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元宇宙」新聞搜尋結果, 共 50 篇 ,以下為 1 - 24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萬代南夢宮娛樂在AWS雲端打造鋼彈元宇宙

Amazon Web Services(AWS)近日宣布,日本知名遊戲發行商萬代南夢宮娛樂公司(Bandai Namco Entertainment, Inc.)已在AWS上推出鋼彈元宇宙(Gundam Metaverse)。借助AWS的新功能Amazon GameLift Streams,《鋼彈》系列的粉絲們能夠在幾分鐘內透過個人電腦和智慧型手機輕鬆地互動、購物,並沉浸于鋼彈宇宙中。鋼彈元宇宙整合了雲端數位體驗與實體體驗,讓粉絲們能夠沉浸式地探索鋼彈世界,購買限量版商品,與其他玩家一起享受以使用者創作的鋼彈模型為特色的迷你遊戲,還能參加虛擬live活動,這些都能以低延遲的方式在任何裝置上實現。 鋼彈元宇宙已向全球粉絲開放,支援英語、中文(簡體和繁體)以及日語,吸引了來自美國、中國、台灣和日本等20多個國家的粉絲。鋼彈元宇宙將限時開放至5月20日,網址為https://gmpj.bn-ent.net/zh_TW。 自1979年首部電視動畫《機動戰士鋼彈》在日本播出以來,《鋼彈》系列以其巨型機器人的科幻設定贏得了全球眾多粉絲的喜愛,開創了機甲動畫的先河。該系列不斷推陳出新,製作了包括電視、電影、原創影片動畫以及串流內容等多種形式的作品。其中,最新作品《機動戰士鋼彈GQuuuuuX》於2025年4月開始在Prime Video上播出,範圍涵蓋全球240多個國家和地區,受到了全球動漫迷的熱烈歡迎。 萬代南夢宮集團(Bandai Namco Group)擁有《鋼彈》系列的獨家經營權。為了實現集團與粉絲緊密相連的願景,其旗下遊戲部門萬代南夢宮娛樂正與AWS的媒體和娛樂產業專家緊密合作,共同開發鋼彈元宇宙,為粉絲提供一個能夠共同創造的「鋼彈宇宙」平台。 借助Amazon GameLift Streams,遊戲發行商能夠透過遊戲串流解決方案傳輸具有高品質3D圖形的沉浸式元宇宙空間,同時確保標準個人電腦和智慧型手機都能實現低延遲,進而讓各個國家、地區和年齡層的鋼彈粉絲都能輕鬆使用。Amazon GameLift Streams是Amazon GameLift的新功能,Amazon GameLift是AWS上的一項完全託管服務,幫助開發者打造並推出全球最具挑戰的遊戲。透過在聊天功能中整合快速且高品質的機器翻譯服務Amazon Translate,讓使用英文、中文(簡體和繁體)和日文的粉絲們可以實現即時互動。 在AWS專業服務團隊(AWS Professional Services)的支援下,萬代南夢宮娛樂在AWS上打造了遊戲開發環境,使全球的創作者和工程師們能夠跨越地域限制,安全高效率地展開合作。透過在AWS上整合版本控制軟體和備份功能,該公司得以安全地管理寶貴的遊戲資產,同時大幅降低營運成本。此外,透過在AWS上建立與虛幻引擎(Unreal Engine)整合的持續整合(CI)和持續交付(CD)管道,萬代南夢宮娛樂利用Amazon EC2 G4執行個體實現了按需建構遊戲,加強了全球團隊合作,加快了開發反覆運算速度。同時,萬代南夢宮娛樂還計畫利用完全託管服務Amazon Bedrock來支援生成式AI應用,進一步提高開發效率。 萬代南夢宮娛樂公司總裁兼執行長Nao Udagawa表示:「AWS讓日本乃至全球的鋼彈粉絲得以跨越國界緊密相連,讓我們能夠提供無縫、沉浸式的體驗,無論粉絲身在何處。AWS以其全球基礎設施提供低延遲、高可用的服務,加快了我們的內容開發程序,為我們給粉絲帶來新驚喜和情感體驗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AWS日本總裁Akihiko Shirahata表示:「日本是全球媒體和娛樂產業的強國,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粉絲,而鋼彈是日本文化的重要成分,融合了眾多創作者、製作者和粉絲的創意。我們很高興能與萬代南夢宮娛樂緊密合作,助力這一深受喜愛的文化標誌拓展到沉浸式數位體驗領域。AWS很榮幸能參與到這一使命中,透過生成式AI和其他前瞻技術,推動日本領先的媒體和娛樂產業在新時代實現全球成長。」 註:關於鋼彈元宇宙的系統要求與推薦規格,請至官方網站https://gmpj.bn-ent.net/zh_TW查看最新資訊。

