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教育」新聞搜尋結果, 共 4985 篇 ,以下為 529 - 552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HKIRC x ISACA「共建員工防火牆」嘉許計劃2025接受申請 呼籲各界踴躍參與 共建網絡安全環境

香港2025年4月14日 /美通社/ -- 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有限公司(HKIRC)與國際信息系統審計協會中國香港分會(ISACA)去年合辦首屆「共建員工防火牆」嘉許計劃反應熱烈,多間來自不同行業的企業和機構相繼獲計劃嘉許,成績斐然。今年HKIRC與ISACA將會再度聯手舉辦「共建員工防火牆」嘉許計劃2025,由即日起接受本地企業和機構申請。計劃的目的是透過嘉許在過去 12 個月內,有效提高員工網絡安全意識和對相關風險認知的機構,藉此鼓勵更多機構採取積極的措施來提高防範網絡風險的水平,預防不同類型的網絡威脅。 立即報名參加共建員工防火牆嘉許計劃 計劃特點 嘉許計劃分為:鑽石、白金、金、銀及銅五個級別;按程度頒發相應嘉許狀,肯定機構表現 為參與機構提供免費資源,協助機構獲取更高級別認證 向參與機構推額外員工培訓,加強機構網絡防禦能力,使參與機構實際受惠 本年度新增內容 新增一項評審準則,鼓勵機構進一步加強網絡安全防禦 新增「鑽石」級別,鼓勵連續兩年獲最高級別的機構,認可其對網絡安全的持續承諾 以機構的員工人數劃分「大型企業」組別及「中小企」組別 HKIRC行政總裁黃家偉工程師表示:「很高興上年度嘉許計劃獲各界支持及認可,HKIRC將繼續攜手ISACA及支持夥伴完善及推行計劃,不遺餘力推出最新網絡安全資源及計劃,協助機構實現本年度新增的評審準則-網絡安全風險評估,共同建立更穩固的『員工防火牆』。」 ISACA會長夏其才先生表示:「見證了首屆計劃的成績,我們十分高興今年再度與HKIRC攜手合辦第二屆『共建員工防火牆』嘉許計劃,將員工網絡安全意識和有關風險認知的能力再提升至另一台階,令『員工防火牆』在每一個企業及機構茁壯成長。」 業界支持 計劃再次獲得政府、專業團體及商業界別的支持,邀得數字政策辦公室(DPO)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PCPD) 及香港警務處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CSTCB) 作為計劃夥伴,並得到逾20個專業團體及商會支持。 數字政策專員黃志光先生表示:「隨著數字經濟的興起,維護網絡安全已變得尤為重要。政府將繼續透過多元措施支援本地企業提升網絡安全意識及應對能力,並呼籲機構積極參與相關培訓活動,善用政府和業界提供的支援和資源,強化自身防禦能力。我們期待各行各業共同努力,為香港打造一個安全穩妥的數字環境,推動智慧城市和數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香港警務處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警司林焯豪先生表示:「培養員工風險意識是機構網絡安全防線的基石。員工若能夠時常保持警覺,便可以有效抵禦釣魚攻擊及數據洩露等風險,保障機構的資產與聲譽。去年首屆舉辦的『共建員工防火牆』嘉許計劃反應熱烈,成功推動了更多機構增強員工防範各類網絡威脅的能力。今年計劃再接再厲,我呼籲各界踴躍參與,共同建構一條更穩固的網絡防線。」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女士表示:「網絡安全是數字經濟的基石,所有機構不論規模大小,均有責任採用網絡安全防護措施來保障個人資料私隱。提高員工的數據安全意識及應對網絡威脅的能力,更是抵禦網絡攻擊的致勝關鍵。我呼籲機構踴躍參加『共建員工防火牆』嘉許計劃,共同為建立一個更安全和健康的網絡環境出一分力。」 計劃詳情 有興趣參與計劃的機構可由即日起至2025年8月15日遞交申請,費用全免。參與機構需於截止日期前,將員工培訓證明及相關文件送交HKIRC項目團隊,以作核實;各大奬項將於「共建員工防火牆」嘉許計劃頒獎典禮2025中頒發。獲嘉許的機構將可在其宣傳推廣物品上使用本計劃的嘉許標誌,並獲邀出席主辦單位舉辦的培訓工作坊、座談會及推廣活動。 六大評審準則 員工培訓 釣魚演習 網絡安全政策 報告渠道 資訊分享 網絡安全風險評估 (新增設評審準則) HKIRC為計劃設立了專屬網站,機構可從以下網站(https://cyberhub.hk/tc/recognition-scheme)參閱更多計劃詳情及填寫參加表格。 