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循環經濟」新聞搜尋結果, 共 385 篇 ,以下為 1 - 24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京冠生技以循環經濟技術推動農畜產業綠色轉型 參展亞太最大畜牧展VIV Asia 2025 加速全球市場布局

全球畜牧業正面臨抗生素抗藥性、碳排放及廢棄物管理等挑戰,循環經濟已成為產業轉型的關鍵方向。作為綠色經濟的領航者,京冠生技透過農食副產物高值化應用,推動全球畜牧業朝向健康、低碳、永續的未來邁進。去年,京冠生技推出以廢棄咖啡渣為原料的機能性飼料添加劑,不僅能替代經濟動物抗生素使用,還能降低因不當使用抗生素所導致的細菌抗藥性,已獲多國市場關注。今年更是第三度獲農業部肯定,入選亞太規模最大畜牧加工產業展—VIV Asia 2025台灣館的參展資格,不僅展示京冠生技在農業循環經濟領域的領導地位,也彰顯台灣生技產業的卓越實力。  創新循環經濟解決方案,將「剩食」變「盛食」,助攻全球農畜產業永續轉型   京冠生技自2008年起投入農食副產物高值化應用,為全台首家成功研發綠豆皮/殼固態發酵技術與菌種研發的生技公司,並持續拓展至茶渣、豆渣、咖啡渣等農食廢棄資源,將其再製成機能性動物飼料原料與保健產品。透過獨家逆境固態發酵專利技術,不僅落實「剩食變盛食」的循環經濟理念,也為農畜產業龐大的廢棄物處理需求提供解決方案。不僅如此,京冠生技更導入精準營養及預防醫學概念,提升經濟動物健康與飼養效能,進一步降低飼養過程中的碳排放,推動產業朝向低碳永續發展。 京冠生技積極拓展國際市場,攜手全球產業夥伴打造永續大健康產業生態圈  除了深耕台灣,京冠生技的創新產品已成功進軍韓國、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並持續擴展全球市場。此次參與VIV Asia 2025,除了進一步深化與現有國際夥伴的合作外,也積極尋找更多潛在客戶與代理商,加速海外布局。京冠生技董事長楊青山表示:「我們將持續強化技術研發,探索更多農食副產物再利用的可能性,並期待透過VIV Asia與全球產業夥伴攜手推動循環經濟與低碳畜牧,共創永續大健康產業生態圈。」   

文章來源 : 布爾喬亞公關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553 加入收藏 :
寧德時代與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達成戰略合作,共推全球電池循環經濟發展

寧德2025年3月20日 /美通社/ -- 3月18日,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寧德時代」)與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下稱「基金會」)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宣佈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推動全球電池循環經濟的發展。 作為首個加入該基金會戰略合作網絡的新能源創新科技企業,寧德時代發起全球能源循環計劃。雙方將共同開展針對電池循環經濟的系統性研究,構建全球生態網絡,分享電池循環前沿實踐。雙方還將探索電池循環經濟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轉型路徑,打造電池循環經濟標桿城市。這也是全球首個由中國企業發起的循環經濟公益項目。 作為全球循環經濟領域的重要倡導者,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致力於在全球範圍內發展與推廣循環經濟理念,聯動和啟發企業、學術單位、政策制定者、研究機構等利益相關方主動參與循環經濟轉型,以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嚴峻挑戰,從而建立一個有益於人類與自然共同發展的經濟體系。     本次電池循環經濟項目的啟動,標誌著新能源產業將首次構建覆蓋全產業鏈、政企決策者、社會組織等多方力量的協作網絡。 在全球氣候挑戰的關鍵時刻,作為能源轉型和電動化的核心載體——電池產業,成為破局關鍵。電池產業實現循環經濟轉型,將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與環境雙機遇。 「對寧德時代而言,循環經濟不僅是責任,更是驅動創新的動力。寧德時代已實現覆蓋『電池設計 - 生產–使用 - 梯次利用–回收與資源再生』的生態閉環。」寧德時代循環經濟項目負責人宋丹表示,「每塊電池都應是能源循環的起點而非終點,這需要全球產業夥伴的協同創新。」 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合作網絡負責人喬•墨菲表示,「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發展及電動化進程的推進,為電池行業循環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歷史性機遇。我們很高興能與寧德時代一道推動全球電池循環經濟的發展。寧德時代的加入,將是推動實現電池循環經濟和更廣泛的能源轉型的關鍵力量。」 從新能源產業化到產業新能源化,寧德時代始終秉持開放式創新的理念,致力於與全球領先的組織、機構和企業攜手,加速電池循環經濟的技術創新和應用落地,以生態協同,共塑可持續能源未來。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19 加入收藏 :
【環保新趨勢!】新生物材料正在改變服裝產業,推動循環經濟!

