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成果」新聞搜尋結果, 共 4068 篇 ,以下為 3529 - 3552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中煤陝西大海則煤礦榮獲GSMA「5G能源挑戰獎」

西班牙巴塞羅那2023年2月28日 /美通社/ -- 2023年2月27日,在巴塞羅那舉辦的2023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2023)上,由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移動、中國廣電、中興通訊共同打造的「雙頻5G網絡助力智慧采煤」項目榮獲2023年GSMA「5G能源挑戰獎」。獲此殊榮標誌著由煤礦與ICT聯合打造的「5G+智能礦山」,為能源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示範並得到了業界認可。 中煤陝西大海則煤礦榮獲GSMA「5G能源挑戰獎」 GSMA評委評價認為,「安全生產是採礦作業的首要任務,然而Wi-Fi和4G網絡無法支撐高清視頻驅動的智能採礦應用程序,而這些應用程序可以實現更安全的工作實踐。通過創新的雙頻(700MHz和2.6GHz)5G專網使基於AI的井下視頻分析、無人車輛和採礦機、智能穿戴和機器人系統集群等複雜應用得到採用,共同提高了安全性並降低了運營成本。」 當前,煤礦智能化轉型成為業界共識,但生產中仍然面臨井下人員安全風險大;數據傳輸能力不足;生產和管理系統繁雜,業務融合難度大;單頻5G專網全覆蓋普適性較低,規模推廣難度大等痛點。 作為國家首批智能礦山示範礦井之一,大海則煤礦創新採用5G 700MHz和2.6GHz 5G網絡融合技術成果,採用全新的組網模式、獨創本安型基站、新型雲網架構,在保障大帶寬的基礎上大幅提高了基站覆蓋範圍,解決當前5G單頻組網模式下煤礦井下調度難的問題的煤礦井下調度難的問題,實現了工作面內無光纜,並有效減少網絡建設成本,有力促進了大海則煤礦智能化發展。 本次項目的成功,標誌著國內首個5G 700MHz頻段和2.6GHz融合技術在煤炭領域成功應用,也為煤礦深度開展「5G+」虛擬交互應用、機器人集群、無人駕駛、智能穿戴裝備、智能巡檢、采煤機、掘進機智能化等應用奠定了基礎。中興通訊將繼續攜手行業合作夥伴深入推進5G新基建與工業化4.0融合,為煤礦全面改革、數字化轉型發展提供支撐。 媒體聯繫信息:ZTE CorporationCommunicationsEmail: ZTE.press.release@zte.com.cn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578 加入收藏 :
信達生物IBI333 (抗VEGF-A/VEGF-C雙特異性抗體融合蛋白)I期臨床研究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

美國羅克維爾和中國蘇州2023年2月28日 /美通社/ -- 信達生物製藥集團(香港聯交所股票代碼:01801),一家致力於研發、生產和銷售腫瘤、自身免疫、代謝、眼科等重大疾病領域創新藥物的生物製藥公司,宣佈其自主研發的重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VEGF-A)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VEGF-C)雙特異性抗體融合蛋白注射液(研發代號:IBI333)在治療新生血管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nAMD)的I期臨床研究中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 該項研究(CTR20222674)是一項在nAMD受試者中開展的I期劑量爬坡臨床研究,主要目的是評估nAMD受試者玻璃體腔注射IBI333的安全性與耐受性。 IBI333是信達生物製藥自主研發的重組抗VEGF-A和VEGF-C雙特異性抗體融合蛋白,能同時結合併中和VEGF-A和VEGF-C的活性,當VEGF-A被抑制時,IBI333還能夠更為有效地抑制代償性升高的VEGF-C,實現對VEGF/VEGFR通路更充分地阻斷,以期獲得比單獨阻斷VEGF-A更為優異的抑制血管新生和改善血管滲漏的效果。 該項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中國醫學科學院協和醫院陳有信教授表示:「目前玻璃體腔注射抗VEGF制劑已成為nAMD的標準治療手段,但對於難治性脈絡膜新生血管(CNV),即使進行積極的抗VEGF藥物治療也仍無法獲得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機制上或許與其他促血管生成因子的參與有關。在現有藥物靶向VEGF-A的基礎上,對其他因子實現靶向抑制已逐漸成為治療nAMD的藥物研發趨勢。我們期待IBI333同時靶向VEGF-A和VEGF‑C的設計,可以在nAMD患者人群中展現出積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為使用單獨抗VEGF-A制劑療效不佳,或抗VEGF-A單藥治療耐藥,或特定nAMD亞型的患者帶來更多的治療選擇。」 信達生物製藥集團臨床開發副總裁錢鐳博士表示:「IBI333是信達生物自主研發的用於治療眼底疾病的創新藥物,屬於抗VEGF-A和VEGF-C雙特異性抗體融合蛋白,也是信達在眼科領域佈局的又一雙靶點分子,具有全球知識產權。在臨床前試驗中,IBI333展現了良好的抑制血管新生及改善血管滲漏的作用,並呈現了一定的量效關係;目前正在進行的I期研究作為IBI333的首次人體試驗,將評價IBI333在nAMD人群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為進一步的臨床開發提供依據。我們期待與臨床和學術界專家的進一步合作,將更多有潛力的創新藥分子帶到臨床,最終惠及更多的患者和家庭。」 關於新生血管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nAMD) 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是一種病灶累及黃斑區視網膜,導致中央視力損害的慢性進展性疾病。新生血管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nAMD)屬於AMD晚期階段的一種亞型,以出現脈絡膜新生血管和血管滲漏為特徵,占AMD所致嚴重視力喪失的80%~90%。[1]AMD在中國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現已躍居我國第三大致盲原因。[2]AMD的病理機制尚未被完全闡明,目前普遍認可VEGF表達增加誘導的血管新生是nAMD發病的主要原因。玻璃體腔注射抗VEGF藥物是目前nAMD的標準治療手段。 關於IBI333 IBI333是由信達生物製藥自主研發的重組抗VEGF-A和VEGF-C雙特異性抗體融合蛋白:其由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衍生的肽結構域、人IgG1的Fc功能區和抗-VEGF-C單域抗體三部分組成。