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成果」新聞搜尋結果, 共 4068 篇 ,以下為 3265 - 3288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AMD公佈2023年第1季財務報告

台北—2023年5月3日—AMD(NASDAQ: AMD)公佈2023年第1季營收為54億美元,毛利率為44%,營業損失為1.45億美元,淨損1.39億美元,稀釋後每股損失0.09美元。以非美國一般公認會計原則註1(non-GAAP)計算,毛利率為50%,營業利益為11億美元,淨利9.7億美元,稀釋後每股收益則為0.60美元。   AMD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博士表示,我們在第1季績效卓越,在當前需求複雜多變的環境中,營收與獲利表現皆超越預期。AMD在本季推出多項領先業界的產品,並在加速制定AI發展藍圖與深化客戶關係方面獲得重大進展。放眼長遠未來,隨著我們成功推進產品發展藍圖、推動以資料中心與嵌入式產品為重點的策略性業務,以及加速部署我們的AI產品陣容,AMD將迎來重大的成長機遇。   AMD執行副總裁暨財務長與出納長Jean Hu表示,我們極具策略重要性的資料中心與嵌入式業務在第1季度貢獻了超過50%的營收。展望第2季,我們預期資料中心與客戶端業務的營收將呈現季度增長,成長幅度則會受到遊戲與嵌入式部門微幅衰退影響。展望PC與伺服器市場景氣逐漸回溫,加上我們新產品陸續推出,我們對下半年的成長機會充滿信心。   近期業務亮點 AMD在機密運算領域持續保持領先地位,Microsoft Azure、Google Cloud以及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等各大雲端服務供應商均推出基於AMD EPYC™處理器的新功能。 AMD擴展開發者運用AMD產品建構強固型AI解決方案的能力,包括對PyTorch基金會PyTorch 2.0框架的更新,現已對ROCm軟體提供原生支援,以及最新的TensorFlow-ZenDNN外掛程式在AMD EPYC CPU上實現類神經網路推導。 AMD發表AMD Alveo™ MA35D媒體加速器,開啟大規模直播互動串流服務的新時代,其整合式AI處理器能動態調整影片畫質。 AMD擴大旗下嵌入式處理器產品陣容,為各種嵌入式應用推出多款強大的可擴充產品: AMD Ryzen™嵌入式5000系列處理器為「常時在線」(always-on)網路防火牆、網路附加儲存系統與其他安全應用,提供中階、可擴充、高效率的最佳化效能。 全新AMD EPYC嵌入式9004系列處理器為雲端、企業運算領域的嵌入式網路、安全、防火牆以及儲存系統,以及工業邊緣伺服器提供出色效能與能源效率。 AMD持續擴展在電信市場的版圖,包括成立電信解決方案測試實驗室,以支援驗證基於AMD核心的端對端解決方案,並推出Zynq™ UltraScale+™ RFSoC產品,協助客戶在新興市場加速部署4G/5G基地台,另外更擴大與Nokia的合作,開發Nokia Cloud RAN解決方案,協助通訊服務供應商達成最嚴苛的能源效率目標。 AMD Ryzen行動處理器為各種嶄新商務、消費型以及遊戲體驗挹注強大效能: 全新AMD Ryzen Z1與Z1 Extreme處理器,內建基於AMD RDNA 3架構的顯示核心,為華碩ROG Ally等掌上型PC遊樂機帶來強大的可攜性與電池續航力。 HPI為混合式工作環境發表搭載新一代Ryzen處理器的硬體與軟體方案,並推出新一代OMEN 16與Victus 16筆電,最高配備AMD Ryzen 9 7940HS處理器。 聯想發表Legion Slim 7,最高搭載AMD Ryzen 9 7940HS處理器,同時擴大Yoga產品線,推出配備AMD Ryzen 7000系列處理器的機種。 AMD與HPI聯手開發搭載AMD Ryzen 7 7736U客製化處理器的Dragonfly Pro。 Framework推出配備AMD核心的Framework Laptop 13筆電以及全新Laptop 16機種。 三星與AMD宣布簽訂一項多年的延長授權協議,將多個世代的高效能、超低功耗AMD Radeon™繪圖解決方案引入Samsung Exynos SoC擴充產品線。 AMD發表AMD Radeon PRO W7000系列繪圖卡,為首款採用先進AMD小晶片(chiplet)設計的專業繪圖卡,提供領先業界的效能與多項獨特功能。 AMD 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 (FSR)技術現已支援超過250款已經上市與即將推出的遊戲,其中有110款遊戲支援FSR 2,FSR 2是FSR跨平台時間放大(temporal upscaling)技術的最新更新。 AMD宣布任命Jack Huynh擔任資深副總裁暨運算與繪圖事業群總經理,接替退休的前任運算與繪圖事業群執行副總裁Rick Bergman。   當前展望 AMD展望陳述是根據當前預期,內容屬於前瞻性陳述,實際結果可能因市場狀況以及「免責聲明」章節所列的各項因素,以致和本文陳述有所出入。   AMD預期2023年第2季營收約為53億美元,上下波動3億美元。AMD預期非GAAP毛利率約為50%。   AMD電話會議 AMD於官網中投資者關係網頁提供網路廣播,討論2023年第1季財務結果。   關於AMD 50多年來,AMD(NASDAQ:AMD)推動創新高效能運算、繪圖及視覺技術,建構遊戲、高臨場感平台與資料中心等重要領域。AMD員工致力於研發領先的高效能與自行調適產品,不斷突破技術的極限。全球數十億的消費者、世界500強企業以及尖端科學研究機構皆仰賴AMD的技術來改善生活、工作及娛樂。欲瞭解AMD如何成就今天,啟發未來,請瀏覽AMD網站、部落格、Facebook及Twitter。   