閒娛樂和旅遊等豐富場景的超級APP,為用戶帶來便利的數字生活服務。同時,基於澳門通的用戶流量優勢,亦協助商家數字化經營,為其帶來生意增長機會。如今MPay服務已涵蓋了澳門98%以上的商家,成為商家數字化經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藉由Alipay+跨境解決方案,MPay的跨境支付服務已擴展至境外五十個國家和地區,並支持10餘個海外電子錢包在澳門商家支付場景中的使用。 此外,澳門通已累積發行逾500萬張澳門通卡,並透過創新IP與新技術,為用戶帶來智慧出行與消費體驗,下一步還將計劃推出澳門通全國通卡,為澳人乘公共交通暢行內地及澳門特區提供便利。 孫豪先生也進一步分享了智慧金融的創新實踐。螞蟻銀行(澳門)作為澳門的一家全能牌照的數字銀行,透過數字銀行、互聯網證券投資和保險代理等,為個人和中小企業提供安全、普惠和便捷的數字金融創新服務。透過將澳門通的支付業務與螞蟻銀行(澳門)的數字銀行業務產生協同,將實現以支付+金融連結場景與生態,賦能消費、旅遊和貿易,滿足澳門居民及中小商家的多元金融需求,促進智慧城市的數字經濟發展。 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
全球網路及安全領導廠商思科,近日發布最新全球人工智慧合作夥伴調查(Cisco Global AI Partners Study)《完善客戶人工智慧準備度:合作夥伴的未來機遇》(Bridging the Customer AI Readiness Gap – The opportunities ahead for partners)。調查顯示,全球IT合作夥伴預計其未來4至5年內的大部分營收,皆會來自對人工智慧技術需求的轉型浪潮。其中,40% 亞太區合作夥伴預計未來4至5年內,其企業的營收逾半將來自人工智慧技術。 調查顯示,44%亞太區合作夥伴認為未來4至5年內,人工智慧相關技術投資的需求將增加七成半以上。受訪合作夥伴將基礎建設(31%)、網路安全(17%)及客戶體驗(9%)視為未來人工智慧技術需求的三大關鍵驅動因素。隨著人工智慧的需求大增,合作夥伴亦預見其營收結構將迎來重大轉變。短期而言,35%合作夥伴預計人工智慧一年後所帶來的收入,將佔其總營收的26到50%。就長遠來看,他們預期這佔比將會進一步提高。 思科全球合作夥伴工程副總裁Alex Pujols 表示:「人工智慧改變業務營運的潛力無窮,但若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共同努力,提升合作夥伴們的實際部署能力。此次調查強調了IT合作夥伴能透過引領人工智慧部署,進而創造龐大收入。思科及整個合作夥伴生態系統已做好充分準備,透過聚焦人工智慧準備度,助客戶充分運用人工智慧帶來的機遇,推動改革性成果。」 《思科全球人工智慧合作夥伴調查》以雙盲問卷形式進行,訪問涵蓋台灣在內的29個市場中逾1,500位IT合作夥伴,評估合作夥伴在人工智慧時代的能力。而該調查結果與《思科人工智慧準備度指數》結果一致,揭示全球各地企業在運用人工智慧方面的普遍缺乏準備,並發現企業在基礎建設、數據管理、管治及人才方面的不足之處。根據指數的見解,《思科全球人工智慧合作夥伴調查》強調了合作夥伴在協助客戶提高人工智慧準備度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合作夥伴充滿信心 積極投入以克服挑戰 調查結果顯示,合作夥伴對人工智慧技術各方面的相關知識和理解充滿信心。調查重點評估四個關鍵支柱:包括基礎建設、數據、管裡及人才的具體解決方案和人工智慧部署能力。 當中包括: · 建構可擴展且靈活的人工智慧基礎設施 · 確保所有項目均具備充足的圖形處理器(Graphic Processing Unit,GPU)資源 · 評估及維護資料中心的延遲與輸送量 · 了解不同地區/國家的資料整合、資料主權及個資保護法規 儘管亞太區合作夥伴對部署人工智慧相關知識和理解有信心,但亦表明需要應對一定挑戰,以把握未來機遇。當中最大的挑戰是缺乏部署新技術的經驗(64%)、缺乏系統與流程知識(54%),以及缺乏相應的技術(52%)。