文章來源 : 世紀奧美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47 加入收藏 :
東軟教育發佈中國首個教育元宇宙平台,構建元宇宙+AI賦能智慧教育解決方案

香港2024年11月11日 /美通社/ -- 教育元宇宙是一種將現實與虛擬世界融合的數字化、智能化教學環境,旨在為學生提供更加個性化、自主和安全的學習體驗。隨著物理和數字世界界限的模糊,教育革命的潛力日益凸顯。個性化學習在教育元宇宙中獲得了新的含義。科技進步、社會轉型和教育變遷的相互作用下,融合元宇宙和AI的智慧教育成為推進公平、包容和優質教育的必然選擇。這種新模式不僅適用於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還能推動開放教育和繼續教育的高質量人才培養。 東軟教育通過「東軟元宇宙創意創作分享平台-OpenNEU」重新定義了OMO(線上融合線下)教育教學模式,為傳統教育注入新動力。該平台提供了新的學習範式和深度沉浸的學習體驗,通過多樣化的互動方式、豐富的學習資源和智能服務,推動了教學模式和評價方式的變革,促進了個性化學習和全面發展。 平台在教與學內容呈現、課堂環境管理和教學互動等方面進行了靈活調整和升級,通過物理與虛擬空間的融合,創設了適應性強的學習環境,推動了混合式教學的發展。這不僅打造了以智能終端為學習載體的常態課堂,還構建了支持學生協作和個性化學習的網絡環境,滿足了師生的多樣化需求。此外,平台致力於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孿生場景體驗,實現了教師高效教學和學生高效學習的目標。通過開放共享資源、多維技術集成和多方資源整合,平台構建了一個全面支持學生發展的多維虛擬教育空間。 OpenNEU+AI 重塑課程體系 東軟NEU-AIGC為傳統課程開闢了新路徑,構建了以創新能力為核心的跨學科課程體系,旨在培養新的職業能力和促進學科間的跨界融合。通過將知識生產從「罐裝」轉變為「生鮮」,AIGC技術融入課程設計的各個環節,生成具有不確定性和豐富性的學習資源。這使得教師能夠將教育學理論、教學策略和學科訓練數據有效結合,提升課程內容的自適應性和生成能力,與傳統課程資源形成互補。 NEU-AIGC促進了數字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推動了新型教與學模式的創新。借助東軟教育元宇宙平台的AIGC技術,教師的角色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轉變為學生探索世界和自我實現的引路人,為教學帶來了更多可能性。 OpenNEU+AI 賦能創作 東軟教育元宇宙平台和NEU-AIGC服務不僅促進了數字媒體及相關學科的融合,還為教育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NEU-AIGC以高效率、低成本滿足師生個性化創作需求,輔助基礎工作,激發創造力,推動教育創新。 OpenNEU平台為師生和行業人員提供了一個元宇宙沉浸式的共享空間,支持個性化、便捷化、精準化的三維展示環境。依托NEU-AIGC模型基座,平台能夠為師生定制符合個人風格的創作模型,應用於數字媒體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醫療樣本學習等多個領域。 此外,平台還支持高校人才培養下的教育IP確權及溯源,幫助師生在元宇宙空間中構建私有的知識分享體系,實現資源存儲、教育引流、資源展示、交易屬性設置及交互分享等功能,構建基於需求的教育交易系統。 OpenNEU+AI 教育智能體 科技與教育的融合將推動跨界創新,提升教育智慧化水平。「OpenNEU+AI 教育智能體」通過智能人機交互,為用戶提供高體驗感和高滿意度的智慧教育服務。