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成果」新聞搜尋結果, 共 4068 篇 ,以下為 1153 - 1176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Cloudera 推出含嵌入式 NVIDIA NIM 微服務的 AI Inference 推理服務,以加速 GenAI 開發與部署

Cloudera 的 AI Inference 服務使用 NVIDIA 加速運算和 NVIDIA NIM 微服務將大型語言模型(LLM)效能速度提升 36 倍,為企業提供增強效能、穩健安全性和可擴充靈活性 結合後的能力將公司各自的優勢匯集於單一產品:Cloudera 提供的可靠數據作為可信 AI 的基礎,結合 NVIDIA 加速運算及 NVIDIA AI Enterprise 軟件平台,以便在 Cloudera 上部署安全且高效能的私有 AI 應用程式。 聖塔克拉拉,加州及紐約, Oct. 09, 2024 (GLOBE NEWSWIRE) -- 唯一真正的數據、分析和 AI 混合平台 Cloudera,今天推出了由 NVIDIA AI Enterprise 平台一部分的 NVIDIA NIM 微服務驅動的 Cloudera AI Inference。 作為業界首批提供嵌入式 NIM 微服務功能的 AI 推理服務之一,Cloudera AI Inference 以獨特的方式簡化了大型 AI 模型的部署和管理,讓企業能夠發揮數據的真正潛力,將生成式人工智能 (GenAI) 從試點階段推進到全面生產。 Deloitte 近期的數據顯示,企業採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最大障礙在於合規風險與管治疑慮,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採用正迅速發展,今年第三季度有超過三分之二的機構為生成式人工智能增加預算。 為緩減這些疑慮,無論是在企業內部還是公共雲端中,企業必須轉向運行私有 AI 模型和應用程式。 這種轉變需要既安全又可擴充的解決方案,避免採用複雜、自我進行的方式。 Cloudera AI Inference 透過在企業控制範圍內提供安全的開發和部署,保護敏感數據不會洩漏至非私有、由供應商託管的 AI 模型服務。 該服務由 NVIDIA 技術所驅動,可協助以高效能速度為可信 AI 建立可靠數據,從而高效開發 AI 驅動的聊天機器人、虛擬助理和影響生產力和新業務增長的代理應用程式。 該公司與 NVIDIA 合作之後隨即推出 Cloudera AI Inference,此舉鞏固了 Cloudera 在各行各業應對數碼轉型和 AI 整合之複雜性的關鍵時刻推動企業 AI 創新的承諾。 開發人員可使用 NVIDIA Tensor Core GPU 建立、定制及部署企業級別的大型語言模型(LLM),其效能可提升高達 36 倍,與 CPU 相比,吞吐量可提高近 4 倍。 無縫用戶體驗將用戶介面(UI)和應用程式介面(API)直接與 NVIDIA NIM 微服務容器整合,免除命令列介面 (CLI) 和單獨監控系統的需要。 這項服務與 Cloudera 的 AI Model Registry 整合,還可透過管理模型端點與運作的存取控制,提升安全性與管治。 用戶受惠於統一的平台,所有模型,不論是大型語言模型部署或傳統模型,都可在單一服務下作無縫管理。 Cloudera AI Inference 的其他關鍵功能包括: 先進的 AI 功能:利用 NVIDIA NIM 微服務來完善開放原始碼的大型語言模型,包括 LLama 和 Mistral,以取得自然語言處理(NLP)、電腦視覺和其他 AI 領域的尖端進展。 混合雲端和私隱:在企業內部或雲端中運行工作負載,並透過虛擬私有雲端(VPC)部署來增強安全性和監管合規。 可擴展性與監控: 依靠自動擴充、高可用性 (HA) 與即時效能追蹤來偵測及糾正問題,並提供高效的資源管理。 開放應用程式介面和持續整合(CI)/ 持續部署(CD)整合:存取符合標準的應用程式介面進行模型部署、管理和監控,以便與持續整合 / 持續部署管道和機器學習營運(MLOp)工作流程作無縫整合。 企業安全:使用服務帳號、存取控制、數據譜系及稽核功能來加強模型存取。 風險管理部署:進行 A/B 測試和金絲雀發佈,以進行受控模型更新。 行業分析師 Sanjeev Mohan 表示:「企業都熱衷對生成式人工智能作出投資,但這不僅需要可擴充的數據 ,還需要安全穩妥、合規且管治良好的數據。 大規模私有 AI 生產化引入了 DIY 方法難以解決的複雜性。 Cloudera AI Inference 將先進的數據管理與 NVIDIA 的 AI 專業技術整合,可釋放數據的全部潛力,同時對數據進行保護,從而縮小了這方面的差距。 藉著企業級別的安全功能,如服務帳戶、存取控制和稽核,機構可有信心地保護其數據,並在企業內部或雲端中運行工作負載,從而以必要的靈活性和管治方式有效地部署 AI 模型。」 Cloudera 產品總監 Dipto Chakravarty 說「我們很高興能與 NVIDIA 合作,將 Cloudera AI Inference 推出市場,提供支援幾乎所有模型和使用案例的單一人工智能 / 機器學習 (ML) 平台,讓企業既能使用我們的軟件建立強大的 AI 應用程式,也能在 Cloudera 中運行這些高效能的 AI 應用程式。 