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直播」新聞搜尋結果, 共 1008 篇 ,以下為 481 - 504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GSMA 巴塞隆拿世界流動通信大會 (MWC) 誠邀各界參與為期四天的活動,共商互聯行業的未來

2024 年度巴塞隆拿 MWC 喜迎互聯行業知名領袖參加九大主題會議;本次盛會的專題活動包括 4YFN、互聯行業、未來之旅、GSMA Foundry 和 GSMA 部長計劃 西班牙巴塞隆拿2024年2月28日 /美通社/ -- 2024年巴塞隆拿 GSMA 世界流動通信大會 (MWC) 於今日在巴塞隆拿會展中心開幕,標志著世界上最大、最具影響力的互聯盛會將開拉序幕。 Mats Granryd, Director General of the GSMA opens MWC Barcelona 2024 with keynote 1. 由 GSMA 主辦的巴塞隆拿 MWC 誠邀全球流動生態系統和相關行業的領袖,召開為期四天的活動,重點探討促成新業務及深入研究塑造互聯行業的未來最新趨勢。 GSMA 總幹事 Mats Granryd 說道:「今日能與諸位一起在如此美麗的巴塞羅拿參加 MWC 的開幕典禮,本人甚感榮幸!由於逾半數的與會者均來自核心流動生態系統之外的領域,因此 MWC 不再僅僅只代表一個行業。互聯讓我們我們可以齊聚於此,科技打開無限可能,在互聯技術的助力下,各行各業實現技術與目標的融合,創造新的可能。本週將重點探討未來各企業和社會蘊含的潛力」。 MWC 主舞台上的行業領袖和創新者 巴塞羅拿 MWC 邀請了部分在連接領域享譽盛名的知名人士擔任主講嘉賓,其中包括來自商界、政府、學界和非政府組織的領軍人物。 第 1 天歐洲中部時間下午 4:30-5:00 點在 MWC 主舞台舉辦的會議是歐洲最大的流動網絡商行政總裁的獨家 會議,與會者分別是 Deutsche Telekom 的行政總裁 Tim Höttges;Orange 的行政總裁 Christel Heydemann;Telefónica 的主席兼行政總裁 José María Álvarez-Pallete;以及 Vodafone Group 的行政總裁 Margherita Della Valle。 此次會議的主題是探討歐洲流動行業之現狀、支援基礎設施投資的政策變革需求、如何向綠色能源轉型,以及 GSMA Open Gatewa 等全行業合作的重要性。 GSMA 董事會主席兼 Telefónica 主席和行政總裁 José María Álvarez-Pallete 說道:「今年 4 月,我們會慶祝 Telefónica 成立 100 週年,在百年間互聯技術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正如 Telefónica 隨著時代不斷變遷,如今整個行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惠及全球各地的企業和個人。在 2024 年巴塞隆拿 MWC,您將會見證合作與互聯創新如何引領積極的社會變革,助力我們在未來 100 年兌現潛力。」 GSMA Open Gateway: 解鎖 5G 潛力  GSMA 概述了業界及其合作夥伴在透過 GSMA Open Gateway 計劃釋放 5G 全部潛力和實現網絡 API 商業化方面取得的進展。 發佈於 2023 年巴塞羅拿 MWC 的 Open Gateway 計劃旨在透過為開發人員提供通用營辦商網絡訪問權限,來加速數碼服務和應用程序的增長。在過去 12 個月,已有 47 個流動網絡營辦商集團加入了計劃,這些集團代表了全球 239 個流動網絡,覆蓋了全球 65% 的互聯服務。 憑藉與包括 AWS、Infobip、Microsoft、Nokia 和 Vonage 在内的科技合作伙伴合作,目前已有 94 個 API 面向非洲、亞太、歐洲、中東和美洲 21 個市場的企業開發人員實現商業化開放。 API 最近推向市場的功能是防止欺詐和身分驗證。 2024 年流動經濟報告 為慶祝巴塞羅拿 MWC 開幕, GSMA 發佈了其年度 流動經濟報告。報告聚焦塑造全球流動生態系統的最新趨勢,推薦投資領域,以幫助行業擴大移流動絡接入和提升服務質素。