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okie 的說明

本網站使用瀏覽器紀錄 (Cookies) 來提供您最好的使用體驗,我們使用的 Cookie 也包括了第三方 Cookie。相關資訊請訪問我們的隱私權與 Cookie 政策。如果您選擇繼續瀏覽或關閉這個提示,便表示您已接受我們的網站使用條款。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

符合「轉型」新聞搜尋結果, 共 1891 篇 ,以下為 1849 - 1872 篇 訂閱此列表,掌握最新動態
思科調查:亞太區技術合作夥伴預測「人工智慧」將成為營收主要來源 基礎建設、網路安全和客戶體驗扮演著關鍵驅動力

全球網路及安全領導廠商思科,近日發布最新全球人工智慧合作夥伴調查(Cisco Global AI Partners Study)《完善客戶人工智慧準備度:合作夥伴的未來機遇》(Bridging the Customer AI Readiness Gap – The opportunities ahead for partners)。調查顯示,全球IT合作夥伴預計其未來4至5年內的大部分營收,皆會來自對人工智慧技術需求的轉型浪潮。其中,40% 亞太區合作夥伴預計未來4至5年內,其企業的營收逾半將來自人工智慧技術。   調查顯示,44%亞太區合作夥伴認為未來4至5年內,人工智慧相關技術投資的需求將增加七成半以上。受訪合作夥伴將基礎建設(31%)、網路安全(17%)及客戶體驗(9%)視為未來人工智慧技術需求的三大關鍵驅動因素。隨著人工智慧的需求大增,合作夥伴亦預見其營收結構將迎來重大轉變。短期而言,35%合作夥伴預計人工智慧一年後所帶來的收入,將佔其總營收的26到50%。就長遠來看,他們預期這佔比將會進一步提高。   思科全球合作夥伴工程副總裁Alex Pujols 表示:「人工智慧改變業務營運的潛力無窮,但若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共同努力,提升合作夥伴們的實際部署能力。此次調查強調了IT合作夥伴能透過引領人工智慧部署,進而創造龐大收入。思科及整個合作夥伴生態系統已做好充分準備,透過聚焦人工智慧準備度,助客戶充分運用人工智慧帶來的機遇,推動改革性成果。」   《思科全球人工智慧合作夥伴調查》以雙盲問卷形式進行,訪問涵蓋台灣在內的29個市場中逾1,500位IT合作夥伴,評估合作夥伴在人工智慧時代的能力。而該調查結果與《思科人工智慧準備度指數》結果一致,揭示全球各地企業在運用人工智慧方面的普遍缺乏準備,並發現企業在基礎建設、數據管理、管治及人才方面的不足之處。根據指數的見解,《思科全球人工智慧合作夥伴調查》強調了合作夥伴在協助客戶提高人工智慧準備度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合作夥伴充滿信心  積極投入以克服挑戰   調查結果顯示,合作夥伴對人工智慧技術各方面的相關知識和理解充滿信心。調查重點評估四個關鍵支柱:包括基礎建設、數據、管裡及人才的具體解決方案和人工智慧部署能力。   當中包括: ·        建構可擴展且靈活的人工智慧基礎設施 ·        確保所有項目均具備充足的圖形處理器(Graphic Processing Unit,GPU)資源 ·        評估及維護資料中心的延遲與輸送量 ·        了解不同地區/國家的資料整合、資料主權及個資保護法規   儘管亞太區合作夥伴對部署人工智慧相關知識和理解有信心,但亦表明需要應對一定挑戰,以把握未來機遇。當中最大的挑戰是缺乏部署新技術的經驗(64%)、缺乏系統與流程知識(54%),以及缺乏相應的技術(52%)。為應對這些挑戰,合作夥伴已挹注大量資源,以提升員工的人工智慧相關技能,其中80%會為員工進行內部培訓或正尋求供應商提供專門培訓。   思科台灣總經理林岳田表示:「隨著政府積極推動台灣成為『人工智慧島』的目標,如何加速智慧科技的應用落地來滿足企業與民眾的需求,是我們共同邁向此願景的重要課題。思科也將與合作夥伴持續透過嶄新技術,在協助客戶充分釋放人工智慧的潛力的同時,亦確保數位環境的安全,驅動更智慧且可靠的數位轉型。」   有關《思科全球人工智慧合作夥伴調查》的詳情或完整調查,請瀏覽:https://www.cisco.com/c/dam/m/en_us/solutions/ai/readiness-index/documents/cisco-global-ai-partners-study.pdf。   ###   關於思科 思科(NASDAQ: CSCO)是領導全球的科技供應商,以安全連接一切,實現任何可能為目標。思科致力協助客戶重新構想其應用程式、支援混合工作、保護企業安全、轉型基礎設施,以及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藉此創造共融未來。如欲了解更多,請瀏覽思科新聞中心,或追蹤我們的X。   Cisco及Cisco標誌是Cisco及/或其附屬公司在美國及其他國家的商標或註冊商標。有關思科的商標名冊,可到 http://www.cisco.com/go/trademarks查閱。此文件提及的第三方商標是其各自所有者的財產,使用「合作夥伴」一詞並不暗示思科與任何其他公司之間存在夥伴關係。此文件為思科公開資訊。