藉著整合可透過先進效能促進更明智決策的 NVIDIA AI,Cloudera 正透過利用可靠數據大規模建立可信任 AI 應用程式,來支持其客户進行創新。」 NVIDIA AI 軟件、模型與服務副總裁 Kari Briski 表示:「當今企業需要將生成式人工智能與其現有的數據基礎設施無縫整合,以推動商業成果。 透過將 NVIDIA NIM 微服務整合到 Cloudera 的 AI Inference 平台中,我們讓開發人員能夠輕鬆創建值得信賴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程式,同時促進自我維持的 AI 數據飛輪。」 這些新功能將於 10 月 10 日舉行的 Cloudera 頂級人工智能與數據會議 Cloudera EVOLVE NY 上亮相。 點按此處進一步瞭解這些最新更新如何深化 Cloudera 的承諾,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將企業數據從試點階段推進到生產階段。 關於 ClouderaCloudera 是唯一真正的數據、分析和 AI 混合平台。 Cloudera 管理的數據比其他僅提供雲端服務的供應商多 100 倍,使全球企業能夠將任何公共或私人雲端的一切類型數據,轉化成寶貴兼可信賴的真知灼見。 我們的開放數據湖庫透過可攜式雲端原生分析,提供可擴充兼安全數據管理,協助客戶將多個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引入其數據,同時維持私隱並確保負責任、可靠的人工智能部署。 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務、保險、媒體、製造品牌和政府機構透過 Cloudera 使用其自身數據,來解決現在及未來看似不可能的問題。 欲了解更多資料,請瀏覽 Cloudera.com,並於 LinkedIn 和 X 關注我們。Cloudera 及相關商標均為 Cloudera, Inc. 的商標或註冊商標。所有其他公司和產品名稱可能為各自擁有者的商標。 聯絡人 Jess Hohn-Cabanacloudera@v2comms.com

文章來源 : Notifi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517 加入收藏 :
Healgen Scientific 獲 FDA 批准,推出家用 COVID-19 及流感檢測套裝

Healgen Rapid Check ®  COVID-19/甲型及乙型流感抗原快測獲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NIH) 快測加速計劃(RADx ® ) Tech 計劃下獨立測試評估計劃 (ITAP) 的大力支持。 休斯敦2024年10月9日 /美通社/ -- 領先診斷解決方案創新企業 Healgen Scientific LLC 宣佈,其研發的 Healgen Rapid Check® COVID-19/甲型及乙型流感抗原快測套裝已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FDA) 核准上市,正式成為非處方藥 (OTC) 。點擊此處查閱 FDA 公告。FDA 所設立的 De Novo 途徑專為尚無合法上市可供比對的醫療器械而設計,此一獨特機制旨在開創新型器械分類,以期提升患者照護品質並改善其成效。 組合快測 Healgen Rapid Check® COVID-19/甲型及乙型流感抗原快測套裝為一款非處方藥品,其設計旨在快速、準確地檢測出 COVID-19、甲型流感及乙型流感感染。Healgen 行政總裁 Bingliang Fang 博士表示:「我們的組合測試透過為個人提供可靠且用戶友好的方案,以解決臨床診斷測試中的嚴重缺口。早期診斷可以更快地開始適當的治療,從而改善健康結果並減少疾病傳播。」 Healgen 的家用測試數據驗證獲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NIH) 快測加速計劃(RADx®) Tech 計劃下獨立測試評估計劃 (ITAP) 的支持。ITAP 對 Healgen 所研發的 Rapid Check COVID-19/甲型及乙型流感抗原快測套裝進行了全面的品質、準確性及可靠性評估,結果顯示該套裝的靈敏度高於 90%,特異性更超過 99%。VentureWell 商業化副總裁 Rebekah Neal 表示:「Healgen 所取得的 De Novo 行銷授權,彰顯了 RADx Tech 計劃與 ITAP 在加速家用檢測產品上市審批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果,這項突破性的進展將為我們即將到來的秋季呼吸道病毒流行季節提供強有力的公共衛生工具。VentureWell 對於作為 NIH/NIBIB 創新渠道商業化中心在這次合作中發揮作用,深感自豪。」 僅需進行一次簡單的鼻腔拭子採樣,個人便可迅速獲知自身症狀是否由 COVID-19、甲型流感或乙型流感所引起。此一檢測方式不僅省去了進行多項檢測的繁瑣程序,亦有效減輕了醫療體系的負擔。