新生物材料引領服裝供應鏈的綠色革命,循環經濟成為未來趨勢! 最近,「綠色革命」的風潮席捲各行各業,尤其是在時尚界,服裝製造商們紛紛投身於一場前所未有的環保創新浪潮,而一個驚人的新角色——「新生物材料」,正成為改變遊戲規則的關鍵力量!這些新型材料不僅能讓我們穿上時尚服裝,還能讓地球喘口氣!是時候一起來探索,這些新奇材料如何助力服裝供應鏈邁向更環保的循環經濟未來。 從自然出發,創新無限 想像一下,你穿上的一件T恤,竟然是由蘑菇、藻類或是植物纖維所製成?這不是科幻小說,而是現實中的創新!新生物材料,是指那些以生物基原料為來源,並且可降解或回收的材料。這些材料不僅在製造過程中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還能在使用後進入循環經濟系統,實現資源的再利用。 舉個例子,蘑菇皮革已經成為設計師們的新寵,它不僅質感類似真皮,還具有環保且可持續的優勢。而來自藻類的纖維,則為我們的衣櫃帶來了更多的創意可能性,這些天然材料能夠在短短數月內自然分解,避免了傳統合成材料所帶來的環境負擔。 服裝產業的循環經濟大計 隨著全球環保意識的提升,服裝產業也正在迅速擁抱循環經濟的概念。所謂循環經濟,就是在生產、消費和回收各階段中,盡可能減少資源浪費和污染,並促進資源的再利用。這樣的模式不僅能有效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還能在產品生命周期結束時將其回收、再生,減少垃圾堆積。 新生物材料正是循環經濟的“神兵利器”。以其可降解和可回收的特性,這些材料為服裝產業提供了一個可持續的選擇,從而實現從「線上→衣物→垃圾」的傳統單向流程,到一個更加友好的「重複使用→回收→再製作」的新模式。 未來可期,服裝將更加環保 當然,這些新材料的發展仍處於初期階段,但已經有不少企業在推動這一理念的實踐,並且逐步走向商業化。例如,許多品牌已經開始推出以新生物材料為主的服裝系列,將環保與時尚相結合。想像一下,穿上你的時尚新衣,同時也在為地球出一份力,這不就是未來時尚的理想模樣嗎? 最重要的是,這不僅是一場設計和技術的革命,更是一場理念上的顛覆。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這場改變的一部分,透過選擇可持續的產品,支持環保創新,讓這個地球變得更加美麗,為後代留下一個更乾淨的世界。 新生物材料正在快速改變服裝產業的面貌,並為循環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如果你也對未來的綠色時尚感到好奇,別錯過更多精彩內容,點擊這裡了解更多——新生物材料促進服裝供應鏈的循環經濟。 時尚與環保,這場革命才剛剛開始!

文章來源 :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5445 加入收藏 :
優織隆榮獲THE GREEN BOOK「綠色解方」大獎 創新農廢再生引領低碳循環經濟

