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成果」新聞搜尋結果, 共 4068 篇 ,以下為 3361 - 3384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2023數字經濟峰會 吸引超過4,000人次參與刷新紀錄

業界領袖及科技專才於峰會第二天共同探索金融科技、Web3及其他智慧城市科技 香港2023年4月14日 /美通社/ -- 亞洲創新科技旗艦盛事2023數字經濟峰會錄得逾4,000人次於現場及線上參與,創下峰會紀錄,並得到來自超過40個國家及地區的科技、商業、學術和政府界別的決策領袖和業界翹楚參與其中。 第二天的峰會由萬眾期待的「金融科技論壇」揭開序幕,為一眾業界領袖提供交流平台,一起探討Web3和虛擬資產如何重塑金融服務。 第二天的峰會由萬眾期待的「金融科技論壇」揭開序幕,為一眾業界領袖提供交流平台,一起探討Web3和虛擬資產如何重塑金融服務,當中培育Web3人才成為一眾專家關心的焦點。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表示:「香港的金融科技生態圈十分蓬勃,現時已有超過800間金融科技企業,此乃政府及公私營機構齊心協力的成果。金融科技、虛擬資產或Web3於金融的應用成功與否將取決於新科技、模式及應用能否真正滿足實體經濟的需求、應對存在已久的痛點、提升交易效率、為市民創造價值和更好的體驗,以至最終令整個社會有所得益。每一代科技改革都會為我們創造不同應用方案及全新機遇。創新並非沒有風險,但與其原地踏步,真正的議題是如何管控相關風險並穩步向前。從目前我們的發展方向來看,我對香港金融科技的未來充滿信心。」 數碼港主席陳細明先生表示:「金融科技及Web3不斷革新社會,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及創科中心,別具獨特地位,推動新一代金融科技及Web3浪潮。『數碼港Web3基地』自今年1月成立, Web3企業數目已大幅增加六成至超過140間。數碼港將會繼續與政府及各界通力合作,共同營造有利Web3業界蓬勃發展的環境,憑藉香港於金融及創科的優勢,合力打造Web3新時代。」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張英女士向與會者講解上海資料要素創新發展的經驗。香港金融管理局執行董事(貨幣管理)陳家齊女士則介紹了採用監管制度,支持如穩定幣等虛擬資產的可持續和負責任發展。在ESG的專題討論上,一眾講者探討香港邁向成為國際碳市場的機遇及挑戰。此外,來自各個學院及機構的學者和教育界領袖,就香港如何吸引 Web3 人才和培育下一代人才展開討論。 充分利用Web3潛能 推動創新 數碼港的「超越Web3論壇」 繼續聚焦 Web3,匯集多位專家、思想領袖、行業創新者及傑出黑客松隊伍共同探討區塊鏈基礎設備、Web生態圈等議題。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女士表示:「Web3 具有龐大潛力,為我們帶來新機遇和重塑現有商業模式。這次數字經濟峰會舉辦得正合其時,讓創科領袖和業界翹楚共聚一堂,探索如何最有效發揮 Web3 的潛能,推動香港創新和經濟發展。政府將會提供全方位支援措施,與業界攜手促進 Web3 發展,全面發揮Web3的可能性,把香港數字經濟發展推向一個新高度。」 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智慧出行 由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持的「新型工業化論壇」吸引與會者的熱切關注,在論壇講者 共同探討在以人和環境為本的前提下,人工智能和機械人等整合科技在生產和供應鏈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德國Fraunhofer生產技術研究所科技管理主管Toni Drescher先生分享超越工業4.0的視野,百德鴻科技總裁及技術顧問吳景明先生繼而詳細剖析工業4.0發展如何納入人性化元素;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副教授李翔教授則分享有關人機共融的最新發展。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李政教授重點闡述中國實現碳中和未來的路徑和措施。 利用科技提供更安全、高效的出行體驗是「智慧出行論壇」的重點主題。論壇由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主辦,專注探討5G支援智慧出行的潛力,以提高城市的經濟競爭力和生活質素。在專題討論中,各專家探討香港在智慧出行發展上的願景。此外,深圳一清創新創始董事長劉明教授與多位電訊業領袖討論無人駕駛和其他智慧出行應用的機遇和挑戰。百度車路協同首席科學家王淼博士也分享了自動駕駛的實踐經驗。 2023數碼經濟峰會標誌著數碼港致力建設智慧城市生態圈,及推動數碼經濟發展,響應《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長遠願景。 請點擊此連結,下載高清相片 。 第二天的峰會由萬眾期待的「金融科技論壇」揭開序幕,為一眾業界領袖提供交流平台,一起探討Web3和虛擬資產如何重塑金融服務。 關於數碼港 數碼港為香港數碼科技旗艦及創業培育基地,匯聚超過 1,900 間社群企業,包括超過 800 間駐園區及接近 1,100 間非駐園區的初創企業和科技公司,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全資擁有的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管理。數碼港的願景是成為數碼科技樞紐,為香港締造嶄新經濟動力。數碼港透過培育科技人才、鼓勵年輕人創業、扶植初創企業,致力創造蓬勃的創科生態圈;藉著與本地及國際策略夥伴合作,促進科技產業發展;同時加快公私營機構採用數碼科技,推動新經濟與傳統經濟融合。 詳情請瀏覽 www.cyberport.hk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7581 加入收藏 :
AWS宣布推出生成式AI新工具

