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國科會」新聞搜尋結果, 共 66 篇 ,以下為 1 - 24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培養女性科技人才!國科會「2025 GiCS尋找資安女婕思」啟動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國科會今(8)日由蘇振綱副主任委員、奧義智慧科技吳明蔚共同創辦人、及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邱仁杰副司長,攜手高中校長、女同學代表、學者及企業代表,共同為「2025 GiCS尋找資安女婕思」系列活動揭開序幕。女婕思競賽今年將邁入第5屆,新增機器人與晶片應用議題,緊扣科技發展趨勢,鼓勵女同學積極參與。競賽分為高中職及大專校院組,並分為「資安闖天關」及「創意發想賽」兩項賽事,即日起至3月底開放組隊報名,並預定於5月10日進行決賽。 圖/引新聞攝 蘇副主委在致詞中表示,女婕思既是「Girls in Cybersecurity」 亦可為「Girls in Creative Society」,鼓勵女婕思開展創新、整合的能力。今年延續過往資訊安全競賽主軸,並擴展至更具創意與多元應用的領域,例如:晶片、機器人、無人機甚至是太空領域,希望透過競賽啟發同學們學習的熱情,發想生活中可能產生的資安需求問題。 蘇副主委提到,這項活動還提供了媒合同學們到企業實習的機會,讓同學在畢業前可更加了解自身興趣所在、提升自信,並提前佈局未來職場。 圖/引新聞攝 人才向下扎根,跨界跨域合作是國科會培育人才的原則。蘇副主委現場特別感謝協助活動的師長及企業夥伴們,讓「女婕思」成為促進女性人才永續力的正向活動。國科會將建構晶片臺灣隊,打造安全且具韌性的供應鏈:在國際上,臺灣要成為民主供應鏈要角,人才政策配套為關鍵環節。「女婕思」活動目標培育包括非理工領域在內的女性科技人才,打破既有的思考框架,結合女性特有的細膩思維,以跨界跨域的養成,創造臺灣的多元韌性。更希望活動的精神能持續擴散,號召各界共同為臺灣培育更多優秀的女性科技人才。 圖/引新聞攝 國科會自110年開始持續舉辦「尋找資安女婕思」活動,今年已邁入第5屆,邀請來自全臺各地的女高中生及大學生報名參加,活動詳細內容及報名資訊同步公告於活動網站(https://gics.tw/),歡迎踴躍報名。

文章來源 : 引新聞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414 加入收藏 :
《2024臺灣當代人物論壇》重磅登場! 國科會副主委陳炳宇聯袂十位重量級講者 共同描繪未來形狀

