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成果展」新聞搜尋結果, 共 66 篇 ,以下為 49 - 66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工研院於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秀豐碩成果 共創綠能科技新未來

共創綠能科技新未來  工研院於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秀豐碩成果 【記者林子霞台北報導】淨零排放是國際趨勢,全球已有151國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將望帶動能源轉型與新興綠能商機。工研院在經濟部能源署支持下,為了幫助臺灣能源轉型搶攻新能源商機,於臺南打造全國唯一以綠能科技為中心的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並在16日舉辦「沙崙綠能國際論壇暨成果展」,邀請國內外產研機構專家、沙崙駐地業者共同交流分享最新成果,與臺灣密切合作的澳洲、英國、日本在臺辦事處也都到場共襄盛舉。透過本次展示與交流,將帶動與串接更多國內外綠能合作與投資,讓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未來能夠成為亞太綠能研發中心,幫助臺灣能源轉型,創造永續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署長游振偉表示,能源轉型為「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中重要的環節,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作為能源轉型推動重點,並輔以其他類型再生能源等,透過擴大內需帶動我國綠能產業發展。經濟部能源署於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建置「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提供實場性能及試量產示範驗證,為產業化最後一哩路加持,不僅將助我國能源轉型,透過系統整合、應用驗證及示範媒合,吸引國內外產研能量形成聚落,更將帶動南部產業發展,媒合綠能新商機,形塑為亞太綠能產業中心。 工研院副院長胡竹生表示,淨零轉型必須產官學研攜手合作並進。工研院已率先成立「淨零永續策略辦公室」,宣示全院要於2050年達成二氧化碳淨零排放,在產業淨零需求上,工研院也從供給、需求、製造與環境四個主軸,硏發創新技術,協助產業升級與價值創造,並以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為基地,完整提供國內外綠能技術開發及產業測試、驗證及媒合場域,帶動綠能產業鏈群聚的效益。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王漢英表示,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導入國內外產研資源,整合氫能、太陽能、地熱、儲能、電網等多元綠能科技,扮演國內綠能科技演進的搖籃,並透過四大構面幫助產業淨零轉型,包括一站式綠能科技研發驗證及試量產服務、跨域整合的綠能科技示範應用Living Lab、連結上中下游廠商的前瞻綠能產業鏈、完善的氫能系統驗證平台等。本論壇舉辦時間也串連前後的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與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展期,透過開放沙崙場域讓國內外業者可以實地深入了解技術內涵更,進而開啟更多合作機會,創造新能源商機。 此次「沙崙綠能國際論壇暨成果展」邀請國內外優秀產學研專家進行專題演講,包括由工研院綠能所副所長萬皓鵬分享工研院推動2050氫能技術藍圖的規劃與策略,並邀請日本技術總合研究所(AIST)、日本川崎重工(KHI)、英國能源系統創新中心(ESC)、中油、台電、亞東工業氣體等專家進行綜合座談,共同探討臺灣氫能發展的應用與機會。 