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攝影獎」新聞搜尋結果, 共 14 篇 ,以下為 1 - 14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2023 德國Kyla Photography Prize攝影獎揭曉 世界各地攝影師傑出表現受矚目

2023Kyla Photography Prize國際攝影獎的榮譽名單終於揭曉,本屆比賽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師,其中包括各國華僑、德國在地攝影師、法國攝影學院校友、中國美術學院摄影系校友、兩岸資深攝影師等為比賽增添了多元文化的色彩。這項國際攝影盛事由德國主辦,吸引了全球眾多攝影愛好者的熱切參與。以下為2023 得獎名單:第一名 王呈哲,第二名 吳裕鴻,第三名 胡詠鈞。優選:Klaus Schneider、楊曉雲 、寧雨晰、蔡昀庭、余泉、黃翊軒、周振家、廖上智、Lisa Müller。佳作:Anna Müller、楊鎮豪 、鄭義宏、Thomas Schmidt、吳耿豪 、阮東、Michael Wagner、Julia Weber。 比賽評選委員會由資深攝影專家組成,他們在評審過程中目睹了無數精彩紛呈的攝影作品,對參賽者的創意和專業技巧表示高度讚揚。以下是一些評審評語的摘錄: "攝影作品中的溫暖感動了我們的心靈,這些作品猶如一則故事,讓觀眾沉浸其中。攝影師以精湛的技巧捕捉到了完整而溫馨的畫面。" KylaPhotography Prize攝影獎總監表示,本屆比賽的參賽者表現出色,呈現出多元文化的美麗和豐富,比如各國的文化特色,非常動人。評選委員會感到榮幸能夠欣賞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作品,這些作品展現了多樣性和深度。蝶映藝術總經理辜琪鈞則向亞洲攝影師鼓勵表示:「參加國際獎項不僅僅是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更是一次挑戰自我的機會。這是一個讓你們的攝影技巧不斷精進的機會,同時也能讓你們的視野變得更加廣闊,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師互相交流,相互啟發。參賽可能會帶來壓力和不確定性,也很有可能落選,但正是這種挑戰使我們成長,使我們不斷追求卓越。無論結果如何,勇敢地踏出第一步,讓你的作品穿越國界,讓更多人欣賞到你的藝術。加油!」 得獎名單包括來自各國的優秀攝影師,尤其第一二名以拍攝傳統亞洲習俗的作品傑出表現,受到了德國評審方的特別關注。這一多元化的結果反映了攝影藝術的普及和全球性。我們要特別感謝每位參賽者,無論他們來自哪個國家或地區,都為這次比賽帶來了獨特的視角和創造力。Kyla Photography Prize 將繼續致力於推動攝影藝術的發展,並為攝影師提供一個展示他們作品的平台和優惠海外畫廊與藝術博覽會展出的方案。我們期待著未來更多精彩的攝影作品,以及攝影愛好者的繼續參與。祝賀所有的得獎者和參賽者,您們的創造力將攝影帶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文章來源 : 蝶映藝術文化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026 加入收藏 :
德國Kyla Artist Prize國際空拍攝影獎來台徵件

德國Kyla Artist Prize主辦國際空拍攝影獎,蝶映國際獎項開發代理將在台舉辦,這是一個重要且令人期待的藝術盛事。為了尋找世界各地優秀的空拍攝影藝術家,並讓台灣攝影愛好者有更多展現自我的機會,Kyla Artist Prize特別選擇了台灣這片充滿藝術創意的土地作為獎項的徵件地點。   台灣自然風光豐富多樣,擁有壯麗的山川、美麗的海岸線、獨特的城市景觀等,這些都是空拍攝影的絕佳素材。Kyla Artist Prize希望透過這次活動,鼓勵攝影愛好者利用無人機等高科技工具,捕捉出台灣獨有的美景和獨特的人文風貌,呈現空中視角下的驚喜與感動。   在這次空拍攝影獎的舉辦過程中,Kyla Artist Prize與中華民國無人機協進會攜手合作,旨在推動空拍技術的創新與應用,共同探索空拍攝影在藝術領域的無限可能。振禾有限公司也加入了這個合作行列,為活動提供全程支持,並向參賽者們提供專業的空拍器材和技術指導,確保每位攝影師都能得心應手地呈現自己的攝影作品。相關報名細節可洽中華民國無人機協進會或蝶映國際藝術開發官網。   空拍攝影在當今攝影產業中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不僅在藝術創作中有著廣泛應用,同時在企業領域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各行各業紛紛將空拍技術運用於廣告、宣傳、房地產、建築、旅遊等領域,這不僅增加了視覺效果的震撼力,更為攝影師們帶來了更多商業機會。   獲得空拍攝影獎的得主,將有機會獲得參加德國個展的寶貴機會。這個機會將讓得主的作品在國際藝術舞台上得到更多關注和認可,同時也將促進台灣攝影藝術在國際上的交流和發展。   蝶映國際獎項開發代理熱切期待著這個盛大的藝術盛事。這將是一場彰顯創意和才華的競技,同時也是攝影愛好者們展現自我的平台。現在,請攝影愛好者們準備好您的無人機,用鏡頭捕捉那些美麗、感動的瞬間,讓我們一起期待這場空拍攝影獎的精彩呈現!