「面對未知,除了恐懼害怕之外,我們還能夠做什麼呢?」綜觀2024整年度發展,可以感受到世界正在快速變化,無論是國與國之間、市場與企業之間,出現有別於以往的「新形態」,並牽動著未來的趨勢走向,《2024臺灣當代人物論壇》應運而生。11/29(五)於三創生活園區12樓SYNTREND SHOW多元廳舉辦,邀請包括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等10位來自產、官、學、社的重量級講者,分享「這個當下」、「此時此刻」在各個議題面向下的真實樣貌,透過專業、豐富的多方位知識,共同見證時代中的重要核心價值,述說屬於2024年的臺灣當代史——紀錄當代,是為了賦予自己更為廣闊的視野,描繪出更為美好的未來。   以「誌錄人物真實故事」的深度媒體《人物誌PERSONA MEDIA》,開站即將滿三周年之際,首度舉辦大型論壇,包括前國發會主委陳美伶,還有發揚台味經典印花美學的印花樂共同創辦人邱瓊玉,以及臺灣之光Maktar手機備份領導品牌創辦人陳良信等重量級嘉賓擔任講者,藉由他們宏大的視野觀點,提供最真實、落地的實務經驗,掌握臺灣各領域的發展脈絡和趨勢。   近年來高聲浪、高發展,滲透於你我生活中的AI人工智慧,是《2024臺灣當代人物論壇》的重點議題,由培育AI人才、促進產官學研跨界合作的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校務長蔡明順領銜發聲,站在AI傳教士的立場,如何看待這場21世紀的工業革命?而國家科學委員會副主委陳炳宇,則以政策端視角提出他眼中的AI趨勢,以及臺灣如何讓「軟實力」成為第二座護國神山。奇美醫院實證醫學暨醫療政策中心主任廖家德則分享運用「生成式AI」改善醫護人員的工作環境。教育部次長葉丙成再將議題拓展,分享AI時代下的多元教育模式和跨域學習。當各種不同的可能性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策略選擇,打造不斷演化的制度、傳承起整個歷史、串接未來!   除此之外,地方創生也是一直以來備受矚目的議題,身處地產豐富的臺灣,和許多先進國家一樣,擁有人口老化、資源分布不均、貧富差距大等挑戰。由擁有「地方創生教母」之稱,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一揭現階段地創的樣貌與發展,攜手花蓮將軍府 1936 園區主理人任聿新,看他如何結合在地、串聯人脈發展商機,讓生活在寶島臺灣的你我,有著幸福的歸屬感。   不僅如此,《2024臺灣當代人物論壇》更邀請多位臺灣指標性品牌,包括在日本海外市場發展快速,深刻落地國際、成為臺日橋梁的Maktar民傑資科創辦人陳良信,以及2022年榮獲 B型企業認證的印花樂inBlooom共同創辦人邱瓊玉,分享行銷理念和出海方針。另外以環保、永續為目標導向的DYCTEAM共同創辦人趙之逸,看品牌如何透過時尚,傳遞並落實永續的概念,還有善用生活教育,把永續議題深植人心的RE-THINK重新思考創辦人黃之揚,藉由分享及對談,引領大家深入理解企業經營上的指標與方向。     《2024臺灣當代人物論壇》活動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409110841078592567340 【人物誌簡介】 創立時間:2021 年 11 月 25 日 創辦人:唐源駿(凱爺) 簡介:「假如一個人,用盡一生只為做好一件事,那麼我們的角度,就是把他們的人生故事記錄下來,為後代留下深刻雋永的文字。」誌錄臺灣這塊土地上堅守良善、發揮天賦,進而改變人生軌跡、具備深遠影響力的人物故事,探討他們在時代下的關鍵取捨,剖析背後所蘊藏的智慧,為後世提供得以借鑑的寶貴洞見。 人物誌官網:https://www.persona-media.com/

文章來源 : 捷思整合行銷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956 加入收藏 :
ASM攜手清大共創科教新局 半導體製程模擬實驗亮相國科會「科普環島列車」 助力台灣科技人才培育向下扎根

