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關閉
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雲林縣服務站於日前在虎尾親子館舉辦「113年度雲林縣新住民關懷網絡會議」,現場有雲林縣政府社會處、民政處及各民間NGO團體等,超過20個單位的網絡夥伴們共襄盛舉,除了講解新住民日常相關法令及相關社會福利資源外,本次會議特別邀請國家發展委員會補助之113年青年培力工作站「在地旅人」分享地方創生經驗,首次將地方創生團體導入並與新住民關懷網絡聯結。 移民署藉由每年召開新住民關懷網絡會議,整合各網絡單位資源,力求更貼近在地需求,雲林縣政府社會處處長林文志應邀出席本次會議,現場說明雲林縣政府對於照顧新住民及新二代之各項措施。另外邀請雲林地檢署觀護人廖品涵分享行政院打詐新四法,說明詐騙不法態樣,如網路購物詐騙、假投資詐騙及中獎通知等,並請與會夥伴們提醒身邊的新住民朋友。 政府目前正推動地方創生2.0政策,並規劃在114年起將政策延伸為3.0「打造永續共好地方創生計畫」,以吸引青年回鄉、進行在地青年培力,減低少子化的衝擊,本次會議特別邀請「在地旅人」執行長康慧賢,說明青年培力工作站的運作模式,分享創生團體支援內容及成功經驗,並邀請各與會夥伴共同合作,提升在地創生成效。 移民署雲林縣服務站黃仲傑表示,許多雲林在地的新住民在各網絡夥伴的協助下,學會美容美甲、廚藝等職能,並在各地開設店家,為地方經濟努力,新住民其實也是地方創生的生力軍,未來透過地方創生團體的協助,期許雲林縣新住民及新二代的努力可以被更多人看見,並將持續攜手網絡夥伴共同營造永續、共榮、共好的友善環境。
兩廳院致力於青年培力,以「藝術基地計畫」作為培育人才的重要平臺之一,支持青年在表演藝術領域的發展與發聲。兩廳院2022年藝術基地計畫獲得磊山保險經紀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磊山保經)支持,攜手力挺下一個世代的劇場參與者。前(12/3)日舉辦「汪兆謙與阮劇團,行進中的劇場旅程」講座,由駐館藝術家汪兆謙為磊山保經邀請的高中戲劇社同學與社團校友,分享創作與劇團經營的心路歷程,鼓勵莘莘學子勇敢做夢。 兩廳院總監劉怡汝表示,作為藝術工作者,我們相信藝術的價值及可能性。兩廳院推廣藝術教育及青年培力多年,自2014年啟動的藝術基地計畫,從關注具有創作專長的「駐館藝術家」,拓展到著重深入各部門實作的「藝術行政實習計畫」,以及對產業趨勢感興趣、勇於提出觀點並願意嘗試實踐的「Gap Year兩廳院壯遊計畫」,透過三大方向,不同年齡與型態,積極培育下一世代的劇場參與者。企業的響應豐厚了資源,同時擴散計畫影響力。今年感謝磊山保經認同且支持兩廳院青年培力,鼓勵青年在劇場中尋找自我定位,成為未來支持表演藝術的一股厚實力量。 兩廳院長期孵育青年藝術人才的信念,深獲磊山保經的肯定與支持。磊山保經業務總經理林世德表示:「磊山從公司起步,即以帶狀的概念,長期且穩定地支持30個公益及藝文團隊,包括優人神鼓、孩子的書屋、青藝盟、原聲童聲合唱團等,除了資金挹注,也鼓勵員工以志工身分參與公益及藝文活動,將人文軟實力注入生活中,進而成為企業文化。多年以來,磊山不僅是人力或資金的支持,而是透過資源整合,協助所支持的團體們及未來計畫支持的團體,邁向創生與培力,實現循環經濟的可能,讓團隊得以自給自足,實踐『在一起更美好』的理念。今年支持國家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共同倡議青年藝術人才培育、開啟藝文交流平臺,期待透過創生培力的概念,讓臺灣的藝文人才得以在永續與資源豐富的路上前進。」 為充實青年在藝術學習的資源,兩廳院與磊山保經合作,邀請對戲劇有興趣的青年走進劇場,由阮劇團團長汪兆謙分享學習戲劇以及以嘉義為根據地的創團經驗。汪兆謙與青年學子深入交流,除了細訴高中時期認識戲劇,考上北藝大戲劇系後,如何號召高中話劇社夥伴,寒暑假回鄉演戲,而後返鄉創團,帶動地方文化生態的心路歷程,也特別鼓勵年輕一代吸取新知,拓展視野,相互扶持以及勇敢做夢,最後以自己的信仰「小白兔進入叢林裡不一定是壞事,小白兔也可以練肌肉」期勉青年學子們放膽作夢,勇敢去闖,未來充滿無限可能。 