IBI333可以阻斷VEGF-A介導的信號通路,抑制血管內皮細胞增殖,從而抑制血管新生,減少血管滲漏。同時,IBI333可以減少由VEGF-C誘導的上皮細胞窗形成,進一步降低血管通透性,並可抑制機體代償性上調表達的VEGF-C與內源性VEGF受體的結合,實現對眼內VEGF信號通路更全面、更有效的阻斷。 關於信達生物 「始於信,達於行」,開發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質量生物藥,是信達生物的理想和目標。信達生物成立於2011年,致力於開發、生產和銷售腫瘤、自身免疫、代謝、眼科等重大疾病領域的創新藥物。2018年10月31日,信達生物製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股票代碼:01801。 自成立以來,公司憑借創新成果和國際化的運營模式在眾多生物製藥公司中脫穎而出。建立起了一條包括36個新藥品種的產品鏈,覆蓋腫瘤、自身免疫、代謝、眼科等多個疾病領域,其中7個品種入選國家「重大新藥創製」專項。公司已有8個產品(信迪利單抗注射液,商品名:達伯舒® ,英文商標:TYVYT®;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商品名:達攸同®,英文商標:BYVASDA®;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商品名:蘇立信®,英文商標:SULINNO®;利妥昔單抗生物類似藥,商品名:達伯華®,英文商標:HALPRYZA®;佩米替尼片,商品名:達伯坦®,英文商標:PEMAZYRE®;奧雷巴替尼片,商品名:耐立克®;雷莫西尤單抗,商品名:希冉擇®,英文商標:CYRAMZA®;塞普替尼,商品名:睿妥®,英文商標:Retsevmo®)獲得批准上市,3個品種在NMPA審評中,6個新藥分子進入III期或關鍵性臨床研究,另外還有19個產品已進入臨床研究。 信達生物已組建了一支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端生物藥開發、產業化人才團隊,包括眾多海歸專家,並與美國禮來製藥、賽諾菲、Adimab、Incyte、MD Anderson 癌症中心等國際合作方達成戰略合作。信達生物希望和大家一起努力,提高中國生物製藥產業的發展水平,以滿足百姓用藥可及性和人民對生命健康美好願望的追求。 詳情請訪問公司網站:www.innoventbio.com或公司領英賬號:Innovent Biologics。 聲明: 1. 該適應症為研究中的藥品用法,尚未在中國獲批; 2. 信達不推薦任何未獲批的藥品/適應症使用。 前瞻性聲明 本新聞稿所發佈的信息中可能會包含某些前瞻性表述。這些表述本質上具有相當風險和不確定性。在使用「預期」、「相信」、「預測」、「期望」、「打算」及其他類似詞語進行表述時,凡與本公司有關的,目的均是要指明其屬前瞻性表述。本公司並無義務不斷地更新這些預測性陳述。 這些前瞻性表述乃基於本公司管理層在做出表述時對未來事務的現有看法、假設、期望、估計、預測和理解。這些表述並非對未來發展的保證,會受到風險、不確性及其他因素的影響,有些乃超出本公司的控制範圍,難以預計。因此,受我們的業務、競爭環境、政治、經濟、法律和社會情況的未來變化及發展的影響,實際結果可能會與前瞻性表述所含資料有較大差別。 本公司、本公司董事及僱員代理概不承擔 (a) 更正或更新本網站所載前瞻性表述的任何義務;及 (b) 若因任何前瞻性表述不能實現或變成不正確而引致的任何責任。 參考文獻: Solomon SD, Lindsley K, Vedula SS, Krzystolik MG, Hawkins BS. 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for 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4;8(8):CD005139. Published 2014 Aug 29. doi:10.1002/14651858.CD005139.pub3 Flaxman SR, Bourne RRA, Resnikoff S, et al. Global causes of blindness and distance vision impairment 1990-2020: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Lancet Glob Health. 2017;5(12):e1221-e1234. doi:10.1016/S2214-109X(17)30393-5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884 加入收藏 :
雲頂新耀先進的mRNA產業化基地舉行啟動儀式

上海2023年2月28日 /美通社/ -- 雲頂新耀(HKEX 1952.HK),一家專注於創新藥及疫苗開發、制造和商業化的生物制藥公司,今日在其位於浙江嘉善的全球生產基地項目暨mRNA產業化基地舉行盛大的啟動儀式,其先進的生產基地已成功進行了試生產並具備mRNA疫苗規模化生產能力,將助力雲頂新耀走向集自主研發、臨床、生產和商業化於一體的戰略性全產業鏈布局。 雲頂新耀mRNA產業化基地占地面積85畝,建築面積達58,000平方米,投資規模超過9億人民幣,擁有全套的先進生產設施和完善質量保障體系,達產後,年產能預計可達7億劑次mRNA疫苗產品。該基地於2022年12月啟動試生產,目前已成功完成mRNA疫苗從原液生產、制劑生產到灌裝的整批試生產活動,過程檢測數據和灌裝後成品檢測數據符合預期參數。 來自浙江省經信廳、浙江省藥監局、嘉興市經信局以及嘉善縣經信局、市場監管局等政府部門的領導,雲頂新耀首席執行官羅永慶、總裁兼首席財務官何穎等公司管理層以及中國民族衛生協會、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等相關嘉賓出席現場活動。 雲頂新耀首席執行官羅永慶表示: 「近年來,因新冠疫情的爆發和對相關疫苗需求的激增,mRNA技術得到了廣泛關注和加速研究。憑借其獨特的作用機制,mRNA技術已在多個疾病預防和治療領域如腫瘤治療領域展現出廣闊的應用潛力和臨床價值。今天,我們很高興迎來了雲頂新耀全球生產基地項目暨mRNA產業化基地的啟動儀式,作為一家向著綜合性生物制藥公司轉型的生物技術公司,能夠擁有如此先進的生產基地並在短時間內完成從上游的抗原設計、中間的遞送系統、再到下游的量產mRNA技術平台的全產業鏈建設實屬不易。我們將繼續加快推進相關產品的臨床試驗工作,爭取早日實現商業化上市,立足嘉善,滿足大中華區、亞洲乃至全球對先進mRNA疫苗的迫切需求。」 mRNA技術平台是雲頂新耀重點發展領域之一。2021年9月,雲頂新耀與Providence達成戰略合作,引進其先進的mRNA技術平台,如今已完成產業化規模技術轉移,可以進行從質粒開始的全部工藝步驟和分析檢測並與原材料供應商建立了直接采購,以確保產品參數與海外一致且供應鏈安全可控。我們的一價新冠候選疫苗EVER-COVID19-B在與輝瑞/BioNTech的Comirnaty ® 疫苗頭對頭II期臨床研究中,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比對上達到統計學非劣效。 基於這一重要且先進的 mRNA技術平台的本土化落地,雲頂新耀mRNA疫苗及新藥業務將擁有長期增長動力。