文章來源 : 蝶映藝術文化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5659 加入收藏 :
德國畫廊Kyla Artist Prize國際攝影獎徵件在台起跑

德國畫廊Kyla Artist Prize國際攝影獎來台灣了!這項備受矚目的攝影比賽,由知名藝術代理機構蝶映藝術代理全權負責,現正式開始徵件至八月二日歐洲時間晚間六點止。台灣的攝影愛好者們,這是您展現創意與才華的絕佳機會,讓我們共同見證攝影藝術的精彩時刻!   Kyla Artist Prize國際攝影獎,首次舉辦國際攝影獎,以挖掘世界各地優秀攝影師為目標。該獎項自創立以來,一直以來都以其公正、專業評審和激勵藝術家的獎金而聞名。這次獎項在台灣舉辦,無疑為台灣攝影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機會,讓他們的作品在國際舞台上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認可。   蝶映藝術代理,作為知名的藝術機構,一直以來致力於推廣世界各地優秀藝術家的作品。這次與Kyla Artist Prize攜手合作,在台灣舉辦獎項徵件活動,更是其對台灣攝影藝術的認可和支持。蝶映藝術代理相信,台灣擁有眾多具有潛力的攝影師,他們的作品必將為這個國際舞台增添更多的光彩。 本次徵件活動面向所有攝影愛好者開放,不論您是專業攝影師還是業餘愛好者,只要您有著獨特的視覺角度和優秀的攝影技巧,都歡迎踴躍投稿。參賽者可以提交自己的攝影作品,涵蓋各種主題和風格,包括但不限於風景、人物、紀實、創意等。   這次徵件將通過一系列嚴格的評選過程,由Kyla Artist Prize的專業評審團組成,評審將根據作品的原創性、技術水平、藝術價值和表現力等標準進行評定。最終獲選的攝影師將有機會獲得豐厚的獎金獎勵和舉辦個人攝影展的機會。   蝶映藝術代理代表團隊衷心歡迎台灣攝影愛好者參與這個盛事,這不僅是展現您攝影技藝的平台,更是讓您的作品與國際接軌的絕佳機會。無論您的攝影風格如何,您的作品都將在這個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   立即行動吧!加入蝶映官方line社群提交您的作品,讓我們一起期待在這場攝影藝術的盛會中見證您的傑出表現!詳情和投稿方式請前往蝶映藝術代理官方網站查詢。   簡介蝶映藝術代理: 蝶映藝術代理是一家致力於推廣藝術家作品的知名藝術機構。自成立以來,蝶映藝術代理一直堅持發掘和推廣優秀的藝術家,通過舉辦各類藝術展覽和活動,讓更多人欣賞和認識優秀的藝術作品。其宗旨是讓藝術走進普通大眾的生活,讓藝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藝術的美麗和力量。

文章來源 : 蝶映藝術文化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6098 加入收藏 :
《第十二屆微電影「創+作」支援計劃(音樂篇)》配對會暨微電影製作啓動禮 繼續推動跨界別合作 為本地影視及音樂界創造更多機遇

香港2024年9月24日 /美通社/ -- 由香港互動市務商會(下稱「主辦機構」)舉辦、文創產業發展處為主要贊助機構的《微電影「創+作」支援計劃(音樂篇)》(下稱「支援計劃」),已踏入第十二屆。匯聚本地優秀廣告及音樂創作人才,在支援計劃下創作32部原創微電影,為香港音樂、數碼廣告及微電影製作等多個界別,培養更多人才,同時鼓勵更多歌手參與幕前演出,積極推動香港創意產業朝著更豐富多元的方向發展。支援計劃不僅提供製作資金資助,同時亦為所有參與的製作團隊提供全面的培訓和專業指導,提升參與者在數碼廣告和音樂行業中的技能和知名度。  