關於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有限公司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有限公司(HKIRC)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指定的非利潤分配、非法定擔保有限公司,專責從事香港地區頂級域名(即.hk及.香港)的行政工作。HKIRC所提供的域名登記類別包括英文的.com.hk、.org.hk、.net.hk、edu.hk、.gov.hk、.idv.hk、.hk,以及中文的.公司.香港、.組織.香港、.網絡.香港、.教育.香港、.政府.香港、.個人.香港、.香港,以及將會在香港推出其他相關域名的服務。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660 加入收藏 :
國家兩廳院永續國際年會聯手STAGES永續劇場聯盟 制定減碳雙計畫

2025年第四屆「國家兩廳院永續國際年會 × STAGES永續劇場聯盟論壇」於今日(4月14日)正式登場,本次特別結合STAGES永續劇場聯盟(Sustainable Theatre Alliance for a Green Environmental Shift)論壇,為聯盟首度於亞洲舉辦論壇。本次除邀請五個國際級重要劇場代表與會交流;兩廳院亦分享如何持續更新實踐永續場館營運策略,並邀請2023-2024年駐館藝術家「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探討綠色製作與團隊經營的實務經驗。2023年啟動的溫室氣體盤查邁入第三年,場館內部軟硬體設施持續優化,今年提出「劇場減碳雙計畫」,包含與iPASS一卡通合作,目標減少交通碳排放量的「劇場交通綠色行動」,及降低印刷消耗、鼓勵使用電子票券的「OPENTIX綠色星光計畫」,邀請觀眾一起落實永續行動。   兩廳院自2021年起依循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導入永續概念於場館營運中,持續致力各項永續目標的落實。於2023年完成ISO14064-1:2018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成為全台首座通過 SGS 查證之劇場,兩廳院今年針對「文宣印刷」與「運輸交通」兩大碳排放來源,制定具體減碳策略,發起「劇場減碳雙計畫」廣邀民眾實踐減碳行動。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於1月1日啟動「OPENTIX綠色星光計畫」,鼓勵觀眾選購電子票,相較紙本票券,一張可以減少5.2g的碳排放量,並獲得紅利點數回饋,每季更加碼抽iphone16手機乙支。兩廳院於戲劇院及音樂廳大廳並設數據公告,曝光每月觀眾使用「電子票」及「實體票」的占比,讓實際比例可視化,盼直觀喚起觀眾以電子票代替紙本票的意識。   「劇場交通綠色行動」鼓勵觀眾以低碳方式前往劇場,響應永續生活。兩廳院與「iPASS一卡通」合作,自4月14日起至12月28日止,凡於演出當日搭乘捷運、公車及YouBike至兩廳院,並在四廳演出現場指定站點以一卡通感應登記,即享有中獎機會,獎品包含OPENTIX點數及一卡通綠點(適用於大眾運輸及生活繳費,包括停車費、電費、水費和信用卡費等,折抵後可換取iPASS MONEY同等儲值金回饋,詳細活動辦法請見一卡通官網 https://www.i-pass.com.tw/Page/GreenPoints);系列活動並包含於兩廳院社群平台響應分享此行動即可參加抽獎(詳見兩廳院官方網站 https://npac-ntch.org/events/9741),鼓勵一般大眾參與;另,自4月14日起,持兩廳院當日演出票券之觀眾,停車優惠時數自6小時調整為4小時。透過每一次的綠色出行,讓劇場成為共同實踐永續理念的場域,期待更多人一同參與。   今年的兩廳院永續國際年會以「永續無界」為題,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藉由本次結合兩廳院永續國際年會和STAGES首度在亞洲舉辦的論壇,我們期待打破地理的疆界,成為串聯歐亞乃至國際推動當代永續劇場的橋樑。透過年會將四年來共同發展的成果及場館的經驗分享給更多人,從中集結各種微小但踏實的力量,形成具有影響力的永續浪潮。」   