Healgen Rapid Check COVID-19/甲型及乙型流感抗原快測套裝適用於 14 歲以上人士,或由成人為 2 歲以上兒童採集樣本。為確保檢測結果準確,建議於症狀出現後的首五天內進行。 「這項 De Novo 授權是 Healgen 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憑藉我們現有最先進的製造工廠,我們計劃擴大呼吸測試的生產量,以滿足即將到來的秋季呼吸季節的全球需求,」Healgen 總裁 Bryan Fang 表示。 Healgen Rapid Check COVID-19/甲型及乙型流感抗原檢測套裝所經歷的嚴格開發與驗證過程,充分展現了 Healgen 對產品品質與創新的不懈追求。此檢測套裝嚴格按照最高性能標準設計,確保檢測結果準確可靠,讓使用者能對所得結果充滿信心。 本項目係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旗下國家生物醫學成像與生物工程研究所 (NIBIB) 的聯邦資金部分資助,具體合約編號為 75N92022D00010 及 75N92022D00013。 關於 Healgen Healgen Scientific, LLC 作為一家全球領先的高品質醫療產品及解決方案供應商,致力於改善全球健康狀況。Healgen 以創新、品質及可及性為核心理念,專注於研發並商業化醫療產品及解決方案,以賦予個人及醫療保健提供者作出明智的患者護理決策的能力。Healgen 的使命是提升全球健康水平,為全人類營造更健康的未來。 有關更多資訊,請瀏覽 Healgen 的網站或聯絡media@healgen.com 以獲取傳媒查詢。宣佈該消息的新聞稿可在FDA 的網站上找到。 Rapid Check® 是 Healgen Scientific, LLC 的註冊商標。RADx® 是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的註冊商標。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231 加入收藏 :
2024年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年度論壇-「金融支持亞洲零碳轉型 」

香港2024年10月9日 /美通社/ --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HKGFA)第七屆年度論壇今日舉行,今屆論壇主題為「金融支持亞洲零碳轉型」,有超過 1,500 名來自香港、中國內地、亞洲及其他地區的與會者親臨現場或以線上方式參與。今屆論壇匯聚了政策制定者、監管機構、多邊開發銀行和私人機構代表,共同深入探討可持續金融領域的區域合作、創新和解決方案。 在今日論壇的專題討論和爐邊談話中,行業專家們評估了區內在實現淨零排放方面的進展、轉型分類目錄的制定,以及實施轉型計劃的實際考量因素。論壇也涵蓋了碳核算、自然和生物多樣性整合,以及對新興綠色科技和創新融資解決方案的需求等主題,以支持零碳轉型。 香港特區政府和中國內地政府高級官員出席了此次論壇並擔任主禮嘉賓,包括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經濟部副部長譚亞波先生、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張蓓女士,以及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先生。許正宇局長在下午的論壇上致歡迎辭,重點介紹了香港在發展綠色生態系統方面的投資。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為論壇發表開幕致辭,他強調了香港作為全球領先的綠色科技和綠色金融中心的地位,並講解特區政府就實現此願景方面的重點工作。 陳茂波先生說:「全球各地都訂下了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綠色投資也正持續增長。與此同時,轉型金融的重要性也在上升。香港有潛力成爲亞洲領先的轉型金融中心。我們在這方面具備堅實的基礎,包括健全的監管框架、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成熟的金融市場,以及在標準制訂和合規方面的專業人才。我們應推動社會更深入認識轉型金融的需要和潛力。」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為2024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年度論壇發表開幕致辭 基於陳茂波司長的評論,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及會長馬駿博士表示:「從中長期來看,可持續金融及數碼化將重塑我們的金融業。我們可以將數碼化與綠色和可持續金融領域相結合,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已準備好與公營部門和私人機構建立更強大的合作夥伴關係,以推動產品創新、提升行業能力,並促進交易達成。」