該智能體能夠克隆用戶的形象、聲音和動作,以多模態形式開展教育創新應用,如二維數字形象、真人分身、三維卡通數字人等,用於慕課講解、直播、助教和助理等工作。 用戶可以通過東軟自研技術自主構建基於三維數字人的教育智能體,結合東軟智能體與三維數字人形象,通過人物設定、引導詞和動作設置,在元宇宙教育空間中建立集問答、表演、互動、運營於一體的「元宇宙綜合智能體」。智能體在與用戶互動時,能夠根據預設的人設和目標,自動調用搜索工具獲取所需知識,提供更精準的服務。 這場融合元宇宙與AI的教育革命,正引領我們進入一個嶄新的學習時代。通過提供個性化、智能化的學習環境,教育元宇宙不僅提升了教學質量,還豐富了教學內容,增強了學習體驗。隨著技術的進步,「東軟教育元宇宙+AI賦能智慧教育解決方案」將成為推動教育公平與包容的重要力量,培養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高質量人才,為教育的未來帶來無限可能。 聯絡人:Lin Wei, weilin@neuedu.com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425 加入收藏 :
應科院與博愛醫院簽署合作備忘錄

研究為藍地項目引入多元創新科技  冀建全港最大型智能院舍 香港 2025年6月18日 /美通社/ --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與博愛醫院董事局(博愛)今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合力研究為 2027 年落成的「博愛醫院屯門藍地長者護理及護養安老院舍項目」(藍地項目)引入多元化創新應用科技,展望將藍地項目打造成全港最大型的「智能院舍」,以提高長者照顧服務的效率和質素。 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署長李國彬先生及香港特區政府社會福利署署長杜永恒先生應邀擔任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主禮嘉賓。 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署長李國彬先生表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的重點策略之一,是加快科研成果落地,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並提升市民生活質素。應科院與博愛是次就藍地項目的合作,正好體現藍圖的精神,同時亦標誌着香港邁向『智慧養老』新時代,藉創新科技全面加強安老院舍服務。我們期盼更多創新科技融入生活,讓各行各業及社會大眾受惠。」 香港特區政府社會福利署署長杜永恒先生表示:「我衷心感謝博愛醫院多年來積極配合政府的安老政策方針,拓新求進,不遺餘力地提升安老院舍的服務水平。博愛醫院屯門藍地院舍項目不但擴充安老服務設施的容量,亦在創新科技應用方面『更上一層樓』,藉科技提升照顧質素。我期望項目可以啟發業界引入創新思維,推出更多切合長者需要的服務模式,惠澤更多長者。」 度身訂造先進護老解決方案 在兩位署長、應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師及博愛醫院永遠顧問委員會副主席李鋈發先生共同見證下,應科院署理行政總裁及首席營運官莊偉泉工程師與博愛醫院董事局主席黃曉君女士代表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為藍地項目開展一系列創新科技應用研究,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機械人技術、物聯網等以開創嶄新長者護理服務,提升長者住宿體驗;又會考慮引入建築物能源管理技術,提高能源效益。 應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師指出,「應科院深信創新科技能夠改善生活質素、為大家帶來幸福感。