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攝影獎」新聞搜尋結果, 共 18 篇 ,以下為 1 - 18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2023 德國Kyla Photography Prize攝影獎揭曉 世界各地攝影師傑出表現受矚目

2023Kyla Photography Prize國際攝影獎的榮譽名單終於揭曉,本屆比賽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師,其中包括各國華僑、德國在地攝影師、法國攝影學院校友、中國美術學院摄影系校友、兩岸資深攝影師等為比賽增添了多元文化的色彩。這項國際攝影盛事由德國主辦,吸引了全球眾多攝影愛好者的熱切參與。以下為2023 得獎名單:第一名 王呈哲,第二名 吳裕鴻,第三名 胡詠鈞。優選:Klaus Schneider、楊曉雲 、寧雨晰、蔡昀庭、余泉、黃翊軒、周振家、廖上智、Lisa Müller。佳作:Anna Müller、楊鎮豪 、鄭義宏、Thomas Schmidt、吳耿豪 、阮東、Michael Wagner、Julia Weber。 比賽評選委員會由資深攝影專家組成,他們在評審過程中目睹了無數精彩紛呈的攝影作品,對參賽者的創意和專業技巧表示高度讚揚。以下是一些評審評語的摘錄: "攝影作品中的溫暖感動了我們的心靈,這些作品猶如一則故事,讓觀眾沉浸其中。攝影師以精湛的技巧捕捉到了完整而溫馨的畫面。" KylaPhotography Prize攝影獎總監表示,本屆比賽的參賽者表現出色,呈現出多元文化的美麗和豐富,比如各國的文化特色,非常動人。評選委員會感到榮幸能夠欣賞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作品,這些作品展現了多樣性和深度。蝶映藝術總經理辜琪鈞則向亞洲攝影師鼓勵表示:「參加國際獎項不僅僅是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更是一次挑戰自我的機會。這是一個讓你們的攝影技巧不斷精進的機會,同時也能讓你們的視野變得更加廣闊,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師互相交流,相互啟發。參賽可能會帶來壓力和不確定性,也很有可能落選,但正是這種挑戰使我們成長,使我們不斷追求卓越。無論結果如何,勇敢地踏出第一步,讓你的作品穿越國界,讓更多人欣賞到你的藝術。加油!」 得獎名單包括來自各國的優秀攝影師,尤其第一二名以拍攝傳統亞洲習俗的作品傑出表現,受到了德國評審方的特別關注。這一多元化的結果反映了攝影藝術的普及和全球性。我們要特別感謝每位參賽者,無論他們來自哪個國家或地區,都為這次比賽帶來了獨特的視角和創造力。Kyla Photography Prize 將繼續致力於推動攝影藝術的發展,並為攝影師提供一個展示他們作品的平台和優惠海外畫廊與藝術博覽會展出的方案。我們期待著未來更多精彩的攝影作品,以及攝影愛好者的繼續參與。祝賀所有的得獎者和參賽者,您們的創造力將攝影帶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文章來源 : 蝶映藝術文化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455 加入收藏 :
德國Kyla Artist Prize國際空拍攝影獎來台徵件

德國Kyla Artist Prize主辦國際空拍攝影獎,蝶映國際獎項開發代理將在台舉辦,這是一個重要且令人期待的藝術盛事。為了尋找世界各地優秀的空拍攝影藝術家,並讓台灣攝影愛好者有更多展現自我的機會,Kyla Artist Prize特別選擇了台灣這片充滿藝術創意的土地作為獎項的徵件地點。   台灣自然風光豐富多樣,擁有壯麗的山川、美麗的海岸線、獨特的城市景觀等,這些都是空拍攝影的絕佳素材。Kyla Artist Prize希望透過這次活動,鼓勵攝影愛好者利用無人機等高科技工具,捕捉出台灣獨有的美景和獨特的人文風貌,呈現空中視角下的驚喜與感動。   在這次空拍攝影獎的舉辦過程中,Kyla Artist Prize與中華民國無人機協進會攜手合作,旨在推動空拍技術的創新與應用,共同探索空拍攝影在藝術領域的無限可能。振禾有限公司也加入了這個合作行列,為活動提供全程支持,並向參賽者們提供專業的空拍器材和技術指導,確保每位攝影師都能得心應手地呈現自己的攝影作品。相關報名細節可洽中華民國無人機協進會或蝶映國際藝術開發官網。   空拍攝影在當今攝影產業中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不僅在藝術創作中有著廣泛應用,同時在企業領域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各行各業紛紛將空拍技術運用於廣告、宣傳、房地產、建築、旅遊等領域,這不僅增加了視覺效果的震撼力,更為攝影師們帶來了更多商業機會。   獲得空拍攝影獎的得主,將有機會獲得參加德國個展的寶貴機會。這個機會將讓得主的作品在國際藝術舞台上得到更多關注和認可,同時也將促進台灣攝影藝術在國際上的交流和發展。   蝶映國際獎項開發代理熱切期待著這個盛大的藝術盛事。這將是一場彰顯創意和才華的競技,同時也是攝影愛好者們展現自我的平台。現在,請攝影愛好者們準備好您的無人機,用鏡頭捕捉那些美麗、感動的瞬間,讓我們一起期待這場空拍攝影獎的精彩呈現!