文章來源 : GPR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583 加入收藏 :
「AI應用論壇_AI浪潮下的人才戰略觀」活動 2024/11/29熱烈展開

在AI當道下,「你今天AI了嗎?」已成為職場上熱門的問候語!然而,企業應如何「認知AI-應用AI」,進而打造AI競爭力,其核心關鍵所在是「人才戰略」!   360d才庫事業群基於當前時空背景對企業雙軸轉型(ESG轉型與AI轉型)的巨大挑戰,將於2024/11/29舉辦「AI應用論壇_AI浪潮下的人才戰略觀」活動,為企業提出以人才為核心的〈AIxESG〉競合力策略服務之價值主張,並以AI為經ESG為緯,聚焦人才「潛能開發-價值創造」,在〈AIxESG〉雙軸轉型策略中,提供人資、數位、健康、永續價值鏈服務,致力為企業提昇競合力,建構永續力。活動中將闡述人才戰略實踐三步曲「適才適位-潛能開發-價值創造」,要如何與AI應用相結合,而「職能基因」又當如何成為應用樞紐與行動關鍵。   當天活動將安排五個主題演講:企業營運 AI化 VS 人才價值 AI化、價值引領未來AIGC加速企業發展、企業如何透過AI與自動化技術加速工作效率、HR智慧化:AI 驅動的人才價值再造策略、人才價值AI化中人格特質的關鍵作用,講者有360d才庫事業群楊朝安董事長、精誠資訊集團/精誠隨想行動科技總經理黃蜂麟、奇思方舟創辦人/CEO林庭宇等,五位講者亦將於演講結束後,參與高峰論壇以回應現場來賓問題。除此之外,主辦單位也規劃了四大價值鏈展區:人資、數位、健康、永續價值鏈,與會來賓可於展區中體驗腦年齡檢測、工作壓力諮詢機器人、招聘文案機器人、結構式面談機器人、人才甄選機器人、人才培育機器人、勞法諮詢機器人、企業AI系統應用內建方案、綠色供應鏈管理系統、節能減碳解方等。   360d才庫事業群董事長楊朝安表示:AI不僅是未來趨勢,更是企業實現ESG發展的核心引擎,而職能基因應用專案建構與人才價值鏈AI化正是人才戰略實踐的飛靶與導彈,也是企業在烏卡時代因應時空變化、環境變遷中能夠有效統合雙軸轉型挑戰與企業價值創造上最靈活、簡單、精準而根本的解方。   本次活動熱烈報名中!歡迎報名點擊頁面: https://www.360d.com.tw/event/ai/  

文章來源 : 才庫人力資源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3414 加入收藏 :
WorkDo 打卡工具升級,FaceDo 面部辨識技術助力企業全方位考勤管理

