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中心) 嘉義縣政府持續推動科技漁業,今年補助44戶漁民購置智慧養殖設備,其中20戶由專家團隊帶路深化輔導及陪伴,並於昕鮮漁場及祖孫蝦養殖場建立2處標竿示範場域,縣府於27日在祖孫蝦養殖場舉辦成果發表及觀摩會,吸引近50名嘉義大學師生及嘉義、台南各地養殖漁民前來觀摩。 ▲嘉義縣推動智慧養殖有成,嘉義縣政府農業處李建霖副處長與嘉大師生及嘉南漁民前來觀摩者大合照。(圖/嘉縣府提供) 嘉義縣沿海養殖漁業非常發達,然而養殖漁業近年面臨許多挑戰,包括極端氣候、人口高齡化、缺工、育成率不穩、養殖技術傳承不易等問題,為了使傳統的水產養殖產業可以創新及轉型,提升養殖漁業競爭力,翁章梁縣長從108年起開始推動「智慧養殖設備補助計畫」,補助漁民購置智慧養殖設備,導入智慧水產養殖技術,推動4年來已有166位漁民導入智慧養殖設備。 ▲嘉義縣政府農業處李建霖副處長致詞。(圖/嘉縣府提供) 農業處表示,縣府過去在推動過程中,發現單單只投入硬體設備的補助還不夠,還需要有應用技術及生產決策的輔導。因此為了避免漁民在導入智慧養殖過程中,單打獨鬥或走冤枉路,所以自111年起也開始導入專家帶路機制,今年委託嘉義大學組成專家團隊,至漁場檢診給予深化輔導及陪伴,並提供諮詢服務及生產決策,透過專家帶路下讓科技漁業技術穩健落地。 ▲本年度示範場域昕鮮漁場業者唐昕遠分享。(圖/嘉縣府提供) 縣府繼前二年在義竹鄉「台灣寶蝦養殖場」及「蝦愛鮮養殖場」建立縣二個標竿示範場域,今年也在東石鄉「昕鮮漁場」及義竹鄉「祖孫蝦養殖場」再建立為第三及第四個標竿示範場域,讓更多漁民可以觀摩學習,加速智慧養殖的拓展推廣。 祖孫蝦養殖場是黃佳煌所經營,在縣府的協助下,目前已有較完整的智慧養殖系統,包括水質監測設備、微氣象站、智慧電箱、水下監控攝影、精準投餵系統、戰情室等。 ▲本年度示範場域祖孫蝦養殖場業者黃家煌現身說法、魚塭導覽解說。(圖/嘉縣府提供) 藉由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的技術,漁民透過戰情室或手機、移動裝置,就可以進行科技管理,包括透過水質及微氣候的感測監控,透過聯動智慧電箱控制水車、抽水馬達等設備,藉由精準投餌系統,減少魚群因過度飽食、水質惡化衍生之問題,同時也可以節省電費。同時藉由物聯網紀錄感測數值和養殖工序,佐以專家團隊的建議,輔助養殖戶進行生產決策,達到省工、穩定水質、節能、精確投餌、降低重大風險與災損,提升水產物育成率,達到養殖效益最大化。 黃佳煌在觀摩會上分享,感謝政府的輔導及補助,讓傳統靠天吃飯的魚塭,現在變成應用科技管理的魚塭,享受了許多智慧養殖帶來的好處,包括運用智慧養殖設備、精準投餵系統及節能變頻水車,讓自己可以更精準養殖及簡化管理工序,不用全時間死守魚塭,早晚不用巡守,有更多的時間可以陪伴家人,同時達到每個月電費減少了5千元的節能成效,還有一次也因為有智慧設備的警報提示,讓他可以及時因應改善水質,拯救了一池魚蝦,避免鉅大損失。 (提供/嘉義縣政府)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為鼓勵新創團隊運用數位科技發揮創新思維,解決在地課題並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與20個縣市攜手合作舉辦第五屆「創業歸故里競賽」,歷經初賽、複賽、決賽等重重關卡後,最終由來自雲林縣四湖鄉的「向天歌」團隊以「密閉式智慧禽舍養殖」獲得冠軍,並於8日在台北市松菸文創園區結合智慧城鄉嘉年華會辦理頒獎典禮。數產署表示,「第五屆創業歸故里競賽」共吸引149組新創團隊提案報名,參賽團隊除以大數據、物聯網、數位行銷等科技應用為提案外,也結合了無人機、ESG等新興產業發展趨勢,提案內容可說是相當多元而且符合在地產業數位應用服務發展的需求。為期8個月的競賽,新創團隊必須經過初賽的概念驗證審查、複賽的服務驗證審查以及決賽的商業驗證審查,一層一層的通過考驗,最終來自雲林四湖鄉的「向天歌」在台灣鵝隻飼養量最大的雲林縣進行產地落地實證,開發出密閉式智慧禽舍的智慧養殖應用服務,並推出自有鵝肉品牌,建立產地到餐桌產品的一條龍服務,獲得評審一致肯定,在激烈的競爭脫穎而出。亞軍則分別由來自台中的「智穎智能」運用AI科技改善臺中塑膠產業老師傅凋零的人力痛點,協助工廠數位轉型,解決技術人力不足問題,以及來自雲林的「展鮮農產生技」透過打造雲林冷鏈蔬果加工平台,帶動牛番茄產業鏈價值的服務方案獲得。季軍則由「譜曲辰」、「全球柑仔店」、「CoCoTree」等三組團隊,分別結合無人機、數據演算等技術,解決虎頭蜂危害、開發環保竹材產品及智慧化管理新植林地等服務,在新北市、新竹縣、高雄市發展在地智慧應用,獲得評審青睞抱獎返鄉。此外,本年度競賽為鼓勵潛力團隊返鄉發展地方特色服務的努力,新增「故鄉築夢獎」獎項,經評審團隊激烈討論後,由屏東、宜蘭、花蓮及連江縣4組團隊獲得,分別為屏東「東港豐水產」運用NFC、線上多媒體等數位行銷工具,串接漁村體驗經濟、宜蘭「磐石生活科技」建置智慧化菇寮,協助穩定在地椴木香菇生產品質,成功打造「野·山菇」在地品牌、花蓮「廣太綠能」則活用花蓮自然條件,開發微水力發電系統,以及首度參賽的連江縣新創團隊「馬祖YABA」,導入智慧農業應用栽種原生植物金銀花,發展在地特色產業。自108年起舉辦的「創業歸故里競賽」,在行政院前瞻基礎建設預算「普及智慧城鄉生活應用計畫」支持下,已累計574組團隊報名參賽,並且輔導89組團隊返鄉落地。未來數產署將持續配合行政院邁向「2030創新、包容、永續」的智慧國家願景,攜手地方政府及產業深度合作,建構新創人才返鄉機制及提供資源支持,引領新創團隊投入數位應用解決在地需求,實現城鄉共好的願景!