本次活動,同學們除了參與講座,也藉此認識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參與學生表示:「今天很特別,在非典型的表演空間,例如排練室等,感受創作者的探索精神以及充滿藝術思辨的氛圍,大家都非常興奮。兆謙老師的分享很動人,就像一部精采又勵志的故事在我們的眼前上演。老師非常親民,渾身散發滿滿的熱情,深具領袖魅力與自信,讓我們都忍不住想跟著一起在故鄉作戲打拚。這一次認識了兩廳院的藝術基地計畫,知道原來劇場除了演出,也非常注重人才培育,希望未來有機會參與其中。」 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歡迎有志青年加入,詳情請參考兩廳院官網:https://reurl.cc/kqqOmn。
面對產業變革與職場挑戰,擁有清晰的方向與實戰技能,能幫助年輕世代順利銜接學習與就業。影響力教育基金會長期推動職涯教育,幫助年輕人探索興趣、累積實力,找到未來方向。日前,基金會收到了一份特別的捐款——來自一位國小學生的心意。他將自己一年來省吃儉用存下的零用錢,全數捐出,這隻裝滿愛與善意的小豬撲滿,由母親代表捐贈給基金會。改變世界並不取決於資源的多寡,而在於願意伸出援手的心意。這筆捐款,不僅承載純真的善意,也傳遞出對未來的希望,讓基金會更堅定持續推動職涯教育的使命。 ▲一位國小學生將一年來存下的零用錢,由媽媽代表送出,支持職涯教育。影響力教育基金會透過四大核心計畫,幫助中學生、大學生與職場人士探索未來,強化競爭力,迎接未來挑戰。(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提供) 晨悅健檢連續三年捐款,助青年培力 除了這份來自孩子的無私捐款,企業界的長期支持亦為基金會的教育計畫注入穩定動能。台中晨悅診所與守葳美學自2023年起,每年捐款支持基金會,至今累計金額已超過三百萬,這份承諾與堅持,讓無數年輕學子找到更清晰的未來方向。晨悅合夥人林世其表示:「我們深信,企業的社會責任不僅是創造經濟價值,更應該投入教育與人才培育,讓年輕世代有機會發揮潛能。我們希望,這些捐款能成為助力,讓更多年輕人踏上適合自己的職涯道路。」 ▲影響力教育基金會致贈感謝狀,感謝台中晨悅診所與守葳美學長期支持職涯教育。晨悅診所與守葳美學攜手「影響力講堂」邀請頂尖職場專家分享必勝心法,幫助年輕人提升競爭力。講師陣容包括理財專家盧燕俐、KPMG數位長賴偉晏,以及知名主持人兼格林文化發行人郝廣才等大咖,透過跨界學習拓展職場視野。(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提供) 影響力四大計畫,推動職涯教育 影響力教育基金會長期投入職涯教育,並將善款主要運用於四大核心計畫,包括: 影響力講堂:自2019年起,邀請各界成功人士擔任演講者,分享他們的職場經歷,為職場新鮮人提供寶貴的職場新思路,少走一些彎路。 職涯領航員:與104人力銀行合作開辦「求職特攻班」,培養求職技能、職場倫理與實戰能力,優秀學員還可獲得實習面試機會;自2021年起,與人資小週末合作推出「Career For Taiwan為你職引」計畫,邀請上百位專業顧問提供30歲以下青年一對一職涯輔導,幫助他們清晰規劃未來。 學涯領航員:自2021年起,與新北市教育局、高雄教育局辦理職業探索夏令營,透過實作體驗,幫助國高中生認識自己的天賦、探索不同的可能性。 影響力工作坊:開設線上與實體課程,並透過Podcast節目《影響力會客室》,協助青年提升職場競爭力,應對各種挑戰。學習不只是個人成長,更能支持基金會投入更多公益行動,擴大影響力。 ▲「學涯領航員」助青少年提前探索職涯,邀請多元職人講師,讓中學生透過實作體驗多元職業。圖中課程包含咖啡師、心理治療師、會計師及AI機器人應用,幫助學生發掘興趣、拓展未來選擇。往年報名即秒殺,今年暑假即將開課,名額有限,請鎖定影響力教育基金會粉專。(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提供) 讓每一份捐款,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4年台灣公益捐款總額已突破60億元,其中以兒童、身心障礙與急難救助為主要捐款對象,而職涯教育、學術研究等領域的捐款相對較少。面對此趨勢,影響力教育基金會持續努力,透過各界的支持,推動年輕世代的職涯教育,為台灣培育更多優秀人才。 ▲「影響力工作坊」開設線上與實體課程,涵蓋AI簡報快製、職場政治學、面試技巧等職場關鍵技能,幫助職場人士提升競爭力。學習不只是個人成長,更能支持基金會推動公益計畫,擴大社會影響力。(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提供) 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黃至堯博士表示:「每一筆捐款,都是對未來的承諾。我們將確保資源投入最需要的地方,幫助更多年輕人找到方向,並為台灣的職涯教育帶來長遠影響。」 無論是來自個人或企業的捐款,皆代表著社會對於未來的期許與承諾。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將妥善運用每一分善意,確保幫助年輕人獲得更多成長與機會,讓職涯教育的影響力擴展到更多角落。 ▲知名職涯專家同時也是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黃至堯博士,曾在文化、海洋、朝陽等多所大學開學與畢業典禮上,勉勵學子勇敢迎戰未來。同時主持Podcast節目《影響力會客室》,與頂尖職場專家對談,傳授職涯成長心法。(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提供)
遠雄人壽【金險獎】全台唯一提倡風險意識、保險觀念的影片創作大賽,每年吸引眾多大專院校學生投稿參賽、角逐榮譽,8/23(五)在遠雄金融中心舉辦第六屆頒獎典禮。本屆金險獎《好險神救援II》充分發揮救援的核心精神,首度將賽制分為不分校系所的「創意鋼鐵人組」,以及專屬保險系所的「保險隊長組」,期望保險系所的年輕學子跨域學習,提升保險系所競爭力,發揮創意與專業保險知識,用影像貫徹「提前準備就能獲得神助攻、神救援」的宗旨。前三名得獎作品分別為銘傳大學創作之「告白攻防戰」;世新大學創作之「BOX」、「即時」。六年來金險獎創造出上千支優秀佳作,歷屆參賽的學長姐也對金融保險產業多所貢獻,這正是金險獎深耕青年培力的最佳見證。 遠雄人壽儲蓉資深副總經理(左)頒獎給遠雄金險獎首獎作品《告白攻防戰》 此次頒獎典禮相關系所指導老師和同學親友也蒞臨現場,為同學喝采。遠雄人壽總經理趙學欣勉勵學生們勇於創作,運用所學傳遞保險價值。資深副總經理儲蓉偕同金險獎榮譽顧問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評審團主席楊力州導演、銘傳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系主任杜聖聰、逢甲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副教授宮可倫共同參與,為未來之星打氣。開場由三位年輕演員以即興劇方式演繹入選作品,與在場學生近距離互動,結合影片中精華片段,傳遞風險無所不在,需要提前做好準備的「好險」意識;金鐘得主蔡尚樺再度擔任主持人,串場功力一流的她,發揮妙語如珠主持功力,點燃現場氣氛;每年最受學生歡迎就是與金險獎評審們面對面交流時間,同學們無不把握機會踴躍提問,如影片創作技巧、結合保險議題等,評審老師回饋,拍片的過程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歷程,期許大家能更細微地觀察生活大小事,如同風險一樣就在生活周遭,持續透過比賽鍛鍊多元創意,成功講述一個完整動人的故事。 楊力州導演於交流分享會回應同學們對於影視拍攝、製作上的問題 本屆金險獎為更加凸顯保險議題,首度辦理專屬保險相關科系學生角逐的競賽組別「保險隊長組」,將所學專業透過影音方式展現出來,傳遞「如果沒有保險,人生就是一場冒險」的保險意涵。評審紛紛表示,從今年作品中也反應出學生對風險的理解程度越來越高,他們鼓勵所有參賽同學,可從生活經驗中汲取更多與風險有關的素材,思考如何融入故事題材、鋪陳以及處理方式,讓整體的創意與保險理念合而為一。遠雄人壽將持續透過金險獎,鼓勵與陪伴所有年輕創作人才,以多元的創意、獨到的視角詮釋保險,進而用行動建構自我風險保障。歷屆獲獎佳作請至遠雄人壽「金險影展」網站觀賞https://reurl.cc/rRZjVb,共同支持明日創意之星!
