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新創公司Carbios邁向里程碑,以酵素分解多種塑膠聚合物

文章來源 :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903 加入收藏 :
Tnet全球紡織資訊網提供

頗具創新精神、創立至今10年的法國生物技術新創公司Carbios,近期宣布旗下的一間示範工廠正式落成。這將有助於Carbios進一步以酵素回收各種PET、塑膠和紡織品,並為下一階段建造每年回收40,000噸材料的處理機構,打下紮實的基礎。

示範工廠在2021年9月底於Clermont-Ferrand落成,在落成典禮中,在地官員、公司經理、科學家和工程師,齊聚Clermont-Ferrand,而這個位於法國中部的城市自1889年以來,就以設有輪胎製造商Michelin的總部而聞名。各方人士參觀Carbios示範工廠,了解廠內技術如何為紡織和服裝部門帶來變革。

為了強化Carbios與Clermont-Ferrand在地工業、技術的聯繫,Carbios選在Michelin位於Cataroux城區歷史生產基地的一個大倉庫中,建立這個示範工廠。示範工廠的核心,是一個20立方公尺的反應器,可以在10小時內解聚2噸重、不限顏色的PET塑膠,且成功轉換的回收產量達到90%。

示範工廠的概念始於2011年,當時生物技術投資基金Truffle Capital的總經理Philippe Pouletty,發掘出法國國家研究所(French 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CNRS)的一項專利技術,使Carbios走上重塑塑膠回收技法的道路。

Pouletty找來圖盧茲懷特生物技術公司(Toulouse White Biotechnology, TWB)的教授和科學家Alain Marty博士,擔任多方合作夥伴的領導人,先選定一種關鍵酵素,再對其進行工程設計和優化。最終產出的回收製程名為C-Zyme,目前已在Cataroux的工廠中運行。

現任Carbios首席科學長官(CSO)Marty表示,他最初其實對酵素能否分解塑膠,抱持懷疑態度。為此,研究小組專門觀察高污染的環境中,究竟存在哪些微生物,因為它們最有可能具備降解PET的能力。相關研究的初期執行,屬於一項由法國政府資助、名為Thanaplast的計畫,於2012年正式啟動。來到2015年,Marty領導的團隊已經找出一種可用的酵素,並將其命名為PETase。

2016年,京都大學的研究小組在《科學》期刊(Science)上,發表了一篇以酵素分解PET的論文,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讓Carbios旗下的科學家一度以為研究被搶先了一步。不過,Marty指出,日本團隊推出名為ideonella sakaiensis的酵素,存在實作上的效能限制,運作3天只能解聚1%的PET。

與此同時,Marty的法國團隊則持續取得穩健的進展。到了2019年,研究團隊在1立方公尺的反應器中,嘗試處理200至400克的PET,透過反應器中提高的溫度,於10小時內成功轉化90%的PET。Marty表示,這可謂團隊「夢想成真」的時刻。

 

酶的工程化

酵素作為生物催化劑,是由一連串的氨基酸組成,存在1000種不同的變體,通常被用來將材料分解成更小的分子。在Carbios的解聚過程中,酵素會像剪刀一樣,將聚合物切割成更小單位的基本成分。

Marty提到,Carbios花了多年的時間,才找到正確的酵素氨基酸組合,並透過接下來幾年的努力,才真正設計出能在100°C左右有效進行反應的PETase。

2020年4月,Carbios的團隊在《自然》期刊(Nature)上發表了研究成果,主題名為「一種用於分解和回收塑膠瓶的工程化PET解聚酶」(An engineered PET depolymerase to break down and recycle plastic bottles)。這篇文章被刊登在期刊當期的封面上,讓研究團隊和創始人Philippe Pouletty、Jean-Claude Lumaret感到非常自豪,後者近期也擔任Carbios的首席執行官。

論及研發過程,Carbios並非自主生產酵素,而是與酵素專業製造商Novozymes合作,藉此獲得生物催化劑。不過,識別、生產這種酵素,只是Carbios開發回收製程的一部分。公司研究的另一大重點,是找到使PET容易被酶消化的方法。

如何確保PET容易被酵素消化,屬於Carbios旗下的關鍵智慧財產權,因此公司對確切的做法至今守口如瓶,而Marty在示範工廠落成的演講中,也只提到了部分關鍵要素。他說:「酵素分解製程的預處理涉及擠出(extrusion)、快速冷卻,確保PET成為無定形狀態(amorphous)」。這個預處理步驟,也算是一種擴大聚合物表面積的方法,可強化材料與酶的反應。

Marty補充,Carbios開發的回收方法,可以處理各種類型的PET包裝,如食品托盤、各種顏色的容器,甚至包含氣泡水品牌Perrier的綠色瓶子,其內襯的聚醯胺薄膜(polyamide film)占瓶罐組成的7.5%。Marty強調:「我們的酵素不會受限於塑膠中常見的污染物(contaminants),而在分解效能上出現問題。」他列舉了著色劑、二氧化鈦和炭黑(carbon black)等塑膠汙染物,強調旗下酵素在任何情境皆可正常運作的巨大優勢。相比之下,機械PET回收法往往僅適用於透明塑膠瓶,因此在預處理步驟涉及耗時又昂貴的分類作業。