香港 - Media OutReach - 2023年4月14日 - 採用機器學習新範式協助業務發展已經存在了幾十年。隨著足夠的可擴充運算力的到位、海量數據的爆炸,以及機器學習技術的快速進步,各行各業的客戶開始對業務進行重塑。最近,像ChatGPT這樣的生成式AI應用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引發了諸多想像。我們正處在一個機器學習被大規模採用的令人興奮的轉捩點上,Amazon Web Services(AWS)相信生成式AI將會重塑大量客戶體驗和應用程式。 二十多年來,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一直是亞馬遜關注的焦點。亞馬遜提供客戶的許多功能都是由機器學習驅動的,例如我們的電商推薦引擎、營運中心撿貨機器人的路徑選擇,以及我們的供應鏈、預測和產能規劃。Prime Air(亞馬遜無人機)和Amazon Go(亞馬遜實體無人零售實體店,消費者可以自選商品後直接離開,無需現場排隊結帳付款)中的電腦視覺技術都使用了深度學習。Alexa每週回應客戶數十億次關於管理智能家居、購物、資料取得和娛樂的請求,這也得益於來自 30 多種不同的機器學習系統的支援。亞馬遜有數千名工程師專注於機器學習研究,這既是亞馬遜 的寶貴資產,也是亞馬遜現在最關注的理念,和面向未來的實力之所在。 AWS致力於不斷降低機器學習的使用門檻,已經幫助超過十萬家來自各行各業的不同規模的客戶使用機器學習進行創新。AWS 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堆疊的三個層級都擁有至深至廣的產品組合。長期以來,AWS 不斷投入、持續創新,為機器學習提供高效能、可擴充的基礎設施,和極具性價比的器學習訓練和推論;AWS 研發了Amazon SageMaker,所有開發人員能更便利地建構、訓練和部署模型;AWS 還推出了大量服務,使客戶透過簡單的API調用就可添加AI功能到應用程式中,如圖像識別、預測和智能搜尋。得益於此,Intuit、湯森路透、AZ(AstraZeneca)、法拉利、德甲聯賽、3M和BMW等客戶,以及全球數千家新創企業和政府機構正在透過機器學習進行數碼轉型,帶動產業升級,重新定義機器學習的使命。AWS 同樣致力於推動生成式AI技術的普及:AWS 將這些技術從研究和實驗領域釋放出來,不只是少數新創和資金雄厚的大型科技公司,而是讓更多企業都能從中受益。因此,AWS 宣布數項創新,幫助客戶更簡單、更容易地在業務中使用生成式AI。 生成式AI和基礎模型 生成式AI是人工智能的一種,能夠創造新內容和想法,包括對話、故事、圖像、影片和音樂。與所有人工智能技術一樣,生成式AI的能力由機器學習模型提供。這些模型是基於大量數據進行預先訓練的大模型,通常被稱為基礎模型(Foundation Models)。機器學習的最新進展(特別是基於Transformer的神經網絡架構的發明)直接帶來一種模型的爆發式增長,這種模型通常包含數十億個參數或變數。這是怎樣一個數量變化呢?2019年最大的預訓練模型是3.3億個參數。現在,最大的模型包含的參數超過5千億個,相當於幾年間增加了1,600倍。如今的基礎模型,例如大型語言模型GPT3.5或BLOOM,以及由Stability AI開發的文生圖模型Stable Diffusion,可以執行跨多個領域的多種任務,例如撰寫博客文章、生成圖像、解決數學問題、對話聊天、基於文檔回答問題等。基礎模型的規模和通用場景的性質使其不同於傳統的機器學習模型,後者通常僅執行特定的任務,例如分析文本觀點、分類圖像和預測趨勢等。 基礎模型包含大量參數,能夠學習複雜的概念,因此可以執行更多任務。透過基於互聯網規模的、各種形式和模式的海量資料進行預先訓練,基礎模型學會在各種語境中應用所習得的知識。儘管預訓練基礎模型所帶來的功能和可能性已足夠令人驚歎,而真正讓客戶為此興奮不已的是,這些通用模型也可以被客製化加工,執行專屬於其業務領域的特定功能,幫助業務建立差異化競爭優勢,與從零開始訓練模型相比,僅需使用一小部分資料和運算資源。客製化的基礎模型可以帶來獨特的顧客體驗,體現公司的觀點、風格和服務,適用於眾多消費者產業,如金融銀行、旅遊和醫療等。例如,一家金融公司如果需要將所有相關交易自動生成每日報告以供內部流通,它可以使用包括既往報告在內的專有資料來客製化模型,以便基礎模型了解如何閱讀報告和使用哪些資料來生成日報。 基礎模型擁有巨大的潛力,但我們仍處在初級階段。ChatGPT率先吸引了客戶對生成式AI的關注。對生成式AI展開研究的人很快意識到,多家公司已經在基礎模型上耕耘多年,可用的基礎模型也有很多,且各有各的優勢和特點。在過去的數年間,我們都經歷了技術的快速發展,機器學習的演進也是日新月異。AWS期待未來會湧現全新的體系和架構,而基礎模型的多樣化會推動新一波的創新浪潮。此前所未聞的新應用體驗在今天已經成為現實。很多客戶都在詢問我們,如何快速利用現今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技術,如何快速使用基礎模型和生成式AI立刻為公司業務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和變革產品與服務。 推出Amazon Bedrock和Amazon Titan模型:借助基礎模型建構和擴充生成式AI應用程式的最簡單途徑 客戶提出了他們主要的需求。首先,他們需要能直接找到並接駁高性能基礎模型,這些模型需要能夠給出既匹配業務場景又優秀得回饋結果。其次,客戶希望無縫與應用程式整合,且無需管理大量基礎設施,也不會增加過高的成本。最後,客戶希望能夠輕鬆上手,基於基礎模型,利用自己的數據(可多可少)建構差異化的應用程式。由於客戶進行客製化的數據是非常有價值的 IP,因此需要在處理過程中確保數據安全和私隱保護。同時,客戶還希望能控制數據的分享和使用。 聽取了客戶的意見,AWS 很高興宣布推出Amazon Bedrock。這項新服務允許使用者透過API存取來自AI21 Labs、Anthropic、Stability AI和亞馬遜的基礎模型。Bedrock是客戶使用基礎模型建構和擴充生成式AI應用程式的最簡單方法,為所有開發者降低使用門檻。在Bedrock上,用戶可以透過可擴充、可靠且安全的AWS託管服務,存取從文本到圖像的一系列強大的基礎模型,以及AWS 此次發布的Amazon Titan基礎模型。Amazon Titan基礎模型目前包括了兩個全新的大語言模型。憑藉Bedrock所帶來的無伺服器體驗,客戶可以輕鬆找到適合自身業務的模型,快速上手,在確保資料安全和私隱保護的前提下,使用自有資料基於基礎模型進行客製化,並使用他們已經熟悉的AWS工具和能力,將客製化模型整合並部署到他們的應用程式中,同時無需管理任何基礎設施。比如,客戶可以將基礎模型與Amazon SageMaker機器學習功能整合,使用Amazon SageMaker Experiments測試不同模型和使用Pipelines大規模管理基礎模型等。 客戶也可使用Bedrock存取一些目前最領先的可用基礎模型。這將包括AI21 Labs開發的Jurassic-2多語種大語言模型系列,能夠根據自然語言指令生成文本內容,目前支援西班牙語、法語、德語、葡萄牙語、義大利語和荷蘭語。還有Anthropic開發的大語言模型Claude,它是基於Anthropic對於訓練誠實和負責任的AI(responsible AI)系統的大量研究,能夠執行多種對話和文本處理任務。客戶還可以透過Bedrock輕鬆存取Stability AI開發的文生圖基礎模型Stable Diffusion,這是文生圖領域目前最流行的模型,能夠生成獨特、寫實、高品質的圖像、藝術作品、商標和其它設計圖。 Bedrock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極其容易客製化模型。客戶只需向Bedrock展示Amazon S3中的幾個標註好的資料範例,Bedrock就可以針對特定任務微調模型,最少僅需20個範例即可,且無需標註大量資料。假設一位時裝零售產業的內容營銷經理,想為即將推出的手提包新品系列開發新穎且使用者導向的廣告創意。他向Bedrock提供了一些表現最佳的過往營銷廣告示例,以及新品的相關描述,Bedrock將能自動為這些新品生成有效的社交媒體內容、展示廣告和產品網頁。