文章來源 : 蝶映藝術文化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6173 加入收藏 :
德國畫廊Kyla Artist Prize國際攝影獎徵件在台起跑

德國畫廊Kyla Artist Prize國際攝影獎來台灣了!這項備受矚目的攝影比賽,由知名藝術代理機構蝶映藝術代理全權負責,現正式開始徵件至八月二日歐洲時間晚間六點止。台灣的攝影愛好者們,這是您展現創意與才華的絕佳機會,讓我們共同見證攝影藝術的精彩時刻!   Kyla Artist Prize國際攝影獎,首次舉辦國際攝影獎,以挖掘世界各地優秀攝影師為目標。該獎項自創立以來,一直以來都以其公正、專業評審和激勵藝術家的獎金而聞名。這次獎項在台灣舉辦,無疑為台灣攝影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機會,讓他們的作品在國際舞台上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認可。   蝶映藝術代理,作為知名的藝術機構,一直以來致力於推廣世界各地優秀藝術家的作品。這次與Kyla Artist Prize攜手合作,在台灣舉辦獎項徵件活動,更是其對台灣攝影藝術的認可和支持。蝶映藝術代理相信,台灣擁有眾多具有潛力的攝影師,他們的作品必將為這個國際舞台增添更多的光彩。 本次徵件活動面向所有攝影愛好者開放,不論您是專業攝影師還是業餘愛好者,只要您有著獨特的視覺角度和優秀的攝影技巧,都歡迎踴躍投稿。參賽者可以提交自己的攝影作品,涵蓋各種主題和風格,包括但不限於風景、人物、紀實、創意等。   這次徵件將通過一系列嚴格的評選過程,由Kyla Artist Prize的專業評審團組成,評審將根據作品的原創性、技術水平、藝術價值和表現力等標準進行評定。最終獲選的攝影師將有機會獲得豐厚的獎金獎勵和舉辦個人攝影展的機會。   蝶映藝術代理代表團隊衷心歡迎台灣攝影愛好者參與這個盛事,這不僅是展現您攝影技藝的平台,更是讓您的作品與國際接軌的絕佳機會。無論您的攝影風格如何,您的作品都將在這個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   立即行動吧!加入蝶映官方line社群提交您的作品,讓我們一起期待在這場攝影藝術的盛會中見證您的傑出表現!詳情和投稿方式請前往蝶映藝術代理官方網站查詢。   簡介蝶映藝術代理: 蝶映藝術代理是一家致力於推廣藝術家作品的知名藝術機構。自成立以來,蝶映藝術代理一直堅持發掘和推廣優秀的藝術家,通過舉辦各類藝術展覽和活動,讓更多人欣賞和認識優秀的藝術作品。其宗旨是讓藝術走進普通大眾的生活,讓藝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藝術的美麗和力量。

文章來源 : 蝶映藝術文化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6647 加入收藏 :
「2025國家地理雜誌臺灣攝影大賽」4/15起擴大徵件

▲國家地理雜誌臺灣攝影大賽增設「手機組」、青少年免報名費、擴大生態生態環境出任務,讓每個人都能透過鏡頭,以創意與技巧訴說影像的故事。 一年一度的攝影盛會來了!《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雜誌今(4/9)宣布,「2025 國家地理雜誌臺灣攝影大賽」將於4月15日至7月15日正式啟動徵件。本屆賽事全面擴大,新增「手機組」打破攝影必須使用專業器材的迷思;18歲以下青少年亦免收報名費用,降低參賽門檻,鼓勵全民用影像訴說與臺灣土地的故事。 ▲國家地理雜誌總編輯李永適期待透過擴大徵件全面提升臺灣攝影大賽的影響力 賽事由緯創人文基金會獨家贊助,執行長周文玲表示:「緯創希望透過與國家地理雜誌合作記錄自然人文與環境生態,用影像喚起公民保育意識。」協辦單位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也表示:「攝影大賽長年推動臺灣在地影像教育,培養青少年的攝影及敘事能力,未來將持續支持青少年影像與媒體素養培育計畫。」記者會現場亦邀請環境紀錄片導演柯金源、攝影藝術家策展人蔡文祥、攝影藝術家劉振祥、生態紀錄片導演梁皆得、國家地理攝影師陳郁文與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副所長王為豪等重量級影視專家,分享珍貴影像經驗,鼓勵更多民眾報名參與。此外,更特別邀請國家地理著名生態攝影師 Christian Ziegler遠道來臺,9月27日將於頒獎典禮的論壇中傳授拍攝動植物生態的獨門法則。 ▲ 大賽由緯創資通、緯創人文基金會連續第四年獨家贊助,與柯金源導演攜手打造生態環境出任務計畫,首度增開名額、擴大賽事影響力。 《國家地理》雜誌總編輯李永適表示:「今年特別將〈手機組〉獨立出來,是回應影像世代的變化。