經歷食安風暴,民眾愈趨重視食品生產源頭與歷程,隨著消費型態轉變,更多生產者透過科技助力向消費者證明產品品質,取得市場競爭優勢與消費者信任,形成良性循環。區塊鏈企業奧丁丁集團宣布攜手養殖業者《邱家兄弟》推出全台首創水產養殖區塊鏈溯源履歷,串接微型氣象站及智慧養殖水質檢測設備,透過區塊鏈記錄魚種生長歷程與魚塭環境數據,民眾掃描產品 QR code 即可清晰瀏覽,詳實溯源落實食安把關。 漁業署《 2020 漁業統計概要》指出,台灣養殖漁業年度漁獲量占比近 30% ,其中內銷比例超過 70% ,為主要供應國內家庭的海鮮來源之一。然面對價格低廉的進口魚貨競爭,如何以質取勝並提升民眾對台灣優質水產品認知與信任,成為台灣業者首要之務。對此,奧丁丁集團攜手水產養殖業者《邱家兄弟》導入區塊鏈溯源履歷機制,串接 IoT 裝置實時上傳上鏈,透過完整記錄與透明化養殖歷程,以高生產標準與高產品品質取得消費者信任。 位於嘉義布袋的《邱家兄弟》 20 年來積極投入生態養殖,透過混養鱸魚、虱目魚、白蝦、生態養殖工作魚種等多樣化魚種,以及引用半鹹水、無毒無藥管理等措施,打造無污染生態循環系統,多年來獲獎無數。有鑑於目前台灣未針對生態養殖賦予相關認證,《邱家兄弟》看準區塊鏈可溯源、不可竄改等特性,導入區塊鏈紀錄魚塭各式魚種生長歷程、每日例行作業,更串接微型氣象站與多種智慧養殖監測設備,詳實記錄魚塭環境、氣候數據與操作細節,將生態養殖特色完整記錄於區塊鏈,透過產品外包裝 QR code 供消費者逐一檢視。 曾獲選第 32 屆全國十大神農的《邱家兄弟》創辦人邱經堯分享:「我們致力以最高規格進行生態養殖,提供消費者健康安心的漁產產品,除了獲得優良養殖場認證、產銷履歷認證外,我們與奧丁丁集團合作將微型氣象站、智慧養殖水質檢測設備所蒐集的數據上鏈作為輔助,所有在這個場域的經濟漁種、工作魚種都將獲得生態養殖的區塊鏈履歷證明,首波已開放鱸魚排、鱸魚精產品的溯源履歷供民眾掃描查詢,期待以此突顯我們對生態養殖的堅持,並展現對食品安全與環境永續之承諾。」 《邱家兄弟》北區業務代表吳尚容表示:「嘉義當地漁塭多採半鹹水養殖環境,當池水的鹽度與酸鹼值變化大,可能導致池水倒藻、魚蝦大量死亡。養殖園區共設置超過 20 台水質檢測設備並將完整數據上鏈,感測項目包括水溫、酸鹼值( PH 值)、溶氧、氧化還原電位等參數,數據更同時於管理者手機 APP 即時顯示,提前預警池水狀況以提醒應變措施。此外,我們也和國立嘉義大學合作,將相關數據提供學者研究,希望協助產業持續精進養殖管理與相關技術,氣象站資料分析更可進一步落實智慧養殖管理,預防劇烈天候所造成的大規模損失,期盼業者不再只能看天吃飯,而是透過科技有效輔佐。」 奧丁丁集團商務長王剛和表示:「隨著民眾對食安議題日益重視,區塊鏈溯源履歷近年廣受國際關注,奧丁丁集團自 2017 年推出區塊鏈食品溯源系統 OwlChain ,利用區塊鏈公開透明、不可篡改、可溯源之特性,結合物聯網設備(IoT)實時上傳環境感測數據,以時間軸形式呈現完整生產歷程,同時搭配影像強化區塊鏈溯源履歷完整性及產品獨特性,並開放第三方驗證機構加入節點,鼓勵業者上傳第三方驗證或檢測報告提升公信力,消費者只需掃描產品 QR Code 或打開網頁就能一目瞭然,完整掌握產品生產歷程,有效拉近業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大幅提升品牌信任度。」 「我們已協助數十家台灣品牌導入區塊鏈溯源履歷,今年也將服務上架至台灣雲市集農業館,期望降低在地生產者導入新科技的門檻,更陸續拓展區塊鏈業務至馬來西亞、香港、美國等,未來將針對生產者需求持續進行周邊功能擴充,讓業者用心經營的履歷內容既可開放消費者查詢,同時亦加速取得相關認證之審核流程,協助全球生產者優化食品供應鏈管理、提升品牌差異化與市場競爭力。」奧丁丁集團創辦人暨執行長王俊凱表示:「當消費者選擇優質農產品,生產者獲利並持續投入生產技術與產品精進,如此一來市場將形成正向循環,這也是我們多長年致力以 OwlChain 守護食安的目標。」 《邱家兄弟》區塊鏈溯源履歷-https://bit.ly/3bXOBiR 《邱家兄弟》區塊鏈溯源紀實影片-https://bit.ly/3xyvFhI
