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電機工程系」新聞搜尋結果, 共 21 篇 ,以下為 1 - 21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聖約翰科大114年優秀青年選拔出爐 學生多元才能大放異彩

聖約翰科技大學舉辦第一屆「114年度優秀青年選拔」活動,表揚在學術、服務、領導與專業技能等方面表現優異的學生。9位同學展現聖約翰學子多元才能與積極精神,從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獲頒「114年度優秀青年」之肯定。 本次選拔由學生事務處辦理,採書面審查與現場簡報方式進行,評選重點包括:學業成績、社團參與、志工服務與競賽表現。獲選學生除學業優異,亦積極參與校內外活動,並取得多項專業證照,實踐「做中學、學中做」的精神。計有9位學生獲獎,分別為日間部電機系劉毅安、工管系蔡尚哲、休觀系張哲祥、創設系呂佳雋、多媒系秦仕晉、樂齡系張詠智與胡宜均,以及進修部工管系劉秭榆、機械系黃聖宇。 唐彥博校長非常肯定獲獎同學在各方面的表現與努力,因為學生多元才能的大放異彩,充分展現聖約翰全人教育的成果。他表示,聖約翰科大重視學生多元發展,鼓勵從課堂延伸至生活應用,透過學生組織與志工服務培養領導力與社會責任。本次獲獎同學除了記功一次及頒發5,000元獎學金之外,並於校慶慶典公開表揚,頒發中英文當選證書及優秀青年披肩,給予學生滿滿的榮譽感。 樂齡福祉與健康促進系張詠智同學在臺北榮總及其附設長照機構累積服務260小時,具有豐富的實務經驗與服務熱忱。課餘他參與地板滾球與圍棋賽事,取得圍棋四段資格,展現多元能力。張詠智表示,透過這次選拔,讓他重新整理學習歷程,也更堅定持續服務與挑戰的信念。 多媒體設計系秦仕晉同學多次獲得班排名第一,學業表現穩定。曾任系學會會長,現任學生會會長,具備領導與溝通能力。他不但通過人際關係與溝通乙級檢定,更積極參與校內活動與志工服務,展現責任感與行動力。 多次名列班排前茅的電機工程系劉毅安同學學業成績優異,擁有Word專家、Adobe設計師、創新與創業管理、人資管理與工地主任等多項證照,展現跨領域整合與實作能力。他亦主動投入AI領域學習,完成AI簡報製作並於課堂發表,優異的資料分析與簡報設計能力,讓他備受師長肯定。

文章來源 : 聖約翰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920 加入收藏 :
祖先智慧再現 聖約翰科大學生手作魚簍體驗文化之美

為推廣原住民傳統工藝,讓學生親身體驗文化之美,聖約翰科技大學原住民資源中心舉辦「編織魚簍手工藝課程」。特別邀請「蘭的風工作室」潘美蘭老師親自教學,帶領學生從材料選擇、工具使用到編織技巧,完成具有原住民文化意涵的魚簍作品。同學表示透過老師的講解,得知技藝背後的文化價值,激發他學習傳承的動力。 原住民資源中心陳登騏主任表示,魚簍在原住民文化中,是捕魚的重要工具,也是族人生活智慧的象徵。魚簍的製作不僅講究編織技術,也體現與自然共存的生活觀。課程中,潘美蘭老師詳細說明魚簍的歷史與用途,並示範基本的編織方法,讓學生實際操作,在一針一線中體會文化的傳承與意涵。 「原住民文化不只是展演,更需被理解與尊重。」陳登騏主任說,此次課程希望透過實作方式,讓學生深入瞭解原住民族的傳統智慧與文化內涵。透過這樣的課程,不僅讓學生學會技藝,也強化文化認同,對傳統知識有更多認識。未來將持續辦理多元文化體驗活動,讓學生在實作中理解傳統技藝的價值,並藉此推廣原住民族的文化資產。 「這不只是編織,更是祖先智慧的體現。」原住民資源中心柯以諾社長認為這次課程讓他第一次親手編織魚簍,從起織到收尾,每一個步驟都需要專注與耐心。能夠親手製作,讓他更貼近自己的文化,也覺得自己更有責任將這些傳統延續下去。 電機工程系四年級陳宗祐同學說,身為原住民,他過去對魚簍編織並不熟悉,這次課程讓他重新認識自身文化。他原本以為只是一般的手作活動,實際動手後才發現,每個編織的步驟都講究邏輯與技巧。透過老師的講解,讓他知道技藝背後的文化價值,也激發他學習傳承的動力。

文章來源 : 聖約翰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5873 加入收藏 :
培育青年責任力 聖約翰科大志工訓練厚植服務精神

