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關閉
【TIPPA特派員/吉隆坡報導】2025馬來西亞ITEX國際發明展日前隆重舉行,來自全球逾千件創新作品同場競技,朝陽科技大學再度以堅強的研發實力脫穎而出,榮獲三面金牌與一面銀牌,成果亮眼,為臺灣高等教育與研發創新再添佳績。 由鄭煜輝教授、林進發教授指導學生游禾翔、周郁偉、吳松祐共同研發「鍊條式雙柱頂車機實時平衡感測系統」榮獲金牌,結合深度學習與影像辨識技術,實時監測車輛平衡,異常時啟動警示,提升汽修廠工作安全。系統搭配自動調整視角的攝影機,有效消除辨識盲點,已在實際環境中成功應用,保障維修人員及車主安全,具備推廣潛力。 此外,蘇政宇、廖妤甄、杜冠廷、游士逸等學生,以及副教授兼AI智慧應用教學中心執行長彭俊澄,共同開發優化的深度學習模型,用於提升攝護腺癌影像辨識的準確性。作品「優化深度學習模型用於攝護腺癌檢測」榮獲金牌。團隊比較了多種深度學習架構及優化器,最終以MobileNet-V2搭配RMSprop達成95.07%準確度,並通過多次驗證確保模型穩定性。此技術能輔助醫療診斷,提高效率並降低誤判,具有廣泛臨床應用潛力。 陳柏延、王子予、郭易成學生與指導講師林運徵共同研發「電動獨輪推動載具UNICAR」榮獲金牌。本產品以獨輪車為核心動力,結合推車設計,替代傳統燃油機車,解決短程運輸、停車難與操作複雜等問題。強調便利性與環保性,符合現代城市微型交通需求,提供使用者輕鬆搬運與多功能的綠色出行體驗。 另一件由高銘政教授、鄭煜輝教授帶領,與學生謝長諺、黃宇寬共同研發的「柔性複合材料奈米壓電發電機」作品榮獲銀牌,整合壓電陶瓷摻雜PVDF薄膜與鎂摻雜氧化鋅奈米柱,改良發電機結構,大幅提升壓電效應與效率。此技術適用於穿戴式設備和智慧醫療感測器,實現自供電,提升能源自主性及應用潛力。 台灣發明商品促進協會(TIPPA)會長施養隆表示:「朝陽科技大學在本屆ITEX國際發明展展現卓越的跨域整合能力與產學研創新動能。從智慧車輛安全、醫療影像判讀到綠能交通與自供電技術,皆體現出該校對實務應用與永續發展的重視與投入。」 朝陽科技大學此次於國際競賽中再次展現學術研發與實務應用兼備的優勢,不僅提升朝陽科技大學在全球創新領域的能見度,也為未來技術落地應用與國際合作奠定良好基礎。
【TIPPA特派員/吉隆坡報導】2025年5月29日至31日於馬來西亞吉隆坡國際會展中心(KLCC)盛大舉行的馬來西亞國際發明展(ITEX),再次展現臺灣創新實力。由台灣發明商品促進協會(TIPPA)組團參展的隊伍中,來自致理科技大學的團隊以作品「廚餘循環再生利用計畫」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榮獲金牌及印尼特別獎殊榮,為臺灣高等教育與綠色科技研發注入強大動能。 作品「廚餘循環再生利用計畫」由專題指導教授蔡淵輝老師領軍,結合王正旭老師、李旻儒研究員、及學生官禹安、沈彥亨、卓頎諺、林薏菁與蔡宗岳等人組成跨領域團隊,針對傳統廚餘焚化與掩埋所衍生的環境污染與資源浪費問題,提出兼具創新性與實用性的解方。團隊以高濃度負離子水運用技術為核心,搭配模組化堆肥設計與標準化處理流程,致力於將廚餘轉化為符合政府有機肥料規範的高品質肥料,實現廚餘資源再生與環保價值。 蔡淵輝老師表示,透過高濃度負離子水處理,可有效去除廚餘中殘留的重金屬與農藥,並降低異味,在後續的堆肥製程中能維持穩定的處理效率與品質。團隊不僅建立一套完整的廚餘回收與再利用流程,更著眼於中型規模的系統測試,為未來的商業化應用打下基礎。該計畫所展現出的技術成熟度與可行性,獲得國際評審高度評價,最終榮獲金牌肯定。 致理科技大學此次參展不僅是對永續發展與綠色經濟實踐的具體行動,也彰顯臺灣在廢棄物資源化與循環經濟領域的深厚研發實力。透過跨域合作與技術創新,該團隊有效提升廚餘處理效率,降低成本,並開創出具潛力的綠色產業發展方向。 對此,台灣發明商品促進協會會長施養隆表示:「致理科大的團隊充分展現臺灣學研界在綠色創新上的活力與前瞻眼光。該作品從環境友善與經濟效益雙重面向切入,將科技應用於民生議題,極具社會價值與市場潛力,這正是我們所期待的未來發明典範。」 致理科技大學此次榮獲金牌,指導團隊同時也輔導福智高中團隊參賽,獲得發明展青少年組金牌,可謂雙喜臨門,除提升校內師生的國際視野與創新能量,也為推動臺灣環保科技與循環經濟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隨著全球對環境議題的重視日益升高,該技術若能成功落地與擴散,勢必將在未來環保產業中占有一席之地,成為永續發展的重要推手。