應科院具備創新科研實力和豐富經驗,多年來累計取得超過1,100項專利和成功完成了逾1,500項科技轉移予業界使用。我們融合人工智能驅動的醫療保健方案、中央智能感應平台等多種尖端技術,度身訂造合適的先進護老解決方案,全力支持博愛醫院建立高效能、可持續發展且履行社會責任的智能安老院舍,推動服務創新,為長者謀福祉。」 博愛醫院董事局主席黃曉君女士表示:「博愛將成為香港首個單一機構營運一間超過1,400個宿位的安老院舍,這無疑是一項新嘗試。當中涉及設施管理、資源分配運用和護理及專業人手的安排,我們必須保持博愛一如以往專業全面的服務質素。很高興與應科院攜手合作,為藍地項目探討智能科技方案,以便及早制定未來營運的應對策略。應用創新科技除了能夠提高院舍營運效率,亦可減輕前線人員工作負擔,令他們更專注於長者身上,實踐博愛『以人為本』的宗旨。」 雙方期望以藍地作旗艦項目,持續擴展「未來安老」服務模式,成為業界參考指標,善用智能科技將本港安老服務推向更高水平。 圖片下載: http://bit.ly/4l2Eesi  (後排左至右) 在應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師、創新科技署署長李國彬先生、社會福利署署長杜永恒先生、及博愛醫院永遠顧問委員會副主席李鋈發先生共同見證下,應科院署理行政總裁及首席營運官莊偉泉工程師(前排左)與博愛醫院董事局主席黃曉君女士(前排右)代表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為博愛醫院藍地項目開展一系列創新科技應用研究,冀成全港最大型的「智能院舍」。   關於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00年成立,其使命是透過應用科技研究提升香港的競爭力。應科院的主要科技研發領域可歸納於五個技術部門,包括:先進電子元件及系統、人工智能及可信技術、通訊技術、智能感知與控制技術、物聯網感測與人工智能技術。而技術研發主要應用在六項重點範疇:智慧城市、金融科技、新型工業化及智能製造、數碼健康科技、專用集成電路及元宇宙。 多年來,應科院致力培養研究及創科人才,並憑着其技術創新及對工商業界和社區的傑出貢獻而屢獲國際殊榮。應科院至今已將逾1,500項技術轉讓給業界,並於中國內地、美國及其他國家獲授超過1,100項專利。如欲查閱更多資訊,請瀏覽www.astri.org。 關於博愛醫院 博愛醫院創立於 1919 年,一直秉承「博施濟眾.慈善仁愛」的宗旨服務社群。時至今日,博愛已發展成為一所具規模的慈善機構,屬下設有 123 個服務單位,遍及港九新界,服務範圍包括中西醫療、牙科、安老、青少年及家庭服務、教育服務及過渡性房屋等服務,深入社會不同層面,為廣大市民提供適切的服務,每年受惠人次超過 190 萬。 如欲了解更多資訊,請瀏覽博愛醫院網站:http://www.pokoi.org.hk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25 加入收藏 :
孫耀達博士工程師獲任應科院行政總裁下月履新

香港 2025年6月16日 /美通社/ --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宣佈聘任孫耀達博士工程師為應科院行政總裁,7月2日起生效,為期3年。 應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師歡迎孫博士工程師加入應科院,讚揚他在科技行業擔任要職多年,具備管理大型企業、領導數碼轉型和技術方案商業化的實務經驗,對推動科技應用滿懷熱誠,是出任行政總裁的理想人選。他說:「我們對孫博士工程師充滿信心,相信在他帶領下,應科院的科研實力會更上一層樓,並成為企業科技轉型的夥伴,把更多科研成果轉化予各行各業落地應用,讓社會大眾受惠。他亦將領導應科院為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創科中心的地位及為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作出貢獻。」 