我們希望不論年齡、設備或經驗,每個人都能用鏡頭說出自己的故事,讓影像成為看見臺灣、發現生態的方式。」 全民攝影時代來臨!啟動「手機組」徵件   「國家地理雜誌臺灣攝影大賽」今年邁入第九屆,除既有的「人物」、「地方」、「自然」、「青少年」四大組別;自2022年起與緯創資通/緯創人文基金會為臺灣大賽合作增設年度公益主題「生態環境組」,並透過生態環境出任務、生態影像故事工作坊等行動,持續推廣保育觀念;連續三年獨家贊助,去年首度新增「星空組」,邀請更多元的創作者加入,同時重啟「鳥類攝影」投稿,倡導友善拍攝與生態倫理。今年因應世代轉變,特別開設「手機組」,推動攝影普及化,隨時隨地都能記錄當下的感動,不論設備與經驗,都能以影像紀錄身邊的生態風景與人文故事,開啟全民攝影新時代。 ▲緯創人文基金會獨家贊助大賽,執行長周文玲希望用影像喚起公民保育意識 「生態環境出任務」首度增開名額  擴大賽事影響力 延續關注生態議題的初衷,今年「生態環境組」進一步擴大規模,受矚目的「生態環境出任務」計畫首度增開名額,除冠軍外,亞軍,以及青少年組冠軍,也將有機會由臺灣知名的環境紀錄片導演柯金源親自帶領,前往臺灣保育棲地進行實地拍攝與紀錄。期待讓更多具潛力的創作者與影像行動者深入參與,將臺灣的生態多樣性透過影像傳遞出去,進一步喚起社會對永續環境的關注與行動。《國家地理》雜誌總編輯李永適表示:「上一屆攝影大賽新增星空組,獲得廣大迴響,總徵件量相較前年成長近一倍。今年進一步擴大徵件,希望不僅提升徵件數量,涵蓋的年齡層與關注議題也將隨著制度的改變而更廣更深,全面提升臺灣攝影大賽的影響力。」 ▲國家地理雜誌與世新大學合作舉辦青少年攝影工作坊,校長陳清河表示希望藉豐富課程及實作機會推動攝影教育 鼓勵青少年參與   18歲以下免報名費 《國家地理》雜誌觀察到,近年來青少年於攝影大賽中表現亮眼,為持續鼓勵年輕族群踴躍參賽,今年更首度宣布免除18歲以下參賽者的報名費,讓更多青少年能盡情展現對生態與生活的觀察力,並透過影像敘事表達關懷,也期盼從中發掘具潛力的新星,培育守護環境的下一代。 ▲國家地理雜誌為推廣攝影美學教育,邀請影像界重量級講師舉辦近十場論壇及工作坊,連結土地情感並實踐美學教育。特邀攝影大師 Christian Ziegler 來臺!近十場論壇&工作坊精彩登場 今年大賽特別邀請《國家地理》雜誌國際攝影師Christian Ziegler遠道來臺,9月27日將於頒獎典禮的論壇中傳授拍攝動植物生態的獨門法則。Christian是國際保育攝影師聯盟(International League of Conservation Photographers, iLCP)的創始成員。他的作品曾四度獲得世界新聞攝影獎(World Press Photo Award),並在「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獎」及「歐洲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獎」中多次獲獎;更被北美自然攝影協會評選為2017 年度傑出自然攝影師。 ▲國家地理雜誌臺灣攝影大賽鼓勵青少年參與,18歲以下免報名費,更首度合作世新大學,為12至18歲青少年打造專屬「青少年攝影工作坊」。 為推廣攝影美學教育,徵件期間將邀請影像界具代表性的講師,於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舉辦一系列具指標意義的「攝影論壇」講座,主題涵蓋人文、星空、生態與手機攝影四大面向,從環境永續、關注家鄉、國際視野角度切入,對社會大眾及青少年傳遞攝影的觀念與技巧。論壇陣容包含攝影藝術家策展人蔡文祥,分享人文紀實攝影與歷史時刻的捕捉;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總編輯李永適解析星空攝影入門;多次獲得金馬獎、金穗獎的生態紀錄片導演梁皆得探討生態攝影倫理;曾獲《第25屆台北電影獎卓越貢獻獎》的攝影藝術家劉振祥,則解說手機攝影技巧。 除了攝影論壇,《國家地理》雜誌與世新大學首度合作,為12至18歲青少年打造專屬「青少年攝影工作坊」,由二屆金鼎奬攝影奬得主暨國家地理攝影師陳郁文、世新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系主任胡齊元及助理教授邱子杭親自授課,透過三天兩夜課程密集培訓,引導學員探索攝影奧秘,培養長期興趣與美學感知。此外,針對今年新設的「手機組」,也將攜手vivo舉辦三場手機攝影工作坊 (北中南各一場) ,由國家地理攝影師陳郁文擔任講師,除了室內課程,戶外實拍課程更是能體驗vivo X200 系列手機強大的攝影功能,每場限25位名額,提供手機攝影愛好者學習與實作的機會。  《國家地理》雜誌總編輯李永適表示:「國家地理雜誌臺灣攝影大賽是素人攝影師展現作品的絕佳舞台,我們希望每個人都能透過鏡頭,以創意與技巧訴說影像的故事。」