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元宇宙」新聞搜尋結果, 共 50 篇 ,以下為 49 - 50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新華絲路:2024海峽兩岸(昆山)中秋燈會亮燈

北京2024年9月19日 /美通社/ -- 9月13日,第四屆海峽兩岸青年文化月閉幕式暨2024海峽兩岸(昆山)中秋燈會亮燈儀式在江蘇昆山舉辦,慧聚廣場和周莊鎮兩大燈區同步點亮。 本屆燈會以「花開並蒂 燈映兩岸」為主題,以龍為主要元素,設計製作大型龍燈組,打造「尋龍」文化之旅,旨在促進兩岸同胞情感共鳴和心靈契合。燈會於9月14日正式對外開放,系列活動將持續到10月底。 Photo provided by the Integrated Media Center of Kunshan City shows the Zhouzhuang Town lantern exhibition area in Kunshan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Sept. 13, 2024. 本屆燈會設慧聚廣場和周莊鎮兩個燈區,突出傳統與現代交織、科技與文化融合。慧聚廣場燈區精心打造「龍騰慧聚」「欣欣向龍」「兩岸同脈」等系列燈組,採用全新的數字燈光技術、元宇宙AR技術,實現虛實融合的文旅新體驗。周莊燈區以古鎮和《只此周莊》演藝空間為核心區域,打造了以傳統風俗文化、文旅IP形象、城市地標風貌等為主題元素的創意燈組和元宇宙數字光影森林秘境區。 為促進兩岸青年文化認同,於7月23日拉開帷幕的第四屆海峽兩岸青年文化月已陸續開展50餘項活動,覆蓋江蘇省所有設區市,內容涵蓋非遺、體育、書畫等,吸引3300餘名島內台胞參加,2500餘名台灣青年走進江蘇,促進兩岸青年在互學互鑒中厚植情誼。 閉幕式上,第四屆海峽兩岸青年文化月組委會聘請10位青年擔任「2024蘇台青年文化交流使者」,並啟動第五屆海峽兩岸青年文化月項目徵集。同時,活動還為第五屆「昆山媽祖杯」海峽兩岸青年花燈設計比賽獲獎學生頒獎;台胞陳東隆代表昆山市文博學會將新石器時代至唐宋時期的1008件古陶無償捐贈給昆山開發區。 昆山是大陸台商投資最活躍、台資企業最密集、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最頻繁的地區之一。近年來,昆山持續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建設,2023年出台《關於打造台灣同胞就業創業「首選地」的若干措施》,從就業、創業、實習、研修、生活、共享六個方面推出20條具體內容,助力台胞台青在昆山施展才華、追逐夢想。 當天,昆山市台胞台企一站式服務中心同步啟用。服務中心聚焦「初見昆山」「圓夢昆山」「家在昆山」三大服務模塊,台胞台商在昆山可實現衣食住行遊、開辦企業等事項高效便捷辦理,享受就學購房、就醫養老等全方位暖心服務。 原文鏈接:https://en.imsilkroad.com/p/342152.html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659 加入收藏 :
生產力局 · 新型工業化公布香港製造業發展研究報告

81%製造業仍未引入智能化方案應對新趨勢 生產力局推七大建議煥發香港製造新動能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4年9月16日 -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 · 新型工業化(生產力局 · 新型工業化)今天於近月開幕的「新質生產力展館」公布聯同德勤中國開展的《香港製造業發展研究報告》主要數據,針對研究香港製造業發展,包括製造業現況剖釋、相關政策參照、業界專家訪談、大灣區港資企業升級轉型項目分析及企業問卷調查等,讓社會各界了解香港製造業發展概況,共同探索製造業升級路徑、方向、挑戰及機遇,繼而提出七大行動建議煥發香港製造新動能。 (圖一)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先生(左) 、德勤中國戰略與經濟諮詢合夥人江偉軒先生(右)在《香港製造業發展研究報告》簡報會上,公布現時有81%受訪製造企業仍未引入智能化方案應對客製化新趨勢,並以「香港製造業發展策略 - 煥發香港製造新動能」為基礎,提出七大行動建議。 香港製造業發展概況及挑戰 香港製造業隨著經濟轉型,表面上已外流境外,但綜合調研結果顯示,部份香港製造企業的總部職能仍然留港,轉型成「製造服務業」。適逢國家2023年提出「新質生產力」,香港必須發展高質量的綠色製造業,推動產業創新及升級轉型。 