孫耀達博士工程師表示,創新科技對強化香港競爭優勢至關重要,也是驅動社會進步、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我很榮幸能夠加入應科院團隊,在香港特區政府及董事局的支持下,應科院將進一步深化與創科生態圈持份者的聯繫,促進『政產學研投』緊密合作,以推動『產業科技化、科技產業化』的進程。我會竭力進一步提升應科院的『科技含金量』,把握機遇開拓內地及海外市場。」 本地及海外經驗豐富 屢獲國際殊榮 孫博士工程師具備逾30年的資訊科技經驗,擅於資訊科技服務外包、大型系統整合及數碼轉型。在加入應科院前,他擔任聯想電訊盈科企業方案有限公司(LPS)總裁;亦曾為沙特阿拉伯大型認知城市項目NEOM的執行總監及陸上運輸部門首席技術主管,專責監督認知型智慧出行策略與平台設計。此前,他於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擔任資訊科技主管十年,制定企業數碼轉型及網絡安全策略,並領導多個創新方案落地執行。 孫博士工程師為業界貢獻良多,榮獲多個獎項,包括:2012年「中國五大傑出CIO(資訊總監)」、2013年「香港傑出CIO獎」(大型企業組別)、2013年「中國最具價值CIO」、2014年「亞洲CIO大獎」以及2019年「東盟20大傑出CIO」。他於2017至2021年間擔任香港電腦學會會長,並於2020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榮譽勳章,表揚他對本地資訊及通訊科技人才培育與發展的貢獻。他曾於香港城市大學(2020至2022年)擔任客席教授,現為香港都會大學榮譽教授。 孫博士工程師擁有瑞士商學院工商管理博士學位、查爾斯特大學專業會計碩士學位,以及澳洲國立大學經濟及科學雙學位。 李惠光工程師感謝首席科技官黃莹博士、首席營運官莊偉泉工程師以及首席財務官容慧琪女士在新行政總裁上任前聯合兼任署理行政總裁。 圖片下載: https:// bit.ly/440jsTl   孫耀達博士工程師將於7月2日出任應科院行政總裁。   關於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00年成立,其使命是透過應用科技研究提升香港的競爭力。應科院的主要科技研發領域可歸納於五個技術部門,包括:先進電子元件及系統、人工智能及可信技術、通訊技術、智能感知與控制技術、物聯網感測與人工智能技術。而技術研發主要應用在六項重點範疇:智慧城市、金融科技、新型工業化及智能製造、數碼健康科技、專用集成電路及元宇宙。 多年來,應科院致力培養研究及創科人才,並憑著其技術創新及對工商業界和社區的傑出貢獻而屢獲國際殊榮。應科院至今已將逾1,500項技術轉讓給業界,並於中國內地、美國及其他國家獲授超過1,100項專利。如欲查閱更多資訊,請瀏覽www.astri.org。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43 加入收藏 :
中興通訊攜手AIS與聯發科技舉辦UE聚合技術發佈會,引領5G-A能力新突破

曼谷 2025年6月5日  /美通社/ -- 全球領先的綜合信息與通信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中興通訊(0763.HK/000063.SZ)與泰國領先移動運營商AIS及聯發科技(MediaTek)合作,在曼谷AIS-ZTE聯合創新中心舉行"5G-A UE聚合技術現場發佈會"。此次發佈會首次在海外全面演示業界領先的UE聚合(UE Aggregation)技術,標誌著多終端協同通信能力在全球範圍內加速落地,邁出關鍵一步。 ZTE, AIS and MediaTek jointly unveil UE aggregation technology, advancing 5G-A to new heights 隨著XR、4K直播及元宇宙等新興業務日益普及,單一的終端設備在發射功率、發射通道、通道資源等方面面臨物理瓶頸。UE聚合技術應運而生,通過遠端終端(Remote UE)與中繼終端(Relay UE)之間的協同機制,實現資源複用和上行能力增強。