雲頂新耀開發了針對奧密克戎的二價新冠候選疫苗EVER-COVID19-M1.2,計劃於今年在中國啟動臨床試驗。小鼠實驗顯示,針對BA.4、BA.5變異株,這款疫苗和原代株的mRNA疫苗相比,中和抗體水平可以提升50倍。 除了新冠疫苗,雲頂新耀還在積極挖掘mRNA技術平台的潛力,開發多款針對傳染病和腫瘤的新型預防及治療性疫苗產品,其自主研發的mRNA狂犬病疫苗項目已在免疫原性等臨床前研究中取得積極結果,達到臨床前概念驗證的裡程碑。 雲頂新耀全球生產基地是嘉善國家級經濟開發區首個運用「基金+股權+項目」招商模式引進的標桿醫藥產業項目,曾創下當年洽談、當年簽約、當年上市、當年開工的「加速度」。該項目將建成全面符合 NMPA、EMA的GMP標准認證、WHO的PQ 標准認證的集研發、生產、物流、辦公等功能與一體的生態園區,以滿足創新成果落地與產業化發展需求,助力經開區在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形成生命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生態。 關於雲頂新耀 雲頂新耀是一家專注於創新藥和疫苗開發、制造及商業化的生物制藥公司,致力於滿足亞洲市場尚未滿足的醫療需求。雲頂新耀的管理團隊在中國及全球領先制藥企業從事過高質量臨床開發、藥政事務、化學制造與控制(CMC )、業務發展和運營,擁有深厚的專長和豐富的經驗。雲頂新耀已打造多款有潛力成為全球同類首創或者同類最佳的藥物組合,其中大部分已經處於臨床試驗後期階段。公司的治療領域包括腎科疾病、感染性和傳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關更多信息,請訪問公司網站: www.everestmedicines.com。 前瞻性聲明: 本新聞稿所發布的信息中可能會包含某些前瞻性表述,乃基於本公司或管理層在做出表述時對公司業務運營情況及財務狀況的現有看法、相信、和現有預期,可能會使用「將」、「預期」、「預測」、「期望」、「打算」、「計劃」、「相信」、「預估」、「確信」及其他類似詞語進行表述。這些前瞻性表述並非對未來業績的保證,會受到風險、不確性及其他因素的影響,有些乃超出本公司的控制范圍,難以預計。因此,受我們的業務、競爭環境、政治、經濟、法律和社會情況的未來變化及發展等各種因素及假設的影響,實際結果可能會與前瞻性表述所含資料有較大差別。本公司及各附屬公司、各位董事、管理人員、顧問及代理未曾且概不承擔更新該稿件所載前瞻性表述以反映在本新聞稿發布日後最新信息、未來項目或情形的任何義務,除非法律要求。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699 加入收藏 :
5G 3年等於4G 5年,第一波運營商已取得商業成功

西班牙巴塞羅那2023年2月28日 /美通社/ -- 「5G商業成功」 峰會今日在2023 MWC期間舉辦。華為ICT戰略與Marketing總裁彭松發表「多維價值變現,加速5G商業成功」 主題發言,指出當前5G三年發展成果等於4G發展五年,第一波運營商已經取得了商業成功,並且產生「確定性效應」 。面向未來,可以持續從ToC/ToH/ToB多維度進行價值變現,讓5G商業更成功。 華為ICT戰略與Marketing總裁彭松在5G商業成功峰會發表演講 彭松指出,5G發展三年的全球用戶滲透率和4G發展五年的水平相當,而且第一波5G用戶滲透率超過20%的運營商普遍取得了顯著的移動業務收入增長。同時,隨著終端、內容、體驗和商業模式等不斷豐富,吸引更多的運營商和夥伴加入繁榮5G的浪潮,說明市場正在由基於風險決策轉向基於收益決策,5G商業成功加速走向確定性。華為認為,快速的5G用戶和流量遷移是商業成功的基礎,三年實現5G eMBB流量占比達到30%,可以實現ROI不超過4年,如果同步部署FWA和toB業務,ROI將會進一步縮短。 ToC:探索基於差異化的用戶體驗,來實現網絡變現的新模式 基於5G網絡的強大能力,可以為不同用戶提供差異化的體驗,比如:為VIP用戶提供下行保障速率,為上行業務提供體驗保障都成為了可能。當前中國運營商已經開始了這種新變現模式的探索。 ToH:5G FWA已實現類光纖的體驗,是增長最快的家寬技術 截止2022年底,全球已有95家運營商商用了5G FWA業務,發展了超過1千萬家庭用戶。5G FWA部署快、體驗好、成本低和更綠色,在老舊銅線替代和EM家寬市場都已被市場接受,歐洲、中東和非洲的運營商都取得了突出的商業結果。 ToB:5G專網是幫助運營商打開企業數字化藍海市場的敲門磚 彭松認為,運營商通過5G專網可以建立和企業的深度業務連接,撬動3~10倍的企業數字化轉型市場空間,實現雲、數據中心、F5G和增值服務等新業務的銷售。當前看,海外5G ToB專網市場發展非常迅速,僅2022年,海外運營商建設的5G ToB專網數量就已經翻番,未來增長潛力巨大。 最後,彭松表示5G不僅為運營商帶來經濟價值,其背後蘊含巨大社會價值。面向未來,華為呼籲和全球運營商、產業夥伴一起,持續用GUIDE商業藍圖引領未來,進一步激發5G網絡潛能,推動5Good to 5Great。 根據GSMA & GSA 2022年12月最新統計數據,全球已商用240+張5G網絡,已發佈1700+款5G終端;截至去年年底,5G用戶已超過10億;全球top20 運營商ARPU增長10%,相比全球基線1%增長。 2023年世界移動大會於2月27日至3月2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華為展區位於Fira Gran Via 1號館1H50展區。華為與全球運營商、行業精英、意見領袖等一起深入探討5G商業成功、5.5G新機會、綠色發展、數字化轉型等熱點話題,運用GUIDE商業藍圖,從繁榮的5G時代邁向更加繁榮的5.5G時代。欲瞭解更多詳情,請參閱: https://carrier.huawei.com/cn/events/mwc2023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889 加入收藏 :
百濟神州公佈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財務業績

2022年第四季度產品收入達3.39億美元,相較上一年同期增長72.3%;全年產品收入達13億美元,相較上一年增長97.9% 百悅澤®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銷售額達1.761億美元,相較上一年同期增長101%;2022年全球銷售額達5.647億美元,相較上一年增長159% 百澤安®2022年第四季度在中國的銷售額達1.022億美元,相較上一年同期增長88%;2022年中國市場銷售額達4.229億美元,相較上一年增長66% 百悅澤®現已在美國獲批用於治療復發/難治性(R/R)及一線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或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成人患者,並在歐盟獲批用於治療CLL 3期ALPINE試驗的最終分析數據顯示,百悅澤®對比億珂®(伊布替尼)在R/R CLL/SLL中取得了無進展生存期的優效性結果;該試驗數據於2022年ASH年會上作為最新突破摘要進行展示,並同時刊載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中國北京、美國麻省劍橋和瑞士巴塞爾2023年2月27日 /美通社/ -- 百濟神州(納斯達克代碼:BGNE;香港聯交所代碼:06160;上交所代碼:688235)是一家全球性生物科技公司,公司今日公佈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財務業績、近期業務亮點和預計里程碑事件。 