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農業」新聞搜尋結果, 共 934 篇 ,以下為 889 - 912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重估中國優勢 廣發証券 2022 年資本論壇成功舉辦

廣發証券股份有限公司 GF Securities Co., Ltd. (HKSE:1776; SZSE:000776) 重估中國優勢 廣發証券 2022 年資本論壇成功舉辦   【香港訊,2022年9月6日】2022年8月30日至9月2日,由廣發証券(000776.SZ,1776.HK)主辦的「『重估中國優勢』——廣發証券2022年資本論壇暨上市公司閉門交流會」在杭州成功舉辦。各金融機構和上市公司代表、戰略客戶、高淨值客戶、產業專家、行業資深人士等到場參會,聚焦全球環境變化和疫情影響下的中國經濟形勢與市場格局,探尋中國改革發展新優勢。       8月30日,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余永定,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馬曉河,原南方科技大學商學院院長、講席教授,原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紫光金融學講席教授周皓,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台灣研究中心創始主任信強,廣發証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博士,廣發証券策略研究首席分析師戴康等嘉賓出席主旨論壇、海外論壇活動並作主題演講,與現場嘉賓共享價值機遇及精彩紛呈的思辨之光。廣發証券副總經理張威做開幕致辭。主旨論壇由廣發証券發展研究中心總經理、電子首席分析師許興軍主持。   百年未有變局 讀懂中國新優勢 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也進入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代。與過去不同的是,這一次世界變革,中國已經從被動順勢,轉變為主要推動力量之一,呈現出新的發展格局和趨勢。     (廣發証券副總經理張威致辭)     張威在開幕致辭中表示,本次論壇圍繞海內外宏觀政策、大類資產配置、雙碳週期&能源革命、全球變局下的半導體產業、疫後消費復蘇等重要話題,從三個方面重估中國優勢,挖掘新的投資機遇:一要重估中國經濟優勢,在全球經濟增長缺乏新引擎的背景下,對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前景進行定價;二要重估中國產業優勢,乘勢中國產業升級浪潮,對經濟結構轉型的優勢賽道進行定價;三要重估中國企業優勢,掘金中國新時代發展機遇下的優勢企業,對資本市場優質上市公司定價。   李揚表示,國內經濟發展面臨的壓力依舊存在。未來宏觀調控仍需加大力度,財政政策應當走向前台,貨幣政策則要「為穩定經濟創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長期來看,仍然要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致力於營造「讓國企敢幹、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政策和制度環境,促進經濟實現真正的高質量發展。   劉世錦表示,投資方面除需關注基建以外,還有其他有關消費結構升級的服務業投資。從供給側來看,需要繼續激發結構性潛能,要關注「1+3+2」結構性潛能框架,即以都市圈城市群的發展為龍頭,補上基礎產業效率不高、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不大、基礎研發能力不強這三大短板;以及通過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賦能。   