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社福」新聞搜尋結果, 共 130 篇 ,以下為 97 - 120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國際老人日前夕 佳格食品集團發佈以愛樂活營養安老計畫

    【記者林子霞台北報導】在國際老人日前夕,佳格食品集團發佈「以愛樂活營養安老計畫」,由佳格食品集團媒體發言人王馨敏、台灣食物銀行聯合會理事長方荷生、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老五老基金會北區區長王淑芬,宣示共同守護弱勢長者的營養健康。佳格宣佈將捐助2.2萬罐物資,作為弱勢長者日常供餐外的營養輔助,同時協助三大社福體系招募志工。記者會現場邀請「以愛樂活」年度公益大使-齊豫現身分享資深志工服務經驗、鼓勵健康長者加入社福機構行列、共同達成在地安老、營養安老。 超高齡社會挑戰:低收入戶長者再創近10年新高、邊緣戶長者也急需資源   隨著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衛福部最新統計低收入長者登錄人數再創歷史新高,弱勢長者在原生社區的安穩度日成為重要議題,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表示,以弘道為例,長者關懷對象包括中低收入戶、低收入戶、邊緣戶及孤獨長者,邊緣戶同樣經濟弱勢卻無苦政府資源,更需要社會關懷。   「平常就是有一餐沒一餐的,之前連講幾句話都很喘。」65歲吳姓獨居爺爺就是典型的經濟邊緣戶,房租水電與醫藥開銷,早已把爺爺的儲蓄消耗殆盡,在家會盡量不開燈;因為總是省吃儉用、缺乏營養,曾經中風與心臟疾病的身體連講幾句話都很喘,直到成為弘道關懷服務對象,情況才逐漸改善。弘道執行長呼籲,邊緣戶長者雖然因為種種因素無法取得中低收入戶資格,但也同樣非常需要關照。 佳格首度發佈社福機構調查 呼籲關懷弱勢長者三大現況   1990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每年10月1日為國際老人日(又稱國際老年人日,International Day of Older Persons),旨在全球面臨老齡化的趨勢下,保障長者的基本人權。佳格在國際老人日前夕,首度發佈「台灣弱勢長者營養補給現況調查」,期盼了解第一線社工督導的服務現況;透過台灣食物銀行聯合會、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及老五老基金會,進行全台105個社福據點填答,三家社福單位照護對象,涵蓋全台4,960位弱勢長者,調查結果發現,有三大現況需要社會各界共同關注: 現況1:弱勢長者有一餐、沒一餐?現況是「平均兩天、才有一餐」   「有一餐、沒一餐」是飲食資源不足的形容詞,但台灣弱勢長者的營養問題,可能更嚴重,此次受訪社福據點中,每位長者平均每月供餐次數為16.8次,換算約為「每兩天、供應一餐」,84%社工督導表示,這些餐食供應,是部分、甚至是全數弱勢長者最重要的三餐來源。 現況2:受訪機構表示超過六成弱勢者有飢餓經驗、過半數餓到疲累或不舒服   高達63%社福據點表示弱勢個案一個月內曾有飢餓經驗、甚至有56%社福據點認弱勢案例餓到疲累、不舒服,營養是長者維持健康的關鍵環節,良好的營養供應,甚至可以避免疾病臥床風險、降低醫療負擔。此數據也突顯了供餐外,弱勢長者也需要營養物資做為補充品,才能達成在地安養。 現況3:社福機構有人力、物力雙缺危機,近八成機構志工人力短缺   社福機構要能穩定提供營養照顧,物資與人力同樣重要。台灣食物銀行聯合會理事長方荷生表示,為了增進物資流通、讓物資即時抵達,需要透過全台五個倉庫接力運送,但即使到當地據點,不少弱勢長者仍沒有出門領取物資的能力、需要志工送餐與關懷,越是偏鄉、交通不便地區,志工協力越是不可少。   然而,台灣社福機構卻面臨著物資與人力的「雙缺危機」,90%社福據點均認同志工是社福機構的重要主力,但卻仍有78%社福據點表示還需要長短期志工支援,顯示志工人力匱乏。