隨著企業對考勤管理的需求日益增加,WorkDo 已經憑藉其靈活的打卡工具在各行業中樹立了標杆。其 GPS、Wi-Fi 定位打卡功能,讓移動辦公和遠距工作者能輕鬆記錄出勤。而如今,WorkDo 再度升級推出 FaceDo 面部辨識打卡系統,專為仍需定點打卡的企業量身打造,為企業提供更全面、更高效的智慧考勤解決方案。 WorkDo 打卡工具的優勢 WorkDo 的打卡工具一直以來憑藉其靈活、易用的特性,幫助企業無縫管理員工出勤。不論是透過 GPS 定位、Wi-Fi 邊界、還是行動裝置上的即時打卡,企業都能隨時掌握員工的動態。這些工具特別適合遠距和流動性高的工作模式,讓不受限於地點的員工也能精準記錄工時。 透過這些打卡功能,管理者能夠即時查看員工出勤狀況,並實現高效且透明的出勤管理。WorkDo 也讓打卡資料更便於管理和分析,提升了企業的整體效率。 FaceDo:將面部辨識帶入現場打卡 在定點打卡方面,企業往往需要更高的打卡精準度和防篡改性。針對這些需求,FaceDo 的面部辨識技術應運而生,提供了一種低成本、精確的解決方案。只需一台 Android 平板或行動裝置,即可將其轉變為一個即時打卡站;針對大公司及工作環境還可配置多台裝置,方便員工打上下班卡。這種方式特別適合需要在固定地點打卡的行業,如製造業、零售業和餐飲業等。FaceDo 的臉部辨識技術不僅消除了員工代打卡的可能性,還透過快速且無接觸的辨識過程,大幅縮短了打卡的等待時間。這樣一來,員工不再需要排隊等候,減少了工時上的浪費,並能專注於更重要的工作內容。 整合 WorkDo 平台,實現全方位考勤管理 FaceDo 與 WorkDo 完全整合,讓企業無論面對遠距辦公的員工還是需要定點打卡的勞動者,都能依賴同一平台進行全面考勤管理。這種全方位的整合不僅減少了不同系統之間的數據兼容問題,還讓管理者能夠透過單一界面,清晰掌握所有員工的出勤資料。 FaceDo 的推出,進一步鞏固了 WorkDo 在考勤管理領域的領先地位。無論是靈活的移動打卡,還是安全性高的現場面部辨識打卡,企業都能依據需求輕鬆配置。這樣的創新,不僅提升了出勤數據的透明度,還幫助企業更加高效地管理人力資源,推動數位化轉型。聯絡我們以瞭解更多關於 FaceDo 與 WorkDo 的完整打卡解決方案,助力您的企業邁向智能化考勤管理的未來。 立即下載 FaceDo 或在 Google Play Store 搜尋 FaceDo

文章來源 : 共度科技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5800 加入收藏 :
明志科技大學盛大舉辦第二屆「永續能源與智慧元件國際研討會」 促進全球學術與技術交流

明志科技大學於10月16日至18日成功舉辦了第二屆「永續能源與智慧元件國際研討會」,此次盛會吸引了來自美國、法國、瑞典、芬蘭、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印度、泰國和越南等不同國家的專家學者共襄盛舉,針對創新智慧元件及永續能源技術的最新發展趨勢進行深入交流。明志科技大學黃裕清老師表示,會議展示超過280篇海報論文,內容涵蓋再生能源、智慧感測器和能源轉型等主題,不僅促進了學術與產業界的深度對話,還加強了國際合作的紐帶。 明志科技大學校長劉祖華開幕致詞提到,智慧元件與永續能源技術在應對全球氣候變遷和能源挑戰上扮演著關鍵角色。他表示:「這次研討會為全球學術交流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平台,同時也促成了技術創新與跨國合作的契機。我們期待透過專家們的研究貢獻,推動智慧元件和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為實現永續的未來作出重大貢獻。」劉校長進一步強調,明志科技大學在智慧科技和能源轉型領域的持續投入,將有助於深化全球學術合作,推動科技進步。 明志科技大學工程學院劉舜維副院長表示,此次研討會特別邀請了三位國際知名學者擔任特邀專題演講嘉賓,分別來自韓國、瑞典和台灣的頂尖研究機構。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副校長金京洙(Kyung-Soo Kim)教授帶來關於智慧元件技術如何推動永續社會發展的演講,深入探討技術創新對未來能源系統的影響。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Tomas Kåberger教授則就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的潛力進行分析,並分享了全球低碳經濟轉型的最新政策與技術趨勢。國立臺灣大學的陳浩銘教授則介紹了固液界面動態結構的前沿研究,闡述該技術在提升電化學二氧化碳還原反應效率和選擇性方面的重要性,對能源材料的創新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明志科技大學工程學院洪國永院長表示,大師講座是此次研討會的亮點之一,專注於永續能源和環境議題的深入探討。特邀演講嘉賓與其他參與者針對全球能源轉型所面臨的政策、挑戰、技術創新及其實踐應用進行了互動討論。座談會多角度的交流不僅為與會者提供了寶貴的啟示與全新觀點,也促進了各界對全球能源議題的深入理解。 此次研討會獲得與會者的高度評價,充分展現了明志科技大學推動科技創新與永續發展的決心與實力。透過此次與全球頂尖學者的交流,研討會鞏固了國際合作網絡,為智慧科技與永續能源的創新應用開啟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展望未來,明志科技大學將持續推動國際學術交流,深化全球合作,積極為技術突破與全球永續發展貢獻力量。