全球環境複雜 發展需要新思路 今年以來,外部地緣政治風險和全球通脹壓力加大,內部疫情擾動導致局部經濟受影響,對國內發展帶來前所未有挑戰,也為改革發展提出新的要求。   余永定指出,2022年第三季度至2023年,美國和全球的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美國經濟增速大概率會持續走低,歐洲不能排除陷入滯漲的可能性,日本經濟不會有明顯變化,發展中國家經濟則可能加速分化。儘管外部環境惡化,中國經濟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隔離來自外部的不利衝擊。在當前形勢下,為了穩定增長,中國可以適度容忍杠杆率的提高,必要時要容忍一定程度的通脹。只要堅持「兩個循環、內循環為主」的戰略方針,堅持執行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國內外重重困難的包圍下,中國經濟依然能夠實現「突圍」並取得較好實績。   馬曉河認為,我國經濟面臨的壓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需求側,表現為兩降一升,即投資增長率不斷下降,消費增長嚴重收縮,甚至出現連續負增長;二是在供給側,表現為一穩兩放緩,即農業穩,夏糧豐收,農產品供給豐裕,但製造業和服務業增長率連續下滑,兩大產業出現了明顯負增長。其中,既有短期因素,由國內外重大事件導致的供給衝擊和需求衝擊,更重要的是我國的結構性矛盾。結構性矛盾體現在需求端,就是投資與消費長期失衡,消費引領經濟增長能力不足;在供給端,中低端製造業供給過剩,中高端製造業發展不足;在動力機制上,大規模複製創新難以支持經濟增長再邁新台階,但自主創新仍然不足。因此,改革與發展需要新的思路和對策。   周皓表示,美歐升息對中國的影響比較中性或者不是太大,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影響不是很大。中國經濟現在的挑戰,是在下半年如何實現更快增長。在疫情壓力逐步緩和、防疫政策進一步精准化之後,中國經濟的毛細血管將得到改善,經濟增長出現反彈預期。   信強認為,美國不斷加劇的對華戰略打壓和圍堵,與新冠疫情的蔓延以及俄烏衝突延續相疊加,不僅為全球戰略格局的演變注入了巨大的不確定性,而且對中國的外交戰略和安全環境產生了重要影響。隨著美國對華戰略定位、戰略目標、戰略思維和戰略手段的變化,未來隨著中美戰略的博弈也將持續展開,進而對中美關係未來的發展和演變產生重大影響。   修復預期 市場或迎新增長 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多點散發的國內疫情,資本市場呈現震盪格局。   周皓強調,中國是個大的內生性經濟,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進一步減小之後,政府再做出正確的預期引導,市場主體的信心將得到極大的提振,其融資需求疲軟的狀況也將得到改善。   郭磊博士在題為「陽關三疊:三個時間維度看當前宏觀面」的主題演講中指出,7月經濟放緩導致宏觀面預期被打破,8月高頻數據已基本企穩,本輪經濟放緩帶給股債兩端的影響可能已大致反映完畢,9月隨疫情、氣溫等因素高點過去,以及政策繼續升溫,宏觀預期預計會有所修復。疫情防控常態化期間消費的天花板效應決定GDP的上限。短期增長的天花板效應和政策的偏寬來「資產荒」邏輯。邏輯上未來有三種可能打破目前狀態,一是海外衰退;二是消費上限打開;三是地產形成對沖。三條線索目前尚未有端倪出現。往中期看,GDP增長目標下,投資率重新打平將是一個關鍵線索。從2035年GDP翻番目標倒推,則GDP年均複合增長率要在4.7%左右,其中第一個五年需要在5%以上,對應固定資產投資要在5%左右,這需要基建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地產的新發展模式、製造業的產業基礎高級化等框架的搭建。從長期看,名義增長是股債定價的定價錨。