沒有任何客戶資料被用於訓練底層模型,所有資料都進行了加密,且不會離開客戶的虛擬私有雲(Virtual Private Cloud,VPC),確保客戶的資料安全和私隱保護。 Bedrock目前提供有限預覽,Coda.IO等客戶的開發團隊對使用Bedrock充滿期待。Coda.IO的聯合創始人兼CEO Shishir Mehrotra表示:「作為AWS的長期客戶,我們對Amazon Bedrock帶來的高品質、可擴充性和效能充滿期待。我們所有的數據已經儲存在AWS上,我們能夠利用Bedrock快速採用生成式AI,並能充分保證我們數據的安全和私隱。目前,包括Uber、紐約時報、Square在內的成千上萬個團隊都在採用Coda,因此,可靠性與可擴充性十分重要。」 一些客戶已經預覽了亞馬遜全新的Titan基礎模型,在未來幾個月內,AWS 會進一步擴充其可用範圍。AWS將首先發布兩個Titan模型。第一個是針對總結、文本生成(如原創博客文章)、分類、開放式問答和資訊擷取等任務的生成式大語言模型。第二個是文本嵌入(embeddings)大語言模型,能夠將文本輸入(字詞、短語甚至是大篇幅文章)翻譯成包含語義的數值表示(即embeddings 嵌入編碼)。雖然這種大語言模型不生成文本,但對個性化推薦和搜尋等應用程式卻大有裨益,因為相對於匹配文字,對比編碼可以幫助模型產生更相關、更符合情境的結果。實際上,Amazon.com的產品搜尋能力就是採用了類似的文本嵌入模型,能夠幫助客戶更好地查找所需的商品。為了持續推動負責任使用AI的最佳實踐,Titan基礎模型可以識別和刪除客戶提交給客製模型之資料中的有害內容,拒絕使用者輸入不當內容,也過濾模型輸出結果中的不當內容,如仇恨言論、髒話和語言暴力。 任何規模的企業都可以透過Bedrock存取基礎模型,加速機器學習在組織內部的應用,並憑藉其輕鬆上手的特性,建構自己的生成式AI應用程式。AWS 相信,Bedrock將是基礎模型普及化過程中的一大步。埃森哲、德勤、Infosys和Slalom等合作夥伴都在建構最佳實踐,幫助企業借助生成式AI實現快速發展。C3AI和Pega等獨立軟體發展商(ISV)對於利用Bedrock輕鬆存取大量基礎模型,兼具安全性、私隱性和可靠性充滿期待。 宣布Amazon EC2 Trn1n和Amazon EC2 Inf2執行個體正式可用:最具成本效益的生成式AI雲端基礎設施 無論執行、建構還是客製化基礎模型,客戶都需要高效能、低成本且為機器學習專門建構的基礎設施。過去五年,AWS持續加大投入自研晶片,不斷突破效能和價格的極限,以支持對此有極高要求的機器學習訓練與推論等工作負載。AWS Trainium和Inferentia晶片可以提供在雲上訓練模型和執行推論的最低成本。正是因為AWS 在成本和效能方面的優勢,像 AI21 Labs、Anthropic、Cohere、Grammarly、Hugging Face、Runway、Stability AI 等領先的AI新創公司都選擇執行在AWS上。 由Trainium支援的Trn1執行個體與其他任何EC2執行個體相比,都可以節省高達50%的訓練成本,並經過優化,可以在與高達800Gbps的第二代EFA(彈性結構適配器)網絡相連的多個伺服器上分發訓練任務。客戶可以在超大規模叢集(UltraClusters)中部署Trn1執行個體,數量可以擴充到在同一可用區中3萬個Trainium晶片,相當於超過6 exaflops的運算能力,並具有PB級網絡。許多AWS客戶,包括Helixon、Money Forward和亞馬遜的搜尋團隊,都使用Trn1執行個體將訓練最大規模的深度學習模型所需的時間從幾個月縮短到幾周甚至幾天,並且降低了成本。800 Gbps的頻寬已經很大,但AWS 仍不斷創新、擴充頻寬。AWS 宣布全新的、網絡優化型Trn1n執行個體正式可用,它可以提供1600 Gbps的網絡頻寬,專為大型網絡密集型模型設計,其效能比Trn1高出20%。 現今基礎模型花費的時間和金錢主要用於訓練,這是因為許多客戶才剛剛開始將基礎模型部署到生產中。但是,未來,當基礎模型進入大規模部署時,大部分成本將用於執行模型和進行推論。客戶通常會定期訓練模型,於是生產應用程式會不斷生成預測(稱為推論)——每小時可能生成數百萬預測。而且這些預測需要即時發生,這就需要極低延遲和高輸送量的網絡。Alexa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每分鐘都會接受數百萬次請求,處理這些請求佔所有運算成本的40%。 AWS 相信,未來大部分機器學習成本將來自推論的執行。因而,幾年之前,當AWS 開始研發新型晶片時,就已經將推論優化型晶片置於首位。2018年,AWS 發布了首款推論專用晶片Inferentia。每年,亞馬遜都運用Inferentia執行數萬億次推論,並節省數億美元成本。這是十分顯著的成果,然而AWS認為繼續創新的空間依然很大,因為隨著越來越多的客戶將生成AI整合到他們的應用程式中,工作負載的規模和複雜性只會越來越大。 因此,AWS 宣布由AWS Inferentia2提供支援的Inf2執行個體正式可用,這些執行個體專門針對執行數千億個參數模型的大規模生成式AI應用程式進行了優化。與上一代相比,Inf2執行個體不僅輸送量提高了4倍,延遲降低了10倍,還可實現加速器之間的超高速連接以支持大規模分散式推論。與同類Amazon EC2執行個體相比,這些能力將推論性價比提高了40%,並把雲中的推論成本降到最低。與同類Amazon EC2執行個體相比,Runway等客戶有望利用Inf2將部分模型的輸送量提升至原來的兩倍。受益於高效能和低成本的推論,Runway能夠引入更多功能,部署更複雜的模型,並最終為自己的數百萬用戶提供更優質的體驗。 宣布CodeWhisperer正式可用,並針對個人開發者免費開放 對客戶而言,利用正確的基礎模型進行建構,並在最佳效能的雲端基礎設施上大規模執行生成式AI應用程式,將帶來顛覆性變革。同時,這也將帶來革命性的全新用戶體驗。當應用程式或系統具備內建的生成式AI能力時,用戶可以獲得更自然、更流暢的交互體驗。這就如同現今手機的人臉識別解鎖功能,我們無需了解這一功能背後強大的機器學習模型,卻可以做到看一眼手機就解鎖了。 程式設計將是生成式AI技術可快速應用的領域之一。現今,軟件開發者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編寫相當淺顯和無差別的程式碼。他們還需要花費不少時間學習複雜的新工具和技術,而這些工具和技術總在不斷演進。因此,開發者真正用於開發創新的功能與服務的時間少之又少。為應對這一難題,開發者會嘗試從網上複製程式碼片段再進行修改,但可能無意中就複製了無效程式碼、有安全隱患的程式碼、或對開源軟件的使用沒有進行有效的追溯。而且這種搜尋和複製的方式也浪費了開發者用於創新的時間。 生成式 AI 可以透過「編寫」大部分無差別的程式碼來大大減少這種繁重的工作,讓開發人員能夠更快地編寫程式碼,同時讓他們有時間專注在更具創造性的程式設計工作上。 因此,AWS 去年宣布推出了 Amazon CodeWhisperer 預覽版,這是一款 AI 程式設計助手,透過內嵌的基礎模型,可以根據開發者用自然語言描述的注釋和整合式開發環境(IDE)中的既有程式碼即時生成程式碼建議,從而提升開發者的生產效率。開發人員只需要向 CodeWhisperer 提出任務命令,例如「解析一個含有歌曲資訊的 CSV 字串」,並要求它回傳一個基於藝術家、標題和排行榜最高排名等資料的結構化清單,CodeWhisperer 就可以解析字串並回傳指定的清單,從而大幅提升工作效率。