香港互動市務商會昨日(9月24日 星期一)假九龍塘創新中心舉行第十二屆《微電影「創+作」支援計劃(音樂篇)》配對會暨微電影製作啓動禮(下稱「啓動禮」)。並邀請到文創產業發展處總監(多媒體) 蘇超駿先生擔任啓動禮的主禮嘉賓,聯同香港互動市務商會會長方保僑先生及IFPI國際唱片業協會(香港會)總裁馮添枝先生,BBS為今屆支援計劃揭開序幕。 與往屆一樣,第十二屆支援計劃繼續設有資助組別一(初創企業組)及資助組別二(專業組)。其中入選資助組別一(初創企業組)的22間本地初創作告製作企業及其導演與22組本地歌手/組合/樂隊(下稱「歌手」)在昨天的啓動禮上,以抽籤形式進行配對,讓他們組成共22個製作團隊,合作製作原創微電影。至於入選資助組別二(專業組)的十個製作團隊,則由本地小型廣告製作企業、導演、編劇及歌手自行組隊而成,他們亦於昨天的啓動禮上首次亮相。 第十二屆支援計劃繼續提供資助,支援各製作團隊。其中資助組別一(初創企業組)為入選本地初創廣告製作企業提供每間最高港幣130,000元的製作資金,讓他們與所配對的本地歌手合作,各製作一部片長四至八分鐘具故事性的原創微電影;而入選資助組別二(專業組)的小型廣告製作企業,每間可獲得最高港幣240,000元的資助,與自行組隊的本地歌手合作,各製作一部片長12至16分鐘具故事性的原創微電影作品。此外,所有參與的製作團隊均會獲安排參加由專家導師指導的微電影製作培訓課程,全方位的培訓內容涵蓋編劇、導演、製作及後期製作等範疇,務求令每部在支援計劃下所製作的微電影更精益求精。 除了提供全方位的培訓外,支援計劃更會在不同宣傳渠道上向業界及公眾推廣今屆的32部原創微電影作品,這些渠道包括香港國際影視展2025、本地電視台、社交平台,以及支援計劃網站等。 為表揚在支援計劃下製作的優秀微電影,今屆支援計劃亦繼續設有多項大獎,包括「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最佳微電影男主角」及「最佳微電影女主角」(各設有金、銀、銅獎)、「最佳微電影編劇獎」、「最佳微電影攝影獎」、「最佳微電影美術指導獎」,以及由公眾投票選出的「最受歡迎微電影獎」。當中表現傑出的作品或參與團隊更會獲大會推薦參加與微電影或短片相關的國際比賽,以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曝光率,藉此為團隊增加更多工作機會。 以下為獲選參與第十二屆支援計劃兩個組別的廣告製作企業、導演及歌手名單: 資助組別一(初創企業組)(以廣告製作企業的英文名稱排序) 廣告製作公司及導演名稱 本地歌手及所屬公司名稱 1 Adtitude Creative導演:吳思穎 Mue 公司: Chez V Creation Limited 2 群菁有限公司導演:張浩霆 謝高晉 公司: 臻世娛樂有限公司 3 有文有路導演:丁健峰 CHARMING WAY 公司: Aaryn Cheung Studio 4 BLUE HOUR PRODUCTION導演:LEE CHAN 鄧禮迪 公司: 天盟娛樂有限公司 5 半山工業媒體製作導演:朱世麟 FIESTER 公司: Cradle Creative 6 Dwarf Planets Production導演:陳廣杰 賈思樂 公司: 現代音像有限公司 7 FLUXUS PRODUCTIONS LIMITED導演:莫嘉熙 鍾楚翹 公司: Chor Chor Music 8 優本製作室有限公司導演:劉詠敏 歌莉雅 公司: musicNEXT 9 膽大大製作導演:蕭中舜 譚杏藍 公司: Falooklook Limited 10 鬣狗製作有限公司導演:尹淑君 深淵航行 Cruiser公司: 傲音環球娛樂(亞洲)有限公司 11 萬花映畫導演:連晞佑 秋彤 公司: Ciaociaomusic 12 奇妙線工作室導演:鍾卓桁 何榛綦 公司: Hey Music HK