無論是股票還是債券,其長期中樞都呈現出符合名義GDP定價的有效性。   戴康表示,全球大類資產三季度演繹「緊縮+衰退」共振,四季度「衰退交易」將逐漸佔據主導,大類資產或呈現美債利率高位運行後下行,大宗商品震盪分化,美股受盈利拖累下行。A股大勢研判演繹「此消彼長,水到渠成」。此消(美國衰退),彼長(中國復蘇),大概率演繹「美國衰退得快+中國復蘇得慢」,貼現率驅動A股震盪上行,成長占優。今年小盤占優具備走出中等級別行情的潛質,不過隨著相對估值修復至均值、信用利差歷史低位之後,應留意地產基建信用預期變化帶來的短期切換。   戴康建議行業配置佈局「資產重估,中國優勢」。從「資產重估」來看,一方面壓制性政策轉向邊際寬鬆的地產鏈將迎來重估,如地產、消費建材和家電等,另一方面「供需缺口」支撐的資源品迎來估值體系重塑,如煤炭、有色小金屬等。從「中國優勢」來看,一方面中國的消費優勢,將依託於疫後內需市場的復蘇實現供需修復,如食品飲料、批零社服,另一方面中國的製造業優勢,將繼續享受全球份額的提升及產業鏈的創新升級,如風電零部件、光伏組件、智能汽車;主題投資關注能源安全和國企改革。   對於港股後續走勢,戴康指出,當前美國存量流動性極度充裕,美聯儲加息週期,基本面改善亦能驅動港股上行。中美經濟週期錯位,中期港股上行趨勢更為確定,待年底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回升和美聯儲收緊放緩均兌現,為港股趨勢上行提供積極催化劑。行業配置上關注「兼顧反轉與確定性」三條主線,一是具有確定性的高股息策略;二是趨勢反轉,如供需梗阻進一步疏通的地產,疫後修復的餐飲供應鏈、啤酒,國潮的黃金珠寶、體育、化妝品,以及政策反轉的平台經濟、創新藥等;三是追隨景氣,如具有中國製造優勢的新能源車等。   除主旨論壇和海外論壇外,廣發証券還精心籌畫了14場產業分論壇,交流內容覆蓋新能源產業鏈、半導體國產替代、消費復蘇與品牌崛起、消費醫療、大類資產配置等市場關心熱點,邀請約500家優質上市公司做閉門交流,共論產業發展趨勢和投資機遇,推動產業與資本之間的高效溝通,發掘未來投資機遇。  

文章來源 : EQS Group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8677 加入收藏 :
Copenhagen Infrastructure Partners 的 CI Energy Transition Fund I 最終以 30 億歐元硬頂上限完成

丹麥哥本哈根, Aug. 31, 2022 (GLOBE NEWSWIRE) -- Copenhagen Infrastructure Partners (CIP) 最終完成其新基金 CI Energy Transition Fund I (CI ETF I)。該基金獲超額認購並以 30 億歐元的硬頂上限完成。這使 CI ETF I 成為全球最大的專用清潔氫基金。 CI ETF I 獲得北歐(約 25% 的承諾投資)、歐洲(約 45%)、亞太區(約 20%)和北美(約 10%)的投資者承諾投資,現有 CIP 基金投資者與新投資者的比例約為 50/50。該基金的投資者基礎包括大約 65 家機構投資者,主要是退休金基金、人壽保險公司、主權財富基金、資產管理公司和家族辦公室。 CIP 管理合夥人 Jakob Baruël Poulsen 表示:「我們非常高興歡迎一批著名的現有和新機構投資者加入 CI ETF I,並很高興投資者分享我們對清潔能源基礎設施項目的信心和興趣,並與 CIP 一起投資下一階段的能源轉型。Power-to-X 等解決方案將是各國和行業在達到《巴黎協定》承諾和能源獨立方面再向前邁進一大步的關鍵。作為行業先驅和綠地可再生基礎設施投資的全球市場領導者之一,CIP 在投資這領域具有獨特的優勢。」 CI ETF I 將投資下一代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包括工業規模的 Power-to-X(PtX)項目,使機構投資者能夠參與所謂的難減排行業的脫碳,通過電網平衡支援可再生能源發電在能源結構中的進一步整合。