老五老基金會北區區長王淑芬以自身組織為例補充,50歲以上健康長者志工佔七成、63歲以上更佔全體志工的五成,不僅志工面臨老齡化趨勢、社福機構平日忙碌作業更難進行系統性的志工招募工作。 以2.2萬物資與志工招募推動營養安老 公益大使齊豫現身分享志工經歷   有鑑於社福機構的需要,如何號召健康樂齡族人力成為志工,為社福機構注入人力、達成老老照顧,成為佳格「以愛樂活營養安老計畫」的首要任務。「以愛樂活」公益大使齊豫,今日現身細數自身豐富的志工經驗,同時表示因為現在空閒時間變多,演唱會行程之餘擔任志工,不僅可以創造利他的社會氣氛、對自己而言也能感受到助人後的滿足感,「擔任志工」真是閒不下來的資深青壯年的好選擇。   佳格食品集團媒體發言人王馨敏表示,佳格以愛樂活營養安老計畫分別從蛋白質、鈣質、葡萄糖胺等長者營養需求下準備物資,今年度將提供總計2.2萬罐營養補充品、以分批供應的方式提供社福機構運用,供應對象不限中低收入戶或邊緣戶,盼以營養輔助社福體系,幫助弱勢長者在地安老。此外,佳格也與社福機構合作,巡迴全台舉辦「營養志工」教育訓練,讓志工透過營養知識,幫助自己也幫助他人。   由於志工人力也是不少社福單位需求缺口,佳格今日更宣布即日起到11月底前,將協助三大社福機構招募超過425位志工員額缺口,工作期程涵蓋短期與長期,工作內容不限於電訪關懷、備餐送餐、物資整理等,尤其鼓勵健康有餘力的樂齡族群加入,可查詢就近的社福據點、奉獻心力,查詢網站:https://seniorcare.sfworldwide.com/【佳格「以愛樂活營養安老計畫」公益大使齊豫公益廣告】:https://youtu.be/3uYWiQ-LjT4。 圖說:在國際老人日前夕,佳格食品集團發佈「佳格以愛樂活營養安老計畫」宣示攜手推動弱勢長者的在地安老。  

文章來源 : 守護台灣新聞網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986 加入收藏 :
香港測量師學會周年研討會2023 -「探索無限:共創全齡友善社會」

香港2023年9月11日 /美通社/ -- 香港測量師學會(下稱「學會」)今天假座香港麗思卡爾頓酒店舉行周年研討會,議題為「探索無限:共創全齡友善社會」。今屆研討會以線上線下模式同步舉行,共吸引逾四百名業界專業人士參與會議。政府官員、企業領袖、行業專家以及學者匯聚一堂,為香港成為一個全齡友善城市作出前瞻性研討。研討會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先生太平紳士擔任主禮嘉賓。 隨着香港人口老化,而社區、建築老化和就業人士平均年齡亦日漸提高,是次周年研討會聚集了多位優秀的講者,就社會現行的政策、制度及城市設計進行檢視及討論,以應對整體人口、就業人士和建築物的老齡化。從多元化運用創新科技和設計,令建築規劃及設計與時並進,由居住單位出發,延伸至社區佈局,分享他們對共同建構全齡友善的宜居城市的真知灼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先生太平紳士致辭時分別就未來城市的三大板塊 — 城市的空間、社會共融、經濟發展,以及創新科技四方面作分享,並表示:「政府已就土地供應制定了未來十年可供發展土地的供應預測,預計至2023-33年間可發展土地供應會達到3,280公頃,更已物色同期可提供約3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的土地,全力爭取在未來五年,興建約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香港2030+》 在評估香港末來的土地需求時,已加入改善居住空間的考慮。隨著老年人口增加,對社福設施的需求亦會有所增加,政府已公布將預留約5%的新公營房屋發展項目總住用樓面面積作福利用途。為確保城市規劃工作符合公眾利益,我們的城市規劃制度提供了充足的機會讓公眾參與。放眼未來,政府將會全力推展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人工島填海計劃,為香港發展擴容增量。