工研院綠能所副所長萬皓鵬表示,工研院針對國內氫能發展,已發布「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並滾動調整更新,主要目標是預估臺灣氫能及氨氣(可由氫能轉換而成)需求量,以及針對新型氫應用技術如海水電解、不同載體進出口技術等技術進行研析,短期以2035年為目標完成整合工研院氫能技術研發規劃,並推動國際合作。目前工研院已與與數個國際產研機構合作,如電解產氫技術部分,今年跟日本公司簽訂協議;在基礎設施方面則與日本川崎重工聯手進行國內液氫進口基礎設施可行性評估;另外也與日本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AIST)合作,就氫氣洩漏偵測術進行聯合研究。希望在各領域鏈結國際氫技術領先機構,找到臺灣產業鏈的關鍵角色。 在氫能綜合座談會上,來自臺灣、日本、英國等各國產業代表皆贊同氫能是未來新能源的必要選項,未來也要能創造減碳與產業發展雙贏局面。不過,目前國際在氫能技術與應用仍屬於前期階段,需要透過跨領域甚至跨國合作,才能加速氫能應用發展,沙崙場域是臺灣發展氫能共創的最好基地。 本次論壇另外也分別就「再生能源」與「能源效率」為主題邀請工研院與台塑新智能及工研院二家新創公司—氫豐綠能、玖鼎電力等產業專家就儲能、太陽光電、地熱、氫能、建築節能、低碳空調、冷鏈物流、智慧電表等進行—成果交流分享。例如:高效率矽晶太陽電池技術,以沙崙場域太陽光電技術平台為核心,開發業界所需TOPCon+關鍵技術,協助國內太陽光電產業包含茂迪、中美晶、聯合再生、元晶等廠商等,進行世代升級。此外,為因應未來高占比綠能情境,透過沙崙展示屋建構綠電最佳直供網路,實證直流住宅及智慧管理提升綠電使用效益,未來可以搭配社區電網、住戶生活行為模式、天氣變化與預測等,達到最適化能源使用效益,最大化綠電使用效益。在台灣能源轉型與國際淨零發展的浪潮中,必需同時兼顧創新技術開發與創造新商機,本次論壇提供發展關鍵綠能科技的成果,也將協助引導臺灣產業從系統的服務加值面向掌握新能源商機。 針對綠能科技發展,工研院也已擘畫「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於永續環境領域,推動跨業整合,形成具全球競爭力的綠能產業生態系,創造環境永續的未來。 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亮點技術 氫循環-氫能分散式發電系統 工研院開發的「氫能分散式發電系統」,能將製程中無法利用的副產氫回收再轉換為電力,以額外提供廠區每年數億度的潔淨電力,氫氣回收率可達95%,回收1億立方米氫氣可減碳8.8萬噸,餘氫發電效率可超過5成,建置10 MW電力可減碳1.1萬噸,不但解決以往工業副產氫須以化石燃料燃燒處理的問題,更可提供潔淨發電能源。 突破產業瓶頸-智慧化地熱電廠 工研院針對臺灣地熱發展,與施蘭卜吉公司跨國合作,協助廠商建置國內首座電潛泵(Electrical Submersible Pump;ESP)增產地熱電廠,將單井發電效益提升到1MW以上,並透過集成診斷模式整合雲端監控系統與AI大數據分析,智慧化管理地熱發電廠內易損壞設備,提前7天預知損壞,有效降低設備維護待料停機等問題,使電廠售電收益達最大化。 節能產業推手-亞熱帶綠能建築技術研發測試平台 工研院開發的「亞熱帶綠能建築技術研發測試平台」是全球第三、亞熱帶第一座的旋轉實驗室,主要作為節能規範、綠建築標章等實證依據,並提供產品在真實環境的測試,除了已協助國內廠商進行節能產品測試,更跟美國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LBNL)實驗室攜手從系統、建材、設備、電網、室內空品與新冠肺炎進行深度研究,對全球節能產業做出貢獻。 提升空調能效新救星-磁浮軸承離心式冰水機 工研院開發的「磁浮軸承離心式冰水機」關鍵技術包括高效率單段與雙段壓縮流力元件,感測器模組,主動磁浮軸承和磁控器、高速轉軸以及高速馬達和變頻器等,不但性能效率符合臺灣一級能源效率,可應用於辦公大樓、機場航廈、圖書館、廠房、醫院等場所,目前已協助全球第二大螺旋式壓縮機製造商建立年產達萬套的試量產線,佈局高鐵、捷運、台鐵等變頻空調市場。   圖說:工研院於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秀豐碩成果,邀國內外產研機構專家經驗交流。  