AMD、AMD箭頭、EPYC、Radeon、Ryzen及上述名稱的組合是AMD公司的商標。其他名稱只為提供資訊的目的,並用於標識公司和產品,也可能是各自所有者的商標。   免責聲明 本新聞稿包含有關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AMD)的前瞻性陳述,AMD的預期成長機會;AMD在2023年下半年的預期成長;AMD成功達到其藍圖與推出新產品、執行其資料中心和嵌入式策略重點以及加速採用其AI產品組合的能力;電腦與伺服器市場的預期增強;AMD產品的特色、功能、效能、上市時間、時程以及預期收益;AMD 2023年第2季度財務前景,包含預期營收與non-GAAP毛利率以及帶來這些預估營收的預期原因。這些陳述皆基於1995年《私人證券訴訟改革法案》(U.S. Private Securities Litigation Reform Act)的「安全港」(Safe Harbor)條款所訂定出。這些前瞻性聲明含有像「將會」、「可能」、「預期」、「相信」、「計劃」、「打算」、「估計」,或這些字詞和短語的其它類似詞彙。投資者應注意本資料中的前瞻性陳述僅根據本文公佈當時的見解、假設以及預期,僅反映本文發布時的情況,且涉及到許多風險與不確定因素,可能會導致實際結果與預期存在重大差異。這類陳述受到特定已知與未知風險與不確定因素所影響,其中許多因素難以預測且大多非AMD所能掌控,並可能響應實際結果與其他未來事件和文中陳述有所出入,或是和前瞻性陳述資訊與陳述的暗示或預期狀況有所不同。可能導致實際結果和當前預期有所出入的實質因素包括但不限於:包括Intel公司佔據微處理器市場,及其侵略性經營手段;全球經濟局勢不確定性;半導體產業的周期性;AMD產品銷售行業的市場狀況;失去重要客戶;COVID-19疫情對AMD業務、財務狀況和營運結果的影響;AMD產品鎖定的市場競爭極為競爭;季度和季節性銷售模式;AMD充分保護其技術或其他知識產權的能力;不利的貨幣匯率波動;第三方廠商能及時製造足夠數量AMD的產品、或使用競爭對手的技術;基本設備、材料、載板或製造過程的可用性;達到AMD產品預期製造良率的能力;AMD能及時推出具有預期功能與效能水準的產品;AMD的半客製化SoC產品產生營收的能力;潛在的安全漏洞;潛在的安全事件,包括IT中斷、數據丟失、數據洩露和網路攻擊;有關AMD產品訂購和發貨的不確定性;AMD依賴第三方廠商知識產權來及時設計和推出新產品;AMD依賴第三方廠商來設計、製造和供應主機板,軟體和其他電腦平台零組件;AMD依賴Microsoft和其他軟體供應商的支持來設計和開發可在AMD產品上運行的軟體;AMD依賴第三方分銷商和外接合作夥伴;修改或中斷AMD內部業務流程和資訊系統的影響;AMD產品與部分或全部行業標準軟體和硬體的兼容性;缺陷產品所產生的有關費用;AMD供應鏈的效率;AMD依靠第三方供應鏈物流功能的能力;AMD有效控制其產品在灰色市場上銷售的能力;政府行動和法規的影響,例如出口管理法規,關稅和貿易保護措施;AMD實現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能力;潛在的稅收負債;當前和將來的索賠和訴訟;環境法律,與衝突礦物有關的規定以及其他法律或法規的影響;併購、合資與/或投資可能對業務產生的影響,以及整合收購事業的能力;合併公司資產的減值對企業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的影響;管理AMD票據的協議、賽靈思票據的保證和循環信用額度施加的限制;AMD債務;AMD產生足夠的現金來滿足其營運資金需求的能力或產生足夠的營收和營運現金流以進行其所有計畫的研發或策略性投資的能力;政治,法律,經濟風險和自然災害;商譽和技術許可購買的未來減損;AMD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能力;AMD的股價波動以及全球政治條件。呼籲投資者詳閱公司呈交美國證管會各項財報中提及的風險與不確定因素,其中包括但不限於AMD最近的Form 10-K和10-Q報告。   註1:在本營收新聞中,除了通用會計準則(GAAP)的營收結果,AMD還提供non-GAAP的數據,包括non-GAAP毛利率、non-GAAP營業費用、non-GAAP營業利益、non-GAAP淨利益、以及non-GAAP每股盈餘。AMD在計算non-GAAP所得稅規定時使用標準化稅率,以在報告期間提供更好的一致性。對於2023會計年度,AMD使用的預期non-GAAP稅率為13%,其中不包括稅前non-GAAP調整的稅影響,反映當前訊息。此外,AMD還提供調整後稅前與利息前(EBITDA)以及自由現金流量等數據,作為non-GAAP績效數據的補充。這些項目的定義列於本營收新聞最後相關資料表的註解。AMD提供這些財務數據,因為相信這種non-GAAP資料讓投資者更容易比較當前與長久累積的營運結果,而且AMD相信這有助於投資者更加連貫地比較AMD長期下來的績效,排除那些無法反映核心經營績效的項目,以及在選定資料表註解中所列的其他原因。本營收新聞揭露的non-GAAP財務數據應和AMD財報結果對照參考,不應視為GAAP數據的替代資料或更勝一籌,且應和根據GAAP的彙總財報(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對照閱讀。這些non-GAAP財務數據亦參照本文表格的GAAP數據並進行核對。本營收新聞亦含有涉及AMD展望的前瞻性non-GAAP毛利率,是根據截至2023年5月2日的當前預期、假設、以及看法,當中涉及許多風險以及不確定因素。為達到GAAP毛利率前景而進行的調整通常包括基於股票的薪酬、所收購無形資產攤提和收購相關成本。此類調整的時間和影響取決於未來事件,這些事件通常是不確定的或AMD無法控制的,因此,目前無法調節等效的GAAP措施。除了法律規定外,AMD無意亦沒有義務公開更新或修改展望陳述,以反映新資訊、未來事件所造成的影響。  