在該模式下,Relay UE可在自身業務空閒時,調配多餘資源輔助Remote UE提升上行性能,從而有效緩解單終端能力受限問題,提升整體網路效率。  UE聚合技術集成功率、帶寬與通道三重聚合機制,協同打造高速、可靠的上行傳輸路徑: 功率聚合:中繼終端協助協助遠端用戶轉發上行信號,增強弱覆蓋場景的通信能力; 帶寬聚合:中繼終端共享閒置頻譜資源,提升遠端終端上行吞吐能力; 信道聚合:遠端與中繼終端同時建立獨立通信鏈路,實現多路徑傳輸,增強鏈路可靠性與冗余性。 本次發佈會基於AIS商用5G網路配置在實驗室搭建測試環境,由中興通訊提供gNodeB及核心網設備,聯發科技提供具備聚合能力的原型終端設備,構建Remote UE與Relay UE測試場景,並與傳統單終端性能進行對比。 測試內容包括空口速率評估和手機側上行4K視頻直播推流。結果顯示: 啟用UE聚合功能後,得益於Relay UE的協同,社區邊緣Remote UE的上行速率提升最大3倍; 未啟用UE聚合功能時,上行速率不足以支持穩定的4K直播,導致頻繁丟幀與卡頓;UE聚合功能開啟後,上行速率可支持流暢、高質量的4K直播,畫面清晰穩定,無明顯卡頓,直播服務品質大幅躍升,顯著提升用戶體驗。 UE聚合功能已纳入3GPP Release 18标准体系,后续将在R19与R20版本中持续演进,实现更多路径、多Relay协作、跨DU/CU聚合及低时延传输路径优化等关键能力,为未来工业互联网、车联网、XR等场景提供坚实底座。 媒體垂詢:中興通訊傳播部電郵:ZTE.press.release@zte.com.cn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21 加入收藏 :
網龍董事長劉德建博士出席聯合國高級別專家組會議,倡導「按需學習」新模式,以AI+教育重塑全球學習

香港 2025年6月4日 /美通社/ -- 全球領先的互聯網社區創建者 - 網龍網絡控股有限公司 (「網龍」或「本公司」,香港交易所股票代碼:777)欣然宣佈,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劉德建博士于6月3日至4日受邀出席於紐約聯合國總部召開的高級別專家組會議,與聯合國高級官員和業界專家共同探討為最不發達國家(LDCs)建立STEM教育在線大學(Online University)的相關議題。作為特邀嘉賓,劉德建博士在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提出通過「AI+教育」模式,推動最不發達國家實現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並分享網龍在AI+教育領域的諸多探索與成功經驗,取得與會者熱烈反響和高度評價。 針對會議關切的話題,劉德建博士提出了STEM「按需學習」(On-Demand Learning) 框架和三大倡議:由聯合國主導激勵全球開發者共同構建開源工具框架、呼籲實現STEM標準化教程和案例的全球分享、建議全球提供STEM就業崗位的廣大企業深度參與。劉德建博士提出的全新框架旨在通過五大核心特性——將複雜任務分解為清晰步驟、每個步驟包含關鍵背景知識、將學習融入真實任務、與行業進步同步發展,以及完全適配本土化內容等,打造既實用又包容的 STEM 教育工具。 這些基於網絡的框架工具支持在線與離線使用,幫助學習者在真實任務中快速取得成果,降低學習門檻,增強信心。 這一創新理念與聯合國在線大學(UNOU)推動的數字化、開放式教育模式高度契合,為最不發達國家的教育轉型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同時也與網龍未來在AI+教育領域的戰略不謀而合: AI 生產中心:網龍 AI+ 教育戰略的「發動機」。網龍已基於前沿大模型和專業工具構建起AI生產中心,服務於高質量教育內容的生產。目前AI生產中心已構建起從需求分析、內容生成到內容大數據庫的全路徑、結構化流程,每個節點Agent可獨立執行任務,整個流程由AI規則驅動,無需人工干預。節點Agent從專家系統中獲取知識和規則並實現自動產出。