【TIPPA特派員/吉隆坡訊】福智學校財團法人福智高級中等學校於2025年5月29日至31日舉辦的馬來西亞國際發明展(ITEX)中,以作品「減少化糞池中甲烷排放與放流水回收再利用」榮獲金牌獎,展現臺灣高中生在環境永續與創新科技領域的卓越實力。 本作品運用微生物技術結合逆滲透(RO)過濾系統,提升化糞池污水回收與再利用效率,並有效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實驗在校內化糞池中添加特定微生物,促進有機物分解及甲烷減量,並將處理後的水經RO系統過濾,生成可用於清潔及澆灌的純水,濃縮液則用作液態肥料,並評估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學生透過水質指標如pH值、濁度、生化需氧量(BOD)等,檢測淨化效果,為小規模社區及農業水資源再利用提供實務參考,推動永續水資源管理。 福智高中團隊由鄭宇閎、夏嘉佑、黃渤洋、劉行、王柏傑、莊脩平、許顯魁、張郁謙、董丞祐等九位學生組成,指導老師包括蔡淵輝、吳厚德、李旻儒、顏妙如、蕭兹方及鄭鈞懿。具有潛力發展成為具經濟價值的零廢棄商業模式也深受評審肯定。福智高中提出將經處理的排泄物產品轉化為高品質有機肥料,並提供給有機農場及有機農業的組織運用。不僅降低廢棄物處理成本,並轉化為可用資源,有機農民得以獲得天然、有機且低成本的肥料來源;且在減少碳排放、改善土壤健康、推動永續農業的同時,還可望申請專利,開發碳權與資源循環的市場應用,落實「環保與經濟雙贏」的理念。團隊成果獲得評審高度肯定,彰顯臺灣青少年對環境保護與科技創新的熱忱。 台灣發明商品促進協會(TIPPA)會長施養隆表示,福智高中致力於推動創新教育與跨領域實務學習,積極鼓勵學生結合科學、環境與社會議題,從問題出發發展實用且具影響力的發明作品。福智高中讓學生能在實際操作中深化知識與技能,培育出兼具創新思維與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人才。 此次透過「減少化糞池中甲烷排放與放流水回收再利用」技術獲得ITEX金牌,不僅展現了福智高中對環境永續的積極關注,也彰顯其在推動環境科技創新上的傑出成果。施養隆會長期許未來有更多青年投入永續環境科技領域,攜手為全球水資源挑戰貢獻臺灣力量,持續推動台灣在國際發明舞台上的領先地位。
香港 2025年6月23日 /美通社/ -- 今年以來,港股市場表現火熱,北京雲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雲迹科技」)計劃赴港上市,成為第六家根據18C規則遞交申請的特專科技公司。 雲迹科技是機器人服務智能體研發及商業化的先行者,現已發展成為全球酒店場景機器人領域的領導企業。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2024年雲迹科技同時在線運行的機器人數量及服務消費者規模均位居全球首位,單日高峰更突破36,000台。 該企業目前已覆蓋酒店、醫療機構、工廠及社區等多個場景,其中在酒店場景市佔率全球第一。2024年全年,雲迹機器人智能體完成了超過5億次服務,行走了2033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赤道約507圈。 財務數據方面,雲迹科技營業收入由2022年的人民幣1.61億元增至2024年的人民幣2.45億元,年複合增長率23.2%。根據披露,雲迹科技主營業務分為機器人及功能套件和AI數字化系統兩個部分,隨著AI數字化系統業務戰略的開展,該板塊業務收入佔比逐年攀升,2022年至2024年,複合增長率達45.5%,這也意味著雲迹科技在AI智能體服務應用方面具備更大潛力。 近日,在第50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雲迹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支濤女士聯同清華大學及中國人工智能學會(CAAI)的專家團隊,憑藉在「AI具身智能」領域的突破性科研成果,成功奪得「評審團特別嘉許金獎」(Gold with the Congratulations of the Jury)。