報告的主要發現包括: 預計到 2029 年,5G 將占到流動網絡總數的一半以上 (51%),到 2030 年年底將達到 56%。 截至 2023年底,全球 58% 的人都在使用流動互聯網,用戶總數為 47 億,自 2015 年以來增加了 21 億。- 盡管生活在一個有流動寬頻網路覆蓋的世界,但仍然有 30 億人無法使用流動網絡(「使用缺口」),這表明需要迫切解決使用障礙,而這正是 GSMA 的「打破障礙」活動中強調的問題,包括購買手機的承擔能力和识字/數碼技能。 2023 年流動技術和服務行業收入占全球 GDP 的 5.4%,貢獻了 5.7 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 預計到 2030 年,5G 公司對全球經濟的貢獻量將有望超過 9,300 億美元,其中主要受益者預計將是製造業 (36%)、公共管理 (15%) 和服務 (10%) 行業。 GSMA 部長計劃 GSMA 部長計劃世界上最大的政策制定者和促進數碼經濟發展的行業領袖的聚會。各位部長、監管當局主管和政策制定者每年來到 MWC 會見流動行業的行政總裁和國際組織的高階代表,共享知識和制定優先政策和提出監管問題。 2024 年巴塞羅拿 MWC 的新專題節目和回歸的專題活動包括:Mobile World Capital Barcelona 在 3 號廳舉辦的 Talent Arena;啟動和創新平台4YFN將在 8.0 號和 8.1 號廳應祝其 10 週年紀念;互聯行業和 GSMA Foundry將在 4 號廳的 GSMA 館舉辦;在 6 號廳舉辦 未來之旅的活動。 巴塞羅拿 MWC 的主題演講和辯論階段的內容將透過 MWC 網站、應用程式和 Mobile World Live直播。MWC 網站將按需提供所有內容和會議詳情。  造訪 MWC Barcelona Press Zone獲取最新現場消息和資訊。 關於 GSMA GSMA 是⼀個全球性的組織,致力於團結流動通訊生態系,共同探索、開發和交付創新,為建立積極的商業環境和社會變革奠定基礎。我們的願景是釋放互聯互通的全部力量,促進人們、行業和社會蓬勃發展。GSMA 代表流動生態系統及相關行業的流動營辦商和組織,為其成員提供三大支柱:良好的互聯服務、行業服務和解決方案以及外聯。該活動涵蓋多個方面,包括推動政策發展、應對當今社會的最大挑戰、提供支持流動營辦技術和互操作性基礎,以及在 MWC 和 M360 系列活動中提供全球規模最大的平台,凝聚流動生態系統。 我們誠邀您造訪 gsma.com網站了解更多資訊。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195 加入收藏 :
華為李鵬:擁抱5G-A,引領智能世界加速到來

西班牙巴塞羅那2024年2月27日 /美通社/ -- 在MWC24巴塞羅那期間,華為高級副總裁、ICT銷售與服務總裁李鵬分享了ICT行業在智能化時代的戰略新機會。 在題為「引領智能世界」的主題演講中,李鵬表示:「隨著人類社會從數字世界到智能世界邁進,更高的網絡需求被激發,5G-Advanced成為邁向智能化時代的「必由之路」。2024年是5G-A商用元年,讓我們面向明天的應用,建設今天的網絡,引領智能世界加速到來。」 擁抱5G-Advanced,領航5G-A商用元年 李鵬表示,過去二十年,信息化和數字化給ICT行業帶來了萬億美元的戰略機會。面向更繁榮的智能世界,業界對網絡不斷提出「上行超寬帶,寬帶實時通信、全場景物聯」等高要求,推動網絡能力向5G-A快速演進,賦能創新的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預計到2030年,全球智能經濟將突破18.8萬億美元,為ICT行業帶來全新的戰略機會。 李鵬表示全球智能經濟將為ICT行業帶來全新戰略機會 從中國、中東到歐洲,全球的領先運營商已經在多個商用網絡中驗證了5G-A的領先能力,覆蓋智慧人聯、家聯、車聯、場館等多個場景。「萬兆智慧之城」如雨後春筍,蓬勃生長。此次巴展,華為發布了全場景、全系列的5G-A產品解決方案和業界首個通信大模型,在網絡體驗保障、自動化運營運維等領域為運營商帶來更多價值。 未來,隨著網絡技術的迭代,「信息流、時空流、價值流」將繼續被重構,加速推動社會向智能化時代邁進。 智能化使能內容生產效率躍升,激發網絡流量倍增,重構信息流 當今社會,隨著智能技術發展突飛猛進,智能化應用日益豐富,塑造了行業新機會。 