Ltd 13 Kangaroll Creative導演:林祖兒 Ashia 公司: Lava Music Entertainment 14 Life Connected Production導演:池日忠 文炎君 公司: Sublime Creative Studio Ltd. 15 森霖映像導演:陳芷君 何佩 公司: Hopui Music 16 METAL ORANGE導演:曾子晴 范明熙 公司: 虎煌星娛樂製作 17 游目映畫導演:唐浩賢 唐浩嘉 公司: Kiko Tong Production & Company Limited 18 迴享有限公司導演:危志樂 Clara Li 公司: 動創有限公司 19 漣漪映畫有限公司導演:池清麗 Cassette 公司: IM Production Co. 20 STYLO CREATIVE導演:陳康翹、潘瑤 游詩婷 公司: Wicked Awesome productions 21 Vplus Studio Corporation Limited 導演:羅志榮 錢昭穎 公司: 環星音樂國際有限公司 22 Woodenswing Production導演:楊早苗 張崇德 公司: 香港基督徒音樂事工協會   資助組別二(專業組)(以廣告製作企業的英文名稱排序) 廣告製作公司名稱 導演 歌手 歌手所屬公司名稱 1 愛映畫有限公司 馮智恒 胡琳 Mega Job Production Limited 2 Emotion Features Limited 陳英吉 Cehryl Emotion Features Limited 3 靈魂製作工作室 徐希晴 冼樂欣 玩樂工作室 4 La Vene Studio Ltd 吳宇峰、 蘇明 DEZ余宗遙 環球唱片有限公司 5 生活媒體有限公司(本地薑) 周祉君、黎芷雯 黃妍 Sony Music Entertainment Hong Kong Limited 6 雲開映像 何只 Blaster 任何音樂 7 Monochrome Studios 許俊彥 Luna Is A Bep Terminal Records Limited 8 t5studio 伍桂霆 張殿星 CoverDog Production Limited 9 未完待續 賴永昌 泥鯭@RubberBand R Flat Limited 10 浮浪製作 吳松芳 施匡翹 臻世娛樂有限公司   在今天的啓動禮後,各入選的製作團隊將開始進行微電影創作。有關微電影將於2025年1月在網上推出,並在香港國際影視展2025上,與業界及觀眾見面。 查閱《第十二屆微電影「創+作」支援計劃(音樂篇)》資料:https://www.hkmfa.hk/。 主辦機構:             香港互動市務商會主要贊助機構:      文創產業發展處 免責聲明: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僅為本項目提供資助,除此之外並無參與項目。在本刊物/活動內(或由項目小組成員)表達的任何意見、研究成果、結論或建議,均不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文創產業發展處、「創意智優計劃」秘書處或「創意智優計劃」審核委員會的觀點。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813 加入收藏 :
2024「國家地理雜誌臺灣攝影大賽」頒獎典禮隆重登場