文章來源 : 世紀奧美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3491 加入收藏 :
UltiMaker品牌轉型、推出聚光燈3D列印解決方案 | UltiMaker為製造業專業人士和教育工作者推出品牌轉型、聚光燈3D列印解決方案

新品牌反映出該公司專注於加速跨行業的3D列印方面的創新 紐約和荷蘭UTRECHT2023年5月2日 /美通社/ -- 案頭3D列印的全球領導者 UltiMaker在去年和MakerBot合併後,今天宣佈對其品牌進行改革。新的品牌標識反映了公司推動案頭3D列印解決方案而採取的戰畧願景,並引入了新的產品架構。 UltiMaker's new brand architecture is designed to ensure that customers can easily find the products best suited to their needs. UltiMaker的品牌使命是塑造製造和產品開發的未來,為全球客戶提供卓越的3D列印解決方案和服務。新品牌建立在兩家公司傳統的綜合優勢之上,確保現有和未來的客戶得到充分支持,同時繼續建立世界領先的3D列印生態系統,有望實現工業部門的無限創新。 在UltiMaker品牌下,S和Method系列3D打印機將支持製造、產品開發和其他專業應用。作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專業3D打印機之一,S系列將繼續提供市場上最廣泛的材料,使其具有多種用途的靈活性,而Method系列將專注於更具體的製造應用,這些通常適用於需要用到加熱室、特種高熱塑性資料和高水准的尺寸精度等需求。 同時, MakerBot 品牌將作為教育部門的子品牌繼續運營,MakerBot Sketch系列主要針對於K-12範圍的學習教育。MakerBot去年推出的Sketch Large進一步為教育工作者和學生提供服務,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全面的教育生態系統。新的品牌架構旨在確保客戶能够輕鬆找到最適合其需求的產品和應用程序。 "我們的新品牌反映了我們兩家公司合併之後的綜合實力。UltiMaker首席執行官Nadav Goshen表示:"通過兩家公司的合併,我們能够將最好的一面帶給客戶,更好地實現我們的願景,繼續領導3D列印行業,並使更多的創新者能够將他們的想法付諸實踐。"。"在過去的幾個月裏,我們對這個激動人心的機會進行了仔細的思考,以决定我們品牌的未來方向。我們的客戶仍然是我們決策的覈心,我們很高興能够公佈UltiMaker品牌之旅的成果。 " 所有UltiMaker硬體和軟體產品計畫在未來12-18個月內進行品牌重塑。 編輯注意事項: UltiMaker將於2023年5月2日至4日在伊利諾伊州芝加哥的Rapid+TCT展位5032展出。如欲在此活動期間預約採訪,請聯系 press@ultimaker.com  以下視頻重點介紹了新品牌:https://youtu.be/xy9Hdmu_vXg 關於UltiMaker介紹 UltiMakerno 是3D列印行業的全球領導者,其使命是通過提供硬體、軟件和資料的全面案頭3D列印生態系統來加快增材製造的採用。UltiMaker結合了兩個領先的案頭3D列印品牌UltiMaker和MakerBot,為普及和使用3D列印解決方案,同時激勵行業向有責任的和永續製造的未來方向發展。 Ultimaker是Ultimaker B.V.的商標或注冊商標。MakerBot是MakerBotIndustries,LLC的商標或注冊商標。所有其他商標均為其各自所有者的財產。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597 加入收藏 :
第六届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雲生態大會成功舉辦

國雲築基 智算引擎 香港2023年5月2日 /美通社/ -- 第六届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雲生態大會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大會活動包括高峰論壇、7場分論壇及雲生態成果展。作爲第六届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重要組成部分,大會由國務院國資委、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國電信、中國電科、中國電子聯合主辦,以"國雲築基,智算引擎"爲主題,旨在圍繞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共同探討天翼雲的合作與發展,讓天翼雲在數字中國建設中更好發揮信息基礎設施的底座作用,以科技雲、智能雲、安全雲的智算能力,構建數字中國的强大引擎。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趙世堂,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林寶金,福建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郭寧寧,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平等嘉賓莅臨雲生態大會高峰論壇。