兩廳院自2022年加入STAGES永續劇場聯盟,成為唯一的亞洲代表場館,和14個成員國共同推動永續思維,定期舉行會議分享場館營運及節目製作方針,本屆共四個成員國參與分享,包含國家兩廳院、比利時列日劇院(Théâtre de Liège)、瑞士洛桑維蒂劇院(Théâtre Vidy-Lausanne)、米蘭小劇院(Piccolo Teatro di Milano Teatro d’Europa);此外也邀請韓國ARKO藝術劇場(Arko Arts Theater)、新加波濱海藝術中心(Esplanade - Theatres on the Bay)參與。透過具體交流與合作,觀察洞悉世界的永續趨勢。   STAGES專案負責人艾曼紐 ‧ 勒熱納除了分享四年的STAGES計畫的實際行動之外,也探討了甜甜圈理論在計畫中的理論基礎及應用方法,同時也希望藉由法國舞蹈家傑宏.貝爾(Jérôme Bel)及英國劇場導演凱蒂.米契爾(Katie Mitchell)的作品案例,帶領大家重新想像一個永續劇場的未來。   本屆永續年會共有三大主題,來自六個國家劇場代表分享不同營運方針及文化脈絡的永續經驗。第一場論壇「永續影響力:文化場館如何影響社會與環境」邀請了韓國Arko藝術劇場行政管理部經理黃金實(Geum-Shil Hwang)、比利時列日劇院總監暨歐洲劇場協會財務長塞吉.宏哥尼(Serge Rangoni)、兩廳院永續共融小組專案經理林珣甄,分享在各異的國家文化中,文化場館如何藉由本身的永續作為精進現況,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由兩廳院為例,溫室氣體盤查已經邁入第三年,場館內部軟硬體設施持續調整優化,陸續汰換耗能的電力設備,包括給水馬達、演奏廳及前台燈具,共減少了295,166度電,並積極對外倡議,鼓勵觀眾、表演團體、企業等領域各自以不同的面向加入永續行動。在豐富的議程期間,也安排音樂廳易讀導覽及介紹今年新推出的手語影片導覽,希望可以藉由更多元的無障礙導覽服務,打開兩廳院,讓不同族群皆能夠找到合適的管道參與藝文活動。   下午場「永續創作:開啟想像的新視野」第一棒由兩廳院上一屆駐館藝術家「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藝術總監鄭嘉音分享駐館期間的編撰的《綠色工坊指南》,分析戲偶如何從設計、採購、製造、演出到退役的各個過程,評估每個環節對永續的正負面影響,以及在團隊營運上,透過劇團教育推廣讓演出製作延續發展之經驗;瑞士洛桑維蒂劇院藝術及國際計劃總監卡洛琳 ‧ 巴諾德(Caroline Barneaud)同樣帶來綠色製作工作經驗,以《Shared landscapes》案例進行分享。國家兩廳院節目企劃部資深製作人穆芹,針對兩廳院自製節目《這不是個大使館》分享國際合作巡演的永續模式,例如拆分歐洲、亞洲的差旅團隊、減少飛行次數等等。長期關照共融議題的兩廳院,在最後一場論壇「共好社會:藝術如何建立共融社會」由藝術推廣組組長王萱儀說明針對青年學童及樂齡族群的相關推廣計畫;新加波濱海藝術中心資深製作人楊琳(Lynn Yang)及米蘭小劇院劇場製作管理部娜塔莉 ‧ 瑪蒂內利(Nathalie Martinelli)也帶來策畫與不同社群互動連結的活動經驗,提供多元觀點與接觸管道,觸及更多不同群體的觀眾與討論層面。兩廳院希望透過本次年會的國際交流,從永續營運、環境友善創作、社會共融三個面向,打造一個更具包容性、更有韌性的表演藝術生態系。 兩廳院期許透過本次永續年會,與國際上關心永續議題的藝文場館、藝術節及表演團體接軌,齊聚分享與討論永續理念及實務經驗,檢視成果並思考更多可能。亦透過劇場減碳雙計畫邀請觀眾加入減碳行動,於永續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文章來源 : 我為人人創意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120 加入收藏 :
2025年第四屆國際金孕獎頒獎典禮 開創母嬰產業國際新局面

2025/04/02 17:28:29 經濟日報 黃英傑   第四屆國際金孕獎頒獎典禮,近百個獲獎母嬰幼童品牌及優秀醫療人員齊聚一堂 開啟台灣母嬰幼童產業邁入國際化的年度頂尖盛事「金孕獎」,於2025年4月2日在台北圓山飯店舉辦「第四屆國際金孕獎暨金孕獎榮耀晚宴」,這是台灣母嬰幼童產業邁向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金孕獎作為該領域內最具權威性的獎項之一,今年正式獲得臺北市政府的指導,表彰在展現創新、專業及醫療貢獻方面表現傑出的企業、個人及醫療人員,促進台灣與全球母嬰市場的健康永續發展。   全力支持新手爸媽 優質品牌名單揭曉 本次盛會由國際母嬰產業發展協會主辦,中華母嬰健康照護護理學會協辦,指導單位有臺北市政府、國立臺北商業大學-管理學院、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助產及婦女健康系。