特邀國際評審提姆.雷曼發表專題演講 10,205件參賽作品創歷年新高 展現臺灣陸海空之美 今年特別邀請國際知名鳥類攝影權威提姆.雷曼發表專題演講「鳥類星球:攝影之 2024「國家地理雜誌臺灣攝影大賽」頒獎典禮於8月24日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隆重登場。今年的攝影大賽徵集到來自3,566位專業攝影師與愛好者的10,205件優質作品,首次登場的「星空組」作品在品質及數量上都超出預期,可見臺灣在天文攝影領域的潛力。頒獎當天更邀請到國際知名生態攝影師提姆.雷曼(Tim Laman)蒞臨現場進行專題演講。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持續舉辦攝影大賽,除了為臺灣的攝影愛好者提供展示才華的舞台,更期待能通過影像,傳達生態環境保育的重要性。圖中為總編輯李永適 精彩瞬間,喚醒臺灣陸海空之美 由《國家地理》雜誌、大石國際文化主辦的「國家地理雜誌臺灣攝影大賽」邁入第八屆,不僅展示了臺灣自然與人文景觀的豐富多樣,也突顯了攝影師們卓越的技藝與創意。今年首次開辦的星空組,分成星景、深空、太陽系三項,共吸引了741件作品參賽,交出亮眼的成績單。2024年一共徵集到10,205件作品,相較2023年總徵件數成長近一倍,本次比賽在參賽件數與作品水準上皆達到新的高峰。 本屆大賽分為人物、地方、自然、星空、生態環境、青少年六個組別,大賽評審由國家地理著名生態攝影師提姆.雷曼(Tim Laman)、環境紀錄片導演柯金源、《國家地理》雜誌特約攝影師陳郁文以及《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總編輯李永適共同擔任;星空組為國際星空攝影名師Babak Tafreshi、香港星攝名師不動明王(Vincent Cheng)以及中央研究院天文所王為豪博士共同擔任。 《國家地理》雜誌總編輯李永適:「感謝緯創人文基金會的大力支持,本次『國家地理雜誌臺灣攝影大賽』圓滿完成,我們很高興看見參賽件數持續增加,作品整體水準持續提高。」而甫獲得Time時代雜誌全球最永續企業(World’s Most Sustainable Companies of 2024)的緯創資通,及緯創人文基金會,連續3年擔任「國家地理雜誌臺灣攝影大賽」的獨家贊助,緯創資通董事長林憲銘致詞時表示,一張照片傳遞一個故事,他深深敬佩每一個攝影同好在烈日、風雪、雨林等嚴苛環境下守候,拍出的作品都給觀者帶來深深的衝擊與省思,希望透過國家地理雜誌這麼有影響力的活動、與世界級的大師觀摩,讓我們更加知道攝影家的辛苦與傑出,更進而呼籲更多人一起學習尊重萬物並與自然環境和平共處。為了喚起公民對於環境保育的意識,自2022年起,緯創人文基金會獨家贊助於大賽中創立「生態環境組」,該組攝影冠軍除獲得獎金及獎品外,還能接受環境紀錄片導演柯金源一對一的指導,傳授他的攝影經驗與技巧,完成生態環境報導任務。 2024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大賽參賽作品亮眼,左二起為緯創資通林憲銘董事長、知名生 新增星空組,紀錄臺灣夜空魅力 今年首次在《國家地理》雜誌臺灣攝影大賽增設的星空攝影組,以多樣的視角展現夜空的壯麗與神祕,讓觀眾感受到無限的宇宙魅力。吸引了大量優秀的作品參賽,在星景類別中,評審更傾向選擇自然紀實的影像。國際星空攝影名師Babak Tafreshi:「今年的冠軍作品是一張單次曝光的照片,捕捉到一顆明亮的彗星和閃電,這是一個獨特的瞬間,即使照片在技術上有些許瑕疵(如曝光過度的雲層),但在紀實攝影中,這種瞬間的記錄比技術上的完美更為重要。」   《國家地理》雜誌總編輯李永適表示,臺灣擁有優越的天文攝影環境和國際認證的暗空公園,但一直缺乏大型天文攝影比賽。希望這次新設的天文攝影類別能為天文攝影愛好者提供展示平台,並提升公眾對星空美麗及光害防治的認識。經過兩年多的籌畫,首次舉辦獲得廣泛支持,參賽作品水準受到肯定,更有信心將此賽事持續辦下去。 今年大賽分為人物、地方、自然、星空、生態環境、青少年六組,圖中為各組冠軍. 