我們希望繼續與香港測量師學會及業界朋友共同攜手,為我們的城市共創更美好未來。」。 是次研討會共分為3部分,並邀請了9位專業學者在台上分享他們對於是次議題的精闢見解,當中包括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業務總監陳文宜女士分享「創新安老服務:提升生活質素,建設『 老有所依』 的香港」,市區重建局樓宇復修總監何志偉測量師分享「修復或損耗?」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規劃署署長鍾文傑先生太平紳士「共融與老齡友好的未來—新田科技園和交椅洲人工島」等的議題,無論是在現場還是線上會議,均引起熱烈討論。 香港測量師學會會長黃國良測量師表示:「香港測量師學會轄下六個專業組別一直攜手合作,運用測量專業知識,為政府、業界和公眾提供建議和指引,務求推動更完善的城市規劃,建設香港成為一個全齡共融的國際都會。」 香港測量師學會副會長兼研討會籌備委員會主席梁志添測量師在閉幕詞中表示:「是次研討會概括了建構全齡友善社區的可能性,透過相互討論,我們不但可以從不同專業角度探討對全齡社區發展的可能性,亦可以使香港發展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 講者名單(按演講次序)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先生GBS, JP(主禮嘉賓)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業務總監陳文宜女士 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豐盛耆年及長者服務)王兼揚先生 基督教靈實協會行政總裁林正財醫生, SBS, JP 市區重建局樓宇復修總監何志偉測量師 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蔡宏興建築師, JP 有利集團副主席黃慧敏女士, MH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規劃署署長鍾文傑先生, JP 香港房屋協會總經理(長者服務)吳家雯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所長、健康公平研究所聯席所長胡令芳教授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先生太平紳士(右七)、香港測量師學會會長黃國良測量師(左七)、學會副會長兼研討會2023籌備委員會主席梁志添測量師(右六)與一衆執行委員會成員出席香港測量師學會周年研討會。 關於香港測量師學會香港測量師學會是香港唯一依法例而設立的測量專業組織,成立於1984年,截至2023年8月8日,會員人數達10722人,其中正式會員佔7683人,副會員佔55人,見習測量師及學生佔2984人。 學會的工作主要是制訂專業服務的標準,包括制訂專業守則、釐訂加入專業測量師行列的要求,並鼓勵會員透過持續專業進修以增進專業技能。 香港測量師學會在政府訂定政策方面擔當重要的諮詢角色,並十分關注影響測量專業的事務。我們曾向政府提供的意見包括樓宇安全及僭建問題、物業管理問題、城市規劃及發展策略、建築質素、工程造價和房屋問題,並就量度樓宇面積、房地產估價、測量土地邊界等標準發出指引。 至於與海外及國內聯繫方面,本會已和英國、澳洲、新西蘭、新加坡、日本、加拿大及內地的專業測量及估價學會簽署協議,互相認可對方的會員資格;此外,香港測量師學會也是多個國際知名測量組織的成員。 詳情請瀏覽官方網頁:http://www.hkis.org.hk Facebook 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kisofficial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252 加入收藏 :