2025年徵件時間自4月15日至7月15日止,獎品除了高額奬金,合作伙伴亦提供豐富精美的獎項,包含vivo X200系列手機、長榮航空亞洲不限航點來回機票、煙波大飯店住宿券、JANSPORT背包及景德光學、鴻宇光學、永光儀器提供的望遠鏡奬項等,期盼募集更優質攝影作品,喚起社會對永續環保的意識及對生態的關注。 ▲「2025 國家地理雜誌臺灣攝影大賽」將於4月15日至7月15日正式啟動徵件 2025國家地理雜誌臺灣攝影大賽徵件資訊 徵件時間:4/15(二) 中午12:00 - 7/15(二) 中午 12:00大賽網址:https://www.natgeomedia.com/photocontest/ 國家地理雜誌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atgeomedia 國家地理雜誌 官網:https://www.natgeomedia.com/ *活動相關資訊,請以「國家地理雜誌活動專頁」公告為主

文章來源 : Goodinc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018 加入收藏 :
第十二屆微電影「創+作」支援計劃(音樂篇)頒獎典禮暨精選作品放映

《泥鯭的》成大贏家奪四項大獎 mue、歌莉雅、泥鯭@RubberBand、黃妍分膺男、女主角金獎 香港2025年3月24日 /美通社/ -- 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創產業發展處資助,香港互動市務商會舉辦的第十二屆微電影「創+作」支援計劃 (音樂篇)  (下稱「創+作」) ,日前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演講廳2舉行頒獎典禮暨精選作品放映。頒獎典禮上除了頒發27個獎項予第十二屆支援計劃下的得獎者外,亦即場放映今屆精選作品。 「創+作」自2013年推出以來,一直以來有賴不同合作夥伴的大力支援,及各製作團隊的出色表現,第十二屆「創+作」共有31 部作品參與競逐初創企業組及專業組各大獎項,參賽作品均展現了高超的專業水準以及卓越的創意和技術,獲得了評審團的高度評價。今屆初創企業組「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金獎,是由陳芷君執導、何佩主演的《刺⿃》奪得; 而賴永昌執導、泥鯭@RubberBand主演的《泥鯭的》則贏得專業組「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金獎。與此同時,mue、歌莉雅、泥鯭@RubberBand、黃妍分別於初創企業組及專業組贏得最佳男主角及最佳女主角金獎。  「創+作」昂然踏入第十二屆,為隆重其事,大會特別邀請到香港特別行政區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 劉震先生, JP 擔任主禮嘉賓,聯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創產業發展處文創產業助理專員曹黎淑霞女士、香港互動市務商會會長 方保僑先生及IFPI國際唱片業協會(香港會)總裁 馮添枝先生,BBS等嘉賓出席,與一眾參與今屆「創+作」的本地廣告製作公司、導演、本地人氣歌手及組合親身出席頒獎典禮, 見證各獎項得主的誕生。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先生在頒獎典禮上致辭時,恭賀各得獎製作團隊,同時亦祝賀香港互動市務商會再一次成功舉辦「創+作」。 香港互動市務商會會長方保僑先生先生致辭時感謝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創產業發展處全力支持及資助「創+作」,透過這項業界盛事培養更多本地的導演和編劇人才,亦為歌手提供參與幕前演出機會。 初創企業組 《刺鳥》以出色攝影技術贏得初創組「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金獎 由森霖映像製作、陳芷君執導,何佩主演的《刺⿃》在初創企業組奪得「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金獎及「最佳微電影攝影獎」。評審讚賞作品節奏整體自然流暢,角色關係深刻而不矯揉造作。攝影指導譚樂謙亦能夠掌握演員的呼吸,讓觀眾能夠透過鏡頭,感受到作品充分展現的豐富情感,此技巧可謂高且少見,值得一奪攝影獎項。 mue演技自然流露 憑藉《Hear I Stay》摘下「最佳微電影男主角」金獎 「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銀獎則由Adtitude Creative製作,吳思穎執導,mue主演的《Hear I Stay》奪得,評審認為故事概念新穎而不俗套,此為較少從傳統故事中所看到,角色關係設計亦能夠充分表達角色內心世界。