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開創「優學院」Uedu教學平台 以AI引導蘇格拉底式對話學習 打造智慧教育新典範
【記者林子霞/台北報導】面對 AI 浪潮席捲全球,高等教育也迎來轉型契機。國立中央大學自主研發的「優學院」(Uedu)教學實踐平台,結合生成式 AI 與教學場域,成為教師智慧輔助教學的創新利器,更能完整記錄學生的知識成長軌跡,為AI時代的高教改革注入全新動能。
「優學院」Uedu 平台由中央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張家凱開發,並獲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全力支持。張家凱具備機器學習與資料探勘專長,早期即推出「中央機房」教學實踐平台,隨著 ChatGPT 在 2022 年底問世,他順勢升級為「優學院」Uedu( https://uedu.tw/ ),目標是幫助使用者快速掌握知識,並能應用於實務中。
目前「優學院」已涵蓋多門跨領域課程,包括 Python、R語言、電磁學、微積分、經濟學、智慧財產權等,支援十種語言操作介面,適用於國際學生與 EMI(全英語授課)教學環境。中央大學目前已有 14 位教師導入平台,應用於30多門課程,並正逐步向其他大專院校推廣。
張家凱指出,透過 Uedu 平台,教師可善用生成式 AI 協助出題、模擬虛擬助教進行教學互動,並追蹤學生的回答與學習歷程,協助進行知識分析與學習診斷。他表示,平台設計的目的是幫助學生達成「學習遷移」,也就是能將所學運用至不同領域,並培養數位溝通能力,真正學會如何與AI協作,而非僅是使用工具。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導入「蘇格拉底式對話」引導教學,讓 AI 扮演蘇格拉底角色,透過不斷對話與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思考。張家凱強調:「這樣的學習不是為了解答,而是透過提問發掘問題本質,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更能培養批判性思考與思辨能力。」
平台成果也陸續展現,中央大學資工系三年級學生陳昱翔修習「人工智慧跨域應用專題」課程時,即運用 Uedu 平台資料,研究如何結合知識圖譜與大型語言模型來分析學習軌跡。他勇敢踏上國際舞台,於2025年3月遠赴愛爾蘭都柏林,在全球頂尖的「第15屆學習分析與知識國際會議(LAK25)」發表個人首篇學術論文,展現學習成果與研究實力。
陳昱翔表示,Uedu 平台最寶貴的特點在於能記錄並分析學習歷程,幫助他辨識出學習盲點與弱項,進而精準強化能力。他認為,這樣的數位學習方式將是未來趨勢,有助於學生在AI時代更有效率地自我成長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