百濟神州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歐雷強(John V. Oyler)先生表示:「回顧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我們成績斐然。隨著全球團隊持續致力於將創新性治療方案帶給更多患者及其護理人員,我們的兩大核心自研藥物百悅澤®和百澤安®的產品收入均取得大幅增長。ALPINE試驗的無進展生存期(PFS)最終分析結果顯示,百悅澤®對比億珂®在復發/難治性(R/R)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或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患者中展現了顯著的優效性,以及更優的心臟安全性特徵,此外,美國FDA已批准百悅澤®用於治療R/R CLL/SLL成人患者——這是我們近期取得的諸多成果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也再次證明了我們積極踐行'立足科學'的承諾。」 百濟神州首席財務官王愛軍(Julia Wang)女士表示:「我們第四季度的業績再次驗證了百濟神州的商業化能力,以及我們積極踐行卓越運營和財務管理的承諾。百濟神州已建立了強勁的現金流,同時2022年產品總收入達到13億美元的成績,我們已做好充分準備,運用自身的全球性規模和資金實力,實現長期增長。」 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財務業績 收入:2022年第四季度收入為3.801億美元,全年收入為14億美元;相比較,上一年同期收入分別為2.14億美元和12億美元。相比上一年同期,第四季度總收入的增加主要來自公司自主研發產品百悅澤®和百澤安®的銷售收入、安進授權引入產品的銷售收入以及與諾華合作協定的收入。 2022年第四季度產品總收入為3.39億美元,全年產品收入為13億美元;相比較,上一年同期產品總收入分別為1.968億美元和6.34億美元。產品收入包括: –  百悅澤®在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全球銷售額分別為1.761億美元和5.647億美元;相比較,上一年同期銷售額分別為8,760萬美元和2.18億美元。 –  百澤安®在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在中國的銷售額分別為1.022億美元和4.229億美元;相比較,上一年同期銷售額分別為5,440萬美元和2.551億美元。 –  安進公司授權在華銷售產品在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銷售額分別為2,770萬美元和1.146億美元;相比較,上一年同期銷售額分別為2,030萬美元和5,880萬美元。百濟神州於2021年8月開始銷售安進公司的倍利妥®(貝林妥歐單抗)。上一年同期的銷售額不包括凱洛斯®(注射用卡非佐米)的銷售收入,該產品於2022年1月在中國上市。 –  百時美施貴寶公司授權在華銷售產品在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銷售額分別為2,140萬美元和9,430萬美元,相比較,上一年同期銷售額分別為2,990萬美元和8,970萬美元。 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合作收入分別為4,110萬美元和1.613億美元,主要來自於對與諾華分別於2021年第一季度就百澤安®達成的合作預付款和2021年第四季度就歐司珀利單抗達成的合作預付款進行的部分收入確認;相比較,上一年同期的合作收入分別為1,720萬美元和5.423億美元。2021年全年的合作收入得益於對與諾華就百澤安®達成的授權許可預付款進行收入確認的時間點。 銷售成本: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銷售成本分別為7,350萬美元和2.865億美元;相比較,上一年同期分別為4,850萬美元和1.649億美元。銷售成本的增加主要來自於百悅澤®和百澤安®的產品銷售規模增加,以及自2021年8月開始的倍利妥®以及2022年1月開始的凱洛斯®和普貝希®銷售所產生的費用。 毛利率: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毛利占全球產品總收入分別為78.3%和77.2%;相比較,上年同期為75.3%和74.0%。毛利占比在季度環比和年度同比方面均有所增長,主要是由於與我們的其他產品組合以及毛利率較低的授權許可產品相比,百悅澤®全球銷售額占比較高,且百悅澤®和百澤安®的單位成本較低,但百悅澤®和百澤安®在中國的平均銷售價格較低,一定程度抵銷了毛利增長的影響。 經營費用: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費用分別為7.752億美元和29億美元;相比較,上一年同期費用分別為7.372億美元和25億美元。 研發費用: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研發費用分別為4.46億美元和16億美元;相比較,上一年同期分別為4.305億美元和15億美元。研發費用的增加主要來自員工人數的增長、對藥物發現和臨床開發投入的增加,其中包括在建立內部研究與臨床開發能力方面的持續投入;部分研發費用的增加已經與支付給臨床研究機構(CRO)的臨床試驗相關費用的減少所抵銷。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正在進行中的授權引入候選藥物研發相關預付款分別為4,870萬美元和6,870萬美元;相比較,上一年同期分別為3,000萬美元和8,350萬美元。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研發相關的股權激勵支出分別為3,500萬美元和1.393億美元,上一年同期分別為3,060萬美元和1.144億美元。 銷售及管理(SG&A)費用: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SG&A費用分別為3.29億美元和13億美元;相比較,上一年同期分別為3.065億美元和9.901億美元。SG&A費用的增加主要歸因於員工人數的增加,其中大部分來自於商業團隊規模持續擴大,以及包括市場准入研究和推廣活動在內的外部商業費用的增加。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SG&A相關員工的股權激勵支出分別為4,320萬美元和1.638億美元,上一年同期分別為3,240萬美元和1.264億美元。 