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合同」新聞搜尋結果, 共 879 篇 ,以下為 865 - 879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明志科大結合台塑貨運致力推動零碳動力商用電動貨卡產業生態系

明志科技大學與台塑貨運公司聯手成立「智慧載具創業加速器」,聚焦「綠能科技」領域之電動車相關產業,推動零碳動力商用電動貨卡產業生態系。今(10月27日)於明志科大智慧載具研發中心舉辦「智慧載具創業加速器技術交流會」,展示大企業扶植培育新創公司的成果,並進行合同興股份有限公司車輛捐贈儀式,由該公司總經理林正暐代表捐贈2.5噸貨車供團隊研究開發。明志科大校長劉祖華表示,感謝合同興的慷慨捐贈,相信透過產學合作激盪多元火花,為台灣綠能發展做出貢獻。   綠能減碳潮流席捲全球,智慧載具發展受各界矚目,國產開發市場更是方興未艾。台塑貨運陳勝光顧問提到,台塑貨運一向遵循兩位創辦人「永續經營、奉獻社會」的理念,除了深耕電動貨卡整車研究發展外,也善盡提攜培育將來次系統供應鏈廠商,透過夥伴的建立來加強未來的合作關係。明志科大智慧載具研發中心主任鄭榮和講座教授說明,台灣在電動車三電系統製造上已有一定水準,惟仍欠缺整合複雜系統的人才與經驗,且高功率、高扭矩的三電次系統尚待開發;透過台塑貨運帶頭,引領中小企業合力開發,並由明志科大智載中心測試驗證,建立完整循環,運用在推動零碳動力商用電動貨卡產業生態系。   進駐智慧載具創業加速器的新創企業也在本次活動現場展示各項培育成果,包括打造模組化電動輕型載具相關電子/電控/互聯系統的航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精三電系統整合車架設計的乘號股份有限公司、擁有高安全性與長壽命模組化電池組的壹鼎運成股份有限公司、擅長交通工具智慧電能化雲軟硬系統整合的湛積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推出AI影像分析車隊管理平台的薩摩亞商動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參與交流會的廠商多為高階主管,他們表示,除了專業領域的合作,也獲取台塑貨運經營管理策略等相關收穫,對自身企業未來整體發展提供助益,會中並就研發、技術等進行深度交流,成果豐碩。

文章來源 : 明志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2744 加入收藏 :
麥肯錫公司透過CustomerOne以人工智能提供客戶至上的體驗

CustomerOne加強人工智能決策的威力,使用通過考驗的綜合策略,協助組織將收入增加達20% 紐約和倫敦, Oct. 13, 2022 (GLOBE NEWSWIRE) -- 時至今日,推廣與銷售團隊必須以嶄新途徑與消費者和購買者建立聯繫,但數據雜亂無章、技術堆疊情況複雜以及各自為政的工作方式卻會造成拖累。 正因如此,麥肯錫公司正在著力加強CustomerOne通過考驗的全面策略能力,提供成規模的個人化服務、推高銷售額以及基於數據的定價基準,讓每個行業的組織都可以達到10-20%的收入增長。 藉著QuantumBlack, AI by McKinsey為基礎,CustomerOne運用混合式智能策略,將人類認知與機器和人工智能互相結合,揭示客戶洞見、鎖定增長的機會,並迅速達到持久的影響,更賦予靈活的營運模式,累積將關鍵見解化為客戶行動的能力。 透過端對端的增長轉型帶來可付諸實踐的見解 客戶偏好、需求和形勢迅速變化。如果組織內的部門各自為政而技術堆疊情況複雜,緊貼客戶的步伐便是一大挑戰。數據氾濫以及銷售渠道的增加與融合,令這個挑戰更加艱鉅。為了掌握不同渠道的合適時機、發掘新的增長空間以及捕捉長期價值,組織需要技術與深度專業知識相結合的端對端策略。 CustomerOne無縫地整合策略、技術、人工智能為本的增長能力和實施加速器,不但加強收入增長,亦創造長期客戶價值,更藉著優化整個銷售渠道的效率與成效,幫助推廣與銷售團隊取得更高的回報。 麥肯錫公司的高級合夥人Kelsey Robinson認為:「消費者與購買者領域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他們擁有非同凡響的力量,所以推廣與銷售團隊能否在這個新世界取得成功,關鍵繫於如何善用消費者同意提供的大量數據,從而更了解客戶,提供個人化體驗,創造『關鍵』時刻。」    CustomerOne的強化能力領域包括:       個人化與客戶價值管理:藉著整合統一客戶數據、機器學習演算法和分析工具,提供大規模的個人化服務,協助推廣部門獲得精準的見解並相應付諸行動。表現突出的公司從個人化服務獲得的收入較同業高出40%。 銷售額增長:通過人工智能支援,銷售團隊能夠爭取新客戶,有助提高客戶維繫率和忠誠度,而有此良好表現的公司可以將收入增加10-20%。 B2B定價:幫助組織分析複雜的市場形勢,包括客戶支付的意願、客戶與產品的分佈以及合同的表現。CustomerOne運用輸出數據來靈活管理定價和表現,達致優於市場的改進。以數據作為定價基準的公司能夠提高利潤率,實現2-7%的銷售回報。 麥肯錫公司合夥人Stuart Schardin表示:「成功的改變會滲透至整個商業組織的不同層面。無論是對鎖定增長乃至如何入手的策略決定,還是每次與客戶互動背後的見解,大多數組織並未成功將合適的人才、專業知識、能力和技術整合為全面的策略,繼而帶來改變。CustomerOne的擴展匯集我們的各種不同能力,為各行各業的客戶提供更快的端對端轉型。」 「即使在最理想的環境,增長亦不是唾手可得。事實上,25%的公司根本沒有增長。」麥肯錫公司合夥人Jeff Hart指出:「我們的核心任務是幫助各行各業的客戶,藉著通過考驗的技術為本的策略來迎接這個時刻,讓他們更容易發揮見解和落實建議,並且迅速把握新的增長契機。