CodeWhisperer 預覽版發布後得到了開發者們的熱烈回應。AWS 始終相信,幫助開發人員編寫程式碼可能成為未來幾年生成式 AI 得以發揮巨大效力的應用場景之一。 在預覽期間,AWS 還進行了一項生產力測試,與未使用 CodeWhisperer 的參與者相比,使用 CodeWhisperer 的參與者完成任務的速度平均快57%,成功率高 27%。這是開發人員生產力的巨大飛躍,而我們相信這才僅僅是個開始。 Amazon CodeWhisperer正式可用,在適用 Python、Java、JavaScript、TypeScript 和 C#之外,新增支持Go、Kotlin、Rust、PHP 和 SQL等10 種開發語言。開發者可以透過在VS Code、IntelliJ IDEA、AWS Cloud9等整合式開發環境中的AWS Toolkit IDE外掛程式使用 CodeWhisperer。 CodeWhisperer 也可在AWS Lambda控制台中使用。除了從數十億行公開程式碼中學習之外,CodeWhisperer 也基於亞馬遜的程式碼進行了訓練。 AWS 相信 CodeWhisperer 是目前為AWS(包括 Amazon EC2、AWS Lambda和Amazon S3)生成程式碼的最準確、最快和最安全的方式。 如果生成式 AI 工具建議的程式碼包含隱藏的安全性漏洞或未能負責任地處理開原始程式碼,開發人員則無法真正提高工作效率。CodeWhisperer是唯一具有內建安全掃描功能(透過自動推論實現)的 AI 程式設計助手,用於查找難以檢測的漏洞並提出補救建議,例如十大開放式Web應用程式安全專案(OWASP)中的漏洞,以及不符合加密庫最佳實踐的漏洞等。為了幫助開發人員以負責任的方式開發程式碼,CodeWhisperer會過濾掉可能被認為有偏見或不公平的程式碼建議,同時,由於客戶可能需要參考開源程式碼或獲得其使用許可,CodeWhisperer 是唯一可以過濾和標記類似開源始程式碼之生成結果的程式設計助手。 AWS 相信生成式AI將改變開發者的遊戲規則,因此希望它能盡可能被更多人所用。 所以,CodeWhisperer將開放所有個人用戶免費使用,並不設任何次數或使用時間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透過email帳戶在幾分鐘內註冊 CodeWhisperer進行使用,而無需具備AWS帳號。對於企業客戶,AWS 則提供了CodeWhisperer 專業版,其中包括更多高級管理功能,如整合了AWS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IAM)身份與存取管理服務的單點登入(single sign-on,SSO),以及使用更高程度的安全掃描。 建構像 CodeWhisperer 這樣強大的應用程式,對開發人員和AWS 所有的客戶來說,都帶來巨大的變革性。AWS 還有更多創新的產品在規劃中,也期待更多的客戶和開發者在AWS上建構更加創新和顛覆性的生成式AI應用。AWS 的使命是,讓各種技能水準的開發人員和各種規模的組織都有機會使用生成式AI進行創新。AWS 相信,新一波機器學習技術創新才剛剛開始、方興未艾,未來還有無限可能。 Hashtag: #AWS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關於Amazon Web Services自2006年來,Amazon Web Services一直在提供世界上服務最豐富、應用廣泛的雲端服務。AWS為客戶提供超過200種功能全面的雲端服務,包括運算、儲存、數據庫、網絡、分析、機器學習與人工智能、物聯網、流動、安全、混合雲、虛擬和擴增實境(VR 和AR)、媒體,以及應用開發、部署和管理等方面,遍及31個地理區域內的99個可用區域(Availability Zones),並已公佈計畫在加拿大、以色列、馬來西亞、紐西蘭和泰國建立5個AWS地理區域、15個可用區域。AWS的服務獲得全球超過百萬客戶的信任,包括發展迅速的初創公司、大型企業和政府機構。通過AWS的服務,客戶能夠有效強化自身基礎設施,提高營運上的彈性與應變能力,同時降低成本。欲了解更多有關AWS的資訊,請瀏覽:https://aws.amazon.com。

文章來源 : Media OutReach Limit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7016 加入收藏 :
AMD發表最頂尖的AMD Radeon PRO繪圖卡 為繁重至嚴苛的專業級工作負載提供獨特功能及領先效能

AMD Radeon PRO W7000系列為首款基於AMD先進小晶片設計並支援DisplayPort 2.1的專業級繪圖卡,與DisplayPort 1.4相比帶來3倍的最大總資料速率註1   旗艦級AMD Radeon PRO W7900繪圖卡提供比前一代產品1.5倍的幾何平均效能提升註2以及增加1.5倍的記憶體   台北—2023年4月14日—AMD(NASDAQ: AMD)宣布推出至今以來最強大的工作站繪圖卡-AMD Radeon™ PRO W7000系列繪圖卡。AMD Radeon™ PRO W7900和AMD Radeon™ PRO W7800繪圖卡基於突破性的AMD RDNA™ 3架構,相較前代產品帶來顯著提升的效能,同時比其他競品具有更卓越的性價比。全新繪圖卡幫助專業人士無縫創造和處理高多邊形模型,提供令人讚嘆的影像逼真度和色彩準確度,並在不影響工作流程的前提下同時執行基於繪圖和運算的應用。   AMD Radeon PRO W7000系列繪圖卡採用全球首款基於AMD先進小晶片設計(chiplet)的工作站GPU架構,可提供真實的多工處理效能和令人讚嘆的功耗效率。全新繪圖卡也是首款提供支援DisplayPort™ 2.1介面之全新AMD Radiance Display Engine™的專業工作站GPU,帶來卓越的視覺體驗、更高的解析度以及更多的可用色彩。   AMD Radeon PRO W7900繪圖卡為應對嚴苛工作負載所打造,擁有61 TFLOPS(FP32)尖峰單精度效能,在SPECviewperf 2020基準測試中提供1.5倍的幾何平均效能提升。AMD Radeon PRO W7900繪圖卡也具有48GB的GDDR6記憶體,相較具有32GB記憶體的前一代繪圖卡提升1.5倍。AMD Radeon PRO W7800繪圖卡則專為繁重的工作負載而設計,擁有45 TFLOPS(FP32)尖峰單精度效能和32GB GDDR6記憶體。   AMD資深副總裁暨繪圖事業群總經理Scott Herkelman表示,全新AMD Radeon PRO W7000系列是AMD至今打造最為強大的繪圖卡,可為專業人士、創作者與藝術家提供卓越的效能和價值,應對最嚴苛的專業設計和創作應用。AMD Radeon PRO W7900和W7800系列繪圖卡為專業應用帶來令人驚豔的效能與可靠度,同時提供關鍵色彩準確度和令人讚嘆的視覺體驗。AMD Radeon PRO W7000系列繪圖卡幫助專業人士處理更大型的專案、更快地渲染以及創造含有更多像素、更多邊形與更多材質的複雜模型。   AMD Radeon PRO W7000系列工作站繪圖卡幫助專業人士在日趨緊縮的預算下滿足高壓的時間限制,打造世界級作品。