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印度台北協會」新聞搜尋結果, 共 3 篇 ,以下為 1 - 3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尊重、包容、博愛!印度貴賓深受宗博館精神感動

宗教無國界!印度台北協會副會長甘泉(Aparna Ganesan)19日受邀至世界宗教博物館參訪,對於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心道法師讓所有宗教平等的在館內呈現,結合時下社會最關心的議題,展現各宗教對大自然生態的關懷,這樣的遠見與壯闊胸襟,令人讚歎,期盼能與博物館展開更多的交流與實質合作。  來台灣服務2年的甘泉由秘書陪同,19日下午抵達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在觀眾推服組主任王震寰導覽下,參觀兒童館、生命之旅廳、世界宗教展示大廳、山海天人特展展區,對博物館創館理念「尊重每一個信仰,包容每一個族群,博愛每一個生命」印象深刻。  甘泉與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執行長顯月法師在博物館的「方寸之間」展開深度交流與討論,並相互致贈各自的出版書籍,也期待日後上靈鷲山,向開山住持心道法師請法。  顯月法師細數心道法師過去為創建博物館的努力,從當年的愛和平、愛地球,展開宗教對話,到目前積極推廣的靈性生態理念,及為此在緬甸籌建生命和平大學的歷程及緣由。強調人心是破壞自然生態的主要原因,心道法師希望藉由宗教博物館的平台,連結各宗教的靈性,一起來做生態的守護者。  顯月法師邀請甘泉參與生命和平大學今年3月9日開始的線上學校課程,並誠摯邀請印度台北協會共同推廣博物館下半年的文物開窗系列特展、掌櫃講堂。雙方共繪宗教合作藍圖,期盼博物館成為靈性對話的殿堂。  甘泉說,印度台北協會與靈鷲山、世界宗教博物館過去有相當緊密的合作,曾在聖山寺合辦國際瑜珈日活動,在博物館舉辦攝影展及受邀參加錫克教慈善廚房,可惜因疫情而暫緩了雙方的深度交流。此外,他們在緬甸推展的教育計劃,近來也因當地政局而中斷,希望未來在宗教交流、緬甸教育、靈性生態等各方面都有機會共襄盛舉。

文章來源 : 世界宗教博物館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527 加入收藏 :
2024教育永續國際論壇21國代表與會 嘉年華會活動台北花博同步舉辦

2024教育永續國際論壇21國代表與會嘉年華會活動台北花博同步舉辦 【記者林子霞台北報導】由「臺灣創意經濟產業發展協進會」主辦的【2024教育永續國際論壇暨嘉年華會】4月13日(六)、14日 (日)於臺北花博公園隆重登場。  此次論壇以「教育永續與未來」為主題,彰顯將來對教育永續的承諾。同時深入探討教育永續的前景、校園ESG的實踐、縮小城鄉教育差異,以及建立多元合作的夥伴關係等議題。這些關鍵議題將會引領一連串的討論與行動,為永續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大會主席「臺灣創意經濟產業發展協進會」理事長陳仁德於開幕時致詞表示,「2024教育永續國際論壇暨嘉年華會」不僅是一場促進對話與合作的盛大聚會,更是激勵未來領袖的重要平台,象徵著邁向永續未來的重要里程碑。「優質教育」不僅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核心要素之一,更是推動永續發展的關鍵驅動力。期望通過豐富多元的學習與教育機會,能夠培養出具有全球視野的新一代領袖,以及在永續發展道路上引領方向的「永續領航員」。  台北市長蔣萬安也以錄影方式預祝大會順利成功,並且提到台北市的未來教育藍圖是以創新、前瞻、卓越和永續爲願景來規劃十大好學,其中永續學規劃了4年160億用在推動高齡校舍的改建和發展智慧永續校園,要爲孩子們擘劃美好的未來。 現場貴賓包括臺北市政府教育局鄧副局長進權、我國友邦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駐台大使Ms. Andrea Bowman、吐瓦魯國大使Mr. Hon Bikenibeu Paeniu、帛琉共和國大使館教育文化官Madam Janet Ebil Orrukem及阿拉伯在台商務協會會長Mr. Wael Hamouie、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新聞主任門田健太朗、印度台北協會助理會長Mr. Anup Meena、泛太平洋暨東南亞婦女協會加拿大分會會長Ms. Jenny Yang、墨西哥商務簽證文件暨文化辦事處經貿組組長Mr. Francisco Javier Martínez、約旦商務辦事處處長Mr. Nabeel Al-Tel、匈牙利貿易辦事處代表Mr. Gergely Kádár、輔仁大學基金會原德籍董事Laumann, Margareta Maryta修女與美國、英國、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斯里蘭卡、印尼、緬甸等共計21國代表及國際友人與會。 此次國際論壇的開幕主題演講邀請泛太平洋暨東南亞婦女協會加拿大分會會長Ms. Jenny Yang演講「聯合國非政府組織之永續發展目標與歷程」、聖文森格瑞那丁駐台大使H.E. Andrea Bowman演講「SDGs永續教育的展望」、印度國際企業學院企業培訓師Ms. Hyacinth Arya演講「金磚人才,生活與教育」、斯里蘭卡行政專業學院主席Dr. Sunethra Jayaratne Nugawela演講「SDGs永續教育根基」、輔仁大學基金會董事Laumann, Margareta Maryta修女演講「實踐優質教育-率先行動 言出必行」、國內講師輔仁大學楊士進教授演講「中小學校園永續行動辦公室運作與創新發展」、臺灣師範大學楊聰榮副教授演講「中小學校園碳盤查課程化」、勤業眾信Innovation Team顧問彭雅琳演講「中小學校園永續報告書編制與揭露」以及中華少年成長基金會魏名聰董事長演講「ESG氣候課綱與行動課程」。 在這次活動中,特別設置永續發展主題館,邀請實施ESG、SDGs有成的企業及學校單位參與成果展,分享成功經驗,台北市政府參展單位來自於教育局、警察局、消防局、體育局、西區青少年服務中心、就業服務處、環境保護局等局處,展示內容多元豐富,以提供各級學校參考借鏡。也同時促使教師和學生更深入了解ESG、碳盤查、綠能、減碳淨零等相關永續議題,期能使學校教育體系也能同步納入社會永續趨勢,實現台灣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除了論壇的深度討論外,嘉年華會活動同步舉辦校園成果展和社團表演活動,由聖約翰科技大學原民社及復興高中熱音社帶來精彩的樂團表演,不僅提供同學們一個展現所學、發揮所長的平台,也為親、師、生間建立更深厚的互動機會,打造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永續教育環境。  此次活動與台灣全球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同步舉行「國際新世代消保嘉年華」,活動協辦單位包括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台灣永續創新行動教育協會、健康亞洲股份有限公司、台灣營養基金會、財團法人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ESG碳減量聯盟、全國高級中學家長大聯盟、台北市高中學生家長會聯合會、台北市高職學生家長會聯合會、台北市國中學生家長會聯合會、台北市國小學生家長會聯合會、新北市中小學家長會長協會、太陽能學校、聖約翰科技大學、莊敬高職國際學校、台灣社會改造協會、國際扶輪3481地區反毒防毒推廣委員會、台灣青年民主協會、中華民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久久會、輔仁大學基金會、新世紀形象學院,以及「Heartfelt用心」贊助杏仁奶、核桃奶,共同為台灣及國際永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努力。 圖說:主協辦單位與國際貴賓合影。  