恢復鳥類攝影,重申攝影倫理 鑑於去年媒體揭露的「拍鳥產業鏈」問題,今年大賽恢復了鳥類攝影作品的收件,並強調了攝影倫理的重要性。參賽者須簽署友善拍攝的「鳥類生態攝影十大準則」,包含不隨意散布稀有鳥類棲息位置、不捕捉或綑綁、不驚擾、不餵食、不播放鳥音、保持距離、不使用無人機、不使用閃光燈直射、尊重鳥類棲地、不移動或移除巢位周圍的任何東西。 李永適總編輯強調,這次參賽者簽署倫理聲明後,不僅沒有發現存在違反規範疑慮的作品,鳥類攝影水準也大幅提昇,這表示自然保育理念有成功被傳遞出去。擔任本次大賽評審的陳郁文也說:「期許往後所有的參賽者,都能以尊重被攝者為前提,不擺拍不干擾為原則,戮力去追求影像表現的極致,並融入個人的特色。」 連續舉辦八屆的2024「國家地理雜誌臺灣攝影大賽」頒獎典禮。今年共有10205件 提姆.雷曼專場 「鳥類星球:攝影之旅」 8月24日頒獎典禮當天,也特別邀請到國際鳥類攝影權威提姆.雷曼發表專題演講「鳥類星球:攝影之旅」。提姆.雷曼為野生動物攝影大師、電影製片人和野外生物學家,曾獲2016年野生動物攝影師年度獎、世界新聞攝影獎、北美自然攝影協會最高榮譽等殊榮,也是國際自然保護攝影師聯盟(ILCP)的會員。 他最著名的代表項目包括在新幾內亞紀錄天堂鳥,作品帶來突破性的物種研究成果。此外他也擔任BBC、Netflix多部自然歷史紀錄片的攝影師,其中《我們的星球-叢林》(Our Planet – Jungles)還獲得2019年艾美獎最佳攝影提名。 1888年創刊的《國家地理》雜誌至今已有136年歷史,致力於以影像記錄人文與生態故事。2024「國家地理雜誌臺灣攝影大賽」除了準備高額奬金,首屆的星空組更是得到台灣天文光學主要廠商上宸光學、太陽光學、永光儀器、冠昇光學、景德光學、鴻宇光學熱情支持,提供望遠鏡等獎項,合作伙伴亦提供豐富精美的獎品,包含vivo X100和X100 Pro系列手機、長榮航空亞洲不限航點來回機票、煙波大飯店住宿券、始祖鳥商品兌換券、deya機能包等,以提高參賽動機;不過最重要的,「國家地理雜誌臺灣攝影大賽」為臺灣的攝影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的舞台,通過影像講述生態環境保育的重要性。並且透過此次大賽,讓全民能透過不同的視角,看見臺灣美麗的陸海空影像,並感受到影像背後所傳遞的永續信念。 2024「國家地理雜誌臺灣攝影大賽」 攝影大賽本屆得獎作品:https://www.natgeomedia.com/photocontest/winner2024.asp *活動相關資訊,請以「國家地理雜誌活動專頁」公告為主 圖片提供:國家地理雜誌

文章來源 : 卓越創意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691 加入收藏 :
2024“一人一伴·微拍秀”活動完美收官——四部“成都大片”正式出爐”

7月27日,“‘一人一伴·微拍秀’2024兩岸青少年創意微視頻交流創作活動”結營儀式暨首映頒獎典禮在有百年歷史的成都新明電影院舉行。本屆活動以“你好,這就是成都”為主題,邀請海峽兩岸青少年一人一伴、攜手同行,沉浸式感受歷史文化古跡、探秘燦爛古蜀文明、品嘗正宗川味美食、觸碰城市發展脈搏,用鏡頭記錄生活,用創意講述故事,歷經一周的研學拍攝,最終四部微視頻作品在萬千期待之下揭開神秘面紗。 探秘古蜀國前世今生 兩岸學子用鏡頭串起最美成都記憶 本屆活動面向海峽兩岸中小學生發起劇本徵集,並延續“一人一伴·微拍秀”經典創作形式,促成蓉臺青少年攜手同心,在成都開啟微視頻合拍之旅,加強兩岸文化交流,深化兩岸學子友誼。 劇本徵集令一經發出,便得到兩岸學子積極回應,收到超500份劇本。經過嚴格評審,共評選出兩岸各20份、總計40份入圍作品。兩岸青少年以“美食天府”“世園成都”“文化天府”“熊貓之鄉”為主題,組成四支拍攝隊伍,在專家評審團專業指導下,提前雲端相會,經過線上討論,創作形成四大基礎劇本。 