文章來源 : 守護台灣新聞網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552 加入收藏 :
無限極攜養固健亮相中國質量(成都)大會

廣州2023年9月7日 /美通社/ -- 9月1日-3日,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五屆中國質量大會在四川成都舉辦。無限極作為中草藥健康養生行業唯一企業代表受邀出席大會,並攜核心產品品牌養固健亮相「質量之光 -- 中國質量管理與質量創新成果展」。 無限極攜養固健亮相中國質量(成都)大會 中國質量大會是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我國質量領域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和影響最廣的國際性質量會議。本屆中國質量(成都)大會以「經濟復甦中的質量變革與合作」為主題。中外政要、駐華使節、國際組織負責人、企業代表、知名學者以及國內各部委、外國在華企業、國內知名企業的負責人等800餘名嘉賓現場出席了大會,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黃健龍先生代表公司出席了開幕式及主論壇。 本屆大會首次設置了「質量之光 -- 中國質量管理與質量創新成果展」,展覽彙集了中國質量發展的最新成果,集中展示中國質量創新的前沿風采。展會上,無限極從品牌發展歷程、質量理念、科研實力三方面向大眾全方位地展示了公司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取得的諸多成果,吸引了許多參會嘉賓和行人駐足觀覽。 黃健龍先生在媒體採訪中表示:這是無限極第一次受邀參加中國質量大會這樣高規格的活動,能夠作為中草藥、大健康行業的唯一企業代表出席活動,無限極深感榮幸;通過這次大會的交流學習,無限極收穫頗豐,也看到了國家對高質量發展的信心與決心,未來無限極將繼續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加大創新投入,力爭成為中草藥大健康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標兵。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450 加入收藏 :
永續生態從『蚓』開始 聖約翰科大攜手都市蚓農推廣廚餘循環養耕

「廚餘循環養耕」是國際公認的再生農法,是一種土壤復育解決之道。為維護永續生態,聖約翰科技大學在新科傑出校友、台達電資深經理游承諭的捐款支持下,與都市蚓農企業社三方簽署產學合作合約書,將以桃園龍潭的都市蚓農農場及聖約翰科大靜波湖週遭做為「廚餘循環養耕農法」的執行場域,共同推廣智慧循環農業教育計畫,培訓初階及進階志工,實踐「生活共好、生命共榮」的大學社會責任。 唐彥博校長指出,「綠能」、「智慧」及「健康」是聖約翰科大三大特色,包括以農業為首的「智慧控制」。非常感謝傑出校友游承諭學長率先捐贈50萬元,幫助母校落實永續生態校園的理念,建立特色。未來與都市蚓農密切合作,除於靜波湖畔建置實習農場之外,更共同招募學員學習「廚餘循環養耕農法」,推展學校的USR與永續經營策略。 新科傑出校友游承諭說,世界知名的公司已經看到未來10-20年間最重要的是水資源、土壤優化及空氣淨化的議題。他很高興能在上帝美好的安排及馬偕醫學院張南驥教授的引薦下,促成這項合作案。尤其張員榮主教曾提議讓靜波湖成為恢復伊甸園環境專案試驗的生態系統,他希望透過飼養蚯蚓、養雞等方式進行廚餘循環養耕農法,逐步恢復土壤的生態及淨水功能,讓失衡的土壤回到伊甸園的生機豐盛,也讓靈性結合教育,使母校成為能夠涵養學生身心靈的環境。  「永續的根本是循環再利用。」都市蚓農企業社創辦人李朝安表示,「廚餘循環養耕農法」透過「都蚓箱」的蚯蚓,將家裡的廚餘轉換成土壤的肥料,不但讓廚餘變成好土,家裡的蚊子蒼蠅變少,還能淨化空氣;就算養了400隻雞,也不會產生臭味。他認為廚餘如果能在源頭(家庭)處理好,可以減輕環境的負擔,更能幫助空氣中大量碳回歸土壤,減少碳排放。 「永續生態,從『蚓』開始。」 都市蚓農企業社共同創辦人林琬曼說,都市蚓農成立的核心目的是推廣「廚餘循環養耕農法」,因此三方締約後,將招募30名學員(含10名進階學員)學習本農法、完成相關培訓教材。除了在靜波湖畔建置「廚餘循環養耕設備」之外,也會辦理30小時的培訓課程,完成培訓者發給培訓證書,並舉辦成果展。期盼號召更多有意願投入永續生活的夥伴,一起推廣永續環境與健康飲食觀念,實踐「生活共好、生命共榮」的大學社會責任。

文章來源 : 聖約翰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0739 加入收藏 :
匯集臺灣太空創新人才!工業局第二屆「RunSpace太空創新無限挑戰」徵件拿獎金,攜手潛力團隊奔向太空!