根據環境部統計,透過一餐蔬食能減少約780公克的碳排放量。面臨全球暖化的時代,低碳飲食已經成為新的飲食文化,也讓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環境永續發展。複合式蔬食概念品牌植境,致力於推廣蔬活飲食及減碳行動,今年6月正逢植境成立一週年,推出一系列週年慶活動,也將在6月29日舉辦「植境市」市集,號召多個理念相同的品牌至植境館內設攤,邊逛還能邊享受live音樂會,邀請民眾一起到現場體驗綠色生活的樂趣。 植境市當天邀請到許多品牌共襄盛舉,包括無瓶罐洗沐品牌沐澧、主打無添加的植物甜點Good植森活、泰式蔬食品牌泰維根Thai Vegan,以及致力推廣蔬食文化的創意料理小仁物等等,嚴選多個與植境同樣理念,秉持善待自己、善待環境的品牌,以減碳、永續為共同目標。植境市現場有吃、有喝、有甜點,還有友善環境的生活用品,還有三組熱愛音樂的表演者現場演唱,讓大家可以邊逛市集邊享受動人歌聲,期待民眾能在這裡得到一場身心靈的饗宴。 「期待大家繼續與我們同行,將這種生活方式分享給更多人。」植境主理營運人方逸華強調,植境市未來不僅僅是個市集,而會是一個實踐永續推廣的聚落,無論是面向企業或消費者,都將通過多元化的活動持續將植境的理念傳遞給更多人。植境提供複合式的空間,除了蔬食料理VEGANala餐廳、閱讀咖啡廳靜思書軒、自然無毒的蔬食超市樂覓未來超市,也有可策展及舉辦活動的場域,並不定期推出展覽與烘焙課程。開幕一週年來,已推廣蔬食超過2萬餐、減少碳排17公噸,期盼透過週年慶的活動,鼓勵大家共同參與及體驗,讓更多人了解蔬食的好處及永續的重要性,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植境市》 活動日期:6/29 活動時間:12:00-18:00 活動地點: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327號B1 參與品牌:沐澧mooni、Good植森活Vegan Bakery、泰維根Thai Vegan 、ice Cream、小仁物、布朗博士、靈芝草人、wave relaxation drink、Peace and Yummy和平與美味、草山包子、大人物合作社、寬泰食品、Mixigan美墨創意蔬食料理、阿美食堂、恰口科研 【植境plantarium】 創立年:2023年 主理營運人:方逸華 文字簡介:致力於建立一個綠色經濟、青年培力、永續推廣和低碳蔬食的複合式概念館,透過舉辦活動、講座,以及攜手各品牌-VEGANala餐廳、樂覓未來超市、靜思書軒,共同打造永續生活空間。 品牌官網:https://dogood.com.tw/
慈濟基金會與多家企業、學校攜手合作,於 4/23 (二) 在植境共同簽屬企業共善合約,推廣高中永續發展素養,引領學生於在學期間,種下永續認知的種子。儀式中,也邀請創作美聲歌手-吳汶芳,為典禮演唱並為環境議題發聲,藉此喚起社會對永續、低碳生活的關注。 本次合作中,慈濟、企業與學校結合永續實踐場所-植境複合式概念館,帶領學生來場域體驗低碳蔬食餐,並運用五感探索環境教育展,同時也在蔬食手作中,認識更多元的飲食選擇。 陽明高中校長蔡哲銘表示:「氣候變遷、環境改變已不再是書本上的名詞,須找到與環境、自然共生的方法。學生參與實作體驗,除了改變認知外,更可以透過付諸行動,產生改變。第一個體驗的班級,更於課後提及應食用原型食物,取代過度加工食品,並選擇在地食材,減少碳排量。」 本次簽約企業涉及不同領域的產業別,含:製造業、服務業、食品業、管理顧問業及批發及零售業等,共同贊助【播種未來|低碳生活,永續飲食】計畫,培養學生對社會議題的敏銳度,並用教育的力量,關注永續產業發展。 創作歌手吳汶芳,也在儀式中為議題發聲:「企業共善不單是環保面向,也可能是社會議題、教育支持或社區發展,而身為公眾人物的自己,可透過自身力量,去促進各界的互相合作。」 植境是一間致力於建立一個綠色經濟、青年培力、永續推廣和低碳蔬食的複合式概念館,透過舉辦活動、講座,以及攜手各品牌 - VEGANala、樂覓未來超市、靜思書軒,共同打造永續生活空間,並成為學生認識環教議題的實踐場域。 透過企業共善,加大永續學習的實踐力,同時也在不一樣的教育系統中,培育具環境友善及永續發展思維的世代公民。
A12 藝術空間
青年培力
請先登入後才能發佈新聞。
還不是會員嗎?立即 加入台灣產經新聞網會員 ,使用免費新聞發佈服務。 (服務項目) (投稿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