例如,某家物流公司運用這個策略,成功將利潤率增加44%,而某家化工公司則在六週內達到2%的銷售額回報。」 如欲了解更多有關CustomerOne的資訊,請點撃此處。 關於麥肯錫增長、推廣和銷售業務 麥肯錫增長、推廣及銷售業務的使命是幫助消費者和企業對企業(B2B)客戶的領導者透過有意義的轉型和市場營銷驅動的利潤創造重要的增長。此項業務可幫助我們的客戶設定策略方向、發展其市場營銷和銷售能力,並將其組織連繫起來,以充分挖掘當今全渠道機遇的潛力。客戶受益於麥肯錫在市場營銷、B2B和B2C(企業對客戶)定價、客戶體驗以及銷售和渠道管理等核心領域的經驗。 如欲了解更多資訊,請聯絡 美國傳媒聯絡: Digennaro Communications MaryLiz Ghanem – EL McKinsey-DiGennaro@digennaro-usa.com 917-518-8422 英國傳媒聯絡:3THINKRS Ruth Jones / Becca Ross mckinsey@3thinkrs.com +44 208 0872843

文章來源 : Notifi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8117 加入收藏 :
世茂服務2022年上半年營業收入42.66億元,合約面積增至3.33億平方米

世茂服務2022年上半年營業收入42.66億元,合約面積增至3.33億平方米   2022年8月31日,世茂服務(873.HK)發佈2022年中期業績報告。2022年上半年,世茂服務營業收入42.66億元,同比增長12.9%;毛利11.14億元,歸母淨利潤1.40億元。   在房地產行業整體下行,疊加新冠疫情持續影響下,物業服務行業面臨一定的挑戰和困難。世茂服務務實求是,開拓奮進,取得總收入和管理面積的穩步增長,在基本盤穩固的基礎上,城市服務等新業務快速發展,成為公司第三大業務板塊。   基本盤穩固:物業管理服務收入穩步增長,奠定良好基礎   截至2022年6月30日,世茂服務合約面積3.33億平方米,同比增長39.3%;在管面積2.56億平方米,同比增長46.2%,在管項目達到915個,覆蓋全國98個城市,涵蓋住宅、高校園區、醫院、公建、產業園等多元業態。   報告期內,世茂服務在管面積和合約面積均取得穩步增長,這為公司各項業務發展提供了基礎,能夠直接貢獻物業管理服務收入。   從收入及其結構來看,一方面,世茂服務基本盤穩固。2022年上半年,得益於在管項目的增加,物業管理服務收入23.42億元,收入佔比54.9%,同比增長16.3%;物業管理服務收入穩步增長,這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另一方面,收入結構也進一步優化。2022年上半年,非業主增值服務收入3.22億元,收入佔比逐年降至7.5%,對地產母公司的依賴度持續降低。此外,城市服務業務收入6.71億元,同比增長400.0%,收入佔比15.8%,已經超越非業主增值服務,成為世茂服務第三大的收入和利潤來源,城市服務戰略佈局初現成效。   新增外拓面積3,060萬平方米,中心城市深耕效果顯著   隨著房地產行業下行,世茂服務更加注重內生式增長,直面行業挑戰和市場競爭,依然取得了非常優異的外拓成績。   2022年上半年,世茂服務新增合約面積3,06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2.9%;繼續加大對住宅業態的拓展力度,新增住宅項目合約面積佔比達51.7%,為增值服務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用戶和空間;新增非住宅項目合約面積中,高校類專案合約面積佔比達32.8%,凸顯了世茂服務與浙大新宇融合效果顯著。   其中,在高校外拓方面,新增物業及服務項目合計45個,新增合約建築面積570萬平方米,獲得多個合同金額高、示範效應強的高校園區標杆項目,如北京中醫藥大學良鄉及和平街校區、西交利物浦大學太倉校區、北京語言大學、江西財經大學等。世茂服務區域公司密切協同浙大新宇,開拓河南、廣東等新市場,成功中標多個優質高校園區服務項目。   世茂服務繼續執行集中化策略,深耕中心城市,不斷提升管理濃度和業務密度,提升區域綜合實力,不僅達到降本增效的效果,也為市場拓展和增值服務創造更多的空間和可能。   截至2022年6月30日,杭州、福州、武漢、天津等四大一級中心城市合約面積合計高達6,710萬平方米,其中,以杭州單城市為例,合約面積由2021年底的1,540萬平方米,進一步增加到2,160萬平方米,成為項目密度和服務濃度最高的城市。   城市服務收入增長4倍,成為第三大收入、利潤來源   在合作金沙田科技等市政環衛龍頭企業後,世茂服務立即對其進行組織融合、業務整合和運營提升,經過2021年的磨合與提升,世茂服務快速構建起了自身發展城市服務的綜合能力,具備了在全國推廣業務的管理基礎和人才隊伍儲備。   借助金沙田科技等企業在城市服務、環衛業態的優勢地位,以及快速構建的城市服務業務發展能力,世茂服務正擴大市場佔有率,快速匹配公司的發展戰略,快速做大做強城市服務業務。   2022年上半年,世茂服務新增城市服務項目33個,中標總金額合計高達10.52億元,獲取多個千萬級乃至超億元的大型城市服務項目。其中,陝西藍田縣、洋縣城鄉環衛一體化服務項目合同總金額達3.48億元、1.22億元;貴州畢節市金海湖新區城區環衛作業市場化服務項目總金額達1.20億元。   此外,在拓展宿遷市宿城區、哈爾濱市阿城區等15個樣本城市項目的基礎上,世茂服務城市服務產品繼續在全國範圍內“多點開花”,2022年以來,世茂服務獨立拓展了多個城市綜合服務項目,成功進駐武漢恩施街、蘇州郭巷街道、西安南院門街道、嘉善歸谷智造小鎮等多個項目,在城市綜合治理、智慧停車建設運營等方面有了新的業務突破,繼續賦能美好城市生活。   自2020年以來,世茂服務開始探索城市服務,2021年10月29日,在上市一周年之際,世茂服務正式發佈城市服務業務,定位“城市大管家”,重磅發佈針對城市服務研發的服務產品體系,致力於實現“服務讓城市更美好”的發展願景。