在2024年11月14日至15日於台北松山文創園區舉行的THE GREEN BOOK首屆雙年峰會暨頒布典禮中,優織隆 (UKL) 榮獲「綠色解方」大獎。該獎項表彰了優織隆利用台灣鳳梨葉纖維進行低碳循環經濟的創新成果,並肯定其在農廢再生與資源循環領域的卓越貢獻。此次獲獎不僅彰顯優織隆對永續發展的承諾,更突顯台灣在全球綠色創新中的重要地位,成為大會的一大亮點。 THE GREEN BOOK峰會:全球綠色行動平台 THE GREEN BOOK雙年峰將成為國際間重要的綠色平台,匯集產業領袖、政府代表及創新者,共同推動全球環保與綠色轉型。在此次大會的「Green Cycle Bank循環經濟論壇」上,優織隆執行副總謝煥麒分享了公司在農廢再生方面的成就與創新,展示如何將鳳梨葉等農業廢料轉化為紡織品,開創出具市場價值的綠色產品,吸引了國內外綠色產業的高度關注。 THE GREEN BOOK首屆雙年峰會在台北舉行,這次展覽也採用ECOJOY生產的循環扭蛋殼再生板材作為相關塑料展品,展現各地的專家匯聚一堂的成果,共同推動綠色轉型與環境保護。圖/優織隆提供 鳳梨葉再生:從農廢到紡織的永續轉化 優織隆致力於資源循環,透過技術創新將台灣每年數百噸的鳳梨葉廢料轉化為紡織用纖維,應用於時尚產業,不僅有效減少農業廢棄物,也展現出農業與紡織業的環保聯結。於Green Cycle Bank循環經濟論壇中,優織隆執行副總謝煥麒 (Gary Hsieh) 強調,這項農廢循環技術不僅大幅降低碳排放,更賦予地方資源新價值。優織隆的鳳梨葉纖維產品成為論壇焦點,象徵永續農業與低碳製造的深度融合,為循環經濟的未來開創了更多可能。 優織隆創新利用鳳梨葉,從廢料轉化為高品質纖維紗線,開創農業廢棄物的再生新機會,實現永續紡織的綠色轉型。圖/優織隆提供 展望未來:引領永續時尚 優織隆未來將持續投入綠色創新,並致力於將更多台灣本土農業廢棄物轉化為高價值紡織原料,推動全球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參與THE GREEN BOOK雙年峰會,優織隆進一步強化了其在永續時尚中的領導地位,也同步規劃於 2025年至日本大阪的世界博覽會與 COP30 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 中可以提出屬於台灣價值的轉型案例,致力於成為台灣乃至全球在綠色創新與低碳經濟方面的典範。 關於優織隆 (UKL) 優織隆是一家致力於資源循環和永續發展的台灣企業,以創新技術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環保紡織纖維,並應用於各類綠色產品之中。優織隆始終堅持以科技驅動永續經濟,並與當地農民和國際夥伴合作,實現資源循環與環境保護的雙贏目標。 優織隆致力於循環經濟和永續發展,成為資源循環和綠色創新的領導者。圖/優織隆提供  

文章來源 : 行銷人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960 加入收藏 :
TASS2024亞洲永續供應+循環經濟會展在高雄盛大開幕

【是新聞網 記者/林偉志】2024年11月6日,高雄展覽館南館迎來了 TASS2024 亞洲永續供應與循環經濟會展的盛大開幕。本次會展由台灣永續供應協會(TASS)與安益國際集團/茵康國際共同主辦,匯聚亞太地區的永續產業領袖和專家,旨在促進永續供應鏈與循環經濟的國際交流,並推動各國合作實現淨零排放目標。 在開幕典禮中,環境部常務次長沈志修對展會的歷屆成果給予高度評價,並期待 TASS2024 能繼續發揮引領作用,協助產業上下游建立更緊密的聯繫,推動循環經濟和永續發展。TASS 創會理事長賴樹鑫也指出,協會始終秉持「創新共榮、永續踏實」的理念,並希望藉由此次展會凝聚產業共識,共同推動永續產業鏈的發展。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簡又新大使則強調,永續發展是全球共同的目標,台灣在綠色能源轉型方面已取得顯著進展,並期盼此次會展能成為推動產業與環境共榮的契機。 合作見證產業與通路攜手推動綠色循環(圖/茵康國際會議提供) 此次會展的主題涵蓋「機構與組織」、「資源迴圈」、「智慧製造」、「永續城市」以及「能源」五大領域,展示了台灣在各領域的創新成就。環境部特別邀請了四家業界領先的廠商參展,展示涵蓋紡織回收、塑料回收、鋰電池回收以及太陽能模組回收等技術。沈志修次長在致辭中介紹了這些創新技術,並強調會展的目的是推動產業升級及循環經濟的發展。 經濟部水利署署長賴建信強調,創新與永續是水利署環境治理的核心,並致力於提升水資源管理的韌性。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主任祕書林德生也指出,台灣在廢棄物再生成品領域已取得顯著成績,並舉例說明,許多運動服飾均由回收寶特瓶製成,展現了廢物再利用的潛力。高雄市政府副秘書長王啟川則指出,地球面臨超載問題,如何將廢物轉化為資源、實現資源再利用,成為當前的重要議題,並透露市府正在積極推動數位淨零轉型,致力於實現產業與環境的永續共生。 此次會展吸引了來自 130 家企業的參與,展區總數達 350 個,涵蓋了眾多創新技術和綠色解決方案。例如,「機構與組織」展區有日月光、金屬中心、工研院等機構參展;「資源迴圈」展區包括華崙生技、碳迴圈應材等公司;「永續城市」展區有台灣智慧淨零建築產業聯盟、新宏興營造等;而「能源」展區則展示了三地集團、加雲聯網、亞氫動力等企業的綠色技術。 國際採購與供應管理聯盟亞太地區 IFPSM AP,尋找綠色創新解決方案(圖/茵康國際會議提供) TASS2024 會展特別聚焦於全球2050淨零排放的趨勢,並在亞太地區扮演著深化永續合作的重要角色。展會期間,來自印度、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及香港的國際採購團參觀了展會,他們對台灣在資源迴圈及減碳技術的突破性發展表示濃厚興趣,並期望尋找符合自身需求的綠色創新解決方案。 展會期間還將舉辦九場論壇,邀請政府、企業及學術界代表,就能源轉型、資源迴圈、智慧製造、低碳建築及綠色金融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11月6日下午舉行的「台灣循環經濟大聯盟論壇」,特別邀請了 BSI 英國標準協會、台泥企業集團、循旭科技及大雲永續科技等企業,對雙軸驅動與永續供應鏈等議題進行了深度分享。此外,會場設有商機媒合平台,旨在為各產業和國際間的合作提供更多機會,促進技術交流與資源共享。 TASS2024 亞洲永續供應與循環經濟會展將持續至11月8日,更多詳情可參考雲端版大會手冊:TASS2024大會手冊。