以AIGC為代表的智能化內容生產方式,以數字人、智能車為代表的新的連接對象、連接場景,以及雲邊端協同的「存算」新模式,將帶來千億GB的AIGC內容,釋放萬億GB的流量紅利。華為預測到2026年,AI會產生2500億張以上的高質量圖片、7000多萬部短視頻,「內容生產」迎來了大爆炸的奇點。 多元內容激發多維體驗,驅動多量綱變現,重構價值流。 智能化應用的創新和普及,促使消費者與行業用戶提高了對「上行速率、QoS、時延」等維度的體驗需求,給運營商帶來了多量綱變現的機會,為行業開拓出千億美元的新增收空間。例如,中國運營商為直播業務設計了上行體驗保障的套餐,實現了70%以上的ARPU增長。在交通領域,運營商基於5G新通話的位置服務、實時交互等能力,讓車險用戶可以一站式完成報案、查勘、理賠服務,實現了B2B2C新商業模式的升級。 華為呼吁業界積極擁抱5.5G,攜手邁向更繁榮的智能世界 聯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支撐新價值獲取,重構時空流 5G高質量的網絡聯接能力,幫助用戶打破時延瓶頸,突破空間限制。比如,基於大帶寬、低時延的網絡,用戶可以通過雲手機服務,無須受限於實體終端、享受雲游戲、雲辦公等創新業務。以廣域物聯為例,從電網到制造,從倉儲到物流,更多場景的物聯需求要求網絡支持10倍以上的聯接密度與定位精度。 引領智能世界,先行者已在開拓前行的道路上。李鵬呼吁業界積極擁抱5.5G,為智能世界打造堅定的ICT底座,攜手邁向更繁榮的智能世界。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476 加入收藏 :
中興通訊在MWC24發佈全球首款5G+AI裸眼3D平板nubia Pad 3D II

nubia Pad 3D II在性能、體驗和生態方面實現全面升級,成就裸眼3D體驗的巔峰之作 nubia Pad 3D II採用Neovision 3D Anytime技術,支持2D到3D內容實時轉換,隨時都能展現出震撼的3D效果 西班牙巴塞羅那2024年2月27日 /美通社/ -- 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中興通訊(0763.HK / 000063.SZ)最近帶著多款創新終端產品亮相2024年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作為領先的3D技術開發商,中興通訊發佈全球首款5G+AI裸眼3D平板nubia Pad 3D II,憑借突破性的技術進步和5G+AI的深度融合,為消費者帶來真正的沉浸式裸眼3D體驗,並持續開拓更多創新行業解決方案和應用場景。 顯示效果再升級,3D「視」界觸手可及 憑借AI處理引擎加持,第二代nubia Pad 3D II的3D顯示技術進一步提升,讓用戶隨時隨地都能享受裸眼3D帶來的獨特體驗。通過獨特的液晶透鏡和集成影像處理算法,使3D影像顯示效果更加逼真自然。相比於第一代產品,其3D畫面顯示分辨率提升了80%,亮度提升100%,而3D串擾、3D色彩、3D功耗實現全面優化,讓用戶的3D視覺體驗更佳。 nubia Pad 3D II在AI算法方面也進一步強化。其所搭載的AI人眼跟蹤引擎,採用高速視覺傳感器和人眼識別算法,大幅提升了響應速度,可實時精準定位用戶眼部位置,把3D畫面準確送入人眼,從而時刻呈現自然真實的3D顯示狀態。配合86度超大可視角度,用戶幾乎在任何角度都能看到震撼的3D畫面。 採用Neovision 3D Anytime技術,實現2D到3D自由切換 nubia Pad 3D II的另一項創新突破是採用Neovision 3D Anytime技術,支持強悍的2D到3D內容實時轉換能力,基於先進的AI神經網絡深度學習算法,為用戶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只需簡單一鍵,就能將2D內容瞬間轉化為栩栩如生的3D影像,無論是圖片、遊戲、視頻還是流媒體,都能在這款平板上展現出震撼的3D效果。 nubia Pad 3D II的全場景內容自適應能力更是讓橫屏和豎屏觀看都能享受到完美的3D影像,讓您彷彿置身於一個無盡的3D數字宇宙中,盡享3D娛樂的無窮魅力。這一創新技術不僅豐富了3D內容的選擇,更讓每一個用戶都能輕鬆享受到個性化的3D視覺體驗。 豐富的3D內容,全場景跨屏更精彩 在nubia Pad 3D II的出色顯示效果背後,其豐富的3D內容和創作支持同樣引人注目。