淨虧損:2022年第四季度的淨虧損為4.453億美元,即每股虧損0.33美元,每股美國存托股份(ADS)虧損4.29美元;相比較,上一年同期淨虧損為5.907億美元,即每股虧損0.48美元,每股ADS虧損6.22美元。淨虧損的減少主要是由於產品收入的增長超過了經營費用的增長,從而提高了經營杠杆。公司預計在2023年將繼續保持這一趨勢。2022年全年的淨虧損為20億美元,即每股虧損1.49美元,每股ADS虧損19.43美元;相比較,上一年同期淨虧損為15億美元,即每股虧損1.21美元,每股ADS虧損15.71美元。2022年的淨虧損包含非經營性費用2.239億美元,該部分非經營性費用主要來自于美元走強,以及按美元計價子公司所持外幣貨幣價值重估所錄得的匯兌損失。得益于對與諾華就百澤安®達成的合作協定進行收入確認的時間點,2021年全年的淨虧損被部分抵銷。在目前已收到的6.5億美元預付款中,公司於2021年全年確認了4.846億美元。 現金、現金等價物、受限資金和短期投資:截至2022年12月31日為45億美元;相比較,截至2021年12月31日,該部分資金為66億美元。 2022年第四季度,經營活動現金支出為3.182億美元,主要由於淨虧損4.453億美元,但被1.273億美元的非現金費用所抵銷;資本支出為1.214億美元;用於融資活動的現金為1.104億美元。2021年第四季度,經營活動現金支出為5.078億美元,主要由於淨虧損5.907億美元,但被9,270萬美元的非現金費用所抵銷;資本支出為1.15億美元;融資活動提供的現金為34億美元,主要來自2021年12月科創板發行的募集資金。 2022年全年,經營活動現金支出為15億美元,主要由於淨虧損20億美元(淨虧損包括2.239億美元的其他損失,主要來自美元走強,以及按美元計價子公司所持外幣貨幣價值重估所錄得的匯兌損失),部分被非現金費用3.748億美元以及淨經營資產和負債減少1.324億美元所抵銷。2021年全年,經營活動現金支出為13億美元,主要由於淨虧損15億美元及淨經營資產和負債增加1.183億美元,部分被2.774億美元的非現金費用所抵銷;資本支出為2.629億美元;融資活動提供的現金為36億美元,主要來自2021年12月科創板發行的募集資金淨額。 近期業務亮點 商業運營 相較上一年同期,2022年第四季度產品銷售額增長72.3%,全年產品銷售額增長97.9%,主要得益于公司自主研發產品,以及安進和百奧泰授權引入產品的銷售額增長。 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百悅澤®全球銷售額分別為1.761億美元和5.647億美元,相較上一年同期,分別實現101%和159%的增長;在美國,百悅澤®第四季度銷售額為1.253億美元,全年銷售額為3.897億美元,相較上一年同期分別增長124%和237%。第四季度在美國的銷售額持續增長,主要得益於在套細胞淋巴瘤(MCL)、華氏巨球蛋白血症(WM)和邊緣區淋巴瘤(MZL)市場的持續滲透。在中國,百悅澤®第四季度銷售額為4,090萬美元,全年為1.503億美元,相較上一年同期,分別實現33%和49%的增長,主要得益於在所有已獲批適應症領域的銷售額增長。 2022年第四季度,百澤安®在中國的銷售額為1.022億美元,相較上一年同期增長88%;2022年全年,百澤安®在中國的銷售額為4.229億美元,相較上一年同期增長66%。醫保報銷範圍擴大所帶來的新增患者需求、進一步擴大的銷售團隊以及藥品進院數量的增加,持續推動了百澤安®市場滲透率和市場份額的提升。 百澤安®在中國新增4項適應症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NRDL),目前共有9項獲批適應症已納入NRDL。2023年3月1日起納入的新增適應症為: –  用於治療特定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  用於治療不可切除或轉移性微衛星高度不穩定型(MSI-H)或錯配修復基因缺陷型(dMMR)的成人晚期實體瘤患者,以及特定晚期結直腸癌(CRC)患者; –  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一線標準化療後進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成人患者; –  用於一線治療復發/轉移性鼻咽癌(NPC)患者。 凱洛斯®首次納入NRDL,用於治療R/R多發性骨髓瘤成人患者,患者既往至少接受過2種治療,包括蛋白酶體抑制劑和免疫調節劑。安加維®成功續約NRDL,用於治療不可手術切除或者手術切除可能導致嚴重功能障礙的骨巨細胞瘤(GCTB)患者。 藥政進展和研發項目 百悅澤®(澤布替尼):一款旨在最大化布魯頓氏酪氨酸激酶(BTK)佔有率、最小化脫靶效應的小分子BTK抑制劑,已在美國、中國、歐盟、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瑞士等超過65個市場獲批多項適應症,目前正在進一步臨床開發,以在全球範圍內取得更多上市批准。百悅澤®全球開發項目已在29個國家和地區入組超過4,800例受試者。 2023年1月,宣佈美國FDA批准百悅澤®用於治療R/R和一線CLL/SLL成人患者。 宣佈歐盟委員會(EC)批准百悅澤®用於治療初治(TN)或R/R CLL成人患者。 在第64屆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上,3期ALPINE試驗的最終分析結果作為最新突破摘要進行展示,並同時刊載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該試驗表明,經獨立評審委員會(IRC)及研究者評估,百悅澤®對比億珂®,在R/R CLL或SLL成人患者中取得PFS的優效性結果。 在2022年ASH年會上,公佈了百悅澤®臨床開發項目的其他關鍵數據,包括口頭報告治療MZL的MAGNOLIA試驗結果,以及通過海報展示百悅澤®治療阿卡替尼不耐受的B細胞惡性腫瘤患者的最新結果。 宣佈百悅澤®在巴西獲批用於治療WM成人患者,以及既往接受過至少一種抗CD20療法的R/R MZL成人患者。 獲得英國藥品與健康產品管理局(MHRA)授予的上市許可,百悅澤®在大不列顛獲批用於治療CLL成人患者和既往接受過至少一種抗CD20療法的MZL成人患者。 拓展百悅澤®的全球藥政註冊項目,自2022年1月1日以來,已在20個市場取得34項藥政批准。 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一款人源化IgG4抗PD-1單克隆抗體,其結構經特殊改造,可最大限度減少與巨噬細胞上的Fcγ受體結合。百澤安®已在中國獲批用於10項適應症,目前正在進一步開發,以在全球範圍內獲得更多上市批准。百澤安®全球臨床開發項目已在31個國家和地區入組超過11,800例受試者。 宣佈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已批准百澤安®聯合化療用於一線治療PD-L1高表達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或轉移性的胃或胃食管結合部(G/GEJ)腺癌的新適應症上市許可申請(sBLA),這也是百澤安®在中國獲批的第10項適應症。 宣佈NMPA已受理百澤安®用於一線治療不可切除或轉移性肝細胞癌(HCC)的sBLA。  在巴西遞交百澤安®用於一線和二線NSCLC以及二線食管癌的上市許可申請,這是百濟神州首次在拉丁美洲遞交百澤安®的上市許可申請。 