文章來源 : 是新聞網yesmedia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017 加入收藏 :
2024循環經濟展 大漢家具引領家居邁向永續發展

環境部日前舉辦「2030超越圈圈——循環經濟新創展」,展覽主題涵蓋循環設計、共享服務、循環再生、永續創生及國際合作,共有52個國內外單位參與。大漢家具近年因推出「以租代買」共享服務及「可更換式床墊」,成為家具產業的創新革命品牌,本次不僅參與展覽,更於座談會上提供所有座談椅,與各領域產業共同激盪資源循環與永續消費的商業模式。 消費模式改變,推動創新循環經濟商模 隨著歐盟、日本、韓國等經濟體相繼推出循環經濟行動計劃,循環經濟已成為全球實現2050年碳中和目標的核心戰略。根據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即EMF)研究,到2030年,循環經濟有潛力將全球碳排放減少39%。大漢家具提出「以租代買」模式響應這重要全球趨勢,更為傳統製造業轉型為「服務型製造」提供更為創新的想法。 消費模式的改變,也是服務創新的契機。大漢以租代買的服務,當客戶有空間佈置需求,大漢會協助客戶配置合適家具。「共享家具」的概念,獲得眾多企業、大型購物中心認同。大漢家具總經理蕭翊弘表示:「循環經濟模式不僅是對社會責任的承諾,更是一種能夠創造共享價值的商業創新。透過產品即服務(Product-as-a-Service)的理念,我們將線性經濟模式轉變為閉環系統,大幅提升了資源利用效率。」 ▲ 大漢家具團隊在循環經濟新創展中,向參觀者展示「以租代買」共享家具服務概念。(圖片來源:超越圈圈) 除了商業模式的創新,大漢家具也從研發層面著手減碳。以今年推出的「可更換舒適層床墊」為例,其設計哲學就在於無論是體型改變、或者考量衛生問題,都不用丟棄整張床,只要更換表面舒適層,就能享有完美的睡眠體驗。這樣一來,不僅能減輕換掉整張床的經濟負擔,也減少廢棄家具對環境的衝擊。 責任生產、永續消費的選擇 「2030超越圈圈——循環經濟新創展」除了號召國內外團隊集思廣益,也是為了讓更多民眾了解永續消費的重要性。想達成循環經濟不僅是企業的責任,更需要社會全體的投入與支持,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選購符合循環理念的產品做起。 蕭翊弘表示,循環經濟有賴於產業鍊攜手合作,大漢家具希望號召更多夥伴共同努力,蓄積 MIT 研發能量來推出創新方案,推動資源循環與永續發展的雙贏局面,一起用正確的消費來改變世界:​​https://www.tahan.com.tw/

文章來源 : TW News Hub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389 加入收藏 :
2025 年 4 月 3 日 (星期四) 農曆三月初六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