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中國電信總經理邵廣祿、中國電科副總經理楊軍、中國電子副總經理周進軍等央企負責人出席會議。 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出席會議並致辭 會上,柯瑞文在致辭中表示,中國電信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對天翼雲的認識,緊緊圍繞天翼雲"自主可控、智能敏捷、安全可信、綠色低碳、應用牽引"五大特徵,與産業鏈夥伴通力合作,天翼雲工作取得了突出的進展和成效,即加强科技研發攻關,自主可控的關鍵核心技術取得新突破;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化、綠色化水平邁上新高度;深度融合AI技術,智能敏捷成爲天翼雲能力新特徵;推進上雲用數賦智,天翼雲服務數字中國取得新成效;强化生態融合創新,雲計算産業鏈合作共贏取得新發展。他指出,天翼雲的框架已經成型,下階段重點從以下三方面推動天翼雲再上新臺階:一是立足核心技術攻關,建立更加自主可控、更爲牢固的天翼雲技術體系;二是堅持應用牽引,建立更加全面、更爲融合的雲服務體系;三是强化産學研結合、集成創新,建立更爲廣泛的天翼雲生態體系。 中國電信總經理邵廣祿出席會議並代表致辭 邵廣祿在會上表示,數字産業是百年大變局中的重要變量,贏得數字産業將贏得主動。近年來,中國電信投資年增長達7%,投資結構持續向天翼雲、AI、安全、數字化平臺等數字産業傾斜,中國電信雲、網、數、智、安等五大能力不斷升級,一體化支撑數字中國的發展。在雲上算力升級方面,通過針對算力覆蓋升級、多樣算力升級、算力調度升級,打造算力互聯互通驗證平臺,幫助創業者和客戶用得好、用得起;在邊緣雲升級方面,按照雲網融合規劃,實現不同時延等級的、高性價比的算力服務和AI智算服務。在數智升級方面,天翼雲研發的數據要素服務平臺"靈澤"和"星河"視覺大模型,能够實現安心共享和放心流通;在安全升級方面,天翼雲已經突破50多項關鍵技術,幷實現多AZ保障平臺底座安全和雲網邊端協同保障關基安全。 創新雲成果涌現  携手共促雲生態繁榮 本次雲生態大會在技術生態、應用生態、服務生態、渠道生態等方面,積極推動合作夥伴開展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更加務實的生態合作,共同培育壯大自主可控、開放共贏的雲生態格局,高峰論壇上發布多項重點成果: 成果一:發布雲生態自主創新産品。中國電信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積極實現技術突破,發布天翼雲智能超算雲平臺、全新能力升級算力調度平臺"息壤"、數據要素服務平臺"靈澤"及"星河"通用視覺基礎模型2.0版等創新成果。天翼雲智能超算雲平臺是運營商首個雲智超一體化算力平臺,提供智算、超算、通算多樣化算力服務,依托天翼分布式架構雲底座和海量計算、存儲、網絡資源,爲ChatGPT類大模型訓練、無人駕駛、生命科學等場景提供軟硬一體解决方案,助力降低企業科研創新成本。在去年底入選國資委2022年度央企10大超級工程的算力調度平臺"息壤"也迎來了全新升級,通過息壤算力調度,推動與主要雲廠商和大型超算雲實現算力幷網,服務"東數西算"國家工程,爲國家雙碳戰略貢獻力量。數據要素服務平臺"靈澤"則是依托中國電信自主研發技術,充分挖掘數據要素價值、深度釋放數據要素紅利,提供"聚、治、享、用"一體化政企數據可信流通中台,實現數據"資源化、資産化、資本化"的轉變。星河通用視覺基礎模型2.0版實現了百億參數級別的升級,從聚焦城市治理領域,擴展到通用視覺領域,支持對城市治理、物流、安防、工業視覺等多行業場景賦能。 成果二:發布雲生態合作最新成果。本次高峰論壇舉辦國資央企SaaS應用服務共享平臺、智能監管業務模型創新平臺發布暨央企雲資源池上綫儀式。國資委央企SaaS應用服務共享平臺基于成熟的雲服務運營能力和安全防護能力,爲企業提供雲基礎設施與應用支持,有力地支撑國資央企SaaS應用全面上雲,進一步推動國資央企數字化轉型,打造繁榮的雲上SaaS服務生態。同時,爲充分發揮國家雲基礎運營商作用,組織中國電信建成了全棧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環境、一雲多芯的"央企雲資源池",全方位支撑保障國資央企上雲。智能監管業務模型創新平臺則以科學技術賦能監管,實現智能化、規範化的管理。爲與社會各界開展更廣領域、更大範圍、更深層次的雲生態合作,共創雲生態繁榮,中國電信還對優秀生態合作夥伴進行頒獎。 成果三:發布國資央企上雲階段成果。近一年來,國務院國資委組織中央企業統籌建立"1+N+M"國資央企雲體系,全面融入國家雲建設,第一批發布的40個行業領域公有雲項目,涉及14個領域38家中央企業,旨在服務央企專業化整合,構建行業大數據平臺。其中,中國電信獨立申報、聯合申報幷入選的項目達24個。會上還同期舉行實體經濟龍頭企業上雲簽約儀式,中國電信與中國石油、中化集團、中國誠通、中國信科、九牧、三棵樹等重要客戶合作簽約,與合作夥伴一同推進業務平臺上雲,促進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成果四:舉行天翼雲出海計劃發布儀式。作爲國家信息化建設的主力軍,天翼雲携手各界合作夥伴,正式開啓出海新征程,爲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之路注入新動能。天翼雲出海依托堅實的數字化底座,已形成"9+30+X+N"的全球格局:9個海外公有雲節點,立足亞太、輻射全球;30個自有全球邊緣雲節點,集約部署,提供本地算力;超200個海外CDN節點,一站式加速,安全運營;N朵合作納管公有雲,以及高速泛在的雲間互聯網絡,協助客戶快速入雲,幷提供全球覆蓋的高品質服務,通過覆蓋廣泛、全球一站可達的數字化彈性基礎設施架構爲企業出海保駕護航。 