國際母嬰產業發展協會不僅致力於協助新手爸媽解決產前、產中及產後所面臨的各種挑戰,更積極創建婦幼醫療護理服務與產品交流平台,透過與產官學醫界的專業協作,促進台灣優質母嬰童產品與服務的整體發展。 在今年的頒獎典禮中有各類優質的「產後護理之家」、「母嬰品牌類」、「親子品牌類」、「醫療服務類」、「親子教育奉獻獎」等獎項,所有參賽作品皆由產業界的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團,進行初審、複審及最終評選,並確保評選過程的公平與透明,最終評選出90個獲獎品牌,並在頒獎典禮上隆重揭曉獲獎名單。臺北市市長蔣萬安先生也親自蒞臨現場,頒發14位「醫療奉獻獎」及「醫療奉獻終身成就獎」獲獎的婦幼界醫療人員,向他們長期努力的奉獻致敬。 國際母嬰產業發展協會向蔣萬安市長(右三)遞交母嬰產業發展趨勢及促進生育率研究報告,望能促進母嬰家庭及產業優質化,左三為協會理事長李國寧、秘書長王華瑞(右二) 北市四大安心育兒政策 2024生育率破新高 蔣市長致詞表示:「因為金孕獎,讓更多人關注婦幼議題。臺北市在這段期間也有相當的成果,除了提升鼓勵生育獎勵之外,也推動『好孕專車』、『幸福住宅』及『臨時托育服務』等措施。幸褔住宅讓新婚夫妻或育有6歲以下孩童的家庭可優先入住,解決小家庭居住問題。好孕專車則提供懷孕及產後六個月的免費叫車服務,至今已有2萬1千名孕婦受惠,搭乘57萬趟次。而臨時托育服務則從4處增至21處,今年將增加至23處。而台北市在新生兒人數方面,去年2024年表現亮眼、創四年新高,生育率突破1,人數達到17,122人,成為全國六都唯一正成長的城市。 業界精英共聚一堂 資源整合共創未來 本次金孕獎盛典中,吸引來自各國及台灣母嬰產業的領導者、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共襄盛舉。不僅是表彰卓越的時刻,更是業界精英交流、學習與合作的重要平台。與會者就母嬰產業的未來發展進行深入探討與交流,推動台灣以及全世界的母嬰產業進一步成長。此外,協會更進一步集結各類母嬰產業的創業輔導、學術專業及行銷通路等資源,提供新創企業多元的支援與媒合,創造更好的商業環境,促進業界整體發展。 串接多國交流平台 引領產業邁向國際 協會理事長李國寧表示,台灣是全球華人地區中,母嬰產業發展的重要指標,金孕獎也與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建立交流平台,期望能將台灣的母嬰幼童產業推向海外。未來,也計畫在不同國際城市巡迴辦理金孕獎,提升優質品牌的國際能見度,實現開拓海外市場、邁向國際的宏願。  

文章來源 : 卓越創意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150 加入收藏 :
ABC Impact第二期基金完成募資,金額超6億美元,規模較首期翻番

亞洲開發銀行、淡馬錫信託基金會、淡馬錫及其他領先機構投資者參與認購 新加坡2025年4月14日 /美通社/ -- 專注於亞洲地區的影響力投資公司ABC Impact已經成功完成其第二期基金的最終募資,募資總額超過6億美元,規模較第一期基金翻了一番。這一里程碑事件加深了該公司的承諾,即通過以影響力為導向的投資,來幫助應對亞洲地區緊迫的社會和環境需求。 更廣泛的支持反映各方的目標日益一致 ABC Impact第二期基金獲得了來自眾多不同有限合夥人(Limited Partner)的支持,其中包括淡馬錫(Temasek)、淡馬錫信託基金會(Temasek Trust)、亞洲開發銀行(ADB)、Mapletree Investments(豐樹投資)、SeaTown Holdings(獅誠控股)、一家東南亞主權財富基金、一家美國家族辦公室以及一些超高淨值個人。這種發展融資與私人資本的匯聚反映出,人們日益認識到影響力投資可以通過市場化手段,來解決系統性問題。 淡馬錫影響力投資總裁伯努瓦-瓦倫丁(Benoit Valentin)表示:「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我們正面臨著日益複雜且影響深遠的社會和環境挑戰。我們與ABC Impact的合作是淡馬錫影響力投資戰略的核心支柱,這體現了我們的信念,即影響力投資能夠擴大資本規模,以應對我們所面臨的緊迫問題。通過攜手合作,我們能夠創造一個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的世界,而在這個世界中,每一代人都能繁榮發展。」 亞洲開發銀行亞洲區負責人兼新加坡辦事處主管傑基-蘇爾塔尼(Jackie Surtani)說:「亞洲地區的影響力投資領域仍處於起步階段,成長期企業存在巨大的資金缺口。亞洲開發銀行對ABC Impact第二期基金的投資,表明我們致力於推動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資本發展。」 