為應對這些挑戰,合作夥伴已挹注大量資源,以提升員工的人工智慧相關技能,其中80%會為員工進行內部培訓或正尋求供應商提供專門培訓。 思科台灣總經理林岳田表示:「隨著政府積極推動台灣成為『人工智慧島』的目標,如何加速智慧科技的應用落地來滿足企業與民眾的需求,是我們共同邁向此願景的重要課題。思科也將與合作夥伴持續透過嶄新技術,在協助客戶充分釋放人工智慧的潛力的同時,亦確保數位環境的安全,驅動更智慧且可靠的數位轉型。」 有關《思科全球人工智慧合作夥伴調查》的詳情或完整調查,請瀏覽:https://www.cisco.com/c/dam/m/en_us/solutions/ai/readiness-index/documents/cisco-global-ai-partners-study.pdf。 ### 關於思科 思科(NASDAQ: CSCO)是領導全球的科技供應商,以安全連接一切,實現任何可能為目標。思科致力協助客戶重新構想其應用程式、支援混合工作、保護企業安全、轉型基礎設施,以及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藉此創造共融未來。如欲了解更多,請瀏覽思科新聞中心,或追蹤我們的X。 Cisco及Cisco標誌是Cisco及/或其附屬公司在美國及其他國家的商標或註冊商標。有關思科的商標名冊,可到 http://www.cisco.com/go/trademarks查閱。此文件提及的第三方商標是其各自所有者的財產,使用「合作夥伴」一詞並不暗示思科與任何其他公司之間存在夥伴關係。此文件為思科公開資訊。
明志科技大學於10月16日至18日成功舉辦了第二屆「永續能源與智慧元件國際研討會」,此次盛會吸引了來自美國、法國、瑞典、芬蘭、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印度、泰國和越南等不同國家的專家學者共襄盛舉,針對創新智慧元件及永續能源技術的最新發展趨勢進行深入交流。明志科技大學黃裕清老師表示,會議展示超過280篇海報論文,內容涵蓋再生能源、智慧感測器和能源轉型等主題,不僅促進了學術與產業界的深度對話,還加強了國際合作的紐帶。 明志科技大學校長劉祖華開幕致詞提到,智慧元件與永續能源技術在應對全球氣候變遷和能源挑戰上扮演著關鍵角色。他表示:「這次研討會為全球學術交流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平台,同時也促成了技術創新與跨國合作的契機。我們期待透過專家們的研究貢獻,推動智慧元件和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為實現永續的未來作出重大貢獻。」劉校長進一步強調,明志科技大學在智慧科技和能源轉型領域的持續投入,將有助於深化全球學術合作,推動科技進步。 明志科技大學工程學院劉舜維副院長表示,此次研討會特別邀請了三位國際知名學者擔任特邀專題演講嘉賓,分別來自韓國、瑞典和台灣的頂尖研究機構。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副校長金京洙(Kyung-Soo Kim)教授帶來關於智慧元件技術如何推動永續社會發展的演講,深入探討技術創新對未來能源系統的影響。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Tomas Kåberger教授則就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的潛力進行分析,並分享了全球低碳經濟轉型的最新政策與技術趨勢。國立臺灣大學的陳浩銘教授則介紹了固液界面動態結構的前沿研究,闡述該技術在提升電化學二氧化碳還原反應效率和選擇性方面的重要性,對能源材料的創新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明志科技大學工程學院洪國永院長表示,大師講座是此次研討會的亮點之一,專注於永續能源和環境議題的深入探討。特邀演講嘉賓與其他參與者針對全球能源轉型所面臨的政策、挑戰、技術創新及其實踐應用進行了互動討論。座談會多角度的交流不僅為與會者提供了寶貴的啟示與全新觀點,也促進了各界對全球能源議題的深入理解。 此次研討會獲得與會者的高度評價,充分展現了明志科技大學推動科技創新與永續發展的決心與實力。透過此次與全球頂尖學者的交流,研討會鞏固了國際合作網絡,為智慧科技與永續能源的創新應用開啟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展望未來,明志科技大學將持續推動國際學術交流,深化全球合作,積極為技術突破與全球永續發展貢獻力量。