與前代產品相比,nubia Pad 3D II在人眼仿生雙攝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引入了新一代AI引擎超級仿生眼。這一創新技術使得3D拍攝覆蓋範圍更大,最佳3D拍攝範圍相比上一代提升了2.5倍。無論是拍攝3D照片、視頻,還是製作3D宣傳片,nubia Pad 3D II都能為用戶提供更廣闊的創作空間,讓用戶能輕鬆創作出優質的3D內容。 此外,新一代nubia Pad 3D II還支持AI 3D多屏協同功能,用戶借助中興手機即可將應用界面無線流轉到平板上,以3D形式查看、觸摸和控制手機應用內容。同時還允許任何支持Miracast的設備,無線投屏到平板後觀看3D效果。此外,nubia Pad 3D II還擁有快速跨屏預覽功能,用戶可將筆記本中製作好的3D模型文件直接拖拽到Pad上進行3D預覽,感受更具沉浸式的3D協同體驗。 頂級旗艦配置,5G技術賦能3D體驗 性能方面,nubia Pad 3D II搭載高通驍龍8 Gen 2+UFS4.0+LPDDR5X的頂級旗艦組合,提供最高512GB的超大存儲,帶來超強算力和強勁性能,10000mAh大電池和66W快充組合還帶來超長續航體驗,有效緩解用戶的電量焦慮。nubia Pad 3D II配備了12.1英吋2.5K大屏,擁有2560*1600分辨率和144Hz刷新率,搭配對稱式四揚聲器及DTS:X® Ultra沉浸式3D音效,輔以雙麥克降噪和1W全頻喇叭,時刻解鎖澎湃震撼的視聽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nubia Pad 3D II還創造性地將5G技術融入其中。依托中興通訊在5G領域的領先技術積累,nubia Pad 3D II支持可覆蓋全球大部分國家的主流5G頻段,為用戶帶來更加暢行無憂的使用體驗。 發佈會上,中國移動參與nubia Pad 3D II的聯合發佈,中國移動專家崔芳發言表示:「在未來的合作中,中國移動將與中興通訊攜手合作,共同探索裸眼3D技術和終端產品在各領域的應用,打通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為廣大用戶帶來更多的驚喜和便利;並通過雙方的積極合作,實現技術的創新、產業的發展,為行業帶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中興通訊高級副總裁、終端總裁倪飛表示:「近年來,中興通訊在裸眼3D領域積極投入研發、構建完善應用生態。nubia Pad 3D II首發5G+AI,在3D視覺效果和Neovision 3D Anytime技術上實現了跨越式提升。在5G浪潮下,中興通訊將與中國移動等夥伴緊密合作,攜手打造全場景3D生態,讓更多消費者享受到3D帶來的魅力。」 隨著科技的進步,裸眼3D憑借出色的顯示效果和沉浸式體驗,已成為必然趨勢。除了產品的更新迭代外,中興通訊還與醫療、教育、影音、直播、視頻會議、文旅文博、廣告展示等各行各業聯手,開拓創新3D行業解決方案,打造全面領先的裸眼3D全場景生態。 如需瞭解更多信息,請參觀中興通訊在2024年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大會設置的展位(3F30, Hall 3, Fira Gran Via),也可以訪問:https://www.zte.com.cn/global/about/exhibition/mwc24.html 關於中興通訊: 中興通訊以持續創新助力連接世界,共創美好未來。該公司提供創新技術和綜合解決方案,產品組合涵蓋無線、有線、設備和專業電信服務等全系列。中興通訊為全球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口提供服務,致力於打造數字化、智能化的生態系統,幫助實現「讓溝通與信任無處不在」的願景。中興通訊在香港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www.zte.com.cn/global 關注我們: Facebook:www.facebook.com/ZTECorpTwitter:www.twitter.com/ZTEPress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zteYouTube:www.youtube.com/@ZTECorporation 媒體垂詢: 中興通訊傳播部電郵:ZTE.press.release@zte.com.cn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527 加入收藏 :