「通過支持那些應對緊迫社會和環境挑戰的創新型企業,我們的目標是改善整個亞洲地區民眾的生活和生計。」 強化亞洲共同願景 ABC Impact董事長蘇慶贊(Tow Heng Tan)指出:「第二期基金成功完成募資,凸顯了領先的機構投資者對ABC Impact嚴謹投資策略的信任。通過接納亞洲開發銀行等外部資本,我們正在深化對塑造亞洲更可持續、更具包容性的未來的承諾。」 ABC Impact首席執行官邢增成(David Heng)表示:「我們相信,當資本被有意識地引導時,能夠幫助形成務實、以市場為主導的應對措施,以解決我們地區所面臨的最緊迫挑戰。從氣候韌性到普惠金融以及醫療保健的可及性,對這些領域的投資既是社會當務之急,也是一項長期商業機遇。」 在重點領域推進影響力投資 在氣候衝擊加強、不平等現象加劇以及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ABC Impact第二期基金成功完成募資,並專注於在傳統模式難以取得成效的領域,尋求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其投資戰略圍繞四個重點領域展開:清潔能源與氣候韌性、普惠金融與數字接入、醫療保健與教育以及可持續糧食系統。 迄今為止的ABC Impact投資項目包括印度的Aye Finance,該公司為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日本的Tekoma Energy,這是一家專注於太陽能項目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商;以及印度的DCDC Kidney Care,它是印度最大的透析網絡之一,為醫療資源匱乏的患者提供可負擔的治療服務。 在多元地區進行靈活響應的投資 亞洲的經濟和人口增長勢頭,持續為影響力創新創造機遇。然而,該地區的複雜性要求採取一種既立足實際又靈活適應的投資方法。 邢增成表示:「雖然政策能夠加速變革,但最終推動技術採納和規模化的還是市場需求、資本流動與競爭力量。我們所投資的企業並沒有坐等外部信號——它們正通過以既具有影響力又財務穩健的方式解決關鍵需求,來積極塑造未來。」 第二期基金借助第一期基金(2019年至2024年)的發展勢頭,助力ABC Impact擴大合作夥伴關係,拓展其在高影響力領域的覆蓋範圍,並支持具有長期影響潛力的商業可行解決方案。 帶著目標展望未來 影響力投資正日益被視為一種戰略優勢,而非權衡取捨。ABC Impact所秉持的理念是,財務實力與社會效益能夠且應當協同並進,其投資方法正是基於這一理念。 蘇慶贊總結說:「我們的進展得益於投資者和合作夥伴的信任與協作。我們共同證明,財務成功與積極影響不僅相容,而且相互促進。」   投資者和媒體垂詢,請聯繫:Jeffrey Fang投資者關係主管電郵:Jeffrey@abcimpact.com.sg 關於ABC Impact ABC Impact是一家泛亞洲影響力投資公司,專注於通過可持續增長,來創造可衡量的社會和環境效果,以及在經過風險調整後的財務收益。該公司管理規模超過9億美元的資產,運用嚴謹的主題投資策略,發掘並助力高潛力企業成長,以應對亞洲最緊迫的挑戰。 其投資組合涵蓋氣候與水資源解決方案、可持續糧食與農業、醫療保健與教育以及金融與數字普惠等領域。ABC Impact是Temasek Trust Asset Management的成員,並獲得淡馬錫信託基金會、淡馬錫、亞洲開發銀行以及其他領先的機構投資者的支持。 作為負責任投資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倡議和《影響力管理操作原則》(Operating Principles for Impact Management)的簽署方,ABC Impact採用嚴謹、基於證據的影響力衡量與管理框架,以確保投資的有效性和問責制。該公司致力於動員私人資本,推動亞洲實現更可持續、更具包容性的發展。 更多信息,請訪問www.abcimpact.com.sg。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600 加入收藏 :
嶺南大學勇奪2025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五個獎項