中華無形資產暨企業評價協會、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會計資訊系主辦,台灣經濟研究社、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專利師公會、台灣智慧財產運營協會共同合辦的『2024 ESG 暨國際智慧財產評價與運營實務高峰論壇』將於2024年11月6日(週三)、假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承曦樓10F國際會議廳舉辦!本次高峰論壇匯聚國內外評價學者專家,特別邀請國際評價分析師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ertified Valuation Specialists)主席,威廉.翰林(William A. Hanlin, Jr.)來台進行專題演講,期能促進台灣學界業界與國際交流,掌握全球ESG評價趨勢、及智慧財產評價與運營實務! 威廉.翰林擁有國際認證評價專家(ICVS)、舞弊稽核師(CFE)等專業認證,在會計、稅務、商業事務和財務管理方面,累積服務多國客戶的豐富經驗,多年來,他持續教授評價理論與應用,以及詐騙預防相關的課程。身為國際評價分析師協會主席,他曾多次受邀作為主講嘉賓,遍及美國、中國、德國、韓國、法國、泰國、馬來西亞、巴西等國舉辦的專業論壇,而本次他將針對「ESG評價的風險分析(ESG Risk Analysis for Valuations)」進行大會主題演說。 此外,本論壇也邀集國內專家進行專題演講,包含台灣經濟研究社孫智麗社長講述「ESG 評價原理、生技醫藥專利評價與運營實務」、微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吳金榮總經理講述「半導體產業與人工智慧市場概況及運營」,以及廣流智權事務所陳政大專利師講述「技術創新與專利價值:推動 ESG 轉型的關鍵動力」。論壇精彩可期,詳情請洽中華無形資產暨企業評價協會。 #ESG #評價 #智慧財產
隨著全球數位轉型和自動化需求的加速發展,AIoT(人工智慧與物聯網)的興起正逐步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台灣智能感測科技(Taiwan Smart Sensor Technology)作為業界的先驅,不僅專注於各式感測器的銷售,更在感測器整合領域展現了獨特的技術實力,成為AIoT時代中不可或缺的推動力量。 智慧聯網,感測器的核心角色 AIoT是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技術的結合,通過感測器蒐集環境數據,經由物聯網平台進行數據傳輸,並運用人工智慧進行數據分析與決策,從而實現智能應用的落地。在這個過程中,感測器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如同智慧聯網的「眼睛」和「耳朵」,負責蒐集來自周遭環境的即時數據。 台灣智能感測科技深入了解感測器在AIoT應用中的核心價值,提供超過1,000款的感測器產品,涵蓋了從工業自動化、環境監測到智慧家庭等多元領域。無論是精準度極高的二氧化碳濃度偵測,還是用於智慧農業的土壤濕度傳感器,該公司始終致力於為不同應用場景提供最佳解決方案。 感測器整合與技術創新,推動行業進步 除了提供優質的感測器硬體,台灣智能感測科技亦在感測器的整合技術上表現卓越。公司擁有豐富的物聯網平台整合經驗,能夠有效將不同種類的感測器連接至AIoT系統中,並將其數據無縫集成到智能決策平台,如Thingsboard或Home Assistant。