文章來源 : 守護台灣新聞網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454 加入收藏 :
照亮希望、迎向光明!明志科大印度學生舉辦排燈節慶祝活動,分享及宣揚其母國文化

明志科技大學為推廣多元文化,於11月26日由印度學生自行發起,在校園內舉辦「排燈節」慶祝活動,吸引校內外近200位人士參與,現場有印度古典舞、寶萊塢舞蹈、印度傳統手繪攤位及印度美食,帶來一場色彩繽紛,充滿印度傳統文化的精采慶典。 排燈節乃是印度主要節慶之一,象徵著光明戰勝黑暗、善良戰勝邪惡。活動現場有印度學生以彩色米、彩色粉和花瓣手工創作的藍果麗(Rangoli)地畫,這是在排燈節才能看到的傳統地畫藝術。活動開始前,精心準備了點燈儀式,參與者在印度學生代表的帶領下,共同點燃排燈,象徵著照亮希望、迎向光明與共融的精神。 在這次盛會中,明志科大國際學生聯誼社(AIMS)分享了排燈節的意義和傳統,並邀請印度台北協會Gourav Agarwal專門委員蒞臨指導;此外,臺灣-泰盧固-印度文化協會以及多個專業舞團也為大家帶來豐富精彩的印度傳統舞蹈及膾炙人口的歌曲,包含印度電影寶萊塢生死戀的經典雙人舞曲《Dola re dola》,及第9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歌曲《Naatu Naatu》,同時提供道地的印度風味料理,多所大專院校的印度學生也精心準備了表演節目,展現了多元印度文化魅力,活動最後邀請現場觀眾圍成一圈齊跳丹迪亞拉斯舞,這種民俗舞蹈具有強烈節奏感且備受歡迎,營造了濃厚的印度文化氛圍。 該社團指導老師陳昭蓉教授表示,明志科大因為有許多外籍生,讓校園充滿多元文化。此次受邀參與活動,且為台灣第一位印度留學生的李眉君博士亦表示,台灣目前有近3,000名印度學生,希望印度和臺灣未來能有更多合作,而這些印度生將會是台灣和印度交流合作的重要橋樑。 隨著國際化發展,這項印度的傳統節日也推廣到全世界,有越來越多的外籍學生來到台灣讀書,因此,對在台的印度留學生來說,舉辦排燈節活動能夠一解思鄉之苦,也能夠傳遞自己的傳統文化與習俗給台灣的同學,期望透過此次活動,讓更多人認識、了解和欣賞印度文化的獨特之處,明志科大未來也將持續辦理更多的在地國際化交流活動,增添校園多元文化的活力和豐富性。

文章來源 : 明志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8352 加入收藏 :
2025 年 4 月 4 日 (星期五) 農曆三月初七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