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及會長馬駿博士為2024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年度論壇致歡迎辭 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主席范易謀(Emmanuel Faber)先生及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GFANZ)副主席瑪麗•夏皮羅(Mary L. Schapiro)女士發表了主旨演講。 范易謀先生表示:「在我們的準則定稿之前,香港就已經啓動了關於準則採用的意見諮詢流程。我高度讚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監管機構與有關部門與我們開展的多次卓有成效及開誠布公的對話,這不僅使我們有機會傾聽香港的早期經驗,也確保香港在構建自己的思路時,與我們正在建立的全球基準盡最大可能地保持一致。」 瑪麗•夏皮羅女士說:「GFANZ 香港分部將與當地金融機構、政策制定者、及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合作,支持擴大轉型融資規模所需的溝通及能力建設相關的工作,將GFANZ 的工作帶到該地區,並融合香港的實際情況。世界各地的政策制定者,包括香港、美國和英國,正逐步關注轉型規劃並參照GFANZ 的建議。香港有潛力展示這些努力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增强城市韌性、並推動可持續發展。」 在上午的爐邊談話中,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外事)許懷志先生、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朴之水先生,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候任駐港代表陳方楠女士,就應對經濟逆境和實現《巴黎協定》目標所需採取的關鍵政策、區域合作和能力建設等議題展開了討論。下午的爐邊談話則著重探討了公營和私人機構的合作夥伴關係、融資和綠色科技創新如何支持亞洲實現淨零未來。 在四場專題討論中,香港綠色金融協會的會員和行業領袖分享了以下見解和實務考量: 轉型計劃實踐: 可靠的轉型計劃能將淨零排放目標轉化為具體的行動方案。對金融機構而言,這也是協助客戶管理風險、捕捉機遇的工具。然而,應用通用的轉型活動標準仍具挑戰性,需要整合協調一致且穩健的ESG監管框架、可兼容的分類目錄和標準化的評估方法。其中,湖州市的轉型金融生態系統等案例表明,具支持力度的政策、激勵措施和創新都能在實踐中發揮作用。 從轉型規劃到交易執行的融資解決方案: 據估算,至 2050 年,單單是全球能源領域的新投資就需要達到 70 萬億美元,才可支持從化石燃料轉型到可再生能源。針對高排放行業的轉型融資解決方案的技術門檻高,涉及新興技術,並需要政府政策和能力建設的支持。 碳價格、市場和核算: 碳核算和定價對於企業和金融機構在管理和計算碳排放(範疇 1、2、3),以及制定投資決策至關重要。要實現淨零排放目標,一個活躍的自願碳市場和可靠的碳信用額度機制不可或缺。 自然資本是風險還是機遇: 氣候問題一直是全球關注的焦點,但可以看到越來越多人意識到自然資本對經濟的重要性。投資者的要求,以及將自然相關財務披露工作組(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NFD)納入ISSB框架,都激發了亞洲區內對能力建設的需求。與慈善家、政府和非政府環保組織(如大自然保護協會)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對於擴大規模和應付基於自然方案的融資問題至關重要。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持續致力於支持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生態系統的發展,並在論壇上預覽了即將發布的《香港綠色科技生態:融資機遇》調查結果。該調查展示了香港的綠色科技格局,涵蓋了香港和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巨大潛力的六大行業和 34 個子行業、其技術成熟度和融資需求,以及金融如何釋放新興技術的潛力。報告強調,香港有需要建立一個具有協調能力的跨領域的工作組,能夠匯聚政府、公營和私人機構,就公共和私人共同投資,以及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計劃工作。 今年的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年度論壇由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渣打銀行、羅兵咸永道、穆迪、MSCI、法國外貿銀行、法國興業銀行和惠譽常青(Sustainable Fitch)贊助。 