近年太空產業已成為國際大廠兵家必爭之地,5G/6G通訊、電動車、半導體、生技生醫等產業都可以看到相關運用,包含 SpaceX、OneWeb、Amazon 及 Telesat 等。根據摩根士丹利的報告指出,2021年,全球太空產業產值已逾3860億美元,其中衛星產業為 2,794 億美元,佔 72%;在衛星產業產值分布中,地面設備佔 51%、衛星服務佔 43.5%、衛星製造與發射產值佔 5.5%,預估到2040年則會突破一兆美元,相關應用與技術研發前景可期。 經濟部評估,臺灣產業在衛星通訊零組件具有供應優勢,可快速切入該產業產值占比逾五成的地面設備產業,目前國際重要衛星大廠如 SpaceX、OneWeb已向我國業者採購相關元件。 為擴大發展臺灣太空產業,行政院去(2022)年正式推動「太空基礎能量及產業發展先期計畫」,結合國科會、經濟部、數位部、教育部等跨部會資源,針對衛星「產業推動」、「人才培育」、「先進技術開發」三項主軸,帶領臺灣太空科技與產業進一步升級,並帶動國內衛星產業發展。 為匯集臺灣太空創新人才與技術能量,強化我國太空供應鏈韌性,經濟部工業局去年首度舉辦「RunSpace太空創新無限挑戰」,今年競賽來到第二屆,徵件好評延長,截止至7月14日中午12點,主題聚焦「地面設備與服務」、「衛星製造」、「衛星服務」與「衛星發射」四大面向與「其他」,含資訊系統整合、數據處理、資安防護、物聯網、太空農業、太空站應用等多元應用皆可參與投件,邀請企業、新創、社會人士或學生透過競賽,提出相關服務情境與創新解決方案。 去年競賽冠軍,成員來自太空、物理和資工等不同領域,團隊將衛星群代替電腦叢集節點,提供快速、能耗小、高擴展性和低資料傳輸成本的服務;在後續成果展示交流活動中,團隊還進一步與業界連結,更加了解太空產業的市場脈動,尋求產品商轉的可能。 今年太空競賽好評延長至7月14日中午12點,繳交10頁內提案簡報即可參賽,預計8月中旬公布入圍團隊,入圍團隊能夠獲得與國外內太空領域相關業者進行交流分享的機會,更可參加免費培訓課程,包括商業實務講座、簡報與設計邏輯技巧和英語簡報訓練,決賽展示在10月底,頒獎典禮暨成果展預計於11至12月進行。參賽者不限國籍、年齡、組織,皆可組隊參加,每隊1至5人,不論是跨域團隊或已具備太空、衛星背景者,皆歡迎報名參與。 競賽獎金冠軍為新台幣20萬,亞軍10萬,季軍5萬,另設有加碼獎「中華電信企業最愛獎」,獎金3萬。同時,因應贊助商加碼,入圍名額也從10隊新增至13隊,入圍獎可各獲得6,000元,廣納潛力人才與創新提案,攜手潛力團隊奔向太空。 更多詳請請前往競賽網頁:https://runspacechallenge.com/tw/index.html

文章來源 : 財團法人資訊策進會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7408 加入收藏 :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盛大開幕