 

酵素分解PET的優勢與應用

Martin Stephan表示:「傳統的PET機械回收法,產生的聚合物品質往往差強人意,不能用於與食品接觸的包裝,且機械處理PET可生成材料的回收次數也很有限。相較之下,Carbios的酵素分解工藝,產生的PET聚合物與原生的初始級PET相同,因此應用更為廣泛。」

論及機械之外的化學回收方法,如糖解(glycolysis)和甲醇分解(methanolysis)等,Stephan指出,相關作用的聚焦效果(targeted)不如酵素分解法,因此往往衍生出難以從回收材料中提取的雜質。相反地,Carbios的C-Zyme聚焦效果卓越,只針對PET進行降解,從而簡化了分解淨化的過程,而且酵素還能在較低的溫度和大氣壓力下作業。Alain Marty表示:「與需要溶劑的化學技法相比,生物性的酵素技術只需要一般的水即可。」

Carbios的專利技術可處理的塑膠瓶顏色多樣,因此促成了一個包裝製造商聯盟的成立。這些聯盟廠商希望獲得高品質的回收再生PET(rPET)、增加旗下塑膠製品的回收再生含量,以呼應日益嚴格的監管標準,相關企業包括萊雅(L’Oréal)、雀巢水公司(Nestlé Waters)、百事可樂(PepsiCo)和三得利(Suntory),而歐舒丹(L’Occitane)和米其林(Michelin)也在最近加入該聯盟。對於米其林而言,Carbios示範工廠產出的回收再生PET,將投入輪胎的製造。

Stephan透露:「市場上對回收再生PET的需求,遠遠大於供應。隨著回收PET的技術正逐步成為業界現實,塑膠製造商也正逐步淘汰難以回收的塑膠,如聚丙烯和聚氯乙烯,並轉而使用PET。」

以回收再生PET作為原料,也幫助廠商能在瓶子和容器貼上回收和可回收的標籤,強化旗下製品的永續價值、進一步帶動rPET的需求增長。

Carbios酵素分解的回收再生PET,目前的價格比化石燃料來源的PET貴上兩倍,但Stephan堅信,隨著時間的推移,Carbios將有效壓低成本,過程猶如當初石化產業成本由高轉低的產品生命週期。

 

Carbios的下一步是什麼?

示範工廠的落成,使研究團隊能夠對生產過程進行微調,可謂投入大規模設施建置的最後一步。Carbios目前正積極尋求歐洲的PET製造商,希望盡速建立40,000噸產能的生物回收廠區。

Stephan提到,Carbios正與三家有意願的PET廠商討論,預計在2021年底前作出決定。Carbios將投資1億歐元,建置第一個具有工業規模的生產機構,並預計在2024年底開始運營。待商業化生產技術成熟後,Carbios也準備採用授權機制,進一度擴大產能。

對Carbios旗下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團隊而言,他們最初收到的任務,是由創始人Pouletty制定,專為十種不同的聚合物,開發酶促回收技法。Marty表示:「如果我們算上Carbios子公司Carbiolice開發的酶基添加劑,確保了生物源的聚乳酸聚合物(PLA polymers)可製成堆肥,目前也僅實現最初規劃的20%。截至目前,公司其他的技術發展,來自於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然而,PE、PP中存在碳對碳鍵結,因此特別難分離。相較之下,聚醯胺(polyamide)中的醯胺(amides)可能是個選擇,而聚酯中的酯鍵(ester bonds)也較容易分解。」

Stephan透露,公司未來發展的另一個關鍵方向,是回收由聚酯製成的紡織品,畢竟全球產出的PET,僅三分之一用於製作塑膠,其他三分之二的PET最終都用在紡織品。Stephan聲稱,Carbios示範工廠將有效督促紡織和服裝產業,預計明年就能夠宣佈與服裝回收有關的好消息。

據了解,Carbios的新技術可回收混紡布料中的聚酯,製程不會影響服飾中的棉花、彈性纖維、鈕扣或拉鍊,且聚酯解聚後也容易提取,與當前常見的紡織機械回收法相比將是一項重大突破。

Carbios開發的生物回收技術,能在完整且不受限的閉環體系中處理各種塑膠,因此有助於減少塑膠垃圾,並於未來投入紡織品回收。若研究團隊接著發掘新的聚合物分解酵素,也將成為公司的重點里程碑。

連結網址:https://www.tnet.org.tw/Article/Detail/32845?species=SearchDefaultClass

以上新聞投稿內容由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全權自負責任,若有涉及任何違反法令、違反本網站會員條款、有侵害第三人權益之虞,將一概由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承擔法律及損害賠償之責任,與台灣產經新聞網無關。

Tags :
2025 年 4 月 2 日 (星期三) 農曆三月初五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