關於香港綠色金融協會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於2018年9月正式成立,旨在為香港及其他地區推廣綠色金融和可持續投資發展提供獨特的平台。協會致力於動員公共和私營部門的資源和人才,制定綠色金融政策,並促進金融機構內部綠色金融業務和產品創新。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的主要目標是將香港打造為領先的國際綠色科技和綠色金融中心。協會致力於為香港的金融機構和企業提供更多機會,讓他們能夠參與本地、中國內地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的綠色金融交易。這與全球實施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和《巴黎協定》的道路一致。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的主要活動由五個工作組組織,分別是銀行– 轉型融資、產品創新和解決方案、可持續發展相關信息披露、政策和標準、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以及房地產。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於 2024 年 9 月加入了全球能力建設聯盟 (GCBC),這是一項由聯合國秘書長氣候雄心與解決方案特使邁克爾•布隆伯格(Michael R. Bloomberg)首度發起的全球倡議,與多邊開發銀行、私營部門金融機構和國際機構攜手合作,共同應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EMDEs) 的金融機構對能力建設支持日益增長的需求。香港綠色金融協會的研究成果、活動資訊和培訓資源將在該平台上開放共享。 欲了解更多信息,請訪問 https://www.hkgreenfinance.org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251 加入收藏 :
深圳應科院盛大揭幕 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

香港首批科研企業進駐河套  融合港深創科 增強灣區動能 香港2024年10月9日 /美通社/ -- 為響應國家「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深化粵港澳協同創新,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 (「香港應科院」)全資子公司應科院科技研究(深圳)有限公司(「深圳應科院」)於年初進駐「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河套合作區」)並於今日正式揭幕,標誌着應科院進一步拓展內地業務,加快與大灣區在創科技領域上的合作。  揭幕儀式由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女士、深圳市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署署長曾堅朋先生、香港應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師共同主禮,兩地政府官員及業界領袖應邀出席,一同見證應科院與深圳、大灣區以至全國的科技合作邁進新的里程碑。 建立國際領先科技產業集群 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女士致辭時表示:「河套合作區是香港與內地創科融合發展的重要平台,藉着大灣區的市場潛力,建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科生態系統,促進人才和知識交流協作。應科院落戶河套區,標誌着香港與深圳創科界進一步合作,綜合發揮兩地優勢,為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作出貢獻。」 深圳市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署署長曾堅朋在揭幕禮上指出,「我們將向所有落戶在河套深圳園區的科研機構提供充足的支援和優質的服務,尤其是香港應科院及其應科院科技研究(深圳)有限公司這樣跨境協作緊密、一機構兩地佈局的香港科創機構,讓深港的人員、物資、資金、技術、資料等創新要素『過河』更便利。」 促企業善用科技提升競爭力 應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師認為河套合作區在空間、政策及資金等方面,為深圳應科院提供充足支援,並大力支持生態及人才發展。他指出,深圳應科院將融合兩地科研力量,加強與大灣區企業的合作,開展更多跨境研發項目,促進技術成果在區內轉化和產業化,協助科研成果落地。「同時,我們將充份發揮港深兩地各自的優勢, 共同推動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的建設並提升其國際影響力,實現協同創新和高質量發展。」 