評審欣賞男主角mue為角色所下的功夫,認為他的演出自然不做作,表現恰到好處,演技優秀。mue 亦憑藉是次演出奪得初創企業組「最佳微電影男主角」金獎。 《文字調查所》以新穎主題勇奪三個獎項與《柴灣電影會》雙雙摘下「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銅獎 今屆初創企業組有兩套作品同時被評為「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銅獎,其中由Woodenswing Production製作,楊早苗執導,張崇德主演的《文字調查所》奪得「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銅獎外,亦獲得初創企業組另外兩個獎項,包括「最佳微電影男主角」銀獎、以及「最佳微電影美術指導獎」。評審認為戲中概念有趣,角色之間的溝通設定亦頗為新穎。而張崇德的角色揉合作家與父親的雙重身分,他的演出恰如其分,充分展現出角色勢利感覺。而美術指導黃希晴亦巧妙控制顏色美學,電影全片色調一致之餘,亦精準拿捏戲中科幻與現實之間的平衡。 而「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銅獎另一得主,則由有文有路製作,丁健峰執導,CHARMING WAY主演的《柴灣電影會》奪得,評審欣賞電影主題扣緊香港本土情懷,與時代背景掛鉤的同時,能讓觀眾能夠感受濃厚人情味,有所共鳴。 歌莉雅憑藉出色演技獲評審高度嘉許 摘下「最佳微電影女主角」金獎 今屆初創企業組「最佳微電影女主角」金獎由優本製作室有限公司製作,劉詠敏執導,《天生是女人》的歌莉雅奪得。多位評審指出該戲中角色情緒難度高,而她成功呈現女司機與母親身分之間的失衡狀態,卻又從中保持理智的感覺,演出能夠展現角色的蛻變之餘,亦成功觸動觀眾情緒,評審亦特別提及是次作品能夠展現她歷年來的進步,值得嘉許。《天生是女人》同時獲得觀眾的喜愛,成為初創企業組的「最受歡迎微電影獎」得主。 銀獎得主則由廖嘉敏奪得,評審認為她在Kangaroll Creative製作,林祖兒執導的《指南出沒注意》中跳出固有形象,演出淘氣調皮角色,表現生動有趣。帶有跳脫玩味的故事情節亦令《指南出沒注意》奪得「最佳微電影編劇獎」。 至於「最佳微電影女主角」銅獎得主則由唐浩嘉奪得,評審認為在游目映畫製作,唐浩賢執導的《風和日麗》中,她的角色切換自如,演出能夠讓觀眾清楚看見母親與女兒之間的分別,令人印象深刻。 初創企業組「最佳微電影男主角」銅獎由謝高晉憑藉群菁有限公司製作,張浩霆執導的《方法演技》奪得,評審認為他為演出拋棄包袱,喜感自然流露。 專業組 《泥鯭的》整體表現出色 勇奪四項大獎 成爲專業組大贏家泥鯭@RubberBand 演技入型入格 獲「最佳微電影男主角」金獎 由未完待續製作,賴永昌執導,泥鯭@RubberBand主演的《泥鯭的》在今屆專業組別收穫豐碩,一共奪得四項大獎,其中包括「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金獎。評審高度評價電影的人物設定連貫,故事完整且生動有趣,亦讓歌手能夠有充分的發揮空間。評審認為電影故事結構十分完整,人物成長曲線突出,每個角色設計上亦頗為獨立,令人印象深刻,亦為本片編劇賴永昌、許一雄帶來「最佳微電影編劇獎」。泥鯭@RubberBand於電影中完美呈現一位中年的士司機,角色入型入格,是次演出讓他獲得「最佳微電影男主角」金獎,實至名歸。該作品亦同時獲觀眾投選為專業組「最受歡迎微電影獎」得主。 《夜光》獲頒三個獎項DEZ 余宗遙 摘下「最佳微電影男主角獎」銅獎 「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銀獎則由LA VENE STUDIO LTD製作,蘇明、吳宇峰執導,DEZ 余宗遙主演的《夜光》奪得。評審認為電影情節交代完整,節奏緊湊,能夠充分展現邊緣世界的感覺,而將性格分成多人的設定亦頗為有趣。而DEZ 余宗遙的演出驚艷,處理角色時能夠擺脫自身形象,演活男生失落的味道,讓他摘下「最佳微電影男主角獎」銅獎。評審認為攝影指導吳宇峰精準捕捉電影內社區的氣氛,優秀地呈現香港晚上的氛圍,評審亦尤其欣賞他對於室內外環境轉換的攝影技巧,讓他獲得「最佳微電影攝影獎」。 黃妍憑藉《加班》中多層次演技 收穫「最佳微電影女主角獎」金獎 專業組「最佳微電影女主角獎」金獎由黃妍奪得。評審認為她於生活媒體有限公司(本地薑)製作,周祉君、黎芷雯執導的《加班》中,以獨腳戲主導,演出自然不著痕跡之餘,亦帶有豐富層次,營造出角色加班中快樂與孤獨的感覺。