參展及得獎項目創歷年新高 香港2025年4月14日 /美通社/ -- 嶺南大學(嶺大)於2025年第50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創歷史佳績,一共勇奪五個獎項。本屆發明展合共展出嶺大六項創新科研發明,並贏取包括大學歷來首次榮獲的評審團嘉許金獎,以及兩個銀獎和兩個銅獎。參展及得獎項目均創歷年新高。 嶺大於2025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勇奪五個獎項,創歷史佳績。 嶺大校長及韋基球數據科學講座教授秦泗釗教授對於嶺大取得破紀錄的驕人成績感到欣喜,他表示:「嶺大今年參展及獲獎的創新科研發明均創歷年新高。這一卓越成績反映大學在科創與技術轉化方面的實力獲國際認可,進一步鞏固大學在全球創新領域的重要地位。嶺大將會繼續聚焦培育文理綜合博雅人才,並全力促進『以人為中心』的人工智能研發,積極促進高質量研究,以及推進『產學研』合作,將科研成果轉化落地,加速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成為數字時代領先的文理融合型大學。」 是次嶺大跨學系參展的獲獎發明涵蓋智能交通、數字安全、碳中和技術及人道科技等領域,充分展現嶺大在創新科研方面的實力及對社會作出的貢獻。 榮獲評審團嘉許金獎的研究項目是由嶺大服務研習處及創業行動總監高永賢教授率領團隊研發的「Bloom便攜式可摺疊嬰兒保溫箱」。 榮獲銀獎的研究項目包括:由秦泗釗校長率領團隊研發的「使用多時間尺度模型預測乘客在各地鐵站點人流量的方法和裝置」;以及由嶺大跨學科學院副教授李佳教授率領團隊研發的「智能直接空氣碳捕集機器人」。 榮獲銅獎的研究項目包括:由嶺大協理副校長(策略型研究)、數據科學學院署理院長、研究生院院長、利榮康計算智能學講座教授鄺得互教授率領團隊研發的「防偽二維碼私隱保護技術」;以及由嶺大跨學科學院助理教授潘飛教授率領團隊研發的「智慧型交通燈系統」。 鄺得互教授對於取得驕人成績感到振奮,並表示:「是次獲獎是對團隊的開創性研究予以充分肯定,也彰顯嶺大在培育年輕人才、將科研成果轉化落地作出的堅定承諾。我們希望繼續透過創新發明解決當前全球面對的迫切問題,未來將繼續在相關領域深耕,並積極拓展與政府和業界的網絡,發揮研究力量,對社會作出更多貢獻。」 「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是全球發明界的年度盛事之一,今年展出來自約35個國家或地區逾1,050項發明。 獲獎名單及簡介 獲獎類別 評審團嘉許金獎   項目名稱 Bloom便攜式可摺疊嬰兒保溫箱 獲獎嶺大教職員 •        嶺大服務研習處及創業行動總監高永賢教授 •        嶺大服務研習處及嶺大創業行動副課程總監李文英博士 •        嶺大服務研習處首席產品設計師盧俊光先生 •        嶺大服務研習處高級產品設計工程師林智賢先生 •        嶺大服務研習處項目工程師張雋晞先生 簡介 Bloom嬰兒保溫箱是一款結合AI人工智能技術,專為落後國家或偏遠貧困地區設計的可折疊、便攜且低成本的嬰兒保溫設備,能確保新生兒在不同環境下的護理。 特點: •        精準溫度監測 結合AI人工智能技術,透過多點溫度感測器數據分析,提供精準的溫度監測,大幅降低誤差。此技術可確保保溫箱維持醫療專業人員設定的精確溫度水平,為早產兒創造安全且可控制的環境。 •        故障預警 以AI人工智能演算法監控設備運行狀況,適時提示模組故障風險,使用簡單燈號與代碼顯示維修建議,無需依賴網路即可操作。 •        能源管理智能化 通過AI人工智能模型演算,能夠更有效調整功耗,優先保障核心功能(如加熱系統),可提高在供電不穩的地區續航時間。技術亦支援不穩定電壓輸入,並可整合太陽能充電,適應偏遠地區的能源條件。   獲獎類別 銀獎 項目名稱 使用多時間尺度模型預測乘客在各地鐵站點人流量的方法和裝置 獲獎嶺大教職員 •        嶺大校長及韋基球數據科學講座教授秦泗釗教授 •        嶺大數據科學學院工業數據科學學部博士後研究員劉乙人博士 簡介 項目由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資助研發,該系統運用人工智能算法分析整合數據,預測地鐵網絡中的乘客目的地及出行時間分布。此技術顯著提高了車站客流量預測的準確性,優化了資源配置,並有助於緊急情況下疏散人流。   特點: •        精準預測客流量 預測乘客在多時間尺度上的行車時間與目的地分布,提供各站客流量的精準預測。 •        動態實時調整 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分析不同時間間隔的乘客流量,實現整個交通網絡的實時資源部署。該功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服務延誤,並在緊急情況下提供關鍵的預測洞察,以便有效疏散。 •        人工智能驅動的互動式視覺化平台 使用互動式視覺化軟件在地圖上實時監控和顯示預測結果。