該基金將主要關注經合組織的綠地項目,旨在透過使用綠色燃料、原料和無二氧化碳肥料促進農業、航空、航運、化學製造和鋼鐵生產等行業的脫碳。 CI ETF I 構成了 CIP 獨特的基金策略的一個組成部分,這些策略利用主要的可再生能源轉型趨勢。該基金將採用與 CIP 現有基金相同且經過驗證的價值創造和迴避風險方法,但重點是 PtX 上的 CI ETF。CI ETF I 將運用 CIP 的行業技能,透過項目設計、合作夥伴選擇和承包等方式優化和迴避項目風險。一旦迴避風險,預計項目將具有核心基礎設施特徵,包括長期承購合約。 CI ETF I 開局良好,FID 對幾個具有吸引力的工業規模開發階段 PtX 項目進行了一項投資,並擁有所有權,這些項目涉及生產技術和承購市場。其中包括位於西歐(丹麥、挪威、西班牙、葡萄牙)、南美(智利)和澳洲的項目,預計將基於吉瓦規模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和電解能力生產綠色氫、綠色氨和可持續航空燃料。 CI ETF I 目前的投資組合一旦投入使用,估計每年可減少超過 750 萬公噸二氧化碳(或相當於永久從道路上清除約 160 萬輛汽車),並每年提供超過 400 萬公噸的綠色燃料。 對於 CI ETF I 的市場推廣,Plesner 和 Clifford Chance 律師事務所擔任法律顧問,KPMG Acor Tax 擔任稅務顧問,Selinus Capital Advisors、Compagnie Financière Jacques Coeur (CFJC) 和 Allen Partners 擔任配售代理。 關於 Copenhagen Infrastructure Partners Copenhagen Infrastructure Partners P/S (CIP) 於 2012 年成立,如今是全球最大的綠地可再生能源投資專用基金管理人,也是海上風電領域的全球領導者。CIP 管理的基金主要投資於海上和陸上風能、太陽能光伏、生物質能和廢棄物發電、輸配電、儲備容量、儲存、先進的生物能源和 Power-to-X。 CIP 管理 10 隻基金,迄今已向超過 135 家國際機構投資者籌集約 190 億歐元,用於能源和相關基礎設施的投資。CIP 將加快其在全球能源轉型中的作用,目標是在 2030 年管理 1,000 億歐元的綠色能源投資。CIP 在哥本哈根、倫敦、漢堡、烏得勒支、紐約、東京、新加坡、首爾和墨爾本設有辦事處及僱有大約 340 名員工。如欲了解更多詳情,請瀏覽 www.cip.dk 如欲了解更多資訊,請聯絡: Simon Augustesen,副總裁兼傳訊及市場推廣總監 | 電話:+45 30526721 | 電郵: Thomas Kønig,投資者關係合夥人 | 電話:+45 7070 5151 | 電郵:

文章來源 : Notifi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808 加入收藏 :
泓德能源組首支漁業臺灣隊 打造漁電共生產銷一條龍雙贏模式

再傳捷報!智慧能源領導品牌泓德能源(股票代號:6873)今(31)日於臺南七股舉行日運案場的動土儀式,此為全臺首件民間自辦環社檢核、並由政府單位核定的漁電共生案場。除了建造案場,泓德能源更自組專業養殖團隊,成立子公司「星源漁業」投入生態養殖,透過產銷一條龍的策略打造全臺第一支「漁業臺灣隊」,成為漁電共生領域發展的領頭羊。   看好漁電共生發展潛力,泓德能源多年前就開始鴨子划水,成果陸續於今年展現。泓德能源也邀集臺灣人壽、全球人壽、富邦人壽共同成立「星鱻電力」,聚焦漁電共生相關領域進行投資,今日開工的日運案場即為星鱻電力的首個投資案,該案場預計於 2023 年三月完工,可供應 42.6MW 的綠電。   漁電共生案場開工再下一城 臺南太陽光電發電量穩居全臺之冠 臺南年均日照時數將近 2,500 小時,太陽光電系統發電量約占全臺四分之一,居全臺之冠。臺南市府響應政府能源政策,積極推動陽光屋頂、綠色廠房等措施,並鼓勵業者、漁民投入漁電共生,期能兼顧產業與環境,達到創能多贏的目標。今日攜手臺南市政府,於七股舉行日運漁電共生案場的動土儀式,完工後將透過生態養殖的方式混養白蝦及烏魚,為臺灣漁業和光電布局注入新能量。   