為了更好推動城市服務業務落地,世茂服務設立城市服務業務發展中心,成立空間運營公司等城市服務專業公司。   物業服務行業長期向好,務實求是堅持做長期主義者   2022年以來,世茂服務繼續貫徹“美好生活智造者”品牌理念,推進標杆項目建設,圍繞“美好100+1,服務不止滿意”,更加關注業務品質和業主需求,構建住宅、高校園區、醫院、公建、產業園、城市服務等多種賽道的服務體系,賦能美好生活和城市升級。憑藉高品質服務,世茂服務榮獲“2022年上半年物業服務滿意度TOP1”。   在世茂服務管理層看來,雖然物業服務行業面臨一定的挑戰和困難,但機遇與挑戰並存,作為生活性服務業之一,其客戶群體仍在豐富,業務基礎仍在擴大,物業服務行業依然是廣闊的藍海,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   世茂服務仍將保持戰略定力,定位中國領先的綜合物業管理和社區生活服務提供商,致力於成為中國領先的城市全場景生活服務商,打磨“四大業務組合”,不斷完善綜合物業管理、多元增值服務、城市服務三大業務組合,適當創新發展數字科技業務。   展望未來,世茂服務將堅定信心,世茂服務將堅定信心,腳踏實地,堅持做長期主義者,將進一步提升自身運營能力世茂服務將堅定信心,腳踏實地,堅持做長期主義者,將進一步提升自身運營能力,堅持做長期主義者,將進一步提升自身運營能力,夯實前線基礎,打磨管理細節,提高業務質量,發掘更多內在價值,厚積薄發,行穩致遠,實現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 : EQS Group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9682 加入收藏 :
盛業公布2022年中期業績:加快産業互聯網布局 釋放平台科技能力

盛業公布2022年中期業績:加快産業互聯網布局 釋放平台科技能力   2022年8月24日,盛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股份代號:6069.HK,以下簡稱「盛業」或「集團」)公布2022年中期業績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盛業多項核心財務指標保持穩健增長,淨利潤爲1.7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主要得益於集團進一步落實「雙驅動+大平台」戰略,「産業互聯網」和「數字金融」兩大業務板塊快速發展,加速打造供應鏈科技平台。   2022年以來,盛業積極把握數字時代發展機遇,深度融合數字科技與産業應用場景,智慧工地和醫院SPD業務快速拓展,成功中標中國建築旗下多家子公司的多個智慧工地項目,並與中國領先的醫藥流通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打造醫院SPD智能供應鏈服務體系。8月,盛業旗下全資子公司盛業信息科技服務(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業科技」)成功中標國藥樂仁堂多個醫院SPD項目。截至中期業績公告日,産業互聯網板塊新增中標及簽約合同額約7,800萬元人民幣,較去年全年大幅增長約15倍。   盛業經營規模持續擴大,平台業務保持快速增長。截至2022年6月30日,數字金融解决方案收入爲3.0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1%。日均供應鏈資産餘額約8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約52%。累計處理的供應鏈資産規模約1,456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27%。平台累計客戶數量達11,413家,較去年同期增長39%。日均平台普惠撮合餘額約1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平台服務收入爲2,932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6%。主營業務收入及收益爲3.8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   盛業持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截至2022年6月30日,累計研發支出達1.27億元人民幣。憑藉信息技術先進性、業務擴張規模性以及發展質量示範性等多方面的出色表現,盛業榮獲CFS第十一届財經峰會「2022科技創新引領獎」和無錫經開區「2021年度外向型經濟獎」,旗下全資子公司盛業科技入選深圳市「專精特新」企業名單。   擴張業務版圖,加速數字生態布局   在産業互聯網領域,盛業全面擁抱數字技術,通過推動供應鏈技術變革,助力核心企業推進數智化升級。7月,夢誠科技、華築科技、西安易龍與盛業達成戰略合作,成爲「盛業數字建造生態聯盟」 首批生態合作夥伴。   在數字金融領域,盛業憑藉平台鏈接的能力,與多家核心企業和金融機構深化合作。在國資和盛業兩方股東優勢互補全力支持下,無錫國金取得了强勢的增長,助力盛業優化資金成本。同時,盛業獲建設銀行和寧波通商銀行分別提升平台普惠撮合合作額度至20億元和8億元人民幣。截至2022年6月30日,盛業平台鏈接資金合作方增至91家,較去年同期增長47%。   在資金創新方面,盛業同樣取得重要突破。在業內成功落地「數字人民幣+供應鏈金融」場景,爲疫情中的上海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8月,獲私募債券基金Orion Capital Asia授予5,000萬美元貸款,進一步擴寬境外融資渠道、拉長債務久期、優化資本結構。