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關閉
2024年12月21日至12月28日,明志科技大學攜手香港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成功舉辦「2024香港高中工程暨文化體驗營」及「2024香港高中美術設計暨文化體驗營」,共有34名師生蒞臨台灣參加為期8天7夜的學習營隊。 此次工程營由電機系、電子系、機械系、化學系與環安衛系等多個領域共同規劃,提供多元且專業的體驗課程。學生操控機械手臂與無人機,完成任務挑戰、透過Python進行機器學習、IoT設計與應用、體驗3D列印技術、製作投石車與發條車、進行化學實驗,及利用DIY活動引導學生製作日常用品等,透過相關系所的協同規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跨學科學習經驗。 而設計營由工設系、視傳系及數位行銷學程共同策畫,課程規劃著重在學生的專業培養過程,活動以茶文化為主題,帶領學生探索台灣茶文化,並走訪宜蘭、貓空及台塑文物館等地,學生於參訪過程中取材並融入美術創作與設計發想,並於12月27日舉行成果發表,展現創意結晶。活動中亦特別安排明志科大學生擔任學伴,促進跨國友誼,深化雙方文化交流。 明志科大副校長馬成珉表示,十分感謝所有同學選擇明志科大作為這次學習與交流的平台,也希望大家能帶著滿滿的收穫與美好的回憶,明年再次蒞臨,共創更多精彩的學習經驗與跨文化交流機會。 香港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主任任梁英表示,十分感謝明志科技大學為本次營隊所做的周全安排,從事前準備到課程設計,處處展現細心與專業。任主任表示,回香港後將積極向其他天主教教區中學推廣這項活動,期望有更多學生參與。 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彰顯明志科大推動在地國際化的教育理念,促進本校學生之文化交流體驗與國際視野,並進一步鞏固與香港地區高中的合作關係,有助於加強台灣與香港之間的教育交流,提升學校國際品牌形象。
2024年12月24日及25日,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IIUM)研發長 Dr. Ahmad Fadzil Ismail 帶領代表團一行5人,蒞臨明志科技大學(MCUT)進行為期兩天的參訪與交流。代表團此行參觀了材料系與機械系,深入了解即將合作的系所,並透過實地參訪校內設施如宿舍與圖書館,對明志科技大學的教育環境與研究實力留下深刻印象。此外還參觀了台塑文物館,以及體驗台灣傳統藝術藍染。 此次交流的重點是雙方正式簽署2+2雙聯學士學位學程及3+2學碩士一貫學程的合作協議,由IIUM研發長 Dr. Ahmad Fadzil Ismail 與明志科技大學校長劉祖華教授共同主持。劉祖華校長在致詞中表示,此次合作為兩校推動教育國際化注入了新的動能,期待未來雙方能在更多領域開展合作,共同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優秀人才。 兩天的參訪活動不僅促進了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與明志科技大學之間的友誼與信任,還奠定了雙方長期合作的堅實基礎。未來,兩校將持續深化在教育與研究領域的交流,攜手打造國際化高等教育的新典範,為學生與學術界創造更多機會與價值。