天翼雲出海計劃發布儀式現場 大咖論道聚焦前沿  共探數智融雲新風向 爲進一步推動開放、互信、共贏的上雲生態體系建設,幫助合作夥伴上好雲、用好雲、管好雲,共享數字技術紅利,本次雲生態大會在舉辦央企、技術、合作三個專業論壇基礎上,同期召開數字金融、數字教育、數字政務與數字社會三個行業論壇和深化數字福建建設•閩企數轉論壇,深度探討雲計算前沿戰略、技術突破和産業需求,交流行業上雲經驗,爲雲生態創新發展,助力數字中國建言獻策,共謀互利共贏的合作新篇章。 雲成果立體化呈現 共享數字科技盛宴 大會同期,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5號展館舉辦雲生態成果展,中國電信展臺根據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2522"規劃框架,聚焦雲計算領域,綜合運用實物場景、互動沙盤、虛擬現實、宣傳視頻等多種形式,爲觀衆帶來了一場沉浸式雲計算産業生態成果盛宴,全面展示中國電信在基礎建設、數據能力、科技創新、安全屏障、賦能數字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國內國際生態布局方面的最新成果,講述天翼雲"五位一體"深度融合推動千行百業轉型升級的數字故事,呈現在政務、民生、産業等領域衆多成熟案例,全面賦能社會經濟發展,助力數字中國建設。 風勁帆滿海天闊,携手同行向未來。中國電信將秉承共創、共榮、共贏的初心,加快打造雲網融合數字基礎設施,不斷加强産業生態的聯合創新,强化基礎設施優勢,加大科技投入,携手合作夥伴共築雲上生態,共促數字經濟發展,爲數字中國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關於天翼雲 天翼雲是全球最大的運營商雲,以"云網融合、安全可信、專享定制"三大優勢向客戶提供公有云、私有云、專屬雲、混合雲、邊緣雲、全棧雲服務,滿足政府機構、大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作為全球領先的雲服務商,天翼雲致力成為數字經濟發展主力軍,助力全球數字建設,為用戶提供安全、普惠雲服務。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495 加入收藏 :
AWE2023:匯聚全球前沿科技,展望未來智慧家

上海2023年4月27日 /美通社/ -- 4月27日,全球家電及消費電子領域的頂級科技盛會——2023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WE2023)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開幕。本屆AWE以「智科技、創未來」為主題,匯集千余家國內外企業參展,展示全球家電及消費電子領域前沿創新成果,為全球消費者全景化呈現未來智慧生活的美好圖景。 AWE2023 本屆AWE展館覆蓋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13個展館,展示規模達15萬平米,展示包括家電、消費電子、智能家居、智能科技、3C數碼、智慧娛樂、可穿戴設備、虛擬/增強現實、汽車智駕技術、機器人等諸多領域前沿成果。 A Glimpse of Exhibitors 本次展會匯集超千家展商,囊括了絕大多數世界知名家電、消費電子、通訊與物聯網企業與核心部件供應商;其中既有Miele、Kuppersbusch、博世家電、西門子家電、Fisher&Paykel、松下、三星、索尼、夏普、AEG、Gorenje、LIEBHERR、BERTAZZONI、SCHULTHESS、ASKO、Electrolux、惠而浦、日立、Laurastar、飛利浦、TEKA、林內、能率、威能、西屋、卡赫、必勝、OSIM、樂扣樂扣、摩飛、美國怡口等國際著名家電與消費電子品牌,海爾、海信、TCL、卡薩帝、創維、康佳、長虹、格力、奧克斯、方太、老板、華帝、萬和、萬家樂、恒潔、箭牌、格蘭仕、九陽、蘇泊爾、萊克、小熊、科沃斯、添可、追覓、石頭科技、雲米、美大、金牌廚櫃、火星人、帥豐、艾美特、愛仕達、飛科、超人、月立、徠芬、榮泰等本土家電巨頭與細分領域龍頭企業,也有華為、京東、科大訊飛、塗鴉智能、思必馳、力合微、夢百合、樂橙、瑞昱半導體等科技巨擘與人工智能領域獨角獸企業,以及華星光電、長虹華意、加西貝拉、黃石東貝、GMCC&Welling、錢江、恩布拉科、上海海立、萬寶、紮努西、3M、肖特、庫爾茲、格力工業製品、SERI等家電與消費電子核心零部件及材料供應商。AWE展商消費電子板塊的展示力度持續加強,「消費電子、智能科技館」囊括三個展館,並迎回三星、索尼、華為等消費電子巨頭。AWE「國際品牌館」百家爭鳴,Miele展位面積擴大至超千平方米、Bertazzoni及TEKA均迎來AWE首秀;自上屆恒潔衛浴加入後,箭牌衛浴接踵而至,擴大了AWE智慧家居的生態版圖。 海爾再次以整館陣容展示海爾智慧家庭的最新成果,在現場搭建「四大場景盒子」全場景智慧樣板間,展示依托智家大腦打造的娛樂、洗浴、睡眠等N種個性化場景;華為首次在AWE展出全屋智能解決方案,規劃了雙層空間超800平米的展臺,沈浸式呈現智慧家庭、酒店等行業空間智能場景,為用戶打造常住常新的未來空間生態;海信重點展示了布局大顯示產業的落地成果,從新型顯示到細分生活場景,再到出行、辦公、會議、醫療等智慧科技產業場景,詮釋海信在場景化升級和行業拓展方面的持續突破。TCL則通過智能家電、智能手機、可變曲面顯示器等新品的演示,展現其全品類智能物聯生態布局和智能生活體驗。 AWE2023匯聚三星、索尼、夏普三大國際顯示行業巨頭展開8K電視、前沿顯示技術之爭;新型顯示AR/VR新品也在AWE上嶄露鋒芒,TCL雷鳥的AR眼鏡,海信、創維的VR一體機等產品為消費者開啟「元宇宙」提供了可能。 