旗下全資子公司盛業商業保理有限公司完成國內首筆「雙重ESG架構」社會責任及可持續發展掛鈎型銀團貸款,獲得5億元人民幣授信。   在戰略投資上,盛業也取得新進展。盛業戰略投資華築科技,夯實智慧工地産品能力,以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此外,盛業複製國資合作模式及平台科技輸出,計劃與多個優質地方國資合資成立區域供應鏈金融服務平台,借助地方國資的産業生態優勢以及增信背書,加速拓展業務規模。   勇擔社會責任,積極回報社會   在穩步發展的進程中,盛業勇擔企業社會責任,積極投身公益慈善。迄今爲止,累計捐贈金額超1,000萬元人民幣,累計公益影響人次超2,000人。   今年5月,盛業公益基金會在天津揭牌成立,在關注困境兒童、助力産業發展和青少年勵志計劃等方面持續發力。6月,盛業公益基金會向青海藏族地區進行愛心扶貧捐贈,幫助困難學生完成學業,助力鄉村振興。   7月,盛業聯合盛業公益基金會發布「關愛農民工」公益計劃和「盛業綠色建築資金支持專項計劃」,持續關愛農民工朋友,助力綠色供應鏈發展。同月,盛業公益基金會聯合中建二局華南區域公司落實「關愛農民工」公益計劃,舉辦「工地小候鳥」夏令營活動。   展望未來   盛業董事長董志鋒表示:「盛業上半年在産業互聯網領域加速布局,智慧工地和醫院SPD等供應鏈科技業務規模已經顯著提升,而數字金融業務也保持穩健增長。未來,盛業將持續推動平台化發展,通過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和戰略投資布局,持續優化供應鏈科技平台,從而讓供應鏈更高效、金融更普惠。」

文章來源 : EQS Group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10412 加入收藏 :
中石化煉化工程發布2022年中期業績 統籌推進生産經營 取得穩健經營業績

中石化煉化工程發布2022年中期業績 統籌推進生産經營 取得穩健經營業績     (2022年8月21日,香港)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煉化工程」或「本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合稱「集團」)(股份代號:2386)今日公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報告期」)的中期業績。   回顧2022年上半年,極不平凡、極具挑戰,國際形勢持續變化、能源市場劇烈波動,國內疫情多點散發、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面對複雜嚴峻的局面,公司上下凝心聚力,攻堅克難,以穩健的經營業績與切實的責任擔當努力回報社會、回饋股東,取得了來之不易的經營業績。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公司上半年實現收入總額爲人民幣259.59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3.3%;實現淨利潤人民幣13.55億元,同比增長0.6%。   公司董事會始終注重股東回報,堅持與股東分享公司成長。上半年,儘管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董事會依然决定保持分紅連續性,派發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118元,派息率達40%。   上半年,我們充分發揮「大兵團」作戰優勢,持續創新,深化改革,彙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强大合力,各方面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一、錨定技術先導,全力强化創新引領。   充分發揮科技引領、技術先導優勢,探索「雙碳」目標下煉化産業結構調整和節能减排路徑,聚焦「卡脖子」技術,加快布局「三新」領域,深化數字化轉型,以高質量工程技術創新推進煉化産業的「大宗强基」與「高端躍升」。   在煉油結構轉型及升級方面,錨定「油轉化」「油産化」和「油轉特」發展方向,積極推進基于「裂解」「脫氫」新技術項目落地及實施,安慶重油催化裂解(RTC)、湛江石腦油催化裂解(SNCC)和鎮海移動床丙烷脫氫技術穩步推進,爲煉化企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提供技術保障;第三代芳烴(九江)裝置産出合格産品;低成本乙烷裂解氣制苯乙烯示範裝置一次開車成功。以上技術爲油品高效轉化利用開闢了新的工藝技術路綫。   在新能源方面,積極探索新能源與傳統能源耦合一體化發展模式,聚焦CO2回收利用、「熱氫風光」等綠色低碳新能源領域研究。其中,精心規劃設計的3座加氫站順利投用,爲賦能「綠色冬奧」做出特有貢獻;全球最大綠氫項目——新疆庫車光伏制氫示範項目穩步推進,中科分布式光伏項目成功幷網,多座加油(氣)站屋頂光伏項目建設成功幷投入發電,爲能源産業節能减排和綠色發展提供助力。   在化工新材料方面,聚焦「卡脖子」材料攻關難題,勇當鏈長,全力打造基礎研究、工程轉化、用戶需求相融互促的高效研發鏈。其中,萬噸級48K大絲束碳纖維項目順利建成中交,千噸級高等規聚丁烯-1工業示範裝置在鎮海順利投産,標志著我們在高端合成新材料領域取得新的重大技術突破;穩步推進以茂名聚烯烴彈性體(POE)、貴州聚乙醇酸(PGA)爲代表的新材料開發和工業應用項目,積極探索高粘度、超高粘度材料工程轉化平臺技術的建設,以高水平的工程研發和工程轉化能力補齊我國煉化産業鏈關鍵環節。   