聖約翰科技大學辦理4場次「志願服務基礎訓練」,以提升學生與社區成員對志願服務的瞭解,培養社會責任感與服務精神。課程邀請4位專業講師授課,分別從志願服務內涵、法規、自我認識與實務經驗等面向做分享,吸引多位對志工服務有興趣的學員參與。 第一場由邱竹林老師主講「志願服務內涵及倫理」,說明志願服務的基本概念與精神,強調尊重與同理心在服務中的重要性。第二場由湯幼竹老師講授「志願服務法規」,帶領學員瞭解相關法令,建立正確服務態度與法律觀念,確保服務合法合規。 第三場課程由王建傑老師主講「自我了解及自我肯定」,透過活動與討論,引導學員認識自我特質,強化自我價值,提升服務信心與積極性。最後一堂壓軸課程則由黃明雪老師分享「志願服務經驗」,透過實務案例說明服務現場的挑戰與收穫,讓學員具體理解志願服務的真實面貌與深層價值。 課外服學職涯組陳登騏組長表示,志願服務是大學生重要的學習途徑,不僅回饋社會,也有助於培養人際互動能力與職場軟實力。他認為學生在服務中學習責任與溝通,這些能力對未來職涯發展將有實質幫助。 樂齡福祉與健康促進系魏敏慧老師說,此次課程設計兼具理論與實務,讓學員對志願服務有更完整的認識。她期盼同學除了瞭解法規與倫理,更希望透過自我探索與經驗分享,激發對服務的熱情,並進一步將行動落實於生活中。 「這些學習會成為我未來參與社會服務的動力。」電機工程系三年級黃昱翔同學分享,參與課程後對志願服務的精神有更深刻的瞭解,自我探索單元讓他重新認識自己的長處,也建立更多自信。 休閒運動與觀光管理系李宗祐同學認為講師分享的經驗,讓他體會志工工作不僅是協助他人,也是一種自我成長的歷程。他希望未來能多參與這類活動,將學到的知識實踐出來,成為一名有影響力的志工。

文章來源 : 聖約翰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4986 加入收藏 :
精準求職 聖約翰科大就業輔導講座助學生提升競爭力

聖約翰科技大學舉辦「勞動部就業計畫-履歷撰寫與面試技巧講座」,協助學生掌握求職關鍵技巧,提升競爭力,順利進入職場。本次講座透過專業指導,強化履歷撰寫與面試表現,幫助學生發掘自身優勢,選擇最適合的職涯發展方向。同時,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亦推派嚴于雯小姐蒞校指導,向學生說明政府提供的就業資源與職涯輔導計畫,鼓勵學生善用求職平台與補助方案,以提升就業機會與職場適應力。 學務長申玉微表示,學校積極推動就業輔導,期望學生運用資源,提早準備求職技能,以提升職場適應力。她鼓勵學生透過實戰演練累積經驗,並強調面試不僅展現專業能力,更是塑造個人品牌的關鍵。她建議學生充分準備履歷與面試技巧,透過模擬面試提升臨場反應能力,增加求職成功機會。 本次講座由CPAS校園職涯導師林軒如授課,剖析求職市場趨勢,說明履歷撰寫與面試技巧。她指出,企業因遠距工作與經濟波動調整用人標準,求職者須展現專業能力與長遠規劃。她建議學生準備履歷、自傳、筆記工具,提前10分鐘抵達,以展現守時態度,並透過100 至300字自我介紹搭配微笑,提高印象分數。 「課程內容實用,使我受益良多,對求職更具信心。」多媒體設計系四年級曾佳綺同學說,講座讓她瞭解面試禮儀與細節對求職的重要性。她認為,面試應注意坐姿,避免過多香水與誇張肢體動作,以塑造專業形象。履歷版面應簡潔大方,色彩不超過3種,以提升閱讀效果,照片則建議使用正裝照。 電機工程系三年級柯以諾同學表示,此次課程讓他更瞭解求職準備的要點,特別是履歷撰寫與面試服裝儀容的重要性。他認為面試時應穩定情緒,以自然表現提升溝通效果,展現最佳狀態。他學習到如何根據職務需求調整履歷內容,強調個人特長與經驗,並透過實務指導提升應試能力,增加就業競爭力。 「臨近畢業,更深刻體認履歷的重要性。」工業管理系四年級華涓涓同學認為,一份條理清晰、內容精準的履歷,能有效展現個人優勢,增加企業信賴感。透過本次講座,她瞭解履歷設計與面試應對技巧,學習如何在求職過程中展現專業與自信,透過實戰演練提升競爭力,迎接職場挑戰,她覺得收穫滿滿。

文章來源 : 聖約翰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5904 加入收藏 :
聖約翰科大打造三好友善校園 推動永續發展目標(SDGs)