出行是家庭生活場景的延伸。本屆展會華為帶來了其參與聯合設計的AITO汽車問界M5智駕版,創維汽車HT-i也首次在AWE展出,為用戶呈現智能出行的全新認知和體驗。三星則展示了其合作夥伴捷尼賽思的純電平臺首款車型GV60。 AWE2023同期將舉辦:以「創新無界、向實而生」為題的AWE高峰論壇、「未來家2035」高峰論壇、AWE2023艾普蘭獎頒獎典禮、2023年中國家電產業鏈大會、2023中國家電創新零售峰會、GTIC 2023全球AloT智能家居峰會、2023中國清潔電器高峰論壇等官方論壇活動。 AWE開啟展會直播新模式,與央視財經合作,邀請知名主持人進行逛展直播;與京東合作,網紅探展加BOSS直播,開啟京東家電AWE五一煥新周。與抖音合作,開創抖音「AWE潮電盛典」話題,打造線下線上全景式逛展體驗,並聚集高流量達人探展直播。 隨著國際環境的逐步開放,來到AWE的海外觀眾呈指數級增長;海爾邀請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的約300名客戶於疫情後第一時間來到上海,見證海爾智家在全球的創牌成果;德國現代廚房行業協會AMK組織歐洲考察團現場參觀,並有望在2024年回歸AWE。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5306 加入收藏 :
復星國際發佈2022年ESG報告及首份TCFD報告

立業為善 共赴美好 香港2023年5月2日 /美通社/ -- 復星國際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股份代號:00656,簡稱「復星國際」)及其附屬公司(統稱「復星」或「集團」)發佈2022年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及管治Governance(簡稱ESG)報告。面對愈發嚴峻的全球氣候變化挑戰,復星根據氣候變化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的建議,作出自願性質的氣候相關財務風險披露,發佈了首份氣候變化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報告(簡稱TCFD報告),以支持與落實TCFD的建議,旨在建立長遠的氣候應對能力,並帶動低碳經濟的轉型。 2022年是復星而立之年,結合復星「全球運營」與「科創」力量為世界匯聚美好的歷程,本年度的ESG報告圍繞復星成立三十年來堅定地聚焦主業發展及公司治理與商業道德、客戶隱私及數據安全、客戶服務與滿意度、產品質量與安全、安全環保、責任投資、供應鏈可持續管理、員工健康與安全、員工權益與關愛、社會公益等方面,向股東、客戶與消費者、員工、政府、合作夥伴、社會公眾等利益相關方全方位展示了復星國際2022年度的ESG戰略、實踐與成果。 ESG報告符合GRI(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即全球報告倡議組織)可持續發展報告標準(GRI Standards),同時遵循香港聯合交易所發佈的《上市規則》附錄二十七《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要求。報告同時經獨立第三方、國際公認的認證機構SGS審核驗證。 發佈首份TCFD報告,呼籲各界共同推進碳中和 2022年復星迎來發佈「碳中和目標」後的「第二年」。面對愈發嚴峻的全球氣候變化挑戰,復星發佈首份TCFD報告,邁出了加強復星氣候韌性的重要一步,向國際社會表明集團氣候行動的決心,呼籲各界共同推進碳中和。 2021年,集團訂立減碳目標,向社會承諾——「力爭於2028年實現碳達峰、2050年實現碳中和」。復星通過制訂有效的氣候變化緩解和適應策略,支持《巴黎協定》的1.5℃控溫目標,並開展了氣候相關風險和機遇的分析與評估,識別關鍵風險及機遇並制訂應對措施,進一步完善衡量指標與目標管理,建立長遠的氣候應對能力,提升氣候韌性。 成立碳中和委員會和工作小組,積極推進復星雙碳目標 為進一步推進復星2050年「碳中和目標」,集團成立碳中和委員會和工作小組,並由安全質量環保督察部牽頭推進碳中和工作。碳中和委員會由復星國際董事及各成員企業董事組成,負責整體碳中和策略監察與推進,並對氣候相關風險和機遇進行監管與監督。復星同時將「碳中和管理」的指標加入集團各業務板塊責任人的ESG管理績效考核機制中,推動碳中和管理在全集團範圍內的進一步貫徹與落實。 此外,為提升復星在綠色低碳市場的領導地位,集團注重對清潔技術的投資。目前,集團已投資多個清潔技術企業,涉及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生物能等清潔能源行業,以及電池、前沿材料、儲能、熱電、智慧電網、工業自動化、天然氣聯合等能源效率行業,同時對綠色認證物業、建築保溫等綠色建築行業亦有涉及。集團亦通過替換綠色可循環原材料、增加清潔能源使用佔比、提升能源效率等方式降低產品生命週期碳排放。此外,集團加大對綠色消費品賽道的投入,積極尋找並佈局綠色、優質綠色消費品賽道,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綠色、低碳的產品及服務。 積極推動節能減碳,為地球可持續發展出力 集團積極監察和記錄各成員企業溫室氣體排放量,從而促進節能減碳的持續改善。2022年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為95.6噸/百萬元人民幣收入,較2021年下降8.02%。2022年能耗強度為239.0MWh/百萬元人民幣收入,較2021年下降12.90%。 集團及成員企業積極推動節能減碳,矢志成為業界的減碳先鋒。