深圳應科院於揭幕禮上與三家內地企業舉行合作協議簽署儀式,包括深圳創客恒源科技有限公司、峻益天材(深圳)新能源有限公司及國創能源互聯網創新中心。李惠光工程師說:「這些合作將起示範作用,冀能吸引更多企業善用香港創新科技增強營運效能與提升整體競爭力。」 聚焦半導體及智慧出行技術 深圳應科院座落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佔地約1,100平方米,包括辦公室和展廳;另有約300平方米的實驗室位於河套合作區內,合計面積逾1,300平方米。「一號通道」是連接落馬洲與深圳福田保稅區的專用出入境通道,自啟用後,從香港應科院到深圳應科院的車程僅需35分鐘,便利科研人員支援應科院在內地發展。 去年7月,應科院「國際化應用基礎研究機構項目」在河套合作區正式啟動。至今,深圳應科院已開展多個項目的研發及測試,主要圍繞第三代半導體和新一代通訊技術領域,建立三個技術平台,包括GaN高端電源技術開發及測試平台、SiC智慧電力系統開發及測試平台、智慧校園模擬及實測平台,實現技術轉化和商業化,同時促進技術交流,培育高端人才,助力大灣區的國際創科中心建設。此外,今年6月,在深圳應科院協助下,首個跨境智慧網聯自動駕駛測試在河套啟動,成功協同完成多種極端路況場景下的自動駕駛測試和資料獲取。 李惠光工程師說:「展望未來,深圳應科院將發揮『超級聯繫人』的角色,並繼續推動『政產學研』合作,促進港深協同創新成果在河套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轉化,為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作出貢獻。」 (圖左至右) 香港特區政府駐深圳聯絡處主任黎瑞琼女士、香港特區政府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副主任蔣學禮博士、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局主席查毅超博士、深圳市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署署長曾堅朋先生、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女士、香港應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師、深圳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何新紅先生,以及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助理署長劉衞銘先生,一同主持深圳應科院揭幕儀式。   在一眾嘉賓見證下,深圳應科院與三家內地企業舉行合作協議簽署儀式。從左至右為深圳創客恒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曉鳴先生、峻益天材(深圳)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趙興源先生、深圳應科院董事長史訓清博士,以及國創能源互聯網創新中心院長趙志剛博士。   (圖左至右) 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女士、香港應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師、深圳市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署署長曾堅朋先生,為深圳應科院主持剪綵儀式。 關於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00年成立,其使命是透過應用科技研究提升香港的競爭力。應科院的主要科技研發領域可歸納於五個技術部門,包括:先進電子元件及系統、人工智能及可信技術、通訊技術、創新思維、物聯網感測與人工智能技術。而技術研發主要應用在六項重點範疇:智慧城市、金融科技、新型工業化及智能製造、數碼健康科技、專用集成電路及元宇宙。 多年來,應科院致力培養研究及創科人才,並憑著其技術創新及對工商業界和社區的傑出貢獻而屢獲國際殊榮。應科院至今已將逾1,500項技術轉讓給業界,並於中國內地、美國及其他國家獲授超過1,100項專利。如欲查閱更多資訊,請瀏覽 http://www.astri.org 。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170 加入收藏 :
首個共「健」未來研討會 探討不同可能性以達致健康公平最大化