在2023年ASCO胃腸癌專題研討會上,展示了RATIONALE-301(NCT03412773)、RATIONALE-305(NCT03777657)和RATIONALE-306(NCT03783442)試驗的結果,包括百澤安®聯合化療,用於一線治療腫瘤表達PD-L1的G/GEJ癌患者的期中總生存期(OS)積極數據。 歐司珀利單抗(BGB-A1217):一款具有完善Fc功能的在研抗TIGIT單克隆抗體。歐司珀利單抗的全球臨床開發項目已在17個國家和地區入組超過1,600例受試者。 在2022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免疫腫瘤學大會(ESMO-IO)上,展示了歐司珀利單抗用於治療檢查點抑制劑經治的晚期NSCLC和廣泛期小細胞肺癌(SCLC)的1期臨床數據(NCT04047862)。 BGB-11417:一款高選擇性、強效的在研BCL-2抑制劑,目前正在進行臨床開發,作為單藥或與百悅澤®/奧妥珠單抗聯合用藥治療B細胞惡性腫瘤、與阿紮胞苷聯合用藥治療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以及作為單藥或與地塞米松/卡非佐米聯合治療多發性骨髓瘤(MM)。BGB-11417的全球臨床開發項目已在6個國家和地區入組超過350例受試者。 在2022年ASH年會上,展示了BGB-11417用於治療非霍奇金淋巴瘤、CLL、AML和MM的1期臨床數據(NCT04883957、NCT04277637、NCT04771130和NCT04973605)。 BGB-A445:一款非配體競爭性在研抗OX40單克隆抗體,正作為單藥或與百澤安®聯合用藥進行臨床開發。 啟動一項BGB-A445作為單藥或聯合百澤安®治療黑色素瘤、腎細胞癌(RCC)和膀胱癌的2期籃式試驗(NCT05661955)的患者給藥工作。 早期自主研發項目 繼續推進早期臨床管線中自主研發候選藥物的劑量遞增階段研究,包括: –  BGB-B167:一款在研、潛在「同類首創」CEAx4-1BB雙特異性抗體藥物,作為單藥或聯合百澤安®治療選擇性表達CEA的晚期或轉移性實體瘤患者,包括結直腸癌(CRC); –  BGB-A425:一款聯合百澤安®治療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NSCC)、NSCLC和RCC的在研TIM-3抗體; –  BGB-15025:一款作為單藥或聯合百澤安®治療實體瘤的在研、潛在「同類首創」的造血幹細胞激酶1(HPK1)抑制劑;  –  BGB-16673:一款在研嵌合式降解啟動化合物(CDAC),靶向BTK蛋白降解,作為單藥治療B細胞惡性腫瘤;  –  BGB-24714:一款在研的第二線粒體來源半胱氨酸蛋白酶啟動劑(SMAC)模擬物,作為單藥或聯合紫杉醇用於治療晚期實體瘤;  –  BGB-10188:一款作為單藥或聯合百悅澤®治療血液惡性腫瘤,或聯合百澤安®治療實體瘤的在研PI3Kδ抑制劑; –  BGB-23339:一款在研強效酪氨酸激酶2(TYK2)變構抑制劑。 合作項目 與Zymeworks合作,公佈zanidatamab用於治療晚期或轉移性HER2基因擴增膽管癌的2b期臨床試驗(NCT04466891)的積極主要結果。 與Mirati合作,啟動司曲替尼聯合百澤安®治療在抗PD-(L)1抗體治療期間或之後出現疾病進展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轉移性ESCC的2期臨床試驗(NCT05461794)的患者入組工作。 生產運營 繼續建設位於美國新澤西州霍普韋爾普林斯頓西部創新園區的旗艦級生產基地和臨床研發中心。該基地預留了超過100萬平方英尺(約9.3萬平方米)的可開發地產,以備用于未來的進一步拓展。 完成位於中國廣州的世界一流生物藥生產基地的擴建和藥品生產品質管制規範(GMP)認證,總產能已達到54,000升,預計2023年第二季度產能還將額外增加10,000升。 繼續建設位於中國蘇州的新建小分子創新藥物產業化基地。第一階段的建設面積預計將超過55.9萬平方英尺(約5.2萬平方米),固體制劑產能可擴大至6億片(粒)劑次,該項目預計將於2023年內完工。待基地建設完成、驗收合格並獲批後,預計我們在中國的小分子藥物生產能力最高將提升至目前的10倍。 企業發展 宣佈推出「敞開心扉:癌症與心理健康」項目(Talk About It: Cancer and Mental Health),該項目旨在普及心理健康與癌症治療之間的重要關聯,以幫助癌症患者改善健康結局。 預計里程碑事件 百悅澤®(澤布替尼) 將於2023年上半年在美國和歐盟遞交新適應症上市申請(sNDA),該申請將基於3期ALPINE試驗中百悅澤®對比億珂®在R/R CLL/SLL中取得PFS的優效性結果。 繼續支持NMPA在中國對一線CLL/SLL和WM的sNDA的審評工作,預計2023年上半年NMPA將對該審評做出決議。 繼續支持加拿大衛生部和澳大利亞藥品管理局(TGA)對CLL的sNDA的審評工作,預計2023年將對該審評做出決議。 繼續推進百悅澤®全球藥政註冊項目,從而在全球新的地區拓展新的適應症。  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 繼續支持NMPA對百澤安®新適應症上市申請(BLA)的審評工作,包括聯合化療用於一線治療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復發/轉移性ESCC患者(預計將於2023年上半年做出審評決議),以及用於一線治療肝細胞癌患者(預計將於2023年下半年做出審評決議)。 繼續支持藥監機構對於百濟神州遞交的百澤安®上市申請的審評工作,包括: –  澳大利亞TGA對百澤安®用於一線和二線治療NSCLC以及二線治療ESCC的BLA審評工作,預計將於2023年下半年對該審評做出決議;以及紐西蘭藥品和醫療器械安全管理局(Medsafe)對百澤安®用於一線和二線治療NSCLC以及二線治療ESCC的BLA的審評工作; –  韓國食品藥品安全部(MFDS)對於百澤安®用於ESCC二線治療的BLA的審評工作。 與諾華合作,繼續支持百澤安®的上市申請審評工作,包括: –  FDA正在審評的百澤安®用於二線治療ESCC的BLA,包括儘早推動相關現場核查工作,預計FDA將於2023年做出審評決議;  –  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對於百澤安®用於一線和二線治療NSCLC,以及二線治療ESCC上市申請的審評工作,預計EMA將於2023年做出審評決議; –  英國MHRA對於百澤安®用於一線和二線治療NSCLC以及二線治療ESCC上市申請的審評工作;  –  瑞士藥品監督管理局對於百澤安®用於二線治療ESCC和二線治療NSCLC上市申請的審評工作; –  支持諾華計畫於2023年向美國FDA遞交百澤安®用於一線治療胃癌和一線治療不可切除ESCC的註冊申報工作; –  將於2023年向日本藥品和醫療器械管理局(PMDA)遞交百澤安®用於一線和二線治療ESCC的BLA。 將於2023年公佈廣泛期小細胞肺癌和一線胃癌關鍵性試驗的最終分析數據。 BGB-11417(BCL-2抑制劑) 將於2023年下半年啟動聯合百悅澤®用於一線治療CLL的全球關鍵性試驗。 將對正在開展的研究進行數據公佈。 