配備人工智能代理,監測可能影響乘客流量的重大事件。   獲獎類別 銀獎   項目名稱 智能直接空氣碳捕集機器人 獲獎嶺大教職員 嶺大跨學科學院副教授李佳教授 簡介 該機器人以創新的「混合胺固態吸附劑」為基礎,配合其自主巡航的智能特性,能從空氣中捕集二氧化碳,將其永久封存或轉化為中性碳源。技術捕獲的二氧化碳可用於農業造田、製造碳酸水,或者作為製造其他化學品的原料。 特點: •        人工智能自主導航 使用AI感測器及演算法自主於城市及工業環境中導航,動態追蹤和定位二氧化碳濃度較高的區域,提高捕集效率。 •        智能控制系統實現全自動捕集 配備智能控制系統,能夠自動監控及管理捕集二氧化碳的過程,並優化運作效率。   獲獎類別 銅獎   項目名稱 防偽二維碼私隱保護技術 獲獎嶺大教職員 嶺大協理副校長(策略型研究)、數據科學學院署理院長、研究生院院長、利榮康計算智能學講座教授鄺得互教授 簡介 項目應用了人工智能模型,以創新的「防偽二維碼隱私保護認證方法」,保障用戶隱私,並減低在數據傳輸過程中的資料泄露風險,有效防止篡改並提高金融交易與身份驗證的安全性,為提升「數字安全」提供創新方案。 特點: •        私隱保護驗證 透過分散資料增強安全性,降低私隱泄露風險。該技術適用於需要防篡改和高隱私保障的應用場景,如金融交易、身份驗證等。 •        提升驗證準確性 採用預先訓練的視覺變換器(Vision Transformer)顯著提高二維碼驗證的準確性,確保即使在模糊或扭曲的情況下,也能清晰識別圖像。   獲獎類別 銅獎       項目名稱 智慧型交通燈系統 獲獎嶺大教職員 •        嶺大跨學科學院助理教授潘飛教授 •        嶺大融合科技理學碩士+學生王方禹先生 簡介 該系統採用人工智能及V2I通訊技術,能根據即時路況進行分析及緊急應變,透過調節交通燈時間,避免交通堵塞,同時提高道路安全與效率。 特點: •        提升交通管理效率 透過AI影像辨識和處理技術,讓緊急車輛得以快速通過路口,提升交通管理效率。 •        AI分析幫助建構智慧城市 利用AI評估不同路段的擁擠程度,並及時調整不同交通燈號的時長,優化車輛和行人的等候時間,並避免交通堵塞。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574 加入收藏 :
香港創新發明展覽會約60個創科發明亮相 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 助香港初創「出海」

超過10個香港中小學發明概念首次於頂級國際創科展覽展出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5年4月13日 - 香港出口商會旗下計劃香港創新發明展覽會於歐洲中部時間4月9至13日,引領約30間本地創科企業及中小學生團隊,亮相第50屆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展出約60項本地創科發明。 香港出口商會副會長、香港創新發明展覽會項目召集人黎貞潔(左三) 與參展初創ec-heat 及Elleon Biotech共同創辦人 「香港創新發明展覽會」計劃展區位於Hall 1的 A57攤位,佔地80平方米。計劃由香港出口商會主辦,獲創新科技署贊助,旨在為本地創科業界創造免費的國際交流機會,將香港獨特的創科發明帶上國際頂尖展覽,接觸國際企業和用戶,向全球說好香港創科故事。 「香港創新發明展覽會」展出的香港創新發明涵蓋智慧城市、智能家居與生活、智能金融、健康技術及藥物、智能交通及智能工業等類別,以及新加入的青年組別(18歲或以下)。展出創科產品包括: 智慧城市:香港物流機械人研究中心研發「不倒翁」球形地下管道檢測機械人,用於地下污水排放隧道檢測的創新產品。它成功突破地下管道密閉空間檢測的限制,提供360度清晰的實景圖,並能夠在惡劣環境下進行長距離收集隧道內部的狀況。 機械人靈感源自不倒翁,透過重心力學保持平衡,能隨水漂流。機械人應用多傳感器融合技術及人工智能,提升影像品質。機械人可用於檢測污水排放隧道和有蓋雨水排放溝渠,檢查明渠和水邊堤岸結構穩定性,以及調查河流生態和水文形態。 智能金融:香港工業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研發中心(FLAIR)開發無代碼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線上解決方案WISIO ,提供多個行業專用模型的訓練、部署及實際應用的一站式人工智能視覺平台,降低以專案形式進行之視覺檢測解決方案的入門門檻。 