【2024年10月22日,台北訊】全球半導體前端製程設備龍頭企業ASM 台灣先藝科技(Euronext Amsterdam: ASM) 首度贊助國科會「臺灣科普環島列車」,今(22)日於台中新烏日站啟航。此次活動與清華大學跨領域科學教育中心共同設計碘液煙燻、酸鹼液氧化還原反應等科普實驗,帶領近千名學子一探AI浪潮下ASM熱門前沿半導體技術的基礎概念。本次活動旨在以寓教於樂的方式激發學子對科學的興趣,期待未來能夠吸引更多學生投身於半導體領域。   ASM台灣總經理呂秉澄表示:「驅動半導體產業創新突破的核心是人才。ASM在台灣即將迎來第19年,我們重視台灣市場的人才培育,也支持半導體科普教育的多元可能,很榮幸透過參與此次國科會科普列車計畫,與清大讓更多學童了解半導體先進製程的關鍵技術。這次也感謝新竹女中和竹南高中,我們共同動員了40名志工讓更多人了解ASM的核心技術-原子層沉積(ALD)的相關科學原理及概念,把教室裡的實驗帶到火車上,一起玩科學,認識半導體。」   清大物理系教授兼跨領域科學教育中心主任戴明鳳表示:「清大跨領域科學教育中心多年來致力於深化科普教育資源的整合與應用,連結企業及高中甚至小學等多元的教育推廣場域,以及偏鄉師培網絡。很開心這次和ASM共同推動下一代的科普教育,提升年輕世代的科學認知,並孕育具備好奇心及熱愛科學的人才。」   ASM聚焦半導體製程技術,整合清華大學、竹南高中、新竹女中力量推動台灣科普教育 ASM作為原子層沉積(ALD)和磊晶(Epi)技術的領導者,在全球擁有超過一半的市場佔有率,這兩項技術在突破AI晶片發展中皆扮演著關鍵角色。緊扣本屆科普列車T「AI」WAN主題,ASM與清大跨領域科學教育中心攜手合作,在列車上帶來如「碘紙製圖」,運用碘液受熱加速碘液煙燻的效果模擬半導體製程中的熱蒸鍍鍍膜技術;「點銅成銀、點銀成金」,藉硬幣變色體驗半導體製程完的後處理程序等實驗,使學子理解半導體沉積製程的重要性及其進一步推動AI晶片發展的連結性。   本次活動ASM也與竹南高中及新竹女中學生合作組成超過40人的志工服務團隊,於一系列趣味實驗中擔任解說者角色,帶領小學生們逐步完成實驗步驟。ASM於暑期邀請高中生志工們完成培訓,讓以科學為志向的高中生們近距離接觸半導體產業與薄膜沉積製程技術,而本次培訓除能發揮志工們的科普教育熱忱外,亦能一同體驗沉浸在科學世界的樂趣,激發下一代對電子新興科技的興趣和熱情。   深耕台灣,ASM致力於全方位半導體產業人才培育 ASM於台灣在地深耕至今,於林口、新竹、台中和台南的四個辦公室擁有超過400名員工,人數近達ASM全球員工總數的十分之一,並預期未來三年,每年在台灣的人才招募上會有雙位數的成長幅度。而2023年ASM於台南科學園區設立培訓中心,每年提供約數千小時課程培訓專業工程師,旨在協助台灣客戶更熟悉ALD設備與模組,並為客戶提供更即時的服務與支援,自開幕以來至2025年年底ASM預計將會累積近300名工程師進入中心受訓。   台灣在半導體國際市場上佔據重要地位,在科技技術推進的同時,穩健實行在地人才培育是保有未來競爭力的致勝點。ASM致力於持續與產官學開展更廣泛合作機會,啟動更多計畫與資源投入半導體人才培育,以提升全民對科學的好奇心與熱忱為動力推動台灣半導體產業進步與前行。     關於ASM ASM為荷蘭半導體設備供應商,成立於1968年,總部位於荷蘭阿爾梅勒(Almere),與其子公司設計並製造用於晶圓加工的半導體設備和製程解決方案,在美國、歐洲和亞洲共設有15個據點。ASM 於2007年於台灣成立分公司—台灣先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耕台灣至今18年,於新竹、台中、林口、台南皆有辦公室,並於2023年成立南科培訓中心,其高雄辦公室將於2024年開幕。欲了解更多資訊,請參考ASM官方網站:www.asm.com

文章來源 : 世紀奧美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7575 加入收藏 :
國科會2024 Kiss Science 124個場域全臺遍開 兒童科普玩到high