在數字化建設方面,以行業數字工程能力先進水平爲目標,持續深化數字技術應用,緊密貼合國內外項目執行需求,建立幷完善系統基礎平臺、數字化服務平臺和集成化設計平臺,持續提升工程設計效率和質量;依托行業客戶數字化交付以及智能化管理的新需求,開發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交付應用一體化平臺,實現設計、建造、交付、智能工廠建設和生産諮詢服務一體化協同,以數字化交付爲工廠運維賦能,推動數字工程建設向智能工廠延伸。   二、强化資源統籌,全力推進價值提升   在市場開發方面,持續深耕傳統市場,積極培育新興市場,市場開發取得較好成績,上半年,境內外新簽合同人民幣441.50億元,同比增長20.4%。境內,簽訂惠州乙烯、天津乙烯、鎮海基地二期項目等一系列大型EPC總承包合同;境外,在非洲市場取得EPC總承包新突破,與阿爾及利亞國家石油公司簽訂兩個EPCC總承包項目。   在項目執行方面,積極踐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核心職責,充分發揮工程建設産業鏈一體化優勢,執行項目1,138個,安全、質量、環保總體受控。由公司EPC總承包的鎮海基地(一期)項目全面建成投産,賦能賦智打造「世界級、高科技、一體化」綠色石化基地;海南乙烯等項目在近期中交,助力我國石化工業高質量發展。   三、抓好改革管理,全力提升治理效能   在企業改革方面,持續優化國際業務組織架構、管理機制和運作模式,整合優勢資源,發揮整體合力,爲海外業務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在體系建設方面,啓動了「管理穿透力提升」行動,不斷優化管理體系,增强管理效能。率先啓動基于新標準ISO 37301的合規體系建設工作,力爭領先同行業實現合規體系與管理體系的融合建設,爲公司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在內控風控管理方面,圍繞「强內控、防風險、促合規」,持續加强內控體系建設,健全完善各治理主體工作規則及配套制度;基于項目合同全生命周期的重大經營風險管控體系投入試運行,公司重點風險管控能力進一步提升。   四、搭建優質平臺,鍛造優質人才隊伍   持續深化「人才强企」發展戰略,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打造「未來科學家」平臺開展青年科技精英賽,一批具有發展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和具有前瞻性的創新項目脫穎而出,其中2名優秀青年榮獲「中國石化優秀青年科技創新人才」稱號。啓動了「墩苗計劃」,選調34名「85後」優秀年輕人才跨單位在艱苦崗位、複雜崗位和重點崗位挂職鍛煉,通過搭檯子、壓擔子,加大年輕幹部源頭培養、實踐培養、精准培養力度,提升年輕人才綜合能力素質,實現人才與企業的共同發展。通過這樣一系列舉措架起各單位深入交流的橋梁,以融合的力量推動集團規模優勢和一體化協同效應不斷提升。   董事長孫麗麗表示,當前全球政治經濟形勢嚴峻複雜,國際能源市場劇烈波動,各類風險交織叠加,行業競爭激烈,盈利空間承壓,這些都給公司的生産經營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嚴峻複雜的形勢,我們將堅持刀刃向內,扎實做好生産經營基本盤,以自身的確定性更好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始終以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支撑石化工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爲己任,持續聚焦工程創新和價值創造,與各相關利益方融合共生,全面提升全業務鏈、全生命周期綜合服務能力。今年是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完成重組的第十年,是煉化工程集團融合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揚帆遠航的新起點,相信在董事會、管理層和全體員工的不懈努力下,在各位股東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煉化工程集團將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益的發展,爲社會、股東和員工創造更大價值!     業務回顧及經營重點   市場開發成果再創歷史佳績   本報告期內,本集團新簽訂合同量爲人民幣441.50億元,同比增長20.4%。   本報告期內,本集團持續深耕境內市場,簽訂多個大型合同,包括惠州乙烯項目BEPC合同,合同金額總計約爲數十億美元;天津南港120萬噸╱ 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産業集群項目EPC總承包合同,合同金額總計約爲人民幣91.74億元;鎮海煉化1100萬噸╱ 年煉油和高端合成新材料項目EPC總承包合同,合同金額約人民幣40.55億元;新疆庫車綠氫示範項目EPC總承包合同,合同金額總計約爲人民幣11.64億元。   本報告期內,本集團在非洲市場EPC總承包項目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簽訂阿爾及利亞國家石油公司斯基克達(Skikda)LNG儲罐項目和阿爾澤(Arzew)MTBE項目EPCC總承包合同,合同金額分別爲1.82億美元和3.15億美元;中東市場持續鞏固,簽訂沙特阿美Ras Tanura項目采購施工合同和阿美基礎油公司(Luberef)吉達延布施工框架協議;俄羅斯中亞市場開啓技術+高端」發展,簽訂烏茲別克斯坦Jizzakh Petroleum公司MTO項目設備製造設計采購合同;東南亞前端諮詢服務領域取得新突破,簽訂浙江石化馬來西亞邊佳蘭煉化一體化項目可行性研究合同。   