歐司珀利單抗(抗TIGIT抗體) 將於2023年對多項2期研究進行數據公佈,包括:  –  用於二線治療腫瘤表達PD-(L)1的ESCC(NCT04732494); –  用於一線治療HCC(NCT04948697);  –  用於一線治療NSCLC(NCT05014815)。 將於2023年完成用於一線治療NSCLC的3期AdvanTIG-302試驗入組。 BGB-16673(BTK CDAC) 將於2023年公佈用於治療B細胞惡性腫瘤的1期研究(NCT05006716、NCT05294731)初步數據。 BGB-A445(OX40抗體) 將於2023年公佈用於治療實體瘤的1期研究(NCT04215978)初步數據。 BGB-15025(HPK1抑制劑) 將於2023年啟動聯合百澤安®用於治療實體瘤的劑量擴展研究(NCT04649385)。 合作項目  將與南京維立志博合作,於2023年在 LBL-007(一款靶向LAG-3通路的新型在研抗體)與百澤安®聯合用藥,對比百澤安®與其他藥物聯合用藥(包括BGB-A445和歐司珀利單抗)的傘式研究(NCT05635708、NCT05577702)中啟動患者給藥。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及應對措施 我們預計新冠肺炎疫情所引起的全球衛生危機將繼續對我們的業務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包括商業銷售、藥政溝通、檢查及申報、生產、臨床試驗患者入組、參與及數據公佈。由於疫情所帶來的限制以及對臨床、生產和商業運營的潛在影響,該流行病未來對全球和中國的影響仍存在不確定性。我們正在努力減少因疫情所導致的工作延遲和中斷,並已制定相關協定和流程,確保公司繼續按照在全球範圍內制定的商業化、藥政事務、生產及臨床開發目標開展相關工作。 財務摘要 簡明合併資產負債表摘要數據(美國公認會計原則) (單位為千美元) 截至 2022年 2021年 12月31日 12月31日[1] (經審計) 資產: 現金、現金等價物、受限資金和短期投資 $      4,540,288 $      6,624,849 應收賬款 173,168 483,113 固定資產淨額 845,946 587,605 總資產 $      6,379,290 $      8,535,525 負債及所有者權益: 應付帳款 $         294,781 $         262,400 預提費用及其他應付款項 467,352 558,055 遞延收入 255,887 407,703 研發成本分攤負債 293,960 390,362 借款 538,117 629,678 總負債 1,995,935 2,402,962 所有者權益合計 $      4,383,355 $      6,132,563     簡明合併損益表(美國公認會計原則) (除普通股數量、ADS數量、每股普通股和每股ADS數據外,其餘單位均為千美元) 截至 12月31日前的3個月 截至 12月31日前的12個月 2022 2021 [1] 2022 2021 [1] (未經審計) (經審計) 收入: 產品收入淨額 $        339,022 $        196,785 $     1,254,612 $        633,987 合作收入 41,073 17,194 161,309 542,296 總收入 380,095 213,979 1,415,921 1,176,283 費用: 產品銷售成本 73,522 48,545 286,475 164,906 研發費用 446,023 430,485 1,640,508 1,459,239 銷售及管理費用 328,984 306,501 1,277,852 990,123 無形資產攤銷 188 187 751 750 費用總計 848,717 785,718 3,205,586 2,615,018 經營虧損 (468,622) (571,739) (1,789,665) (1,438,735) 利息(費用)收入,淨額 18,219 (4,482) 52,480 (15,757) 其他(費用)收入,淨額 19,438 (10,583) (223,852) 15,904 所得稅前虧損 (430,965) (586,804) (1,961,037) (1,438,588) 所得稅費用 14,370 3,874 42,778 19,228 淨虧損 (445,335) (590,678) (2,003,815) (1,457,816) 減:非控股權益應占淨虧損 — — — — 歸屬於百濟神州的淨虧損 $      (445,335) $      (590,678) $   (2,003,815) $   (1,457,816) 歸屬百濟神州的每股淨虧損,基本及稀釋 $            (0.33) $            (0.48) $            (1.49) $            (1.21) 流通股加權平均數,基本及稀釋 1,348,916,108 1,235,346,414 1,340,729,572 1,206,210,049 歸屬於百濟神州的每股ADS淨虧損,基本及稀釋 $            (4.29) $            (6.22) $          (19.43) $          (15.71) 流通ADS加權平均數,基本及稀釋 103,762,778 95,026,647 103,133,044 92,785,388   [1]我們修訂了部分以前期間財務報表以更正遞延所得稅淨資產估值相關的一項差錯,該項差錯對先前已發佈的2022年第一和第二季度、以及2021財年季度和年度財務報表不重大(請參閱截至2022財年止10-K表格年度報告中合併財務報表的相關附注,「附注2.重大會計政策概要」以及「附注3.前期財務報表修訂」)。 關於百濟神州 百濟神州是一家全球性生物科技公司,專注于為全球患者開發和商業化創新、可負擔的抗腫瘤藥物,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提高藥物可及性。通過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和外部戰略合作,我們不斷加速開發多元、創新的藥物管線。我們致力於為全球更多患者全面改善藥物可及性。百濟神州在全球五大洲打造了一支超過9,000人的團隊,並在中國北京、美國麻省劍橋和瑞士巴塞爾設立了主要辦事處。欲瞭解更多信息,請訪問www.beigene.com.cn。 前瞻性聲明 本新聞稿包含根據《1995年私人證券訴訟改革法案》(Private Securities Litigation Reform Act of 1995)以及其他聯邦證券法定義的前瞻性聲明,包括關於百濟神州候選藥物的臨床數據和獲批信息;後期臨床試驗的開展和預期數據結果公佈;其他計畫的產品獲批和上市;百濟神州已上市產品和候選藥物的預期臨床開發、藥政批准、其他里程碑和商業化進程;與對照藥物相比百悅澤®為CLL患者提供臨床獲益的潛力;百濟神州的商業化進展和營收增長;公司正在建設的生產基地預期產能和完工時間;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對公司的臨床開發、藥政、商業化、生產以及其他業務帶來的影響;百濟神州的計畫和「近期業務亮點」及「預計里程碑事件」副標題下的預期事件和里程碑;以及在「關於百濟神州」副標題下提及的百濟神州計畫、承諾、抱負和目標。由於各種重要因素的影響,實際結果可能與前瞻性聲明有重大差異。