超過60位病人組織、學者、醫護界等代表攜手共設更健康的香港 香港2024年10月9日 /美通社/ -- 今天,輝瑞香港首次以探討社會健康公平、精神健康等重要議題,舉行「共『健』未來」研討會,滙聚超過60位本地病人組織代表、學者、醫護界代表、議員和其他持份者等參與是次活動,從不同角度出發,集思廣益,共同探討如何為香港建設一個更健康的未來。 輝瑞香港及澳門區總經理申德明 (Krish)及輝瑞香港及澳門區法規科學主管及多元、平等、共融 (DE&I) 委員會香港代表洪凱欣小姐在共「健」未來研討會上與社會各界交流。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享受最高可能標準的健康,是每一個人的基本權利,不論其種族、宗教信仰、政治取態、經濟或社會條件。[1]香港中文大學健康公平研究所亦曾指出,為了彰顯健康為作為人類的一種權利,衞生政策和計劃必須優先照顧社會上弱勢社群的需要,令社會更趨公平。[2] 輝瑞香港及澳門區總經理申德明先生 (Krish)在開幕致辭中表示:「我們希望以一個促進者的角色,透過製造一個緊密的對話平台,推動病人組織與各界相關人士進行深度交流,並藉此向外界表達患者和照顧者最殷切的需求,促使香港政策制定者開展或持續更多對市民健康有利的政策。上週亦是輝瑞年度的Patients in Focus Week - 我們聚焦如何以患者的需求為先,走進社區與病人組織代表見面並了解他們的需要,實踐幫助人們活得更長久、更健康的這個堅定理念。這同時亦是我們時刻追求突破的原動力。」 三間病人組織分享患者和照顧者訴求 由47間不同疾病之病人組織,如香港血友病會、香港柏金遜症會、香港強脊會、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等組成的「香港病人組織聯盟」主席袁少林先生率先在研討會上分享聯盟一直致力以病人組織發聲,因為獲取最大可能的健康是基本的人權。香港罕見疾病聯盟服務統籌經理及護理顧問陳淑雲女士,表達了罕見疾病病患如何面對困境和冀望得到的援助,而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先生則分享了年青癌症病患面臨的各樣挑戰,但同時他們仍抱著樂觀和處之泰然的心態去抗癌。 醫生、學者對精神健康、老年化和社區支援的看法 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精神醫學系臨床助理教授精神科專科鄭柏榮醫生談及有關病患、照顧者及社區的精神健康的問題。另外,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及健康公平研究所代表余浩欣博士從學術角度探討了健康公平的意義,並提倡預防保健心態、健康老化、創新健康舉措以及提升健康素養等措施能為所有人建立更健康社區的機會。隨後,聖雅各福群會持續照顧服務高級服務經理鄭苗穎女士介紹了社區健康的支援計劃及未來展望,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病人,甚至推動整個社區的健康。她亦強調了社區藥房在提供經濟支援、疾病教育和健康管理方面中擔任的角色。 輝瑞中國香港及澳門區法規科學主管及多元、平等、共融 (DE&I) 委員會香港代表洪凱欣小姐在結幕致辭中承諾:「彌合差距,建立健康和福祉的未來是我們共同的使命。輝瑞一直致力於滿足不同人群不斷變化的健康需求,和改善社會健康公平。這不僅是一項任務,更是集體努力的成果。透過持續的努力和貢獻,我們可以為社會帶來更多的健康與福祉。輝瑞將繼續積極參與和推動這一目標,與各方攜手共建更加健康公平的社會。」 今年為輝瑞成立175週年,自1956年我們在香港設立辦公室後,一直與香港人並肩同行,例如當香港在受到第五波新冠疫情的嚴峻挑戰期間,輝瑞迅速為香港提供新冠口服藥,讓高危人士*得到適切治療藥物,令當時極度受壓的醫療系度得到一絲的緩解。 隨著香港健康和福祉需求的不斷擴展,涵蓋各種層面,包括身體、情緒、社會和環境,輝瑞將繼續與香港人一同應對未來的挑戰,並且在傳統醫療保健之外,積極為社區提供全面的支持。 關於輝瑞:為患者帶來改變其生活的突破創新 在輝瑞,公司通過科學和全球資源為人們提供治療方案,以延長其生命,顯著改善其生活。在醫療衛生產品的探索、研發和生產過程中,輝瑞始終致力於奉行嚴格的質量、安全和價值標準。公司在全球的產品組合包括創新藥品和疫苗。每天,輝瑞在發達和新興市場的員工都在推進人類健康,推動疾病的預防、治療和治癒,以應對挑戰這個時代的頑疾。輝瑞還與醫療衛生服務方、政府和社區合作,支持並促進世界各地的人們能夠獲得更為可靠和可承付的醫療衛生服務。這與輝瑞作為一家全球卓越的創新生物製藥公司的責任是一致的。175年以來,輝瑞一直致力於為所有依賴公司的人帶來改變。如欲了解更多資訊,請瀏覽www.pfizer.com.hk,或查看www.youtube.com/c/pfizerhongkong。 * 包括60歲或以上長者及長期病患者(如有心血管疾病、肺病、糖尿病、肥胖、癌症等)[3],[4] References:  United Nations. The Human Rights Fact Sheet: The right to health (Fact sheet no. 31). Available at: https://www.ohchr.org/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Publications/Factsheet31.pdf. Accessed Oct 2024. 香港中文大學健康公平研究所. 