重大項目建設高效平穩推進   ·       海南煉化一體化項目已中交。   ·       天津南港乙烯項目處于施工前期階段,總體進度約三成。   ·       巴陵己內醯胺項目進入施工高峰期,總體進度逾五成。   ·       新疆庫車綠氫示範項目處于施工前期階段,總體進度約三成。   ·       天津LNG(二期)項目進入施工高峰期,總體進度逾七成。   ·       山東LNG(三期)項目處于施工高峰期,總體進度逾八成。   ·       溫州LNG項目進入施工高峰期,總體進度約七成。   ·       龍口LNG項目處于施工前期階段,總體進度約兩成。   ·       俄羅斯AGCC項目根據業主要求對部分相關工作計劃進行了重新調整。下一步,本集團將保持與業主的積極溝通。   工程技術研發穩步推進,重點科研項目進展順利   本報告期內,本集團新簽各類技術開發合同265項,技術許可合同39項,各類工程技術創新緊密圍繞公司戰略發展及工程市場技術需求,重點科研項目穩步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重要進展。   專利申請保持良好勢頭,技術創新再結累累碩果   本報告期內,本集團不斷强化專利布局,專利申請保持良好勢頭,完成新專利申請272件。新增授權專利280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126件,專利質量穩步提高。專利《一種吸附分離塔的液體物料分配收集裝置和方法》獲中國專利銀獎。本集團工程技術創新緊密圍繞本集團戰略發展及工程市場技術需求,新簽各類技術開發合同265項,技術許可合同39項,技術許可合同額超人民幣1.5億元。重點科研項目穩步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重要進展,技術創新再結累累碩果,本集團獲得各類科技進步類獎項共計36項(次),其中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9項。   工程項目建設全面高效推進   本報告期內,本集團積極踐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核心職責,充分發揮工程建設産業鏈一體化優勢,執行項目1,138個,安全、質量、環保總體受控。由本集團EPC總承包的鎮海乙烯擴建項目全面建成投産,賦能賦智打造「世界級、高科技、一體化」綠色石化基地;海南煉化一體化等項目在近期中交,助力石化工業高質量發展。   本報告期內,本集團持續加强分包管理體系建設,動態評估戰略分包商QHSE(質量、職業健康、安全與環境)體系運行有效性;持續加强戰略分包商培育,保證戰略分包商施工份額,保障項目建設質量、安全、進度、成本受控;對分包商資源庫和分包商考核評價一體化管理,優化分包資源分配,降低分包管理成本。本集團持續推進框架協議采購和集中采購,開展境外項目供貨商戰略合作,提升采購管理效率。   安全質量環保落實主體責任   本報告期內,本集團始終堅持「以人爲本,質量至上」的QHSE核心價值理念,堅持體系思維,深化體系與生産經營相融合,嚴格落實重大風險承包責任,推進體系貫徹落實,切實提升安全管理穿透力;落實施工現場環保管控,將環保管理融入全業務過程,爲加快打造綠色低碳發展産業作出新的貢獻;貫徹落實國家有關要求,「三級」疫情防控體系高效運轉,常態化防控和應急處置有效結合,境內始終保持「零感染」記錄,境外項目公共安全及疫情風險總體受控。截止本報告期末,累計實現連續安全人工時119百萬,安全生産保持良好態勢。   業務展望   展望2022年下半年,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全球通脹壓力持續積累,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不平衡的特點更加突出,但與此同時,中國政府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國民經濟正逐步克服不利影響,呈現恢復向好勢頭。   未來一段時期,能源行業都將面臨一系列變革性挑戰:一是新能源産業快速發展將深刻影響能源産業格局;二是「雙碳」目標下的綠色低碳轉型將成爲傳統能源行業發展的底層動力;三是産業轉型升級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2年下半年,面對更加複雜的環境和挑戰,本集團一方面將充分研判風險,在深刻複雜變局中保持清醒;另一方面,將始終堅持刀刃向內,扎實做好生産經營基本盤,以自身的確定性更好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努力推動全年經營業績穩中加固。   一是堅持創新引領,全力推動科技自立自强。緊緊圍繞國家戰略需求、人民生活需要和行業轉型發展,聚力攻堅「油轉化」「油産化」「油轉特」、高端新材料、氫能産業鏈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探索新能源與傳統能源耦合一體化發展模式,做好「雙碳」目標戰略研究和技術儲備,大力推進「揭榜挂帥」「柔性團隊攻關」,組建「創新聯合體」,激發創新活力,助力實現「産學研用」各環節相融相長,用「匠心手藝」把科學家的「好料子」精心設計好、製作好,讓實驗室裏研發的科技成果精准地轉化爲綠色高效生産力。同時,全力推進數字化建設,系統研究數字化交付應用場景,持續推進智能工廠建設的深度,爲煉化企業的智能工廠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二是堅持價值創造,全力推進高質量穩增長。市場開發方面,盯緊境內重點項目,以優質優價全力鞏固行業領先地位;加大境外市場開拓,落實國際業務運營新模式,培育新的競爭力和發展動能,力爭境外市場開發取得新業績。