7月21日,兩岸學子相聚在盛夏的成都,踏上研學拍攝之旅。隨後的一周,兩岸學子攜手走進都江堰熊貓穀,和國寶大熊貓近距離接觸,體會熊貓之鄉獨特魅力;拜訪杜甫草堂、武侯祠,穿越時空與古人“相會”,體驗天府文化深厚底蘊;深入世園會主會場,參觀世園特色景點,感受公園城市帶來的滿滿幸福感;打卡川菜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成都博物館,與歷史文物隔空對話,開啟古蜀文明、美食文化探秘征程。 在影視專家團隊的指導下,兩岸學子深入成都,將鏡頭聚焦於成都的人文化氣息、人情味生活、人性化關懷,聚焦城市經濟發展、文明進步的每一個精彩瞬間,最終完成了四部內容充實、創意新穎、表達流暢、主題明確的優秀微視頻作品。每一幀畫面都充滿了溫度與情感,記錄下學子們最美的成都記憶,鐫刻下兩岸青少年文化自信的印記。 結營不是結束 “一人一伴”見證彼此成長 兩岸青少年互學互鑒、相交相知的身影,成為了今夏成都的一道亮麗風景。結營儀式上,學子們還共同見證了首映頒獎典禮的榮耀時刻。兩岸青少年攜手走過紅毯,在簽名處簽名並合影留念,一張張燦爛的笑臉定格他們在成都度過的美好時光。  首映典禮首先播放了“一人一伴”歷年獲獎微視頻作品,激發青少年對微視頻創作的新思考和新嘗試。每一部獲獎作品都承載著創作者的辛勤汗水與創新精神,不僅展現出兩岸青少年的創意和才華,也折射出兩岸青少年一脈相承、同根同源的同胞之情。 首映典禮還回顧了2024兩岸青少年創意微視頻交流創作活動的歷程。兩岸青少年由陌生到熟悉,由相識到相知,手相牽,心相連,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交流思想、分享經驗、共創作品。 成都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傅軍在致辭中表示:“兩岸青少年通過微拍秀這樣的形式,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祖國山河之壯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唯美,兩岸同根同源血脈之親近,在心中埋下愛和友誼的種子,搭起溝通交流的橋樑。衷心希望兩岸學校、家庭和師生,在本次活動結束之後能夠保持聯絡和交流,把這份感情昇華,臺灣學子把再來成都當成回家。” 臺北市議員秦慧珠則分享了此次成都之行的感受:“在成都的七天時間裏,四組同學品嘗了美食佳餚、欣賞了自然景觀、參觀了歷史古跡,感受了人文風貌,同時也體驗了成都式家庭生活。孩子們把自己在成都的見聞和感受傳達給臺灣的家人朋友,進一步增進了兩岸認識瞭解,促進了兩岸文化交流。希望未來兩岸青少年能保持長長久久的聯繫,持續增進兩岸情感聯結。”   四川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機關黨委書記孫樹學在致辭中表示:“非常開心看到兩岸青少年在成都共同度過了愉快充實的難忘時光,對這座城市有了新的認識和感受。通過兩岸學子、兩岸家庭、兩岸學校的深入溝通交流,進一步促進了兩岸的情感融合、文化認同。歡迎更多臺灣同胞來成都走走看看,將自己所見所聞帶回臺灣分享,共同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身為中華民族一員的自豪之情,共同見證四川及成都經濟社會發展的蓬勃活力。”   臺灣學子走進成都家庭 在成都邂逅生活的安逸與美好 一周時間裏,19名臺灣學子不僅探訪了成都各大名勝古跡、熱門景點,還分別寄宿在18名成都夥伴的家庭中,深度體驗濃濃的蓉城煙火氣和安逸巴適的成都式生活,進一步深化彼此情誼與文化交流。 