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加速推動2050淨零轉型 建立溝通管道 內政部辦理「自然碳匯及低碳建築研討會」

文章來源 : 威利網際傳媒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716 加入收藏 :

內政部今(2)日在國立中興大學舉辦「自然碳匯及低碳建築研討會」,部長劉世芳致詞時表示,為實踐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我國的淨零轉型仍有許多挑戰,現行以「增匯」及「減碳」兩大面向努力外,更需要產業界及學術界人才共同合作。透過這次研討會零距離聆聽產業意見與基層聲音,期盼與各界多面向如自然碳匯推動現況、效益評估與量測基準以及節能策略等溝通交流,建立公私協力管道,共同找出最符合臺灣未來永續發展的淨零轉型路徑。

劉世芳說明,為加強社會對話與產業溝通力道,特別針對增匯、減碳政策討論,在「增匯」的部分,內政部主管的國家公園、濕地與海岸是臺灣最關鍵的自然碳匯吸存區域,也是重要的藍碳(鹽沼、紅樹林、海草床)種源庫與復育基地,根據試算,國家公園森林碳匯溫室氣體移除量約為20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占全臺林業部門移除量之百分比9.39%;藍碳(濕地及海岸地區)每年碳移除量約9.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後續將再精進如何守護生物多樣性與提升增匯生產力,尤其0403花蓮地震嚴重影響的太魯閣國家公園,根據衛星影像估算碳匯損失約3,821公噸,因此,內政部也會積極規劃在各國家公園及濕地內,推動二氧化碳移除量增匯以求平衡。

劉世芳指出,在減碳部分,內政部也持續推動公有社會住宅均需取得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建築能效標示等,內政部統計減碳至今,12萬戶社會住宅每年可減碳約4.74萬噸;預估至121年底,社會住宅累計可達25萬戶,每年可減碳約11.23萬噸,其餘各類公有新建建築物預計可提前至115年全面達成建築能效1級目標。至於營建產業關切碳費徵收、少子化缺工、預鑄工法、原物料上漲、建築物設置太陽能光電板等因素對營建成本的影響等,內政部也將持續聆聽產業意見與基層聲音,並持續與各界進行溝通及交流。

劉世芳感謝,這次研討會邀請中興大學林幸助終身特聘教授主講「自然碳匯量測與效益評估」、經濟部能源署葉光哲科長主講「我國節能策略與發展」、環境部氣候變遷署高俊璿科長主講「自然碳匯推動現況」分享提供更寬廣方向,讓「增匯」、「減碳」的挑戰,化為產業投資、創造就業的新機會,攜手產業與學界共同驅動未來碳匯新里程。

以上新聞投稿內容由 威利網際傳媒有限公司 全權自負責任,若有涉及任何違反法令、違反本網站會員條款、有侵害第三人權益之虞,將一概由 威利網際傳媒有限公司 承擔法律及損害賠償之責任,與台灣產經新聞網無關。

Tags :
2025 年 4 月 17 日 (星期四) 農曆三月二十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