項目執行方面,下半年,將加强統籌協調,集成精尖的裝備、精湛的技術、精幹的力量,推動工程項目優質安全高效實施。同時,以設計本質安全爲準繩,全力做好煉化企業老舊裝置設計合規性排查評估,爲提升煉化裝置全生命周期本質安全水平提供堅强保障。   三是堅持人才强企,全力建强人才方陣。本集團將基于六大人才工程,抓牢科技人才成長關鍵期、創新黃金期,加快完善具有石化特色和國際競爭力的人才發展機制,實現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啓動「走近科學家」和「走進先進企業」的培訓計劃,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强化專業化素質培訓,提高幹部員工綜合素質能力,加快培養一批戰略科學家、工程技術領軍人才、卓越工程師、技能大師和青年科技英才,實現人才成長與企業發展的高度契合,爲國家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貢獻力量。   按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制的財務數據和指針摘要 單位:人民幣千元 項目 于2022年 6月30日 于2021年 12月31日 報告期末比 2021年度期末增减(%) 總資産 72,256,949 72,917,243 (0.9) 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權益 29,521,670 29,118,084  1.4 本公司權益持有人的每股淨資産 (人民幣元) 6.67 6.58  1.4   單位:人民幣千元 項目 截至6月30日止六個月期間 報告期比 2021年同期增减(%) 2022年 2021年 收入 25,958,552 26,851,392 (3.3) 毛利 2,664,294 2,524,351 5.5 經營利潤 1,167,517 1,161,083 0.6 稅前利潤 1,621,965 1,611,209 0.7 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利潤 1,354,606 1,347,127 0.6 基本每股盈利(人民幣元) 0.31 0.30 0.6 經營活動(所得)的現金流量淨額 (1,378,489) (1,978,359) (30.3) 每股經營活動所用的現金流量淨額 (人民幣元) (0.31) (0.45) (30.3)   項目 截至6月30日止六個月期間 2022年 2021年 毛利率(%) 10.3 9.4 淨利潤率(%) 5.2 5.0 資産回報率(%) 1.9 1.9 權益回報率(%) 4.6 4.7 投入資本回報率(%) 4.7 4.8   項目 于2022年 6月30日 于2021年 12月31日 資産負債率(%) 59.1 60.1   ~ 完 ~   本新聞稿由中國公關顧問有限公司代表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         有關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本集團是中國領先幷具有較强國際競爭力的能源化工工程公司,可以爲海內外客戶提供石油煉製、石油化工、芳烴、煤化工、無機化工、醫藥化工、清潔能源、儲運設施、環保節能等行業的整體解决方案。本集團是能源化工行業全産業鏈、全生命周期綜合服務商,可以提供包括工程諮詢、技術許可、項目管理承包、融 資支持、工程總承包以及設計、采購、施工安裝、大型設備吊裝和運輸、預試車和開車等全産業鏈服務。   經過近70年的持續發展,目前本集團擁有一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三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一萬多名各類高素質專業人才,擁有豐富的項目管理和執行經驗,在核心業務領域擁有和合作擁有先進的專利和專有技術。本集團已經在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爲客戶按時交付了數百個投資龐大、工藝複雜、技術先進、質量優良的現代化工廠,與海內外的大型能源化工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積累了廣泛而穩定的客戶資源,幷享有良好的行業影 響力和社會聲譽。   未來,本集團將秉承「能源化工行業全産業鏈、全生命周期綜合服務商」的發展定位,立足能源化工工程建設行業,拓寬業務領域,延伸價值鏈,以「工程創新」和「價值創造」爲發展引擎,深化實施「價值引領、創新驅動、綠色潔淨、人才强企、全球發展、融合共生」六大發展戰略,全面提升業務鏈安全、高效、綠色、低碳服務水平,爲「創建世界領先技術先導型工程公司」的企業願景增添新的動能。   前瞻性陳述免責聲明   本新聞稿包括「前瞻性陳述」。除歷史事實陳述外,所有本公司預計或期待未來可能或即將發生的業務活動、事件或發展動態的陳述(包括但不限于預測、目標及其他預估及經營計劃)都屬前瞻性陳述。受諸多可變因素的影響,未來的實際結果或發展趨勢可能會與這些前瞻性陳述出現重大差异。這些可變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價格波動、實際需求、匯率變動、市場份額、工業競爭、環境風險、法律、財政和監管變化、國際經濟和金融市場條件、政治風險、項目延期、項目審批、成本估算及其它非本公司可控制的風險和因素。本公司幷聲明,本公司今後沒有義務或責任對今日做出的任何前瞻性陳述進行更新。   投資者及媒體查詢   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會辦公室 劉菁荊 / 鄭哲夏 電話: (86) 10 5673 0523 / (86) 10 5673 0525 電郵:seg.ir@sinopec.com   中國公關顧問有限公司 劉靜遠 / 劉澤宇 / 梅寧 電話:(852) 2522 1838 / (852) 2522 1368 傳真:(852) 2521 9955 電郵:seg@prchina.com.hk