泓德能源董事長謝源一表示:「全力支持政府在 2050 年達成 4.4GW 漁電共生發電容量的目標,泓德能源擴大漁電共生的布局,希望透過全面性的輔導與轉型,改善臺灣養殖的基礎建設,在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能實踐『智慧綠能、隨手可得』的企業願景。」   臺南市市長黃偉哲說:「臺南市近年來在全體市府團隊的努力下全力衝刺經濟發展,能源領域更是市府相當重視的一環,非常鼓勵業者投入沿海養殖魚塭的漁電共生領域。很開心看到泓德能源開展七股的漁電共生案場,開放原有漁民加盟與培育在地養殖人才,一起為地方綠能發展再下一城。」   掌握案場開發、營運、養殖到銷售 泓德能源組專業團隊實踐產銷一條龍策略 有別於其他單純開發案場業者,泓德能源致力打造「漁業臺灣隊」,不只自組「星源漁業」專業養殖團隊,整合魚塭開發、水產設計、魚苗培育、養殖到收穫等產業鏈,更廣邀多家水產通路建立策略聯盟,實踐產銷一條龍的策略,一次掌握發電與漁獲雙商機。   相較直接養殖單一且具高經濟價值的物種,星源漁業投入「生態養殖」,將市場需求和經濟效益納入考量,更導入「漁業智慧管理」系統,透過大數據監控養殖過程,建立養殖資料庫與進行數位化管理。另一方面,泓德能源旗下的漁電共生案場也開放原地主、員工或是返鄉漁青以契作合約方式加盟,並由專業團隊教學、培養新一代的養殖技術人員,鼓勵考取專業證照,鞏固與強化臺灣養殖漁業人才的實力。   泓德能源總經理周仕昌表示:「泓德能源積極投入生態養殖,不單單僅著眼於養殖容易程度,而是適地適所打造適合各種水產的生長環境方式從事生產,期望扮演養殖升級的推手,結合漁電共生的資源,為臺灣養殖業永續發展貢獻一份心力。」   水試所示範案場領頭 泓德能源三漁電共生案場陸續開工可望加速營運表現 除了今日動土的日運案場,泓德能源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合作的漁電共生政府示範案場,已率先於今年七月完工,並於八月正式投苗養殖文蛤,首年預計可提供 1MW 綠電,而第一批文蛤也預計明年第二季收成。接下來,鄰近日運案場的兩座漁電共生案場也將陸續開工,與此同時,泓德能源也將在臺南開發儲能案場,預計提供 204MW 儲能容量,擴大布局綠能領域。   財務表現方面,泓德能源日前也公布 111 上半年度財報,累計營收超過新臺幣 11.11 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 2.01 元,EPS 年增率高達 265%,此次漁電共生案場的擴大投資,可望為營收帶來更多助益。  

文章來源 : 香港商霍夫曼公關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9244 加入收藏 :
新創大南方在亞灣,高市府青年局組團綻放高雄青創力!

 (編輯中心)           2022「Meet Greater South X 5G AIoT Expo 亞灣創新X新創大南方」8月26至27日於高雄展覽館南館盛大舉辦!高雄市政府青年局指出,該局集結高雄        在地青創業者及高雄醫學大學共同組團參展,於展期間大放異彩,再創佳績,吸引超過一萬人次觀展互動。         本次展覽以青創力Cube為概念,象徵集合多元領域的青年創業力,融合科技、速度的元素,塑造具有科技感及未來感的展示空間,搭配展期間精彩的名   人沙龍創業講座及產品展示,吸引大量民眾駐足留影互動;高雄青創館展覽期間共累計達近270組臨櫃洽談。        青年局表示,開幕(26)日高雄市長陳其邁、青年局張以理局長及高雄醫學大學楊俊毓校長親臨高雄青創館支持團隊,高醫陳嘉炘醫師團隊率先展示「腦機介面調控下肢外骨骼機器人復健系統」,穿戴復健機器人的工作人員依據陳其邁市長抽出手卡的指令,旋即用腦波驅動機器人展示下肢復健動作,展現醫療科技研發成果;而以飼主緬懷毛小孩服務的萊芙文創有限公司,利用AR科技讓張以理局長與寵物狗互動,體現飼主不受空間、時間限制,透過科技懷念與寵物生前的互動,展現高科技結合人文關懷的溫暖氣氛。        