本港調查:逾半中老年人不認識肺炎球菌疫苗而沒有接種 醫社齊呼籲關注肺炎球菌威脅 加強高危人士防護意識

香港 - Media OutReach - 2023年9月10日 - 具致命性的肺炎球菌感染可透過接種疫苗有效預防,惟本港疫苗接種率未如理想,根據本港最新調查顯示,逾半中老年人士竟由於不認識肺炎球菌疫苗而沒有接種。最近,覆蓋血清型較廣的新一代炎球菌疫苗在港註冊,外國的疫苗接種指引也隨之更新。香港的醫學界及社福界代表藉此一同呼籲社會大眾關注肺炎球菌的威脅,提升高危人士預防感染的意識。 尊賢會創辦人張瑞霖博士(左一)、香港呼吸科護理學院副主席周文俊先生(左五)、香港老人科醫學會主席譚鉅富醫生(左六)、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講座教授孔繁毅教授(左七)、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副學院主任(研究)及教授梁綺雯教授(左八)、香港藥劑專科學院院長鄭綺雯女士(左九)、香港病人組織聯盟主席袁少林先生(左十)及香港復康會副總裁林莉君女士(右四),呼籲大眾關注肺炎球菌威脅,並加強高危人士防護意識。 肺炎球菌乃本港肺炎元凶之一 長者為高風險人士但接種情況極不理想 肺炎是本港第二大致死原因,而肺炎球菌是其中一種常見致病原。根據衛生防護中心數字顯示,自放寛防疫措施後,因感染肺炎球菌而出現嚴重疾病的情況已上升至疫前水平。香港老人科醫學會主席、老人科專科醫生譚鉅富醫生指出,長者是肺炎球菌感染的高危群組,他們因肺炎球菌肺炎而入院的機會較18-49歲群組高出逾10倍,如患有慢性疾病更會增加出現重症及入院機會。香港呼吸科護理學院副主席周文俊先生也認同長者感染肺炎球菌後,可對身體機能帶來嚴重傷害:「不少因感染肺炎球菌而入院的長者,需要入住深切治療部並倚靠機械呼吸,出院後身體仍有不少後遺症,出現肺功能下降的情況。」 目前,接種肺炎球菌疫苗是有效預防感染及重症的方法,惟長者接種率只有四成,情況極不理想。有見及此,香港病人組織聯盟與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合作,透過90名已接受培訓的長者健康大使進行問卷調查,邀請50歲或以上人士,回答有關對肺炎球菌的認知及接種疫苗的態度的問題。目前已成功收集逾2,000份問卷,結果如下: 1) 一般人對肺炎球菌感染認識不深 忽略肺炎球菌可引致嚴重後果 - 較少人留意耳痛、精神昏亂、頸部僵硬都是感染肺炎球菌時可能出現的徵狀,大多只集中於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等情況 - 此外,較少人知道肺炎球菌也可引致腦膜炎、敗血病等嚴重疾病 2) 接種疫苗人數不多,主因對疫苗缺乏認識 - 儘管絕大部分人知道接種疫苗是有效預防肺炎球菌感染的方法,但約一半受訪者並沒有接種疫苗 - 而沒有接種疫苗的原因,主要是「不知道/ 不清楚有「肺炎球菌」疫苗」,此外「沒有足夠疫苗資訊」、「擔心疫苗副作用」等都是令他們沒有接種疫苗的常見原因 - 此外,約一半人不知道哪裏可以接種肺炎球菌疫苗,也不知道65歲或以上人士獲政府資助甚至免費接種 3) 一劑疫苗提供足夠保護可增接種意慾 - 逾八成受訪者表示,如只需接種一劑疫苗便獲得足夠保護,可增強接種意慾 - 保護力持久、能夠免費接種、高安全性是受訪者認為理想疫苗的最重要條件 負責是次研究的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副學院主任(研究)及教授梁綺雯教授表示:「從調查結果顯示,提高長者疫苗接種率的方法除了要加強疾病敎育,也要在傳遞有關疫苗訊息上更具針對性,簡單易明。」 新一代疫苗面世 覆蓋率更廣 CDC已更新國民肺炎球菌疫苗接種指引 政府現時提供13價及23價肺炎球菌疫苗接種,前者屬於結合性疫苗,保護力較持久,惟只覆蓋13 種血清類型;後者雖可覆蓋較多血清類型,卻屬於多醣型疫苗,保護力較短。近年,肺炎球菌疫苗出現突破性發展,先後出現15價及20價肺炎球菌疫苗,並已於香港衛生署完成註冊。