華為雲CTO張宇昕:以系統性創新構建電信行業智能雲底座

西班牙巴塞羅那2024年2月27日 /美通社/ -- 今天,在MWC24 巴塞羅那華為產品與解決方案發布會上,華為雲CTO張宇昕表示:華為雲堅持「AI for Cloud、Cloud for AI」,通過系統性創新,構建電信行業智能雲底座,加速行業智能化升級。 華為雲CTO張宇昕 AI for Cloud, 盤古大模型重塑電信行業 在AI for Cloud方面,華為雲打造了盤古大模型,賦能各行業智能升級,同時也賦能各種雲上應用。 張宇昕指出,華為雲盤古大模型已經在電信行業一系列場景應用。比如,盤古研發大模型,幫助開發者實現一句對話生成代碼、一個按鍵生成測試用例。盤古電信大模型,實現電信故障處理自動化率達90%,閉環時間從小時級降低到分鍾級。盤古數字人大模型,服務電信客服、直播銷售等場景,口型准確率大於95%,更真實。面向未來,華為雲還將持續打造更多的大模型,重塑電信行業。 Cloud for AI,以系統性創新解決電信行業難題 在Cloud for AI方面,華為雲打造了分布式QingTian架構、AI-Native存儲、GaussDB數據庫、數智融合平台等產品及解決方案,支持跨雲、網、邊、端部署和使用,通過系統化創新幫助電信行業構建智能的雲基礎設施。 AI-Native存儲,為大模型提供高帶寬、低時延、大容量的海量存儲大模型訓練需要龐大參數,帶來存儲挑戰,為此,華為雲獨創具備220TB超大帶寬和微秒級超低時延的內存服務EMS,容納PB級超大規模參數,讓參數存得下。其次,基於SFS Turbo文件存儲技術的大並發、高吞吐緩存服務,可提供千萬級IOPS,將10億條數據和元數據的准備時間從100小時縮短至5小時,讓數據准備速度快。最後,基於OBS對象存儲技術構建的低成本大容量知識湖服務,訓練和推理數據的存儲成本降低30%,讓海量數據存得起。 GaussDB數據庫,為電信行業構建海量數據高效安全處理的堅實底座GaussDB是企業級分布式數據庫,已成功上線近10萬個節點。在高可用方面,GaussDB提供雙集群強一致方案,實現RPO等於0。高安全方面,它通過了業界最高安全認證CC EAL4+,為客戶的數據交易提供了極致的安全。同時,華為雲構建了一站式的遷移自動化工具鏈,實現95%的自動語法轉換,讓遷移更簡單。 數智融合平台,為大模型提供更高效、高質量的數據底座數據是大模型的源泉,電信行業要構建大模型,需要整合B域、O域、M域相關數據,構建統一的數據湖。華為雲數智融合平台,為大模型提供更高效、高質量的數據底座。首先,通過統一的數據資源和元數據技術LakeFormation,做到一份數據共享使用,數據0搬遷。其次,通過統一數據治理和安全DataArts Studio,為AI科學家提供高質量合規數據。最後,通過融合DataArts、ModelArts、CodeArts三條生產線能力的協同⼯作台,讓數據和AI工作流pipeline統一編排和調度,以實時數據驅動模型的在線訓練和推理。 業界首個大模型多雲部署形態,為運營商打造Cloud on Cloud方案華為雲盤古大模型的各種能力、以及大模型賦能的各種雲服務,都支持不同的部署模式,包括公有雲、專屬雲和混合雲。對於希望建立自己專屬AI平台和大模型的電信企業,通過華為雲Stack混合雲平台,可以在企業的數據中心部署AI算力和大模型的關鍵產品,幫助企業一站式建設專屬大模型。 華為雲面向運營商也打造了獨一無二的Cloud on Cloud方案,提供咨詢、端到端運營和一站式遷移能力。 張宇昕表示:「華為雲在全球已經服務超過300萬家客戶,開放超過15萬個API,雲商店應用已超過1萬款。我們希望分享服務客戶的經驗、創新技術和生態系統,幫助運營商快速構建更豐富的ToB能力,抓住智能升級新商機。」 MWC24 巴塞羅那於2月26日至2月29日在西班牙舉行。華為展區位於Fira Gran Via 1號館1H50展區。2024年是5G-A商用元年,華為將與全球運營商、合作伙伴一起,攜手共進,促進「網雲智」協同創新,推動數智化轉型深入發展,繁榮產業生態,加速5G商業正循環,擁抱更繁榮的5G-A時代。欲了解更多詳情,請參閱: https://carrier.huawei.com/cn/events/mwc2024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383 加入收藏 :