文章來源 : 明志科技大學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8658 加入收藏 :
孫智麗談 ESG 評價原理、生技醫藥專利評價與運營實務

中華無形資產暨企業評價協會、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會計資訊系主辦,台灣經濟研究社、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專利師公會、台灣智慧財產運營協會共同合辦的『2024 ESG 暨國際智慧財產評價與運營實務高峰論壇』於2024年11月6日(週三)、假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承曦樓10F國際會議廳舉辦! 本次高峰論壇特別邀請國際評價分析師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ertified Valuation Specialists)主席,威廉.翰林(William A. Hanlin, Jr.)來台進行大會專題演講;本論壇也邀請國內專家進行專題演講,包括台灣經濟研究社孫智麗社長講述「ESG 評價原理、生技醫藥專利評價與運營實務」、微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吳金榮總經理講述「半導體產業與人工智慧市場概況及運營」,以及廣流智權事務所陳政大專利師講述「技術創新與專利價值:推動 ESG 轉型的關鍵動力」。期能促進台灣學界業界與國際交流,掌握全球ESG評價趨勢、及智慧財產評價與運營實務! 其中,台灣經濟研究社孫智麗社長在本次論壇以評價原理的淨現值法(Net Present Value, NPV)或(Discounted Cash Flow, DCF)模型為主軸,介紹如何應用於ESG評價、以及生技評價在投資評估、技轉授權、減損測試、損害鑑定之應用。 關於生技評價,孫智麗社長先說明不同評價報告目的與適用情境。生技評價委託大多以交易目的、投資評估目的為價值基礎,而成本法、市場法與收益法三大評價方法,是根據評價目的選擇最適方法或組合運用。過去學研機構常根據研發計畫補助金額、採用成本法評價技術,此方法計算簡單、但無法反映開發未來價值,除非訴訟或損害鑑定、鮮少用於公司技術評價;市場法常用於出價參考,但需訂閱昂貴技術交易資料庫、查詢相似或可類比技術交易價格進行統計,而基於大多技術具有獨特性、難以使用市場法進行精準評價;收益法為實務常用的技術評價方法,依據國內外市調公司報告或公司財務預測,建立技術開發之未來各期淨現金流、計算淨現值。 孫智麗社長說明如何使用資料庫或權威期刊資訊進行生技評價,以自然科學權威期刊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10)為例,顯示一個藥品從研發、進行人體臨床試驗到最終產品取證上市,新藥開發各階段成功機率、花費時間、成本等統計資料。孫智麗社長亦使用資料庫數據,對評價標的之市場規模、市占率、藥品成長率進行參數推估與模型設定。其中,折現率與該標的經營開發風險、資金成本率有關,傳統產業或大型製藥公司之折現率約為10%至15%,而生技公司經營風險較高,營收穩健者折現率約20%,營收波動大、還處於研發燒錢階段的公開發行公司則折現率分別為30%、40%,學研機構技術團隊之技術評價折現率甚至可高達50%。 孫智麗社長依實務案例分享如何用NPV或DCF建立生技評價模型(收益法)。先檢索資料或市調公司數據設定收益法之模型及參數,評估評價標的之未來各期淨現金流、計算淨現值。為展現藥品延後上市、該技術價值將減損之情形,孫智麗社長沿用原案例模型與參數,顯示延後一年上市之藥品技術價值幾乎只剩下原案例價值之一半。而即使是相同評價標的,由不同計畫團隊進行技術開發,也會因營運風險不同、折現率不同而使評價結果截然不同。 此外,生技評價亦可作為企業研發或技轉授權之策略規劃或決策參考。新藥自行研發或選擇對外授權模式進行技術開發,兩者對企業有不同現金流影響:前者初期研發階段需投入大量資源,很可能發生企業營運赤字,待藥品成功取證上市後才有可能產生鉅額收益;後者則一開始可先收先期金(upfront),隨著技術開發進展獲得里程碑收入(milestone fees),如果藥品成功取證上市、可依銷售情形獲得權利金(royalty),預期收益較為穩健。生技評價模型可以展現比較不同技術開發模式之淨現值,有助於企業研發或技術授權之決策。 關於台灣經濟研究社 生技專利技術評價實績請詳 https://www.bioeconomy.tw/ip/; 生技專利評價方法與授權策略 請詳https://www.bioeconomy.tw/bio-2/