滄州2023年6月2日 /美通社/ -- 北京時間5月26日,河北省第六屆園林博覽會在滄州盛大開幕。本屆園博園位於滄州中心城區北部大運河畔,主題為「仟裏通波·大美運河」。從選址、規劃、建設、各項文化活動策劃等皆遵循主題,滄州旨在傳承運河文化、展示園林藝術、弘揚生態文明。 Garden Expo in Cangzhou, N. China Hebei Province 本屆園博會被譽為「大運河上的園博會」。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南北縱穿園博園,在大運河兩岸,滄州市精心打造了一條「運河風光帶」,建設了城市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和專類植物展園區。自然生態風光與園博園院落式建築、園林花卉景觀有機地融為一體,成為滄州216公裏大運河文化帶上一顆耀眼的明珠。 本屆園博會亦是「中心城區的園博會」。園博園位於滄州市區北部的核心區域。近年來,滄州市在全面建設園博園的同時,在中心城區大運河兩側,重現了歴史名樓南川樓和朗吟樓,百獅園、運河公園亦煥然一新。去年京杭大運河滄州段實現通航,更是將這些人文美景與園博園一脈相連,為國內外的遊客提供「吃住行遊購娛」全要素觀光供給,是「在地人常來、外地人必來」的觀光目的地。 今年的園博會更是「體現工業文明的園博會」。與園博園緊鄰的滄州大化工業遺存文化區是本屆園博會參觀遊覽的重要節點。該區原為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國家建設的13個化肥廠之一,2016年化肥廠停產搬遷。2021年以來,滄州市充分利用遺存下來的廠房、倉庫、車間、生活設施、火車站臺及工業設備等,融合工業時代特徵和非遺活態特色,打造了工業博物館、工業藝術森林、工業非遺記憶館等,實現了工業遺產的活態利用。本屆園博會園林藝術展、城市規劃設計大賽成果展的舉辦地就是原化肥廠的老倉庫,這正是現代展示與工業遺存的珠聯璧合。 本屆園博會更是「充分展示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園博會」。座落於大運河畔的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是大運河沿線規模最大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集中展示地,與園博園相映成趣,顧盼生輝。展館通過全景導覽、技藝體驗、場景還原、活態展示等方式,全方位展現運河沿線獨特人文風情與多元民間藝術,讓遊客在遊覽現代園林藝術的同時,充分體驗大運河非遺文化的魅力。 本屆園博會會期為5月26日至8月26日,為期3個月,將舉辦5大類19項活動,主要包括學術交流、園事花事、技能競賽、文化展示等。自2017年起,河北省各市輪流舉辦省園博會,五屆園博園共為承辦市增加公園綠地13050畝,綠意盎然,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平均增加1.57平方米,建成了一批高品質綠地空間,築成一座座名副其實的都市氧吧,有力推動了城市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百姓生活的福祉感,獲得感。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6669 加入收藏 :
正修科大原住民生以繪本勾勒夢想,回饋原鄉部落

  「Minokay洄家」原民文化週,帶領學生實踐SDGs永續發展目標   在正修科大校長龔瑞璋、學務長暨原資中心主任林淑芸的帶領下,該校原資中心於112年05月29日至05月31日,人文廣場前擴大辦理為期三天的「Minakay洄家」原住民族文化週,透過繪本、桌遊等文創,引導師生們了解原住民文化。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助攻,原民學生展現超強文化力    「Makapahay原青原漾」成果展暨開幕式活動中,呈現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大專校院推動職涯輔導補助計畫下的努力,由校長龔瑞璋見證原民生圓夢計畫以繪本勾勒夢想,以行動回饋家鄉。    計劃負責人正修科大學務長、同時也是原資中心主任林淑芸表示,透過時下流行易讀的繪本傳播原民文化和大學生公益實踐是一個嶄新的嘗試,希望在過程中帶動學生自信,進而真正將良善的種子散播在社會每個角落。   此次活動規劃三個區塊:SDGs融入職涯輔導之靜態成果展、樂舞展演區、原民文化體驗區(南島市集、手作工藝體驗)、桌遊區(本校原資中心與Pakelang原青社共同設計),藉由動靜展讓師生們能深入了解原住民文化。 原民學生自我實踐,讓夢想成為行動   繪本的製作特別邀請高雄市社教獎得主、十大傑出青少年、社會企業尤努斯獎、曾被副總統賴清德先生接見的張裴倢擔任此次繪本的策劃與主編,與「原夢計畫」同學們共同創造作品並出版,一方面用畫筆勾勒出創業夢想,再者透過美食與部落特色置入劇本,將布農族文化推廣於眾人眼前,帶動原鄉產業的流通。販賣繪本所得也將全數捐贈給偏鄉教育,真正落實大學生回饋家鄉與社會的實踐。 三天活動完整呈現原鄉文化,正修科大成果非凡   5月30日舉辦草地音樂會,以「Malahad轉運站成年禮」於圖資大樓前草皮前舉行,邀請南區大專友校包括有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實踐大學、樹德科大及嘉南藥理科大等參與今年「Malahad轉運站成年禮」,展現原住民族學生熱情與活力,宣揚原住民文化營造友善校園,增進學生對不同族群文化的認識與融合。    

文章來源 : 中華民國公益藝術家協會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7424 加入收藏 :
2025 年 3 月 29 日 (星期六) 農曆三月初一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