現今香港製造業發展普遍面對以下四大挑戰 : 競爭日益激烈:市場激烈競爭甚至飽和使製造業面臨市場份額下滑、利潤擠壓的挑戰。 全球供應鏈重塑:供應鏈地點受技術要求,生產成本以及關稅等影響,使供應鏈及公司管理的難度提高。 小單量、客製化成新常態:近七成(69%)受訪企業認同款多量少是製造業新趨勢,企業需要快速回應客戶需求,客製化挑戰傳統生產模式,香港可把握機會將此新趨勢變成機遇,發展新型製造模式。 可持續發展勢成新趨勢:67% 受訪企業已收到或預計會收到客戶要求,於製造過程中加入符合綠色化可持續發展標準。綠色製造或可持續發展成為必要課題。 德勤中國戰略與經濟諮詢合夥人江偉軒先生簡介研究結果時表示﹕「隨著新質生產力成為國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全球發達經濟體也在布局國家級的產業化戰略,新一輪科技創新的熱潮將為香港製造業提供轉型升級發展機遇。為激發產業創新並增強生產力,香港特區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出金融、製造及研發、供應鏈管理、人才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多管齊下支持製造業生態圈進一步發展。」 客製化、綠色化兩大新趨勢反映出香港高附加值總部職能 一、81%受訪製造企業仍未引入智能化方案應對客製化新趨勢 受訪企業中只有19%企業已引入智能化, 20%打算引入智能化,8%使用其他傳統方法(例如加強宣傳),高達53%企業表示沒有任何應對方法。數據反映雖然企業普遍認識到客製化小批量生產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操作中,智能化技術的應用仍然不足。 二、67%企業已收到或預計會收到客戶要求於製造過程中加入符合綠色化可持續發展標準 不論專家訪談及企業調查都認為可持續發展是全球共識及新趨勢,企業需要在生產過程中採用更加環保和可持續的技術和方法,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並滿足越來越多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需求,已成為製造業必要課題,綠色製造要求及服務範圍廣泛,涵蓋了多個領域和技術,包括能源管理與碳減排、國際可持續發展認證與培訓、ESG報告、鑒證與評級、綠色金融服務等。 三、高附加值總部職能於香港尚有發展空間 受訪的製造企業中,有部分將高附加價值的職能留港管理,例如研發、供應鏈管理和金融等。 在研發方面,有31%企業於香港進行技術和產品開發,而且僅有27%的製造企業有進行技術授權。供應鏈管理方面,47%的企業有於香港進行全球採購,46%對離港製造基地指揮部署。至於金融方面,59%的企業於香港進行資產管理和融資。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先生指出:「智能化方案是香港製造業發展的新路徑,我們鼓勵企業增值,並與大灣區以至其他內地市場優勢互補,共同推動產業創新。香港需積極發展總部經濟,吸引企業在港設立總部,推動產業多元化。此外,綠色製造是未來全球製造業的發展趨勢,企業不僅能提升市場競爭力和聲譽,還可實現可持續優質業務發展。而全球製造業對綠色製造服務的需求將成為香港服務業的新增長點,所涵蓋的領域廣泛和技術需求龐大,擁有巨大商機。」 深度分析案例 總結「三大方向十大舉措」引領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 生產力局 · 新型工業化深度分析逾1,300家港資企業成功升級轉型案例,總結企業要發展新質生產力,須邁向「三大方向十大舉措」,以實現製造業的轉型升級。 1. 方向一:開拓新型製造模式: 實行了數字化轉型 落實綠色製造 推動「智能微工廠」靈活生產 2. 方向二:發掘新增長引擎: 優化產品開發市場 拓展上下游產業鏈 專利商品化 生產技術商品化 3. 方向三:實現價值鏈轉型: 培育產品設計能力 建立品牌多元化策略 拓展產品或技術應用範疇 實例一:解碼數字綠色生產 傳統企業實現價值鏈轉型 某模具及注塑產品製造商香港總公司負責戰略及投資管理,財務、人事、創新研發和供應鏈等決策管理,發揮著香港總部經濟重要作用,於內地及東南亞均設有生產基地,追求以精湛的技術為客戶提供精密注塑部件及模具產品。為開拓新型製造模式,該公司成功從產品研發到量產實現全流程數字化;同時致力於打造綠色低碳工廠,生產符合國際標準和客戶企業社會責任要求的產品,目前已取得多項品質管理認證,並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該公司在發掘新增長引擎方面拓展了上下游產業鏈,由傳統模具轉型為精密塑膠產品研發及生產。