(漁業訊/記者-林秀貝 報導) 嘉義縣政府為持續推動科技漁業,於去年遴選15位漁民成立智慧養殖漁業聯盟,由專家團隊深化智慧養殖的輔導及陪伴,並補助智慧設備優化生產,同時建立台灣寶蝦養殖場為標竿示範產域,縣府於111年3月9日於該漁場舉辦成果發表會及觀摩會,展現打造智慧漁業的成果及決心。 重要推手嘉義縣長翁章梁與漁業署長官、民代及鄉長等人出席這場發表會,也吸引超過三十位來自本縣及鄰近縣市的養殖青年前來觀摩。嘉義縣在翁縣長的帶領下,農工大縣已在實現中,推動智慧漁業發展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可以加速漁業的升級,讓嘉義縣成為臺灣智慧科技農業的模範區。 養殖漁業近年面臨許多挑戰,包括極端氣候、人口高齡化、缺工、育成率不穩、養殖技術傳承不易等問題,為使傳統養殖漁業創新升級,也提升漁民收益,翁縣長於108年即宣示推動智慧漁業,並結合中央資源補助漁民購置智慧設備,3年來嘉義縣已有25位漁民在30多處漁場導入智慧養殖技術。 為避免漁民在導入智慧養殖過程中,單打獨鬥及走冤枉路,縣府自去(110)年起,進一步遴選15位漁民成立智慧養殖漁業聯盟,委託海洋大學及嘉義大學專家組成的專家團隊,每月至漁場巡診,給予深化輔導及陪伴,並提供諮詢服務及生產決策,同時也在義竹鄉的台灣寶蝦養殖場建立為標竿示範場域,讓更多漁民可以觀摩學習,加速智慧養殖的拓展推廣。 台灣寶蝦養殖場已建置較完整的智慧養殖系統,包括水質監測設備、微氣象站、智慧電箱、監控攝影、戰情室等。藉由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的技術,漁民只要透過戰情室或手機,就可以簡化管理養殖程序,進行精準養殖,包括掌握全天候的水質及微氣候的感測監控及警告,並聯動智慧電箱自動控制水車、抽水馬達及投餌機等設備。同時藉由物聯網紀錄感測數值和養殖紀錄,以及專家團隊的建議,輔助養殖戶生產決策,達到省工、穩定水質、節能、精確投餌、降低重大風險與災損,提升水產物育成水率,達到養殖效益最大化。 台灣寶蝦養殖場經營者陳泓碩說明,透過政府的輔導及補助,成功將傳統魚塭變成科技魚塭,藉由智慧及節能設備的運用,每個月每公頃的電費減少約5千元左右,並放養的黃金鯧育成率從原本的六、七成提高到九成以上,最重要的是達到省工省時的效益,讓自己更精準及輕易的進行管理,不用全時間死守魚塭,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可以陪伴家人。 在成果發表會上,來參觀的貴賓及漁民在戰情室內,看到整合養殖場各項環境監控數據及決策系統,實際感受到現代智慧養殖漁業的樣貌,同時了解新一代漁民如何運用科技做養殖管理,見證傳統的養殖產業已開始進入科技漁業時代。 嘉義縣政府將持續推動發展智慧農業技術,今年也編列1,800萬元經費,將補助農漁民一半的裝設智慧設備經費,上限達100萬元,預計在4月後就可以公告受理申請。同時縣府今年也會繼續聘請專家團隊長期進入漁場,提供智慧養殖技術的諮詢及協助,讓嘉義縣的科技漁業可以茁壯成長。
A12 藝術空間
智慧養殖
藥品
請先登入後才能發佈新聞。
還不是會員嗎?立即 加入台灣產經新聞網會員 ,使用免費新聞發佈服務。 (服務項目) (投稿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