主要功能特色包括: AMD RDNA 3架構 – 全新運算單元可在渲染、AI和光線追蹤之間共用資源,以更有效地利用每個電晶體,每個運算單元的光線追蹤效能相較前一代提升約50%註3。AMD RDNA 3架構也為建築工程營造(AEC)、鑽探與量測(D&M)及機電工程(M&E)工作流程的渲染、影片編輯和多工處理作出最佳化。 先進的小晶片設計 – 全球首款採用小晶片設計的工作站GPU提供相較前一代產品更強大的效能與更優異的效率,擁有全新5奈米製程的繪圖運算晶片(Graphics Compute Die,GCD),可提供核心GPU功能,同時包括6個全新的6奈米製程記憶體快取晶片(Memory Cache Die,MCD),而每個MCD採用第2代AMD Infinity Cache™技術。 專屬的AI加速與第2代光線追蹤技術 – 全新AI指令與提高的AI吞吐量,帶來比先前AMD RDNA 2架構超過2倍的效能提升註4,而第2代光線追蹤技術則提供比前一代技術顯著的效能提升註5。 高達48GB GDDR6記憶體 – 幫助專業人士和創作者處理最大型的3D模型和環境,運用最新數位電影攝影機的格式來編輯與鋪陳複雜的時間線,並以無與倫比的品質渲染逼真的光線追蹤影像。Adobe Premiere® Pro & After Effects®、Autodesk 3ds Max® & Maya®、Blender®、Boris FX® Sapphire™、Dassault Systèmes® SOLIDWORKS® Visualize、DaVinci® Resolve、Lumion™、Maxon® Redshift™等專業應用均能藉此發揮更大的影像緩衝優勢。 AMD Radiance Display Engine支援DisplayPort 2.1介面 – 相較AMD RDNA 2架構和其他競品,可支援更高的解析度和超過680億種色彩,並提供對更高更新率顯示器的支援。顯示輸出支援新一代顯示器和多顯示器配置選項,從而創造超沉浸式的視覺環境。 AV1編碼與解碼 – 雙編解碼媒體引擎支援完整的AV 1編解碼,可釋放嶄新的多媒體體驗,專為高解析度、寬廣色域和HDR增強影像功能而設計註6。 卓越工作站效能 – AMD Radeon PRO W7000系列繪圖卡可為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處理器提供必要的強大效能,並快速有效地處理嚴苛的創作、生產和視覺化工作負載。AMD Radeon PRO系列工作站繪圖卡和Ryzen Threadripper PRO處理器可提供卓越的效能、可靠度和穩定性,協助使用者執行關鍵任務的專業應用程式。 最佳化驅動效能 – 所有AMD Radeon PRO工作站繪圖卡均支援AMD Software: PRO Edition驅動軟體,提供現代且直覺的使用者介面。Radeon PRO Image Boost可渲染出高於顯示器原生解析度的視覺效果,提升影像品質和解析度。Radeon PRO Viewport Boost則可動態調整視埠解析度,在特定的應用中提高畫面更新率與操作效能註7。 領先的專業應用認證 – AMD持續與頂尖專業軟體應用供應商合作,推動全面的應用認證,確保AMD Radeon™ PRO繪圖卡能適用於嚴苛的24/7不間斷執行環境,且通過各項標準測試,帶來兼顧效能與穩定的理想平衡。通過認證的應用清單請參閱AMD官網。   價格與供應時程 AMD Radeon PRO W7900繪圖卡建議市場售價為3,999美元。AMD Radeon PRO W7800繪圖卡建議市場售價為2,499美元。AMD Radeon PRO W7000系列工作站繪圖卡預計自2023年第2季開始透過各大電子與實體零售商販售,並預計在2023年下半年開始搭載於各OEM與系統整合商的系統。   AMD Radeon PRO W7000系列工作站繪圖卡將於4月16日至19日在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登場的NAB Show 2023大會亮相,將在拉斯維加斯會議中心的N2158號展位(北展廳)上展示。   相關資源 更多關於:AMD Radeon PRO W7000系列繪圖卡 LinkedIn:於AMD LinkedIn追蹤AMD新訊 Twitter:於@AMD追蹤AMD新訊   關於AMD 50多年來,AMD(NASDAQ:AMD)推動創新高效能運算、繪圖及視覺技術。全球數十億的消費者、世界500強企業以及尖端科學研究機構皆仰賴AMD的技術來改善生活、工作及娛樂。AMD員工致力於研發領先的高效能與自行調適產品,不斷突破技術的極限。欲瞭解AMD如何成就今天,啟發未來,請瀏覽AMD網站、部落格、LinkedIn及Twitter。   ©2023年,AMD公司版權所有。AMD、AMD箭頭、Radeon、AMD Infinity Cache、Threadripper及上述名稱的組合為AMD公司的商標。DisplayPort™及DisplayPort™商標為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 Association(VESA®)在美國與其他法律管轄地區的註冊商標。SPEC®及SPECviewperf®是Standar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orporation的註冊商標。其他產品名稱只為提供資訊為目的,也可能是各自所有者的商標。 免責聲明 本新聞稿包含有關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AMD)的前瞻性陳述,如AMD產品的特色、功能、效能、上市時間、時程以及預期收益,包含AMD Radeon™ PRO W7000系列繪圖卡。這些陳述皆基於1995年《私人證券訴訟改革法案》(U.S. Private Securities Litigation Reform Act)的「安全港」(Safe Harbor)條款所訂定出。這些前瞻性聲明含有像「將會」、「可能」、「預期」、「相信」、「計劃」、「打算」、「估計」,或這些字詞和短語的其它類似詞彙。投資者應注意本資料中的前瞻性陳述僅根據本文公佈當時的見解、假設以及預期,僅反映本文發布時的情況,且涉及到許多風險與不確定因素,可能會導致實際結果與預期存在重大差異。這類陳述受到特定已知與未知風險與不確定因素所影響,其中許多因素難以預測且大多非AMD所能掌控,並可能響應實際結果與其他未來事件和文中陳述有所出入,或是和前瞻性陳述資訊與陳述的暗示或預期狀況有所不同。