在少子化的趨勢下,台灣各大學面臨招生挑戰,然而明志科技大學今年不僅再次達到滿招,錄取分數也較往年提升,顯示出學校持續受到學生與家長的高度認可。為迎接這批充滿潛力的大一新鮮人,學校於9月1日舉辦了親師座談會,劉祖華校長與馬成珉副校長親臨會場,表達對新生的熱烈歡迎。 在座談會現場,不僅學生踴躍參與,家長的反應也十分熱烈。這不僅展現了明志科大在家長群體中的高信任度,更顯示出學校多年來辦學成果的積極影響力。除了優異的教學成果與實務經驗,學校注重每位學生的全人發展,力求在專業與人格培育上達到平衡,讓學生未來在社會中成為有貢獻的公民。 為了幫助新生快速適應大學生活,明志科大特別安排了為期四天的「新生定向營」,活動設計旨在讓新生們以輕鬆愉快的方式融入「明志科大書院」的生活環境。這四天內,同學們共同參加了豐富多樣的活動,包括傳統的校歌創意競賽、校園導覽,以及特別安排的台塑文物館參訪。這些活動不僅促進了同學之間的互相認識,也讓他們對校園內外的資源與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定向營期間,同學們一同用餐、同住、同遊,迅速建立起彼此的友誼與默契。學校藉由這些活動不僅讓學生了解校園環境與資源,還強調了創辦人對學校的深厚情感與長期投入,提醒同學們要珍惜當前優越的學習環境。校方在活動過程中亦多次提醒新生,在享受學校資源與前人累積的成果的同時,不要忘記肩負起現代公民的責任,特別是在全球面臨重大挑戰的當下,應該積極為永續發展盡一份力。 總結來說,這次的迎新活動不僅展示了明志科大的辦學理念與堅持,也幫助新生更快融入校園,為他們未來的學習與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明志科大期望每位新生在校園中不僅能獲得專業知識,更能成為具備社會責任感的現代公民,為社會未來做出積極貢獻。
為推展「勤勞樸實」美德,桃園市政府教育局與台塑企業文物館於10月28日下午2時舉辦「品德教育實踐獎」頒獎典禮,表揚桃園市國中、小學的楷模學生,並邀請獲獎同學、家長及師長一同參與,分享榮譽。 賴銀奎副局長、胡正申學務長及王光正館長與出席典禮各校校長老師合影。 本獎項立意是表揚在生活中實踐「勤勞樸實」美德的學生。本學年度有來自27所國中、小學校薦送學生遴選,由桃園市教育局代表及長庚大學學者專家評選出20名實踐獎、21名優良獎、與數名入選獎,以茲鼓勵。 今年典禮邀請桃園市政府教育局賴銀奎副局長、10位桃園市中小學校長以及獲獎學生與老師、家長共同出席,超過300名貴賓與會。長庚大學由胡正申學務長及文物館王光正館長代表歡迎各界來賓共襄盛舉。賴副局長致詞時,除了嘉勉與肯定得獎同學的優異表現,也感謝所有參與推薦的老師與師長,期盼大家站在教育的第一線上,一起為更好的社會努力。 桃園市教育局賴副賴銀奎局長致詞。 胡學務長於會中致詞時,除肯定得獎同學的優異表現,也強調「品德」、「教育」、「實踐」的重要性。文物館王館長也在會中嘉勉得獎同學,並感謝薦送老師辛勞,期盼各位老師能持續薦送品德優良學生參加遴選,讓品德教育更加紮實茁壯。 台塑企業文物館辦理此獎項已邁入第十一屆,累計起來已表揚近900位學生。為了記錄與分享頒獎活動相關資訊,台塑文物館官網設有專區刊載品德教育實踐獎相關紀錄,各界都可在此獲得歷屆得獎資訊與活動照片。此外,館方自2016年開始專訪得獎學生,希望藉由報導得獎者的品德實踐事蹟,讓品德教育深根茁壯。目前已有24位學生品德實踐故事刊登於官網「校園好品集」園地。 本屆獲獎學生中有許多堪為品德教育實踐表率的同學,以南美國小民蔡同學為例,在老師眼中是認真負責、待人和善、關懷弱勢的好學生。在校刻苦耐勞接受嚴格的躲避球隊訓練,從不放棄;且經常將自己的零用錢捐助慈善團體,也身體力行參加台灣黑熊三公里路跑,表達對生態保育的支持。秉持著對運動的熱情與助人信念,蔡同學希望未來能成為運動醫學領域的醫生,讓運動員的夢想與濟世救人的行動能夠同步實踐。 而另一個例子則青溪國小的華同學。華同學從小就喜歡大自然,有鑑於現今化學農藥除草劑對農作物危害甚大,她便投入生物除草劑的研發,希望農夫能嘗試用天然除草劑取代化學農藥。研究過程雖然遭遇很多挫折,懷抱著愛惜地球的熱情,支撐她鍥而不捨修正,最後一舉奪得生物科展首獎,小小年紀就為環境保育作出貢獻。