華為雲攜十大系統性創新亮相巴塞羅那 打造最適合AI的基礎設施

巴塞羅那2024年2月26日 /美通社/ -- 2024年2月25日,主題為「一切皆服務,加速千行萬業智能升級」的華為雲峰會在巴塞羅那隆重召開,匯聚來自運營商、金融、互聯網等多個行業的超過500名企業高層和技術專家。華為雲向與會者展示了面向AI的十大系統性創新以及盤古大模型的豐富行業實踐,打造最適合AI的基礎設施,加速千行萬業智能化。 華為高級副總裁、歐洲地區部總裁魯勇在致辭中表示:「未來十年,智能化將是歐洲的巨大機會窗。華為希望利用所擅長的ICT技術,幫助全球客戶和伙伴抓住智能化這一歷史性的戰略機遇,我們也希望與歐洲的客戶和伙伴持續合作,共同推動千行萬業的智能升級。」 華為雲全球Marketing與銷售服務總裁石冀琳在致辭中表示:「華為雲是全球發展最快的雲服務商之一,我們始終希望為客戶帶來最前沿技術和最好的本地服務,為客戶提供最好的選擇。在過去的幾年,華為雲陸續在愛爾蘭、土耳其、印尼、沙特等地提供本地雲服務,讓客戶輕松訪問性能最好的雲;在全球獲得超過120項安全合規認證,為客戶提供真正可信、安全合規的雲服務;通過GoCloud和GrowCloud生態框架賦能合作伙伴,與華為雲共同成長。當前,AI已成為下一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推動力,正在重塑一切。華為雲將持續創新,為全球客戶打造可信賴的雲底座,加速千行萬業的智能升級。」 華為雲全球Marketing與銷售服務總裁石冀琳 當前,大模型為傳統應用帶來了新的生產方式、交互方式、業務范式和商業模式,也讓AI成為雲計算產業發展新的增長曲線。然而,AI落地行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華為雲CTO張宇昕在演講中表示:「華為雲將通過系統性創新幫助各行各業加速智能化。一方面實現『AI for Cloud』,通過AI和大模型來重塑行業的各種應用,同時重塑華為雲軟件開發、數字內容生產等服務,為客戶提供更好的體驗;另一方面實現『Cloud for AI』,通過基礎架構、AI-Native存儲以及數智融合等方面的創新,讓企業能夠更高效、更便捷地訓練和使用大模型等AI技術。」 華為雲CTO張宇昕 華為雲首席產品官方國偉表示:「AI和大模型高速發展,對多樣性算力協同的技術架構、極致性能的雲原生算力、海量數據的存儲讀寫、安全合規、精益治理、靈活部署等雲基礎設施的多個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大模型步入規模化應用階段,雲計算就是AI大模型創新發展的土壤。只有將AI技術和雲相結合,才能在智能時代實現新的飛躍。華為雲堅持系統性創新,構建業界領先的AI-Native雲基礎設施,加速行業智能化,助力企業在大模型時代快人一步。」 會上,華為雲展示了面向AI的十大系統性創新,打造最適合AI的雲基礎設施。   華為雲十大系統性創新 全球存算網KooVerse:截至目前,華為雲已經在全球30個地理區域部署85個AZ,覆蓋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構建統一架構的全球一張網,提供計算、存儲、網絡、安全等基礎設施服務,打造50ms優質體驗時延圈,幫助客戶業務快速觸達全球。 分布式QingTian架構:大模型時代對算力有著全新的要求,每18個月算力需求增加10倍,已遠超摩爾定律。華為雲推出分布式QingTian架構,打破傳統主從式結構,突破算力、存儲和網絡的邊界,實現多元算力的對等全互聯,為客戶提供最佳AI算力基礎設施。 AI算力雲服務:華為雲AI雲服務提供了澎湃的AI算力,支持萬億級模型訓練;提供更長穩的AI算力服務,千卡訓練30天不中斷,長穩率達到90%,斷點恢復時長不超過10分鍾;提供盤古大模型100+能力集、100+內化後的開源大模型,讓大模型開箱即用。 AI-Native存儲:大模型需要海量的訓練數據,對存儲提出了新的挑戰。