這一殊榮不僅肯定了雲迹科技在AI智能體與機器人技術應用上的領先地位,更進一步鞏固了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支濤女士作為中國AI領域的權威專家,現任第九屆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會理事,曾獲「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獎」、「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優秀科技工作者」等獎項,並主導多項國家級智能機器人研發項目。她創辦的雲迹科技在酒店服務機器人及智慧醫療等領域屢創佳績,其本人亦獲評「亞洲酒店論壇年度最佳酒店業創新人物」、「中國(行業)十大創新企業家」,彰顯了其在產學研界的卓越貢獻。
【TIPPA特派員/吉隆坡報導】2025馬來西亞ITEX國際發明展日前圓滿落幕,元培醫事科技大學表現傑出,由師生團隊研發的兩項創新成果榮獲金牌肯定,展現該校在醫學科技與癌症研究領域的創新實力,為臺灣爭光。 其中,針對長者日常行走安全設計的「智能小杖」,融合超音波偵測技術,能即時感知障礙物並透過燈光、震動與聲音提醒使用者,提升行走時的警覺性。產品內建行走紀錄器及GPS定位功能,除強化居家照護的安全性,也有助於家屬或照護者掌握使用者行蹤,具備實用性與人性化設計。該項目由企業管理系張盈盈與楊千慧老師指導,參與學生包括劉倩媚、賴谷藍、陳映佑、洪之川、徐美玲、鄧宇容、張丞君與林弈媗,作品深獲評審肯定。 另一項金牌作品為「兩階段單細胞選殖技術於癌症異質性評估之應用」,透過軟膠鋪墊的多孔盤進行單細胞3D立體培養,能有效區辨不同癌細胞群體,並藉由第二階段的單細胞培養確認細胞的異質性或同質性。該技術有助於精準追蹤具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能力的腫瘤細胞,對於癌症診斷與治療發展具有高度潛力與應用價值。此項研究由醫學檢驗生物技術系徐治平教授帶領,參與學生包括陳瓏、郭展佑、張楚筠與傅善婕。 台灣發明商品促進協會(TIPPA)會長施養隆表示:「元培醫事科技大學連續於國際發明競賽中表現亮眼,展現了深厚的研發基礎與跨領域整合實力。此次榮獲兩面金牌,除了證明元培醫事科技大學在智慧醫療與癌症研究領域的創新能量,也為學研合作樹立了典範。」 此次成果不僅肯定了元培師生的努力,也突顯臺灣學界在全球創新版圖中的競爭優勢。未來,元培醫事科技大學將持續強化創新研發與產學連結,朝向成為醫療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邁進。
【TIPPA特派員/吉隆坡報導】2025馬來西亞ITEX國際發明展競爭激烈,建國科技大學以兩件兼具實用性與創新性的作品,榮獲2面金牌肯定,展現該校於產品設計與防災科技領域的研發成果。 金牌作品《奶蓋湯匙置放設計》由建國科技大學教授林睿琳領軍,指導學生黃佳惠、張哲瑋、粘詒庭及蔡易儒共同參與。此設計針對奶粉罐內湯匙無處放置問題,創新於奶粉罐蓋內側設置卡槽,方便湯匙柄置放與拿取,避免湯匙直接接觸奶粉,提升衛生與便利性,具有實用與市場化潛力。 另一件金牌作品《LoRa救援求生模組:無電力環境下的即時求救系統》由建國科技大學紀捷聰教授帶領團隊研發,團隊成員包含曾晨鈞、施奐仲、鐘昱宸、洪呈希,以及來自國立中興大學學生紀沛昕與國立員林農工的學生莊政睿及郭宸瑋。 本作品針對地震等天災造成建築倒塌、住戶受困且無電力支援的緊急狀況,設計一款結合手搖發電與LoRa無線通訊技術的求救模組。受困者可透過手搖裝置產生電力,啟動模組持續發送所在樓層、房間等位置訊號,供外部救援人員即時定位,顯著提升救援效率與存活率。建議於住宅各房間預先配置此模組,成為防災救援的創新技術解決方案。 台灣發明商品促進協會(TIPPA)會長施養隆表示:「建國科技大學本屆於ITEX展中的表現令人驕傲,從民生設計到災害防救,皆展現對生活細節的觀察力與科技應用的整合能力,充分體現建國科技大學在技職教育的實作精神與創新價值。」 此次獲獎不僅印證建國科技大學在跨領域設計與應用科技方面的研發實力,也顯示該校積極培育學生創新思維與實作能力,為臺灣技職教育注入國際能見度與競爭力。
A12 藝術空間
國際發明展
請先登入後才能發佈新聞。
還不是會員嗎?立即 加入台灣產經新聞網會員 ,使用免費新聞發佈服務。 (服務項目) (投稿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