而實現價值鏈轉型的過程裏採納了「拉動式」生產,以每個訂單為起點,自動生成排產計劃,配套周邊設備、工藝要求、物料出單等,實現數據透明化。提升了產品設計能力、拓展產品和技術應用範疇。 實例二:啟動「智能微工廠」靈活模式 企業乘創新洪流全速前進 毛衣生產商善用香港特區政府「新型工業化資助計劃」建立數碼化全成型針織毛衣智能生產線,重點開拓新型製造模式。於現有廠房設立全新生產設備,從過去傳統生產線改為單元製造模式,作小批量多款式生產,有效提高現有生產空間產值,更可減少庫存及材料浪費,快速應對市場客製化的要求。生產線涵蓋產品設計、數碼模擬樣品、工程參數及編程至智能生產。產能可達至每日運作22小時,較目前生產線提升35%產能及減少40%生產成本。 生產力局 · 新型工業化提七大行動建議 煥發香港製造新動能 綜合上述研究,要規劃香港未來製造業的發展策略,煥發香港製造新動能,生產力局 · 新型工業化建議可分為「在港製造」、「總部職能中心」和「製造服務業」三個層次﹕ 因地制宜發展「智能微工廠」﹕政府規劃適合重點行業的「智能微工廠」用地,並檢視現有工業用地及工廈,鼓勵企業善用創科資源,於香港發展綠色智能製造,提升空間單位產值,以敏捷新型製造模式發展客製化生產。「智能微工廠」亦能推進前沿科技研究,加快實現中試轉化、新產品研發及新技術落地。 強化香港總部職能﹕強化香港的總部職能是吸引高附加值企業留港的有效策略,政府提供稅務及投資優惠政策吸引高附加值的總部職能留港,包括技術及產品研發、知識產權管理、融資及資產管理、全球採購及離岸製造指揮中心等多元職能的企業。這將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運輸及創科中心的地位,同時成為國內企業的海外業務總部,推動跨境電商,連接內地與全球市場。 培育知識產權產業﹕生產力局將與持份者合作加快成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並建議特區政府推出及優化政策支持知識產權生態圈,涵蓋創作、應用、商業化、貿易及專業服務。這將有助於發展香港成為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 發展綠色製造服務﹕建立、加強及協調發展綠色製造相關服務,如綠色製造認證及管理、ESG合規、能源效率優化、綠色金融產品、碳中和認證及交易等,為本地、國內及海外市場提供一站式綠色製造服務,同時商會應鼓勵業界實行綠色製造,順應新趨勢。 加快招攬技術人才﹕政府強化現有人才輸入政策,引入具實踐經驗的多元化技術人才 ,除高端科研人才外,亦要引入具實踐經驗的多元化技術人才,並考慮在大學課程中包含實用型技術內容,以滿足製造業的人才需求。 創建製造業大模型﹕政府推進產、學、研合作,共同開發製造業大模型ManufacturingGPT,結合最新的人工智能技術,為製造業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解決方案。商會推動企業分享大數據以助訓練大模型,開放ManufacturingGPT 作為科研平台,加快本地智能製造技術發展。 推廣製造業新形象﹕企業善用政府創新科技資源,藉新型製造模式優化工廠環境,提供優質就職機會兼顧環保、職業安全等元素,導入遊戲化(Gamification)生產管理,配合各界持份者共同推廣,重塑製造業全新形象,吸引及培育年青人才入行。 黎總結時表示﹕「生產力局致力於喚醒香港製造的新活力,透過全港首個『新質生產力』展示平台,展示『香港有工業』、開展『香港製造』的新時代,引領香港成為未來製造業的典範。國家的『新質生產力』產業化策略為我們提供了轉型升級的契機,科技創新將成為我們發展的引擎。透過改革和提升,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提升價值,將香港製造業的固有優勢將為新型工業化的發展奠定基礎。」 《香港製造業發展研究報告》研究於2024年3-7月期間進行,其中企業問卷調查成功訪問了288家本港從事製造業務的企業。有關調查報告可稍後於生產力局網站下載:https://www.hkpc.org/zh-HK/about-us/hkpc-publication/industry-support。 請從以下連結下載高清照片﹕https://shorturl.at/d4g71 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關於德勤中國德勤中國是一家立足本土、連接全球的綜合性專業服務機構,由德勤中國的合夥人共同擁有,始終服務於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前沿。