青年局張以理局長表示,此次攜手高雄醫學大學,率領19家由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智慧醫療、體感科技、行動智慧、農業科技及地方創生,涵蓋不同領域的參展業者,共同組成高雄青創館。其中,湧珍運有限公司展示為長照需求打造的智能移轉位子母型照顧床,產品也榮獲中華民國新型專利及SGS認證;資通行動透過「GLAD Taxi」服務,結合大數據及關鍵技術打造智能雲端計程車派遣平台,提供車隊創新的營業獲利模式;碩準生技(股)公司擁有15國專利及技轉破億的神器-萬能抗體鎖,提供最精準的用藥治療技術。        高雄青創館除了豐富多元的展示技術,展期間更舉辦了「名人沙龍講座」,邀請到了flyingVest加速器董事長鄭光廷及發燒互動共同創辦人閻妃麗,與現場與會者分享創投眼中高潛力的新創團隊特質、面對國際募資新創團隊應有思維,及如何凝聚社群網路口碑,打造品牌忠誠度等主題,提供與會者不同的創業思維。青年局持續藉由率領青創團隊參展,陪伴青創業者一圓「高雄創業夢」,未來也將持續協助高雄新創公司參加國內外專業展覽,促成更多合作商機。 (提供/高雄市政府青年局)

文章來源 : 鳴新聞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0503 加入收藏 :
新時代能源2022年上半年錄得收益10,403百萬港元及溢利215百萬港元

摘要 收益按年增長111.1%至10,402.8百萬港元 賺214.9百萬港元,扭虧為盈主要由於全資加拿大油氣附屬NTEC產生的經營溢利及能源商品價格上漲 每股盈利為2.45港仙 於加拿大運營800多口活躍井,每日生產約12,700桶油當量(95%為天然氣) 已於加拿大Discovery Park 建立垂直農業業務,並擬於2023年進行商業運營 繼續積極探索與加拿大當局及監管機構合作的方式,通過環保投資機會,如藍綠氫以及碳捕獲、利用與封存,實現淨零排放的共同目標 財務摘要 截至6月30日止六個月 千港元 2022 2021 變更 收益 10,402,767 4,928,637 111.1% 毛利 294,881 5,421 5,339.6% 期內溢利(虧損) 214,868 (21,681) - 每股溢利(虧損)— 基本(港仙) 2.45 (0.25) - 香港 - Media OutReach - 2022年8月26日 - 新時代能源有限公司(「本公司」或「新時代能源」,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為「集團」,港交所股份代號:166)公佈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之業績。期內,集團收益增長111.1%至10,402.8百萬港元(2021年上半年﹕4,928.6百萬港元),溢利為214.9百萬港元(2021年上半年﹕虧損21.7百萬港元),主要是由於集團全資擁有的加拿大油氣附屬公司NTE Energy CanadaLtd.(「NTEC」)產生的經營溢利以及期內能源商品價格上漲。 期內,每股盈利為2.45港仙(2021年上半年:虧損0.25港仙)。 業務回顧 加拿大 Greater Sierra 地區及 Horn River 盆地、Wapiti 及 Willesden Green 集團在加拿大的石油及天然氣資產包括800多口活躍井及橫跨約761,000英畝(3,080平方公里)土地。於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NTEC 的日均油氣產量約為每日12,700桶油當量(95% 為天然氣)及平均實現價格為每桶油當量38.7加元。提高NTEC 現有油井生產率的優化計劃已於2022年上半年取得積極成果,集團預計來年的產量、收益及溢利將繼續大幅增長。NTEC的6口開發井亦已於2022年6月開始鑽探,這將進一步提高集團於2022年財政年度末的財務表現。 另外,集團現已委聘在北美洲擁有豐富能源轉型經驗的相關專業工程及地質科學服務供應商研究在Greater Sierra 地區啟動碳捕獲、利用與封存的經濟可行性。 