這些因素包括:百濟神州證明其候選藥物功效和安全性的能力;候選藥物的臨床結果可能不支持進一步開發或上市審批;藥政部門的行動可能會影響到臨床試驗的啟動、時間表和進展以及藥物上市審批;百濟神州的上市藥物及候選藥物(如能獲批)獲得商業成功的能力;百濟神州獲得和維護對其藥物和技術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的能力;百濟神州依賴協力廠商進行藥物開發、生產、商業化和其他服務的情況;百濟神州取得監管審批和商業化醫藥產品的有限經驗,及其獲得進一步的營運資金以完成候選藥物開發以及實現並保持盈利的能力;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對百濟神州的臨床開發、監管、商業化運營、生產以及其他業務帶來的影響;百濟神州在最近季度報告的10-Q表格中「風險因素」章節裡更全面討論的各類風險;以及百濟神州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期後呈報中關於潛在風險、不確定性以及其他重要因素的討論。本新聞稿中的所有信息僅及於新聞稿發佈之日,除非法律要求,百濟神州並無責任更新該等信息。 倍利妥®、凱洛斯®和安加維®為安進公司的注冊商標。普貝希®為百奧泰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冊商標。億珂®為Pharmacyclics LLC和楊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注冊商標。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538 加入收藏 :
大灣區ESG投資論壇成功舉辦 中國太保攜各界共創灣區發展新局

香港2023年2月27日 /美通社/ -- 2月25日,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太保」、「公司」或「集團」;股份代號:02601.HK,601601.SH,CPIC.LSE)欣然宣佈,中國太保大灣區ESG投資論壇在廣州太平洋金融大廈隆重舉行並取得圓滿成功。 本次論壇以「責任投資 綠動未來」為主題,邀請了地方政府、監管部門、行業協會、ESG專家學者及中國太保戰略合作夥伴齊聚一堂,共同探討ESG投資的核心理念和實踐經驗,謀劃「雙碳」背景下的發展前景,並見證了中國太保大灣區總部大樓啟用、大灣區綠碳科技基金合作意向簽約等系列活動。 論壇活動上,中國太保總裁傅帆發表了題為《走綠色發展之路,做負責任投資者》的主旨演講,全面介紹了集團ESG投資的成果,並提出將繼續轉化發展模式,推動ESG因素納入資產端投資價值鏈的全流程,探索走出一條具有太保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在論壇現場,所有嘉賓共同見證了中國太保大灣區總部大樓正式啟用。大灣區總部大樓是位於廣州天河CBD的優質辦公樓宇,地理位置優越,集團擇址於此,旨在積極響應國家戰略,更好地服務灣區實體經濟和社會發展。依託大灣區總部大樓,集團將加強資產負債協同,推動跨子公司、跨機構資源共用,積極引入外部品牌企業和優質機構入駐,著力打造金融主體共生發展示範樓宇。 紧接着,中國太保與中金公司代表簽署了大灣區綠碳科技基金合作意向協議。基金目標規模高達100億人民幣,首期30億,主要聚焦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城市、綠色製造等方向,預期將為大灣區的綠色轉型注入源頭活水。意向協議的成功簽訂,也是集團作為險資「入粵」的重要力量,堅定「走綠色發展之路」,引入ESG管理理念,持續加大綠色金融產品供給力度的深切實踐。 針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這一涉及價值觀念、產業結構、能源體系、消費模式等諸多層面的經濟社會變革,本次論壇還舉行了一場精彩的圓桌對話,彙聚實體企業、金融機構兩大重要角色。圍繞「綠色 機遇 合作 創新」等主題,與會嘉賓分享了ESG投資理念和實踐經驗,就如何強化ESG治理,助力大灣區綠色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等展開了精彩對話,並引發了熱烈討論。 值論壇舉辦之際,集中展現中國太保在氣候風險管理領域積累成果的《中國太保2022年應對氣候變化報告》亦公開發佈。後續,集團將運用高科技風險服務工具,通過災害防範、風險減量、產品創新等方式,為建設共同的美好家園而努力。 此外,由中國太保和上海實業、浦發銀行、上海銀行、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匯添富基金聯合發起成立的上海國資企業大灣區黨建及金融服務聯盟正式啟動。該聯盟是集團對上海市國資委滬外企業黨建「同步聚合」號召的響應,順應了金融業發展趨勢,走出了融入大灣區的堅實步伐,能夠充分發揮上海金融企業在大灣區機構數量多、業態多樣、實力較強的優勢,聚合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等服務資源,以區域黨建為聯繫紐帶,協同服務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 通過本次論壇的順利舉辦,中國太保與社會各界傾情暢談ESG投資趨勢,譜寫了共創灣區發展新局的宏偉藍圖。一方面,共享灣區發展機遇,共話綠色發展之路,賦予了論壇以深刻的時代精神;另一方面,有助於集團加快灣區戰略佈局,豐富ESG發展內涵,同时把握綠色發展機遇,深化合作協同創新,對「雙碳」背景下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將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中國太保董事長孔慶偉表示,大灣區是中國太保區域發展的主戰場,三大戰略先後落地灣區市場,為集團在灣區的發展開創了新的面貌。未來,集團將繼續發揮保險專業優勢,在支持產業升級、跨境金融服務、促進互聯互通方面發揮專業支撐作用,讓「太保服務」深入紮根南粵大地,為建設美好灣區貢獻力量。 關於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太保」或「集團」;股份代號:02601.HK,601601.SH,CPIC.LSE)是在1991年5月13日成立的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基礎上組建而成的保險集團公司,總部設在上海,是國內領先的綜合性保險集團,並是首家A+H+G(上海、香港、倫敦)三地上市的保險公司。 作為國內領先的綜合性保險集團,集團通過覆蓋全國的營銷網絡和多元化服務平台,為全國超過一億名客戶提供全方位風險保障解決方案、財富規劃和資產管理服務。集團堅守價值、堅信長期,不斷做精做深保險主業,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持續深化轉型改革,打造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446 加入收藏 :
2025 年 4 月 26 日 (星期六) 農曆三月廿九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