可能導致實際結果和當前預期有所出入的實質因素包括但不限於:包括Intel公司佔據微處理器市場,及其侵略性經營手段;全球經濟局勢不確定性;失去重要客戶;半導體產業的周期性;AMD產品銷售行業的市場狀況;COVID-19疫情對AMD業務、財務狀況和營運結果的影響;AMD產品鎖定的市場競爭極為競爭;季度和季節性銷售模式;AMD充分保護其技術或其他知識產權的能力;不利的貨幣匯率波動;第三方廠商能及時製造足夠數量AMD的產品、或使用競爭對手的技術;基本設備、材料、載板或製造過程的可用性;達到AMD產品預期製造良率的能力;AMD能及時推出具有預期功能與效能水準的產品;AMD的半客製化SoC產品產生營收的能力;潛在的安全漏洞;潛在的安全事件,包括IT中斷、數據丟失、數據洩露和網絡攻擊;升級與操作AMD全新企業資源規劃系統的潛在困難;有關AMD產品訂購和發貨的不確定性;AMD依賴第三方廠商知識產權來及時設計和推出新產品;AMD依賴第三方廠商來設計、製造和供應主機板,軟體和其他電腦平台零組件;AMD依賴Microsoft和其他軟體供應商的支持來設計和開發可在AMD產品上運行的軟體;AMD依賴第三方分銷商和外接合作夥伴;修改或中斷AMD內部業務流程和資訊系統的影響;AMD產品與部分或全部行業標準軟體和硬體的兼容性;缺陷產品所產生的有關費用;AMD供應鏈的效率;AMD依靠第三方供應鏈物流功能的能力;AMD有效控制其產品在灰色市場上銷售的能力;政府行動和法規的影響,例如出口管理法規,關稅和貿易保護措施;AMD實現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能力;潛在的稅收負債;當前和將來的索賠和訴訟;環境法律,與衝突礦物有關的規定以及其他法律或法規的影響;併購、合資與/或投資可能對業務產生的影響,包含併購賽靈思與Pensando,以及整合收購事業的能力;合併公司資產的減值對企業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的影響;管理AMD票據的協議、賽靈思票據的保證和循環信用額度施加的限制;AMD債務;AMD產生足夠的現金來滿足其營運資金需求的能力或產生足夠的營收和營運現金流以進行其所有計畫的研發或策略性投資的能力;政治,法律,經濟風險和自然災害;商譽和技術許可購買的未來減損;AMD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能力;AMD的股價波動以及全球政治條件。呼籲投資者詳閱公司呈交美國證管會各項財報中提及的風險與不確定因素,其中包括但不限於AMD最近的Form 10-K和10-Q報告。   本文提及的資訊僅為提供訊息之用,日後可能有所異動,恕不另行通知。本新聞稿提及的時間表、產品藍圖、與/或產品發表日期係反映當前的規畫,日後可能會有更動。   註1:新聞稿提及的Display Port – 依照VESA DisplayPort 2.1的規格細節。RPW-426   註2:新聞稿提及快1.5倍 - 測試是由AMD效能實驗室在2023年2月16日執行測試,受測系統組態: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5975WX處理器;64GB的DDR4-2133Mhz記憶體;Windows® 11 Pro build 22621 64位元版作業系統;AMD Radeon™ PRO Software 31.0.14001.45012版驅動程式,對比AMD Radeon™ PRO W7900處理器;W6800設至1920x1080顯示解析度。評測程式:SPECviewperf 2020 V3.1(幾何平均值涵蓋3dsmax-07、catia-6、creo-03、energy-03、maya-06、medical-03、snx-04、solidworks-07等項目)。有關SPEC量測指標的資訊可參閱此連結。SPEC®與SPECviewperf®是Standar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orporation的註冊商標。實際結果可能有所差異。RPW-413   註3:每個運算單元多50%的光線追蹤效能是根據AMD內部效能實驗室於2022年11月執行的測試,針對W7900 GPU與W6800 GPU的間接調用光線運算進行量測。RPW-428   註4:高達2.7倍的AI加速是AMD內部於2022年11月進行的量測,比較Radeon PRO W7900在升頻至2.5GHz下運用96個運算單元,每個時脈週期發送2倍的Bfloat16數學運算,對比W6800 GPU以2.25 GHz時脈與80個運算單元在每個時脈週期發送1倍的Bfloat16數學運算指令。RPW-429   註5:每個運算單元多50%的光線追蹤效能來自AMD內部效能實驗室於2022年11月進行的測試,針對W7900 GPU與W6800 GPU的間接調用光線運算進行量測。RPW-428   註6:視訊編解碼加速(包括HEVC(H.265)、H.264、VP9、AV1編解碼器)先決條件是系統中必須預載/安裝相容的媒體播放程式。GD-176   註7:AMD Radeon™ Viewport Boost目前與Windows 10作業系統中的Autodesk 3ds Max®、Autodesk Revit®、以及Epic Twinmotion®產品相容。其他專業軟體產品將在日後宣布。目前相容的硬體包括Radeon PRO繪圖卡WX 2100、3100、3200、4100、5100、7100、9200、W5500、W5700、W6600、W6800、W7800、以及W7900等產品。

文章來源 : 世紀奧美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1998 加入收藏 :
鳳棲梧桐 「統創翼」綻放新東方建築光芒

(地產中心/綜合報導)台北市中心空總園區第一排基地,堪稱房地產市場最稀有的資產,在統創建設二十多年不懈努力下,成功整合出三面臨路的完美基地,並由建築大師李天鐸以現代設計手法,展現「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的新東方建築意象,打造這座城市核心最頂級住宅。 圖/李天鐸首度與統創合作時,以「多寶閣」為概念,展現帝王藏寶閣與龍形建築氣勢的作品「龍騰」,完工後獲獎無數、極受矚目。(統創建設提供) 「這棟位在空總第一排的新建築,與統創建設總部大樓「龍騰」,其實是有著美麗愛情故事的一組建築。」李天鐸透露,「龍騰」大樓是統創建設的總部,當時設計題目是「傳承」,讓這棟建築可以當成傳家之寶。 在提出數十個方案之後,敲定以「多寶閣」為核心概念,猶如一位帝王的藏寶閣,還展現出龍形氣勢,外觀也有龍麟感,因而定名為「龍騰」,完工後在國內外獲獎無數,極受矚目。 這次在空總園區第一排的基地,開發團隊希望能與「龍騰」呼應,彷彿龍鳳和鳴,所以就選定「鳳凰」為設計主題,企圖創造另一座經典建築。 李天鐸表示,造型具有時代性,好的建築要能具備經典的代表性,位在空總園區第一排的新作品就展現了建築的新東方主義,他說明:「我們身為東方人,要做出自己的東西,雖然大家都愛LV與愛馬仕,但有機會就該以我們擅長的事情,做出一樣能讓全世界喜愛的東西,不只是模仿西方元素,而是以東方文化的角度來做這件事情。」 這棟建築透過折角造型表現動態感,當人由基座往上看時,建築立面與側面的弧線也會有律動感,並以簡潔的曲線與立面建構整體感,同時展現柔美姿態。「以現代設計手法,表達出古典美感,我很滿意!」李天鐸對新作品散發的建築語彙,發自內心肯定。 對於高樓層的飛簷設計,他特別說明可以帶來視覺上的修正,不只讓建築有了飄揚感,也讓陽光能照進來。面對空總園區的開闊視野優勢,設計上必然努力將窗戶全打開,而且採取低檯度的落地窗,但為了維持心理安全感,精心設計了陽台的遮陽板及雨遮,產生有如東方建築的簷廊空間。 「與需要很多陽光的北歐建築不同,我們生活在亞熱帶與熱帶,不需要過多的陽光,但是需要陽光帶來的變化,當這個空間做成曲線,有了新的趣味,產生的光影會讓室內有不同的韻味,即使身在高樓,也能享有過去在一樓空間能享受的趣味。」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李天鐸說服開發團隊投入兩倍預算,從建築外觀到陽台空間全部細細雕琢。 