Discovery Park 集團在卑詩省坎貝爾河營運Discovery Park,提供工業化地塊、樓宇及倉庫以供企業租賃。該多用途場地目前租予包括但不限於綠色數據中心、模塊化建築、海洋服務及鋼鐵製造等行業的租戶。集團已委聘全球知名諮詢集團Stantec Inc. 提供總體規劃,將Discovery Park 全面改建為綠色科技中心,以吸引符合集團ESG 授權的新租戶。鑑於該場所的電力成本低廉、海水及淡水供應充足,該場地為水產養殖及綠色氫氣的理想選址,集團正在積極爭取地方及聯邦政府的支持及合作以將該等項目付諸實踐。 於2022年6月25日,集團與CubicFarm Systems Corp.(多倫多證交所:CUB )簽署最終協議,在Discovery Park 建立垂直農業業務,並擬於2023年進行商業運營,預計每月將生產超過一百萬公斤的綠色蔬菜。 阿根廷 在阿根廷,集團自業務經營錄得可觀的正現金流約40.5百萬港元,儘管主要由於受折舊、外匯虧損及遞延稅項支出的影響,當地財務報表仍顯示淨赤字約17.7百萬港元。阿根廷業務的每月現金盈餘現正予以匯回。 商品貿易 於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集團的實物黃金及白銀買賣業務的總交易額為9,813.7百萬港元。然而,期內淨利潤率因集團在香港新建的貴金屬精煉廠延遲開業所產生固定成本而減少。由於全球供應鏈問題阻礙工廠專用設備的及時交付和安裝,集團黃金、白銀及其他貴金屬精煉廠的目標投產日期現延後至2022年10月。 集團相信,一旦新的黃金和貴金屬精煉廠投入運營,貴金屬商品貿易業務將恢復盈利。通過將精煉程序引入內部,集團預計長期利潤率將會提高。 展望未來,集團主席鄭錦超先生表示﹕「近期全球事件表明,儘管全球過渡至可再生能源,但維持石油及天然氣等能源穩定仍然非常重要。NTEC 擁有不少於12個經濟效益高的鑽探點存量,這將有助增加集團現金流,其現有油井的優化方案亦將對油氣分部盈利能力及現金流產生積極影響。同時,集團對涉及將顯著減少碳排放以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的活動的潛力尤其抱持樂觀態度。我們已準備就緒,有信心為股東創造長期價值。」 Hashtag: #NewTimesEnergy #新時代能源關於新時代能源有限公司 新時代能源有限公司(港交所股份代號:0166)總部設於香港,是一家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和卑詩省經營天然氣資產的國際能源公司。集團正採取行動,將其業務模式轉變為清潔可持續能源,努力參與全球正面臨的「能源轉型」,並將對環境與氣候變化的社會責任放在首位。

文章來源 : Media OutReach Limit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5668 加入收藏 :
中國心連心公佈2022年中期業績 綜合收入同比上升61%

中國心連心公佈2022年中期業績 綜合收入同比上升61%   2022年上半年度業績重點: ·       綜合收入約人民幣122.14億元,同比上升61%。 ·       毛利約為人民幣30.60億元,同比上升44%。 ·       綜合純利約為人民幣13.04億元,同比上升47%。 ·       歸屬於母公司擁有人全面收益總額約人民幣9.60億元,同比上升49%。   (2022年8月22日,香港)中國心連心化肥有限公司(「中國心連心」或「本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合稱「本集團」)(股份代號:01866.HK)欣然宣佈,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回顧期」),本集團的未經審核綜合收入約122.14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上升61%;毛利約30.60億元,同比上升44%;綜合純利約13.04億元,同比上升47%;歸屬於母公司擁有人收益總額約9.60億元,同比上升49%;每股盈利为人民币78.1分,同比上涨42%。   