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講座教授、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孔繁毅教授指出,15價及20價肺炎球菌疫苗均屬於結合性疫苗,保護力持久,所覆蓋的血清類型也較傳統13價結合型疫苗廣闊。以20價肺炎球菌疫苗為例,它的覆蓋率較13價疫苗多13.4%,並同時涵蓋了國外較流行的血清類型。由於香港屬開放型城市,人口經常流動,容易接觸其他血清類型的肺炎球菌,故此具廣闊血清類型覆蓋率的疫苗對香港尤其重要。孔繁毅教授表示:「新一代疫苗覆蓋更多血清類型,建議政府儘快更新疫苗接種建議,及資助老年人士免費接種最新疫苗,讓本港高危人士得到更多保護。」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也就新一代肺炎球菌疫苗更新了接種建議,指出65歲以上,或19-64歲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士,而從來沒有接種肺炎球菌疫苗的: ● 注射15價疫苗後,需於一年後再補打23價疫苗; ● 注射20價疫苗後,毋須再接種其他肺炎球菌疫苗。 引入新一代肺炎球菌疫苗 簡化疫苗政策增加長者接種誘因 現時政府雖為65歲或以上人士提供肺炎球菌疫苗資助計劃,惟所施打的疫苗劑型及劑量需根據長者的病歷來決定,且分為高風險及低風險兩個群組,其接種的安排及劑量也有所不同。香港藥劑專科學院院長、註冊藥劑師鄭綺雯女士認為複雜的疫苗措施令大眾不容易理解,也增加醫護人員講解的難度,打擊長者接種肺炎球菌疫苗的意慾,故此建議政府儘快引入新一代肺炎球菌疫苗,以擴闊血清型覆蓋率,提高群體免疫效應,並簡化疫苗接種政策以增加長者接種疫苗的誘因。 香港病人組織聯盟主席袁少林先生也促請政府加強肺炎球菌公眾教育,做好預防工作,其中包括降低疫苗資助門檻,例如考慮所有65歲以上人士,不分高低風險都可免費接種肺炎球菌疫苗;另外,由於慢性疾病會增加出現重症及入院的機會,因此也建議為50-64歲的長期病患者提供資助,讓更多高危人士獲得疫苗的保護。 Hashtag: #肺炎球菌 #肺炎球菌疫苗#長者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

文章來源 : Media OutReach Limit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210 加入收藏 :
UDB集團第二屆黑卡年會,展示四大主題一站式服務

華人深具影響力的UDB摩根富林環球集團(以下稱UDB集團),整合保險經紀、信託、證券投顧、金融科技及生技醫療等創新服務,協助企業主、醫師等主要客群,提供財管、醫管、人管、法規等整合式服務平台,在轉型時代打造台灣獨有的新金融模式。 UDB集團舉辦「第二屆黑卡年會暨亞太稅務論壇」圓滿落幕,吸引數百位企業主、開業醫師及牙醫師共襄盛舉。UDB集團董事長李易遠表示,「集團服務聚焦於企業接班、家族財富傳承、診所開業、醫生合夥受雇、退休計畫等主軸。」經過多年耕耘,UDB集團成為業界深受矚目的傳承及退休服務之領導品牌。 ▲ UDB董事長李易遠,分享黑卡會員制度所包含的多項服務內容。(圖片來源:UDB集團) UDB集團特別重視傳承、退休兩大領域,看準企業主屆齡退休,沒有及早規劃傳承計畫;又或是年輕醫師甫開業,對稅法、財務議題認知有限,營業過程不小心踩雷。「我們希望透過黑卡會員機制,提供四大主題的一站式服務,讓退休與傳承實現無縫接軌,」李易遠董事長解釋。 主題一、傳承服務 UDB集團針對企業、診所的傳承、接班事宜,內部聘請專精稅法的律師、會計師、以及金融顧問,針對會員個別需求,提供完善的企業股權接班、稅務諮詢、以及房地産傳承規劃等。 主題二、退休計畫服務 台灣近年邁入高齡化社會,UDB集團以打造優質退休環境為願景,搭上政府倡議的社福、長照政策,希望幫助會員在退休前,完整並長期規劃財務配置,實現「老有所終」目標。 主題三、開業顧問服務 UDB旗下摩根富林環球生技醫管顧問,掌握醫療生技產業的領域知識,提供醫師「醫管、財管、人管、醫材」等面向服務,涵蓋診所內部行政規劃、人力招聘、財務風險控管、及開業醫材設備整合。 