【記者林子霞台北報導】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於8月30日舉辦「2024 Kiss Science」活動宣傳記者會,鼓勵學童及青少年透過不同視角理解科學;國科會陳炳宇副主委致詞時表示,今年將於9月21日、22日開放科技大樓1、2樓,首次舉辦「Kids’ Science—小小科學家來敲門」,並自10月5日起,以5個周休假期,陸續開放全臺124個科研場域,活動規模歷年最大。  Kiss Science活動今年邁入第6屆,集結產官學研各界能量,且場域分布涵括全臺18個縣市;交通部、經濟部、文化部、農業部、海洋委員會、內政部、教育部、衛生福利部、故宮博物院、核能安全委員會、中研院、國研院、參與企業代表…等均參與盛會;陳炳宇副主委特別頒發感謝狀,表彰其投入科普推廣的熱忱與貢獻。記者會由宣傳片揭開序幕,影片以人工智慧的應用勾勒未來世界樣貌,並呈現場域特色;此外,安排臺灣第一隻機器狗Oliver擔任導遊,搭配動畫,帶領來賓進行一場科學小旅行,希透過創意方式,吸引目標受眾踴躍參加。  國科會表示,每年的Kiss Science活動都推陳出新,今年共有4大特色:Kids’Science首度登場,針對國小生打造為期兩天的科學遊樂園,透過「科學市集」、「科學影城」及「科學大驚奇」等寓教於樂的活動,結合闖關遊戲,帶領小學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學。產官學研能量匯聚,活動逾300場次嗨翻全臺,今年共開放124個場域,除中研院、政府部會及其主管法人轄下研究中心、大學實驗室、3個科學園區、4艘海研船、1艘漁業試驗船,以及3個新創基地之外,另有16家企業共襄盛舉。此外,45個新場域熱情參與,25個AI基地綻放魅力;另舉辦高中職學生創意徵件競賽,鼓勵學生轉譯場域。 該活動自即日起開放報名,詳細資訊可至活動官網查詢。此外,「2024科普環島列車」也即將在10月21日登場,以6天時間環島1周,歡迎國小學童盡情探索車廂及站點的科普活動。 圖說:AI機器狗Oliver由臺大機械系自主研發,在會場與國科會陳炳宇副主委暨出席貴賓歡樂互動。  

文章來源 : 守護台灣新聞網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777 加入收藏 :
明志科大「極弱光成像技術」 成功延伸人眼視覺極限 榮獲國科會未來科技獎殊榮

明志科技大學有機電子研究中心團隊提出全新極弱光成像技術,捕捉不可見光之訊號,利用有機分子輕薄、透明、低成本、以及波長選擇特性,將「近紅外光感測器」、「透明導電電極」以及「有機發光二極體」異質整合為「穿戴式眼鏡」,成功延伸人眼視覺極限,並將無法感知的紅外波段能量,還原至可見光光譜,對未來發展具貢獻潛力,榮獲2023年國科會未來科技獎之殊榮。 研究團隊指出,經過多年深耕的努力,技術應用層面已廣泛且擁有高度普惠價值,技術上可應用於如醫學設備具有即時且同步之生醫影像以及生理訊號監控能力;或者針對近年隱私意識抬頭,將技術製成穿戴式眼鏡可以提醒使用者個人訊息正被有心人士竊取,揭露隱藏式紅外攝影機;或運用在軍事具有高度敏感的夜視鏡感光元件上。技術發展或商業價值,都深具創新與前景,更有拓展至國際市場的潛力。 研究中心劉舜維主任表示,團隊所提出的上轉換成像元件概念,現今已證實可快速偵測隱藏式攝影機和FACE ID訊號,進而強化個人隱私保護。同時,上述所提出之成像技術,已發表在多篇知名期刊上,其中包括《Nano Energy》、《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Science》、《Advanced Materials》和《Advanced Function Ma-terials》。甚至,更被自然雜誌《NATURE》特選為重要研究亮點。因此,基於這些重要學術績效,明志所提出的極弱光成像技術榮獲 2023 年未來科技獎,達到技術實踐的重要里程碑。下一步,明志將開發新一代的短波紅外線量子點感測器,一舉將可感測的視覺範圍延伸至1.2-1.8 m,做為透視眼與檢測機器人視覺的關鍵技術。