評審亦讚賞電影透過地道的網絡語言,以跳舞等形式呈現辦公室政治,舒適地表達出有趣概念,電影角色處理亦細緻立體,讓《加班》同時獲得「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銅獎。 由靈魂製作工作室製作,徐希晴執導,冼樂欣主演的《不要辜負來世間一趟》則獲得「最佳微電影美術指導獎」。評審認為美術指導賴藝庭的環境處理非常細緻且具多元化,天堂與人間的場景處理亦富實在感,值得獎項認可。電影中角色作為對上帝有疑問的天使,設定非常獨特,而冼樂欣的演出亦具有舞台感,為她帶來「最佳微電影女主角獎」銀獎。 「最佳微電影男主角獎」銀獎則由Blaster奪得。評審認為於雲開映像製作,何只執導的《綁架新星》中,眾人演出頗有玩味,所呈現的化學作用亦有驚喜,其中以群戲襯托其他角色時亦非常有趣。 施匡翹則憑藉浮浪製作製作,吳松芳執導的《路頭遠》獲得「最佳微電影女主角獎」銅獎。評審認為她在電影中的角色頗具挑戰性,而她的演出投入,且能表現到女兒對父親愧疚的內心掙扎。 關於第十二屆微電影「創+作」支援計劃(音樂篇) 第十二屆支援計劃共設有兩個組別。資助組別一(初創企業組)共有 21 隊團隊參與,各由一間成立時間不多於六年的本地新成立廣告製作企業、一名擁有不多於六年導演經驗的本地導演,及由支援計劃經抽籤配對的一名/隊本地歌手/組合/樂隊組成,每隊可獲最高港幣 130,000 元的資助,以製作一部片長四至八分鐘的原創微電影作品。而資助組別二(專業組)有十隊團隊參與,各由一間本地小型廣告企業、一名本地導演及一名/隊本地歌手/組合自行組隊組成,每隊可獲最高港幣 240,000 元的資助,以製作一部片長12至16分鐘的原創微電影作品。參與的歌手/組合除了須為所屬創作團隊的微電影作品提供歌曲之外,亦須參與有關微電影的演出,以增加其演出機會及曝光率。 所有參與的製作團隊均會獲安排參加由專家導師指導的微電影製作培訓課程,全方位的培訓內容涵蓋編劇、導演、製作及後期製作等範疇,務求令每部在支援計劃下所製作的微電影更精益求精。除了提供全方位的培訓外,支援計劃更會在不同宣傳渠道上向業界及公眾推廣今屆的31部原創微電影作品,包括香港國際影視展2025、本地電視台、社交平台,以及支援計劃網站等,讓來自世界各界的影視娛樂公司認識香港製作的微電影。當中表現傑出的作品或創作團隊,更有機會獲推薦參加與微電影或短片相關的國際比賽,以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曝光率,藉此為團隊增加更多工作機會。 查閱 第十二屆微電影「創+作」支援計劃(音樂篇)  資料:https://www.hkmfa.hk/  主辦機構:                香港互動市務商會 主要贊助機構: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創產業發展處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502 加入收藏 :
第十二屆微電影「創+作」支援計劃(音樂篇)頒獎典禮暨精選作品放映

《泥鯭的》成大贏家奪四項大獎 mue、歌莉雅、泥鯭@RubberBand、黃妍分膺男、女主角金獎 香港2025年3月21日 /美通社/ -- 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創產業發展處資助,香港互動市務商會舉辦的 第十二屆微電影「創+作」支援計劃 (音樂篇)  (下稱「創+作」) ,昨天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演講廳2舉行頒獎典禮暨精選作品放映。頒獎典禮上除了頒發27個獎項予第十二屆支援計劃下的得獎者外,亦即場放映今屆精選作品。 第十二屆微電影「創+作」支援計劃(音樂篇)頒獎典禮暨精選作品放映會順利完成, 一眾嘉賓、評審、導師、支持機構代表與得獎創作團隊大合照。 「創+作」自2013年推出以來,一直以來有賴不同合作夥伴的大力支援,及各製作團隊的出色表現,第十二屆「創+作」共有31 部作品參與競逐初創企業組及專業組各大獎項,參賽作品均展現了高超的專業水準以及卓越的創意和技術,獲得了評審團的高度評價。今屆初創企業組「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金獎,是由陳芷君執導、何佩主演的《刺⿃》奪得; 而賴永昌執導、泥鯭@RubberBand主演的《泥鯭的》則贏得專業組「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金獎。與此同時,mue、歌莉雅、泥鯭@RubberBand、黃妍分別於初創企業組及專業組贏得最佳男主角及最佳女主角金獎。  