文章來源 : EQS Group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9668 加入收藏 :
澳洲會計師公會: 本港企業擁抱數碼化轉型 惟受制於人才短缺

香港 - Media OutReach - 2022年8月11日 - 根據澳洲會計師公會的最新調查,全球人才短缺問題阻限了逾三分之一的香港企業應用新型科技。 (從左至右)澳洲會計師公會大灣區委員會成員冼君行博士及王君弼博士 澳洲會計師公會進行的一項關於商業科技應用的區域調查發現,73% 的香港受訪者表示其所在企業制定了數碼化轉型戰略,但有35% 的受訪者表示苦於找尋具備相應技能的僱員。雖然存在挑戰,但超過九成的受訪者預計其所在企業在未來 12 個月內將採取積極措施提升科技應用水平,而增加投資科技或升級技術(33%)是受訪者預計其企業最有可能採取的行動。 本次調查訪問了820 名亞太地區七個市場的會計和金融專業人士,其中有199 名受訪者來自香港。調查結果揭示了企業在適應數碼時代過程中面臨的障礙以及應對這些挑戰採取的策略。 視頻會議和小組協作工具、雲計算以及數據分析和可視化軟件是目前香港企業最常使用的科技。 澳洲會計師公會大灣區委員會成員王君弼博士表示,香港企業正在積極擁抱數碼化並預計明年會進一步增加對這些科技工具的應用。 「很高興看到香港企業已將數碼化轉型置於首位,許多企業都打算增加科技投資或升級現正使用的技術。」王博士表示。 「在過去兩年中,旅行限制一直在推動數碼化進程。 許多企業因此更積極地推進技術升級,並將新創建的數據轉化為有價值的商業見解。數據分析和可視化軟件(44%)等數據驅動型科技,已經成為香港企業未來更廣泛應用的科技。」 本港企業雖然正雄心壯志推動數碼化轉型並籌備未來,技術人才短缺卻成為科技應用的一大阻礙。 「保持穩定的創科人才供應至關重要。」王博士稱,「首先,香港政府應清楚了解城市未來發展所需的人才類型,然後製定具有前瞻性的人才政策以擴大人才儲備。 當中應包括相關政策和計劃,吸引、挽留和培養具有相關技能的創新型技術專業人士,例如,加強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科技合作,以及加强推行STEM教育以培育下一代。」 「政府也可考慮制定行業政策,以助構建可持續的創科生態圈,尤其應將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納入考慮範圍之內。 政府、學界、研究機構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對加快科技在本地商業環境中開發應用,培養更多本土初創企業和人才來説至關重要。」 將人才短缺視為最大障礙的受訪者中,有85%表示其所在企業正在積極應對嘗試填補差距。企業為應對科技人才短缺問題而採取的舉措包括:提升和重新培訓現有僱員的技能(39%)、外判項目給第三方供應商(34%)和僱佣合同工(24%)。 澳洲會計師公會大灣區委員會成員冼君行博士表示,企業僱主正在努力應對科技人才短缺的挑戰。「大型企業在逆市中仍著力加大科技投資和提高員工的科技應用技能,此舉有助企業轉危為機。」冼博士說。「而中小企在資源較為匱乏和更難請人的情形下,促使與外判商合作的需求增加。」 「去年新冠疫情推動企業應用遠程協作科技,而今個年度財務在成本上升的壓力下,或會令企業對營運效率進一步施壓,這反過來又進一步推動雲計算等數據驅動型科技的應用。在投資數據驅動型科技時,企業應留意大灣區內數據保護法規的合規要求。對於可能未有足夠數據的中小企業,在進行任何科技投資之前,應先著力提高獲取數據能力以及提升數據質量。」 冼博士建議政府推出有針對性的措施,以加快創新科技的發展,特別關注中小企。 「中小企亟需獲得數碼轉型方面的幫助。政府應加大資源投放力度,幫他們尋找可供支援能滿足需求的數碼合作夥伴,例如 IT 諮詢服務商或數碼解決方案外判商。此外,其中之一的可行方案是與第三方供應商開展合作,尤其是位於鄰近大灣區城市的供應商。」 「對於大型企業來說,政府可考慮引入新的稅收優惠予企業在數碼化轉型方面的開支。企業本身亦應定期檢討企業政策,以加強對人力資本、知識產權和其他資產的保護。」 Hashtag: #澳洲會計師公會The issuer is solely responsible for the content of this announcement.關於澳洲會計師公會澳洲會計師公會是全球最大的專業會計團體之一,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170,000名會員,其中大中華地區的會員超過22,200名。澳洲會計師公會自1955年開始在香港開展業務,並於1989年在香港設立了辦事處。我們的主要服務包括教育、培訓、技術支援和倡議。澳洲會計師公會就影響當地、國家及國際會計行業和公共利益的議題發表倡議,彰顯思想領導力。我們與政府、監管機構和行業合作,倡導實施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政策,並取得積極的商業和公共成果。點擊 cpaaustralia.com.au了解更多。

文章來源 : Media OutReach Limited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181 加入收藏 :
2025 年 4 月 5 日 (星期六) 農曆三月初八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