華為雲獨創了具備220TB超大帶寬和微秒級超低時延的內存服務EMS,提供基於SFS Turbo文件存儲技術的大並發緩存服務,將10億條數據和元數據的准備時間從100小時縮短至5小時;基於OBS對象存儲技術構建的低成本大容量知識湖服務,將存儲TCO降低30%。 端到端安全體系:圍繞大模型應用全生命周期,華為雲提供覆蓋運行環境安全、訓練數據安全、模型自身安全、生成內容安全和應用安全的端到端安全方案,保障「百模千態」健壯、安全、合規地服務各行各業。 GaussDB數據庫:華為雲新一代企業級分布式數據庫GaussDB,具有高可用、高安全、高性能、高彈性,高智能、易部署、易遷移等特點。例如。在高可用方面,GaussDB可實現同城雙集群RPO=0,軟硬件故障完全隔離,7*24小時服務在線;在高安全方面,獲得國際CC EAL4+源碼級認證;同時,GaussDB是全球首個AI-Native數據庫,將AI能力應用到數據庫的遷移、部署、維護等環節,支撐企業高效構建和使用數據庫。 華為中央軟件院數據庫實驗室主任Dr Nikos Ntarmos表示:「GaussDB融入了華為在數據庫領域20多年的技術積累、以及華為30多年對企業服務的質量與可信規范,在『五高兩易』方向上持續構建競爭力,目標給世界一個更優選擇,成為承載企業核心交易業務與數據處理的核心基石。」 數智融合解決方案:隨著大模型的爆發,「Data+AI」正在走「Data4AI/AI4Data全面融合」。華為雲通過統一的數據資源和元數據技術LakeFormation,將分散的多個數據湖/倉構建為一個邏輯數據湖,做到一份數據支持多種數據分析引擎和AI引擎共享使用,數據0搬遷。通過融合DataArts、ModelArts、CodeArts三條生產線能力的協同⼯作台,讓數據和AI工作流pipeline統一編排和調度,以實時數據驅動模型的在線訓練和推理。同時通過打造AI for Data的智能引擎,讓整個數據治理全流程,包括數據集成、開發、質量管理、資產管理等更加智能化。 媒體基礎設施:為擁抱AIGC和3D互聯網帶來的巨大變化,華為雲構建了效率更優、體驗更佳、以持續演進為目標的媒體基礎設施。華為雲媒體服務產品部總裁呂陽明表示,在效率提升方面,華為雲提供了MetaStudio數字內容生產線,包括Workspace及基於AIGC的虛擬數字人等服務,以更快更好地實現內容生成;在體驗提升方面,華為雲推出了直播、低時延直播和Spark-RTC實時交互服務,提供更流暢的直播體驗;同時,華為雲將效率和體驗深度融合,使能業務創新,提供AIGC內容和用戶實時交互融合的3D虛擬空間服務。這些媒體服務可以應用於廣泛的行業特定解決方案,幫助客戶提升效率、體驗和業務創新。 Landing Zone:為滿足上好雲、用好雲、管好雲的客戶訴求,華為雲基於華為公司多年自身企業治理經驗以及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成功實踐,系統性提出華為雲Landing Zone方案。該方案從IT治理基礎場景下多賬號組織管理、網絡規劃、身份與權限、合規審計和成本管理等八大維度,按照最佳實踐指導企業搭建上雲環境,實現多賬號的資源共享和「人財物權法」的統一管控。 多樣化部署形態:華為雲盤古大模型的各種能力、以及大模型賦能的各種雲服務,都支持公有雲、專屬雲以及混合雲等不同部署模式。例如,很多企業希望建立自己專屬的AI平台和大模型,可以通過華為雲Stack混合雲平台,在企業的數據中心部署AI雲服務和大模型的關鍵產品,打造企業自己的專屬大模型。 除了推出面向AI的十大系統性創新,為推動AI技術在全球的快速落地和發展,華為雲今年還將聚焦雲原生和AI技術的深度融合,以「Leap with Cloud Native×AI」為主題,開啟創原會全球躍遷之旅,在全球多個國家舉辦豐富的技術交流,深度探討雲和AI結合的技術創新,以及卓越實踐。 2月26~29日,2024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在巴塞羅那隆重召開,華為雲將攜手客戶、伙伴帶來豐富議題,包括產品解決方案發布會、中企出海論壇、創原會圓桌等,也將展示盤古大模型、GaussDB數據庫、數智融合、數字人、軟件開發等創新產品和成功實踐。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089 加入收藏 :
中興通訊5G-A十大創新產品及方案亮相MWC2024