「創+作」昂然踏入第十二屆,為隆重其事,大會特別邀請到香港特別行政區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 劉震先生, JP 擔任主禮嘉賓,聯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創產業發展處文創產業助理專員曹黎淑霞女士、香港互動市務商會會長方保僑先生及IFPI國際唱片業協會(香港會)總裁馮添枝先生,BBS等嘉賓出席,與一眾參與今屆「創+作」的本地廣告製作公司、導演、本地人氣歌手及組合親身出席頒獎典禮, 見證各獎項得主的誕生。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先生在頒獎典禮上致辭時,恭賀各得獎製作團隊,同時亦祝賀香港互動市務商會再一次成功舉辦「創+作」。 香港互動市務商會會長方保僑先生先生致辭時感謝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創產業發展處全力支持及資助「創+作」,透過這項業界盛事培養更多本地的導演和編劇人才,亦為歌手提供參與幕前演出機會。 初創企業組 《刺鳥》以出色攝影技術贏得初創組「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金獎 由森霖映像製作、陳芷君執導,何佩主演的《刺⿃》在初創企業組奪得「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金獎及「最佳微電影攝影獎」。評審讚賞作品節奏整體自然流暢,角色關係深刻而不矯揉造作。攝影指導譚樂謙亦能夠掌握演員的呼吸,讓觀眾能夠透過鏡頭,感受到作品充分展現的豐富情感,此技巧可謂高且少見,值得一奪攝影獎項。 mue演技自然流露 憑藉《Hear I Stay》摘下「最佳微電影男主角」金獎 「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銀獎則由Adtitude Creative製作,吳思穎執導,mue主演的《Hear I Stay》奪得,評審認為故事概念新穎而不俗套,此為較少從傳統故事中所看到,角色關係設計亦能夠充分表達角色內心世界。評審欣賞男主角mue為角色所下的功夫,認為他的演出自然不做作,表現恰到好處,演技優秀。mue 亦憑藉是次演出奪得初創企業組「最佳微電影男主角」金獎。 《文字調查所》以新穎主題勇奪三個獎項與《柴灣電影會》雙雙摘下「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銅獎 今屆初創企業組有兩套作品同時被評為「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銅獎,其中由Woodenswing Production製作,楊早苗執導,張崇德主演的《文字調查所》奪得「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銅獎外,亦獲得初創企業組另外兩個獎項,包括「最佳微電影男主角」銀獎、以及「最佳微電影美術指導獎」。評審認為戲中概念有趣,角色之間的溝通設定亦頗為新穎。而張崇德的角色揉合作家與父親的雙重身分,他的演出恰如其分,充分展現出角色勢利感覺。而美術指導黃希晴亦巧妙控制顏色美學,電影全片色調一致之餘,亦精準拿捏戲中科幻與現實之間的平衡。 而「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銅獎另一得主,則由有文有路製作,丁健峰執導,CHARMING WAY主演的《柴灣電影會》奪得,評審欣賞電影主題扣緊香港本土情懷,與時代背景掛鉤的同時,能讓觀眾能夠感受濃厚人情味,有所共鳴。 歌莉雅憑藉出色演技獲評審高度嘉許 摘下「最佳微電影女主角」金獎 今屆初創企業組「最佳微電影女主角」金獎由優本製作室有限公司製作,劉詠敏執導,《天生是女人》的歌莉雅奪得。多位評審指出該戲中角色情緒難度高,而她成功呈現女司機與母親身分之間的失衡狀態,卻又從中保持理智的感覺,演出能夠展現角色的蛻變之餘,亦成功觸動觀眾情緒,評審亦特別提及是次作品能夠展現她歷年來的進步,值得嘉許。《天生是女人》同時獲得觀眾的喜愛,成為初創企業組的「最受歡迎微電影獎」得主。 銀獎得主則由廖嘉敏奪得,評審認為她在Kangaroll Creative製作,林祖兒執導的《指南出沒注意》中跳出固有形象,演出淘氣調皮角色,表現生動有趣。帶有跳脫玩味的故事情節亦令《指南出沒注意》奪得「最佳微電影編劇獎」。 至於「最佳微電影女主角」銅獎得主則由唐浩嘉奪得,評審認為在游目映畫製作,唐浩賢執導的《風和日麗》中,她的角色切換自如,演出能夠讓觀眾清楚看見母親與女兒之間的分別,令人印象深刻。 初創企業組「最佳微電影男主角」銅獎由謝高晉憑藉群菁有限公司製作,張浩霆執導的《方法演技》奪得,評審認為他為演出拋棄包袱,喜感自然流露。 專業組 《泥鯭的》整體表現出色 勇奪四項大獎 成爲專業組大贏家泥鯭@RubberBand 演技入型入格 獲「最佳微電影男主角」金獎 由未完待續製作,賴永昌執導,泥鯭@RubberBand主演的《泥鯭的》在今屆專業組別收穫豐碩,一共奪得四項大獎,其中包括「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金獎。