WISIO 提供一鍵式數據整合、自動標記、直觀的模型管理和即時的數據分析,使沒有數據科學專業知識的使用者能夠簡化工作流程、提高生產力,並透過人工智能驅動的應用程式,提供新的洞見和商業價值。 健康技術及藥物:專注開發免疫分析新技術的生物科技初創Elleon Biotech推出新一代免疫檢測技術產品 PhenoDot,能夠在單次實驗中能同時檢測到細胞表面和分泌物標記,實現更快、更便宜和更精確的顯型分析。 PhenoDot未來可應用於藥物結合評估和開發,以及用於克隆、抗體生成和免疫療法的細胞選擇,更可以應用於醫學診斷層面上,例如癌症標記檢測。 智能交通: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的電子關鎖可協助降低兩地海關人員重複檢查同一批貨物的需要,提升跨境清關效率。 電子關鎖於2016年開始應用於內地覆蓋內地廣東省、湖南省、福建省及澳門78個清關點,聯同香港的13個清關點,合共提供超過1000條路線給業界選擇。 智能工業:全球創新植物材料解決方案供應商BioLogiQ研發可持續植物基物料與產品,以減少海洋和地球中塑膠污染的積累、碳足跡和環境中的微塑料,兼顧可持續發展和產品體驗。 青年(18歲以下):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團隊提出智能全地形探索輪椅 – X-Chair 概念。 X-Chair 是一款融合AI智能導航、全地形適應技術與環保能源的高科技輪椅,讓使用者能夠輕鬆穿越城市、戶外甚至極端環境。它配備智能懸掛與履帶輪系統,可安全行駛於樓梯、草地與雪地,並透過陀螺儀與AI演算法保持平衡。 香港出口商會副會長、香港創新發明展覽會項目召集人黎貞潔表示:「今年是香港出口商會成立70週年,也是我們第二次舉辦香港創新發明展覽會計劃。香港創科數十年來實力雄厚,挑戰在於面向全球商界的舞台有限。透過舉辦香港創新發明展覽會計劃,我們著力提升香港初創、產品和發明家的國際知名度,讓他們得以免費參與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般的國際場合,讓他們得以接觸更多出口和海外合作機會。」 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總監 Caroline Simonet 表示:「適逢今年國際發明展50週年,我們很高興再次看見來自香港的創新發明參與展覽,特別是今年新加入的青年團隊的創新意念,為我們的觀眾帶來不一樣的全球發明體驗。我們期望香港初創都能把握機會,在全球頂尖的國際發明展找到來自全球的潛在買家和投資者。」 參與展覽的生物科技初創Elleon Biotech創始成員Daniel Sherlock-Yip表示:「作為生物科技初創,推廣專家導向的基礎技術與產品殊不簡單。我們需要面向全球的生物醫學專家,解釋我們的科研成果,而參與瑞士日內瓦發明展是絕佳的機會。透過香港創新發明展覽會的穿針引線,我們成功在展覽與多個歐美科研、生物醫學機構接觸,獲得難能可貴的市場推廣機遇。」 聯繫中小學生團隊的星級科學教育創辦人何澧昇表示:「當參與學校的中小學生得知他們的發明能夠橫跨半個地球,從香港來到瑞士日內瓦參與世界級創科展覽均非常雀躍。能夠參與香港創新發明展覽會,接觸全球觀眾對同學而言是相當難得且鼓舞的體驗。這有助他們在STEAM學習方面更上一層樓,更清楚了解未來升學、就業和創業生涯規劃方向。」 Hashtag: #香港出口商會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關於香港創新發明展覽會「香港創新發明展覽會」由香港出口商會主辦、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署贊助,旨在向世界展示香港的創科潛力,並把香港創科成品帶上國際舞台。本項目亦將促進創科業內的夥伴合作,並培育充滿活力的創新和科技文化。 項目更多詳情,請瀏覽:https://hk-ii.com 關於香港出口商會香港出口商會成立於1955年5月,為註冊於《香港公司條例》的非牟利貿易團體。商會致力為為香港出口商服務及為會員增值,發展香港成為貿易的中樞。 免責聲明 在本刊物/活動內 (或由項目小組成員) 表達的任何意見、研究成果、結論或建議,並不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署或創新及科技基金一般支援計劃評審委員會的觀點。

文章來源 : Media OutReach Limit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098 加入收藏 :
2025 年 4 月 26 日 (星期六) 農曆三月廿九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