主題四、法律服務 不論是企業主或開業、合夥、受僱醫師,因應不同身分對於契約內容該注意的議題,以及診所經營應關注的法律遵循,UDB集團擁有龐大專業律師團,提供成員第一手資訊,掌握醫療責任保險及法規等事項。 集團影響力橫跨教育體系,目標樹立產業新典範 2023「第二屆黑卡年會暨亞太稅務論壇」,除了分享黑卡會員政策資源說明之外,特別邀請UDB摩根富林環球首席律師吳佳霖律師,講述「診所經營合規化」主題,闡明診所執業法律與規範,搭配相關實際司法案例,幫助會員對開業法規有更深認識。 另一方面,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事務所張志揚會計師,也在本次論壇分享不動產法令變動下之傳承趨勢解析、海外資金運用之稅務風險解析,針對傳承工具應用、稅務規範、跨境匯兌查核等主題,提供完整且專業的說明。 最後值得一提,UDB集團長年投入公益、關注青年教育、就業議題,李易遠董事長近期協助編列教育部課綱,主軸具焦「診所執業的法律稅務規範」。他表示:「集團的律師群協助我一起完成這份課綱編纂,希望幫助年輕醫生未來展開職涯時候,清楚掌握相關規範,讓更多醫界生力軍翻轉產業。」  

文章來源 : TW News Hub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7749 加入收藏 :
「大家減齡」獎賞程式全新面貌矚目登場

聯乘人氣品牌擴展健康生態圈 起動「大十一〇夏日祭」超過六千人一同投入健康減齡生活 香港2023年7月11日 /美通社/ -- 由中銀人壽全力策動的「大家減齡」獎賞計劃,自推出以來大獲好評。為鼓勵大眾與親朋好友一起投入健康減齡生活,進一步推廣「健康生態圈」,「大家減齡」日前夥拍一眾人氣健康品牌商戶,包括DECATHLON、Garmin、醫思健康、KKday、鴻福堂、PURE等,於愉景灣大白灣沙灘攜手起動首個派對X運動X親子X打卡 —「大十一〇夏日祭」,一連兩天讓大眾免費參與,成功吸引逾二千家庭,超過六千名市民到場,一起投奔盛夏、齊齊減齡! 升級版「大家減齡」四大特點 新增健康社交元素及運動意外保障券 「大家減齡」除了功能及介面上的優化外,團隊更在設計減齡大道時注入本土元素,展示香港特色風貌場景,並加入多人遊戲概念,增加用戶投入感,提高互動性,為會員帶來嶄新健康社交體驗。此外,為了關注一家老少於戶外活動時可能引起的運動意外,更特別提供免費「運動保障券」供合資格會員換領1。 魏志煒先生表示:「我們很高興看到超過一萬名會員已順利體驗『大家減齡』獎賞程式的全新面貌,當中很多會員更即時激活了『運動保障券』,為自己及家庭獲得雙倍運動意外保障1,2。我們冀透過持續運用創新科技,創立一個結合個人、家庭、朋友、企業以及社會力量的健康生態圈,連結及分享大家的身心靈健康,並擴展至香港普羅大眾及家庭。」 升級版「大家減齡」四大特點包括: 「大家」:加強社交元素 「體驗」:新增香港特色風貌場景 「獎賞」:夥拍健康品牌商戶,策動更多健康方案 「保障」:提供以家庭共享為本位的創新保障 「大家」:在全新版本中,會員可於程式內加入親友好友,互相打氣及比拼減齡進度,一同在減齡大道上並肩同行。 「大家」:在全新版本中,會員可於程式內加入親友好友,互相打氣及比拼減齡進度,一同在減齡大道上並肩同行。 「體驗」:展示全新香港特色風貌場景,為會員帶來嶄新用戶體驗。 「體驗」:展示全新香港特色風貌場景,為會員帶來嶄新用戶體驗。 「獎賞」:聯乘人氣健康品牌共建「健康生態圈」,透過超值驚喜獎賞提高大眾做運動的動力,將健康生態圈滲透至不同生活場景。 「保障」:為了鼓勵會員與家人恆常運動,升級版推出以家庭為本位的創新保障體驗—「大家減齡 · 運動保障券」。會員只需登入並完成任務,即可獲得免費運動意外保障券。「運動保障券」簡單、窩心及方便,更可以家庭模式激活,讓會員與家人享受無憂運動。 