我們的辦公室遍佈中國31個城市,現有超過2萬名專業人才,向客戶提供審計、稅務、諮詢等全球領先的一站式專業服務。 我們誠信為本,堅守質量,勇於創新,以卓越的專業能力、豐富的行業洞察和智慧的技術解決方案,助力各行各業的客戶與合作夥伴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實現世界一流的高質量發展目標。 德勤品牌始於1845年,其中文名稱「德勤」於1978年起用,寓意「敬德修業,業精於勤」。德勤全球專業網絡的成員機構遍佈150多個國家或地區,以「因我不同,成就不凡」為宗旨,為資本市場增強公眾信任,為客戶轉型升級賦能,為人才啟動迎接未來的能力,為更繁榮的經濟、更公平的社會和可持續的世界開拓前行。 關於德勤 Deloitte(「德勤」)泛指一家或多家德勤有限公司,以及其全球成員所網絡和它們的關聯機構(統稱為「德勤組織」)。德勤有限公司(又稱「德勤全球」)及其每一家成員所和它們的關聯機構均為具有獨立法律地位的法律實體,相互之間不因第三方而承擔任何責任或約束對方。德勤有限公司及其每一家成員所和它們的關聯機構僅對自身行為承擔責任,而對相互的行為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德勤有限公司並不向客戶提供服務。 德勤亞太有限公司(即一家擔保有限公司)是德勤有限公司的成員所。德勤亞太有限公司的每一家成員及其關聯機構均為具有獨立法律地位的法律實體,在亞太地區超過100座城市提供專業服務。 請參閱 http://www.deloitte.com/cn/about 瞭解更多資訊。 關於「生產力局 · 新型工業化」 新型工業化是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八大發展中的重中之重。為配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提出要實現新型工業化的目標,助力香港經濟高質量及可持續發展,生產力局 · 新型工業化透過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援和培訓,推動企業和產業鏈邁向高端化、智能化及綠色化,實現新型工業化。於2023年年中成立的新型工業化發展中心,提供交流平台予各界認識及掌握最新技術方案、配合測試及認證、新型工業化認可培訓、政府資助諮詢等全方位服務,推動及催化香港以至大灣區其他城市加速實現新型工業化,並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為推進新型工業化及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生產力局 · 新型工業化亦成立「工業元宇宙科技館Celesphere」,致力於結合元宇宙、工業4.0、人工智能及人機界面技術,進一步推廣和實現工業元宇宙應用,優化產品生產周期,提升企業生產力和競爭力,共同推動並實踐新型工業化。 如欲瞭解更多詳情,請瀏覽「生產力局 · 新型工業化」網頁:https://www.hkpc.org/zh-HK/our-services/new-industrialisation 關於香港生產力促進局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是於1967年成立的法定機構,致力以世界級的先進技術和創新服務,驅動香港企業提升卓越生產力。生產力局作為市場導向的應用研發機構,以創新科技推動香港及大灣區新型工業化,成就新質生產力發展,全面促進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及智慧城市;並提供全方位的創新方案,以提升企業生產力和業務效率、減省營運成本,令企業在本地和海外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生產力局積極與本地工商界及世界級研發機構合作,開發應用技術方案,為產業創優增值。透過產品創新和技術轉移,成功讓研發成果商品化,製造商機。多年來,生產力局的世界級研發成果獲得廣泛肯定,屢獲本地及海外獎項殊榮。 生產力局亦致力為中小企和初創企業提供即時和適切的支援,並提供各類未來技能發展課程,讓企業及學界掌握最新數碼及STEM技術,以加強人才培訓,提升香港競爭力。 如欲瞭解更多詳情,請瀏覽生產力局網頁:www.hkpc.org。

文章來源 : Media OutReach Limit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669 加入收藏 :
2025 年 6 月 15 日 (星期日) 農曆五月二十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