文章來源 : 台經社Bioeconomy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2812 加入收藏 :
法國邁向強制電子發票──Comarch 獲得其 PDP 認證

波蘭克拉科夫2024年10月22日 /美通社/ -- 隨著法國與許多歐洲國家一起邁向全電子發票系統,Comarch 獲認證為當地用於電子發票的註冊私人平台。從現在開始,這間總部位於克拉科夫的公司,將能夠在 2025 年強制電子發票試驗階段為法國企業提供支援。 PDP Certification PDP Certification,,或Registered Private Platform Certification,是法國授予符合處理電子發票的監管標準的法國電子發票平台的官方認可。此認證確保平台可以安全有效地處理電子發票,並符合法國法律要求。對於 Comarch 等平台來說,獲得 PDP 認證表明此等平台準備在強制性電子發票階段中支援企業,包括即將到來的 2025 年試驗,並在 2026 和 2027 年之前完全實施。 「憑藉其新獲得的 PDP 認證,Comarch 在支援法國及其他國家的電子發票業務方面已準備就緒。Comarch 電子發票確保全球 60 多個國家/地區遵守電子發票規定。透過提高營運效率、保護敏感數據並簡化發票流程,我們繼續幫助世界各地的公司在法規變更中領先。」Comarch EDI 和電子發票顧問 Rachid Ouzmine 表示。 法國的電子發票環境 在法國,電子發票正在整個商業界逐步實施,作為此國數碼轉型策略的一部分。自 2020 年以來,大型公司和公營部門供應商必須通過集中式 Chorus Pro 平台以電子方式提交和接收發票。 現在,電子發票授權將擴大至包括 B2B,從 2026 年從大型和中型企業開始,最終於 2027 年適用於所有企業(不論規模如何)。此轉移旨在提高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以及提高金融交易的準確性。企業必須遵守嚴格的技術和法律要求,包括使用結構化數據格式和遵守特定的提交協議。 此系統旨在簡化發票流程,確保更高的透明度,並支持稅務合規。 Comarch 將如何支援法國採用電子發票? Comarch 將利用其 PDP 認證的平台,讓電子發票的處理暢順無縫,以支援法國的電子發票過渡。此解決方案旨在處理法國當局指定的法規要求和技術標準、降低罰款風險並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手錯誤。具有先進的安全功能,還可以保護敏感的財務數據。這項支援,對法國進行廣泛採用電子發票的道路十分關鍵。 聯絡方式:Michal Ostasz,michal.ostasz@comarch.pl

文章來源 : PR Newswire 美通社 發表時間 : 瀏覽次數 : 527 加入收藏 :
2025 年 7 月 17 日 (星期四) 農曆六月廿三日
首 頁 我的收藏 搜 尋 新聞發佈