目前,教育內容的AI覆蓋率已達100%,一段典型高質量教育內容的生產時間已降至一小時,邊際生產成本已降至百元量級。同時,AI生產中心的員工需求和人工干預比重也大幅下降。 3E 高 質量 教育內容:網龍 AI+ 戰略的「彈藥庫」。 網龍把更有效果(Effective)、更有效率(Efficient)、更有體驗感(Engaging)三大特徵(即:「3E」)的先進教育內容確立為核心研發目標,希望能逐步為全世界的所有教育者、學習者提供全學段、全學科的3E高質量教育內容。網龍的3E高質量教學內容已通過未來實驗、資源顆粒等不同的形式陸續對外披露,取得業界廣泛好評。3E高質量教學內容的最終形態將是交互教育遊戲,能夠實現以學習者為中心,高度沉浸式的探究式學習,從而為傳統的教學模式帶來顛覆式的創新。 EDA 教育元宇宙平台:網龍 AI+ 戰略的「主陣地」。未來,由AI生產中心高效產出的海量3E高質量教育內容會逐步聚合構成教育元宇宙平台:EDA。EDA致力於構建無邊界的教育共同體,融合技術平權、資源共創和激勵機制三大核心理念,推動全球範圍內更加平等、高質量的教育普惠體系。EDA將重新定義學習的本質,依託智能學習計劃系統,實現按需學習,旨在以「學習即娛樂」為終極目標,構建全新的教育模式。近日,網龍與泰國高等教育與科研創新部 (「MHESI」)聯合開發的AI教育平台(mhesi-skill.org)已正式上線,為泰國青年提供電動汽車相關的職業培訓課程,這一平台即EDA高度定制化的一個本地部署案例。 未來,EDA目標實現全球用戶的共治共管,打造去中心化的學習社區。在這一社區中,學習者的每一次參與和貢獻都將被記錄並量化,轉化為可驗證的數字權益,並通過結合數字資產和成就勳章的雙軌激勵系統,激勵全球教育參與者持續投入與成長。這一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先進生態,也將使網龍長期不懈的研發成果得到充分的價值實現。 網龍創始人兼董事長劉德建博士表示:「此次參加聯合國會議,一方面對解決全球最不發達國家的STEM教育問題提出了與網龍經驗和視野高度同頻的框架和倡議,另一方面也是首次在國際性的舞台上全面宣示網龍的EDA戰略。未來,我們將通過AI生產中心為全球的學習者提供3E高質量教學內容和沉浸式的自主探究型學習環境。這將給傳統教學模式帶來顛覆性創新,有機會在全球吸引千萬級的活躍用戶,並通過高度創新的社區生態創造巨大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網龍在桌面互聯網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曾分別開發了17173.com和91無線兩個超高活躍度的在線社區,現在我們對再度打造一個AI時代的超大型用戶社區也充滿著信心與期待。」 關於網龍網絡控股有限公司    網龍網絡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股份代號:0777)是全球領先的互聯網社區創建者,在開發和擴展多個互聯網及移動平台方面擁有優良往績,覆蓋用戶數以億計,包括建立中國首個網絡遊戲門戶-17173.com 及打造中國極具影響力的智能手機服務平台-91 無線。  網龍成立於 1999 年,成功自主研發多個著名的旗艦遊戲,包括《魔域》、《征服》、《英魂之刃》和《終焉誓約》,是中國最具聲譽及知名度的網絡遊戲開發商之一。在過去的十年中,網龍成功地在國內外市場拓展在線教育業務,其在美國上市的海外教育業務子公司Mynd.ai是全球互動技術領域的領導者。Mynd.ai 的互動平板和軟件產品屢獲殊榮,已在全球126個國家為超過 100 萬間教室提供產品和服務。  如有投資者垂詢,敬請聯絡:網龍網絡控股有限公司周鷹女士投資者關係高級總監電郵:maggiezhou@nd.com.hk  / ir@netdragon.com 網站:ir.nd.com.cn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19 加入收藏 :
2025 年 6 月 25 日 (星期三) 農曆六月初一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