評審高度評價電影的人物設定連貫,故事完整且生動有趣,亦讓歌手能夠有充分的發揮空間。評審認為電影故事結構十分完整,人物成長曲線突出,每個角色設計上亦頗為獨立,令人印象深刻,亦為本片編劇賴永昌、許一雄帶來「最佳微電影編劇獎」。泥鯭@RubberBand於電影中完美呈現一位中年的士司機,角色入型入格,是次演出讓他獲得「最佳微電影男主角」金獎,實至名歸。該作品亦同時獲觀眾投選為專業組「最受歡迎微電影獎」得主。 《夜光》獲頒三個獎項DEZ 余宗遙 摘下「最佳微電影男主角獎」銅獎 「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銀獎則由LA VENE STUDIO LTD製作,蘇明、吳宇峰執導,DEZ 余宗遙主演的《夜光》奪得。評審認為電影情節交代完整,節奏緊湊,能夠充分展現邊緣世界的感覺,而將性格分成多人的設定亦頗為有趣。而DEZ 余宗遙的演出驚艷,處理角色時能夠擺脫自身形象,演活男生失落的味道,讓他摘下「最佳微電影男主角獎」銅獎。評審認為攝影指導吳宇峰精準捕捉電影內社區的氣氛,優秀地呈現香港晚上的氛圍,評審亦尤其欣賞他對於室內外環境轉換的攝影技巧,讓他獲得「最佳微電影攝影獎」。 黃妍憑藉《加班》中多層次演技 收穫「最佳微電影女主角獎」金獎 專業組「最佳微電影女主角獎」金獎由黃妍奪得。評審認為她於生活媒體有限公司(本地薑)製作,周祉君、黎芷雯執導的《加班》中,以獨腳戲主導,演出自然不著痕跡之餘,亦帶有豐富層次,營造出角色加班中快樂與孤獨的感覺。評審亦讚賞電影透過地道的網絡語言,以跳舞等形式呈現辦公室政治,舒適地表達出有趣概念,電影角色處理亦細緻立體,讓《加班》同時獲得「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銅獎。 由靈魂製作工作室製作,徐希晴執導,冼樂欣主演的《不要辜負來世間一趟》則獲得「最佳微電影美術指導獎」。評審認為美術指導賴藝庭的環境處理非常細緻且具多元化,天堂與人間的場景處理亦富實在感,值得獎項認可。電影中角色作為對上帝有疑問的天使,設定非常獨特,而冼樂欣的演出亦具有舞台感,為她帶來「最佳微電影女主角獎」銀獎。 「最佳微電影男主角獎」銀獎則由Blaster奪得。評審認為於雲開映像製作,何只執導的《綁架新星》中,眾人演出頗有玩味,所呈現的化學作用亦有驚喜,其中以群戲襯托其他角色時亦非常有趣。 施匡翹則憑藉浮浪製作製作,吳松芳執導的《路頭遠》獲得「最佳微電影女主角獎」銅獎。評審認為她在電影中的角色頗具挑戰性,而她的演出投入,且能表現到女兒對父親愧疚的內心掙扎。 關於第十二屆微電影「創+作」支援計劃(音樂篇)  第十二屆支援計劃共設有兩個組別。資助組別一(初創企業組)共有 21 隊團隊參與,各由一間成立時間不多於六年的本地新成立廣告製作企業、一名擁有不多於六年導演經驗的本地導演,及由支援計劃經抽籤配對的一名/隊本地歌手/組合/樂隊組成,每隊可獲最高港幣 130,000 元的資助,以製作一部片長四至八分鐘的原創微電影作品。而資助組別二(專業組)有十隊團隊參與,各由一間本地小型廣告企業、一名本地導演及一名/隊本地歌手/組合自行組隊組成,每隊可獲最高港幣 240,000 元的資助,以製作一部片長12至16分鐘的原創微電影作品。參與的歌手/組合除了須為所屬創作團隊的微電影作品提供歌曲之外,亦須參與有關微電影的演出,以增加其演出機會及曝光率。 所有參與的製作團隊均會獲安排參加由專家導師指導的微電影製作培訓課程,全方位的培訓內容涵蓋編劇、導演、製作及後期製作等範疇,務求令每部在支援計劃下所製作的微電影更精益求精。除了提供全方位的培訓外,支援計劃更會在不同宣傳渠道上向業界及公眾推廣今屆的31部原創微電影作品,包括香港國際影視展2025、本地電視台、社交平台,以及支援計劃網站等,讓來自世界各界的影視娛樂公司認識香港製作的微電影。當中表現傑出的作品或創作團隊,更有機會獲推薦參加與微電影或短片相關的國際比賽,以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曝光率,藉此為團隊增加更多工作機會。 查閱 第十二屆微電影「創+作」支援計劃(音樂篇)  資料:https://www.hkmfa.hk/  主辦機構:                香港互動市務商會 主要贊助機構: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創產業發展處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088 加入收藏 :
2025 年 4 月 16 日 (星期三) 農曆三月十九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