集團位於三亞的亞特蘭蒂斯獲得中國綠色建築認證的最高級別—國家三星認證綠色建築設計與運營認證、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金級建築設計和建設認證、全球旅遊業界領先環境認證及「EarthCheck」銀質認證。集團在上海的基地-上海地標型建築外灘金融中心(BFC)也獲得被譽為綠色建築界的「奧斯卡」LEED鉑金級認證,得分更以97分刷新世界紀錄。 成為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成員,積極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ESG評級優異獲市場高度認可 經過逾30年的發展,復星已成長為創新驅動的全球家庭消費產業集團,聚焦發展健康、快樂、富足等業務板塊,覆蓋超過35個國家和地區(基於當年收入超過人民幣億元的企業)的產業佈局。在做好企業經營的同時,集團主動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利用復星全球產業生態的「乘長」效應,持續為世界創造美好。 作為負責任的全球公民,復星不斷加強可持續發展管理,落實並監督復星的ESG策略及目標。復星於2014年正式加入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UN Global Compact),致力於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承諾,全力支持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在人權、勞工、環境和反腐敗等領域的十項原則,不斷推動其與自身ESG戰略的緊密融合,並持續積極聯合各成員企業推動ESG戰略的實施。 2022年,復星的ESG管理工作受到了外界的廣泛認可,在報告期內,MSCI ESG評級為AA,是大中華地區唯一一家MSCI ESG評級為AA的綜合型企業,並連續入選MSCI CHINA ESG LEADERS 10-40;恒生可持續發展評級為A,連續兩年入選恒生ESG 50指數成份股,連續三年入選恒生可持續發展企業基準指數成份股;首次入選富時羅素社會責任指數(FTSE4Good Index Series)成份股,標普企業可持續發展評估成績大幅上升,排名超過91%的全球同業。 立業為善,積極回饋社會 2022年除了是復星成立三十周年,也是復星基金會成立十周年。復星基金會提出了「共助美好」公益戰略,持續開展支持應急救災、鄉村振興、健康促進、社區共建、關愛兒童青少年、教育及文化藝術等公益行動。 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復星前瞻性佈局的「一苗一藥」,持續在抗擊疫情中貢獻力量。復必泰疫苗(mRNA新冠疫苗)在港澳台地區築起免疫屏障,自上市以來至2023年2月末,港澳台地區已累計接種超3,100萬劑。復必泰BNT162b2、復必泰二價疫苗均已於香港獲正式註冊為藥品/製品,於澳門獲批准為常規進口疫苗,實現公立和私營市場全覆蓋。 復星醫藥與河南真實生物聯合開發的中國首款抗新冠病毒小分子口服藥阿茲夫定片,2022年已納入國家新冠診療方案,並納入醫保支付範圍。截至2023年4月6日,「鄉村暖冬計劃」共計向29個省、市、自治區258個縣的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送達阿茲夫定289,200餘瓶,為農村地區做好「保健康、防重症」提供了重要幫助。 復星基金會鄉村醫生項目自2017年底開展以來,已覆蓋16個省、市、自治區的73個縣,惠及300萬基層家庭。2023年2月17日,該項目獲頒上海慈善領域的政府最高獎項—「上海慈善獎」。 作為世界衛生組織宣導的「消除瘧疾」全球合作機制正式成員之一,復星醫藥有30個抗瘧藥製劑產品通過WHO藥品生產預認證(WHOPQ),是全球通過該認證數量最多的抗瘧藥生產企業,已連續多年作為全球基金、聯合國兒童基金會、WHO及非洲各國國家藥品採購中心的主要抗瘧藥品供應商。其中,復星醫藥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注射用青蒿琥酯Artesun®,已被WHO推薦並成為治療重症瘧疾的金標準藥物。截至2022年底,復星醫藥已向國際市場供應超過2.8億支注射用青蒿琥酯Artesun®,幫助全球5,600萬名重症瘧疾患者重獲健康。 自上而下的ESG改進長效機制,ESG表現與董事會績效掛鉤 自創立以來,復星就確立了以「修身、齊家、立業、助天下」為核心的企業經營理念與文化價值觀,自始至終將個人及企業的發展和成就與對社會福祉的提升緊密相連。為保障ESG各項工作的順利持續推進,復星建立了自上而下的ESG提升長效機制,並將ESG管理績效作為執行董事績效評估和薪酬評估過程中的評估因素,集團及其成員企業亦可層層推進地把ESG深度融合進各自的運營管理中去。 為進一步完善ESG管理體系,復星在董事會下設立ESG董事委員會,協助董事會指導及監察集團發展及落實ESG工作。在管理及決策層面,復星在管理層設立ESG決策委員會,對ESG戰略落地提供決策支持。在執行層面,集團亦成立了ESG管理委員會及ESG工作小組,確保設立合適及有效的ESG風險管理及內部監控系統,全面落實本公司的ESG策略及相關行動。 三十而立,不忘「助天下」初心 站在而立之年的歷史新起點,復星將秉持商業向善、「助天下」的初心,積極承擔更多社會責任,落實ESG理念,持續創造價值、回報社會。復星將堅持戰略聚焦,利用復星「全球運營」及「科創」的優勢,深耕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核心業務,驅動集團更快更好發展。此外,復星將繼續積極聯合各成員企業推動ESG戰略的實施,特別是在碳達峰、碳中和、節能降耗等工作上,積極推動集團的可持續發展。 ~完~ 欲了解復星ESG的更多詳情,可參閱復星國際2022年ESG報告: 香港聯交所披露易網站(http://www.hkexnews.hk) 或本公司可持續發展網站(https://www.fosun.com/development/) 復星國際2022年TCFD報告電子版本發佈於本公司可持續發展網站: (https://www.fosun.com/development/) 關於復星 復星創立於1992年,經過逾30年發展,已成為一家創新驅動的全球家庭消費產業集團。秉持讓全球家庭生活更幸福的使命,復星致力於服務全球十億家庭客戶,戰略聚焦健康、快樂、富足的幸福生態系統。2007年復星國際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號:00656.HK),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總資產達人民幣8,231億元,在2022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榜單中位列第589位,MSCI ESG評級為AA。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5041 加入收藏 :
天合光能組件累計出貨超140GW,210組件出貨超65GW,全球第一

常州2023年5月2日 /美通社/ -- 4月24日晚間及26日晚間,天合光能接連發佈2022年年度報告、2023年第一季度報告,業績再創新高。2022年全年,天合光能營業收入達850.52億元,同比增長91.21%,主營業務全面開花,光伏產品、光伏系統和智能能源均實現持續成長。其中,光伏組件2022年全年出貨量達43.09GW。截至2023年3月底,天合光能累計出貨量超過140GW,其中210組件出貨量超65GW,全球第一。 組件累計出貨140GW+,210組件65GW+ 2022年天合光能光伏組件全年出貨量43.09GW,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光伏組件累計出貨超過140GW。根據集邦咨詢的統計,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行業210組件累計出貨量超過120GW,而同期天合光能210組件累計出貨量已超過65GW,位居全球第一位,市場佔有率超50%。 行業領先的出貨量源於卓越的產品價值。基於先進的210產品技術平台,天合光能至尊系列組件具備高功率、高效率、高可靠性、高發電量、低度電成本核心優勢,備受全球客戶追捧。以至尊670W組件為代表的600W+高功率組件引領行業進入PV6.0時代,600W+組件風靡全球,實現全場景、全球化應用。依靠領先的210產品技術平台疊加先進的N型i-TOPCon技術,天合光能形成了N型全場景化解決方案,全面滿足大型地面電站、工商業、戶用等場景下客戶需求,加速引領行業邁入N型時代。 組件產能達95GW,加速挺進N型時代 邁入N型產業化元年,天合光能開啟N型擴張加速度,為無憂交付打下堅實基礎。2022年12月至今年3月,天合光能N型i-TOPCon電池、組件、單晶硅棒先後在宿遷、常州、淮安、青海等基地順利下線。 預計到2023年底,電池片產能可達75GW,其中N型電池片產能預計超過40GW,組件產能可達95GW。 創新成果惠及客戶,技術創新引領行業 天合光能在創新道路上穩步前行,2022年新增獲得專利173件,累計獲得專利1159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持續位居中國光伏行業領先地位。自2011年起,天合光能25次打破晶硅電池效率及組件功率世界紀錄。2022年,天合光能先後創造了N型單晶i-TOPCon電池效率和組件窗口效率世界紀錄、P型單晶PERC電池效率紀錄。 天合光能既關注量產技術的推進,也關注前沿技術的研究,其中N型i-TOPCon電池量產效率達到25.3%,鈣鈦礦-晶硅疊層電池實驗室效率達到29.2%。持續的技術創新保持量產產品性能的領先,使高價值產品惠及整個光伏行業,同時為下一代技術做好充分準備,持續領先。 聚焦用戶價值,賦能全球零碳轉型 天合光能注重可持續發展,持續踐行低碳路徑,不僅通過光伏組件生產清潔電力,也著力讓生產製造的過程更綠色低碳。2022年,天合光能全系列210至尊組件獲得LCA生命週期評估認證,實現全生命週期低碳管理;同時,天合光能全系列210至尊組件獲得產品碳足跡認證,產品碳足跡表現領先行業。今年4月,天合光能義烏基地獲得2022年度零碳工廠證書,成為光伏行業首個經權威機構認證的「零碳工廠」。 全球權威機構持續認可 天合光能綜合實力表現優異,備受海內外金融市場、權威第三方機構以及光伏行業信賴。截至2022年,天合光能連續七年獲評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可融資能力100%,連續三年榮獲RETC「全面最佳表現」獎,連續八年榮獲PVEL光伏組件可靠性計分卡「最佳表現」組件製造商榮譽。截至2023年3月,天合光能連續四個季度蟬聯PV ModuleTech組件可融資性AAA評級。 成立25週年以來,天合光能全球累計出貨量超140GW,業務遍佈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未來,天合光能將繼續踐行「用太陽能造福全人類」的使命,引領行業發展,為全球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874 加入收藏 :
2025 年 4 月 26 日 (星期六) 農曆三月廿九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