聖約翰科技大學推廣「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之「三好友善校園」理念,並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舉辦專題活動,深化三好友善校園文化。鼓勵學生關懷彼此、尊重多元,並培養社會責任感。本次活動不僅落實三好精神,更希望藉由SDGs的國際視野,提升學生對環境、社會與經濟永續發展的關注,並轉化為具體行動。 Vision惟均管理顧問公司專案經理陳建哲表示,SDGs涵蓋17項全球目標,與三好友善校園的理念高度契合。例如,SDG 4「優質教育」強調包容與公平的學習環境,SDG 10「減少不平等」提倡消除歧視,這些目標與友善校園精神相呼應。透過SDG 12「負責任消費與生產」與SDG 13「氣候行動」,學生可從日常行動實踐永續發展,深化三好價值。 教發中心柯淨文老師指出,三好友善校園的影響力不應侷限於校內,而應擴展至社會。透過課程設計、校內活動與社會實踐,學校可引導學生從「說好話」開始,進而實踐「做好事」與「存好心」,最終內化為價值觀。例如,課堂融入服務學習課程,鼓勵學生參與社區服務,以行動落實三好精神。同時,透過學生自主發起的活動,如關懷弱勢、環境保護等,將三好友善校園的理念化為具體行動。 多媒體設計系王亭雅同學認為設計與媒體在推廣三好友善校園中扮演關鍵角色。透過影像、動畫及社群媒體等方式,能讓更多人認識三好文化,也能以創意方式將SDGs與校園生活結合。她預計與同學合作製作動畫短片,以生動有趣的方式介紹SDGs與三好友善校園的關聯,希望透過數位媒體擴大影響力,吸引更多學生參與。 電機工程系劉毅安同學表示,此次講座以SDGs為主軸,結合三好友善校園的永續議題,講師以幽默風趣的方式帶動課程氛圍,並穿插啟發思考的影片,讓同學對永續發展有更深刻的理解。如從科技應用角度切入,探討如何透過智慧校園系統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浪費,落實SDG 12「負責任消費與生產」。 劉毅安同學說,他與同學計劃舉辦校園永續創新與創意活動,並與學術團隊合作,讓學生更便捷地參與,實踐「做好事」的理念,共同推動三好友善校園,打造永續學習環境。

文章來源 : 聖約翰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7035 加入收藏 :
聖約翰科大品德教育強調「三好精神」 打造關懷友善文化

聖約翰科技大學響應教育部品德教育計畫舉辦「三好友善校園」活動,邀請社團法人非營利組織國際教練聯盟臺灣總會(ICF Taiwan)第9屆理事長楊世凡講師,為全校師生帶來「愛校愛家,敬天愛人」的品德教育講座。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理念」,營造關懷與友善的校園文化。 學務處課外服學職涯組陳登騏組長指出,此次活動不僅強調品德教育,亦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的多項目標。透過推廣「三好理念」,學校致力於實現「優質教育」(SDG 4)和「減少不平等」(SDG 10),以培養學生的同理心和社會責任感,促進校園內外的包容與平等。 「行為決定未來,實踐才有力量。」楊士凡講師在講座中說明當前社會處於「VUCA」(變動、不確定、複雜、曖昧)與「BANI」(脆弱、焦慮、非線性、難以理解)時代,變化已成常態。她鼓勵同學們培養韌性,適應未來挑戰,並將「三好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以積極心態面對各種變化。並呼籲同學透過具體的行動,例如:做好事促進社會福祉,說好話營造正向氛圍,存好心培養同理心與正念。 學務長申玉微表示,聖約翰科大一向重視品德教育與校園文化發展,期望透過三好友善校園的推廣,讓每位學生成為關懷他人、積極行善的榜樣。她提到校訓『德以輔才,學以致用』正是「三好精神」的體現。希望學生將此價值觀內化於心,影響周遭,讓「友善」成為約翰人的共同語言與文化。 「我也努力在生活中實踐這種精神,成為友善的人。」多媒體設計系三年級秦仕晉同學說,這場講座讓他深受啟發,理解到「說好話」的重要性。他認為講師教導大家以真誠、善意的方式與人溝通,這不但有助於維繫人際關係,也讓自己更積極正向。 電機工程系印尼籍黃凱文同學認為「三好理念」對國際學生特別重要。他們來到臺灣學習,除了適應新環境,更需要以友善態度面對不同文化的環境。希望以「三好精神」作為與人相處的原則,並將此理念傳遞給更多人,營造溫暖和諧的校園。

文章來源 : 聖約翰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6659 加入收藏 :
2025 年 4 月 29 日 (星期二) 農曆四月初二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