以獎賞程式推動社區身心靈健康 鼓勵會員「樂善好施」達致可持續發展 為全方位推動可持續發展(ESG),「大家減齡」除了提供精彩獎賞禮遇外,亦向大眾積極推廣「樂善好施」功能,鼓勵會員善用賺取的一〇幣作慈善用途,並於「大十一〇夏日祭」當天宣布將透過慈善捐款,支持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的自然保育及教育工作,藉以培育下一代對環境保育的意識,令香港成為更綠城市。   1「大家減齡 · 運動保障券」為「大家減齡」獎賞計劃的其中一個免費會員服務,並非保險產品,並透過「大家減齡」獎賞程式提供運動保障券,以先到先得方式向每位合資格人士發放一次性現金援助,直至此項目的現金援助總金額港元3,000,000耗盡為止。受條款及細則約束。 2以家庭模式激活保障券可獲雙倍保障額,保障涵蓋「大家減齡」會員本人及其額外最多任何4位家庭成員 (家庭成員指「大家減齡」會員的配偶、子女、父母)。以上資料只作一般參考用途,並非為有關「大家減齡.運動保障券」提供詳盡指引。有關詳情,請參閱條款及細則。 「大家減齡」簡介 「大家減齡」是由中銀人壽牽頭,與健康智能產業、創新科技公司、醫健服務集團、本地商戶品牌、社福慈善機構和用戶群攜手構建的全新健康生態圈,獨家引入「生理年齡模型BAM」演算法,加上遊戲化、平台化,並注入公益與社交元素,鼓勵用戶與家人一起投入健康減齡生活。「大家減齡」的品牌願景是運用設計思維,打造嶄新、獨特且有價值的生態圈場景方案,創立一個結合個人、家庭、朋友圈、企業以至社會力量的共贏共享模式。 有關「大家減齡」之會籍、獎賞程式、活動、一〇幣、獎賞、條款及細則,詳情請參閱「大家減齡」獎賞程式及官方網站。 「大家減齡」網站:https://www.boclife.com.hk/tc/liveyoung/home.html 「大家減齡」獎賞程式為法國再保險公司Scor旗下的保險科技公司 ReMark在香港地區為「大家減齡」獎賞計劃會員獨家提供及管理。 中銀人壽簡介 中銀集團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中銀人壽」)於香港創立,服務本地市場多年,發展至今已成為全港最大的人壽保險公司之一,致力為客戶提供周全的人壽保險、財富管理及退休保障服務。中銀人壽股東包括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及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中銀人壽透過專屬保險代理、經紀公司、電子渠道,以及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集友銀行多家分行專業的客戶經理,於本港銷售其廣受歡迎的壽險産品,並提供度身訂造的保險及財務策劃服務,滿足客戶不同的需要及個人理財目標。 中銀人壽財務實力雄厚,榮獲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授予財政實力評級A級,穆迪投資服務亦確認財務實力評級為A1。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191 加入收藏 :
獨家專訪亞東劇團傳奇:走遍世界的生命教育

BNI華樂分會的「大藝術家計畫」平台,邀請亞東劇團代表廖基竣、楊靖輝演說,亞東劇團於 1988 年由創辦人朱雯傳道成立。她曾任中央電影公司、台灣電視台編劇,在她來到亞東工專後,召集一群毫無藝術背景和訓練的學生來承接這不可能的任務──用戲劇傳福音。至今已培育出國內外 30 餘位的傳道人、宣教士,並有許多契友成為教會重要的長執同工。曾連連獲得文建會暨教育部社會組話劇比賽的團體總冠軍等 8 項大獎,並用國、台、英、粵、客 5 種語言,巡迴世界 28 個國家,演出超過 4,000 場次,接觸的觀眾人數已達百萬人以上。 華樂分會「大藝樹家計畫」平台每月舉辦兩次線上演說,邀請夥伴企業與民眾線上交流,主導核心公司為蝶映藝術文化有限公司、細拉文化藝術有限公司。通過系統平台,以及訂閱式的群眾募資,為投稿的藝術家提供專注創作的環境。平台利用募得的資金支援藝術家的製作,並在銷售通路上提供多元的展演場域和專屬周邊商品。 以下是《大藝樹家計畫-共創國際藝術生態圈02》線上獨家講座專訪: 一、亞東劇團成立的背景、初衷與願景目標? 