文章來源 : 明志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5624 加入收藏 :
筑波醫電參與國科會2023 Kiss Science 科學開門活動 提供青年學子實地參觀智慧醫療成果場域

國科會為鼓勵更多青年學子瞭解科研領域,已連續舉辦5年"2023 Kiss Science—科學開門,青春不悶"活動。自今年112年10月14日起,連續5個周休假期,共開放臺灣106個場域,舉辦超過370場活動。筑波醫電在台灣智慧醫院方案推廣成效顯著,獲邀開放企業場域,於10月17日邀請新竹高工和嘉義永慶高中來參觀,希望學生透過方案體驗、交流和討論,瞭解國內外智慧醫療產業的發展趨勢,拓寬視野,提高競爭力。   筑波醫電電子病歷和智慧上傳整合方案已成功應用於麻醉科和眼科等領域。以不改變使用者手寫習慣的方式將手繪診斷圖電子化,並提取儀器資料以實現結構化。早期疾病篩檢至關重要,但要實現高精準度的篩檢,需要對應的設備支援。筑波醫電融合半導體晶片、醫學影像演算法、雲端技術、人工智慧等多種技術元素,結合臨床醫生的專業見解、法規認證和專利技術,開發了早期疾病變化篩檢系統。   活動一開始透過筑波藝廊導覽讓學生瞭解科技與人文相結合的企業文化,更安排參觀筑波集團從3C到三醫(醫才、醫技、醫材)的轉型歷程。筑波醫電致力於培養本地醫療人才,研發生物、藥物檢測技術和醫療設備,分享包括Uniiform 智慧手寫輔助系統、將AI人工智慧應用於疫後常規設備,例如O-Ring 自動手部消毒機、雙眼龍熱像儀、遠端醫療護理的ECG 愛多芬心電圖貼片,及適用於藥物或病理切片的THz太赫茲技術,透過互動體驗、科普演講和影片展示呈現。   筑波醫電長期致力於人才培育,深信團隊的成長與筑波的成功密切相關,持續提供最佳的培育和發展環境,以確保每位員工都能充分發揮潛力。筑波3C到三醫的使命凸顯筑波對人才的高度重視。此外,筑波還將人才教育延伸到CSR中,鼓勵員工積極參與社區服務和慈善活動,以建立更廣泛的視野,將個人成長與社會的貢獻相結合。筑波藝廊自10月4日至12月29日將展出"傳愛 DNA",邀請活力不老合唱團和綠光種子教室,透過歌聲和文化傳達愛,歡迎各界前來指導。   關於筑波醫電 筑波醫電大樓是董事長許深福先生驅動內心的寄望及理念,依據建築設計師、施工團隊及同仁們很科學的作品。是筑波人多年來文化、創意技術的展現,是筑波全體同仁長久對生醫產業接軌國際平台的堅持。筑波科技集團以豐富的無線通訊軟硬體整合經驗、結合半導體晶片、醫學影像演算法、雲端技術、人工智慧、臨床醫師專業、法規驗證與專利技術綜效,著力於人們早期病變篩檢系統的精準醫療設備產品研發與生產。期望不但可以減少病患及家人的遺憾,並開拓台灣本土精密無創微創醫檢設備能量且推廣於國際,更建立台灣從3C到三醫(醫才、醫技、醫材)的產業鏈轉型平台與人才的培育之目標。   連絡筑波醫電 筑波醫電股份有限公司Advanced ACE Biotek Co., Ltd. 地址:30261新竹縣竹北市生醫二路66號 (新竹生醫園區) 電話: +886-3-5500909 E-mail: service@acebiotek.com 網站: https://www.acebiotek.c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cebiotek/ LinkedIn: 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30620922/admin/

文章來源 : 筑波醫電股份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5964 加入收藏 :
2025 年 4 月 7 日 (星期一) 農曆三月初十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