解説健康公平. Available at: www.ihe.cuhk.edu.hk/%e8%a7%a3%e8%aa%aa%e5%81%a5%e5%ba%b7%e5%85%ac%e5%b9%b3/?lang=zh-hant. Accessed Oct 2024. Centre for Health Protectio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Available at: www.chp.gov.hk/en/healthtopics/content/24/102466.html. Accessed Oct 2024. news.gov.hk. COVID-19 oral drugs reminder issued. Available at: www.news.gov.hk/eng/2023/01/20230112/20230112_223322_571.html. Accessed Oct 2024. 共「健」未來研討會結束後,在場人士包括所有講者與出席的病人組織代表、患者和照顧者,以及輝瑞香港的同事一同合照留念。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151 加入收藏 :
HR Path 收購 IN-RGY 旨在擴大全球業務範圍並提升加拿大市場的影響力

巴黎2024年10月9日 /美通社/ -- 全球人力資源諮詢領域的領導者 HR Path 宣布收購一家專門從事人力資源數位轉型的知名人力資源諮詢公司 IN-RGY。這項策略性收購能進一步鞏固 HR Path 作為人力資源轉型領導者的地位,並擴大其全球業務範圍。 IN-RGY 在加拿大市場影響力甚廣,已成為提供優質人力資源解決方案和服務的領導者。IN-RGY 與 SAP SuccessFactors、WorkForce Software 和 UKG 等解決方案供應商建立了堅實的合作夥伴關係,且因其專業知識和人力資源數位轉型的創新方法而建立了良好的聲譽。 IN-RGY 決定加入 HR Path 是兩家公司創始人建立長期穩定的關係後的自然結果。IN-RGY 一直積極尋求透過收購擴大其全球業務範圍,HR Path 和 IN-RGY 創始人之間強大的聯繫和共同願景促使 IN-RGY 決定成為 HR Path 的一部分。 「我們很高興能與 HR Path 合作,成為他們全球公司的一部分。」IN-RGY 創始人兼行政總裁 Sébastien Massicotte 表示,「HR Path 的這次收購是我們發展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透過與一家世界著名的公司合作,我們有機會提升服務,擴大我們在市場上的影響力。我們的現有和潛在客戶都將受益於擴充的專業知識和一系列創新解決方案。此外,我們的團隊將獲得廣闊的職業前景,能參與多元化的項目,並加入一個致力於滿足客戶需求的國際團隊。」 IN-RGY 總裁 Marie-Soleil Boucher 補充說:「IN-RGY 一直致力於提供創新的人力資源解決方案,以給公司賦能。透過加入 HR Path,我們可以利用其全球資源和專業知識,諸如在 BPO 和諮詢服務方面,進一步提升我們的產品並為客戶提供卓越的成果。」 最近 HR Path 成功從世界領先的私人投資公司 Ardian 獲得創紀錄的 5 億歐元籌款,此後,HR Path 收購了 IN-RGY。這項資金使 HR Path 能夠加速其國際收購策略的實施,並鞏固其作為人力資源轉型領導者的地位。 HR Path 的合作夥伴 Frédéric Van Bellinghen 補充說:「IN-RGY 藉助創新的人力資源解決方案給公司賦能,這一使命與我們自己致力於提供卓越的客戶體驗的承諾強烈共鳴。我們將繼續打破人力資源技術的限制,為客戶提供在當今迅速發展的業務環境中所需的工具,提供 SAP SuccessFactors、Workday、WorkForce Software 和 UKG 等解決方案。」 「我們歡迎 IN-RGY 加入 HR Path 家族。」HR Path 聯合創始人兼行政總裁 François Boulet 表示,「他們在加拿大市場上的強大影響力,結合他們的專業知識和合作夥伴關係,完全契合我們的增長策略。 我們十分明確自己要走的路,即成為北美全球 HRIS 領域無可爭議的領導者。此次收購增強了我們的能力,並使我們能夠更好地為全球客戶提供服務。」 「Desjardins Capital 和 Siparex 是共同基金經理,透過與跨大西洋基金的合作夥伴關係,讓 IN-RGY 成為了魁北克人力資源數字轉型領導者,為此他們感到十分自豪。HR Path 將受益於一群敬業的員工,他們將付出努力,加速擴大法國集團在北美的業務。此次交易象徵著使命的完成。我們建立合作夥伴關係旨在共同投資歐洲和魁北克的生態系統,以支援大西洋兩側的擴展項目或收購工作。「我們相信 HR Path 擁有實現 IN-RGY 成長計劃所需的所有專業知識。」Desjardins Capital 首席運營官Nathalie Bernard 和 Siparex 總裁 Bertrand Rambaud 表示。 收購後,IN-RGY 將被視為「HR Path 的一家公司 IN-RGY」,繼續如常運作。IN-RGY 的整個領導團隊和員工將保持其目前的職位,確保客戶服務能順暢過渡和持續。 聯繫方式:Fabienne LATOUR - Fabienne.latour@hr-path.com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261 加入收藏 :
2025 年 4 月 26 日 (星期六) 農曆三月廿九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