未來她想成為一位金融兼慈善家,透過捐錢關懷弱勢,給予最實質的協助。 本屆頒獎典禮的特別節目,由獲得實踐獎的外社國小黃同學表演,為大家帶來小提琴演奏世界名曲「卡農」。黃同學從三年級開始學習小提琴,卻由於先天限制造成手沒有力氣,也曾經一度想放棄。但在外婆與老師的鼓勵下每天苦練,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在典禮上拉出美妙的音樂,獲得在場掌聲喝采。 外社國小黃芊語同學小提琴演奏。 表揚大會在溫馨的氛圍中於下午3點半結束。會後,館方特別邀請所有參與師生與家長參觀文物館,並安排專人導覽解說,逐層介紹台塑創辦人王永慶、王永在昆仲創業奮鬥歷程。看到館內陳列的企業文物,讓大家對台塑企業文化留下深刻印象,也為本屆活動畫下圓滿句點。 王光正館長(右一)和授獎同學與吉祥物智智合影。
台塑企業文物館10月22日舉辦「第10屆品德教育實踐獎」頒獎典禮,以「勤勞樸實」作為選拔標準,表揚42名桃園市國中、國小學生。為紀念獎項頒發邁入第10年,館方特別於典禮後舉辦一場「品德教育之實踐與前進」座談會,邀請教育專家學者與過去的得獎者和家長共聚一堂,集思廣益,未來將持續推動品德教育,為社會盡一份心力。 今年共計來自桃園27所國中、小學校,推舉103位品德優良學生參加遴選。再由桃園市教育局代表及長庚大學學者專家組成評審團,審慎評選出21名實踐獎、21名優良獎與入選獎數名,以茲表揚。頒獎典禮於長庚大學國際會議廳登場,會場佈置溫馨、隆重,館方並精心安排文物館吉祥物「蒂蒂」與「智智」迎賓,展現熱情接待與會的大、小朋友,為典禮增添不少歡樂氣氛。 館方邀請桃園市政府教育局林明裕局長及長庚大學胡正申學務長出席致詞,兩位貴賓除了嘉勉與肯定得獎同學的優異表現,也期盼大家能保持初衷,一起為更好的社會努力。王光正館長則代表主辦方歡迎各界來賓共襄盛舉,同時表示希望藉由辦理「第10屆品德教育實踐獎」相關活動,一起回顧過去、把握現在、展望未來,為品德教育深耕下一個黃金10年。 本屆獲獎學生中有許多同學堪為品德教育實踐的表率。以森林國小林同學為例,林同學家中經濟狀況受到疫情影響遭逢巨變,但乖巧、懂事的他卻肩負起照顧妹妹的責任,「先有自律,才會有自由」是林同學最喜歡的一段話。因此,他總是不斷提醒自己要盡到自己的責任,對行為負責,並做好每一件事。 而另一個例子則是來自桃園國中樂觀進取的沈同學,在媽媽的鼓勵下,加入了「桃園市兒童於少年福利與權益促進會」,並從自身觀察中提出對兒少網路使用的看法與建議,展現對社會議題高度關懷。對於如何與同學相處,沈同學分享她會以「You know my name, not my story」警惕自己,不能用以偏概全態度看待與定義他人。文物館至今已採訪24獲獎生,想瞭解歷屆獲獎生完整報導,可以前往文物館官網點閱校園好品集。 今年表揚大會於下午2時登場,並於3時30分結束。會後除了舉辦座談會外,館方也特別邀請所有參與師生與家長參觀台塑文物館,並安排專人導覽解說。在導覽人員的詳細介紹下,大家都對台塑企業的創建過程與企業文化留下深刻印象。 適逢第10屆頒獎,館方今年特別於會後舉辦「品德教育之實踐與前進」座談會,邀請桃園市教育局林淑芬專門委員蒞臨指導,同時也安排幸福國小鄭武信校長、介壽國小鄭美麗校長及外社國小宋偉傑校長,分別就學校推動品德教育的成果與挑戰提出說明,並與學術界代表林火旺教授與林偉文教授進行討論。 座談會中,館方還邀請第2屆與第5屆品德教育實踐獎得主張瑋晨與張瑋淇同學回娘家,發表心得感想。王館長表示,舉辦此座談會之目的,是期望透過集思廣益,找出推動品德教育的好方法,對未來推動品德教育提供助力。此座談會於下午5時30分結束,也為本屆活動畫下圓滿句點。
台塑文物館
請先登入後才能發佈新聞。
還不是會員嗎?立即 加入台灣產經新聞網會員 ,使用免費新聞發佈服務。 (服務項目) (投稿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