他運用光的投影,呈現東方屋簷的感覺,配合木格柵質感的建材,描繪出細部空間表情,期待透過設計上的努力,呈現出東方文化意象。 圖/李天鐸指出,造型具有時代性,好的建築要能具備經典的代表性,這次新作品透過折角造型表現動態感,以簡潔曲線展現柔美姿態,以現代設計手法,表達出古典美感!(統創建設提供) 「未來的城市發展,必然繼續往高空發展,每棟建築面向天空的部分,就是人們呼吸與休憩的最後樂土.」李天鐸非常重視頂層空間,這次的新作品屋頂花園以完全的綠與自然連結,呼應大屯山與基隆河景觀。 考量到視野上還可以對應101高樓群,頂樓在貼近電梯處,規劃了具備商業社交的空間,特別是夜幕降臨後,人們在此聚會與活動時,視野效果上,彷彿這處空間可以連結信義計畫區高樓層的燈火,創造一種宛如跳島般的頂層空間體驗,非常特別。 設計過程中,讓李天鐸驚喜的是開發商團隊主動提出「鳳棲梧桐」構想,即使台灣本土沒有梧桐樹種,但是巴黎與上海有,未來建築一樓會挑選適當梧桐樹進行種植,在四季變化裡添上美麗的自然色彩。 回顧多年來「龍騰」與「統創翼」兩度與統創建設合作歷程,李天鐸觀察到這家公司的領導者熱愛建築,這兩棟建築基地從當年的愛情浪漫禮物,衍生為影響城市長遠景觀的事業,過程無比奇妙、成果十分可觀。 談到與統創建設領導者的交流過程時,李天鐸覺得彼此互動溝通非常順暢,他提出的意見,對方都會認真聆聽與思考,所以他早就把這家建設公司老闆當成老朋友,「該說什麼就說什麼,然後在設計上加倍努力達成!」 圖/未來空總園區的第一排,李天鐸新建築作品將如鳳凰展翼,呈現超過十年努力的設計成果,更是建築新東方主義綻放光芒的超級舞台。(統創建設提供) 位在空總園區第一排的作品,展現宛若鳳凰展翼的文化意象,更讓建築新東方主義綻放光芒,就是他努力超過十年的設計成果,以最擅長的東方文化元素,做出能讓全世界喜愛的建築,勢必全球矚目。 貴賓專線:02-2752-8628 接待會館:台北市大安區濟南路三段67號 了解更多:project.pyct.com.tw/hot125  

文章來源 : 引新聞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8556 加入收藏 :
2023數字經濟峰會聚焦創科 驅動經濟增長並建設智慧未來

演講嘉賓包括阿里巴巴、奧雅納、思科、華為、微軟、Panasonic、商湯、騰訊等企業領袖、內地及本地政府官員 香港2023年4月13日 /美通社/ -- 亞洲創新科技旗艦盛事2023數字經濟峰會今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揭開序幕。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數碼港聯合舉辦,為期兩天的峰會結合網上及實體形式進行,雲集全球科技、商業、學術和政府界別具影響力的領導人物,共同探討創新科技的重要性,以促進經濟增長、增強經濟韌力及前瞻未來的數碼社會。 亞洲創新科技旗艦盛事2023數字經濟峰會今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揭開序幕。 2023數字經濟峰會旨在啟發區內及全球視野,創造更美好的數碼未來。一連兩天的峰會將舉行八場專家論壇,邀請逾100位國際知名講者,圍繞「蛻變前行:共創智慧未來」的主題分享他們的洞察見解。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曹淑敏女士,以及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陳冬先生主持開幕儀式。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要戰略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香港一直努力不懈發展創新科技,將為數碼經濟發展打開全新篇章。一如今屆峰會的主題,我們必須擁抱數碼革命帶來前所未見的蛻變,增強競爭力,共創智慧未來。作為世界唯一匯聚中國優勢與環球優勢的城市,香港將繼續成為內地企業拓展環球業務,以及海外企業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重要橋樑。確保香港的營商和投資前景在未來數年持續蓬勃發展是我們至關重要的任務。」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表示:「數碼化是實現高質量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創科更是轉型之旅中重要的推動力。更廣泛地應用創新科技能振興傳統產業、幫助開拓新業務和促進多元化經濟發展,並為香港創造更多優質的就業機會。現屆政府高度重視創科發展,並以推動數碼經濟發展和建設香港成為智慧城市,作為其中一個主要的發展方向。我們會繼續推出更多措施,促進數碼經濟和智慧城市發展。我衷心感謝數碼港、所有協辦機構和合作夥伴,以及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為我們帶來今年卓越的峰會活動。」 數碼港主席陳細明表示:「疫情加速了全球科技應用的步伐,並引發一股轉型浪潮,在未來多年繼續重塑生活、智慧城巿發展及各行各業。2023數字經濟峰會為來自政府、企業和學術界的思想領袖和決策者提供平台,探索未來的可能性。我衷心感謝所有參與是次峰會的講者及嘉賓,為我們帶來成果豐碩的討論,啟發商界領袖和企業家,及為香港發展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作出貢獻。」  科技塑造未來 在第一天的盛會當中,嘉賓講者及與會者構想數碼創新如何定義疫後新常態,協助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以及培育更具競爭力的企業。 「透視遠景論壇」為峰會萬眾期待的焦點環節,以「重塑可持續的未來社會」為主題,邀請到全球行業專家就各類科技的影響與潛力分享真知灼見。出席論壇的講者包括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楊鵬飛先生;華為科學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徐文偉先生;奧雅納全球數碼服務總監Will Cavendish博士;阿里雲智能國際事業部總裁袁千女士;思科亞太地區、日本和大中華區系統工程副總裁Raymond Janse van Rensburg先生;阿布扎比全球市場金融服務監管局生態系統發展主管Gabrielle Inzirillo女士;以及小馬智行副總裁及廣深研發中心負責人莫璐怡女士。一眾領袖的專題演講涵蓋了多個深度主題,包括數字政府的發展、利用雲端系統提供全新沉浸式體驗觀看國際體育盛事、以數碼創新推動低碳發展和智慧城巿轉型,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的最新發展。 在下午的精彩環節中,專家和與會者深入剖析數碼經濟的科技應用。六大商會聯合支持的「商會論壇」探討企業如何整合傳統經濟與新經濟,從而推動業務轉型,從而持續保持領先地位。而智慧城市聯盟主理的智慧城市的論壇則重點探討香港及大灣區如何引領並推動智慧城市發展。席間講者陣容鼎盛,包括來自微軟、Panasonic、商湯、騰訊雲及多點DMALL等科技巨頭的高層代表,以及來自芬蘭、法國、新加坡和大灣區各地機構的代表擔任嘉賓。