亞東劇團是我們的創辦人朱雯傳道在1988年成立的基督教劇團,用戲劇來呈現聖經與生命品格故事。其實包含我在內的幾位團員,可以說是看亞東劇團的戲長大的,我還記得那時看的就是劇團參加文建會舉辦的話劇比賽並得到團體總冠軍8項大獎的「天堂樂園」。 劇團原本在台北的板橋,現任團長王小梅在2014年決定遷至桃園中壢的聖德基督學院,並把學校的禮堂改建為多功能的專業劇場「亞東藝文中心」。團長分享劇團要不斷傳承下去的,就是「推廣藝術文化、創造社會福利、落實生命教育、竭力廣傳福音」。每一場演出都期待能透過戲劇感動人心,傳達正向的價值觀去影響人的生命;也藉由專業劇場的豐富元素,接觸各個年齡層的觀眾,啟發對藝術的興趣,甚至挖掘、培訓更多年輕世代的藝文人才。 二、是否能夠分享,亞東劇團是如何透過戲劇,與教育、社福單位連結? 對於校園的霸凌與自傷問題深有所感,劇團從早期便將正向、積極的生命課題融入戲劇,像是「接納自我」、「饒恕他人」等。2012年起更是展開「生命教育劇場」巡演,目前已巡演超過175間學校,接觸近八萬名師生。 2018年,跟著劇團參加台東的生命教育之旅,剛好去到當時因「普悠瑪號」翻車事件中,死傷嚴重的卑南國小與卑南國中。當全校師生在看完亞東的戲劇與分享之後,以班級為單位對彼此講出心裡話,甚至有些師生抱在一起大笑、痛哭,因意外而沈悶的氛圍反而在極短的時間內產生變化,大家似乎再度燃起希望,我們幾位團員在後台真的深受感動與震撼!因此,亞東深感每一場校園生命教育的急迫性與價值性。甚至在2019年又延伸到醫院、社福機構(如:精神護理之家、失智中心、榮民之家、慕光盲人重建中心等)及各公司行號。 戲劇擁有啟發與感動人心的力量,不在乎人數多寡,重要的是為不同生命境遇的人設計合適的內容,使生命教育在他們心靈深處產生實質的幫助,讓更多人「認識生命、珍惜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這是我們不斷藉戲劇傳遞生命教育的主要目的。雖然大多數單位預算有限,劇團多半是無償演出;疫情間卻因著看見更多需要而啟動「YT Care」公益關懷行動,將物資送至有需要的地方!因此期盼各界贊助支持,讓我們持續接觸、祝福有需要的人。 三、以今年推出的「情境式創意劇場」為例,亞東劇團如何應用與延伸新創的藝術形態,帶給社會正面影響力? 在疫情間,劇團無法舉行大型的活動或演出,仍希望劇場空間不要閒置,能持續創造接觸人的機會。我們同時也發現疫情促使人更多運用3C產品交流互動,雖然生活越來越便利,但人心的距離卻反而是疏離、遙遠的。劇團首次將「戲劇」和「遊戲」結合,開發出新創藝術型態「情境式創意劇場」。邀請觀眾成為情境中的角色,透過任務創造互動、打破隔閡、建立關係,與演員一同訓練、提升團隊凝聚力。 戲劇除了演出,也能成為開發潛能的多元教材。因此,我們預備將不同的劇碼發展為全方面的「生命教育創意劇場」培訓教材,不論是腳本創作、演員訓練、肢體開發、提升表達能力、培訓燈光音響等技術,從幕前到幕後、從生命到品格都將有豐富的學習。在個人色彩鮮明、自我意識強烈的世代,戲劇不只激發藝術潛能、培養新生代的藝術人才、提升藝文素養,更讓生命從個人走向群體,在當中經歷團隊合作的強大與美好。 四、對於「亞東藝文中心」專業劇場空間的期待與展望? 「亞東藝文中心」的三大目標為「展演、培訓、拍攝」。過去除了劇團自己的演出與活動,也有不同的單位來包場租借使用,不論是舉行成果發表、聯合聚會活動或兒童營會、商會的全國連線視訊會議、地方團體來辦讀書會;甚至有些群體會安排劇場導覽與各樣戲劇體驗等半日遊、一日遊活動。 經過了三年的疫情,期待在未來不只是劇團的展演,也連結更多的藝文團隊,讓亞東藝文中心充滿各種型態的演出、活動、講座、展覽,以及各類藝術課程,成為推廣藝術文化、培訓藝術人才、創造更多夢想的藝文園地。

文章來源 : 蝶映藝術文化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9494 加入收藏 :
2025 年 3 月 31 日 (星期一) 農曆三月初三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