西班牙巴塞羅那2024年2月26日 /美通社/ -- 2月26日至2月29日,2024世界移動通信大會舉辦期間,中興通訊將呈現5G-A十大創新產品及方案,助力推動5G-A從產業共識加速走向商業應用,共建5G-A創新生態。十大創新產品及方案涵蓋綠色基礎設施、面向to C、to B、to X三類廣闊的應用場景、5G-A與AI相融合等的多維度技術創新和應用拓展。 Unveiling ZTE 5G-A Highlights at MWC2024 綠色基礎設施再升級,踐行bit-watt完美曲線 1.  業界首發恆定功放效率平台,降低35%設備能耗 新一代功放平台實現業界首個「恆定功放效率」,任意業務負荷下功放效率保持最優,較業界水平功放效率提升高達25-30個百分點,設備工作能耗降低35%。 2.  系列化產品支持自動啟停,0 bit 0 watt 業界首家支持AAU自動啟停,已規模商用達30萬;RRU自動啟停業界首發、秒級喚醒,精准服務。 5G-A to C,超萬兆體驗無縫隨行 3.  UniSite極致整合,10變1,12TR射頻池化釋放watt價值 新一代A+P實現七頻合一極致整合,集成雙頻AAU、業界首個五頻合一UBR及FDD全頻段天線,實現模塊數10變1的站點極簡改造;業界首發12TR UBR三扇合一產品再升級,基於新一代平台,以射頻池化實現跨扇區功率隨需共享,讓單扇區4*120W可承載4*160W業務,釋放watt最大價值。 4.  雙頻AAU同覆蓋,實現20Gbps熱點容量 64TR AAU支持2.6G和4.9G雙頻同覆蓋,20Gbps大容量支撐熱點場景業務需求,AI波束管理,提升10% MU-MIMO性能。 5.  業界最大帶寬毫米波AAU,28Gbps大容量提供超萬兆體驗 1.6GHz業界最大帶寬,單小區可實現28Gbps+超大容量,實現超萬兆體驗,支持業界首個5G車地通信系統超萬兆移動回傳,游船百路網紅直播高清視覺盛宴。 5G-A to B,雲網業服務一小時開通 6.  5G-A算網一體機UniEngine,業界集成度最高 通過多網元一體集成,實現5G核心網、5G接入網、網管合一部署;提供算網一體的能力,支撐三方應用現場級部署;內生智能為關鍵業務提供確定性保障;免規劃、免調測、免運維極大降低客戶部署及運維5G行業專網門檻。 7.  5G-A算網一體游牧站,輕小好運輸,開箱即服務 行李箱小尺寸,單人輕松拖拉,易運輸、易部署;搭載業界首款5G-A中頻池化毫米波小站 MiCell,提供下行6Gbps、上行4Gbps大容量和4ms@99.999%低時延和高可靠性能;開箱即服務,1小時完成網絡和業務開通,服務媒體新制播、大空間XR免背包文娛新范式。 5G-A to X,地空一體通信智聯 8.  業界首個5G-A通感一體多站組網,車聯、低空商用ready 感知信號自發自收、高效組網,多波束融合,實現無盲區感知,1.6GHz業界最大帶寬毫米波AAU和業界首款128TR Sub6G AAU隨需部署,業界首家實現多基站組網,開拓車聯、低空經濟新空間。 9.  5G-A NTN多場景部署驗證,空天海地連接無處不在 業界首款NTN地基基站實現全球首個S頻段5G IoT-NTN技術外場驗證、實現手機直連衛星語音、短報文及海域場景5G NTN應用,及NR-NTN實驗室和外場驗證,支撐應急通訊、廣域物聯、寬帶互聯網等豐富應用。 5G+AI,全方位賦能 10. 5G-A智能化助力降本增效,實現首個智慧賽事保障 5G-A BBU實現通信與算力融合,基站內生智能,實現智能業務體驗保障激發流量、智能節能策略精細最優、智能運維全方位提效;數字孿生及AI大模型技術,率先落地業界首個智慧賽事保障場景商用,實現運維效率提升15%,運維成本降低30%,使能L4+高度自智網絡應用成為現實。 中興通訊十大創新產品及方案聚焦性能拓展,提升效率,全面支撐萬物互聯,助力智慧社會轉型。未來,中興通訊也將繼續攜手各產業伙伴,共同以5G-A新能力牽引產業創新發展,以跨界融合釋放5G-A價值。未來不止於想象,未來正在進行,2月26日至2月29日,請與中興通訊一起窺見數智新未來。 ZTE CorporationCommunicationsEmail: ZTE.press.release@zte.com.cn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736 加入收藏 :
2025 年 4 月 27 日 (星期日) 農曆三月三十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