這種整合能力不僅提高了數據的可靠性和即時性,也為客戶提供了更具彈性的智能化解決方案。 公司推出的「無代碼感測平台」便是一項突破性創新,該平台使得客戶能夠輕鬆使用多種感測器,僅需插入指定的GPIO引腳,無需撰寫任何程式碼即可讀取數據。這對於那些缺乏程式開發背景但又想快速上手AIoT技術的客戶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 什麼是無需程式碼的感測器整合? 它是指不需要撰寫任何複雜的程式碼,就能輕鬆整合各種感測器,例如溫濕度感測器、氣壓感測器,甚至是更複雜的CO2濃度偵測器。透過預先內建的Tasmota韌體,感測器可以即插即用,大幅提升設備整合的便利性。 為什麼無需程式碼的感測器整合這麼重要? 1. 易用性大幅提升: 使用者無需寫程式,只要輕鬆設定就能讓感測器發揮功能,大幅降低使用門檻。 2. 預測性維護更有效: 結合人工智慧(AI)與工業物聯網(IIoT)技術,可以即時監測設備狀況,預測可能的故障並提早維護,提升設備效率與可靠性。 3. 彈性架構支援多元感測: 無論是簡單的溫濕度感測,還是複雜的影像辨識,都能透過靈活的架構輕鬆整合,滿足各種應用需求。 讓我們一起進入這個無需程式碼的感測器整合時代,提升設備的智慧化水平,創造更卓越的物聯網應用!更多資訊請密切關注相關動態。 拓展應用領域,引領未來趨勢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AIoT的應用已從工業領域逐漸延伸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台灣智能感測科技不僅積極推動感測器在傳統工業自動化中的應用,還拓展至智慧城市、智能安全系統等新興領域。公司已經開發出一系列智能物聯網綜合警報與安全系統,結合高端感測技術,實現更全面的安全保障。 尤其在碳排放監測與ESG數據收集領域,台灣智能感測科技的專業解決方案讓企業能夠實現高效的碳數據管理,助力企業滿足全球碳減排要求,並推動永續發展。 台灣智能感測科技 https://www.taiwansensor.com.tw
香港2024年10月14日 /美通社/ --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於第四十四屆「香港秋季電子產品展」(秋電展)上展示智慧出行科技,包括其尖端的車聯網(C-V2X)技術,旨在提升自動駕駛安全。展覽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於10月13至16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 秋電展是全球頂尖電子商貿交易平台之一,吸引數以萬計的本地及海外的專業買家及行業專家參與,有助促進業界交流與合作。應科院相信,透過參與是次電子業界的年度盛事,有助推廣應科院的網聯自動駕駛科技,將香港本地研發帶到國際舞台,鞏固香港國際創新科技樞紐的領先角色。 智慧出行是本屆秋電展的焦點主題,應科院今日特別舉行「領航未來:網聯自動駕駛如何重塑各行業」研討會,業界領袖為自動駕駛的未來把脈,探討市場機遇和挑戰。應科院首席營運官莊偉泉工程師於會上指出,自動駕駛汽車(AV)能減少人為錯誤和不當駕駛,提升道路安全。他表示,香港自動駕駛的發展與全球看齊,為配合香港特區政府發展無人駕駛技術的方針,應科院計劃明年在香港不同地點進行自動駕駛巴士測試。 研討會的其他講者包括應科院創新思維首席總監陳建龍先生、香港理工大學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助理教授及深空探測研究中心團隊成員文偉松博士、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及健康公平研究所經理李衛棠先生、鑽的(香港)有限公司創辦人及行政總裁梁淑儀女士、途齡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徐華峰先生,以及德勤中國戰略、風險與企業交易諮詢合夥人陳煒華先生。 