回顧期內,受新冠疫情、俄烏戰爭及國際肥料供應偏緊等因素影響,全球基礎能源及糧食價格持續升高,提升化肥需求,加上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使全球化肥價格持續走高。隨著江西省九江市的第三生產基地、河南省新鄉基地的固定床改造升級項目及各相關多元化產業鏈項目的成功投產,本集團的產能達致新里程碑。   回顧期內,尿素的銷售收入同比上升66%至約34.38億元,主要由於尿素產品的銷量及平均售價分別同比增長約23%及35%;車用尿素溶液的銷售收入同比上升23%至約2.90億元,主要由於車用尿素溶液的平均售價及銷量分別同比增長約12%及10%;複合肥銷售收入同比增加90%至約37.63億元,主要由於複合肥的銷量及平均售價分別按年比增長約31%及45%。疫情期間,本集團善用其本身的專門鐵路線,將運輸方式由汽車轉為鐵路,從而提升銷售,使得複合肥的銷量增加至119.4萬噸。   甲醇的銷售收入同比上升約58%至約11.61億元,主要是由於甲醇的平均售價和銷量分別同比增長20%和32%;二甲醚的銷售收入同比上升25%至7.74億元,主要是由於二甲醚的平均售價和銷量分別按年比增長19%和5%;三聚氰胺的銷售收入同比增加10%至約5.87億元,主要是由於三聚氰胺的平均售價同比增長32%;糠醇產品的銷售收入同比增加20%至約4.01億元,主要是由於平均售價同比上升31%。   展望未來,中國心連心董事長劉興旭先生表示:「近期國際形勢緊張,各國糧食安全政策再度升級,帶動全球化肥需求強勁,而國際能源受俄烏衝突及疫情的雙重影響,供需緊張、價格上漲,從而拉動化肥價格在高位運行。下半年,國內化肥新增產能緩慢釋放,傳統淡季農需放緩。但由於國際能源及尿素的供求仍處於偏緊狀態,本集團預計化肥價格呈現先抑後揚的趨勢。同時,國內糧食耕種面積持續性增長,農業對化肥的剛性需求仍將不斷增強,將進一步刺激市場對高效肥的需求。」   劉興旭先生指出:「本集團作為行業龍頭企業之一,將借助基地化園區優勢,進一步推進低成本及產品差異化戰略,在加強高效肥研究和推廣的同時,調整產品結構,加大技術創新及新型高效肥的開發,從而提升核心競爭力,穩固行業地位。在項目建設方面,本集團九江基地年產10萬噸DMF項目已處於試生產階段,目前運行良好,預計三季度正式投產;新疆基地天欣煤礦已處於試生產階段,目前運行良好,各項驗收工作有序進行;另外,甘肅省金昌複合肥一期項目也按計劃有序推進。屆時,本集團產業鏈將加速轉型升級,向相關產品多元化及規模化發展,從而提升本集團的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 完 ~   關於中國心連心化肥有限公司 中國心連心化肥有限公司爲中國最具規模優勢和成本效益的煤基尿素生産商之一,主要從事尿素、複合肥、甲醇、二甲醚、三聚氰胺、糠醇、糠醛、2-甲基呋喃、氣體和醫藥中間體等相關差異化産品的研發、生産與銷售。集團堅持「總成本領先、差異化競爭」的發展策略,做大做强化肥主業,依托新鄉、新疆、江西等地區資源,向上游新能源、新材料等産品鏈延伸,向煤化工相關多元化方向發展。中國心連心股份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股份編號:01866.HK。     投資者及媒體查詢 中國心連心化肥有限公司 桂琳 電話:86-135 6942 3415 電郵:lin.gui@chinaxlx.com.hk 中國公關顧問有限公司 李一杰 / 陳秋玲 電話:852-2522 1368 / 852-2522 1838 電郵:ali@prchina.com.hk rchen@prchina.com.hk  

文章來源 : EQS Group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1594 加入收藏 :
2025 年 4 月 8 日 (星期二) 農曆三月十一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