在首映典禮的家庭分享環節中,臺灣學子詹映晨回憶起自己與成都學子朱曉雅家庭生活的點點滴滴,並表示自己在成都擁有十分美好的回憶,也十分捨不得自己的成都“父母”。她的成都“媽媽”衛甜甜說,雖然一周時間並不算長,但是自己仿佛多了一個孩子,大家有聊不完的話題,數不盡的情誼。 另一組家庭同樣在首映典禮現場分享了一周的生活感受,臺灣學子蔡鎮安對胡灝堃一家的照顧表示感謝,還邀請自己的成都“父母”有時間去臺灣逛逛,感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而胡灝堃的媽媽周薑則回憶說:“在世園會回來的路上,鎮安高興地說終於可以回家了。那一刻我感覺鎮安真正把這裏當成自己的家,內心特別感動。” 一人一伴,家連兩岸。此時此刻,遠在臺灣的爸爸媽媽也通過視頻短片,表達對孩子的想念以及對成都家庭一周陪伴的衷心感謝,同時也熱情邀請成都家庭去臺灣做客,共敘友誼。來自海峽對岸的問候與關懷也成為首映典禮的驚喜彩蛋,是兩岸一家親最生動、最真實的印證。 四大獎項逐一揭曉 作品展映為成都之旅畫上圓滿句號 在首映頒獎禮現場,最佳攝影獎、最佳導演獎、最佳表演獎以及最佳影片獎逐一公佈。“學海同舟,誼連兩岸”,一個個視頻創作,不僅是大家辛勤付出的成果展現,更是對兩岸校園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最好見證。臺北市東園小學校長陳毓卿和成都高新雲芯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馬飛山分別分享了此次成都研學拍攝之旅的感受。隨後,兩位校長互換友誼學校牌匾,見證校園文化交流和校園友誼長存。 城夢共築,情連兩岸。在首映典禮的壓軸環節上,《一人一伴》主題曲正式首發,臺灣搖滾女歌手、溫江橙行林間露營地主理人李艾澐攜手大陸民謠男歌手鄭欣宇與兩岸學生代表共同溫情獻唱。 “我來到成都8年了,這裏已然成為我的第二故鄉。我在溫江區還經營了一家露營地,看著越來越多的客人在這裏留下美好回憶,我感到無比欣慰與自豪,也逐漸融入到這座城市中去。”李艾澐告訴記者,《一人一伴》這首歌對自己而言意義非凡。在演唱時,她能深切感受到歌詞中傳遞的溫暖和對團圓的渴望,正如她在成都的經歷,從陌生到熟悉,逐漸找到了歸屬感。  從兩岸青少年的同心同行,兩岸家庭的相依相伴,到兩岸學校的互學互鑒,再到兩座城市的相交相知,“一人一伴·微拍秀”讓兩岸同胞心更近、情更濃。活動最後,領導嘉賓、兩岸學生代表、成都家庭代表等共同上臺,合力按下打板器,啟動影片線上展播,為“一人一伴·微拍秀”2024兩岸青少年創意微視頻交流創作活動畫下圓滿句號,也共同許下來年再相見的美好心願。    最佳影片獎 《熊貓信使》 劉欣予(成都) 王洛翎(成都)朱曉雅(成都) 王馨悅(成都) 蔡妮臻(臺灣) 蔡尚妤(臺灣) 林品彤(臺灣) 詹映晨(臺灣) 彭薇心(臺灣)   最佳表演獎 《武侯三結義》 葛紅澤(成都) 韓一瑄(成都) 嚴梓涵(成都) 胡灝堃(成都) 林紘諒(臺灣) 洪祈瑒(臺灣) 劉彥秀(臺灣) 蔡鎮安(臺灣)   最佳導演獎 《成都慢生活》 趙潔希(成都) 康汭婷(成都) 伍柳恒(成都) 劉蕊崎(成都) 胡熙玥(成都) 施文平(臺灣) 柯宜孜(臺灣) 陳卉琦(臺灣) 邱子熙(臺灣) 李馥安(臺灣)   最佳攝影獎 《川越海峽 蘭綻兩岸》 何鴻岑(成都) 何晨語(成都) 範伊芸(成都) 任鴻軒(成都) 高雅菡(成都) 林彤(臺灣) 鍾宜庭(臺灣) 林沁妤(臺灣) 謝存勝(臺灣) 賴映潔(臺灣)  

文章來源 : 爭流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496 加入收藏 :
2025 年 1 月 21 日 (星期二) 農曆十二月廿二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