應科院的展位設於會展中心會議廳前廳 [展位號碼:CH-J04],展出的智慧出行科技包括: 智慧出行管理平台應科院研發的智慧出行管理平台,能夠全面管理車隊包括監控車輛狀態和調度,亦能整合網聯自動駕駛汽車(CAV),以滿足未來智慧出行不斷發展的需求。該平台能整合車聯網系統、來自公開渠道及應科院實際收集的各類交通數據,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提供實時洞察和分析,從而優化城市交通模式,並有助作出更明智和更謹慎的決策,提高駕駛員、乘客和行人的安全。 自動駕駛巴士於公共道路上運行的試點項目這個由「 智慧交通基金 」資助的自動駕駛先導項目將首次於香港公共道路試行。項目遵循2024年3月1日發佈的《自動駕駛車輛試驗及先導實用實務守則》在西九文化區進行測試。路線全長約兩公里,預計於2025年開展特定乘客的載客測試,該項目將為香港未來在公共道路採用自動駕駛技術提供實用數據。 路側設備適用的私隱保障感測系統這系統在收集環境資訊時能在地處理,而毋需把資料存儲或傳輸到雲端,以保護個人資料。感測器具備實時、低功耗的感測能力,亦非常適合應用在智能家居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這種兼具資料隱私和高效傳感的技術,讓日常生活應用更安全可靠。 路側設備適用的中程高精度全景激光雷達應科院研發的高精度測繪激光雷達,採用了專利技術「多通道閾值波形採樣+硬件加速波形重建」,實現低成本、高精度掃描,專為中距離、高精度3D感測場景設計,適用於建築信息模型(BIM)、安保、智能物流、智慧城市等領域。該雷達可在七分鐘內生成BIM,並進行濾波和平滑處理,提高整體效率。它與車聯網技術整合應用,能實時檢測道路使用者的移動,有效增強CAV的導航能力,推進智慧出行的發展。 供鐵路應用的「車載實時偵測入侵物系統」該系統由港鐵公司與應科院共同研發,運用邊緣多感測融合技術,即使在極低光照條件下,仍能實時檢測及識別隧道內的入侵物,並立即發出警報,從而提高鐵路營運安全,為智慧鐵發展提供寶貴數據。 此外,應科院通訊技術副總裁莊哲義博士在香港貿發局及香港電子科技商會合辦的「創新科技論壇」上發表演說,討論無線通訊技術在促進數字孿生和及相關應用方面的作用。 立法會議員盧偉國博士工程師(右六)在香港貿發局電子及家電業諮詢委員會主席莊子雄教授(右五)及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張淑芬女士(右七)陪同下參觀展覽。應科院科研生態系統、大學科技轉移及市場部高級總監鄭可怡女士(右八)向一眾嘉賓介紹應科院最新的智慧出行科技。莊教授及吳民卓博士(左四)均為應科院董事局成員。 應科院於10月13至16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參與由香港貿發局主辦的「香港秋季電子產品展」,向全球專業買家和業界代表,介紹一系列嶄新智慧出行科技。圖為立法會議員邱達根先生(左三)、香港特區政府數字政策專員黃志光先生(右四)參觀應科院的展位。 關於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00年成立,其使命是透過應用科技研究提升香港的競爭力。應科院的主要科技研發領域可歸納於五個技術部門,包括:先進電子元件及系統、人工智能及可信技術、通訊技術、創新思維、物聯網感測與人工智能技術。而技術研發主要應用在六項重點範疇:智慧城市、金融科技、新型工業化及智能製造、數碼健康科技、專用集成電路及元宇宙。 多年來,應科院致力培養研究及創科人才,並憑著其技術創新及對工商業界和社區的傑出貢獻而屢獲國際殊榮。應科院至今已將逾1,500項技術轉讓給業界,並於中國內地、美國及其他國家獲授超過1,100項專利。如欲查閱更多資訊,請瀏覽www.astri.org。
A12 藝術空間
智慧
請先登入後才能發佈新聞。
還不是會員嗎?立即 加入台灣產經新聞網會員 ,使用免費新聞發佈服務。 (服務項目) (投稿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