另一邊廂,華為的「數字政府」論壇聚焦分析政府數碼轉型的關鍵要素,並討論如何在大灣區及海外落實相關策略。 明日都巿 今日體驗 除了專題論壇,會場亦設有體驗專區,展示來自多間數碼港社群初創、合作夥伴及其他創科公司發展的最新科技方案,讓峰會參加者有機會親身體驗各種最新科技。專區所展示的科技應用環繞數碼經濟、智慧城市、智慧出行及新型工業化等主題,全面配合香港創科發展藍圖所引領的方向。多元化方案涵蓋智慧生活各個必要環節,包括醫、食、住、行等方面。參展的方案包括來自多點DMALL的智慧零售方案;由健康科技初創尖思科研研發、價格相宜的便㩦式醫學成像設備;以及來自水耕細作的智慧移動農場等。 2023數字經濟峰會第二天將有四場對數字經濟具影響力的專家論壇,分別為「金融科技論壇」、「超越Web3論壇」、「新型工業化論壇」及「智慧出行論壇」。 如欲了解更多有關2023數字經濟峰會的詳情,包括完整議程及講者名單,請瀏覽:www.digitaleconomysummit.hk  請點擊此連結下載高清相片。 關於數碼港 數碼港為香港數碼科技旗艦及創業培育基地,匯聚超過 1,900 間社群企業,包括超過 800 間駐園區及接近 1,100 間非駐園區的初創企業和科技公司,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全資擁有的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管理。數碼港的願景是成為數碼科技樞紐,為香港締造嶄新經濟動力。數碼港透過培育科技人才、鼓勵年輕人創業、扶植初創企業,致力創造蓬勃的創科生態圈;藉著與本地及國際策略夥伴合作,促進科技產業發展;同時加快公私營機構採用數碼科技,推動新經濟與傳統經濟融合。 詳情請瀏覽 www.cyberport.hk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7361 加入收藏 :
恒隆與清華大學深化合作 推動全國房地產可持續發展研究及領軍人才培養

香港 - Media OutReach - 2023年4月13日 - 恒隆地產(香港聯交所股份代號: 00101)(「公司」或「恒隆」)與清華大學於2010年成立「清華大學恒隆房地產研究中心」(「研究中心」或「中心」),至今恒隆已向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捐贈人民幣逾 3,300 萬元,用於促進清華大學房地產學科的建設發展及支持中心開展學術研究與交流。雙方今日宣佈拓展進一步深化合作,重點聚焦可持續發展領域產學研工作、地產科技的創新應用和人才培養。同時,向清華大學教師及研究生啟動「房地產可持續發展」研究倡議及畢業論文支持計劃,發放研究經費,資助綠色建築、健康建築、低碳發展、數字化賦能等創新性研究,推動研究成果的實踐應用。 恒隆恪守「締造優享生活空間」的願景,在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積極履行承諾。這次與清華大學的深化合作,將重點關注商業房地產的可持續發展及地產科技等研究方向,例如辦公樓、購物商場、服務式寓所等的能源利用優化、減少建築隱含碳、水資源管理、廢棄物管理及循環再利用、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未來,恒隆與中心將就相關議題定期開展聯合研究、發佈專題調研白皮書,針對行業發展需求和前沿趨勢,提供實際可行的可持續發展行動建議;並面向企業高管和年輕人才開設研討會和工作坊等,推動多層次的人才發展及培養計劃。此外,深化合作還包括中心將全新設立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恒隆講席教授席位,協力推動地產行業的人才培訓及可持續發展。 恒隆地產副董事長兼可持續發展督導委員會主席陳文博先生表示︰「我很高興能夠見證恒隆與清華大學恒隆房地產研究中心進一步深化合作。自中心成立以來,我們的合作已跨過十三載。中心在學術科研與交流、以及人才培養方面均發揮著重要的領導作用。這次合作進一步突出了可持續發展和行業之間的協作,這將為支持中國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帶來更多積極影響。」 清華大學楊斌副校長表示:「非常感謝恒隆一直以來對清華大學及研究中心無條件的支持與信任,促使中心在人才培養、智庫工作和行業發展方面取得突出成績。希望中心在未來進一步發揮產學研聯絡紐帶,吸引更多國內外優秀學者加入科研團隊。」 清華大學恒隆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吳璟副教授則表示:「在過去的12年間,我們團隊不斷強化中心的平台作用,在學術研究、智庫工作和產學互動等方面成果顯著,在政、商、學三個領域的影響力逐步顯現,已經成為國內外房地產領域具有影響力的領先研究機構。未來,我們將繼續攜手恒隆,聚焦房地產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及科技創新應用,共同為推動社會的可持續增長盡一份綿薄之力。」 清華大學恒隆房地產研究中心成立於2010年4月,是由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建築學院和經管學院聯合共建的跨院系交叉研究機構。自成立以來,中心不斷加強團隊及研究能力建設,培育國際水準的學術研究團隊,在國內外頂級期刊上發表逾400篇學術論文和研究,涵蓋城市與房地產相關的城市經濟學、規劃與可持續發展、房地產與住房經濟學、房地產金融與投資、土地與住房政策、城市基礎設施等多個方面。自2014年及2015年起,中心分別發佈中國主要城市居住用地價格指數和中國城市二手房指數,為市場參與者、研究者和政府決策者更加全面和準確地把握中國居住用地和住房市場價格走勢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打造中國房地產研究與決策支持的智庫。此外,中心連續多年主辦或協辦各項學術及產業活動,累計組織超過80場恒隆房地產學術論壇和研討會,積極促進產學研交流互動。 Hashtag: #恒隆地產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關於恒隆地產恒隆地產有限公司(股份代號:00101)致力締造優享生活空間。總部設於香港,恒隆地產發展及管理多元化的國際級物業組合,覆蓋香港及九個內地城市,包括上海、瀋陽、濟南、無錫、天津、大連、昆明、武漢和杭州。公司在內地的物業組合均以恒隆廣場「66」品牌命名、定位高端,成功在內地奠定作為「城市脈動」的領導地位。恒隆地產在地產行業以引領優化的可持續發展方案見稱,致力聯繫顧客、社群、夥伴,以實現可持續增長。 恒隆地產 —「只選好的 只做對的」。 如欲了解更多資訊,請瀏覽www.hanglung.com。

文章來源 : Media OutReach Limit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5372 加入收藏 :
AWS宣布推出生成式AI新工具
發表時間 :
2025 年 4 月 26 日 (星期六) 農曆三月廿九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